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3 03:31

22年10月23日/【知识更新】

比银河系大20倍!“中国天眼”有了新发现

环球网

2022/10/20 11:37

本文转自【央广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FAST进行成像观测,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两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也就是大量弥散的氢原子气体。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9日23点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这项发现预示着,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这样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对研究星系及其气体在宇宙中的演化提出了挑战。

中国天眼FAST是当今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这项最新发现揭示了在远离该星系群中心的外围空间存在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这些气体结构的形成很可能与“斯蒂芬五重星系”早期形成时,星系间相互作用的历史有关,已经存在了大约十亿年。这项发现对研究星系及其气体在宇宙中的演化提出了挑战,因为现有理论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这些稀薄的原子气体仍没有被宇宙空间中的紫外背景辐射电离。FAST的这项观测成果预示着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这样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



来源:央广网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

平台声明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3 19:55

科学家预言:美国加州地震断层有异动,或将发生7级大地震!

探索日记

2022/10/23 00:21 北京市

+关注

X
我们知道,地球表面被划分成“板块”,数百万年来,这些板块一直在地球表面上缓慢移动。这些板块的移动会导致地面“弯曲”到一定程度,然后断裂并“弹”到新位置。那么,在地球某处压力导致地壳板块变形的地方会是什么地方?



其实,地震振动是在断裂过程中产生的。有些振动太慢,一个波传播到下一个波需要几秒钟,而另一些振动太快,以至于可以听到。比如美国加州,由于加州每年都会发生无数次小地震,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看到地壳裂缝的破裂位置,著名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是大陆转换断层的一个例子。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是几次地震的震中,其中最致命的是1906年旧金山地震,造成3000多人死亡。



自从上次圣安德烈亚斯地震以来,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一直在仔细检查断层线,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枚定时炸弹,他们意识到一场巨大的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加州必须做好准备。确切地说,科学家们为什么担心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线,以及如果他们预期的灾难性灾难真的发生了会发生什么?



在1906年4月18日,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沿线的突然位移引发了破坏性的旧金山地震和火灾,使该断层的存在引起全球关注。然而,由于沿着断层的周期性位移,这场地震只是在断层寿命约1500万至2000万年期间发生的众多地震之一。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标志着两个这样的板块之间的边界,这两个板块在加利福尼亚海岸汇合。沿着断层线的地震是由太平洋西部板块相对于北美东部板块的西北运动引起的。



圣安德烈亚斯是加州海岸岩石下复杂断层系统中最重要的断层,其断层系统的全长约为800英里,它向下延伸至少10英里进入地球。从几百英尺到一英里宽的断层是一个破碎和破碎岩石的复杂地带。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带与大量小断层相连并由其分支,小裂缝、断层泥(粉状岩石)和偶尔的固体岩石块穿过该区域,几乎每条道路上看到。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向南延伸至圣贝纳迪诺的卡戎山口,在地壳中形成了一条连续的狭窄裂缝。



在1906年旧金山地区发生的地震中,横跨断层的道路、栏杆和一排排树木和植物被偏移了几码,而托马莱斯湾顶部的道路被偏移了约21英尺,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偏移量。断层以西的地形在每种情况下都基本向北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偏移量以不相等的方式形成,通常是由于断层的一段和另一段上的移动所导致。随着细微变化的累积,导致大地震的部分在数百年或数千年内保持“锁定”和不活动状态;最终,在巨大的挤压中,变化被释放,导致大地震!



地质学家估计,自1500万至2000万年前形成以来,由于地震,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总共移位了至少350英里。在对特容山口和萨尔顿海之间断层的研究中,发现了断层两侧地质上相同的岩层,目前相距150英里。这表明某些地壳块体可能经过了20度以上的纬度。这些古代偏移反映的速度与历史时期记录的速度一致,考虑到所涉及的运动的规模,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挑战。据调查,每年的漂移量高达2英寸。而在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和其他板块边界的延伸部分,长期以来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这些空隙被科学家称为“地震间隙”,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能够准确预测这些空隙中何时会发生大地震。



地质研究表明,在过去1400年至1500年中,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部每隔150年就发生了重大地震。而自1857年以来,圣安德烈亚斯南部从未发生过大地震,这使得它成为近期地震的主要目标。尽管在1906年毁灭性地震后不到一个世纪,旧金山湾地区仍然容易遭受可能造成重大破坏的中等规模地震。多年来地震活动性的增加,可能包括沿着断层的几次大约5级的前震,可能会在这样的地震之前发生。此外,地震学家还预测了地表变化,例如在下一次大地震之前,断层测线长度的缩短、高程的变化以及对井内应变计的影响。



