徐永生 发表于 2016-5-2 16:54

关于板块碰撞


咬文嚼字— 关于板块的碰与撞讨论地震成因,经常提到“板块碰撞”这个词。板块指的是板状的地质块体。两个这样的地质块体挨在一起,比方说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是挨在一起的,这现象被说成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在一起。板块碰撞经常被从事地球研究的学者用来解释地震成因的一个词。在汉语里,碰的意思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突然接触;撞: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烈碰上(现代汉语词典)。碰撞就应该有突然猛烈的意思了。在碰撞之前,两个物体之间有空隙,没有接触。在当今地球上任何地点都不存在两板块突然猛烈接触的现象,它们接触,挨在一起,只是挤压,不是碰撞。所以,板块碰撞现象根本就不存在。因此,把地震说成是板块碰撞引起的,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基本上否定了传统的槽台理论。当板块论被引入后,槽台论摇身一变,成了否定地质力学理论的先锋。他们企图把用地质力学理论的找矿成果据为己有。更为荒唐的是一些从不用力学理论的板块论者,居然获李四光成果奖,???。需要说明的是,地质力学是用地球自转运动来解释地壳运动的一门科学理论。人们在讨论时,往往只提地球自转运动,而忽视速度变化。关键是速度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加速度,没有加速度,就没有力,没有力,还有什么运动。本人不否认地壳中有板状块体,但不认为板块与板块间存在碰撞。板块运动是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产生加速度引起的。用岩浆对流驱动板块运动是太想当然了。

发表于 2016-5-5 13:03

以一个强地震为例,孕育需要一个慢长过程,而地震形成后又需要一个慢长过程,至于板块,它只是一种动力,可有可无。假如没有地震的形成,那么板块无论怎么运动,都不会有地震出现。
备注:1、地震类型分为A\B\C三类,A类地震是指非地震带区地震;B类地震是指断裂带中的地震;C类地震是指断裂带附近或断裂带周边的地震。通常A与C类地震都具有破坏性,而B类地震则是属于中小型地震。2、破坏性地震从孕育至暴发需要经过孕育、潜伏、苏醒、临震、临界、暴发等过程。3、以一个7级地震为例,孕育时间为1-3年,潜伏时间为6个月至3年不等(不同的地质条件,其周期不相同。比如雅安7.0级地震于2012年8月23日形成,至2013年4月20日发生,其周期是8个月左右,而黑龙江省林口县的6.4级地震,该地震自形成至暴发则历经了三年半时间)。4、地球自2013年1月开始进入复杂化,地震形成后,滞后暴发现象在成倍增长(比如512汶川地震,自该震进入临震后,经历了40个小时便暴发了出来,而前二年的一次印度安达曼群岛的一次6.5级地震,自地震进入临震后,滞后了117天才暴发出来)。5、地震形成后,其能量在地下潜藏体质为球体,椭圆形体的极少,如果我们要捕捉地震,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懂得影像分析技术,那么就可以在卫星云图中找出一个个地震点。另外,利用影像分析技术,不但能确定地震点,而且还能计算出每一个地震的震级。

doubang 发表于 2016-6-16 11:40

板块论是目前形成地震的主要论点。形成地震的原因是板块之间的挤压碰幢或错动而引发。但是有很多地震不是发生在板块之间,而是发生在块板之内,板块论者认为在块板之内还有小板块。总之,地震就是板块之间的挤压碰幢或错动而引发。那么小板块为什么会形成大地震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板块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