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471|回复: 91

旱震关系的论理机制及预测应其用要点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5 12:02 |阅读模式
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布于 2018-03-19 16:15:49 删除 阅读数:54462
         本文对旱震关系的存在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一个以地氡释放为基础的旱震形成机制。
        众所周知,旱震理论是中国地震工作者耿庆国提出的一种根据气候现象预测预报6及以上地震的一种理论,该理论以历史记载的地震文献资料并结合当代实际的地震记录数据为依据,系统整理后得出的一种地震预测预报模式,该模式在实践应用上得到了很好的预测预报结果,成为一种目前最为可靠的一种地震预测预报模式之一。

       旱震关系打破了过去6级以上地震研究缺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问题,借助气象因素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早期介入,实现了强震前期可进行针对性、区域性的参数采集和综合地质、气象数据分析,并系统归结了地震前三十天短期临震气象要素五项因素,为强破坏性地震的准确临震预报创造了条件!

        耿氏旱震理论明确了地震与气象的关系,即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其给出的旱震关系的理论模型是:(一)在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万有摩擦力的作用下,地下岩浆是流动的,流动的岩浆有时会形成旋转上升的岩浆旋泉,岩浆旋泉会在这一地区的下面形成一个高温岩浆洞,使得这一地区的地温长时间较高,地温升高会将地下水蒸发,并会使这一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上升,阻碍高空冷暖空气的汇合,造成这一地区无法降雨形成干旱,同时还会使这一地区的地壳变薄,承受力变小,容易破裂。 在高温岩浆洞的底部,流动的岩浆容易再次形成岩浆旋泉,这时形成的岩浆旋泉阻力小、威力大,它能将地壳顶破,引发地震,因此干旱后容易发生地震。(二)在地震前,由于地下岩浆的旋转带动着地上空气的旋转,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较小,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最低的现象。由于岩浆旋泉会把温度很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输送到上地幔,热量会扩散到大气中,会使气温升高,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最高的现象。又因旋转的岩浆会产生磁场,当磁场较强时,磁场中的分子容易放热,这又会使气温降低,所以会出现日最低气温最低的现象。由于临震前气温的降低,空气会下沉,冷暖空气在此汇合会形成降雨,因此会出现日降水量最大的情况。综合以上两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干旱是由于大地地层的温度上升导致冷暖空气的不能正常交汇并形成降雨!这个理论机制存在的问题很明显,那就是这种在震区区域持续存在的温度变化类似于热岛效应,假如这种效应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最直接的气温、地温监测测量温度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是可以被发现的重大参数异常,实际监测过程中这种异常没有被报告;另外以上的旱震机制是建立在在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万有摩擦力的地震原动力来源模型上,而不是建立于现在公认的板块运动机制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在谈及降雨的成因时仅提到了冷凝成雨,而没有涉及离子吸附成雨机制,也不能系统解释震后暴雨的形成原因!所以该旱震关系中涉及的理论基础是有待完善和商榷的!

       旱震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对过去曾经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基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本人认为,目前需要给出一个系统准确阐述旱震关系存在的理论模型,是研究推广和运用该预测预报技术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研究旱震理论必须协调解决干旱原因和地震应力来源两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机制问题。旱震关系其实降雨和地震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云和地震的关系。在本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框架下,地震和云彩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前兆地震云:   在板块应力开始蓄积增加初期,这时期氡气释放量大,成云规模大,可以在云图上看出来,这个时期的云彩表现和气象云类似,形态也各异,其在云图上与常规气象云的唯一区别是:气象云是整体随大气环流漂移,而地震云则是云彩随大气环流漂移,但云根不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地冒烟。(二)无云期:由于板块之间的挤压导致构造中正常的氡气释放通道被挤压关闭,使得本地上空的游离水无法被凝聚成云并形成降雨,从而形成干旱。(三)临震地震云:  临震地震云是地震发生前几个小时出现的云彩,最常见的就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规模不大的羽状云,这种云彩多数只能靠肉眼看到,一般羽状云从出云到临震只有12小时左右的时间。(四)震后云: 地震发生后,岩溶裂隙高度开敞,这时候地层深处的氡气释放通道完全打开,形成规模较大但不规则的地震云,我们称之为震后云,这时候多数表现为强降雨,也就是我们常规看到的震后大涝。结合以上云彩和板块之间关系的阐述,来具体理解干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目前较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学说是板块漂移理论,即板块漂移的不同速率引起板块间的挤压应力的上升,当地应力达到一定的量值时产生岩石崩裂破碎、错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震;在地震发生前的地应力的累积会导致地层深处的由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氡气被挤压时放到大气中,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产生地震云,这就是本人提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 本人在地震云的氡气成因论中,将地震云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解释为:氡气释放的对应构造有关,在板块运动中,在构造初期应力的累积时,会缓慢挤压充填断层裂隙,使正常的氡气释放通道关闭,由于氡气还是形成降雨的雨核,当断层裂隙被关闭时,释放到空气中的氡气量减少,与之相应的降水减少,造成区域性干旱,按照本人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干旱是由于震前存在区域性构造应力增加。使得形成降雨雨核的地氡释放减少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震前干旱;当地层应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出现新的细微裂隙,造成累积的氡气集中释放,形成地震云,也就是临震云;当地震发生后,断层构造完全开放,这时候累积的氡气完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震后云的同时,造成震后大涝。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两点:(一)氡气是通过断层释放到大气中的,是断层存在的标识性气体,也是目前监测地震活动的主要参量,我们实际测量的数值也证实了断层口上部的氡含量是周边背景值的10到几百倍,甚至更高;(二)氡气是一种由多种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其测量的标识元素是Po218,其含量表示组成氡气的放射性元素的多少,也就是其释放到空中后衰变所产生的放射性带电粒子的量的大小,也就是易于和空气中的游离水分子结合,凝聚成雾,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形成云彩的凝聚核的多少。综合以上两点,就可以知道,氡气是一种很好的将地震这种固态地理现象与云彩相关联的元素,即由于板块应力的变化导致氡气释放量的突变增加,与空气中的游离水分子结合成我们看到的宏观地震云。这也很好的解决了困扰我们许久的地震云及相关的震前干旱和震后大涝形成的机制问题。

