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starbase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23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徐好民:汶川地震的教训

热度 1已有 1069 次阅读2010-10-11 15:51 |个人分类:使命

 汶川地震的教训

徐好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 北京 100036)

摘要:汶川地震之后作者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于5月20日写了《地震是不能报还是不去报》,7月5日又写了《缘木求鱼岂可得》,9月23日发表《致读者》,汶川地震过去四个多月了,中国地震局已布置全面展开汶川地震反思工作,其实应该反思的不只是中国地震局,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从领导到群众都要参与这一反思工作。反思的主题应该是:地震是不能报还是不去报?!汶川地震考验着中国政府的问责制,但汶川地震也不是撤了谁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强的地震不能事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是科学进展不够还是人们对科学重视不够?汶川地震逝者已已已,这样大的灾难中华民族还不能猛醒吗?全人类还不能猛醒吗?我们还要等什么呢?!在强震面前是我们不能作为还是我们不去作为?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专家?是看包装?还是看内容看实际?
 
关键词:汶川地震 教训 科学 反思 
 
前言
 
汶川地震之后作者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于5月20日写了《地震是不能报还是不去报》,6月2日又作了补充修改,文中指出:“作为一个职业地震工作者,看到一个强于唐山的大地震从眼前滑过,耻辱、沉痛自不必说!但沉痛归沉痛,耻辱归耻辱,不要文过饰非、不要说假话,这是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国内外的所谓专家、学者几乎异口同声说:地震不能报!我仍要大声疾呼:地震能报!唐山地震能报!汶川地震也能报-…不论官员也好,不论群众也好,都应该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都应该作些基本的判断!中央领导也好,各阶层社会大众也好,应该认真想一想了,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地震预报真的那么难吗?对地震问题是真的不能报?还是不想报、不去报?!现在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不承认地震能预报的专家就是没资格谈地震预报的专家,就是不配谈地震预报的专家”!
 
“唐山地震也好、印尼地震也好,汶川地震也好,最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全人类都要根本转变地震预报战略观念”,就是“地震可报,人人有责”,就是群众必须有防灾意识、防灾知识、防灾技能,明白对地震之类强烈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自己应该参与、能够参与、必须参与!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群测群防”[1],! 7月5日又写了《缘木求鱼岂可得》[2]指出:“要想知道地震究竟能不能报,就要问问说地震能报的人!和那些从来不承认、从来不研究地震究竟能不能报的人喋喋不休的讨论有什么益处呢”?!9月23日发表《致读者》[3]提出:“希望真正关心地震预报的各阶层人士读一读我的书和文章,得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有益的。地震预防事关每个人,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能够参与、必须参与!大家参与了大量临震信息能及时扑捉到,愈强地震临震信息愈多愈易报出!地震预报并不神秘、并不是那么难!难的是改变我们的观念,观念改变了,并不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需要许多人专门去做,人口稠密地区强震也不会漏掉”!
 
汶川地震过去四个多月了,中国地震局已布置全面展开汶川地震反思工作,其实应该反思的不只是中国地震局,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从领导到群众都要参与这一反思工作。反思的主题应该是:地震是不能报还是不去报?!
 
