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纳税人

防震抗灾成效高于预测救灾的千百倍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46
物理学分为空间物理学和实体物理学,波的传播也分为空间和实体两种介质。光波、风波、声波、电磁波、…等多为空间传递波;固体潮(即国体波)、地震波、冲击波、…等多为实体波(固体传递波);实体波常为能量传递波。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所以光波分为有形波和无形波。
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为“波粒二象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46
物理学分为空间物理学和实体物理学,波的传播也分为空间和实体两种介质。光波、风波、声波、电磁波、…等多为空间传递波;固体潮(即国体波)、地震波、冲击波、…等多为实体波(固体传递波);实体波常为能量传递波。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所以光波分为有形波和无形波。
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为“波粒二象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47
对波的普通理解:一起一伏的自然现象,像水的波浪纹那样。波折:指事情的进行,遭逢许多转折,像波浪那样。波动:比喻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动荡,像波浪起伏跌宕,时高时低,动荡不安。
波峰和波谷:横波中,质点的振动在横坐标轴以上的最高处,叫波峰。在横坐标轴以下的最低处,叫波谷。如水波,凸起的最高处是波峰,凹下的最低处是波谷。(文稿未完,续接下楼)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49
何谓波长?波源振动时,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即相邻的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之间的长度。波长等于波速和周期的乗积。
何谓波段?无线电广播中,把无线电波按波长不同而分成的段,如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
何谓波幅?也叫振幅。质点在振动中离开静止位置的最大距离。
波纹、波浪、波涛:三者是描述水波(有开多波)形态特征的。波纹是指水面受轻微的外力而开多成的水纹;波浪是指海洋和江河、湖泊等水面受到外力作用后,呈现的起伏不平的现象;波涛是指大的波浪和大范围的汹涌澎湃的大海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49
何谓波长?波源振动时,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即相邻的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之间的长度。波长等于波速和周期的乗积。
何谓波段?无线电广播中,把无线电波按波长不同而分成的段,如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
何谓波幅?也叫振幅。质点在振动中离开静止位置的最大距离。
波纹、波浪、波涛:三者是描述水波(有开多波)形态特征的。波纹是指水面受轻微的外力而开多成的水纹;波浪是指海洋和江河、湖泊等水面受到外力作用后,呈现的起伏不平的现象;波涛是指大的波浪和大范围的汹涌澎湃的大海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2
面波:或称乚波。它是体波(纵波与横波,统称体波)到达地表后,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次生波。但也有人称面波为折射波。面波沿地表界面(或叫临界面)传播,速度比横波还慢,所以它在体波之后到达。它和横波一样,只有横振动,没有纵振动'。但面波的波长比较长,所以又叫长波,故振动猛烈破坏作用也很大。
纵波和横波在物理性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并像光波似的,会发生折射或反射现象,面波就是一种折射、迭加、次生之长波。长波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大,比如地震引发的海啸就是典型的长波,能长驱直入,凶残冲击、毁灭性破坏、杀伤作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3
地震波是一种在固体介质中进行能量传递的实体波。它分为纵波、横波、面波。
纵波:或称P波,它所通过的物质的质点以疏密相间的方式、一前一后地振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此时物质密度要发生变化,故又叫疏密波或压缩波。它跑得最快,我们最先感受到的上下跳动(颠簸)就是它所产生的振动。它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每秒钟可达5~6公里,但有资料说,纵波的传播速度为7公里/秒。纵波在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纵波的疏密传递請参阅纵波插图。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3
再说面波与长波:
