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丽莎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241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

热度 4已有 2197 次阅读2012-8-8 20:07 |

地震真的不能预测吗?

孙建中1  李慧琴2   1

(长安大学,西安,7100541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兰州,7300202

美国的《科学》(SCIENCE)杂志,19973月发表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盖勒(Geller R.J.)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克松(Jackson D.D.),卡甘(Kagan Y.Y.,)和意大利波罗格纳大学的穆拉吉亚(Mulargia F.)合写的的文章《地震是不能预测的》(Earthquakes Cannot Be Predicted)。这篇文章并不长,译成中文约有2500字。文章一开始,不由分说的,武断的说,过去认为地震可以预测的信念,是不正确的。无视现代构造地质学的进展,说孕震断层是难于接近的,直接测量的难度很大。说大地震往往是许多小地震串联起来的,而这些大地震是天生的不可预测的。说大多数地震前兆都是地震后发现的,其可靠性值得怀疑。中国海城地震说是预报成功了,但后来又说死了1328人,伤16980人。因而其预报是可疑的。唐山地震也没预报,死了24万多人。日本人Varotsos 说是用地电法成功地预报了希腊地震,但后来证明这些电信号是工业造成的。人们100多年来已做过无数次的实验来预报地震,都没有成功。这种试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却没有成功的保证,这样使用大量的投资视乎是不明智的。

自古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哪一件是轻而易举就能得来的?多少科学家坚韧不拔,历尽艰险,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甚至用尽了毕生的精力,也没有成功,直到后来的继承者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只有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在失败面前退缩,从而哀叹过去的选择“不明智”,“不合算”。甚至堕落到不可知论或神创论的泥潭。这篇文章就是20世纪80-90年代,日、美等国地震预报研究项目失败后的产物。

让我们看一看中国的情况:

196638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人民领袖之一的周恩来总理,感同身受,立刻亲临灾区,领导了抗震救灾工作。周总理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最相信群众,相信科学。在听取了大量关于地震前兆的反映与一次小震预报成功的基础上,他得出结论:“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的研究”。并勉励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说,“希望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周总理当即指派时任地质部长的李四光教授主持攻破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科学难题。

李四光临危受命,当即积极的开展了地震预报的研究,他也认为“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地震是地质现象。”

但是,有人说“地震是物理现象”,言下之意是“干你地质什么事?”其实他不知道,李四光原是学造船的,具有深厚的物理力学造诣。李四光改学地质后,就将地质学与力学结合起来,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地质力学》。该书原版用了很多拉普拉斯方程来表示力学原理,一般学地质的还真看不懂。

李四光说“地震是地质现象”,它是发生在地球表层大约60公里以内,不及地球半径百分之一的地壳内的现象。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作为弹性物体的岩石。受力后内部产生应力,岩石持续受力,应力不断累积和集中,当应力达到岩石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或复活断层,释放能量,爆发地震。地震是岩体受力——应力集中——产生断裂——爆发地震这个地质过程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应力集中就是地震的前兆,而且是最根本的前兆。其他前兆,如:地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地磁、地电、地热、地气(氡)、地声(次声)、地电磁波、地光、地震云以及动、植物及其他自然异常现象,都是他派生出来的。地应力是一个单纯的力学过程,他基本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李四光广泛参考了国外的经验,如,美国从钻孔中测量地形变的方法,日本测量地倾斜的方法。然后以他深厚的力学功底,深刻的揭示,地应力才是最主要的地震前兆。因此首倡用地应力预测地震的方法。而且在仪器研制,进行试验等方面作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我们把周总理和李四光教授制定的地震预报路线叫做“周恩来—李四光路线”,把李四光制定的以应力测量为主的地震预报方法叫做“李四光地震预测法”。

可惜的是,周总理和李四光教授不久都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们所开创的地震预报事业后继无人。

