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10-26 01:05

抗震房的构想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录像展示了许多建筑房体一种奇特的现象。地面第一层整个被推倒,二、三、四层则严重损坏,但它们却保持整体形状压在一层的废墟上。而有的高层倾倒,其二层以上还基本完好。
分析其因,盖是一层设计的钢筋水泥支柱在地震波冲击的瞬间推拉下显得过于单薄,于是地面第一层先垮塌,尔后是整个楼房朝下砸成支离破碎状。
上次电视中报道:日本人用整幢楼作地震实验,我就发现首先第一层支梁上率先断裂。这也可能是楼自身的“柔性”与地震波相互作用的后果;另一方面,最低层的受力也是最重的。
由此推测,第一层是地震推倒的,而房子二层以上,是房子整体近似自由落体下砸一层所致。
所以,提高第一层的抗震设计标准,就有可能保住整个大楼、保全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在桥梁设计,在工矿机械设备中,一个类似“口”字形的机械设备,设计人员都会毫不犹豫地在其对角线上拉上斜支撑梁,正因为有这“×”形焊牢在“口”内,这个工件或单元的机械应力就要大很多很多,这几乎是机械设计中的常识问题了。
而在建筑学中,人们习惯于“∏”形。这种类似小孩堆集木的脆弱结构,在剧烈地震时,就成了“豆腐渣”工程。
由于地震被瞬间地推拉十分剧烈,第一层正处于应力切变交接处,则首当其冲。
为什么不在建筑学里来一次设计革命呢?
1、在建设之前,先打下水泥柱的地桩,或在地底之下设计有一、二层地下室。这相当于钉子在木板之上,整幢楼房就不易倒垮。
2、在地面第一层,增设地梁,变“∏”形为“口”字形,地梁由于在抗震中乃关键部件,所以它的设计要求标准绝不能低于上梁和支撑梁。
3、在第一层增设尽可能多的对角线“×”形斜拉梁,而且灌水泥之前就要求把钢骨架焊接,并加“×”形加固,如第二层适度增加一些斜拉梁,则此等设计房出现地震时也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2008年5月23日      江西九江余志鹏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震房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