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6 08:10

22年11月6日/【知识更新】

专家预测,未来湾区恐遭遇7.5级大地震~地震预警只能提前10秒!

静下心来

2022/11/06 07:19 山西省

已关注

X
上周二,圣何塞(San Jose)以东发生了5.1级地震,不知道大家在地震前收到了预警信息没?

幸运的是,这次地震的破坏力微弱,湾区没有出现人员或财产损坏的报告。

但是!这次地震发生在卡拉维拉斯(Calaveras)断层上,这个是一个非常致命的位置。专家们就预测,这可能会导致,湾区在未来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

地址之前的预报能避免帮助避免伤亡吗?然并卵!USGS的地震顾问斯坦表示, 自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次警报仅比地震到来提前了10秒。

湾区将发生7.5级大地震?

可能性有多大?

10月25日发生的地震,只有5.1级,却让专家们感到非常担忧!专家预测 ,这可能会导致旧金山湾区在未来30年内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科学家兼地震顾问罗斯·斯坦(Ross Stein),解释了周二地震引发担忧的原因:“地震发生的位置是在卡拉维拉斯(Calaveras)断层,这个地方出现地震,会让湾区很大一部分城市,都处于致命的风险中。”


斯坦说,卡拉维拉斯断层与海沃德(Hayward)断层相连,形成一个巨长的断层。卡拉维拉斯断层发生地震后,可能会导致这个巨长的断层也出现破裂。 那么下一次,湾区出现的地震可能会在7.5级左右。


更严重的是, 这个断层又恰好处在湾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从奥克兰(Oakland)起,包括海沃德(Hayward)、圣何塞,一直延伸到摩根山(Morgan Hill)。

斯坦警告说:“我们一直担心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这才是湾区最大的威胁,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USGS在官网上公布了详细的地震预测数据。旧金山湾区在未来30年内,发生6.7 级地震的概率为72%;发生7级地震的概率约51%;发生7.5级地震的概率有20%

加州的专家们正

设法延长地震预警时长

既然地震无法避免,就只能通过提前预警为人们争取更多的求生时间。加州的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将提前预警的时间拉得更长一些。

2019年,加州推出了一款名为MyShake的App。这个App可以在地面开始震动前,在手机上警报来提醒人们地震要来了。


理查德·艾伦(Richard Allen)教授是这款App的开发者。他表示,这项技术的研发花了十几年,而正式运用才几年时间,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艾伦说,周二的地震虽然不大,但我们需要为更大的地震做好准备。他和同事们正非常努力地获取用户反馈,以便后续的技术升级。


比如,这次的地震预警是否提醒了正确的人群?是否需要提醒更广泛地区的人群。

湾区一直是地震警报系统的“试验场”。 USGS的地震顾问斯坦表示,自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次警报大约比地震到来提前了10秒。

斯坦说:“我们可以创建一个超过10秒的报警系统吗?这非常困难,因为要想让震动非常强烈,就需要更加接近。但如果真的很接近,那意味着地震波很快就会到来。”


不过USGS的科学家们正在进行新的研究,提升地震预警的时长。

斯坦表示:“或许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实现。因为在圣安德烈亚斯(San Andreas)断层之上,手机总比地震仪多。我们最终可以通过手机,将信息引入同一个网络,从而创造一个更大更强的预警。“

这些警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下一次大地震至关重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科学家说,从长远来看,6级地震的震动强度是5级地震的10 倍,而7级地震的震动强度则为100 倍!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6 12:43

张衡地动仪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

浅品历史

2022/11/06 12:10 天津市

+关注

X
“震中洋房林立,但废墟犹在,杂草丛生,伤痛没有忘记”。历史上的种种悲痛经历告诉我们,地震是一种无法预防的恶劣地质灾害。

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几十万人在这样严重的地质灾害中丧生,那些触目惊心的损伤数字让国人心生悲痛。


恶质地理灾害让大家心生恐惧的同时,也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带来一个艰难的课题,即如何能准确地预测到这场灾难的发生呢?

