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3-1-23 12:14

23年1月23日/【知识更新】

警报声触发的“职业病” ——走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新华社

2023/01/18 07:15 北京市

已关注

X
电脑屏幕上,起伏的波形图骤然出现,几乎同时,警报声响了。

地震了!

正在检查系统的杜广宝凝了凝神,根据经验在心里快速判断着:P波和S波的距离差不大,这个地震离我们较近;波动幅度大,这个地震不小。

他们需要立刻做出处置。

此时是2月13日大年初二深夜。作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台网中心)预警速报部副主任,杜广宝正在值班。

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已经开始工作,迅速发出了消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2月13日22时07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附近(北纬37.65度,东经141.97度)发生7.2级左右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枢纽,汇集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速报预警、公共服务等各项重要业务。已建成的速报预警平台能够实时接收全国和全球多个台站的共享数据,实现全国2分钟内、全球10分钟内有影响地震的自动速报。

如今,国内自动速报的平均位置偏差已经由20千米减小到目前的10千米,平均震级偏差0.2级。国外地震速报能力不断提升,震级下限由原来的6.0级下降到5.0级,速报数量增长了超过2倍。

杜广宝值班的地方叫综合业务大厅,位于台网中心的地下三层。

一年365天,台网中心都有至少10名值班人员全天24小时在岗。

如果是平时,即使轮完一个24小时的班,第二天也没有调休,工作人员仍要正常上班。

杜广宝在地震台网中心已经工作了11年。

今年春节,他值了3个24小时的班——分别是腊月二十九、大年初二和大年初五。

值班员的休息室和综合业务大厅就隔一堵墙。入夜了,如果暂时没事,就能去那囫囵睡一觉。

休息室里放着床、桌子、除湿机、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这里是地下,夏天得除湿,冬天要加湿。

就算忽略可能响起的警报声,你依然能听到新风系统尽职尽责工作的嗡嗡声。桌上的电脑,也得是开着的。

如果被纳入地震预警速报系统的台站监测到了地震,那急促的、一声追着一声的警报,就会迅速敲打着值班员的耳膜,将他们拉回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值班时是睡不好觉的。有时候,一旦醒了,就很难重新入睡。杜广宝说,前几年做过一个小调查,在他们这个工作岗位上,六七成的员工都有神经衰弱。

他们对跟警报声类似的声音会更为敏感。即使在家休息,如果电视上或者谁的手机上出现这种警报声,杜广宝就能立刻弹起来。

日本这场地震发生后,杜广宝在电脑上调出地震的波形,和另一名值班员一道,快速进行地震分析和研判,精准确定其位置、震级和烈度。

15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发出了正式测定消息,这是人工复核、校准后的发布:02月13日22时07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北纬37.70度,东经141.80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

同时启动的还有一系列应急程序。比如专家会商。根据要求,震后30分钟要形成快速判定意见,震后3小时内要形成会商意见。

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忙碌起来。

杜广宝和台网中心的同事们,被称作公众安全的“守夜人”。

已经当了20多年“守夜人”的综合业务处处长李杰飞,对这一岗位,也有更深的感悟。

多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台网中心还只能针对全国五级以上的地震做速报。那时,地震台站建得不够多,监测能力也还不够强。

现在,覆盖全国范围的上千个测震台站已织成一张紧密的网。

和许多年前相比,很多东西都变了:速报变快了,人工干预也变少了。智能化是台网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词之一。但在现阶段,这样一套庞大而聪明的系统,仍然离不开人。

“人民至上,使命至上,这个是不会变的。”李杰飞说。

责任感,仍然压在台网中心所有人肩头。这里,依然需要有人24小时值守岗位,随时响应;依然需要有人在公众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地方,默默完成手头的工作。

大年初三的凌晨,日本地震的后续地震警报响了三次。

杜广宝在一次次翻身下床中,迎来了又一个假期的清晨。(张盖伦 李 艳)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3-1-23 12:16

【科学的温度】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中国新闻网

2023/01/17 19:02 北京市

已关注

X
中新网成都1月17日电 (记者 贺劭清)滑坡预警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十余年间,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如何从无到有,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中国地灾防治如何走到世界前列?

围绕上述问题,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宣梅接受中新网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范宣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唐启浩 摄

有哪些因素可能诱发震后地质灾害?

范宣梅介绍,余震与降雨是诱发震后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强震刚发生完,震区容易发生较强余震。在余震影响下,一些在主震中震松、震裂的山体和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方可能还会发生二次滑坡。同样,震后强降雨,也容易导致震区发生二次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为了预测这些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

“我们除了大范围搜集卫星遥感数据,还会在雨季前后,对一些重点区域加强监测。”范宣梅表示,如果“9·5”泸定地震震区在2023年发生强降雨,那么磨西沟、湾东河、海螺沟等区域将有较大概率发生泥石流灾害。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团队正准备在几条重点流域布设监测仪器,观测降雨量、沟道里的泥位、水位以及坡体上地震诱发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


