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7 00:55

22年10月27日/【知识更新】

速看!地震科普知识

生活大小事我来唠唠

2022/10/26 19:27 山西省

+关注

X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地球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形的球体,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表面的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地球的内部构造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地球外层分为几个刚性构造板块,它们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地表迁移,而其内部仍然保持活跃,有一个固体铁内核、一个产生地球磁场的液体外核,以及一个驱动板块构造的对流地幔。


什么是地震呢?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地震约5万次,可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100次。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产生了地震。


    地震带是地震发生较多的又较强烈的地带,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有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中部为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另外,还有台湾地震带,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华北地区的地震带有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庐地震带。


简单地讲,地震就是地面的震动。

磁县的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

磁县地处华北平原沉降带西部边缘,太行山前断裂带(沿京广铁路方向)把磁县分成两部分,西部太行山隆起及丘陵地区,东部为华北平原沉降带边缘。在我县区域内,太行山前断裂带与大名至磁县断裂带交汇,紫山西次一级断裂带南起前辛安向北往彭城、武安至邢台新城,西部北西西向南山村至岔口村活动断裂带,全长35公里。


近年来,尤其是2022年,我县弱震(小于3级的地震)频发,根据省地震局、市地震监测中心台专家关于磁县地震活动趋势的会商意见,目前磁县老震区附近,小震活动有增强趋势。但综合分析磁县及周边地区多年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监测仪器数据显示,从目前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地球物理资料来看,近期磁县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突发地震怎么办?这些科学避震知识快收好!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

造成振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

或控制的自然灾害

它往往事发突然、逃生时间短

我们只有掌握自救知识

才能在关键时刻

清醒理智地采取正确措施

把伤害降到最低

在不同的场合

该如何第一时间科学避震呢?

转发周知

↓↓↓








■来源:冀云磁县

■编辑:徐 晓

■审核:刘志刚

磁县融媒综合广播

邮箱:cxdt2323823@163.com

爱磁县的你

记得点亮“在看”哦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7 00:59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为何总是有人离奇失踪?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文史视界

2022/10/25 11:27 天津市

+关注

X
喜欢猎奇和探险的朋友应该听过美国的魔鬼三角洲,传说在那一片海域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离奇的事件。比如飞机失事、人员消失这样的事情在百慕大三角中层出不穷。近百年来,各国的科学家们关于这块神秘之地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但无一人能够断定是什么力量在此处兴风作浪。


历史上最早在百慕大三角海域涉险的人是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他的远洋船队第四次向美洲进发。等船队靠近百慕大附近海域时,海上突然狂风大作。一时间遮天蔽日,飞沙走石,船员们连一丝光亮都看不到,更别提辨别方向了。得亏哥伦布航海经验丰富,他急忙下令船员们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方向驶去。

也许是他们运气好,在那样歪歪扭扭的行驶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居然从死亡海域中逃了出来。此时,一看指南针,他们竟然与预定方向偏离了36度。后来哥伦布在给国王的信中还特意提到了此事,他声称:自己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像百慕大三角中那样时间长、范围广的风暴。可惜由于他人微言轻,并没有引起国家的过度重视。

在百慕大三角人员消失案件中,记载最早的是1840年“罗莎里号事件”。当时,这艘法国的货船装载了大量的香水和红酒,等行驶到古巴附近时却突然失去了联络。几周后,海军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发现了货船。船上的东西都完好无损,可人却消失不见了。此后,又有很多的货船和飞机在百慕大三角中出事,离奇失踪的人更是有增无减。

关于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象,科学家们给出了这几种解释:

第一种是超自然的原因。也就是外星人作祟。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中存在地球通往外星球的时光通道。在通道另一侧的外星人并不想让这个秘密被地球人知道,就把所有闯入的人给掳走了。像飞机或者轮船失事也是他们搞的鬼。


第二种是自然原因造成。如磁场异常,洋底空洞、漩涡说和黑洞说。持漩涡说的学者认为:在波多黎各北风和海洋深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有可能会在海面形成高达数千米的“内在瀑布”和不断下降的巨大水流。这些瀑布非常隐秘,一般人看不到。但是却威力巨大足以摧毁飞机和船只。并将人带到深不见底的深海中。而黑洞说的学者则认为是百慕大附近很可能是掉落了强大的天体,它不释放物质,却可以吸收所有东西。形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失踪的人和物都被吸了进去。