面波的波长比较长,故又称为长波。地震海啸是一种特别长的波,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速度特别快,每小时可达700~800公里,到了滨海,会卷起很高的巨波,冲上陆地,破坏性与杀伤力极大。还有台風、颱风均以长波的形式,快速长驱直入。地震长波(面波)和上下跳动颠簸的纵波及重力波对地面建筑物和人兽生命的危害性最大。面波本为折射波,面波变成长波的原因,是系列波长相同的波反复选加的结果。同一震源产生体波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它们的波长也一定相同。体波到达地表后,产生的次生波——面波的波长也都相同。无数系列波长相同的面波重复交错选加的结果,而变成了长波。长波的急害性极大,如果长波再加上快速行駛,对地面建筑物和山石的破坏性及人兽杀伤力极大。筆者提出一种大胆的想法:因为波是可以进行干扰的,如果此时人为发出一种干扰波,以破坏面波的反复选加、使它变成长波,这样就能大大减轻地震的破坏性。
波的传播速度:∨=入f       式中∨为波的传播速度。入为波长。f为振动频率。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对于同一种介质而言,频率(或周期)是固有不变的。所以波长(入)越大,波速(∨)也就越块。波速与波长成正比关係。面波的传播像是一个波列,持续时间较长,不像纵波与横波时间短暂,面波周期范围最长可达3OO0秒(即50分钟)。面波振幅大,时间较长,故此破坏性大。
若地震波通过的介质越缴宻,物质的宻度越大,它对地震发射线的贯穿阻(或称射阻率。物理学上叫“阻尼”)也就越大,这样地震发射线能贯穿岩层的厚度就越小。射线穿过的厚度越大,射能减弱得也就越多。所以地震波总是选择沿断裂破碎带(活动断层带)进行发射与传播,因为活动构造带是射阻率最小的贯穿通道。射穿的速度大,能量消耗少,达到地面后,冲击力就越大。故此应避开在断层帶和岩石破碎地段建房及筑堤坝。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6
再说面波与长波:
面波的波长比较长,故又称为长波。地震海啸是一种特别长的波,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速度特别快,每小时可达700~800公里,到了滨海,会卷起很高的巨波,冲上陆地,破坏性与杀伤力极大。还有台風、颱风均以长波的形式,快速长驱直入。地震长波(面波)和上下跳动颠簸的纵波及重力波对地面建筑物和人兽生命的危害性最大。面波本为折射波,面波变成长波的原因,是系列波长相同的波反复选加的结果。同一震源产生体波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它们的波长也一定相同。体波到达地表后,产生的次生波——面波的波长也都相同。无数系列波长相同的面波重复交错选加的结果,而变成了长波。长波的急害性极大,如果长波再加上快速行駛,对地面建筑物和山石的破坏性及人兽杀伤力极大。筆者提出一种大胆的想法:因为波是可以进行干扰的,如果此时人为发出一种干扰波,以破坏面波的反复选加、使它变成长波,这样就能大大减轻地震的破坏性。
波的传播速度:∨=入f       式中∨为波的传播速度。入为波长。f为振动频率。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对于同一种介质而言,频率(或周期)是固有不变的。所以波长(入)越大,波速(∨)也就越块。波速与波长成正比关係。面波的传播像是一个波列,持续时间较长,不像纵波与横波时间短暂,面波周期范围最长可达3OO0秒(即50分钟)。面波振幅大,时间较长,故此破坏性大。
若地震波通过的介质越缴宻,物质的宻度越大,它对地震发射线的贯穿阻(或称射阻率。物理学上叫“阻尼”)也就越大,这样地震发射线能贯穿岩层的厚度就越小。射线穿过的厚度越大,射能减弱得也就越多。所以地震波总是选择沿断裂破碎带(活动断层带)进行发射与传播,因为活动构造带是射阻率最小的贯穿通道。射穿的速度大,能量消耗少,达到地面后,冲击力就越大。故此应避开在断层帶和岩石破碎地段建房及筑堤坝。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6
再说面波与长波:
面波的波长比较长,故又称为长波。地震海啸是一种特别长的波,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速度特别快,每小时可达700~800公里,到了滨海,会卷起很高的巨波,冲上陆地,破坏性与杀伤力极大。还有台風、颱风均以长波的形式,快速长驱直入。地震长波(面波)和上下跳动颠簸的纵波及重力波对地面建筑物和人兽生命的危害性最大。面波本为折射波,面波变成长波的原因,是系列波长相同的波反复选加的结果。同一震源产生体波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它们的波长也一定相同。体波到达地表后,产生的次生波——面波的波长也都相同。无数系列波长相同的面波重复交错选加的结果,而变成了长波。长波的急害性极大,如果长波再加上快速行駛,对地面建筑物和山石的破坏性及人兽杀伤力极大。筆者提出一种大胆的想法:因为波是可以进行干扰的,如果此时人为发出一种干扰波,以破坏面波的反复选加、使它变成长波,这样就能大大减轻地震的破坏性。
波的传播速度:∨=入f       式中∨为波的传播速度。入为波长。f为振动频率。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对于同一种介质而言,频率(或周期)是固有不变的。所以波长(入)越大,波速(∨)也就越块。波速与波长成正比关係。面波的传播像是一个波列,持续时间较长,不像纵波与横波时间短暂,面波周期范围最长可达3OO0秒(即50分钟)。面波振幅大,时间较长,故此破坏性大。