但遗憾的是,当今的科技水平仍不能对地震的到来做到准确预测,而说到地震仪器的发明,我们不得不提及我们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常见的人物——张衡。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在地震多发之时,张衡的地动仪在发明之后,经过多次检测,大多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张衡地动仪虽在发明之初饱受质疑,但在经过多次准确的预测后,人们对于张衡的发明技术深信不疑。


理所当然的,这项伟大的发明被列入了中小学课本中,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那么,为什么在2018年,张衡地动仪被从中小学课本中删除了呢?这其中倒另有一番故事。

张衡地动仪的真迹早已不存,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王振铎广泛查阅古籍,一定程度上复原了张衡的地动仪。

但是此次地动仪复原事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王振铎所造的地动仪徒有其表,可谓是科学设计上的花瓶,没有任何实际功用。


而当时课本上出现的地动仪原型,也没有指出图片是王振铎复原后的地动仪,如此不严谨的教材选材,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由此,人们对张衡地动仪的科学性也产生了进一步的怀疑。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何以代表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水平?

之后发生了更为激烈的矛盾冲突点,在日本进行地动仪展示之时,现场试验结果极不理想,使得场面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更甚者,日本研究员直接指出了里面直杆原理的失误,美国学者也认为张衡地动仪的制作原理模糊不清至此,张衡地动仪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面临的否定之声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说出了“房梁吊块肉都比它强”,嘲讽意味十足。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对于张衡地动仪的发明给予极高评价,而在当今,复原后的地动仪饱受质疑,是一件值得今人反思的事情。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之所以受到了如此巨大的质疑,最根本之处在于,其没有真正触碰到张衡地动仪的神韵。

换句话说,张衡的地动仪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复原,王振铎的复原,只触碰到了表象,而没有进一步触摸到张衡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发明,张衡的发明实在是太过于复杂,后人无从捉摸。

而张衡本人对此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再加上现今亦没有实物流传,今人若想真正实现对地动仪的复原,实在是难上加难。


关于地动仪的外形,在后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实体像一个巨型的酒樽,酒樽的外面刻有八条龙,分别口含铜制的圆球一枚,一旦有那个方位有地震的征兆发生,人们即可以通过龙吐珠子的方位,快速判断出发生地震灾害的方位,进行及时的救灾赈灾救援活动。

即使许多人对地动仪的灵性饱含质疑,但是在我们的史书记载中,也都明确记载有某某年份的地质灾害发生,这显然为张衡地动仪的发明提供了可行的第一手数据,为他的发明创造奠定了数据基石。


而张衡的地动仪之所以受到教授的嘲讽,更准确地说是,复原后的张衡地动仪受到了极大的嘲讽,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后人没有触及到张衡发明的根本,也没有真正企及到古人的智慧。

虽然地动仪的外形和制作原理在史书中得到了详细记载,但是后人依然无法根据史料进行完全复原。从老庄哲学,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不得不说,古人早已把中国哲学以及中国科学,奠定了相当深厚的基石。

虽然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但我们亦不能妄自菲薄,认为今人的智慧绝不可能超越先辈。


仅从地动仪的发明来看,现如今仍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地动仪的实际用处,一切结论仍是根据史书推测,而不可否认的是,汉书给予张衡地动仪如此高的评价,或许是因为其代表了当时科学的最高成就,适用于那个时代的发展。

“前人之事,后事之师”,复原后的张衡地动仪在经历了巨大的质疑之后,我国一群文化学者并没有因此颓废,反而力排众议,饱含自信的开始了对地动仪的再复原。

经过研究学者的不懈努力,并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他们相对成功地复原了张衡的地动仪,并找出了第一次复原失败的误区,在使用层面上,也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方位。


但是,就此来看,研究者们也不敢就此确定地说,他们真正复原了张衡的地动仪,并确定和张衡地动仪的使用效果一样,毕竟,上千年的事情,任谁也不敢轻易下论断。

张衡和地动仪的故事可谓是“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经由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在不严谨的选材中落笔教材,又在教授的声讨中,民众的质疑声中,在教材中落下帷幕,多有滑稽之处,却不免令众人感叹。

通识书目的选材应多加严谨,因此,将地动仪从书中除名不足为奇,只是惋惜在于,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后人竟难以触碰,也幸有执着探索的科学家,不断推动者中国科学的向前发展。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7 13:13

人类制定的宇宙六大速度,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快呢?

