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悅如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15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麥田圈說2012年底...500(公尺 or 英呎)的超大海嘯是怎麼發生的?

已有 949 次阅读2010-11-19 11:43 |个人分类:麥田圈

轉貼無觀的文章
 
 
 
 
分類:無觀
2010/11/19 10:43


2012會有大型災難,這兩年經過媒體的大力宣揚。

我想全球應該有很多人都聽說過了。

問題只是在信或不信而已?

更進一步的,如果相信,這個大型災難又是如何發生的?型態又是怎樣?

相信有災難者,深入去找資料,大部分會越找越迷惑。

媒體上,網路上的消息理論,真叫做百家爭鳴。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越研究就越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聽誰的好?

針對這個混亂的現象,麥田圈一直以來都有明確的講法。

我在部落格裏也不斷的提示,這一次沒有彗星撞地球,沒有火山爆發,也沒有像6000年前的諾雅方舟長時間的天降大洪水………

甚至我在今年610日也專題寫了了一篇文章,說這一次的災難型態是突發超大型海嘯,然後迅速急凍結冰,進入數年冰河期,希望在眾說紛紜中給這次災難一個明確的定位。

就從這篇文章後,我接到許多網友的詢問,海嘯是如何產生的?

但是我一直沒有明確的回應網友,一方面是因為有很多新麥田圈出現,我必須解新麥田圈,另一方面是我內心在掙扎,這是個隱藏版的內容,我該公開嗎?

由於受到南亞海嘯的效應影響,有很多網友直接的反應是地震引發的海嘯。

可是地震引發的海嘯應該只是地區性的。

如果要全球同時發生海嘯,那恐怕要同時在全球不同地點發生大地震。

這種同時的情形,恐怕機率等於零。

所以有一些網友開始轉向考慮其他因素?

有些網友想到應該是外來的因素,譬如這個海嘯,應該講是大型的潮汐現象,就是我們現在的漲潮退潮的放大版。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潮汐現象,根據科學家的解釋是來自月球引力的影響,所以漲退潮的時間可以跟據月亮的盈缺來算得出來。

可是引起這麼大的潮汐現象,難道是月亮已經很靠近地球了?

我想以月球目前的質量,即使很貼近地球,應該還不夠大到可以引起全球這麼大的海嘯?

但是如果月球是那麼靠近地球,恐怕又是另一種型態的災難。

不過,受外力的影響這個方向是對的。

只是除了月亮之外,還受什麼外力呢?

這兩天還是有好幾位網友問起這個問題,我想也許是時間到了,這個內容可以公開。

所以我接下來就要來解說,海嘯發生的原因?解解大家的疑惑。

首先我要大家來回憶蜻蜓圖。

Little London, Yatesbury, Wiltshire

3rd June 2009

這張圖講2012年初開始地球將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太陽黑子風暴的影響。

平常我們依賴的太陽能量將逐漸萎縮,以及黯淡。

一直到了12月,太陽能量幾乎叫做消失到無影無蹤。

當太陽能量消失的時候,就代表平常對九大行星的約束力量也消失了。

九大行星會持之以恆的固定在軌道圍著太陽繞著轉,實在就是太陽能對九大行星的制衡力量。

如今這個中央約束力消失了,各地方性的勢力將興起替代中央約束力。

地方勢力其實就是九大行星個體,因此九大行星各個被解開6000年來的魔咒約束,開始獨立。

就好像戰國時代,沒有天子,群雄並起,大國欺負小國。

這種亂象下,我要讓大家來看看一張最有名的的麥田圖。

這張圖就是轟動一時的九大行星圖。

當初這圖出現時,有天文學家指出,九大行星排列的位置,明確的指出是20121221日。

這個日期剛好跟馬雅人留下的曆法相符合,所以引起了很大的震撼。

不過這個震撼很快的就消失了,想想人類真的到了麻木不仁,連菩薩都會嘆氣。

Avebury Manor (1), Wiltshire

15nd Jul 2008

 

看到沒?這就是海嘯發生的原因。

2012.12.21當太陽能消失時,各大行星被壓制了6000年的怨氣,終於可以伸開手腳。

尤其是九大行星的老大…..木星,老大太陽生病住院去了,老二木星就接手當家。

開始發揮對其他行星的影響力。

這個時候最倒楣的是誰?就是地球,因為地球的位置最接近木星。

6000年來木星替地球擋了無數的隕石。

傷痕累累的怨氣就一次還給地球,以木星這麼大的質量所引發的重力,直接對地球海洋發生潮汐作用。

你們說,這種海嘯大不大?

真的叫人不敢去想像。

太陽什麼時候可以復出?

2014以後吧!

我也說過是慢慢的恢復。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7 15: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