若地震波通过的介质越缴宻,物质的宻度越大,它对地震发射线的贯穿阻(或称射阻率。物理学上叫“阻尼”)也就越大,这样地震发射线能贯穿岩层的厚度就越小。射线穿过的厚度越大,射能减弱得也就越多。所以地震波总是选择沿断裂破碎带(活动断层带)进行发射与传播,因为活动构造带是射阻率最小的贯穿通道。射穿的速度大,能量消耗少,达到地面后,冲击力就越大。故此应避开在断层帶和岩石破碎地段建房及筑堤坝。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7
重力波与地面弹性折射波:
地震波到达地面射出时,便产生一种沿地壳表面传播的弹性折射波,波长比较长,所以又叫长波。当地面的松散沉积物或地表的建筑物受到地下传来的冲击时,所产生的一种次生的重力波,重力波又可称为上下冲击波。这两种波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性是最大的。重力波对临界面上的巨大悬岩、危岩、风化表层上的附体岩,容易形成巨大滾石飞落,山崩堆积形成堵体,堵塞河川水道形成涌塞水库、湖泊等。造成建筑物倒塌毁坏,因为建筑物为地面上的附属物,没有牢固的根基。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7
重力波与地面弹性折射波:
地震波到达地面射出时,便产生一种沿地壳表面传播的弹性折射波,波长比较长,所以又叫长波。当地面的松散沉积物或地表的建筑物受到地下传来的冲击时,所产生的一种次生的重力波,重力波又可称为上下冲击波。这两种波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性是最大的。重力波对临界面上的巨大悬岩、危岩、风化表层上的附体岩,容易形成巨大滾石飞落,山崩堆积形成堵体,堵塞河川水道形成涌塞水库、湖泊等。造成建筑物倒塌毁坏,因为建筑物为地面上的附属物,没有牢固的根基。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8
重力波与地面弹性折射波:
地震波到达地面射出时,便产生一种沿地壳表面传播的弹性折射波,波长比较长,所以又叫长波。当地面的松散沉积物或地表的建筑物受到地下传来的冲击时,所产生的一种次生的重力波,重力波又可称为上下冲击波。这两种波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性是最大的。重力波对临界面上的巨大悬岩、危岩、风化表层上的附体岩,容易形成巨大滾石飞落,山崩堆积形成堵体,堵塞河川水道形成涌塞水库、湖泊等。造成建筑物倒塌毁坏,因为建筑物为地面上的附属物,没有牢固的根基。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8
重力波与地面弹性折射波:
地震波到达地面射出时,便产生一种沿地壳表面传播的弹性折射波,波长比较长,所以又叫长波。当地面的松散沉积物或地表的建筑物受到地下传来的冲击时,所产生的一种次生的重力波,重力波又可称为上下冲击波。这两种波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性是最大的。重力波对临界面上的巨大悬岩、危岩、风化表层上的附体岩,容易形成巨大滾石飞落,山崩堆积形成堵体,堵塞河川水道形成涌塞水库、湖泊等。造成建筑物倒塌毁坏,因为建筑物为地面上的附属物,没有牢固的根基。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8
重力波与地面弹性折射波:
地震波到达地面射出时,便产生一种沿地壳表面传播的弹性折射波,波长比较长,所以又叫长波。当地面的松散沉积物或地表的建筑物受到地下传来的冲击时,所产生的一种次生的重力波,重力波又可称为上下冲击波。这两种波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性是最大的。重力波对临界面上的巨大悬岩、危岩、风化表层上的附体岩,容易形成巨大滾石飞落,山崩堆积形成堵体,堵塞河川水道形成涌塞水库、湖泊等。造成建筑物倒塌毁坏,因为建筑物为地面上的附属物,没有牢固的根基。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5:59
设法让地震波反射转回、兼谈地震波的压传速度:
这里所说压传速度,即是指压缩传递速度,或叫压力传导速度。它与飞行速度、流体的流速、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压缩波(即纵波)的传播速度,就属于压传速度。它不是质点的位移(或称运移)速度,质点只在原地掁动传递,而不改变质点原先的位置。质点让地震波(或“场”)瞬间高速通过而传向远方或周边。有人把这种传播效应称为“感应传播”,也有人称为“同振共鸣”。质点为什么只在原地振动而不发生巨大位移呢?因为有周边固态质点的围压与固体内聚力的抗衡与传导。当传到地表右,因临界、临空丧失围压与内聚力,丧失了地壳岩石覆盖上压层而裸露,解除了武装、失去了依托而残遭严重破坏。
筆者在这里明确指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物质;而纵波不能向大气层传递与传播(这是筆者的见解)。是否能找到一种特殊物质能对地震波的绝缘材料,它不传播地震波(即指地震波无法通过的材料)?或让地震纵波反射转回。这个任务就交给科学院与科技研究人员了!让他们进行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0
设法让地震波反射转回、兼谈地震波的压传速度:
这里所说压传速度,即是指压缩传递速度,或叫压力传导速度。它与飞行速度、流体的流速、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压缩波(即纵波)的传播速度,就属于压传速度。它不是质点的位移(或称运移)速度,质点只在原地掁动传递,而不改变质点原先的位置。质点让地震波(或“场”)瞬间高速通过而传向远方或周边。有人把这种传播效应称为“感应传播”,也有人称为“同振共鸣”。质点为什么只在原地振动而不发生巨大位移呢?因为有周边固态质点的围压与固体内聚力的抗衡与传导。当传到地表右,因临界、临空丧失围压与内聚力,丧失了地壳岩石覆盖上压层而裸露,解除了武装、失去了依托而残遭严重破坏。