在过去的100年中,加州中部帕克菲尔德平均每20至22年发生一次中等规模的地震,是研究地震预测技术的主要场所。许多可怕的地震,如1857年的特琼堡地震、1906年和1957年的旧金山地震、1989年的洛马·普里塔地震和2004年的帕克菲尔德地震,在历史上一直徘徊在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周围的地区。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绿色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研究所副教授尤里·菲亚尔科在2006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表明圣安德烈亚斯褶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应力,足以引发7级或更高的地震。这项研究还发现,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正在以比专家预测的更快的速度上升。几年前,南加州地震中心负责人宣布,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似乎处于危急状态,可能在未来几年的任何时候发生重大地震。



自1857年以来,板块之间的张力一直在稳步增加,1906年旧金山7.8级灾难性地震使断层破裂,1989年洛马-普里塔6级地震再次发生。圣安德烈亚斯南部断层以前从未发生过如此规模的地震。因此,专家们推测,这一地区即将发生大地震。由于该地区的累积压力,人们担心这将是一个大问题。除了圣安德烈亚斯之外,沿着伯克利山底部并穿过加州大学的海沃德断层是一颗定时炸弹。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海沃德号会慢慢地向前推进,但他们也知道断层会破裂和破碎,而且这种破裂会突然发生,且没有任何预警。



根据伯克利大学教授理查德·艾伦的说法,海沃德是一条极其脆弱的断层线,自1868年以来从未引发过地震,因此不久的将来会发生大地震。艾伦预测,海沃德地震将使球场完全液化。备受赞誉的专家明确表示,大地震是加州人无法避免的现实,但居民们能做的就是为这样的灾难做好准备。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02:23

北纬30度到底有多么神奇?

全天候科学资讯号

2022/10/14 10:14 北京市

+关注

X
相信80后、90后小伙伴对神秘的北纬30度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从我们少年时候,就在很多类似《世界未解之谜》的图书、纪录片里面,看到过关于神秘的北纬30度的记载。当时很多小伙伴对北纬30度感到夜不能寐。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渐渐地,很多所谓的“未解之谜”也被证明都是子虚乌有的内容。那么,北纬30度到底有没有说得那么神奇?

1、北纬30度

按照当初地摊文学的话术,北纬30度的神秘之处在于:

第一,横跨五大文明古国——这条纬线穿越了埃及、巴比伦(伊拉克)、印度、中国和墨西哥境内。

第二,著名的百慕大三角洲在这条纬线上,此外,马里亚纳海沟也在这条纬线上。

第三,江西鄱阳湖经常出现沉船,这也是因为北纬30度的缘故。



其实个人觉得,北纬30度的所谓神秘,主体上是通过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牵强附会,一个就是巧合,还有一个则是捏造。

2、牵强附会

说牵强附会是因为,所谓的“五大文明古国”,如果按照古代观念来看的话,其实是不成立的。

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古代的苏美尔、埃及、巴比伦、希腊,文明互相交流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互相可以交流,也意味着这些文明在地域角度差距不远。因此,北纬30度贯穿古埃及、古巴比伦都不足为奇。

至于说贯穿古中国和古墨西哥(其实是古玛雅)则纯属牵强附会:因为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域是黄河流域。北纬30度贯穿的是我国的长江流域。虽然长江和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从古文明角度来说,黄河流域才是“正统”。事实上很多阴谋论者也意识到这一点站不住脚,于是把北纬30度贯穿古中国的话术,修订为贯穿古三星堆文明,并打算借着三星堆文明的未知和神秘,来为北纬30度增添神秘感。



至于说古墨西哥,相比起旧大陆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墨西哥(事实上是古代玛雅)则是凑数的文明。毕竟古代玛雅的文明层次远不足以和四大文明古国相提并论。因此,所谓北纬30度穿越五大文明古国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有理,但仔细推敲,这些都是牵强附会的宣传。

