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2|回复: 0

22年4月22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单通俗的讲,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地震成因、地壳形成、冰川消长、古气候变迁、生物大灭绝等,其实都是由陆壳分合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果将地球比作鸡蛋,地壳就好比蛋壳。地球从外向内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地壳仅占地球体积约0.5%,又分陆壳和洋壳,陆壳厚,洋壳薄,均由固态岩石构成,地幔上部有一圈软流层,地壳浮于其上。地壳一旦破裂,高温地幔物质就会涌出将其胶结修复,形成熔岩或火山。地壳在软流层上漂移(地壳运动)是由陆壳运动引起的[2]。陆壳运动主要为水平运动。陆壳运动会引发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熔岩喷发、气候变化、生物大灭绝等。
据地质学家分析,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来,发生过五次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发生于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洋壳弹性势能释放)
泥盆纪生物大灭绝,发生于约3.6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陆壳大规模融合的开始)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发生于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陆壳融合末期,极度炎热干旱)
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发生于约2.0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陆壳膨裂)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发生于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陆壳膨裂)
五次全球生物大灭绝均伴有大规模的地震、火山和熔岩。二叠纪末、三叠纪末、白垩纪末的三次大灭绝,恰好与显生宙3次最大的喷溢玄武岩事件吻合;三叠纪之末和白垩纪之末因“陆壳膨裂”,发生了恐怖的大规模地震。
1“板块学说”的不足
“板块学说”对地壳运动和地震成因的解释缺乏说服力,也无法解释陆壳为什么会裂开,又为什么会聚合?动力机制是什么?关于深源地震的成因、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各陆壳漂移速度逐渐变慢的原因(例如,6600万年以来,印度的漂移速度逐渐变慢),都无法做出合理解释。【图片】6600万年以来,印度的漂移速度逐渐变慢
(“陆壳膨裂”后由于惯性,印度如一只逆旋的冰壶)
2 陆壳分合的动力机制
地球自转产生指向赤道的离极力,万有引力引发潮汐力,二力(简称“聚合力”)对全球陆壳产生聚合(聚集和融合)作用,使全球陆壳在赤道附近聚合成超大陆(简称“陆壳聚合”,分为“陆壳聚集”和“陆壳融合”两个阶段);温度应力会引发超大陆或次超大陆膨裂(简称“陆壳膨裂”);造成“陆壳膨裂”的温度应力(简称“膨裂力”)是瞬间作用于陆壳的内力,“聚合力”是持续作用于陆壳的外力,“膨裂力”远大于“聚合力”。
“聚合力”很小,是一直存在的;“膨裂力”极大,是瞬间的。“膨裂力”可引发撕裂作用。
“陆壳膨裂”,不含洋壳,不可以理解为地壳或地球的膨裂。
陆壳所受膨裂力垂直于膨裂裂缝,膨裂裂缝的形状决定膨裂力的方向,膨裂力的方向决定陆壳的运动方向、运动方式、以及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陆壳的走向。膨裂动能引发的地震,可持续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例如,现如今的构造地震基本都是白垩纪末期“陆壳膨裂”地震的余震。
膨裂后,陆壳裂解并漂移。多数陆壳并非直线漂移,而是带转动的漂移。
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北美洲、南极洲的漂移均带扭转(扭力从大到小排列),其中,南美洲扭力最大,而北美洲和南极洲的扭力却很不明显。水平向扭力既可产生水平向剪力又可产生斜向下剪力。【图片】南美洲扭转形成马里亚纳海沟、汤加海沟、克马德克海沟、日本海沟
(水平扭力形成双剪切;剪切破坏的形状通常与施加剪力的物体形状相似)
南美洲顺时针扭转、印度逆时针扭转和挤压,是我国构造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新西兰岛、克马德克海沟、汤加海沟、斐济、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岛共同组成“倒L”形,是洋壳同时受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扭转作用的交界线(“倒L形交界线”)。
现如今的深源地震均与“斜向下剪切”有关。海沟均是由剪力破坏形成。
恐龙抗震能力非常弱,是其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图片】【图片】【图片】全球地震带分布的原因
现如今的的构造地震基本都发生在:拉伸、挤压或扭转作用下的“危险截面”、“危险点”、剪应力集中或较大的部位(水平剪切、“斜向下剪切”、双剪切)以及“洋壳拱”的拱起部位。(“危险截面”、“危险点”均为材料力学术语)
非洲大裂谷、卡尔斯伯格海岭是因印度向东北漂移形成的(受拉破坏);中印度洋海岭是因澳大利亚向东漂移形成的(受拉破坏);大西洋-印度洋海岭、太平洋-南极海岭、智利海岭是因南极洲向西南漂移形成的(受拉破坏)。红海、亚丁湾可能是三叠纪末期“陆壳膨裂”的裂缝。【图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局部)
从上图可看出:郯庐断裂带以东的陆壳,郯城、临沭、莒县一带陆壳截面最窄。
因南美洲顺时针扭转,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向东北漂移,对渤海湾洋壳及以南的陆壳产生东北向的拉力,拉力在陆壳截面最窄处应力集中(上图所示),最窄处陆壳的横断面为“危险截面”(“危险截面”为材料力学术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2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