邢台地震之后,国务院根据全国地震的趋势,把地震预报的主战场指向辽东地区,打了一场地震预报的人民战争,主要采用“群测群防”的办法成功的预报了海城1975241945分的7.3级大地震。该地震虽然造成了1328人的遇难,但因为有了预报,估计至少挽救了10余万人的生命,避免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海城地震预报成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丰碑。1976年美国‘赴海城地震考察组’负责人雷利教授在地震现场说:“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预报是十几年来世界重大科学成就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据权威统计(岳明生,原国家地震局副局长,2005,19752001年间我国地震部门曾成功的预报了25次破坏性地震(仇勇海等2010.这个统计还是很不完整的,例如,仅仅2003年就成功的预报了新疆巴楚—伽师6.8级,云南大姚6.1级,甘肃山丹—民乐6.1级三次地震(刘桂萍,2004)。2007年还成功的预报了云南宁洱6.4级地震。再加上已准确预测了的唐山地震,所以,截止2007年至少已成功的预报了30次地震(表1)。这些事实充分的说明了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但是,无可讳言,在现阶段,地震预报的成功率还不是很高的(成功率约30%-40%),地震预报的方法还不是很成熟的,还不是很完善的。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完善

然而,有些人为了掩饰他们在后来地震预报中的失败,而刻意贬低海城地震预报的功绩,说海城地震预报是‘偶然性’,是‘碰运气’。他们没有看到这次地震预报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政府行为,可以和战争时代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相比。它的胜利是必然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的。

不过,海城地震预报的方法,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科技力量有限。很多都用的是‘土办法’,‘土地磁’、‘土地电’、‘土地倾斜’等等。群众运动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也是很高的。那么多的人都忙于地震预报,人心惶惶,自然生产和工作都要受到影响。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了,完全有力量把那些“土”的东西现代化。使它们成为自动化,数字化,无线电传输或网络传输,无人值守的自动监测站,由专业人员遥控。不过,宏观的动、植物异常,自然现象异常,地光,地声,地震云等现象还是要依靠群众。它们对短、临预报是十分重要的。过去的“群测群防”的办法还是很有效的。

令人万万分遗憾的是,唐山大地震却没有预报。从此,中国地震预报事业走到了一个转折点,转向了低潮。但是,唐山地震之前还是有一系列预测的:

1.       李四光,19671020日(距唐山地震9年),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会议上说:应向滦县、迁安做一些观测,如果这些地方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2.       耿国庆,197211月(距唐山地震4年),在全国地震中期预报工作会议上:河北、山西、辽宁和内蒙四省旱区范围内将发生7.5级大地震。

3.       河北省地震地质大队,197512月(距唐山地震半年多),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河北乐亭至辽宁敖汉旗——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渤海海域可能发生大于6级的地震。

4.       杨友宸(唐山地震办),1976年初(距唐山地震不到半年),唐山地震工作会议上: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197678月份或下半年其他月份将有57级强震发生。

5.       扬友宸,19765月(距唐山地震3个月),在国家地震局济南工作会议上,书面报告:723日前后我区西南方向将有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发生。

