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957|回复: 11

地震云与地震预报那些事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5 12:29 |阅读模式
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布于 2018-09-09 16:42:59    转自新浪微博
      最近地震云的话题和频发的地震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位于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先不提地震云存在与否的争议,这里只说说地震和云彩的关系,让大家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毕竟任何的未经严格理论和实践验证的问题都需要面对来自不同人群的不同观点及各种观点之间的分歧,正是这种争议和分歧会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地震云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争议是推进技术进步的一种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如果一个问题没有了异议,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问题高深到没人敢去涉猎的境地,那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会是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结果;另一种是问题存在较多的争议,说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活跃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方案的系统融合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早晚的事情,比如本文所要谈到的地震云问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时时面对自然的天灾,最为典型的是狂风、暴雨和地震,其中狂风暴雨已经被卫星监测技术的运用得到了有效的预测预报,由其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相对来说是可防可控的,但地震灾害的发生,目前还是处于预测预报的探索阶段,至少是现在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技术,可以实现对地震发生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而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其带来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都是巨大的,现在所使用的预测方式依旧是观测统计型模式,其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级别和震源深度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各种预测观点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分歧,现在的情况是,各种观点都是在探索中前行,在争议中接近真相和实用,尤其是民间观测技术,已经在这种探索氛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包括理论和实践运用两个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就是地震云在地震预测预报技术应用的发展!

     地震云直观的解释就是和地震相关的云彩,按照本人提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理论,给出的地震云概念是:地震云是由于板块运动挤压导致的存储于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有规律释放到大气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带电粒子并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后形成地震云。该理论给出的定义明确了地震云和气象云同根同源,其根本的区别在理论上的解释是:气象云属于自然释放的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衰变产生的带电离子形成云室效应的结果,具有无序性和广布性;而地震云则是板块挤压条件下来自地层深处的放射性元素集中有序释放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形成模式和放射性元素分布实测数据和实际观测地震云形态两方面可以知道:地震云和气象云尽管同根同源,但还是有较为明确的可肉眼可辩的形状和色彩特征:一是地震云是连续的出云、云彩顶部呈羽状,有一定规模的地震云会呈现出从云顶到云根的渐渐变浓,即云彩又稀疏逐渐变浓密,有时会是色彩上的逐渐变化;二是地震云属于沿地震构造出云,其形状多成线、弧状,即云彩呈弧状或是点出云的放射状(伞柄样,但伞柄必须是连续的);三是地震云色彩和气象云之间有区别,由于板块之间挤压导致的放射性元素的集中释放和大气之中存在的游离水形成云室效应时,当游离水密度较低时,会出现剩余的衰变产生的带电粒子,这种多余的离子会产生光电效应而让地震云看起来色彩比常规的气象云更为艳丽;四是构造应力的大小和应力突变持续时间较短的缘故,也就是对应地震级别的高低决定了地震云的规模,一般小级别的地震地震云规模很小,不易于被发现,如果地震属于强震,其对应的云彩规模也相应较大,且云彩的色彩也会更艳丽(离起云点较近观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两个基础性的答案:一是地震云规模较小;二是地震云规模与地震强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浓淡!以上两点在实践观测中可以用于区分地震云和气象云,首先明确的是不具备羽状及连续性特征的云彩不是地震云,其次是无规律分布的云彩不是地震云,有规律分布但色彩特征不明显的也不是地震云,以上两点就是本人日常观测和识读地震云的基本依据。

      以上说了一些地震云和气象云的识读技巧,这或许是和常规的民间识读方式不一样,正像很多网友质疑的那样,我会不会把一些云彩错误的归类于气象云,其实我知道每一个敢于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云友背后,都会代表了一大群同样的质疑者,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在我之前很长时间,人们都是用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去看云彩的,这种惯性的习惯思维模式绝不是我看几个云彩,写几篇短文所能逆转的,就像我提出的地震云可以预测本地地震的观点一样,尽管我已经多次看到并预测了临沂本地几次小的地震,但我说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位民间地震云爱好者能相信我所做的一切,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不借助于仪器,仅凭雾气分布去识别非裸露地震断层的分布和走向,也可以通过云彩去将本地地震的震点具体到对应方向的断层以准确定位地震的震点,以上所述,无论是对民科还是官科,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这些我并不感到意外,同样的经历还有旱震和震后云理论的提出和运用,并总结出了破坏性地震“始于干旱、终于降雨”的简易非测量方式判断地震余震的方式,刚开始也是很多人不接受,认为是天方夜谭,好像现在慢慢的有人使用这一简单法则了,路,总需要有人去修,修好了也许就会有人去走,尽管这一过程充满了坎坷。