         旱震的氡气形成机制不仅可以很好的阐述解释干旱和地震的关系,也可以很好的协调震后大涝的现象存在,也是作为沟通产生地震的固态岩石圈和地球大气圈之间联系的重要物质,同时在该理论的框架下,传统的气象云属于冷凝成云的理论也会面临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冷凝成云机制不能系统解释震前区域性长期干旱的问题,这里就需要对传统的气象云形成机制进行完善和补充,即气象云的形成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离子成云机制;其二是冷凝成云机制。尽管本人认为冷凝成云的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但想要否定它的正确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尽管这么说,本人从内心深处依然认为目前教科书中存在的冷凝成云机制是错误的,但我不想纠正气象系统中引以为豪的标杆性问题,是没有实验基础的,是建立在一种原始的视觉性错误的基础上的草率行为,你可以想像气象系统该是如何抨击指正者???就像你否认地震局关于地震云不存在的说法一样困难,这几年来,我一直就是和一群不知道云彩是怎么形成的所谓专家们在怼怂,如果有人愿意去证明冷凝成云机制是错误的,你可以利用云室效应的过程来证明,存在于低温中的游离水并不能形成凝聚,而当带电粒子进入时,立刻可见你凝聚云轨迹!前半部分说明冷凝成云是个屁话,后半部分证明离子成云才是正道!无论如何,常规气象云的研究中,严重忽视了构成气象云主体成因的离子成云机制。---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传统的冷凝成云机制下,不仅不能解释震前干旱、震后大涝的问题,也不能解释局部暴雨中心的成因问题,还不能解释全球降雨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当然也不能系统解释闪电形成的原因(这问题离题太远,也很容易理解,就不说了,所谓的云彩之间摩擦起电实际是一个混蛋逻辑,傻子都会扭头怀疑这个说法!),这些东西因为太基础,以至于基础到没有人去在乎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了,窝草!是不是有点一直养把隔壁老王放出来的小乌龟当亲生儿养的感觉!习惯了,很亲密!----只是不知道气象局留意了吗?

      干旱指标是一个动态的参数!我一般以秋冬交替的时节作为重要参考!多数地区的春天和秋季都会有干旱,但那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不要误引误用!用于地震预报还需要很多其他的经验指标! 下面具体谈一下旱震理论在氡气成因论框架下的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区域性干旱情况可通过气象局相关网站获取,这里可以看到大致的干旱程度和干旱面积分布,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强震之前有大旱,但大旱未必就有对应的地震发生!

二:干旱有季节性干旱、区域性常态干旱、震前干旱等多种情况,需要比对该对应区域的年平均降水情况来区别对待。如国内南部沿海和西北部沙漠地区的情况不能一视同仁!

三:干旱的时间和震级确定,一个地区如果出现大旱,需要根据其干旱出现的进程来判断,如果其干旱出现时间仅仅持续两个月,就算是再严重也不能认定为旱震之旱!一般连续干旱需要持续一年以上才有意义,否则可以视为季节性干旱。

四:现在采用区域性干旱指数地图,可以大致将干旱区域的几何中心视为可能的震中位置,震级按地震烈度指数经验估计,基本半年内一般不会大4度,一年内不会大于6度;两年内可能的参照地震烈度为9度,三年以上则会达到12度左右。该烈度是过去经验的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五:发震时间:现在旱震理论无法给出临震时间的判断,但可以参照地震云预测预报的相关内容,结合动物、气温及环境气象异常等多因素综合判断!

六:正常干旱和地震干旱的简易区别方式就是结合当地长期天气预报来排除,如果干旱地区的四十天预报中有中到大雨或连续的阴雨天气,都可以作为排除本地出现地震干旱的嫌疑,一面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大震之前大旱也是大自然在巨灾到来前对所有动物的一种警醒和提示,迁徙它乡可得生机,而人类过度进化后,已经忘记了自然的力量,骨子里充满着人定胜天的信心和力量,从而无视自然界给出的善意提醒,悲剧自然也就一幕一幕的重演!还好,在大陆有一群像我一样的闲的蛋疼的动物在持续关注大自然的温馨提示!