筆者在这里明确指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物质;而纵波不能向大气层传递与传播(这是筆者的见解)。是否能找到一种特殊物质能对地震波的绝缘材料,它不传播地震波(即指地震波无法通过的材料)?或让地震纵波反射转回。这个任务就交给科学院与科技研究人员了!让他们进行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2
各类波是借运动介质进行扩散传播的,比如无线电波、飞机飞行尾部喷出气体的反击波,是借空气介质进行传播;海洋的潮汐波、海啸是借水体介质进行传播;陆震(是指地震波)是借岩石固体物质或地幔液态岩浆介质进行传播的。导弹、火箭、飞船、人造卫星等,它们的发射飞行,是整体成直线、或抛物线、或螺旋线的高速发生位移。而地震波不同,它的瞬突发射,发射线成分散状(或称辐射状、或称焦球状、或称多头多向状),向四面八方、同震面层层扩大,脉状阵阵震动的传播方式。
波是可以进行干扰的,人为向地下发射强大的干扰波,以扰乱地震波的高速冲击作用,达到减轻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3
地震后面加个“波”字是何含义?
《地震》二字后面加个“波”字,就与《波粒二象性》理论扯上了关係。”波”是指波动性;“粒”是电粒子;“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作者(遠长江)理解,地震波在地壳岩石圈进行传播,既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又具有粒子特性——指电粒子流动性,即电流、电场的激发源、…等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等的研究;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4
地震后面加个“波”字是何含义?
《地震》二字后面加个“波”字,就与《波粒二象性》理论扯上了关係。”波”是指波动性;“粒”是电粒子;“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作者(遠长江)理解,地震波在地壳岩石圈进行传播,既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又具有粒子特性——指电粒子流动性,即电流、电场的激发源、…等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等的研究;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6
游客58、16、o、X,发文,原文复制于下:
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天然爆炸学说(差異理论):
断裂理论为世界主流地震界的传统理论;而天然爆炸理论则为地震界新生派理论。人们一谈到爆炸,就会联想到一系列爆炸:如宇宙大爆炸、陨石(流星)爆炸、可燃气体爆炸、煤矿瓦斯爆炸、火山爆发爆炸、雷电爆炸、(霹雳震天响)、战争导弹、核弹爆炸、化工厂爆炸、锅炉爆炸、鞭炮爆炸…等。7级大地震理应是地下深部的爆炸成因。
作者(遠长江)对320楼游客的文稿谈一点不同的见解:
断裂理论为世界主流地震界的传统理论,的确如此;而天然爆炸理论则为地震界新生派理论,又说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为天然爆炸学说(差異理论);作者(遠长江)认为,天然爆炸学说不能说是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为何这么说呢?虽然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小爆炸可以造成不同等级的地震,但爆炸物多为一次性释放能量,而地震多为
连贯、间歇性释放能量(指前震、主震、余震,有的达三年之久)。比如导弹、核弹爆炸,均为一次性能量释放完毕,如要连续、间歇释放能量,需连续间歇发射;那么地球内部就具有这种天然机能——指连续、间歇进行能量自动释放,不需要人为操控。火山喷发也是如此!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7
游客58、16、o、X,发文,原文复制于下:
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天然爆炸学说(差異理论):
断裂理论为世界主流地震界的传统理论;而天然爆炸理论则为地震界新生派理论。人们一谈到爆炸,就会联想到一系列爆炸:如宇宙大爆炸、陨石(流星)爆炸、可燃气体爆炸、煤矿瓦斯爆炸、火山爆发爆炸、雷电爆炸、(霹雳震天响)、战争导弹、核弹爆炸、化工厂爆炸、锅炉爆炸、鞭炮爆炸…等。7级大地震理应是地下深部的爆炸成因。
作者(遠长江)对320楼游客的文稿谈一点不同的见解:
断裂理论为世界主流地震界的传统理论,的确如此;而天然爆炸理论则为地震界新生派理论,又说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为天然爆炸学说(差異理论);作者(遠长江)认为,天然爆炸学说不能说是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为何这么说呢?虽然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小爆炸可以造成不同等级的地震,但爆炸物多为一次性释放能量,而地震多为
连贯、间歇性释放能量(指前震、主震、余震,有的达三年之久)。比如导弹、核弹爆炸,均为一次性能量释放完毕,如要连续、间歇释放能量,需连续间歇发射;那么地球内部就具有这种天然机能——指连续、间歇进行能量自动释放,不需要人为操控。火山喷发也是如此!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8