3、捏造

北纬30度的神秘,很大程度也是基于捏造的成分和过度渲染导致的。比如鄱阳湖偶尔出现沉船,这本来是很寻常的事情,但是在阴谋论者的炒作下,这就成了北纬30度十分神秘的例证之一。而论证北纬30度最为神秘的话术,莫过于百慕大魔鬼区域的说法:有说法认为很多飞机船只在百慕大一带失踪。但是事实上,百慕大魔鬼区域的说法,其实是一些小说捏造的,只不过很多人把小说当成了真实事件而已。

事实上,很多论证北纬30度神秘的宣传,不少都是借鉴百慕大魔鬼区域提供的理念,进行的深入创作。而这些创作,也让本来平淡无奇的北纬30度,变得越来越神秘。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02:27

破案了!嫦娥五号月壤揭开月球年轻火山成因之谜

中国科技网

2022/10/22 15:27 北京市

+关注

X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月球火山活动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

10月22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科研人员提出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月球岩浆洋晚期结晶的易熔物质,逐渐加入到了月幔,不仅为月幔“补钙补钛”,而且导致月幔熔点降低,从而克服了月球内部的缓慢冷却,引发了长期持续的月球火山作用。


月球不同时期岩浆-热演化示意图。

以前的两种解释都被排除

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它的质量大约只有地球的1%。对于如此小的天体来讲,理论上它应该快速冷却而早早地停止火山活动,成为死亡星球。

然而,去年十月,我国科学家对嫦娥五号玄武岩的研究却发现,月球火山活动一直持续到20亿年前。“这不仅刷新了人类对月球岩浆活动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月球火山活动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月球玄武岩是月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火山喷发后来到月球表面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

对于持续冷却的月幔发生部分熔融这一怪事,国际学术界一般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放射性元素生热导致月幔升温;另一种解释认为,加水降低月幔熔点。

让人意外的是,我国科学家对嫦娥五号玄武岩的研究揭示,月幔源区并不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且非常“干”。“这就意味着,以前提出的两种假设都不可能造成持续冷却的月幔发生部分熔融。”陈意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月球持续出现火山活动呢?

“破解这一谜团的前提是,确立嫦娥五号玄武岩起源的深度和形成的温度,即月幔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陈意说,在此基础上,与形成于38-31亿年前的阿波罗号玄武岩进行对比,就可以建立全新的月球岩浆-热演化模型。

事实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嫦娥五号玄武岩从月幔源区喷发至月表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演化过程,玄武岩成分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如何准确恢复其初始岩浆的成分,成为了限定岩浆起源深度和温度的关键。

提出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

针对这一问题,陈意研究团队选取了27颗具有代表性的嫦娥五号玄武岩岩屑,采用了最新研发的扫描电镜能谱定量面扫描技术分析了岩屑的全岩主要成分,结合一系列岩石学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成功恢复了嫦娥五号玄武岩的初始岩浆成分,并与阿波罗号低钛玄武岩的初始岩浆进行对比,推断出了它们的起源深度和温度。


论文主要作者合照,从左至右:苏斌、陈意、原江燕。

研究发现,与古老的阿波罗低钛玄武岩相比,年轻的嫦娥五号玄武岩的初始岩浆含有更多的钙和钛,指示嫦娥五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有更多的富钙富钛物质的加入,也就是月幔在二十亿年前比三十多亿年前含有更多的钙和钛。

“这部分物质恰恰是月球岩浆洋晚期结晶的产物,且具有易熔的特性,它的加入会显著降低月幔的熔点,诱发月幔部分熔融形成年轻的月球玄武岩。”陈意解释道。

同时,进一步的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嫦娥五号玄武岩比阿波罗号玄武岩的形成温度更低,即月球内部经历十几亿年的持续冷却后,温度仅仅降低了约80摄氏度。

据此,陈意团队提出了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尽管月球内部在持续缓慢冷却,但是随着月球岩浆洋晚期结晶的易熔组分不断加入到深部月幔,不仅为月幔“补钙补钛”,还降低了月幔的熔点。这一月幔物质混合过程在月球长期演化历史中可能逐渐加强,有效降低月幔岩石的熔点,从而克服了月球内部的缓慢冷却,引发了长期持续的月球火山作用。

对此,陈意表示,这项研究首次限定了嫦娥五号玄武岩的起源深度和月幔源区温度,量化了月球内部缓慢冷却的热演化过程,为“月球年轻火山成因”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深化了我们对月球形成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李梦一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02:28

为何人类只探索了5%的海洋?人类在深海中,都发现了什么?