1           19752007年我国成功预测的地震名单

  名称      发震时间  震级     预测依据            预测预报情况

号︱

———————————————————————————————————————

1  辽宁海城  1975.2.4    7.3     前震、变形、流体    准确预测,发布预报,减轻损失

————————————————————————————————————————

2  河北唐山  1976.7.28   7.8     地磁、地电、地应力  准确预测,未发预报,损失惨重

                                井水位、水氡

3  云南龙陵  1976.5.26   7.3,     前震、流体、地应力、 准确预测,发布预报,减轻损失

7.4     地形变、地磁

4  四川松潘  1976.8.16   7.2     前震、宏观、流体、

平武                        形变、电磁          准确预测,发布预报,减轻损失

5   四川盐源  1976.11.7   6.7     前震、流体、形变、

                                宏观、重力          准确预测,发布预报,减轻损失

6  四川甘孜  1982.6.12    6.0     前震、电磁、流体    准确预测,发布预报、减少损失

7  新疆乌恰  1985.9.12    6.8

8  四川巴塘  1989.5.1,3  5.4,6.4                    

6.3

9  北京昌平  1990.9.20    4.0     前震、流体、电磁、  准确预测为稳定社会起了重作用

形变

10  青海共和  1994.2.16    5.8    前震、流体、电磁、   准确预测,政府通报,取得一

地温、应力         定社会经济效益

11 云南孟连  1995.7.10,    6.2,    前震、流体、形变、

               7.12       7.3       电磁

12 四川白玉 1996.12.21    5.5     水温、(N2),CO2        准确预报,受到国家地震局通

巴塘                       压容压力、地磁、       报表彰

地电、地倾斜

13  云南景洪  1997.1.25,   5.1    前震、地震窗、波速比  准确预测,向省府报告

云南江城  1997.1.30.   5.5    水氡、水温、水位

14      新疆伽师  1997.2.21.   5.0      地震序列参数(h   准确预测,政府预报。受到

              1997.4.6.    6.3     b值)小震平静、      国家地震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7.4.13.   6.4     地倾斜、应变、地磁、   的表彰和奖励

              1997.4.16.  5.5,6.3   加卸载响应比

15  河北宣化  1997.5.25.   4.2     前震、水氡、水位、    较好预测,向中办和国办反映

      张家口                     水汞、形变、电磁      情况

         辐射、地电、体应变

16  福建连城   1997.5.31.   5.2     前兆震群             3个星期前向当地政府报告

永安

17  西藏巴宿  1997.8.9.     5.2     前兆震群             1个月前向自治区和地区政府报告

18 西藏申扎  1998.8.25.    6.0     地质构造,历史地震     1个月前做出短期预测,通

     谢通门                      地震序列               报当地政府,取得减灾效应

19 云南宁蒗  1998.10.2.    5.3     地震序列、地下水、     半月前预测,向政府通报

                                 水温、形变、地磁         取得显著减灾实效

20 辽宁岫岩  1999.11.29.   5.4     地震序列               震前2日向省政府通报,减

     海城间                                             灾实效显著,受到国家地震局和省政府的表彰

21 云南姚安  2000.1.15.    6.5     地震活动、宏观、形      3个月前预测并向政府通报

                                   电磁

22 云南丘北  2000.10.7.    5.5     地震序列、水位、水      震前提出准确预测

弥勒间                        东氡、电磁

23     甘肃景泰  2000.6.6.     5.6     形变、重力、地震        2月前提出预测

白银间                         活动

24     青海兴海  2000.9.12.    6.6     地震活动、形变、        震前向当地政府通报中短                              

玛多间                          电磁                  期预测意见                                                                             

25 云南施甸   2001.4.10    5.2      地震活动、序列、       准确预测,政府及时预报,

2001.4.12    5.9      流体                         取得重大社会效益

26云南永胜   2001.10.27   6.0     地震活动、序列、流体      准确预测,政府安排,减少损失                 

27 新疆巴楚   2003        6.8

     -伽师

28 云南大姚   2003        6.1

29 甘肃山丹   2003        6.1

     -民乐

————————————————————————————————————————                                              

­­­­­­­­­­­­­­­­­­­­­­­­­­­­­­­­­­­­­­­­­30 云南宁洱   2007        6.4

————————————————————————————————————————

                 

6.       马希融(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197676日(距唐山地震22天)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作了短期将发生强镇震的紧急报告。

7.       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197677日(距唐山地震21天)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震部门发出了书面预测:7月中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地震。

 

8.       田金武(唐山二中)1976714日(距唐山地震14天)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7月底8月初我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

9.       乐亭红卫中学1976716日(距唐山地震12天)向唐山地震监测中心台.书面报告:7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0.   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1976722日(距唐山地震6天),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震部门书面报告: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1.   侯世钧(乐亭红卫中学)1976723日(距唐山地震5天)向唐山地震监测中心台反映,这个大地震最低为6.7级最高可达7.7级。

12.   廖官成(通县西集地震台)1976724日(距唐山地震4天)报告:1976727日以前,北京附近200公里范围内要发生5级以上地震。

13.   北京市地震队,1976726日(距唐山地震2天)。向国家地震局汪成民一行十五人汇报:七大异常。

14.   汪成民,197672710时(距唐山地震17小时),向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汇报,让汪成民明天去廊坊落实水氡。