                                                                                    2018年3月19日

                                                                                             新浪微博博主        一河两岸一闲人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7 12:35
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那些臭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 ... 1&mod=zwenzhang[/url]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7 12:51
这篇短文很好的阐述了地震云、干旱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其代表放射性元素的氡气是地震常规监测指标,其在宏观大气中的云室效应已经被前苏联专家设计的列夫塔装置运行证明。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08:13
按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的观点,地震云和气象云的区别就在于连续从地下由板块挤压释放到大气中的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连续形成云彩,也就是云室效应
发表于 2018-10-1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存在三种方式,一种是无云期:对应的是干旱;一种是临震云,也就是我们说的地震云;还有一种是震后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震后大涝!无云期,也就是干旱前常表现为大的云彩,也叫震兆云,与之区分的是我们常用的临震云,即地震云!相关说明已经可以百度的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9 15:49
旱震关系是存在的,本文给出的物理机制较为通俗易懂,原理 清晰,客观实际!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0 11:06
地震通俗的预判:始于干旱、终于降雨
发表于 2018-10-2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大家已经对所谓的地震云理论已经没有感觉了,无论对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2 09:28
发表于 2018-10-2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4 07:51
发表于 2018-10-24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始于干旱、终于降雨是传统旱震机制的延伸和升级版,尽管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在所谓地震不可预报的尘嚣中,该八字方针是目前识别谣言、预防地震的最有效方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耿氏旱震理论是研究地震与气象的关系, 但是没有给出旱震关系的正确存在机制!这也是被官方长期边缘化的原因,现在本人的理论可以给出一个选择,尽管如此,但我认为这是一门系统科学,不是简单的一张干旱图就可以万事大吉的,还需要系统分析,辟谣可以,但少数人据此造谣就有点可恶了!特此告知各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旱震关系和地震云之间还有许多东西需要补充完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旱情况分布可以采用官方的干旱指数网去查看,网址:专业产品-中国天气网
[url]//products.weather.com.cn/product/Index/index/procode/JC_QH_CI.shtml
[/ur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旱震理论已经加到百度百科旱震理论词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相关观点已经加入到旱震关系的百度百科词条,至此旱震理论和旱震关系两个与旱震相关的百科词条都已写入了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在旱震关系词条中的内容是:
旱震关系的理论原理编辑
在地震发生前的地应力的累积会导致地层深处的由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氡气被挤压时放到大气中,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产生地震云,这就是地震云氡气成因论。 在地震云的氡气成因论中,将干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解释为:氡气释放的对应构造有关,在板块运动中,在构造初期应力的累积时,会缓慢挤压充填断层裂隙,使正常的氡气释放通道关闭,由于氡气还是形成降雨的雨核,当断层裂隙被关闭时,释放到空气中的氡气量减少,与之相应的降水减少,造成区域性干旱,按照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干旱是由于震前存在区域性构造应力增加。使得形成降雨雨核的地氡释放减少造成的,也就是震前干旱;当地层应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出现新的细微裂隙,造成累积的氡气集中释放,形成地震云,也就是临震云;当地震发生后,断层构造完全开放,这时候累积的氡气完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震后大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旱震关系和旱震理论这两个百度百科词条中加入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机制下的旱震关系解释裁图:




网络平台上的百科词条是一种行业研究进程的结果公示牌,无论对还是错的都会显示在上面,当然出现在上面的一些新的观点至少是看起来有可能是正确的,这是底线!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即使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也可以做为一种既有的观点去参考,如果证明是正确的,那该原创理论就是属于民科大众的贡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旱震关系和旱震理论这两个百度百科词条中都写入了本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这个不知道以后如何被修改?也不知道以后被证明是正确的话,一些人又如何去运用?虽然百度百科属于民间的行为,但大家还是有很多人去看,尤其是一些喜欢地震云的人会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直着力于看云彩预报地震的相关理论完善和构思,很少去可以比对一些云彩和地震之间的点和级别的事,其实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地震存在与不存在的争论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也不需要去刻意为地震云的存在寻找什么理由了,接下来的事情自然而然的是完善理论并使之与实践观测相结合以提高地震云在预防地震灾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看起来并不是起到什么看一次地震就万事大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说这是必须的!我在看云彩预判对这方面十分慎重,毕竟看云预测预报地震是一个科学,不可随意而为,这方面我好像显得很特立独行,同行者少,不过既然看云彩是一门学问,那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我在网上曾浏览到一些云彩识读者高调宣称看云彩不需要理论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正像我一直追问他们的那样,你连地震云彩怎么形成的都不清楚,又怎能正确的识读地震云呢?也正是如此,过去我自己拍到的一些地震云照片发到网上,竟然没有人认为那就是地震云,直到一天后地震真的发生了,他们都事不关己的保持了沉默,还有一件事,也是关乎广大云友们的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我认为并提出地震云可以预测预报本地地震,结果是遭到看云者一致的取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这我并不在意,但唯一遗憾的是发生在离我最近的两次地震预测都没有拍下照片,其中一次直接把出云点,也就是震点直接定位在出云方向上一个我较为熟知的地震构造上,结果误差仅几公里,这些都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我也写了相关的短文贴在了微博里,还有一条那就是震后云概念,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尽管有些人知道震后暴雨,但却竭力否认震后云概念,想想都觉得可笑,没有云、暴雨何来?这样简单的道理一些人是真不明白还是就是不明白?[嘻嘻]稍感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人已经认可了本人总结的地震始于干旱终于降雨的地震进程判断模式。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和一些人根本的分歧不在于识读能力的高低,而是一种对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的态度问题,即使我是错的,我依旧坚持地震云识读是一个科学问题,是需要系统理论支持的问题,否则就和骗子并无二致,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旱震关系是一个符合统计地震预测模式的预测技术!该预测预警技术之所以在过去得不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使用,主要原因是其缺乏业界公认的理论基础。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给出的科学解释是具备基本数据测量基础和实验验证的一个理论,是符合常规物理学原理的一个经得起验证的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对地震云氡气成因论不理解是正常的,就算业内很多专家也未必然清楚作为放射性元素代表的氡气沿地震断层水平方向、地平垂直断层方向和沿断层深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和挤压释放特点,所以很多人宁愿相信更为直观的热或电磁成因论,尽管其不能解释地震云的形状及色彩特征,也不能解释旱震及震后暴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7 16:51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8 21:03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9 07:14
顶一下
发表于 2018-10-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存在与否的讨论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在这里空谈,支持地震云存在者需要有自己的真凭实据,否认者也需要有用事实和理论分析来做论据,不能主观一说即可,从过去的历史地震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震前震后的的大量事实都已经证明地震云是存在的,从现代观测研究的结果看,上海卫星所曾发表过卫星监控汶川大地震前,其上空的云彩呈有别于气象云的分析研究结果,这个大家都可以查看得到,从另一个直观观测上讲,目前公认的震前干旱(旱震)和震后暴雨是属于固态地震和宏观大气之间的最为直观的一种云彩表现现象,即无云彩则无雨,可形成干旱,地震后形成强震云则对于的是强降雨,这样说虽然有点绕口,但比较容易理解,还有一种云是震前云,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可以预报地震的云彩,现在关于地震云不存在的宣传,枉顾历史资料记载,否定相关专家关于地震云的观测研究,也没有留意地震局领导讲话的内容所包含的地震云存在证据的内涵,还是在这里无凭无据的否认地震云的存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真正的地震和气象专家从来没有用绝对的语气去否认过地震云存在,因为那不符合基本的科研规律,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因为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地震云是存在的,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地震云是不存在的,目前的情况是伪专家无凭无据的胡说,让地震局领导背锅,让真正研究的地震专家心寒!地震吧已经赤裸裸的沦为了一些伪专家的表演场,相信未来这些冒充专家的人渣一定会得到报应!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预测预报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和很多人认为的地震预测预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不一样,地震预测预报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等一些列的工作,仅凭单一的方式是很难实现地震准确预测预报的,比如旱震关系,他不仅符合统计地震预报的预测模式,而且经过了现代地震预测实践的验证,结果又是如何呢?民间研究的成果暂且不说,作为专业人士的耿提出来,一样被相关部门边缘化,更别说是民间研究了,当然耿氏旱震关系不被官方认可主要是当时还存在着理论上的短板,这也是其旱震关系预测地震得不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现在民间的地震云理论和旱震理论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相关地震前兆的理论短板,也让过去否认地震云和旱震关系的伪专家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说什么理论上不支持之类的谎言,相关理论用的是官方认可的数据和他们最为崇拜的苏联装置验证,理论构架完善,很难找到非议的突破口,即使真正的专家也不能轻易否定,当然那些伪专家就更不敢涉及了,当然删帖还是他们最常用的模式,比如地震理论帖只要在百度贴吧上一出现就会被删帖,当然他们不可能垄断所有的探讨平台,还有一点就是写长篇否认地震云存在的大博士,其在新浪的微博已经通知更新了,好几百万粉丝呀,至于什么原因不清楚,但地震局长关于张衡一号卫星的工作目标方面的讲话已经和过去那些否认地震云存在的伪专家们的胡说八道背道而驰了,只是贴吧里的那些自诩为地震专家的人没有留意到而已。地震云是存在的,旱震也是可以用于预测预报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更多的涉及了气象问题,也是一直为地震局站台否定地震云存在的气象系统里很专业的技术问题,本人在没关注地震云以前就提出了局部暴雨中心的形成机制问题,这次狂妄的质疑云和雨的形成过程这样基础性的专业问题尽管偶然,但我感觉这很正常,毕竟他们存在的问题太多!过去我是对的,这次也会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到本版发表高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31 08:37
发表于 2018-11-1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霁雪     :请多关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 06:11
旱震关系还有几个节点性问题有待完善,但旱震理论给出的机制是和传统板块运动的地震成因相协调的!
发表于 2018-1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预测预报地震的观测手段已经可以从过去的复杂的专业人员统计变成了直观的图表式分析,这也让过去感觉很复杂的旱震判断技术和围空理论在实际使用上变得很简单,这也是民间可以能够实现地震相对准确预测预报的技术原因,尽管资料会被一些人不怀好意的阉割过,但大致是不会错的!本地数据可直接感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4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民科可以不依靠理论去预测地震,而官科如果在没有理论的支撑条件下,是寸步难行的,这也许就是官科和民科的最大区别,也是民间预测中识别骗子的一个工具,在官科中,理论是研究的导航,所以在过去的官科研究人士中,无论是旱震还是还是观测地震云,他们都首先去找理论依据,尽管有些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4 20:47
匿名  发表于 2018-11-5 10:34
吆西:victory:
发表于 2018-11-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是主观的是可以更改的,而现象是客观的是不可更改的。理论必须服从于现象,而不能让现象牵强地服从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6 12:58
匿名  发表于 2018-11-7 07:15
旱震和震涝说的很明确
匿名  发表于 2018-11-8 08:41
匿名  发表于 2018-11-9 07:57
看起来很有意思!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0 08:46
过去没有的新想法,也许是对的![/color]
发表于 2018-11-10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既不属于气象学,也不属于地震学,而是属于大气静电学,所以他们没有资格去跨专业来否定地震云的存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苏联引进的国内的列夫塔人工影响天气装置,是大气静电学最为最为现实的验证设施,他即可以证明地震云氡气成因论,也可以为张衡一号卫星的观测数据分析提供最为直接的地面实验依据支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对待地震云问题上,民间和一些专业人士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达克效应!【科普:为什么人们恰恰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拥有迷之自信?】1999年,两位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场有趣的实验,结果发现,越是无能的人,反而越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一现象,就是著名的“达克效应。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是达克效应的示范代表之一!    尽管我过去组织过地震项目的研究工作,毕竟没有那么多专业的基础知识做后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是达克效应的示范代表之一!    尽管我过去组织过地震项目的研究工作,毕竟没有那么多专业的基础知识做后盾! 在对待地震云问题上,民间和一些专业人士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达克效应!但本人将地震云问题划到了大气静电学的范畴,那些什么屏风啥的就没有资格去跨专业否定地震云的存在了,不论你是地震局还是气象局,更别说在贴吧里高调宣称氡气比空气重,飞不到天上去的不合乎常识的说法,其对地震基本的现象都不了解,只能列入伪专家的行列,没资格在这里充什么大尾巴狼!在大气静电学领域,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什么专家和民科之分用理论去说话,我们追求的是真相!我们不需要伪专家!