新鲜旅行事呀

2022/10/23 09:08 江苏省

+关注

X
在地球上,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0% 以上,但人类只探索了海洋的 5%。明明相比起太空,海洋是我们更容易近距离研究的领域,但迄今为止,已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但能深入地球最深处,深度达到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载人潜水器,只有3个。

为什么我们会对剩下的95%的海洋领域这么陌生呢?


深海的水压和温度,信号传输等问题

要想自由地探索海洋,我们必须面对最普遍的问题——水压和低温,水越深,压强就越大,对于人类而言,水压是很难克服的问题。2006年,探险家吉翁·奈瑞在无任何装备的情况下创造了徒手潜水113米的世界记录。2014年,一位埃及潜水爱好者借助水肺,潜到了水下332.35米的深度,便不能再向下,这些都说明了即使在有装备的情况下,脆弱的人体也克服不了水压带来的威胁。332.35米的潜水已经是人体的极限,但对于深海而言,几百米仅仅只是百分之一。


海洋的温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可能在某一处水温能降到0℃,而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说热液喷口,水温能一下飙升到400℃,在海洋中,光只能传播到水下200米的地方,200米以下的海洋几乎是黑暗的,能见度极低。除此之外,深海潜水员还得面对危险而陌生的海洋生物的威胁。


而且深海探测中的信号传输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探索宇宙的话我们往往使用的是无线电波,但在海里不行,无线电波在水里传不远,而声呐这种设备的速度有限,还经常会受到水温、盐分的影响,被反射回来,受到上面所说的因素影响,一个深海探测器在水底,视野也是很受限的,可能只能看到几百、几千平方米的范围,但在地球轨道上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却可以看到几十亿光年外的太空盛景。

所以说,深海探索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先进的装备、充足的预算,勇敢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及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许可和支持。

为什么我们要执着地探索海洋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科学家们把原始海洋中的水称为“原始汤”,在太阳紫外线和闪电的作用下,“原始汤”中的分子形成了有机大分子,再经过上亿年的演变,这些有机大分子“自我复制”,开始进化,最终形成了生命。


大约在35亿年前,最原始最低等的原核细胞生物——蓝藻出现在了原始海洋中,从此,拉开了地球生命进化的序幕。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在这过程中,海洋累积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说,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1873年,英国海洋调查船首先在大西洋发现了深海锰结核,这是一种再生矿物,每年约以1000万吨的速率不断增长着,目前已探明的世界上各大洋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蕴含的锰、铜、镍等矿物都是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的。除此之外,海底石油、海底砂矿、海底热液矿藏也都是重要的海底资源。待技术成熟后,预计到21世纪,深海采矿可能会成为常态。


除此之外,神奇的海洋中还存在着各种奇观。

很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是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当然,这个瀑布确实很大,它的落差能达到979.6米,但这只能说是地面上最大的瀑布,目前我们已知的最大瀑布其实是在海里,位于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水下瀑布。


这道瀑布开始于海峡表面以下650米处,然后在格陵兰岛的南端跳入深3000米处,高度下降了将近2.5公里。但这还不是最“高”的一部分,据探测其最高的高度达到了3.5公里,每秒钟,就有多达50亿升的海水从水下峭壁倾泻直下,这个水量相当于亚马逊河水入海流量的25倍。水下瀑布形成的原理也跟上下落差和重力有关。

在海水中,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海洋环流的交汇,在丹麦海峡,北欧海中向南流动的冷水流与艾明格海中的暖水流汇合。寒冷的水流因为密度大迅速下沉到温暖水流之下,暖水流被挤压上升向大气散发热量。在这种海洋环流交汇中,还借助了海底高度差的地势,于是就形成了壮观的水下瀑布。

类似的海洋奇观还有海洋蓝洞,宇宙中有神秘的黑洞,地球上也同样有神秘的蓝洞,甚至可以说,我们对蓝洞的了解比黑洞的更少。


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海洋地貌,一般存在于海岸或珊瑚礁盘区域,是被海水覆盖着的洞穴,因为呈现比周围海水更深的幽蓝色得名。

2012年,我国渔民在南海的永乐环礁附近就发现了一处蓝洞,科学家们使用各种探测设备,确定了这是一个深度300.89米,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其中,最深的地方可能在2万5千年前就形成了,但具体的成因,没人能说得明白,还有蓝洞内微生物的生存问题,以及蓝洞的缺氧环境,都是目前海洋探索还在研究的课题。

地球经历了无数次的地壳变动、火山爆发、洪水、冰河等变化,有部分文化和遗址在地形变动或海水上升后,没入了海底,成为了一座座神秘的水下城市。半个世纪以前,人们在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南端,发现深达2600米的海底竟存在一座像是祭坛之类的古城遗址,里面有各种石砌建筑、柱穴、人头雕像、石器等物件,以及周围还有市街和农地,科研人员还发现了无法解读的、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


有学者指出,这片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河期了,人们不禁要问:1万年前的地球是否已经存在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海底遗迹会是一个特例吗?