地震预测的本质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现代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的结果,这基本上已是人人皆知、人人熟知的常识。从逻辑上说,地震预测问题就是对全球或至少相当大区域现代地壳运动微观状态把握问题,这种把握从时间上、强度上、区域上自然是愈精确愈好!几十年来作者一直是沿着这一思路探讨地震预测问题,早在1985年海城地震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作者就在所做的《地光研究的进展和启示》[4]报告中指出:“在地光的研究中,大量资料证明在地震前地震时出现的现象不仅震后存在,而且无地震时也有,其规模有时较之震前也毫不逊色。因此“前兆”这一词汇是值得商榷的,确切地说,所谓“前兆”的各种宏观微观现象只是地壳活动的征兆或伴生现象。地震是地壳大规模的破裂,是地壳运动激化的表现,震前这些现象能集中发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判断地壳运动的增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但却很难得出必震的结论。反之,某地区地壳运动相当激烈时可以出现大量征兆,但它能以其他形变方式释放能量而最终并不出现地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些现象既与地壳运动的程度有关,也与地壳中的物质成份和构造状态有关。地壳运动随时间的演化是不可逆的,这些征兆出现的地点也是随时间转移的。我们既不能肯定某种现象与地震的必然联系,也不能期望某种现象在原地绝对地重复,我们又如何能奢望利用单手段,单台站来预报不同的地震呢?!因此,地震只能走多学科联合研究,综合预报的道路”。同年底又写出《地壳现代构造运动研究的意义和方法》[5]一文指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在地震预报中流行的企图用一次或几次地震前出现的一种或几种异常现象与地震建立的某种经验关系重演来预报地震的方法是不合理的,是没有充分理论根据的。异常现象和地震一样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异常和地震的关系是由地壳构造运动来衔接的,脱离地壳运动状态的地震预报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必须建立在对地壳运动状态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2 汶川地震的教训    
 
把握现代地壳运动微观动态问题其实质就是现代地壳运动信息获取问题,现代地壳运动信息有哪些?这是地震科学工作者应认真研究的问题。之后作者重新厘定了“地象”一词的确切含义:凡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征兆、各种效应、各种信息都可统称为地象资料[6]。作者创立了征兆地质学概念,指出:“鉴别、收集、分析地象资料,研究它们与地壳运动的关系,用它们反演四维地壳运动状态,找出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规律,判断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征兆地质学,这就是地震预报的可靠途径”[7]。作者1998年就已指出:“假设我国历史文献中有100种与地壳运动有关的信息,历史地震是其一,其余99%我们没有系统收集与研究;假设现在每天发生的自然灾异和地壳运动有关的为100种,地震是其一,各种仪器纪录为其九,其它90%我们没有认真收集研究。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设台站布仪器,想尽可能多的获取现代地壳运动的信息,但对现代信息的90%,古代信息的99%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岂非咄咄怪事,岂不可惜!我们一些科技政策的决策者、管理者谈到科技创新只把眼睛盯着国外,对从我们自己的科研实际、自己的民族文化成生起来的重要成果却一概不懂百般压制,这是很令人痛心的”[8]。作者业已指出:“地震可报,人人有责,科学普及,全民防震”[9]!
 
几十年来作者按这一思路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其它任何方法难以比拟的效果。可惜的是这一思路直到目前仍不为其他学者所接受,其他学者或苦于得不到震源的信息;或苦于前兆的不确定;或致力于自己的方法力图解决地震预测问题,凡此种种都难如愿以偿! 
 
地震前兆与地壳运动征兆
 
现代基本上全人类的官员、学者、民众都还众口一词地地震“前兆”、“前兆”的叫着,可至今谁也找不到哪种现象或哪些现象只和地震有关、仅在震前出现;一些人至少每周都在会商震情却又笃信“地震不能预报”,报对了个把余震又庆幸“报对了”,“报对了”!漏报了又是“世界难题”,“地球不可入”,“宏观不可靠”,“关系不能确定”、“构造复杂”、“干扰太多”、“无有必然联系”、“未发现异常,也未捕捉到相关信息”等等等等,什么原因都有就是自己的责任没有。上文已经谈到作者二十多年前就已质疑了“前兆”一词的合理性,指出“所谓“前兆”的各种宏观微观现象只是地壳活动的征兆或伴生现象”。作者指出了异常和地壳运动的因果性而和地震非因果性,不是地震产生了异常而是地壳运动产生了异常和地震。作者否定了异常和地震的非因果性并未否认地震的可报性,而恰恰从这一角度肯定了地震的可报性,肯定了愈大地震临震信息愈多愈易报出。作者04、05、06三年连续将成都-雅安划作危险区[10;11;12];07年将天水-宝鸡划作08年度危险区[13];作者早已注意到四川的一系列异常;作者08年2月21日撰成的《地壳运动与特大雨雪冰冻灾害》[14]一文最后指出:“这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也启示我们对未来几年内雨雪区域地震活动也不可掉以轻心”;08年5月11日看到绵竹、泰州有蟾蜍异常马上想到四川或江苏可能出问题,只是因未了解到其他异常、未来得及和其他学者会商,丧失了机会。这是作者一人的工作,如果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转变观念像防“非典”那样防震,难道这次地震就一定不能报出吗?! 
 
