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uan 发表于 2010-2-24 09:14

曾先生请进。对于压差力我只问一个问题!

实在不好意思,您的帖子太长,以致无法坚持看下去,只好另开新贴。还望见谅。

      我们知道,对于地震产生的原因,现在国内地震局的解释是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
    但,板块挤压这一说法显然不能解释地震存在震源这一现象。因为板块之间的接触是线形的,而震源和震中的存在表明地震的作用点是点状的。
    请问曾展刚先生:您怎样解释震源是点状存在的这一现象?

lhkcc58 发表于 2010-2-24 12:46

zeng大概不会进来,他可能会考虑这里会不会有你给他设的什么套儿。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4 20:15

实在不好意思,您的帖子太长,以致无法坚持看下去,只好另开新贴。还望见谅。

      我们知道,对于地震 ...
guangduan 发表于 2010-2-24 09:14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阁下认真看看《地震成因新说》,这个问题并不难答。如果要将难题搞清楚而不想花费时间去阅读,问题始终搞不清,阁下欠了点耐性。
下面回答阁下问题:
    地幔物质在地壳运动的必然结果有两个:
一、在地壳运动的地幔物质熔穿地壳。
地幔物质在地壳运动并最终熔穿地壳的结果引起的地质现象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中火山口与火山源的立体连线构图是珊瑚树状图形,岩浆上涌形成的岩浆通道是珊瑚树状岩浆通道,因此地幔物质在地壳运动并最终熔穿地壳的模式是向上运动模式,基本模型是珊瑚树状岩浆通道模型。
。。。。。。
我们可以得出汶川地震三个连线构图:
1、主震连线构图:各个主要受灾点与延伸震源连线构图呈不规则的珊瑚树状。
2、余震连线构图:各个主要受灾点与延伸震源的连线构图呈不规则的珊瑚树状。
3、主震连线构图与余震连线构图并合图:呈不规则的珊瑚树状。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我们知道地震各个主要受灾点与延伸震源的连线构图并非呈规则的圆锥状,而是呈平面辐射状的不规则立体珊瑚树状。
。。。。。。
由此可见,地震各个主要受灾点与延伸震源的连线构图呈不规则的珊瑚树状并非偶然。地震中各个主要受灾点与延伸震源连线构图和火山爆发中各个火山口与延伸火山源连线构图基本相同,表明地震成因与火山成因关系密切。(摘于《地震成因新说》)
看完摘录,阁下认真观察珊瑚树,连系地震与裂纹相关(断层),以及知道力会寻找阻力最小的裂纹(断层)为突破口,阁下就能明白了。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4 20:24

回复 2# lhkcc58
斑竹客气。哈哈。
我博客的图象是细蚊仔(小孩子),细蚊仔是不知天高地厚的。

guangduan 发表于 2010-2-25 10:16

地震各个主要受灾点与延伸震源的连线构图呈不规则的珊瑚树状并非偶然。地震中各个主要受灾点与延伸震源连线构图和火山爆发中各个火山口与延伸火山源连线构图基本相同,表明地震成因与火山成因关系密切。 ...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4 20:15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每一个地震源都是一个火山的顶点?

guangduan 发表于 2010-2-25 11:36

汶川地震当天,北京等城市也发生了不同级别的地震。有关点认为,北京等城市的地震是汶川地震的余震。请问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guangduan 发表于 2010-2-25 12:03

我同意地震的震源是熔岩的一个临时顶点!

guangduan 发表于 2010-2-25 12:12

……连系地震与裂纹相关(断层),以及知道力会寻找阻力最小的裂纹(断层)为突破口,阁下就能明白了。...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4 20:15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又糊涂了!珊瑚树是纵向的,断层又是横向的……有没有图呀?看图比较直观。

……岩浆上涌形成的岩浆通道是珊瑚树状岩浆通道,因此地幔物质在地壳运动并最终熔穿地壳的模式是向上运动模式,基本模型是珊瑚树状岩浆通道模型。...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4 20:15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岩浆上涌熔化地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怎么能造成瞬间的地震呢?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5 19:54

回复 5# guangduan
这样理解只是一部分。另外,就是要明确压差力是长程力,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震源未能发现岩浆的活动。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5 20:05

1

回复 8# guangduan
作图是我的弱项。图画得很差,这个图是应该请别人画好点,抱歉。
民用电流隔着绝缘物质不会伤人,但接上很长的电线,形成通路,人如果接触就会在瞬间被电击。地壳表面和地壳底部如果有裂纹贯通,就能形成通路,压差力就能形成作用。这个原理就是阁下解释场的方法。
要明白压差力是长程力以及其重要作用。
地质裂纹有纵向、横向、竖向。参看翡翠原石的切口。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5 20:14

回复 6# guangduan
这个问题涉到共振、力的传递、能量的传递、同时发震地区的地质结构状况等复杂因素,简单地以余震解释并不全面。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5 20:28

回复 8# guangduan
阁下喜欢钻石吧?了解一下如何开采钻石,就能知道火山和珊瑚树状模型的联系了。
宝石除了可以使人愉悦,还能给人启示。宝石的气液包体是地壳深处有气体活动的重要证据。
我在论坛上发了篇《宝石江湖排名榜》,当中有八种珍贵的宝石,有点趣味,能让阁下识宝。

guangduan 发表于 2010-2-26 09:00

除第一个问题以外,其它的当我没问。
有问题的时候我开新贴。
谢谢

发表于 2010-2-26 10:37

没有系统的知识,只有片面的感觉,和跳大神的差不多,有差应力,没听说过有压差力,先把概念弄准确了吧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6 23:14

回复 14# Guest from 116.53.252.x

压差能否形成力,请从力的定义去判断。简单而言,压差可以使物体变形。再看看万有引力,力发生作用出现在两个物体之间,压差也出现在两个物体之间。为何不能形成力?关于压差力,已经有公司制成应用的产品,可以在互联网上查。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6 23:18

回复 13# guangduan
我仔细看了一下。每一个问题都作出了回复。如有不明白,请明示。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10-2-27 09:59

回复 13# guangduan
对不起,我糊涂了.阁下是因为我没有提供图而不明白.
其实,不用作图也可以清楚.
在地球上,青川、影秀、北川等发震地方是分布在不同的点上。
取一块布,在公园找一棵修剪成球冠状的小树,将布覆盖上去,就能获得球冠形状,轻轻压一下布,布面球冠就会出现一个个突出的点。请记住,布是覆盖在小树上的,问题就很清晰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先生请进。对于压差力我只问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