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46|回复: 0

南京15年来最干 苏北50年来最旱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0-12-10 11:28 |阅读模式
来源: 新华网




连续的晴好天气出乎了人们的想象,寒冷的冬天没有来,干旱的天气倒是出现了!记者昨天从江苏省气象局获悉,江苏北部部分地区已经持续80多天没有下雨,雨水量之少也已经创下南京市15年来的新低。罕见的干旱天气除了给城市里的居民带来一些困扰外,对农民来说则是大麻烦。昨天,快报记者到浦口和六合的菜地采访后发现,干旱让菜农们苦不堪言。更严重的是,旱情给徐州、宿迁等地的在田作物出苗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南京15年来最干 苏北50年来最旱

从10月28日以来,南京40多天只在11月14日夜晚下了一场小雨。那天,溧水的雨量算是最多了,但也只达到了10毫米,江宁国家站的降雨量仅仅7.9毫米。气象专家告诉记者,这一个多月来,南京的降水量还不及夏天的一场雷阵雨。记者从南京市气象台获悉,在历史记录中,南京的秋冬季节,在 1968年曾经达到43天滴雨未下,其次,在1971年和1973年的南京地区,还有两次42天未下雨的记录。“自1995年以来,10月和11月的总降雨量,还没有这么少过。”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也很低,就连秋冬季节常见的雾气也少了。专家告诉记者,以往南京的秋冬都是秋风秋雨、秋雾沉沉的景象,而今年的秋冬过渡如此频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苏北:遭遇50年来最严重秋旱

如果说南京只是已露旱象,那么苏北地区的秋旱已经很严重了,一些地区已经80多天滴雨未降,气象专家说,苏北地区正在遭遇50年来最严重秋旱。旱区甚至已经蔓延于黄淮、江淮地区,河北南部、山东大部、安徽和江苏北部达到重旱以上等级的旱情。

昨天,江苏省气候中心对目前秋旱做了一次详细的权威分析。“截至目前,江苏大部分地区出现重旱,11月中旬至今干旱面积由北向南逐渐扩展,旱情不断加重。”气象专家告诉记者,“淮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少值,徐州和连云港地区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少值,盐城地区为第四少值。”

为啥这么旱?光有冷空气,暖湿气流不给力

省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近期江苏地区主要受西北气流控制,空气干燥,没有明显的东风回流将海上的水汽输送过来,缺少暖湿气流的配合,冷空气只能“单兵作战”,无法形成降雨。专家表示,目前,成带状分布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西,阻挡了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向我国输送。

气象专家告诉记者,9月份以来,在秋阳的加速“领跑”下,江苏省内气温明显回升,江苏入冬的脚步一直比较迟缓,长期不降雨,再加上气温偏高,加剧了旱情。根据气温统计,今年9月中旬以来,江苏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在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同期偏高1.3℃ 和1.4℃。

还要旱多久?双休日有雨,还可能人工增雨

这次晴好天气什么时候才能终结呢?根据最新大气环流分析,最近暖湿气流开始增强,暖湿气流遇到南下的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周六至周日江苏将迎来一场明显降雨。预计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阴有小到中雨,但是江苏最北部,雨水可能不会下得太大,而在南京地区以阴有小雨为主。预计这场全省性的降雨至少将持续两天,随着冷空气的渗入,气温逐渐拉低,下周起,淮河以北地区还可能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此外,昨天记者从江苏省气象台获悉,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专家们正密切监测全省天气,及时开展预测预报,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好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再配合水利调配后,江苏的旱情有望缓解。”

再不下雨,人和菜都撑不住了!

对城市居民而言,几十天不下雨也许只是个小小的困扰,可50年一遇的秋旱对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言则是一场灾难。昨天,快报记者到浦口和六合的菜地采访后发现,干旱让菜农们苦不堪言,虽然通过灌溉浇水等措施缓解了旱情,但他们还是显得忧心忡忡。

地点:浦口盘城街道落桥社区 这边没浇完,那边又干了

小汤是沭阳人,因为不愿在厂里受管束,今年过完年他带着妻儿来到浦口盘城街道落桥社区承包了10亩菜地。“真的很倒霉,第一年种菜就遇到干旱。”小汤说,虽然不停地灌溉,还铺上薄膜保持潮湿,但是菜地里还是出现小块的龟裂。电费多了近一半,薄膜要花不少钱,这样算下来真的赚不到什么钱。

45岁的老肖已在南京种了9年菜。他告诉记者,9年来他还从没碰到过这么旱的天。老肖说,他们一家三口承包了16亩地,种了7亩矮脚黄和9亩菜秧。菜秧两三天要浇一次,矮脚黄十来天浇一次。往往这边还没浇完,那边又干了。老肖和小汤一样,也盼着下雨和快点冷起来。