黑科技大揭秘

2022/11/06 19:18 山西省

已关注

X
人类制定的宇宙六大速度,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快呢?

宇宙速度是多少?宇宙速度是指从地球表面向太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和星际飞行器所需的最低速度。宇宙中有多少速度?已知第一宇宙的速度为7.9公里/秒,第二宇宙的速度是11.2公里/秒而第三宇宙的速度则是16.7公里/秒。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宇宙的六大速度是什么吧。

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物体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圆周中移动的速度。它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绕转速度。根据力学理论,v1=7.9 km/s。事实上,地球表面有一个稠密的大气层,所以航天器不可能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圆周内移动。它必须在150公里的高度飞行才能绕地球转一圈。当航天器在离地面数百公里的高空运行时,地球在航天器上的重力比在地面上时小,因此其速度也略小于v1,在该高度的轨道速度为7.8公里/秒。

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个宇宙速度是逃逸速度,也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天体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脱离地球引力的抓地力所需的最低速度。如果不包括空气阻力,其值为11.2 km/s,即√ 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当物体(航天器)达到11.2公里/秒时,它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进入绕太阳的轨道,不再绕地球。如果一颗恒星质量很大,它的引力会很强,逃逸速度也会很快。相反,一颗较轻的行星会有较小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也取决于物体和行星中心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逃生速度越快。

第三宇宙速度


从第三宇宙速度,宇宙从地球起飞离开太阳系的最低初始速度。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要摆脱太阳引力的约束,飞到太阳系外的空间,其初始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6.7公里/秒,即第三宇宙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当航天器入轨速度的切线方向与地球公转速度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将大于16.7 km/s。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脱离地球甚至太阳引力的唯一因素。今天,火箭可以突破宇宙速度。

第四宇宙速度


从第一到第六宇宙速度,第四宇宙速度开始摆脱银河系的引力束缚。宇宙飞船发明后,人类开始提高速度。提出的三种宇宙速度已经完成。它在1948年达到第一宇宙速度,1955年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969年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率分别为7.9公里/秒、11.2公里/秒和16.7公里/秒。由于人类对银河系知之甚少,因此无法确定银河系的质量和半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这个数字形成舆论。

第五宇宙速度


第六宇宙速度


六种宇宙速度中的第六宇宙速度是指宇宙飞船以这种速度从地球上发射出来,以逃离这个超星系团的引力的速度。这个超星系团的直径约为1亿至2亿光年。在科学技术和能源消耗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影响下,理论上只有接近光速时才有可能飞走。达到第六宇宙速度,前往更远的星际空间,甚至到达“宇宙”的边缘。天文和物理学术界仍在争论第六宇宙速度是否存在。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7 18:27

8.5级的海原大地震,余震维持三年,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天灾

扶夷江月

2022/11/07 10:40 天津市

+关注

X
地震可能是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的词语,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有亲身经历,不管震级或大或小,这种强烈的摇晃感可能是深有体会。近几年的中国也是地震不断,大震小震也时有发生。正是由于中国恰巧处在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所以地震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灾害。在可考的历史之中,有许多对于地震灾害的记载,让我们对它的危害可能更加了解。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而且中国社会长期是以农业立国,所以对灾荒的关注极为敏感。旱灾、洪水、蝗灾、瘟疫、地震、冻灾等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中国境内是时有发生。而到了近代,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急剧转变,灾害的发生次数也是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天灾与人祸交相影响,使得近代的人们饱受灾难袭扰,苦不堪言的生活让我们对这段岁月不忍回忆。


海原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海原地震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海原地震被确定为8.5级,其释放的能量需要刘家峡水电站工作将近10年。从古至今,我国共有3次地震被认为达到8.5级,除海原地震外,还有1688年山东郯城地震和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但是海原地震是震中烈度最为猛烈的一次。地震各级划分有着很大的区别,到了八级之上的危害已经不是八级以下可以比较的了。