【科普:为什么人们恰恰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拥有迷之自信?】1999年,两位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场有趣的实验,结果发现,越是无能的人,反而越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一现象,就是著名的“达克效应”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1 07:27
不错
发表于 2018-11-11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测概述
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布于 2018-09-29 20:38:07 删除 阅读数:6981
        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正确的分析识读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可以实现地震临震震级、震深、震点和发震时间的准确预报。

       宏观前兆一是震点周边小的地震构造上有序的发生小震,也就是围空理论,意思是主构造震点周围一圈都发生不大的地震,而主构造上却反常的很安静,其原因是主构造上的压力承受能力要高于周边小的支构造,这在郯城、汶川、唐山大地震中都很明确的体现了出来,其中郯城大地震只有记载,唐山大地震周边的频发小震曾误导了专家们的判断,而汶川大地震前,围空现象被一些人提出来并作为预报依据,但结果是无果而终;宏观前兆之二是旱震,旱震在今天有详细的资料记载时是一件很容易被确定的事,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干旱分布,可以一图知天下,尽管某局进行数据伪造修改,但真实数据还是易于被圈内人士所掌握的,通过本人过去的观测统计,震中位置即是干旱区域的几何中心位置,这对于确定震中简直是直截了当的事,震级或者是地震烈度可以参照干旱面积及干旱程度进行计算,相关的计算模型已经有旱震专家给出了总结,普通人也很容易直观的估计出,通过地震烈度估算得出的数据基本就可以忽略那个震源深度的影响了,发震时间可以参照后面介绍的微观前兆进行判断,大致可以精确到12小时左右,这是本人的经验,验证过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一点,强震震前一定大旱,但大旱后未必会一定出现强震。

     地震微观前兆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现象很多,林林总总的可以系统出很多类,但大致可以分为气象前兆、物理学前兆、动物前兆和植物前兆四个方面。其中的气象前兆主要包括干旱、温度、强阵风及云雾异常四个方面,其中干旱已经被列入宏观前兆中给予了说明,但其依旧是人们较为直观感受的较为明确的微观气象地震前兆之一,原因是人们干旱到了影响一个城市吃水问题的时候,而其中的更大危机却容易被忽略,这也是在这里重新提及该问题的原因;在震前气温方面,据记载资料统计,一般在震前会出现异常闷热的情况,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出现和气象预报温度严重不符合的情况时需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伴随着气温异常的还有不明原因的强阵风出现,这都属于局域性气象异常现象;关于云雾异常情况,我在过去的短文中已经给与了很多的介绍,这里重新说明一下,震源地看到的云,也就是原地冒出的强局域性雾团,一般强震云在本地出现的可视状态就像一团内部燃烧样的烟气,其中心部位类似燃烧的火团,看起来就很恐怖的红紫色状的云彩,一般的小震云都是羽状的白色云彩,近乎垂直于地面;关于物理学前兆,这是本人临时给予的一种分类,其包括地光、地声和地下水变化三个方面,其产生的原因是震前板块间相互挤压大致的,据记载临震前地声沉闷如雷,有红色火球升起,大如磨盘,明亮耀眼,在空中停留大约2秒钟后消失。随即一道白光闪过,大震来临,而有红色火球升起的地方,震后有东北向大裂缝,最宽处数十厘米。这里的地光属于来自于地层深处的带电粒子和强烈的磁场波动之间互动形成的一种现象(属于本人看法),地声来源和地下水波动是共生的,地声一方面是板块间应力相互作用导致岩石脆裂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方面也是本人认为的主要原因是岩溶中存在的水气在受到挤压后冲击岩壁和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中产生的风哨效应,以上观点是源于震前地下水剧烈波动现象基础上的推论,仅供参考;至于动物异常,现在知道的很多,一般震前两、三天,震中区成群家燕露宿,驱赶不散;蝉出土比往年早一个月,而且数量特别多,四处乱爬;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牛不吃草,马不进厩,成群的狗狂吠不已,成群的老鼠向背离震中的方向逃窜。关于植物异常,一般的记载不多,也易于被人们忽视,正如汶川地震前油菜开花时间严重背离常规,云南也有震前花卉开花时间不正常的记录。

