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10 17:53

22年10月10日/【知识更新】

大撕裂理论:167亿年后宇宙终结,地球将在宇宙终结前16分钟毁灭

以管窥豹

2022/10/09 19:28 陕西省

已关注

X
在古人眼里,天空是半圆形的,而地面则是平的,因此有了“天圆地方”一说,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大家逐渐意识到,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而天空则是无边无际。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人类无比渺小,好似尘埃一般。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宇宙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了解到所生存的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而在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除太阳系外,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


初时,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是静止的,到后来才发现,宇宙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也有起点和终点,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宇宙的终结,真的会有那一天吗?宇宙爆炸的话,地球该如何呢?


宇宙大爆炸

人类探索宇宙至今,它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认知,现如今,科学家们更多倾向于宇宙的诞生,是因为138.2亿年前的“大爆炸”。并且更加认可量子力学中所说的“标准模型”以及“大爆炸宇宙模型”。

在大爆炸模型出现前,人们都认为宇宙是永恒的,一直存在的,也就思考不到宇宙终结这一层面,但随着我们对于宇宙愈加的了解,从数据上来进行推断后,人们发现宇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永生,它也是有开始和结束的。


据数据推断,宇宙并非一直永恒存在,而是在某一个节点,因能量以及热量的作用,而突然诞生,这些能量也就被科学家们称为“奇点”。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只要有开始就有结束,那么既然宇宙存在开端,也就意味着存在结束。

尽管宇宙在能量守恒的定理中,但能量内部的形态不会永远固定,且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变化着。


从质能公式中可知,宇宙中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等量的,且能量存在于物质之中。因此要宇宙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

据研究结果可得,宇宙中最为充足的就是“氢元素”,其次是“氦元素”,这也是形成恒星的重要物质。

然而,在恒星不断的核聚变反应中,其中的“氢元素”会释放出其余元素,在越累积越多的情况下,宇宙很可能再也不存在恒星,只剩下一片黑暗,并且开始膨胀,直到爆炸。


大撕裂理论

2003年,宇宙大撕裂理论被首次提出,此论点一经提出,科学家们就开始着手对其的研究,最终通过研究遥远的超新星,判断出大撕裂理论确实有可能存在。

而这个理论如果真的成立,那么需要证明宇宙确实在不断膨胀。

而据目前的天文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如今已经被“暗能量”所占据,占据成分高达70%,而“大撕裂理论”也就认为,在时间的推移下,宇宙将被这些“暗物质”所撕裂,并对宇宙的“末日”进行了预测。


根据推测,在“大撕裂”开始的前两个月,地球将不再围绕着太阳,到了前五天,月球将不再围绕着地球,而在“大撕裂”来临的前28分钟,太阳将毁灭,地球则是到前16分钟会爆炸。

此预测是由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所推测的,推测线索是根据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暗能量”所得,并认为,宇宙之所以会走到那一步,极大概率是因为其中的“暗能量”。


什么是暗能量?

暗能量是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不过人类如今的科学技术是完全无法对其进行观测的,因为它和其他暗物质都没有吸收、反射或辐射光的能力,所以被称为“暗能量”。

不过,暗能量比暗物质还要独特一些,作为能量,它有着物质的作用效应,却缺少物质的基本特征,是罕见的一种能量。

那么,暗能量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就要从宇宙的膨胀说起了。


1998年,美国天文观测小组发现,宇宙中很多星系正在逐渐远离地球,这也就证明,宇宙在逐渐膨胀,并且速度非常之快。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让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发现是有一股力量在主导一切,这种力量能够将物质分离开来,而它就是—暗能量。


167亿年后

暗能量对于宇宙的存在,就好像打气泵不断在给气球打气,到达一定承受度之后,气球就会爆炸。

而宇宙亦会如气球一般,在扩张到不能再扩张时,就会全部撕裂开来,到那时,太阳会销毁,地球将爆炸。

不过据研究猜测,如今占据宇宙70%的暗能量,已经遍布整个宇宙的角落,若是大撕裂真的来临,在3290万年前,银河系就会因引力的变化而崩溃,也算是一种预示了。


并且科学家还猜测,宇宙大撕裂这一天,或许要到遥远的167亿年后才会发生,地球也将在宇宙终结前16分钟毁灭。

到那时,人类不知是发展成为高等生物了,还是已经灭绝了。

总之,是离如今的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因此不必太过担心。


结语

万物都有终结的一天,无论是生命还是事物,都不会是永恒,尽管如今只是猜测,但或许宇宙亦是如此,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个证据又将告诉我们,宇宙是另外一个模样的。

