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看着电视直播的灾区现场,我几乎天天流泪,相信国人大多如此吧。人们多盼望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报地震啊!然而国外一些科学家说,地震提前预报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去搞预报。国内专家将其定为世界难题,需要几代人努力才能解决。我们这一代已经遇难三十多万人了,几代才解决得死多少人啊!地震预报之所以成为世界难题,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指导理论的错误,把地震成因弄错了毫无察觉。就像医生把肺结核患者诊断为气管炎,按错误诊断开处方,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打开互联网,搜索地震成因时,你会发现,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专家,几乎一致用“板块挤压碰撞”解释地震的成因。那么,“板块挤压碰撞”是地震的真实成因吗?
“板块说”来源于德国人魏格纳1910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魏格纳看到世界地图上几块大陆似乎能拼合到一起,就提出了大陆两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 发生分离和漂移。几十年后,有人将其发展为“板快 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厚约7 0公里的岩石圈组成,岩石圈分为太平洋、亚欧、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六大板块,由于地幔塑性物质的对流,带动这些巨大板块在软流层上缓慢移动。大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是板块的增生边界,地下熔岩从海岭中间裂缝上升,冷却后一层层贴在裂缝两壁,将板块向两边推挤,每年平均移动6厘米。由于板块的不断增长和移动,两个板块之间必然发生碰撞,相碰的地方重的板块钻入轻的下面,逐渐为周围高温塑性物质所同化,这个下沉界面是板块的消亡界面,一般在深海沟。地震就是板块间的挤压、碰撞、俯冲造成的”。“板块说”已被各国科学界普遍接受,并做为解释地震成因、指导地震实践的权威理论载入教科书。许多专家、学者从小听老师讲的,书上念的就是板块碰撞引发地震的理论,认为“板块说”是完美无缺、不容怀疑的真理。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早在1979年就对“板块说”提出了质疑:[1]立论基础不牢:“板块说”来源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而“大陆漂移说”又来源于魏格纳看地图的灵感,他从地图上看到非洲大陆凸出部分与南北美洲凹入部分能拼接在一起,因而断定两块大陆两亿年前是一块大陆,后来美洲大陆漂移走了。如果他当时再反问自己一下,陆地上许多江河日夜不停将大量泥沙带入大海,填海造陆,沿海火山又经常喷发,两亿年前漂离的大陆两亿年后还能保持凹凸一致吗?相信他这样问自己后就不会产生大陆漂移的灵感了。[2]推动板块移动的动力有问题,如太平洋板块,面积如此之大,只靠海岭局部裂缝中上升并冷却的岩浆推动其做大范围水平移动显然是不可能的。[3]深海沟是一个板块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的消亡界面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70多公里厚的巨大板块向另外大板块下面俯冲总得留点痕迹吧,但那里有呢?大陆上有吗?无人发现。说是在深海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年轻的潜水员雅克·皮卡德与他的伙伴乘坐舱壁厚达12厘米,每平方米可承受2250公斤海水压力的“特里斯特”号潜艇,下潜到一万余米深的马利亚纳深海沟进行探险,他们发现海沟呈∨字形,越向下越窄,沟底的沉积物既薄又清晰,呈美丽的象牙色,潜艇着底时,一片淤泥轻轻升起来,未发现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的任何痕迹。[4]不要说一年移动6厘米,就是一分钟移动6厘米的汽车相撞,也不会造成巨响和剧烈震动,何况一年平均移动6厘米的巨大板块呢?[5]假如地震是板块碰撞造成的,震源应是大面积的片状或线状,而事实是:不管是主震还是数以万计的余震,震源绝大多数是小面积的点状.[6]"板块说"对地震所需的条件,孕育过程和发震机理,表露现象与地震的内在联系等解释不清,对地震预报和预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会将崇拜者引入"地下不可知,地震不可预报"的死胡同.[7]板块碰撞只是一种假说,不是地震的真实成因,用其作为指导地震科研的基础理论,就像医生将危重病人病因搞错了,毫无察觉的道理是一样的,是以万千人的生命为代价的。
大量事实证明,发生在地球上的地震,绝大多数是地层局部发生气体爆炸造成的。谁若不信,可亲自到震中地震能量释放处调研一下,比如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在漩口镇蔡家村附近,你可以问问那里的老百姓,听无听到爆炸声,山上是否被炸开一个洞,亲眼看一看,就知道地震的真实成因了。建议地震专业部门采纳一些民间研究者的意见,因为你们对地震成因认识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万千人的生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0df370100btuz.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