游客58、16、o、X,发文,原文复制于下:
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天然爆炸学说(差異理论):
断裂理论为世界主流地震界的传统理论;而天然爆炸理论则为地震界新生派理论。人们一谈到爆炸,就会联想到一系列爆炸:如宇宙大爆炸、陨石(流星)爆炸、可燃气体爆炸、煤矿瓦斯爆炸、火山爆发爆炸、雷电爆炸、(霹雳震天响)、战争导弹、核弹爆炸、化工厂爆炸、锅炉爆炸、鞭炮爆炸…等。7级大地震理应是地下深部的爆炸成因。
作者(遠长江)对320楼游客的文稿谈一点不同的见解:
断裂理论为世界主流地震界的传统理论,的确如此;而天然爆炸理论则为地震界新生派理论,又说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为天然爆炸学说(差異理论);作者(遠长江)认为,天然爆炸学说不能说是地震成因的核心理论。为何这么说呢?虽然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小爆炸可以造成不同等级的地震,但爆炸物多为一次性释放能量,而地震多为
连贯、间歇性释放能量(指前震、主震、余震,有的达三年之久)。比如导弹、核弹爆炸,均为一次性能量释放完毕,如要连续、间歇释放能量,需连续间歇发射;那么地球内部就具有这种天然机能——指连续、间歇进行能量自动释放,不需要人为操控。火山喷发也是如此!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09
许多顶级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接连不断,时间达三年之久,大小余震总数达数千次或上万次;如果把地震能量释放比做导弹、或核弹发射,需要先后间断发射数千颗或上万颗导弹、或核弹,那就需要有预先研制好的导弹、核弹库,儲存如此数量的导弹、核弹。发射时靶点始终如一不变,那就如同火山爆发(火山口位置始终保持不变),不过对于火山群而言,因火山口群起,所以靶点散发;导弹、核弹发射时,稍有偏差则击中靶点、先后位置相距较大;正因如此,最大的各次余震震源不会与主震震源重合,也就是说,前震、主震、系列余震,它们各自的震源(指每次震源)都是成群、分散、分布在同一个地震区内。伙伴们:地球内部能量库是如此庞大和天然自动发射,真是太神奇和莫测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10
再谈《地震波》你知多少?地震后面加个“波”字是何含义?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地下风造成的”。可以说是最早具有卓越见解和先见之明的、古代伟大科学家。为何这么说呢?这个《风》字含义深远!风是大气层气流面状、波速运动的典型表现形态,且广泛分布与存在。风波和水波可以说是《有形波》。那么请问地下实体内那能存在有《风》呢?大气层空气中存在有风,好理解;要说地下岩石圈、岩浆圈的实体内存在地下风,不好理解;现代科学家也有人把《地下风》理解成固体潮;当我们谈及《地上风》和《地下风》时,这就涉及到空间物理学和实体物理学;爱因斯坦、玻尔、杨振宁、李政道等人是世界近代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他们四人均先后获诺贝尔奖;而实体物理学家,当今世界至今尚无能人诞生!近几十年来,当地震预测在地震学家当中逐步失宠的时候,却得到了其他领域(一些)科学家的热情拥抱,例如岩石磁性学和固体物理学。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圈子的领军人物,固态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弗洛伊德最为突出,实验研究证明当岩石受到挤压的时矦就会产生初级电流,即所谓的弗洛伊德理论。弗洛伊德的发现也许是解开地震之前辐射电磁信号的钥匙。弗洛伊德意识到,在正常情况下岩石是很好的绝缘体,非常不容易导电。关于同震电磁信号是否存在?还是疑问号?近代物理学研究了波粒二象性。(文稿内容未完,
匿名  发表于 2021-11-7 16:12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4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4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4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4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5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5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5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6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6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6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6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6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7