科学与地震科学 
 
科学即一般人心目中的科学、广义的科学。现在政府倡导“科学发展观”,但“科学”是什么?直至目前这仍是争论不休的问题。现在许多人唯西方马首是瞻,认为科学就是近几百年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其它都不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西方人早已看到了这一“科学”的不足,发表了《转折点》[15]、《科学的终结》[16]、《复杂》[17]、《探索复杂性》[18]等等,称这些抱守残缺者为“科学主义”!
 
其实科学早已不是分科之学,早已泛化成“真理”、“实事求是”的代名词,虽然一些人一再指出科学不是真理,但它不能不追求真理,不能有意违背真理。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者、引进者丁文江先生就曾指出:“凡世界上的现象与事实都是科学的材料,只要用的方法不错,都可以认为是科学。所谓科学方法是使用理论的方法把一种现象或是事实来做有系统的分类,然后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求得它们普遍的原则,预料它们未来的结果。所以我们说这一种知识是真的,就等于说这是科学的”[19]。1999年我在《我的科学观》[20]一文中指出:“我对科研工作的重要体会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不顾实际去做所谓的“学问”……科学是思维的产物,科学来源于实践,实践调整着科学的方式和方向。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方式,不同的阶段它会有所不同。它存在与否,我们不能单从形式上判断,更重要的是应从它探索客观探索未知探索真理,主观认知客观,主观适应客观的机能上看。从这一角度看科学应与人类诞生、发展同在。甚而至于科学不仅仅属于人类,它可能早于人类诞生之前,持续于人类消亡之后”。 
 
3 汶川地震的教训 
 
上面谈了一般科学的含义,下面我们再谈一下地震科学。地震科学顾名思义就是探讨地震生成、发展、预测、预防等关系的科学。本文谈地震科学无意从学术角度探讨其具体内容,只是想指出地震科学与其他科学不同的怪异现象。什么是地震科学与其他科学不同的怪异现象?按一般人的理解,按客观实在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其领域最有造诣的学者应是本领域的院士、学术带头人、负责人,即使有例外者那也是凤毛麟角,而地震科学领域最有造诣的预测学者却根本不是该领域的院士、学术带头人、负责人,地震科学领域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被大家认为最权威的学者往往是反对地震预测最力者。一位被国际公认为最权威的地震学家妄称谁要说地震能预报那他不是疯子就是骗子,多年来一直被许多人奉为金科玉律、津津乐道。许多先进的发达国家地震预测的课题不在申请之列,中国地震系统地震预测课题申请也困难重重。国家花重金任用的或能操纵国家大量财力资源的官员和学者基本都是不承认地震能预报或不全心全意执着地震预报者,强震漏报后一句切题的话说不出,只忙着推卸责任,如果这些人多年发表的成果有符合地震预测实际需要者也算作者不负责任。
 
汶川地震的教训 
 
在地震科学这种国内、国外大背景下强震报不出按理说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中国的官员、学者和民众都不应忘记地震预测科学是近几十年来在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曾取得了海城、松潘等地震的成功预测,这是地震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突破就是解决,突破就是继续前进的基矗任何科学不论多么艰难,都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地震科学再特殊,即使允许后退,但退得这么干净、退得这么彻底,只是科学本身应该如此?就没有丁点的人为原因?汶川地震考验着中国政府的问责制,但汶川地震也不是撤了谁就能解决的问题! 
 