15.   赵声、王守信(吕家坨地震办),197672716时(距唐山地震11小时),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紧急电告:第二个峰还在上升,上升。。。。。。。。。。

16.   马希融(马家沟矿地震台),197672718时(距唐山地震9小时),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做强震临震报告:地电阻率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转为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但是,上述预报没有被地震当局所采信,没有发布地震预报。终于在9个多小时后于197672834253.8秒,爆发了唐山7.8级大地震。

一霎时,城市变成了废墟,千万颗生灵灰飞烟灭!据统计,这次地震死亡人数达24.2万,成为世界近90年来死人最多,最为惨烈的一次地震。唐山地震使中国蒙羞!唐山地震构成了一次新的国耻!唐山地震成了一次预测到了而没有预报的地震。

同样处在唐山地震区的青龙县,县委书记冉广岐,在听取了县地震办的同志从国家地震局开会回来的汇报后,召开了全县电话会议部署了防震工作。结果,震后全县倒塌了7300多间房屋,但仅有一人遇难。这件事被誉为“青龙奇迹”。19967月唐山大地震20周年纪念会时,联合国代表科尔向冉广岐颁发了纪念章,以表彰他的功绩。可见,有预报和没有预报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唐山地震之所以伤亡惨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民居房屋都没有设防,没有抗震结构。一砖到顶的楼房(一般是67层)砖垒的墙,勉强的支撑着预制板。一地震,预制板压下来,谁也逃不了。盖房子固然是建筑部门的事,但地震部门应该对他们提出要求与标准。因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掩饰他们的错误地震局方面,首先是片面的把海城的经验总结为‘小震闹,大震到’唐山地震是另外一种类型,不好预报,地震还有很多类型,不能预报。正好,这时日本和一些西方的地震预报研究都遇到了挫折,一些败落的,意志薄弱的科学家,相继投入“地震不可预报论”的怀抱。正如本文一开始所提到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盖勒在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反科学的谬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由于该教授在地震学界的权威性,该杂志在学术界的权威性,以及该文标题的响亮特点,一下子就征服了不少人,他们如获至宝,纷纷响应。连地震局长都公开著文称:“地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难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代人通常可按20年计,10代人就是200年,50代人就是1000年。这期间不知道又要发生多少次像汶川、玉树那样的地震,我们就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千百万同胞遇难了。说几百年千年后才能预报地震,我们还能有什么指望呢?这些话不过是用了一些隐晦的语言作为伪装而实际上还是说地震是不能预报的。从而为他们消极对待地震预报工作,屡屡漏报地震而开脱责任。

“地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此话可做两面的解释。正面说就是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解决这个难题。反面的说,外国人都不能预报,我们漏报了也是情有可原。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生活,培养了很多人的崇洋迷外思想。什么事都要看外国人。为什么外国人做不到的事,中国人一定做不到呢?搞地震的人都应该知道,地震仪是大约两千年前汉朝张衡发明的。海城地震预报成功也是中国人首先搞成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受地震困扰的人多,观察研究地震的也就多,预报成功的机会就多。中国应该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的人说地震发生在地下几十公里处,人类现在打钻才能打一万多米,所以不能预报地震。其实,用不着打那么深。因为孕震断层大多数都是直通地面的,其周围的应力带及相关的地热、电磁、地电、地电磁波等,也都直通地面。一般估计钻孔打几百米,个别的一两千米就可以了,其目的主要是躲开地面风化作用及其他作用的干扰,达到新鲜岩石。也有的人说加强抗震结构就行,不必预报了,就像日本那样。但是这次福岛9级地震却造成了核泄漏,如果有预报采取紧急措施,也许不会泄露。