      按照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去定义地震云,去识读地震云,尽管改变了过去地震云多到泛滥的局面,也改变了过去观测的低比对成功率的历史问题,但同时也让很多的民间爱好者倍感不适,其一是过去大量的疑似地震云照片被过滤掉以后,在微博上就显得不像过去那样热闹,也不利于一些人制造恐惧环境忽悠粉丝上当受骗的心理诉求,换句话说,在一些人眼里,如果大家都会辨识地震云了,那这个东西也就失去了神秘感,也就让一些人感到失落,可是不这样,地震云的观测就很难跳出浑浑噩噩的状态,更别说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了!这个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事实就是过去几十年的地震云观测实践都没有得到国内各界的共识,这不仅是对民科,其中官科的研究也是同样的被否认,一句话,如果继续过去的一切而没有改进的话,地震云观测用于地震预报将永远是一句空话。近期很多云友在选无可选的情况下,心怀疑虑的心情将他们看到和拍照的云彩照片发给我让我给识读一下,其中被认定为地震云的比例很低,多数他们按常规认定是地震云而且是大震的云彩照片被本人否定,事实上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对应的方向上连小震都没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有些这样的照片也难得能放心的让我去给看,过去我的地震云理论研究和对云彩的识读主要是依靠分析其他人的识读结果去比对来验证我的观点,现在理论框架已经构建完毕,实践观测数据比对率和理论实验验证都已进一步完善,已经完全可以达到实际运用的阶段!这里会偶然出现一块云彩识读以后,明明不是地震云,但在对应方向上却发生了地震的个别情况出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按照氡气成因论的观点,一般的小的地震,其对应的地震云覆盖范围很小,在空中存续的时间很短,不是每次都会被拍照和传到微博里上来,可能恰巧这时间有人看到不是地震云的云彩上传出来,导致偶然的巧合,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小,但是可以出现的!举个栗子,如果每天你拍照夕阳,就一定会碰巧一次地震,但你拍照的照片未必就是地震云。但真正的按氡气成因论定义的地震云被识读以后,其比对结果是十分肯定的。

      说起地震云就一定要涉及旱震,自从旱震概念被在网络上普及以后,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万能钥匙,可以安枕无忧了,可实际情况是当地并不干旱,但却发生了5级左右的地震,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很多旱震信徒心生疑忌,到然旱震理论可不可信?旱震理论是不是靠谱?我们到底该如何去预测地震?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也很是纳闷,这就让我仔细查看研读了过去的旱震理论才解开自己心中的疑虑,其实旱震的使用范围最早是有一个6级的地震观测起始点的,即旱震理论的有效预测范围是6级以上地震才可以,当初我曾在旱震理论的理论完善时一度把6级将为了5.5级,现在看还是过去观测分析的6级起点更为科学,当然我没有仔细分析过历史地震统计的数据,我只是利用氡气成因论观点对旱震理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重建,给与了旱震理论一个科学的解释,仅此而已!

       关于地震云识读,目前依旧是各抒己见,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任何东西都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得到完善和系统,地震云理论和地震云识读也是如此!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奉献精神,都是热心于地震预测预报事业的进步,所不同的是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已!当然少数骗子另当别论!