工作中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要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十余年间,范宣梅团队前往“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8·3”鲁甸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等地震救援第一线,搜集宝贵的影像和数据,并基于全球50余次地震诱发的40多万条灾害数据,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主要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了汶川,而不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映秀、北川。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及时、全面的卫星数据去在震后第一时间获取灾情灾损信息。”范宣梅指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最大的用途,就是填补震后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的信息空白,给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的支撑和决策信息。


地震诱发滑坡智能预测模型。 受访者供图

范宣梅介绍,卫星不会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摄地球某一个固定点位,而是不断围绕地球旋转。如果泸定地震发生时,有一颗卫星恰好正在震区上方,那么这颗卫星可能拍下受灾情况。如果不凑巧的话,那么就需要等这颗卫星下一次再转到泸定地震上方,才能拍到震区受灾影像。甚至有时候,一张好的卫星影像拿到时,距地震发生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如果完全依赖卫星数据去评估震后灾情,大概率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范宣梅表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可以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根据本次地震信息,快速判断哪些地方地质灾害最为集中,哪些地方房屋道路受损最严重,让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最需要救援的位置。


工作中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研人员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范宣梅介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科研人员将卫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防灾减灾相结合,最终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范宣梅透露,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目前正进行地震灾害链相关的科研攻坚。如果震后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洪水,可能影响到下游上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范围。目前科研人员正研究如何更好预测灾害链的发生,避免因灾害链可能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

范宣梅表示,近年来无论是中国科研人员在地灾领域的经验还是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未来应把防灾减灾领域的中国知识、中国智慧输送到国外,以帮助更多人。(完)

玄妙梦幻 发表于 2023-1-24 13:02

剑桥大学警告:印尼马拉皮火山即将爆发,或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南方都市报

2023/01/24 03:09 广东省

已关注

X
英国剑桥大学存在风险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一份报告,警告说印尼马拉皮火山即将爆发,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崩溃。据悉,该火山最后一次大爆发是在2006年5月29日,引发了一场灾难性的2.6级地震,至少有3000人死亡。


剑桥大学的报告详细说明了马拉皮火山爆发时可能出现的“末日情景”。

据报道,剑桥大学存在风险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详细说明了马拉皮火山(Mount Marapi)爆发时可能出现的“末日情景”。

坐落在印度尼西亚海岸的马拉皮火山距离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仅数英里,该海峡被称为“世界的咽喉”。


每年有9万艘船只通过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满足全球40%贸易。

该水道每年有9万艘船只通过狭窄的海峡,运载谷物、原油和市场上的各种商品,是一条满足全球40%贸易的航线。

马拉皮火山高度超过9000英尺(2743.2米),如果喷发,火山灰云将升至30000米高空,将地球笼罩在为期3年的“火山冬季”中。

根据剑桥大学报告发出的严厉警告,温度的急剧下降将导致全球粮食短缺、通货膨胀和气候异常,这些灾难将使世界损失约2.51万亿美元。


马拉皮火山喷发后火山灰云可能直接影响的地区。

报告称,火山灰云将被带到离火山几英里外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各个机场,使所有航空活动停止。

根据202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地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空域之一,仅两个城市之间的空中航线每年就有超过550万个座位。

这将暂停所有国家的旅游业,这些国家将损失数十亿美元。仅就印度尼西亚而言,这是一个33.5亿美元的产业。

报告称,世界其他地区也会因为马拉皮火山的爆发而受到影响。全球平均气温下降1℃,持续时间长达3年,导致严重的气候异常,导致全球重大的粮食短缺。

不可预测的降雨模式和异常低的夏季温度导致世界各地大规模的作物歉收,导致第二年夏季粮食价格飙升和全球高通胀。

直到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年年初,技术进步才赶上了危机,并帮助重新平衡全球粮食供应和需求。



马拉皮火山的爆发或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1℃,持续时间长达3年。

剑桥大学存在风险研究中心的火山学家拉拉·马尼表示,火山爆炸指数(VEI)4到6足以扰乱交易渠道,该指数最高时可达8。

据悉,印度尼西亚群岛沿线存在许多火山中心,如苏门答腊岛的西那本山(VEI 4)和托巴山,以及中爪哇岛的马拉皮山(VEI 4)。

塞梅鲁山,又称马哈内鲁山,在过去几个世纪中曾多次爆发。

然而,它最近的一次喷发发生在2022年12月,导致烟尘飞扬,超过1英里高。

塞梅鲁山是印度尼西亚最高的山峰,它的喷发引起了当局对邻近社区的警惕。

坦博拉山在1815年发生了一次最大的喷发,导致远在欧洲的农作物死亡,这导致了全世界的粮食短缺。

英国国家环境卫星数据和信息服务局在其网站上表示,1815年事件的死亡人数是11000人,死于火屑流;在随后的十年中,超过100000人死于由此产生的粮食短缺。

据悉,坦博拉火山爆发是VEI7级,但如此强烈的火山爆发每几百年才发生一次。

报告称,虽然没有办法防止自然灾害到达马六甲海峡,但有可能的方法是发送预警系统和标志,以警告人们即将发生的灾难。

文/南都记者 陈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3年1月23日/【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