关于这块神秘之地的看法,专家们也是各执一词,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7 15:55

科学家最新证实,太阳系内果然存在超级黑洞,状态极为神秘奇怪

黑科技大揭秘

2022/10/27 14:54 山西省

+关注

X
科学家最新证实,太阳系内果然存在超级黑洞,状态极为神秘奇怪

在太阳系附近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太阳12倍的大黑洞。多亏了欧洲航天局盖亚任务提供的数据,科学家们才成功地找到了新的黑洞。

由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UAH)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发现,这个黑洞的位置似乎比其他同类天体离太阳更近。


“它比任何已知的黑洞都离太阳更近,距离为1550光年,”UAH的物理学教授、详细介绍黑洞发现的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Sukanya Chakrabarti博士说,“所以,它实际上就在我们的后院。”

该大学新闻稿称之为“怪物”黑洞,是天文学家在梳理欧洲航天局盖亚任务公布的近20万颗双星数据后,通过望远镜的光谱测量追踪来源后发现的。


查克拉巴蒂说:“黑洞对可见的类太阳恒星的引力可以通过这些光谱测量来确定,这给了我们一个由于多普勒频移而产生的视线速度。”。

通过分析可见恒星的视线速度(这颗可见恒星与我们的太阳相似),我们可以推断出黑洞伴星的质量有多大,旋转周期以及轨道有多偏心。这些光谱测量独立地证实了盖亚的解决方案,这也表明这个双星系统是由一颗围绕着一个非常巨大的物体运行的可见恒星组成的。

新发现的黑洞似乎与发光恒星没有相互作用,科学家被迫通过测量可见恒星的运动来推断它的存在。


Chakrabarti博士说:“双星系统中的大多数黑洞都在X射线双星中——换句话说,它们在X射线中是明亮的,这是由于与黑洞的某些相互作用,通常是由于黑洞吞噬了另一颗恒星。”。“当另一颗恒星的物质落下这个深引力势阱时,我们可以看到X射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怪物黑洞,但它的长周期轨道为185天,也就是大约半年,”她解释道。“它离可见恒星相当远,而且没有向它前进。”

根据新闻稿,研究小组用来发现这个黑洞的技术应该应用于其他非相互作用黑洞系统的定位。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7 16:37

600年历经200多场地震,北京故宫为何安然无恙,古人太聪明

奇趣魅丽坊

2022/10/27 08:31 江苏省

+关注

X
去北京旅游的人最先选择的地方可能是长城,然后大概率就是故宫了。看到过的人都知道,故宫内的建筑材料基本上以木头为主,故宫中大大小小的宫殿有七十多座,房屋有九千多间。占地面积非常大。不只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现在还存在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中最大的,它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可你有没有想过,故宫是如何在多次的地震中保存下来的?

故宫建成于1420年,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的故宫,已经经历过200多次的地震了,其中还有据北京150公里的唐山发生的7.8级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把唐山瞬间夷为平地,距离不远的北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不乏很多民间的建筑都被不同程度地破坏,可同在北京的故宫,却保存完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2017年的时候,英国某个电视台推出了一个纪录片,其中有一集叫做《紫禁城的秘密》。这一集就讲述了到底为什么,北京的故宫在经历600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的秘密。当时他们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们根据故宫的原理搭建了一个同样的结构,完全采用故宫的建造方法,做出了一间模型,然后把它放到一个特定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外加上了地震试验仪,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况。


测试强度从4级开始,逐渐增加到5级,大概持续了30秒左右的时间,但我们只是看到实验模型轻微地晃动了几下。机器还在不断增加地震的级数,等到到达七级左右的地震级数时,它的强度基本上可以到达4级地震的1000倍,这时模型开始剧烈的摇晃,他旁边的砖墙在7级地震的破坏下彻底坍塌,但主体建筑经过摇晃之后依旧安然无恙。

随后地震级数继续增加,但即使到达了9.5级,即使模型摇晃得一直很厉害,但它完全没有倒,你要知道9.5级地震是什么意义,它相当于20亿吨的TNT爆炸,实验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能说明了,在故宫的建筑中,砖和墙并不是主要发挥抗击地震作用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中间的木质结构。

实验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最后模拟地震的装置,将震极调到了10.1级,整个模型剧烈摇晃,似乎下一秒就要倒塌,可直到30秒的时间结束,故宫模型还是稳稳的立在地面,只是位置发生了小小的偏移。这个实验结果令在场的研究学者都很震惊,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结构,太完美了!