关于海洋的种种疑惑,我们现在可能还无法解释,但正因为海洋蕴藏之丰富,我们才始终对它抱有好奇心。

2020年,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它是世界上三个成功抵达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载人潜水器之一,但与其他载人潜水器任务不同的是,奋斗者一号不仅比原来的潜水器下潜得更深,还创造性地建立起了马里亚纳海沟与地面的通话,在马里亚纳海沟,奋斗者一号采集了很多深海物质,比如海水、矿物质等,这意味着我们在深海探索中又前进了一大步。


现在,人们探索外太空,向外神秘的银河系,但面对身边这个同样充满未知的海洋,我们也没有停止想要探索的理想。未来,我们能揭开更多关于海洋的秘密吗?拭目以待。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02:32

神奇的量子纠缠与玄学解密

科技学术派

2022/10/13 23:01 北京市

已关注

X
实验之初。

120亿年前,光子离开了一个名为类星体的极其明亮的天体,开始了一段通往还不存在的行星的漫长旅程。





40亿年以后,更多的光子离开了另一颗类星体去进行类似的长途跋涉。当地球和它所在的太阳系形成,生命进化,人类开始学习物理,这些粒子继续它们的道理。最终,它们在拉帕尔马加那利群岛通过一对望远镜着陆,这对望远镜是为了测试现实的本质而设立的。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量子纠缠,一种在我们宏观经典的世界以不可能的方式去连接量子系统的现象。当两个粒子,比如一对电子纠缠在一起时,不了解任一电子就无法测量另一个。它们的性质,比如动量和位置,是不可避免的联系在一起的。





“量子纠缠意味着你不能仅用局部描述去解释你的联合量子系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Michael Hall如是说到。

纠缠最早出现在一个思想实验中,这个测试不是由别人,正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本人完成的。在1935年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和两位同事指出如果量子力学完全解释了现实,那么对于纠缠系统的一部分测量将瞬间影响我们对未来另一部分对测量的认知,似乎传递信息的速度超过了光速,但在已知的物理学中这是不可能的。爱因斯坦把这个影响称为“幽灵般的远距离作用,”暗示某种根本性的错误存在于萌芽中的量子力学。

几十年后,量子纠缠被实验一次又一次的证实。即使物理学家们已经学会了控制和研究量子纠缠,他们仍然未找到一种机制去解释量子纠缠,或者就它对现实的本质的意义上达成共识。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类星体实验也被称为“宇宙贝尔实验”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德鲁·弗里德曼(Andrew Friedman),他说:“纠缠现象本身已经被验证了好几十年了。真正的挑战是,即使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实验性的现实,我们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去表明它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

贝尔的假设

量子力学的世界——在最小尺度上支配宇宙行为的物理——经常被描述为极其怪异。根据它的定律,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同时是波和粒子,在空间中没有确定的位置。它需要一个外部系统来观察或测量它们,以促使它们“选择”一个确定的状态。而纠缠态粒子似乎能瞬间影响彼此的“选择”,无论它们相距多远。





爱因斯坦对这些想法非常不满,他假设了经典的“隐藏变量”,超出了我们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如果我们理解了它们,就会使纠缠不那么可怕。在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约翰·贝尔(John Bell)设计了一个测试模型的隐藏变量,被熟知为“贝尔不等式”。

贝尔概述了关于世界的三种假设,每一种都有相应的数学命题:现实主义,即物体无论是否被观察到,都具有它们所保持的特性;地点性,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能影响到足够远的东西,以至于它们之间的信号传播得比光还快;还有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物理学家可以自由地进行测量,而不受隐藏变量的影响。探测纠缠是检验这些假设的关键。如果实验表明自然界遵从这些假设,那么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我们可以经典地理解的世界里,而隐藏变量只是在创造量子纠缠的假象。如果实验表明世界并不遵循它们,那么量子纠缠就是真实存在的,亚原子世界真的就像它看起来那样奇怪。