                                                              一河两岸一闲人

                                                                               2018 09  08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5 14:35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5 15:56
最近一直着力于看云彩预报地震的相关理论完善和构思,很少去可以比对一些云彩和地震之间的点和级别的事,其实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地震存在与不存在的争论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也不需要去刻意为地震云的存在寻找什么理由了,接下来的事情自然而然的是完善理论并使之与实践观测相结合以提高地震云在预防地震灾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看起来并不是起到什么看一次地震就万事大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说这是必须的!我在看云彩预判对这方面十分慎重,毕竟看云预测预报地震是一个科学,不可随意而为,这方面我好像显得很特立独行,同行者少,不过既然看云彩是一门学问,那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我在网上曾浏览到一些云彩识读者高调宣称看云彩不需要理论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正像我一直追问他们的那样,你连地震云彩怎么形成的都不清楚,又怎能正确的识读地震云呢?也正是如此,过去我自己拍到的一些地震云照片发到网上,竟然没有人认为那就是地震云,直到一天后地震真的发生了,他们都事不关己的保持了沉默,还有一件事,也是关乎广大云友们的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我认为并提出地震云可以预测预报本地地震,结果是遭到看云者一致的取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这我并不在意,但唯一遗憾的是发生在离我最近的两次地震预测都没有拍下照片,其中一次直接把出云点,也就是震点直接定位在出云方向上一个我较为熟知的地震构造上,结果误差仅几公里,这些都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我也写了相关的短文贴在了微博里,还有一条那就是震后云概念,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尽管有些人知道震后暴雨,但却竭力否认震后云概念,想想都觉得可笑,没有云、暴雨何来?这样简单的道理一些人是真不明白还是就是不明白?[嘻嘻]稍感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人已经认可了本人总结的地震始于干旱终于降雨的地震进程判断模式。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和一些人根本的分歧不在于识读能力的高低,而是一种对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的态度问题,即使我是错的,我依旧坚持地震云识读是一个科学问题,是需要系统理论支持的问题,否则就和骗子并无二致,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转自新浪     一河两岸一闲人   的微博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6 20:49
提醒。先把飞机尾气云分清了再说吧!
发表于 2018-10-27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定地震云不能仅凭自己的一张嘴去完成,首先你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去逐一驳斥所谓的地震云形成理论:其中有地热成因论、地磁成因论、核爆成因论以及本人提出的氡气成因论!在理论上分析出地震云形成机制的错误之处,才能让所谓的地震云失去存在的根基;此后你可以在实践上分析云彩爱好者的所谓成功案例,一是看看云彩的方向和地震震点之间是不是对应,其次是震点和云彩的形成是不是一致,这个可以结合高清云图来验证。以上两个方面完成以后,你才可以依据分析结果去理直气壮的否定地震云的存在,以上模式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成果鉴定程序,其结论自然无可挑剔,令人口服心服!如果你做不到以上两点,你就是博士、院士也不能仅凭一张没有牙的小嘴去否定地震云的存在!这里我也强调一下,本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是严格按照项目研发的标准去进行的,从理论架构到实测数据支持以及相关实验验证和实际运用均可经得起任何人的检验,所以我是坚持相信地震云存在的顽固分子之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1 07:41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2 13:58
说起地震云就一定要涉及旱震,自从旱震概念被在网络上普及以后,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万能钥匙,可以安枕无忧了,可实际情况是当地并不干旱,但却发生了5级左右的地震,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很多旱震信徒心生疑忌,到然旱震理论可不可信?旱震理论是不是靠谱?我们到底该如何去预测地震?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也很是纳闷,这就让我仔细查看研读了过去的旱震理论才解开自己心中的疑虑,其实旱震的使用范围最早是有一个6级的地震观测起始点的,即旱震理论的有效预测范围是6级以上地震才可以,当初我曾在旱震理论的理论完善时一度把6级将为了5.5级,现在看还是过去观测分析的6级起点更为科学,当然我没有仔细分析过历史地震统计的数据,我只是利用氡气成因论观点对旱震理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重建,给与了旱震理论一个科学的解释,仅此而已!


本文来自: 地震坛 详细文章参考://www.dizhentan.com/thread-184665-1-1[/
b]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3 08:41
关于地震云识读,目前依旧是各抒己见,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任何东西都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得到完善和系统,地震云理论和地震云识读也是如此!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奉献精神,都是热心于地震预测预报事业的进步,所不同的是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已!当然少数骗子另当别论!



本文来自: 地震坛 详细文章参考://www.dizhentan.com/thread-184665-1-1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5 09:11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6 11:56
匿名  发表于 2019-2-28 09:23
发表于 2019-6-4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地震预测预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交流!微信号:lydzyydz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5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