   以上地震震前前兆总结尽管不全面,但可以为过去本人所写的本地危险性地震临震预测办法进行更具可操作性的补充。

                         一河两岸一闲人

                                       2018-9-29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气静电学的实用装置是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的列夫塔装置,而本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为大气静电学学说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3 08:29
越来越接近真相!
发表于 2018-11-1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地震和地震云成因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全部临震前后的现象上,如震前干旱、震后暴雨、地光、地磁等,只要有一种现象与理论不符,这个理论都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研究科学,理论是主观的是可以更改的,而现象是客观的是不可更改的。理论必须服从于现象,而不能让现象牵强地服从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3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本人的相关理论,最早支持我和给我理论提供帮助的是几位正在从事大气静电学相关研究应用的专业人士,氡气成因论和他们的应用互为证据,也为大气静电学的未来开展提供了基础理论!地震云属于一个全新的静电学领域,和气象局的云及地震局的震没关系,他们没资格去否认地震云的存在!当然现在一些二逼伪专家也知道他们遮不住地震云存在的事实,一个几百万粉丝的号都不要了,堪称丢盔卸甲!贴吧里那些自称专家的,我都不让我朋友点胡他,就是吃狗粮的,到哪里都是地震局的手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4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断补充完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4 17:04
期待继续!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5 08:13
顶一个
发表于 2018-11-1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旱震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对过去曾经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基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本人认为,目前需要给出一个系统准确阐述旱震关系存在的理论模型,是研究推广和运用该预测预报技术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研究旱震理论必须协调解决干旱原因和地震应力来源两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机制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旱震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对过去曾经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基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本人认为,目前需要给出一个系统准确阐述旱震关系存在的理论模型,是研究推广和运用该预测预报技术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研究旱震理论必须协调解决干旱原因和地震应力来源两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机制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理论才能有效狙击那些气象和地震行业里的否认理论的伪专家的信口胡说,因为他们清楚民间懂地震理论的人少,也很容易糊弄,针对这个问题,本人也寻找那些伪专家的论据错误去回击,像地震系统的屏风所说的氡气比空气重,像气象系统中一些官微大谈的尘土和冲击成云论等严重不合乎人类基本常识的错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0 07:56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2 08:02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4 15:07
发表于 2018-11-2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提出的离子成云和局部暴雨中心形成理论以及地震云理论在这些专家眼里依旧是异想天开,尽管有实测数据和实验验证,但毕竟是民间跨学科的东西,他们瞅都不瞅一眼!抱着前苏联冷凝成雨的理论来瞻望未来科技,这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被扼杀在摇篮里的真正原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台海海域地震让平时对地震很陌生的南方沿海地区的居民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一把天摇地动的感觉,期待今后他们能够加强防震意识,更多关注地震前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与气象局有关吗?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布于 发布于 2018-11-30 14:36:33
[url=]删除[/url]

    每次地震以后,地震局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对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进行辟谣了,当然他们的话还是很多人相信的,尤其是现在与地震相关的学生和天文气象专业的学生,这些都不奇怪,毕竟认识的角度不同,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尽管地震局是一贯伶牙俐齿的否认地震云的存在,今天我想说的是每次都站在抨击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第一线的气象局,这个就有点旁门左道了,毕竟前两天他们的专家都说过,目前人们对降雨机制和局部暴雨成因都还没搞清楚,翻译过来就是局部云彩的形成(云彩成因)和消失(降雨)原理目前还没搞清楚,这么说可能大家不相信,不过这没关系,大家可以问度娘,可以找到专家的原话,说这些的原因是,气象局本身对云彩的认识都是存在谜题的,更何况与地震相关的地震云呢,他们关于地震云不存在的说法真正可信吗?这里抛开我所提出的地震云属于静电大气学范畴的说法不提,地震云虽然叫云,但此云非彼云也!地震云是一种由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带电的离子,在宏观大气中产生的云室效应,也就是说地震云是带电粒子运行的轨迹,知道了这些,他们指鹿为马的把地震云当成气象云也就很好理解了!本人对气象局的工作不甚了解,但有一条,否认地震云的存在肯定不是他们的业务范围,也就是说是少数人利用官方平台擅自发布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气象系统内真正的科研人员的,因为我清楚,真正的专家是不会这么不负责任的!连我这个让人正眼都不瞧一眼的民科都知道说话要有理有据,更何况专业的技术人员了!