弗里德曼说:“贝尔的研究表明,如果世界遵守这些假设,那么纠缠粒子测量的相关程度是有上限的。”

物理学家可以测量粒子的性质,比如它们的自旋、动量或极化。实验表明,当粒子纠缠在一起时,这些测量结果在统计上的相关性比在经典系统中预期的要高,这违反了贝尔不等式。

在一种贝尔测试中,科学家将两个纠缠光子发送到相距较远的探测器上。光子能否到达探测器取决于它们的偏振;如果它们完全对齐,它们就会通过,但否则,它们就有可能被阻塞,这取决于对齐的角度。科学家们想看看纠缠粒子是否以相同的极化结束,其频率是否比经典统计学所能解释的要高。如果是这样,至少贝尔的假设在本质上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世界不服从现实主义,那么粒子的性质在测量之前就不能很好地定义。如果粒子可以瞬间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就会以某种方式以比光速还快的速度相互交流,违反局部性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猜测,如果世界不遵从贝尔的前两个假设——现实主义和局部性——中的一个或两个,那么先前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最好的解释。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罪魁祸首可能是他的第三个假设——选择的自由。也许科学家们关于让光子进入的角度的决定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自由和随机。

类星体实验是检验自由选择假设的最新实验。科学家们根据从两个遥远的类星体探测到的光的波长(分别是78亿年前和122亿年前),确定了允许光子进入探测器的角度。在这一决定中,长途旅行的光子取代了物理学家或传统的随机数生成器,消除了地球对实验的影响,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方面。

在测试的最后,该团队发现纠缠光子之间的相关性远远高于贝尔定理所预测的经典世界。

也就是说,如果一些隐藏的古典变量实际上是决定实验的结果,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选择测量之前早就已经制定了人类existence-implying量子宇宙“古怪”是真正的结果,一切都是预先确定的。





霍尔说:“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满意的。“他们实际上是在说,如果它是在很久以前建立起来的,你就必须尝试用预先确定的选择来解释量子关联。”生活将失去一切意义,我们将不再做物理。”

当然,物理学在不断发展,而纠缠问题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探索。除了对纠缠缺乏因果解释之外,物理学家们也不明白,测量一个纠缠系统是如何突然使它回到经典的、非纠缠状态的,或者纠缠粒子是否真的以某种方式进行了交流,这是他们继续用新实验探索的谜团。

巴西国际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加布里埃拉·巴雷托·莱莫斯说:“没有任何信息可以瞬间从这里传递到那里,但对量子力学的不同解释会同意或不同意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但从相关性和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同意这个定义。”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07:19

地球自转正在逐渐变慢,地球停转或逆转后会发生什么?

大可数学人生工作室

2022/10/22 06:04 甘肃省

已关注

X
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围绕着太阳进行运动,我们称之为公转。然而除此之外,地球本身也会绕着自己的轴转动,那么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呢?

地球自转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星云假说,认为恒星是在宇宙中分子云的引力坍塌,也就是说是由引力形成的。地球的自转也是类似的概念,当地球初期形成的时候,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坍塌。根据宇宙中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星云物质越收缩就越致密,旋转也就变快了,于是这种旋转角动量就变成了自身转动的能量来源。


大家对地球自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地球自西向东转,导致了东西半球的昼夜更替。有说法认为地球的自转正在变慢,这是真的吗?

地球自转正在变慢

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的流逝似乎变慢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活在地球上,多一分多一秒大家的感觉可能感知很弱,更别说是微观的毫秒了。与几百年前相比,我们现在每天要比一起多过4.1毫秒。


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并不是非常精确的24小时。实际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而现在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了,于是导致地球上一天要经历的时间变长了。

那有的人就要发问了,每天多过几毫秒,对于人们来说甚至都感知不到,这会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吗?而且地球为什么自转会变慢呢?


为什么会变慢?