从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成功经验来看要取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地震预报最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政府对震情的高度关注。如果政府对震情不关注、对震情心中无数,任专家学者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海城地震是在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国务院根据会商意见签发74(69)号文件督令辽宁省政府认真执行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龙陵地震是在当地政府得知地震消息及时采取措施获得成功的;唐山地震前中央有关负责人询问了震情、地震局各单位组织人员研究、唐山召开了地震工作会议,青龙县委得知地震消息立即传达、落实;唐山市地震办公室杨友宸向市委书记汇报震情、市委书记指示召开市委扩大会议,书记不参加,主持会议的却“不准记录、不准传达”,结论是不到临震阶段,第二天立逼杨友宸去干校[21];松潘地震政府采取措施,时间虽然长些但终于成功。周恩来总理有一次知道一条异常立即打电话让地震局去落实,地震局委派地质所执行,地质所派定人员已到下班时间,准备明早出发。半夜周总理打电话问地震局异常落实情况,地震局说地质所去人,电话追至地质所,说明早去,总理厉声询问为什么半夜不能去?汶川地震哪级政府关注了震情?哪级政府对震情心中有数? 
 
从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成功经验来看要取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地震预报第二条就是群众广泛参与。当时中央地震工作方针是土洋结合、专群结合、大打人民战争,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地震战线上群测群防现在还有吗?2004年作者感于群策群力在防“非典”上发挥的巨大威力和地震战线对这一方针的忽视,撰写了《防疫与防震》[22]一文,指出:“这两年防疫工作的胜利显示了群策群防的威力。群策群防本来是以毛主席周总理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地震工作制定的方针政策,它曾在我国地震预报事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它做法上的某些不当,更由于唐山地震之后大多数人认识上的失误,它在地震系统逐渐被淘汰了。由于防疫工作的需要,群策群防在防疫工作中得以认真执行,群策群防在这两年防疫工作重新显示了它的威力,这种威力不仅值得地震系统的人士反思,也值得所有的人在地震预报问题上进行反思……群策群防的关键不在于村镇、厂矿、机关都设测报点、设测报人员,关键在于科学知识普及。测报员应该人人是,人人都不是……看着广口井、压水井甚至干涸河床、普通地面地下水往上喷出几米高,只知看热闹而不知危险将至,只知好奇而不知上报,即使报告了反而挨训斥,这究竟是地震不能报还是不去报?这种情况仅就个人所知国内近几十年就不知有多少次了”。“唐山地震的漏报一是在于包括负有重任的绝大多数中国地震学者大形势判断失误、丧失了应有的警惕、玩忽职守;二是四川地震报而未震形势较为混乱使一些负有重任的学者将精力过多的放在报而不震怎么办,忽视了震而不报怎么办;三是唐山地区的宏观异常没及时、系统收集、成功预报经验较少,过多的依赖前震、会商工作抓晚了、抓慢了。唐山地震不是不可报,而是一些负有重任的官员和学者千方百计拖着不报,少数人的正确意见受到了不应有的压制。地震科学知识普及不够,群众对大量宏观异常视而不见,对大地的警告麻木不仁。唐山地震本该使全国上下猛醒,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却受一些别有用心或不明真相之人的误导,将中国甚至全球地震预报事业引入了不应有的冬眠期……如果中央领导不对某项工作倾全力去抓,只靠加大投资往往事与愿违,海城地震前中国地震事业的发展、这两年防疫工作的成功都证明了这点,唐山地震的失误也在于中央对地震工作的关注不如周恩来时期了”。 
 
4 汶川地震的教训 
 
 “防疫打的是信息战,如果群众对疫情知情不报或有意隐瞒,那各项措施还不等于摆设?同样,地震也是打的信息战,地震是地壳大规模能量的释放,愈大地震震中区变形愈强,必然会有大量信息泄漏出来,许多动植物都有了明显危险感觉、出现了许多行为异常,许多人也感到了却不知危险将至。这种无知这种麻木自然于事无补。对地震之类强烈自然灾害古人乞求于神仙,今人乞求于专家,就不知自己应该参与、能够参与、必须参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震现象是群众无知的结果不是地震知识普及的结果,愈是地震报不出、愈是向群众封锁临震的信息、愈是缺少相应的科学知识愈是会发生恐震骚乱、愈是地震谣言满天飞!一旦群众有了相应的知识、树立了牢固的地震可报的信心、知道了自己参与的重要、乐于观察自然、善于观察自然、看到异常马上核实、报告,职能部门只要不渎职,我相信人口稠密地区六级以上强震基本上不应虚报或漏报。一旦出现虚报或漏报的现象就应该认真查一查有无信息、信息的准确度如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而不要骗群众骗领导宣扬地震不可知不可报”。
 