    关于地震云预测破坏性地震,本人总结了八个字:始于干旱、终于降雨,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就在这个震后暴雨问题上,很多气象官科竟然矢口否认,一般情况下,智商在25以上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个问题,因为郯城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菏泽大地震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地震,在震后都无一例外的发生了洪涝灾害,可能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唐山大地震了,当时指挥部安排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去打开唐山上游的水库闸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震后暴雨导致的溃坝引起洪灾,所以预防震后洪灾是专家们对地震救灾时第一时间就要考虑的问题呀,也是地震系统公认的抗震救灾要务!如果让现在的否认震后暴雨现象的人去负责抗震救灾,那后果不可想象!还有就震后暴雨的成因上,这些负责官微的文科生竟然说是地震波和地震粉尘引起的暴雨,当然后来真正的专家出来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这些我都有裁图为证,说这些只是为了点明一点,当时我看到他们的回复时就想笑,如果地震波和粉尘可以形成降雨,那么震后产生降雨的云彩不就是地震云了吗?真是管前不顾后,自相矛盾!关于震前干旱问题,修改重要的数据资料是为全世界科技工作者所不齿的一件事,如果连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羞耻心?还有那么多人跟着后面点赞!由于有好多民科依赖的资料的前兆资料不真实,也让很多人怀疑本人系统的本地地震预测方式的可信度,这个我自己有数,这也是最近我一直强调大家要注意自己的所在地区的旱情,我看到的数据是不真实的!这个文后的第一张附图意味着什么!大家自己猜测!
    那些否认地震云存在的伪专家只想证明自己比民科强,他们做不到的,民科更做不到!这些人否定动物异常和地震前兆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为了掩饰他们预测地震的能力不可能比那些民科差,更不会连震前会狂叫的狗都不如!仅此而已!到现在为止我没见到一位真正的专家来趟地震前兆这个浑水!因为他们不能说出真相,也不敢说出真相!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还需要专业的人去做,我相信中国真正的地震专家们的水平,在过去和未来都是领先世界的!尽管目前他们兢兢业业的研究成果远没有到应有的重视!

001.jpg 0017.jpg 0018.jpg 0013.jpg 0012.jpg 0014.jpg

001.jpg
00011.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世界公认的一次地震精准预报的海城大地震,做出临震报的依据就是专业地震技术人员在现场看到地面连续的向上冒雾气,并迅速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出了临震预警,请问这些雾气上升到天空后叫不叫云彩?如果是云彩,可不可以叫地震云?相关资料大家可查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专家是不会理会业余人士的胡言乱语的,只要专家一张口,那他就输了!输在了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上了,谁见过拳王阿里公开和业余选手争输赢了?他不会那么的不自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2-14 09:00
大家多关注一些地震前兆,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郯卢地震带和南北地震带上的人,尤其必要!别指望地震局能提前预报,毕竟现在地震相关专业的学生都接受了地震不可预测的结论!等他们参加工作到退休还需要40年的时间.。
发表于 2018-12-1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的危害不在于其本身,而是一些人不明白地震云的形成机制,胡蒙烂编恐吓云友,这些人即使不在地震云问题上兴风作浪,也会在其它行业骗人牟利,真正的地震云规模很小,很容易被忽略,地震云存在的证据确凿,问题出在识读环节,正确的识读必然少不了理论上的支持,别无捷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8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检验地震发生时,到底有没有气体溢出地表,有人曾征得湖北省地震局有关同志口头同意后,特地到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镇实地考证.据当时离震中几百米远的一位老人讲,地震发生时,一声巨响便觉天摇地动,并闻到了十分难闻的气味.我随后走访了许多震中亲历者,他们都持这种观点.有位中年人说,开始气体不是很浓,后来越来越浓,后来什么也看不见了.那几天本是晴天,可地震发生后三四个小时,便下起了大雨,很大的雨.有位年轻人补充说,那气味特难闻,好像在地底下压抑了很久.并说地震后几天,他们相约去看过震中,震口有比人腰还要粗的洞,从里面喷出的碎石,把对面山上的树草全部打没.那碎石填满了整个牛圈沟(震中).
     震后4小时的大雨应与地震溢出的气体有关,就像人工撒下"干冰"后降雨一样.那是一场地震雨.------------按照本人的地震云成因论,震后无云而雨只能是由地下释放的放射性元素到达空中以后产生云室效应,形成震后云和降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是晴朗的天空,大气中存在的游离水也是巨大的。---------这个现象和郯城大地震记载的情况是一致的。-----------这里的降雨的干冰是震后释放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具有同样效果的巨量的带电粒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各自为战的时候,也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能,人甚至远不及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范的整体,没有相应的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认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在留言中说本人自负,其实搞研究的人必须自负,即使是别人认为错误的观点,自己也信心满满的去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尽管最后结果可能还是错误的,自己也必须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误。也许用固执来说会更确切一些!自信也好,自负也罢!反正我不在乎,过去没人质疑地震局地震数据的准确性,我给找出了一大串!过去没人认为地震云可以预测本地地震,我实现了微震都可标记清楚!过去没人给出地震云和旱震现象相结合的理论机制,我给出了理论并找到了列夫塔实验验证(说明一下:列夫塔验证地震云实验一环,是体制内专业人士推荐和提供的),过去没有人给出余震判断方法,我总结了始于干旱终于降雨的简易判断法则,以上种种都是实实在在的观测和分析的结果,目前在一切还没有定论以前,大家都在探讨,即使本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也算是一种研究,至少为地震研究排除了一种可能错误的介入元素,让其他人少走一点弯路!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本人的旱震关系形成机制被我朋友添加到百度百科词条的内容和裁图在地震发生前的地应力的累积会导致地层深处的由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氡气被挤压释放到大气中,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产生地震云,这就是地震云氡气成因论。 在地震云的氡气成因论中,将干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解释为:氡气释放与对应构造有关,在板块运动中,在构造初期应力的累积时,会缓慢挤压充填断层裂隙,使正常的氡气释放通道关闭,由于氡气还是形成降雨的雨核,当断层裂隙被关闭时,释放到空气中的氡气量减少,与之相应的降水减少,造成区域性干旱,按照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干旱是由于震前存在区域性构造应力增加。使得形成降雨雨核的地氡释放减少造成的,也就是震前干旱;当地层应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出现新的细微裂隙,造成累积的氡气集中释放,形成地震云,也就是临震云;当地震发生后,断层构造完全开放,这时候累积的氡气完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震后大涝。 0000000111111旱震关系_百度百科.pn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看云彩和通过干旱面积及干旱程度来预测地震,基本属于统计学范畴的经验累积,连预测技术都算不上,其原因是缺乏公认的科学系统理论的支撑,经过这几年的总结,现在地震云和旱震关系机制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完善成为一个系统的经得起实践验证的理论体系,从而使地震云和旱震关系预测预报地震由过去的经验统计模式上升成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地震云和旱震关系预测预报地震成为一种简单易行且准确可靠的地震预测技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既不属于气象学范畴,也不归地震学研究领域,而是归于国内还没有开展的大气静电学研究的研究内容。现在的教科书中的一些东西已经落后于民间研究,民间已经使用该领域的新理论去治理雾霾了!那些抱残守缺的学士们还在等待西方的研究成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9-2-17 08:40
大震之前大旱也是大自然在巨灾到来前对所有动物的一种警醒和提示,迁徙它乡可得生机,而人类过度进化后,已经忘记了自然的力量,骨子里充满着人定胜天的信心和力量,从而无视自然界给出的善意提醒,悲剧自然也就一幕一幕的重演!还好,在大陆有一群像我一样的闲的蛋疼的动物在持续关注大自然的温馨提示!