其实,这种结构和他的建造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你知道吗,故宫的整体建筑只用了木头,他用的是榫卯结构。故宫的十万根木头大多都是用这样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再加上“斗拱”结构所起到的固定作用,就能很好地将地震的破坏力“化”掉。

另外,若是你去过故宫就会发现,里面的柱子基本上都是直接竖立在地板上的,并没有深入到地基中,这是因为如果将柱子都深入地基,那么当地震发生时,这些柱子就会不能程度的折断,建筑物自然就会倒塌。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古人高超的技艺,以及建筑智慧。

不止故宫的建筑,故宫的地面也是,经过这么多次的地震也基本完好,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还有另外的抗震装置?


随着工人挖开的地砖,背后的原因浮出了水面。故宫的地下足足有15层的地砖,这每一块砖都是有专门的窑子生产的京砖,这些制作特别复杂的京砖在故宫中总共有八千多块,层层叠起来的抗震效果可想而知。另外这15层的砖块下面还有一层沙土和一层碎石的地基。这样的设计可以很有效地吸收掉地震中释放的能量,一点点削弱地震的威力。

另外不只是故宫,中国还有其他的木质建筑,抗震能力也超强,例如位于山西的悬空寺,经历了两次六级以上的地震和1500年间各类共计100余次的地震仍屹立不倒。还有山西的应县木塔,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塔纯木质的结构,没有使用一根钉子,于是这个塔被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它在40多次的地震,以及抗日战争时期200多次的震动都安稳无恙。可见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8 19:18

15级地震将会是什么感觉?人类会因此而灭绝吗?

科学杂刊资讯号

2022/10/23 19:29 北京市

+关注

X
你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曾发生过的最大的地震有多大?威力又能有多强呢?相信很多人可能还对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心有余悸,但需要说明的是,那次地震的震级也才为8.0级。

8级地震就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了,那么如果发生15级地震,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人类会因此灭绝吗?



为了了解15级地震可能导致的破坏力,咱们得先了解下,人类历史上被记录到的最强地震有多恐怖。

1960年5月21号的下午3点,在智利地区,发生了一场9.5级的超级地震。由于地震与板块的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从那天起一直到5月30号的这段时间,该地区还连续发生了数百场地震,其中超过7级的,就有13次。

那么,这次地震对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从当时的数据来看,在这场地震发生没多久,它就引起了巨大的海啸,乃20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直接导致该国沿海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海浪卷走,估计有16万栋房屋,遭到了严重毁坏。

另外,伴随着那些大大小小的“余震”,附近有6座死火山竟然又重新开始喷发,并出现了3座新的火山。



最终,这场大地震导致超5万多人死亡,11万人受伤,更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然而,这种程度的地震震级,仍然未达到10级,所以,你能想象出15级地震该有多恐怖吗?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震级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它是逐级递加,还是逐级翻倍呢?

按照国际标准来说,震级是区分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等级,其单位为“里氏”。震级之间每相差1.0级,其能量相差大约32倍,而每相差2.0级,其能量相差就可达到1000倍左右。

所以,一个8级地震的强度,就相当于32个7级地震,更相当于1000个6级地震。

由此来看,震级之间的能量比完全是呈指数级增长,而根据相关专家的分析,15级地震的强度,将相当于320亿场汶川大地震...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如果它真的发生了,会发生什么呢?

