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10|回复: 0

太湖湖泊物理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09-13 09:46: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9月13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张运林研究员等组成的科研团队,新近对1992至2016年间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25年里,太湖湖泊物理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气温、水温和水位显著上升,而风速和透明度则显著下降,这对未来太湖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系统分析了1992年以来的25年中,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并揭示出太湖湖泊物理环境的变化过程和潜在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这25年里,太湖水温和水位分别增加了0.93摄氏度和0.38米,风速和透明度则显著下降,其中平均风速和草型湖区透明度分别下降了0.68米每秒和0.4米。由于藻华容易在高温和低风下形成,气温上升和风速降低造成了易发生藻华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水华生长、漂浮和聚集的藻型生境进一步形成和强化。
  而由于沉水植物一般生长在水深较浅、透明度较高的水域,太湖水位的上升以及透明度的下降,致使湖泊底部可利用光显著降低,不利于水生植被特别是生活在湖泊底部的沉水植被获取足够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这也致使太湖东南部湖湾湖泊生境逐步由草型生境向藻型生境转化,驱动湖泊生态系统从“清水草型”向“浊水藻型”生态系统演替,太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退化。
  张运林说,太湖物理环境的这些变化促进蓝藻生长和漂浮堆积,部分抵消了太湖流域过去10年控源截污对蓝藻水华的控制作用。这也意味着,未来太湖环保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流域上控源截污需要标准更严、坚持更久,才能产生显著效应。
  此次研究得到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的联合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水资源领域权威期刊《水资源研究》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4 18: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