研究的数据表明,每经历6万年,地球每自转一周的时间就要增加1秒;每经历400万年,地球自转的时间就会增加一分钟。

也就是说,再过10亿年左右的样子,地球上的一天就已经不是24小时了, 将是28个小时。月球很可能是影响地球自转的主要原因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二者之间存在着潮汐锁定的关系,地球的引力控制着月球,同样月球的引力也吸引着地球,导致了地球上出现了周期性的潮汐现象。潮汐现象导致地球的能量被月球吸走,于是地球的自转周期也变慢了。


地球内部的自然运动也会影响地球的自转。比如地球内部的火山运动、海啸、地震都会影响地球的自转,学者发现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结束之后,地球的自转速度竟然增加了3微秒。

地球自转变慢的影响

如果地球的一天变长了,是否说明地球上的白天变长了,黑夜也变长了 。如果地球一天当中的日照时间变长了,有可能会导致地球上的局部地区温度更高;而日照时间更少的地方,可能会导致局部地区的温度更低。

地球自转变慢可能会影响地磁场。地磁场可以帮助地球上的生物阻挡太阳的辐射,而自转变慢会导致地磁强弱变化,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依靠磁场来迁徙的鸟类无法正确识别方向,对地球生物的生存活动造成影响。


而对于人类来说,更是要让自己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来符合地球的生存指南,比如改变自己的生物钟和激素分泌的情况。

更为可怕的是,地球的自转变慢可能会导致地球内部的地质运动也发生改变,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这还仅仅是对于地球自转变慢来说,如果地球自转停止了,那么后果更为严重。


如果地球停止了自转,将会有一个半球处于整整六个月的白天中,而另一个半球则处于整整六个月的黑暗当中。直接一首冰与火之歌了,这时候的地球就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不过地球停止自转这事不可能发生,别瞎想。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07:22

太阳突然出现一条30多万公里长的“火峡谷”,引发g1级地磁风暴

趣味探索资讯号

2022/10/15 21:49 北京市

+关注

X
10月15日凌晨,位于地球附近的太阳和日球层天文台(SOHO)最新图像显示,太阳西南边缘突然出现一条30多万公里长的“火峡谷”,明亮的日冕物质抛射到太空中,形成高速的等离子体流,俗称太阳风。



很快,我们的地球被高速等离子体流所笼罩,引发g1级地磁风暴,等离子体流实际由高速粒子组成,高速粒子突破有上万公里厚的地球磁场进入地球大气层,撞击气体分子产生翠绿色的极光。



当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的数量和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地球磁场会被击穿出一个巨大的空洞,大量高能粒子倾泻而下,天空上不光会出现翠绿色的极光,还会出现黄色和红色的极光,非常的壮观。



地磁风暴根据太阳风的强度可以分成5个级别,G1,G2,G3,G4和G5,G1为轻微级别,G2为中度,G3为强烈,G4为严重,G4为严重。



地磁风暴对地球生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电子仪器影响极大,尤其是在轨道上运行的地球卫星、航天器和太空天文台,造成通讯中断,系统死机,甚至报废。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08:17

俄罗斯“地狱裂口”:1公里长800米宽,专家发现灭绝的史前动物

全天候科学资讯号

2022/10/14 10:14 北京市

已关注

X
引言

咄哉无知,半憨半痴。墨豆换人眼睛,十分爱讨便宜。一朝死入地狱,定堕镬汤泥犁。佛也救尔不得,任尔凤林吒之。——《蔡宣教请赞》

佛教中把地狱分为十八层,分别有拔舌地狱、剪刀地狱、铁树地狱、孽镜地狱、蒸笼地狱、铜柱地狱、刀山地狱、冰山地狱、油锅地狱、牛坑地狱等等,一层的痛苦更比一层的多,而地狱在佛教中指的是人身死后,灵魂去受苦地方。佛教徒认为在那里,人的一切罪孽都会得到应得的惩罚。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自然不会相信有地狱这种迷信东西,但有许多的地方,不是地狱,却被人们取名为地狱,正如俄罗斯的“地狱裂口”。



查看大图

有名的“地狱裂口”

或许初听到“地狱裂口”这个称呼的时候,许多人第一个想到就是这一定是个能通往地狱的地方,它在人间和地狱裂开了一条口子,连通了地狱和人间,所以叫做地狱裂口。其实不然,“地狱裂口”存在于俄罗斯北部的雅库特地区的巴塔盖村附近,这条裂口有1公里长,800米宽,30米深,它横亘在俄罗斯北部的大地上。



查看大图

如果你从空中俯瞰“地狱裂口”,你会发现它形似一个巨大的蝌蚪。而蝌蚪的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唯独在裂口的部分出现了坍塌,没有一点预兆地出现,让当地人觉得非常惶恐,也非常害怕接近那里,所以当地人给这个地方取名为“地狱裂口”。一个充满了想象力而又非常符合这个裂口的名字。发现上古生物