其实,从它比汶川地震强度大那么多倍,相信大家很快也能猜到答案,那就是人类会遭到“灭顶之灾”。



首先,这场15超级地震发生时,由于板块运动太过于活跃,导致地面会直接裂开,出现巨大的裂缝,这样的场景,会立马让你联想到电影《2012》中的那幅场面。

甚至,经过如此强大的震动后,地球内部板块也会出现断裂,如今的世界板块将迎来彻底洗牌,分崩离析。

然而,这还没完,由于地球板块发生的巨大震动,青藏高原附近的山脉将会出现大面积坍塌。

山上积累多年的冰川和雪,会直接滚动下来,然后迅速融化,导致全球水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地区,会被彻底淹没。

而且,这场地震还会导致大量火山喷发,沿海地区更是会出现巨大海啸,人类在面对这样霸道的天灾面前,完全没有任何挣扎的机会。



说到火山,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位于美国黄石公园内的超级火山。如果它被引爆,其喷发出的岩浆等物质,会很快蔓延至美国近一半的地区。

大量被喷发到天空中的火山灰,还会渐渐蔓延至全球各个地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地球上将难以见到太阳,全球温度急剧下降,数不清的动植物将会因此而亡,地球迎来“冰期”。

由此来看,15级地震所造成的威力,完全是人类无法承受的,哪怕是对于地球本身来说,那也是彻底的“大洗牌”,相当于“删号重开”了。

所幸的是,据科学家们认为,在地球上发生15级地震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因为即使是6500万年前,小行星造成恐龙灭亡那次事件,其引发的地震强度也不过13级。

所以,想要地球本身出现15级地震,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出现了更大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才有机会达到这个震级。



不得不说,人类的力量在自然灾难面前,还是显得太过于渺小,一场大地震就足以让所有人类灭亡。当然也正因如此,才能体现出生命的宝贵,希望各位都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8 20:14

地球磁场出现“凹痕”,南大西洋异常区域弱化,或影响全球气候

新鲜旅行事呀

2022/10/28 09:12 江苏省

+关注

X
地球磁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防护罩,保护着地球不受太阳带电粒子的侵害,而地球磁场中的任何一个细小凹痕,都会给地球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科学家发现,在南美洲和南大西洋的上空就有一个异常脆弱的区域,那里的地磁场比其它区域的地磁场要更加靠近地面。经分析,这个位置地磁场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地球气候,或可能预示着地球深处的某些情况。


地球内在

南大西洋异常区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地球核心的两个特征所引起的:

地磁轴的倾斜。
地心熔融物质的流动。
我们可以把地球看做成一块条形磁铁,北极和南极分别代表相反的磁极。但与条形磁铁不同的是,地球的磁场并不十分稳定,因为地球内部富含铁的熔融物质会随时处于流动状态。这些搅动的金属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地磁场的电流也由此产生。


随着地心熔融物质的流动,地幔上方的会发生非常复杂的地层波动,虽然这种波动人类感受不到,但地磁场会随着这种波动而发生变化。如果南大西洋异常区的磁场开始减弱,也证明该区域地表之下可能发生了某些状况。所以尽管南大西洋异常区域主要由地球内部引起,但造成的影响也超出了地球表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球大气的变化。


太阳会随时向宇宙释放一种名为太阳风的粒子流,同时也会释放大量的等离子体和辐射云,这些能量辐射能跨越非常远的距离来到地球并撞击地磁场。一般来说,地磁场会保护地球不受这些高能粒子的侵害,并将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困在地球的范艾伦辐射带中,限制高能粒子沿地球磁力线传播。但如果地球遇到特别强的粒子风暴,范艾伦辐射带就会开始变形,从而使带电粒子渗透到地球大气中,南大西洋异常区则会加剧这一过程。


对气候的影响

要知道,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所以太阳风的强弱变化也会导致地球大气的变动,并与地磁场息息相关。大气中充满了各种温室气体,会与太阳活动带来的高能粒子混合,产生各种复杂的反应。比如在太阳辐射的高峰期,太阳紫外线辐射会明显加强,被大气平流层吸收加热,产生高纬度风,而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域里,这些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


现在,南大西洋异常区的主要表现在该区域对地球的辐射保护降低,尤其是经过该地区的轨道卫星,如果不小心被高能粒子击中,可能会出现短路等事件。科学家还发现南大西洋异常区域的范围开始扩大,其中心每年向西移动0.3经度,如果南大西洋异常区继续以这样的速度扩大,到了2240年,磁场异常范围将涵盖南半球的一半区域。

至今为止,科学家都还无法判断出地球磁场出现“凹痕”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不管是远处的太阳还是地壳的深处,都是目前人类还无法涉足的地带。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9 10:11

