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08|回复: 1

对沈正康观点的逐一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伦敦9月27日电(记者黄堃)中国科研人员在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通过分析卫星大地测量数据,发现汶川大地震的能量释放主要来自3个断层破裂极大区,相关地区再发生类似大地震的周期约为4000年。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沈正康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们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汶川地区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而且对其他地震多发区相似地质断层分析甚至地震预测也有借鉴作用。
     沈正康说,汶川地震断层结构复杂,破裂空间变化剧烈。他们通过分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方面的数据,从观测到的地表形状变化,推断出内部断层的结构变动。
     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涉及多个地质断层单元,而映秀、北川和南坝这3地附近为不同断层单元的连接交汇部,地震前承受着比其他地方高得多的压力,如同3个储量巨大的“能量库”。
     2008年5月12日,映秀镇附近的断层首先破裂,第一个交汇部失去稳定,由此产生的地震波带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接连触发另外两个“能量库”,它们共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导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测量数据表明,这3地接近地表处是汶川地震中的断层破裂极大区,是大地扭曲变形最为严重的地方。
     沈正康还介绍说,这些断层单元分别出现了4米至7米的“位错量”,即大地在地震后被撕裂的“伤口”大小。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平时也在推动大地发生微小变化,通过卫星数据计算各地的形变累积速率,可以近似推算出同等规模地震的复发周期。
     在汶川地震涉及的各个断层单元中,有的地方地震复发周期只有一两千年,而有的地方却可能数倍于此。由于多个断层单元的相互作用才促发了汶川大地震,总的来说,这一地区再发生类似地震的周期约为4000年。
     沈正康总结说,这项研究较清晰地揭示了汶川地震的内部断层结构和破裂空间分布,提出了破裂分布规律及可能成因,并对该地区地震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沈正康观点的逐一点评:


     1、首先作者把国内与国外发表同一大意的文章做了区别对待,国外发表的没有如下文字:“去年5月12日的大地震,同时结合了三大元素,包括极强烈的地震波、异常的地质情况,以及震力大得连地底三层屏障都无法抵挡等。”
     在我国发表时删掉这一句话。我想删掉总不会没有道理。不过我以为,这道理总不会是因为外国人比我们更没有头脑吧。
     因为,很明显,作者的三个因素其第一个与第三个明显是一回事。“震力大”所以“地震波强烈”;这成因果关系的东西分开来作为不同的因素的做法会不会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2、“三个能量库”的说法更有些马后炮的意味;无论是谁看见那些变形剧烈的地方都会指出那下面是一波地震的中心;况且地震波的三处异常峰值带早就是人所尽知的事实,美国人早在一年前就把那次地震的断裂状况描述的一清二楚了。

     3、“4米至7米的位错量”,作者没有正面说这“位错量”是拉开“口子”了还是发生逆冲了;这可能是太难为作者了。因为他的脑子里是一盆浆糊。
     因为如果说是“拉开口子”,那么他所谓的“能量库”说法就不能成立;因为只有负应力带才可能拉开口子。应力聚集、应力移动可以量化可以计算,负应力你可怎么计算?是计算口子的东面的移动还是计算口子西面的移动?!
     如果说逆冲,那麻烦更大。因为这得交代清楚造成逆冲的动力的应力走向,以及更多的问题。


     4、这文章,我想大家也看明白了,其实是什么也没有说。

     文章的发表要末是为了满足年度科研工作量的要求,要末是为了向国庆献礼?!
     亏得他是个教授,不过也怨不得他,我们原本也没有几个名副其实的教授!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东西也值得冒一稿多投的风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0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