实际上,早在唐山地震以后,地震部门就对地震预报失去了信心。大规模裁减地震预报机构,遣散预报人员,地震预报工作被大大削弱。周总理李四光开创的地震预报研究停滞了30多年,进展甚微。一些有志于地震预报的同志,都是在没有支持,甚至是在被冷落、排挤、打压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类似地震的就是气象。解放前气象就不能预报,解放初期报的很不准,现在就越报越准了。气象是怎么预报的呢?首先要知道形成天气的一些要素和指标,如: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的数据,有卫星云图的帮助,知道寒流与暖流的运动情况,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形成雨雪。地震也是,要知道与地震有关的一些要素和指标如:应力、应变、地形变、地下水位、地温、地磁、地电、地电磁波等等,就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一些要素,通过监测这些要素的变化,就可预测地震。不过,这些要素有许多是要从地下测得的,必须打钻。所以它要比从地面取得气象资料困难些。

还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早期都是不可能的,后来都变成可能了。先前说人是不能飞的,后来有了飞机,就能飞了。先是说人不能上天,后来不是上了月球并正在准备上火星吗?为甚么最初不能预测地震,后来就不能转变成可以预报地震呢?何况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成功的实例和经验。

尽管在艰难的条件下,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露出了一缕曙光。

汶川地震后已证实了几种前兆现象:(1)距震中40公里处自2006年年中开始地电阻率持续下降,到2008年年初已下降5.5%,达到78级地震的异常量级;(2):距震中90公里处一口自流井断流,直至震后又恢复自流(车用太等,20082009)。(3.距震中140公里处的姑咱站的面应变小时增量曲线,震前两天向上突跳,与汶川地震时变化性质相反。(邱泽华,2008)。                                                                                                                                                                                                                                          

可喜的是,最近又发现,位于唐山大地震震中区的赵各庄和陡河两个压磁地应力观测点,在1976年大地震前200多天就有异常跳动,特别是向上的跳动(表示受垃张)越临近地震跳动得越厉害。新疆喀什台土层应力仪,距1985823日乌恰7.1级地震震中3040公里。19856月份前的观测记录,曲线还相当光滑。7月份的曲线却出现了向下的受压变化及很多毛刺,地震前毛刺变为剧烈的波动(池顺良,2010.

这样,我们就有了4个地应力观测点,记录了三次大地震的前兆,李四光教授40年前提出的用地应力变化预报地震的设想,终于得到了证实。

然而,问题可能不那么简单,玉树地震前,钻孔应变仪在半年内就没有明显的变化。该钻孔距断裂带只有2公里(牛安福等,2011)。说明应力的变化可能是很复杂的。地层受力后有的地方产生压应力,有的地方产生张应力,还有的地方是中立带。这说明我们对地质构造和应力状态还需要加强研究。

同时,大家对一些问题取得了共识:(1.应力变化只分布在发震断层附近,离震中150100公里之内,所以监测点要集中在断裂带周围;(2.监测点不能太少,要前后呼应,左右照顾,交织成网。

除此之外,在我国还涌现了多种地震预报的方法:

1)张铁铮的“磁暴二倍法”。张铁铮是我国第一个成功预报地震的人。他用‘磁暴二倍法’预报了1969年渤海地震。时间地点都很正确。1969年又预报了197015日云南通海7.8级大地震,推算的日期比实际发震的日期提前半天。他对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都作了成功的预报。但都未被当局采信。

2)孙威研究地震预测30年。1975年以来自己研制6种仪器:地应力仪,地倾斜仪重力仪,地磁仪,地电仪和谐振仪。经科学院权威研究所试验两年证明:灵敏度极高,性能优异,记录的地震前兆真实,确定性好。可重复,可自组织恢复原始状态,能连续自动记录。

预测地震要先研究前兆的异常规律:“循序渐进,步步紧逼”追寻前兆信息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一旦各种周期性的峰值出现同步叠加,且具有收敛性,其收敛点即为地震发生的时间,运动移动的方向前沿即震中。运动的规模和收敛的速度大致能说明震级。

3)四川乐山地震局的一位技术员1980年以来预报了24次地震。其中时间、震中、震级都报准的占40%,时间预报准确度达80%以上,精确度一般达到一昼夜左右,也有的达到小时,甚至分钟。可惜的是,这位发明该项技术的技术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群测群防”大清理后,机构大量压缩,只好黯然地离开了地震预测工作。