韦伯望远镜拍下距地球2.7亿光年外两星系碰撞新图像

澎湃新闻

2022/10/28 14:26 上海市

已关注

X

来源:ESA/Webb、NASA、CSA、L. Armus、A. Evans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拍下了距地球2.7亿光年外两星系碰撞、合并的新图像。

据美国科技媒体CNET 10月27日报道,碰撞的两个星系分别为IC 1623A和IC 1623B,位于鲸鱼座,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科学家推测,两个星系碰撞可能会产生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其引力足以扭曲我们目前已知的宇宙结构。两个IC 1623星系的碰撞和合并也催生了大量新恒星,这种现象被称为“星暴”(starburst)。欧洲航天局(ESA)表示,IC 1623碰撞产生的星暴正在以比银河系快20倍的速度催生恒星。


此前,哈勃望远镜也曾拍到过IC 1623,但由于光学望远镜难以穿透其周遭分布着的宇宙气体和宇宙尘,因此照片质量无法满足科学家的研究需求,星系碰撞的核心区域只能“留给想象”。而韦伯望远镜作为红外望远镜,可以在红外波段对太空进行观测,穿透“帷幕”,清晰地拍摄深空,将完整而令人着迷的图像展示给人类。欧洲航天局表示:“超强的红外灵敏度和分辨率使得韦伯望远镜可以穿透尘埃,利用MIRI相机和NIRCam相机拍下并生成IC 1623星系碰撞的壮观场面”。另外,韦伯望远镜拍摄的图像都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在其中可见闪耀的“八芒星”。“八芒星”是一种“衍射尖峰”(diffraction spike),这是明亮的星光与望远镜镜片之间作用产生的光学现象。


CNET指出,韦伯望远镜的终极目标并非回答我们人类关于宇宙的所有疑问,而是对那些人类从未设想过的问题作出解答。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29 19:41

世界最大活火山或将喷发!该国居民收到警告

沈阳晚报

2022/10/29 14:12 辽宁省


据美联社10月27日报道,

夏威夷官员警告岛上居民,

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莫纳罗亚火山正在发出可能喷发的信号。



1984年莫纳罗亚火山喷发资料图(图片来源:美联社)

专家们表示,火山喷发并非迫在眉睫,但由于最近火山顶峰的地震激增,他们处于戒备状态。专家说,熔岩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距离火山口最近的房屋,该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984年。

夏威夷民防机构正在全岛召开会议,教育居民如何为可能的紧急情况做准备。他们建议准备一个装有食物的袋子,在他们离开家后确定住处,并制定与家人团聚的计划。

“不要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慌,但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住在莫纳罗亚火山的山坡上,有可能遇到某种熔岩灾难。”夏威夷县民防局局长塔尔马吉·马格诺说。

马格诺还说,这座火山占夏威夷岛陆地面积的51%,因此该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受到火山喷发的影响。在1950年的一次喷发中,这座火山的熔岩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向海洋传播了24公里。

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984年,自那以来,岩浆一直在莫纳罗亚火山下堆积,2021年2月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称,尽管喷发“似乎不会迫在眉睫”,但自2019年以来,这座火山已显示出动荡的迹象。

夏威夷火山观测站表示,自上月中旬以来,莫纳罗亚火山一直处于“高度动荡”的状态,当时山顶地震的数量从每天10次到20次,增加到每天40到50次。最近几天,地震的频率有所下降,但可能会再次上升。

上周末,超过220人参加了民防官员举行的社区会议,如果熔岩从莫纳罗亚火山西南侧喷出,熔岩可能会在数小时内到达该社区。

目前的警报级别是“建议”,这意味着火山显示出动乱迹象,但没有迹象表明可能或确定喷发。岛上其他地区的居民将有更多时间做出反应。

夏威夷火山观测站的地质学家弗兰克·特鲁斯德尔说,有记录以来,莫纳罗亚火山的所有喷发都始于其山顶火山口。大约一半熔岩留在那里,另一半后来从山下的通风口喷出。从山顶喷出的熔岩通常不会到达居民区。

莫纳罗亚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大的活火山。它在夏威夷被称为“长期火山”,位于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内,为世界最大孤立山体之一,海拔4169米。