而这场地震的波及范围是极为广泛的,除了地震发生地的宁夏、甘肃之外,西安、太原等都有很强的震感,甚至于上海的时钟都发生了停摆,广东、香港的人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可以说这是一场波及全国的地震,从中国的西北蔓延到东南地区。当然这也仅仅是从其波及范围来说,至于地震造成怎样的危害,那可就是另一副人间惨境了,不同于旱灾等灾害的过渡期漫长,地震除了地震发生之时的灾害之外,还要面临不断的余震。就好像汶川大地震之时,很多人都是不幸在余震之中遇难。


由于地震发生之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之间的混战使得很少有人去关注这场西北的大灾害,并且地震发生在闭塞的山区,救灾工作更是艰难。再加上当时正处冬季,天寒地冻,灾民除了面临地震的影响之外,又继续死于冻伤、饥饿和瘟疫等后发性灾害。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记载:“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强比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简直就是人间炼狱。据统计这场地震共死亡234117人,仅仅少于因为发生在夜间的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更为致命的是,因为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改变了黄土高原的地貌,不断的地壳活动使得这场地震的余震有着长达三年的持续时间。天灾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情的,因为即使是那些大富大贵之人,在天灾面前还是免不了受难。在电影《1942》之中的老财主最后还不是得和普通人一样流离街头。灾难对人确实是无情的,但值得可贵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充分体现了人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祖国给予我们最大的慰藉。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8 11:11

千年难遇!今晚上演“天象套餐”

光明网

2022/11/08 10:13 北京市

已关注

X
@所有天文爱好者,本年度最重磅的天象来啰!今晚,我们将有机会欣赏到极为罕见的月全食掩天王星的天象。一旦错过,那就得再等2322年了!

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介绍,上一次国内可见的月全食是2018年的1月31日,下一次是2025年的9月8日。而月掩天王星,因为可见范围很有限,所以是因地而异。就上海而言,下一次可观测的月掩天王星要等到2068年2月27日。

若说月全食巧遇月掩天王星,下一次出现恐怕要等到4344年8月8日。那可是遥远的2300多年以后啊,所以这次的机会必须抓住!”

本次月全食从18时16分上演,持续时长为86分钟,我国东北部地区可以看到月食的全过程,中西部地区可见“带食月出”,也就是月亮升出地平线,月食已经开始。

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 寇文:其实这时候正好是日月合璧的时候。它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直接肉眼就能看到,就能亲身感受到。


专家介绍,其实月食一年中最多只会发生三次,出现的机会比日食少,但月食发生时只要月亮升起的地方都能看到,而日食发生时只能在地球的局部地区看到,导致大家误以为月食的发生频率更高。

与此同时,月亮在移动过程中会遮住天王星,将上演“月掩天王星”的奇观。因为处在月全食阶段,月亮完全进入地球的影子,亮度大幅减弱,我们可以清晰观赏到月亮将天王星遮蔽的过程,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此次掩星。

来源:新闻晨报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8 11:16

不祥之兆?2022年“血月”即将再次出现,月球为什么会变红?

魅力科学君资讯号

2022/11/05 13:46 北京市

+关注

X
在形容月光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用到“皎洁”之类的词语,不过月光并不是一直都是“皎洁”的,在有些时候,月球会罕见地发出红色的光芒,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血月”,在民间传闻中,“血月”的出现常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根据天文学家的预测,2022年“血月”即将再次出现,时间是11月8日19时前后,届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机会看到这一奇观。之所以说是“再次出现”,是因为在2022年5月份的时候,这种现象已经出现过一次了。不得不说,这可以算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借此机会,我们不妨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在“血月”出现的时候,月球为什么会变红呢?这需要从月球的发光原理开始讲起,正如我们所知,月球自身是不会生产光的,它只是太阳光的“搬运者”,我们之所以看到月球是明亮的,其实是因为月球反射了太阳光。



太阳光本身是一种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合成的光,这种光也被称为复色光,由于同一种介质对不同的单色光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因此当太阳光从同一种介质的一侧入射,并从另一侧透出的时候,不同的单色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折,于是太阳光就会被分解成了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被称为“色散”。

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可以通过一个人人可做的小实验来进行验证,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装有小半盆清水的水盆、一面镜子和一张白纸,现在我们将水盆置于阳光之下,然后将镜子放入水中,让阳光能够照射在镜子上。