地点:六合竹镇镇 昨天刚浇的地,今天又发白

“快去换个喷头,不然今天就来不及了。”记者赶到大河桥水库附近的某蔬菜基地时,工人李师傅正催着同伴修水管。“咳,一下午只浇了8分地的韭菜,没想到喷头就断了,得赶紧换。”据李师傅介绍,他们这个蔬菜基地有1000多亩地,因为干旱,工人们两个人一组,一人看水泵,一人拿喷头,每天专门负责浇水,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两个月了。“其实,天天浇也没用,你看前面昨天刚浇的,又发白了,愁死人。”李师傅的搭档郑师傅说。

地点:大河桥水库 水库水位下降,鱼苗不长了

42岁的老黄是安徽来安县人,三年前他到竹镇镇承包了大河桥水库养鱼。他先交了四年承包费,又放了80多万的鱼苗,前后总投入一百多万元。老黄介绍,鱼苗明年进入收获期,但让老黄没想到的是,由于久不下雨,近一个月来大河桥水库的水位下降了30厘米左右。水少了鱼苗就不肯长了,饲料再好都没用。“本来要长到五六斤的鱼,只能长到两三斤,亏死了,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快点下场雨,这样才可能保本。”快报记者 孙利侠

干旱威胁徐州471万亩小麦

据徐州市农委介绍,今年9月中旬以来,徐州持续干旱无雨,9月7日至今80多天仅降雨13.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九成,创1950年以来同期最少纪录。已给在田作物出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昨天,记者在徐州受旱比较严重的铜山区几个乡镇采访时,村民们表示,如果干旱天气持续下去,减产将是定局。

持续干旱,村民忙着灌溉

昨天,在铜山区马坡镇紫庄村村口的翻水站前,从微山湖调来的水正通过翻水站流向路边的沟渠。村民支大振说,今年的天气实在太反常了!

记者注意到,在铜山区刘集镇南部高亢地区,持续的旱情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废黄河堰上的一块麦地里,铜山区农业局副局长李世兴拔出一束麦苗,发现麦子的根须稀少,颜色枯黄,基本没有次生根。“有的麦地里,你看起来麦苗绿油油的,但是根须可能已经死了!”

水位下降,有水库已见底

这场干旱在铜山区波及的范围很大。据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启斌介绍,目前,铜山区除马坡镇、刘集镇外,柳泉、利国、汉王、三堡等多个乡镇均出现了作物大面积受旱的情况,不少水库已见底。何桥,张集、房村等废黄河高亢地区的旱情、灾情还在逐渐加重。截至目前,全区92万亩冬小麦全部受旱,其中成灾55万亩。

旱情如持续,小麦将减产

据江苏省农情系统调查显示:持续干旱已使江苏1200万亩农田受旱。其中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最为严重。受旱农作物达1000万亩左右。其中重度受旱面积超过400万亩。持续干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特别是淮北粮食主产区冬小麦的生长。仅在徐州,目前全市小麦受旱面积471万亩。

面对严峻的现实,受旱地区抗旱保苗的工作目前还在积极推进当中。面对严重的旱情,昨天上午,国家防总、淮委、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有关人员,也专程赶赴徐州市铜山区高亢山区检查督导当地抗旱保苗的情况。

据徐州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该市仍无明显降水过程,干旱将持续升级发展。村民支大振对记者称,秋旱、冬旱已成事实,如果再持续一段时间,再加上春旱的话,小麦减产将是必然。

江水北调、淮水北调 “远水救近火”

记者昨天从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江苏地区,主要是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地旱情比较严重,目前已加大江水北调力度,支持淮北抗旱。

加大江水北调、淮水北调

相关人员表示,旱情主要影响了全省冬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生长。据悉,徐州、连云港一些农田,有的麦苗次生根发育不全、有的叶苗已经干枯死亡。针对旱情,相关人员表示,对淮北三地,组织当地老百姓组成抗旱服务队,从水库、塘坝中抽水,灌溉农田。同时,为了强化抗旱水源调度,目前已经加大江水北调、淮水北调,统筹安排当地水、外引水,提供抗旱水源。

南京目前有轻微旱情

昨天记者从南京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长江南京下关段水位比往年同期低了0.6—0.8米,水位偏低。南京目前有轻微的旱情。“长江、石臼湖水位偏低,南京其他河湖水位基本正常。”据介绍,长江南京下关段水位昨天高潮值为3.97米,低潮值2.92米,而南京历史上长江下关段水位历史最低值为 1.54米。这位负责人说,目前来看,南京主要是农田土壤缺水,影响了冬小麦、蔬菜、油菜的充足灌溉,相对而言,六合北部一些丘陵山区,缺水现象较严重,但全市来看,生活用水目前没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9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