自1843年以来,莫纳罗亚火山喷发了33次。上一次喷发是在1984年,当时熔岩从其东侧流下,在距离大岛人口最多的城镇希洛7.2公里处停止。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沈阳晚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任子剑 责编:闫继伟 高薇

平台声明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0-31 15:32

红色星球上,地震波“讲述”新的故事

光明日报

2022/10/31 10:19 北京市

已关注

X

  火星上的洞察号着陆器的艺术插图。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科柏洛斯槽沟地区的裂缝。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从地质意义上来看,火星已经“死”了。

  这颗星球上到处都是火山,有些地方还有古老的熔岩流。但这个寒冷、贫瘠的星球似乎早已失去了如其名字一样的热情。最新研究显示,火星可能不是人们认为的地质死亡世界,因为科学家在其地下发现了岩浆的迹象。

  此外,自第一台望远镜眺望火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火星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间存在着鲜明对比。南部是布满陨石坑的叠嶂高原,北部是地势平缓的低地平原。这就是所谓的“火星二分法”,该理论普遍认为,火星南北半球地壳由不同地质结构组成。而另一项新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开这个关于火星地理的数百年之谜。

  探测到火星上最大的陨石撞击

  自201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部署SEIS地震仪以来,科学家们监听了1300多次地震的信号。2021年12月24日发生的特殊事件导致的4级地震立即激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因为它包含所谓的“表面波”的组成部分。

  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去年的陨石高速撞击,在火星上造成了数千英里的地震波,并形成了近150米宽的陨石坑。

  通过“洞察”号发现的绝大多数地震都产生了与火星深处岩石运动相关的传统原生和次生地震波。而这些新探测到的地震波是在火星的最上层,并穿过了地壳。

  论文主要作者之一、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金东彦(音译)说:“这是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观测到地震表面波。即使是阿波罗登月任务也未能做到这一点。”

  研究人员分析,在“洞察”号着陆器和撞击地点之间,地壳具有非常均匀的结构和高密度。此前报道称,“洞察”号正下方有三层低密度火星地壳,新研究意味着着陆点下方地壳结构可能无法代表火星地壳的一般结构。

  根据金东彦的说法,新的表面波数据以及对地壳普遍均匀性的分析似乎反驳了“火星二分法”理论认为南北结构不同之说,南北半球的结构在相关深度可能“惊人地相似”。

  火星显示出活力和年轻的迹象

  这颗红色星球被认为在过去曾有火山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在数百万年前。据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洞察”号火星探测器任务的数据,研究了火星上20多次地震事件,发现震中起源于科柏洛斯槽沟附近,该地区可能存在岩浆矿床,这是一个由断层线形成的裂隙区域。这些地震讲述了一个新的故事,这个故事表明,火山作用仍然在塑造火星表面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根据地震数据,科学家们得出结论,低频地震表明存在潜在的暖源,这可以用今天的熔岩(即喷出地表的岩浆)和火星上的火山活动来解释。具体地说,他们发现地震主要发生在科柏洛斯槽沟的最内部。

  当他们将地震数据与同一地区的观测图像进行比较时,他们还发现,不仅在风的主导方向,在围绕科柏洛斯槽沟地幔单元周围的多个方向上,都有较深的尘埃沉积。

  论文主要作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西蒙·施特勒解释说:“深色尘埃意味着地质证据表明,最近的火山活动可能是在过去5万年内,这在地质学上相对年轻。”

  “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数据来看到某些统计模式,我们能够定位发生在火星上的地震。”施特勒说,“洞察”号任务自2018年以来测量到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都可以归因于科柏洛斯槽沟地区。

  看着广袤干燥、尘土飞扬的火星地貌的图像,很难想象大约36亿年前,火星非常活跃,至少在地质意义上是如此。来自科柏洛斯槽沟附近的地震表明,火星还没有完全“死亡”。

  科柏洛斯槽沟是以希腊神话中的一种生物命名的,即守卫冥界的“地狱猎犬”。在这里,火山区正在下沉并形成平行的地块或裂缝,将火星的地壳“撕”开,就像蛋糕烘焙时出现在顶部的裂缝一样。根据施特勒的说法,“我们所看到的可能是这个曾经活跃的火山地区的最后残余,或者也有种可能是,岩浆现在正向东移动到下一个喷发地点。”(张佳欣)

[责编:林佳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年10月27日/【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