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镜子的倾斜角度,让镜子反射的阳光照射在白纸上,不出意外的话,此时白纸上就会出现一个由红到紫循序排列的彩色光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因为镜子反射的太阳光因为水的折射而出现了“色散”现象。实际上,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当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同样也会出现“色散”现象。

我们知道,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的时候,如果月球位于地球的“后方”(相对于太阳),那么本该抵达月球的太阳光就会被地球完全遮挡,此时在地球上的特定区域就可以观测到月全食。



在月全食发生的时间段,尽管太阳光不能直达月球,但一部分太阳光仍然有机会通过地球大气层的折射发生偏折,进而抵达月球。然而在构成太阳光的众多单色光之中,通常只有红光才能最终抵达月球,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1、地球的大气层会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单色光,地球大气层对它的散射作用就越强,由于红光的波长最长,因此红光最容易穿透大气层。2、在穿过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不同的单色光的偏折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中红光向内侧偏折的程度最高,因此红光最接近地球的“阴影区”。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血月”的形成原理了。简单来讲就是,在月全食期间,通常只有红光能够抵达月球表面,这些红光中的一部分经过月球表面的反射又会回到地球,于是在地球上的我们看来,月球就变红了。

值得一提的是,“血月”这种奇观并不是只有在月全食期间才会发生。

平常我们所看到的月光,其实也是一种复色光(毕竟月光就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由于越接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就越多,并且月光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距离也越远,因此当月球位于地平线附近时,月光中波长较短的单色光被大量散射,只有波长最长的红光才能最终抵达地球表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月球就可能会变红,而当月球“升上高空”之后,月球的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当地球上出现火山喷发、森林大火等情况时,其所在区域的空气中就会悬浮着大量的微小颗粒物,它们同样也会大量散射月光中波长较短的单色光,于是“血月”也有可能会出现。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血月”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原理完全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完美的解释,因此我们完全不必担心什么“血月就是不祥之兆”之类的说法。让我们做好准备,等待着欣赏这一奇观吧。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8 17:17

73年正月初四,甘孜发生了7.9级地震,震前的前兆异常强烈特别是气象。这个地震未能同海城地震进行预报。同唐山大地震和2021年青海7.4级地震相同,震前极其强烈的台东地震使得这个地震预报也同样困难,台东地震震级最高达8.0,接连发生了7.6,7.3,7.3和7.2极其极多的强余震,强余震持续到72年12月22,其后进入长期的静默。73年2月6日,甘孜突发7.9级地震。这一几乎相同的前震背景使得这个地震预报很难!
回望该地震,其震源和台北震源为一个同构的联合震源群,强烈的震源集中活动使得台岛大片区域和大雪山~横断山的岩圈和岩浆暂时分离。中南半岛对应一个南拉。
72年1月4日,台东先震7.2级,其后1月25再震8.0和7.6级。其后4月24震7.3级,5月24再震7.3级。
从这个巨大的台东震群向甘孜地震方向分析,台东地震日期集中农历10-22日中位16对位是农2强震偏离,向前增两天是甘孜地震的农4。台东最后两个余震发生在农35,中位是农四。
时间方向,余震为三大集群,与热作用相关的0-4时震群,8级主震所在的9-12时震群和两个7.3强余震所在的18时震群,舍去前两个,基本时间确定。
甘孜地震震源和近震风险增强情况:72年只有四川夹金山~贡嘎山构造接连发生六个远点余震,每次余震,台东余震加强。新疆,西藏,青海只是辅助余震群。若能从横断山向北延伸到大雪山北,震源位置基本确定。
甘孜近震风险,是东西均衡的一个巨大风险,东边震的非常非常强烈,西边强震必然!
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难题,甘孜地震前一个多月的超长静寂!突破这一关几无办法,最好只能给出一个中远期的地震风险应对预案,有了预案在73年年关海量前兆异常后,或许能提前预报预防!【图片】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8 18:09