宇宙带着太多的神秘面纱,渺小的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似乎什么都无法改变,要想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找到人生的意义,想必就连最权威的科学家也无法做到,不知宇宙究竟是否有结局呢?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10 20:27

把握时代要求 筑牢发展根基全力推进新时代地震灾害防御基础业务建设

大东北生活资讯

2022/10/10 08:28 北京市

已关注

X
把握时代要求 筑牢发展根基


10月9日,中国地震局召开地震系统新时代地震灾害防御基础业务建设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听取地震灾害防御基础业务开展情况工作汇报,全面推进新时代地震灾害防御基础业务建设。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新时代地震灾害防御基础业务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履行地震部门职责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提升全社会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议强调,要树牢系统观念,深刻把握地震灾害防御基础业务内涵,打好探查大会战、区划攻坚战和评估持久战;要坚持需求牵引,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方式,全面提升基础业务效能;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质量标准,强化精细管理,加强积累积淀,着力提高基础业务质量;要突出工作重点,以地震高烈度区重大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风险摸排和评估、国家级和省级地震构造环境探查、第六代区划图编制等重点任务为抓手,有力带动基础业务发展。

会议要求,要多措并举、齐心协力,切实压实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地震灾害防御基础业务建设实施意见;要全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全面加强部门协作和对外开放,为基础业务建设营造良好环境;要健全完善保障措施,强化科技支撑、人才保障、规划引领,加快信息化建设,确保基础业务建设需求。

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王昆出席会议,党组成员、副局长倪岳伟主持会议。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项工作组和天津局、山东局、四川局等单位作交流发言。局机关各内设机构副司级以上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在各单位分会场参会。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11 02:00

四川泸定地震已记录到余震2715次,最大4.5级

新京报

2022/09/12 14:44 北京市

已关注

X
新京报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消息,截至9月12日8时0分,四川泸定6.8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2715次:3.0级及以上余震16次,分别是6.0-6.9级地震0次,5.0-5.9级地震0次,4.0-4.9级地震2次, 3.0-3.9级地震14次;3.0级以下余震2699次;目前最大余震4.5级。


编辑 陈艳婷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11 02:01

这国6.0级地震后发生近百次余震!950多所房屋损坏

北晚在线

2022/10/02 23:58 北京市

已关注

X
据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截至2日上午,北苏门答腊省继10月1日发生6.0级地震后又发生92次余震。印尼抗灾署官员2日说,迄今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25人受伤。

北苏门答腊省抗灾署负责人阿卜杜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多人死伤的主要原因。地震还造成950多所房屋、25所学校以及部分道路、桥梁不同程度损坏。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北苏门答腊省北打巴努里县境内10月1日凌晨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

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大小地震数千次。2018年9月,印尼中苏拉威西省栋加拉县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2000多人死亡。


印度尼西亚资料图 新华社发

(原标题:印尼6.0级地震后发生近百次余震)

来源:新华网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11 18:14

国际减灾日|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地震冷知识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2022/10/11 17:36 北京市

已关注

X
地震灾害是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颠覆性因素。据统计,1900年以来的120年里,全球共发生8.0级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过220万以上人员死亡。

带您一起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关地震的冷知识。

月球上的“月震”与地球上的有很大不同

不仅在地球上会发生地震,在月球上也同样会发生月震。月震与地球上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很多月震持续时间非常长,有些可能会持续5至6个小时;二是,月震会发生在很深的地方,月球的半径为1738km,但深的月震会发生在月球内部800~1150km深度;三是,月震的震级一般都很小,深的月震震级一般为1~2级,浅部的月震震级会大一些,有记录到3~4级的较大的月震。有研究认为,月震的发生可能跟潮汐应力有关。


美国阿波罗宇航员巴斯·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表面部署地震仪

人类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地震

有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在智利海岸激起高达25米的海浪,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在阿留申群岛、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东南部都造成重大灾害,甚至传播到我国东海岸。

地震发生约22小时后,海啸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岛时,波高最高达到8.1米,摧毁了1600多个房屋,导致185人死亡或失踪。地震发生约24小时后,菲律宾又有32人丧生。此次地震还造成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


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模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海啸的传播速度为每小时200英里,星号为震中位置,等高线上的数字是波阵面的传播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图片由NOAA提供。

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大地震

1556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的陕西华县8¼级大地震,据《明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83万人!当然这个数字存在争议。

考虑到人数统计差异、之前因其他灾害外迁人口被统计在内等因素,据估算实际死亡人数可能在45万以内。无论如何,这次地震仍是世界震害之首。

世界上最早记录的地震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的地震。据《国语·周语》记载,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根据《中国历史地震目录》,此次地震的震级约为7级,极震区烈度为9度。