4)陈一文先生倡导的用“电磁波MDCB地震监测网”预测地震的方法,宣称,“地震不仅能够预测,而且现在就能够相当可靠地准确预测”但未知详情。

李泉溪等(2010)提出的低频电磁波与地倾斜相结合的方法或许可以与陈一文的方法归于一类。

5)曾飞雄最近提出了《地震结构爆炸动力学理论》(刘炳胜等,2010)。发现有一种地震包体(主要是水汽)和爆炸“烟囱”存在。汶川的地震包体约6000m3,压力达2.5万个大气压,温度达600OC.储存的能量相当于15颗百万吨级TNT当量的原子弹。

地震包体有固定的频率,当局部达到发震条件时,发生破裂,产生射流和破裂波,引起围岩性质发生变化,引发共振。然后,用PS100地电仪,并在CDMA技术的抗干扰能力支持下,定量的给出震级、震中和发震时间(发震前数小时、数天)。该法已经获得多次强震震例的证实,其中包括汶川和玉树地震。

 6)据国土资源报2005年月7日报道,地下流体能指示构造活动的强度和应力状况还能带来深部地温、地球化学和极端微生物的信息,很可能成为地震预测的重要指标。

7)强祖基等(1989)提出了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预报地震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还提出了建立地震短临预报小卫星系统的建议。

吴立新等(2008)通过分析对比卫星热红外图像和电视云图发现汶川地震前20~8日,青藏高原东缘紧邻汶川出现近3000公里长的北东向条带状高温异常;震前5~1小时,电视云图上在龙门山断裂带上方出现了线性云。马未宇(2008)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中心的数据,获取了汶川地震前后(200854——13日)的增温异常图像。增温异常的过程为:起止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增温衰减——发震——再增温——余震。

8)翁文波是和李四光一起在邢台地震后被周总理请去进行地震预测研究的。受命后

潜心研究28年,直到生命的终结。他创建了一门新的独立学科——预测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最初,在预测旱涝灾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989104日他向美国预告旧金山—奥克兰地区将发生强地震。果然,三天后该区发生了6.9级地震。199217他预告在旧金山大区内在619日前后将发生6.9级地震。果然,628日拂晓该区发生了7.4级大地震。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盛赞翁文波的成就,认为这是远程地震预测的重大突破。1993年他把对北海道和关东地震的预测结果通知日本,但未被重视。结果,地震果然发生了,两次预测与地震发生时间,只差10天左右。可惜,翁文波的工作也是后继无人。

 

可能还有许多方法隐藏在民间,需要我们去采风,去发掘,把他们找出来。就像前述四川乐山那位技术员的方法。民间还有许多独立的地震预报研究者,应该对他们给以鼓励与资助。

纵观以上各种方法,大多是建立在一种因素,一种指标上的。如:地温、地磁、地电、地电磁等某一种指标基础上的。由于这些因素常受某些外界因素的干扰,致使预测有时成功

有时不成功。所以我们要采用综合的方法,各种方法同时并用,相互对比,相互补充,提高预测成功的几率。在这些要素中,地应力是最原始的,最少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指标。所以我们主张以地应力为主,其他因素也要同时检测的综合预测方法。

地震预测方法既然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探索,就应该由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

而不急予由行政单位去执行。同样的理由,我们应该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业余的主流系统以外地震预测爱好者给以精神的鼓励和资金的援助。

     那么,有没有能够防止地震发生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有。从油井注水和水库蓄水而产生诱发地震的现象来看,向已经集中了很强应力的,蓄势待发的孕震断层注水,可以泡软岩石,松弛应力,滑润断层面,造成断层微弱的活动。化灾害性的大震为许多无害的小震。

建议国家组织力量进行专门的实验。

        

 

鲍志恒,2010,坚信地震能够预报。东方早报,512日第A19版。

陈建民,2006,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扎实推进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中原减灾,715日。

陈棋福,王克林,2010,2008年汶川地震与中国的地震预报。世界地震译丛,(5:3454.