“地狱裂口”的名字在大约在2018年的时候传遍了整个雅库特地区,被俄罗斯北部的人们口口相传的时候,它终于被专家们给注意到了。专家们对于这个凭空出现的“地狱裂口”兴趣非常浓厚,他们经过几次的跋山涉水来到“地狱裂口”的附近,发现传说中没有被人踏足过的“地狱裂口”被一层冰层给厚厚地覆盖住了。专家们为了研究这个地方,不得不把冰层挖开一些。冰层开采工作动工没多久之后,专家们就在这个冰层里面发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

厚厚的冰层里面竟然藏着一只小马驹的尸体。刚开始的时候,专家以为这只小马驹是当地居民的,他们没有养活小马驹,抑或是什么原因,让小马驹去世了,所以当地居民把小马驹埋在了“地狱裂口”,然后小马驹的尸体被冰层所覆盖住了。



查看大图

只是随着小马驹的尸体被全部挖出之后,专家们仔细研究过后,他们之前的推断被立刻推翻了。因为专家们在小马驹的身上发现了一些别的东西,一些足以证明它不是现代生物,而是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的证明。史前动物小马驹

专家们把小马驹挖出来后,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会,发现小马驹的年龄在四个月左右,并且内脏等器官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想来应该是那一层冰层的作用,才使得它的遗体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供专家研究。

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是一匹四万年前的马,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莉娜马”。这匹马的身上还具有“斑马条纹状”的视觉效果。要知道,四万年前距离我们人类是非常遥远的,而那个时代的马,多半早就已经灭绝了。如今专家们在“地狱裂口”中找到了它的遗体,并且能够通过它的遗体,去研究四万年前的世界,是一件多么震撼的事情。



查看大图

不止如此,小马驹存在的环境还能够为专家提供研究价值,譬如它周围的土壤。也很有可能是四万年前的土壤,和小马驹一起被埋葬在冰层之下,等待着专家们将它们发掘出来,放到显微镜下面去观察,去探索,去贴近那四万年前的一切。

专家们在挖出小马驹之后,继续向冰层进行着探索,还发现了许多古生物的化石,例如猛犸象等等,甚至还有微型线性虫,而微型线性虫在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竟然又重获了生命,这种微型线性虫可是在冰川里沉睡了百年之久,如今能够把它们唤醒,这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这意味我们触摸到了远古时代的生物,体会着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感受到了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结语

地狱裂口就像一个巨大的博物馆一样,它宛如凭空出现在人们的世界里面一般,等待着现代的科学家们对它进行探索和发现,让远古时代的气息弥漫在现代社会,让我们对于大自然的了解更多,更贴切,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4 15:09

地心的深处有什么?人类为何不挖下去?科学家:下面是另一个世界

微兔分享呀

2022/10/24 08:58 江苏省

+关注

X
虽然人类一直号称“征服地球”,但是人类的能力仅限于地球的表面。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仅仅有几百年而已,科学的进步需要时间,而人类探索地球更深处的秘密,就需要足够的技术才行。地球真其实是很大的,而人类对于地球来讲非常渺小,地球上现在都有而很多未解之谜。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最低点就在马里亚纳海沟,这里的深度是海底11000米。而陆地上人类钻探的最低点在“科拉钻孔”之中,有12000米深!但是无论是马里亚纳还是科拉钻孔,其实对于地球的厚度来说,都是皮毛。


科学家研究显示,地球的半径是6366千米,最大直径超过13000千米,这对人类的钻探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人类研究地心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但是根据现在的研究显示,地心除了很多的岩浆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的未知事物,足够吓退人类。


当年的苏联在挖掘“科拉钻孔”的时候,发现随着深度的增加,地质层内有很多钻石在内的稀有矿石出现。而且在地下还有很多罕见的微生物存在,原来地下也是富含氧气的。甚至在钻探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些有空气的洞穴,这些发现让科学家做了大胆的预测。


地心深处可能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因为火山以及地质运动,有些氧气直通地心,足够维持一些生命的生存。


而且这里的生物可能是前所未见的生命体,无论是外形还是生活方式都跟地球表面的生物不同。它们有可能进化出了新的能力,前苏联“科拉钻孔”的合金钻头就曾经被莫名其妙的液体腐蚀折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年10月23日/【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