本文来自: 地震坛 详细文章参考://www.dizhentan.com/thread-184662-1-1
发表于 2019-2-2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始于干旱、终于降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9-2-28 08:49
在理论指导下看云彩预测地震是一门科学,那些高呼看云彩不需要理论的人,不是蒙就是骗?充其量是胡来!其卑劣伎俩终究会被戳穿!不按常规科学模式去看云彩,无论你骗得多么自信!科技终究是不会因一些人的无知而改变其正常的轨迹!理论可以错,但研究路径是正确的!
匿名  发表于 2019-3-3 09:25
最近的活动一如预期,临时国内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应力累计条件,未来还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关注地震不能老是喊狼来了,如果一直喊、天天喊,到时候狼真的来了,大家也未必当真!关键时候临门一脚,球进了才算数!----------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表于 2019-3-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地震云预测地震及地震理论的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交流一下,微信号:lydzyydz     也可以关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lydzyydz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0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旱、动物异常和地震云预报本地地震的三要素为肉眼可见的,基本可以实现强震临震12小时预报,未来本人的新的地磁理论推出后,可实现监测数据与地震关系的正确分析运用,从而达到四要素综合确定地震发震时间的目的,从而实现更为准确的地震发震时间、级别、震深和地点四要素预报。我一直强调本地观测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本地信号观测才能更为准确,其实本人一直在探讨的重点是预测临沂本地的地震,现在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如果连自己本地都无法预测,那些天天预测全世界的地震预测者不是疯子就是骗子,这个我有一次体会,曾经有云南网友发给我一张照片,我认为那是一张正常的晚霞影响下的雾气照片,后来地震了,我才明白那就是本地地震云,正是由于这次教训,所以我一直强调本地观测预报的重要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地震预测预报及相关知识方面的交流,可加微信:lydzyydz 微信公众号:lydzyydz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2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本人微博上的推广,使很多云友学会了使用干旱图去识别地震谣言和本地地震的危险性的初步估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来,在微博上关注本人的云友们了解和掌握了地震云及地震预测的相关东西,也学会了理性的去面对地震问题和对地震谣言的识别。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8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旱震关系就是八个字:始于干旱、终于降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地震预测预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交流!微信号:lydzyydz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20-5-2 09:14
匿名  发表于 2020-9-18 09:21
地震局开始研究地震预测了,不容易呀!!!!!!!!!
匿名  发表于 2020-11-7 22:34
回复 [=//www.dizhentan.com/redirect.php?goto=findt&pid=320718&ptid=184662]1#[/] Guest from 112.251.4.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4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