人类记录到最深的大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km的被称为深源地震。人类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的深源地震,是2013年5月24日鄂霍次克海8.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609km。从地震波记录的一般特征上,这次地震与浅源地震并无不同,对于地下深部巨大的围压下发生如此大的脆性破裂,目前尚未有广泛认可的科学解答。


鄂霍次克海的俯冲带模型和2013年鄂霍次克海8.3级地震的发生机制。有研究认为橄榄石向尖晶石的突然转变可能是此次深地震的发生机制。 (https://www.earthmagazine.org/)

人类发现的最大的前震

前震一般是指在大地震之前发生在震源区附近的地震,严格意义上的前震(称为“直接前震”)还被定义为震源机制与主震接近、反映大地震预滑过程的那些地震。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前震,是跟2011年东日本9.0级大地震有关。在这次地震发生前的51小时,发生了震级高达7.5的大地震,这么大的地震平时我们都很少遇到,但谁能想到,这只是个“前奏”,后边接着就发生了震级高达9.0级的巨大地震。

让世界强国衰落的大地震

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发生震级8.5~9.0级大地震(2020年BSSA最新文章认为震级在7.2~8.2级之间),造成6万多人死亡。在15世纪至16世纪,葡萄牙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葡萄牙全盛时期,在非洲、亚洲、美洲拥有大片殖民地,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远超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地震引发的火灾几乎将整个里斯本付之一炬。

此外还引发浪高达30米的海啸,洪水涌进城里,将逃过地震和火灾的幸存者带入大海。在多重打击下,里斯本80%的建筑被损坏,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丧生,再加上逃难而走的流民,里斯本的人口减少了将近十万,经济损失难以估量。此次地震令葡萄牙的国力严重下降,殖民帝国从此衰落。

能影响地球自转的大地震

地震引起的地球质量重新分布将会引起地球惯性张量的变化。根据角动量守恒原则,这将导致地球自转速度、极移和日长等变化。实际上很多大地震都可以影响到地球自转。2011年东日本9.0级大地震,使得地轴偏移了16cm,使得日本向美洲大陆移动了近4m。

地球上到底能发生多大的地震

现有知识认为,地球上不可能发生超过10级的巨大地震。这主要是因为地震的震级与发生破裂的断层长度有关,断层越长、可能发生的地震才越大。目前地球上尚不存在可以引发10级地震的断层。地球有限的尺度、地球表面切割成的几个大板块、频繁发生的不同大小的地震不断释放地壳积累起来的能量,这可能都是不能发生10级地震的约束条件。

叹为观止的地震间接损失

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持续多久?国际著名学术期刊2019年《Nature Communication》发文显示,2011年东日本9.0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持续到现在,给企业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高达直接经济损失的100倍。

地震造成的最长的地表破裂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9.3级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长达1150~1350km。地震破裂时间持续了500~600s。

造成巨量固体废弃物的地震

2011年东日本9.0级大地震及其激发的海啸,造成18.7万多所房屋被严重损坏或摧毁。这些房屋和工厂残骸、废弃汽车、破碎的集装箱和油罐等形成约2300万吨的固体废弃物和超过1200万立方米的海啸沉积物,这些巨量的固体废弃物的清理需要数年以上时间。

引发核事故最高级别的地震

2011年东日本9.0级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灾难被定为国际核事故级别中最高级别的第7级。自灾难发生以来,福岛第一核电站每天用以冷却熔化的反应堆和燃料池而产生的核污水达400吨。专家预计,清除核电站熔化的核废料并清理受辐射污染的大片区域可能需要40年以上,并可能耗资2000亿美元。

造成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大规模破坏的地震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地震之后,在安达曼群岛北部和中部沿海湿地出现了数平方公里的红树林的死亡,而地震就是直接元凶。这是由于此次地震在该地区造成数十厘米的静态地面隆升,进而潮汐水流入湿地的通道、造成湿地干燥和土壤盐度变化所导致。

1960年智利9.5级特大地震产生的海啸,袭击了整个太平洋沿岸,海啸剥蚀土地,并将大量的沙子、岩块以及珊瑚碎片堆积到太平洋沿岸诸多地区,造成大量可种植土地的沙化。

中国最早开展的震后科学考察的地震

中国政府最早组织的震后科学考察工作,开始于1920年的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的次年,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代理所长,翁文灏先生,带领来自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的考察队员,亲临现场考察并撰写成《甘肃地震考》等著作,拉开了中国近代地震科学考察的序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年10月10日/【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