汶川地震第三个重要教训就是领导和群众对科学的认知问题,就是对地震科学领域的怪异现象缺乏认知,就是对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显背离,一提到科学、一提到先进就眼盯外国发达国家,就眼盯着院士、教授、博导、某某长、某某主席、某某奖获得者,某某杂志,就想到接轨,而不知用自己的脑子认真想一想,判断下基本的是非。这在一般科学领域应该不错,但在地震预测领域不灵了。在地震预测领域,不论国内、国外都有一些热中于地震预测研究且理论和实践都颇不错者,但他们基本都不身处要位,基本都是被嘲笑、白眼的对象,即使有个别身处要位的学者一旦涉及地震预测问题也难免遭非议,对地震预测的理论和意见任何一个弱智者都有权力和义务嗤之一鼻!好象谁要相信了这些理论和意见谁就是更弱智!有哪一个官员和所谓主流学者对地震预测问题愿三顾茅庐?求贤若渴?汶川地震前关于地震预测问题基础理论已臻完备;关于川西北、龙门山可能发生强震的长期、中期、短期预测意见已通过不同渠道发表或上报;地壳运动征兆愈来愈强已达到自唐山地震以来几十年的最高潮。这三方面大量重要信息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强的地震不能事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是科学进展不够还是人们对科学重视不够?科学是什么?科学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成果还是要职人员的胡编乱造?政府倡导科学发展观,科学成果无人识,垃圾却被奉为至宝!栽了如此大的跟头对此问题若还不能正确认识就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了! 
 
汶川地震的三大教训是全人类地震预测领域的病根所在,愿各国、各界人士深思之! 
 
结束语
 
作者2002年初撰成的《地震预报新思索》[23]一文中已指出:“地震预报真的是那样难吗?从人类有史以来已有几千年都没能解决这一问题看确实难,但从中国地震学界近三十多年的预报实践看,从作者三十多年的经历看这一问题并不是那样难,这一领域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应该是有充分信心的,关键在于应该清理一下这一领域的思路,辨别一下这一领域的是是非非……作者一贯主张、一再重申地震预报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有赖于对全球,至少是相当大区域内地壳现代构造运动的了解。地震预报问题面对的是浩瀚的自然界,控制浩瀚的自然界仅仅靠有限的专业人员,仅仅靠有限的仪器是远远不够的。地震预报应该宏观微观结合……宏观异常区域上的收缩、时间上的丛集、加速是临震征兆……地震系统负有预报重任的学者和官员不了解各种预报方法的优劣,不能博采众长、不能宏观微观结合、对中长期地震趋势心中无数自然是不能报好地震……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一领域是大有希望的。地震预报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地震局的责任,也是全民族都应关注的问题。地震知识应该普及,提高全民族科学精神对防震减灾是至关重要的”。
 
汶川地震逝者已已已,这样大的灾难中华民族还不能猛醒吗?全人类还不能猛醒吗?我们还要等什么呢?!在强震面前是我们不能作为还是我们不去作为?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专家?是看包装?还是看内容看实际?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良机 2010-10-12 11:16
“科学”是什么?直至目前这仍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在教育论坛有一句:
“科学研究的是事实,而事实并不一定是科学。
我们热爱科学,但更需要尊重事实。”

不敢承认事实,不佩做科学家;刻意掩盖事实,是无耻之徒。
回复 starbase 2010-10-15 09:06
良机: “科学”是什么?直至目前这仍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在教育论坛有一句:
“科学研究的是事实,而事实并不一定是科学。
我们热爱科学,但更需要尊重事实。”

有时候掩盖事实,是以人命为惨重代价,或许,由我们来趟这个浑水,让后人少走弯路。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9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