拓展地震科技服务 着力构建“防震减灾+”服务新格局

川渝本地消息

2022/11/08 09:10 北京市

已关注

X
11月2日,中国地震局召开地震科技服务经验交流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展示地震科技服务工作成效,着力构建“防震减灾+”服务新格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地震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创新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准确把握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健全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地震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地震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链供应链、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等地震安全需求,坚持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双向发力,努力构建“防震减灾+”服务新格局,依靠地震科技创新丰富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要聚焦服务工作难点和堵点,优化地震科技资源配置,健全服务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地震部门不同类型单位特点,形成地震科技服务体系化作战优势,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地震安全服务。

会上,山东局、湖北局、四川局、预测所、工力所、震防中心、深研院作了交流发言。局属各单位、相关内设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法规司)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9 20:20

黑洞越来越近了,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魅力科学君资讯号

2022/11/07 19:01 北京市

+关注

X
在宇宙中的大质量恒星的“燃料”耗尽之后,一般都会因剧烈的引力坍缩而发生“超新星爆发”,在此之后,它们有可能直接灰飞烟灭,也有可能留下一个致密的核心,如果残留核心的质量足够大,就可能会演化成已知宇宙中引力最极端的天体——黑洞。



恒星的质量越大,其“奉命”就越短,而根据宇宙学模型,在早期宇宙中,恒星的质量普遍都非常大,考虑到银河系的诞生可追溯到大约130亿年前,因此我们不难推测出,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之后,如今的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数量巨大的黑洞。

那么问题就来了,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离我们有多远呢?实际上,随着观测水平的持续进步,“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这一纪录也在不断地刷新,看上去就好像是黑洞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2022年11月4日,一个由来自“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和“普朗克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论文称,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我们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黑洞是不可能直接观测到的,这是因为在黑洞强大引力的束缚下,即使是光都无法从黑洞内部逃逸,所以我们只能通过黑洞引发的一些宇宙级的现象来进行间接观测,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观测黑洞引力对恒星运动轨迹所造成的影响,来间接推测出黑洞的存在。

实际上,该研究团队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在研究工作中,该团队的天文学家分析了“盖亚卫星”发回的168065颗恒星的运动轨迹数据,最终从中发现了一颗明显受到黑洞引力影响的恒星。



(注:“盖亚卫星”发射于2013年,主要致力于观测银河系中恒星的位置、距离以及运动,其观测恒星数量可达10亿颗)

这颗恒星是一颗与太阳类似的黄矮星,在天空中位于蛇夫座,距离地球大约1560光年,研究人员发现,这颗恒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围绕着一个“点”运动,根据其运动速度以及运动轨道的大小和周期可以计算出,这个“点”其实是它与另一个天体的共同质心,而“另一个天体”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10倍。

更重要的是,这个天体“黑暗的”,意思就是说,在它所在的区域,并不存在任何可观测到的天体,研究人员据此认为,这个天体应该就是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黑洞,并将其命名为“盖亚BH1”(Gaia BH1)。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大量分析了来自“凯克望远镜”、“MPG/ESO望远镜”、“甚大望远镜”、“双子望远镜”等多个观测设备的数据,其得到的结果都是:在这个天体所在的区域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到。这就意味着,“盖亚BH1”这个黑洞确实是存在的,而它也因此成为了天文学家所发现的,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值得一提的是,观测数据显示,“盖亚BH1”与它的伴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仅仅只有1天文单位,这相当于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天文学家推测,在如此近的距离上是不可能自然形成这样的双星系统,因此一个最有可能的情形就是:在过去的日子里,“盖亚BH1”通过其自身的引力捕获了一颗“路过”的恒星。

研究人员指出,从理论上来讲,银河系中的黑洞数量可以高达1亿颗,而我们目前已发现的黑洞却只有几十个,之所以会这样,除了是我们的观测能力还有待提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观测数据还不够丰富。



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着手准备分析来自“盖亚卫星”的更新、更多的观测数据,根据研究人员估计,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还能发现数十个隐藏在宇宙深处的黑洞,届时“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这一纪录有可能会被再次刷新。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Kareem El-Badry et al, A Sun-like star orbiting a black hole.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stac3140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2-11-10 07:49

科学新发现丨地球首个已知星际访客获确认

极目新闻

2022/11/09 15:35 湖北省

已关注

X
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证实,2014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CNEOS2014-01-08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是迄今已知的地球首个星际访客。

(科技日报潘宇菲刘霞)

(来源:科技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年11月6日/【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