陈一文,2009,地震不仅能够预测,而且现在就能够相当准确预测!(cheniwan@263.net

陈一文,2010,从“预测到小时”到“不能预测”,中国地震预报40年怪现象。文史参考,(10:4346

车用太,刘成龙,鱼金子等,2008,汶川Ms8.0地震的地下流体与宏观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地震地质304):829838

车用太,鱼金子,刘成龙,2009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防灾科技学院学报,111):14

池顺良,池毅,邓涛等,2009,从5.12汶川地震前后分量应变仪观察到的应变异常看建设密集应变观测网络的必要性。国际地震动态,No.1(SerialNo.361)113.

池顺良,2010,从汶川地震应变前兆看大地震预测审慎乐观前景。科学时报,323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震惊世界。阅读天下。

韩育平,杨勋普,2010CZB-2型竖直摆钻孔倾斜仪用于地震预报的检测能力分析——以淮南台为例。防灾科技学院学报121):50——57.

来柏林,2010,指南针地震预报仪介绍。中国地球物理,705

李拦生,2010,人类为何无法预报地震。晋中日报,57.003版。

李泉溪,银兵,吴用玖2010,低频电磁波与地倾斜传感器对地震预报分析与研究。四川地质学报303):372375

刘炳胜,刘伟,2011,中国科学家揭开地震奥秘——珠联璧合人类将进入地震预报新时代。广东科技,(3:7475

刘桂萍,2004,谈2003年几次成功的短期地震预报。国际地震动态(2)(Serial No.302):1920.

刘建华,2010,监测地下温度变化准确预报地震。中国地球物理,363.

牛安福,张凌空,闫伟,等2011,中国钻孔应变观察能力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12):4851

仇永海,刘继顺,柳建新等,2010,地震预测与预警。中南大学出版社。

邱泽华,唐磊,阚宝祥等,2008,钻孔应变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前异常变化。国际地震动态

        11):10

邱泽华,张宝红,池顺良等,2010,汶川地震前姑咱台观察的应变变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08):10311039.

邱泽华,2010,中国分量钻孔地应力应变观测发展重要事件回顾。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05:4047

孙建中,2009,地震预报的关键在于监测断层。土工基础231):9495

孙建中,2010,再论“地震预报的关键在于监测断层”地质论评566):838——840.

谭翊飞2010,在法定职责为地震预报的同时,坚称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在做什么?南方周末,513日第B11

唐学鹏,2010,重点是防御而非预报地震,不要将注意力和资源过渡放在地震预报上。21世纪经济报道514日第002

张人权,梁杏,杨巍然,等。2011,地震预测与减灾的若干设想。

张一方,2010,地震预报和某些新的理论探索。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2):4854

张志呈,2010,论自然地震预测预报的可能性——写在5.12汶川地震2周年之际.。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2):16.

周硕愚,施顺英,吴云等,2008,汶川地震的断层变形异常及其与其他大地震的比较。国际地震动态(11:200.

Geller R.J., Jackson  D.D.Kagan Y.Y., Mulargia F1997Earthquakes Cannot Be Predicted.SCIENCE  275(14):1616.

 

 

 

 

 

 

作者简介:孙建中,陕西人,1931年生,长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和黄土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电话:153 3233 1102

E-mail: ssyssy8686@163.com.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128号,长安大学,本部东院,13-2-1-2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圆明园 2013-2-15 19:55
应该相信!
回复 东方马克思 2013-3-18 17:10
那么多人预报个地震,时间都定不出来,(3天左右才行)还在说预报出来了。哈...... 3 要素????看一下我的预报偏差多少。
回复 平安龙地震仪 2013-5-18 15:34
中国地震预测新风向标http://szb.xbfw.com.cn/Html/2013-05-09/Qpaper.html
回复 地震云与地震 2019-1-30 10:55
回复 地震云与地震 2019-1-30 10:57
数据的发散性和预测概率之间缺乏统一理论的系统框架去串联,是目前地震预测存在的最大瓶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7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