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人们对于“粒子”是什么,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点状物体、场的激发源、纯数学照进现实的一个斑点......但是,如今物理学家对于粒子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基本粒子是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但同时它也尤为奇怪。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8
宇宙万物皆由粒子组成,何谓粒子?
简单的解释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大家普遍认为,电子、光子、夸克和其他的“基本”粒子缺乏内部结构或者物理体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粒子理论学家玛丽·盖拉德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预测过两种夸克的质量,她认为:“一般地,我们认为粒子就是一个点状的物体。”然而,粒子有明确的性质,比如电荷和质量。但是,一个没有维度的点,如何承载重量?
麻省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文小刚说:“我们说它们是‘ 基本的’,但这只是对学生的一种说辞。‘ 别问了!我也不知道答案。它就是 基本的,所以别再追问了 。’”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8
宇宙万物皆由粒子组成,何谓粒子?
简单的解释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大家普遍认为,电子、光子、夸克和其他的“基本”粒子缺乏内部结构或者物理体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粒子理论学家玛丽·盖拉德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预测过两种夸克的质量,她认为:“一般地,我们认为粒子就是一个点状的物体。”然而,粒子有明确的性质,比如电荷和质量。但是,一个没有维度的点,如何承载重量?
麻省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文小刚说:“我们说它们是‘ 基本的’,但这只是对学生的一种说辞。‘ 别问了!我也不知道答案。它就是 基本的,所以别再追问了 。’”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8
宇宙万物皆由粒子组成,何谓粒子?
简单的解释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大家普遍认为,电子、光子、夸克和其他的“基本”粒子缺乏内部结构或者物理体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粒子理论学家玛丽·盖拉德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预测过两种夸克的质量,她认为:“一般地,我们认为粒子就是一个点状的物体。”然而,粒子有明确的性质,比如电荷和质量。但是,一个没有维度的点,如何承载重量?
麻省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文小刚说:“我们说它们是‘ 基本的’,但这只是对学生的一种说辞。‘ 别问了!我也不知道答案。它就是 基本的,所以别再追问了 。’”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48
宇宙万物皆由粒子组成,何谓粒子?
简单的解释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大家普遍认为,电子、光子、夸克和其他的“基本”粒子缺乏内部结构或者物理体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粒子理论学家玛丽·盖拉德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预测过两种夸克的质量,她认为:“一般地,我们认为粒子就是一个点状的物体。”然而,粒子有明确的性质,比如电荷和质量。但是,一个没有维度的点,如何承载重量?
麻省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文小刚说:“我们说它们是‘ 基本的’,但这只是对学生的一种说辞。‘ 别问了!我也不知道答案。它就是 基本的,所以别再追问了 。’”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1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2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3
(续上):对于任何物体,它的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物质——最终会归结到粒子——决定的。 但是粒子的性质不是由自己的成分决定的,而是由其数学形式决定的。粒子站在数学和现实两个世界相接触的那一点,立足处有些摇晃。
十多位粒子物理学家对于“什么是粒子”给出了多样的描述,还阐述了两个迅速发展的理论,目标是得到一个描述粒子的统一图像。
“什么是粒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小刚说,“现在这一方向有一些进展,虽然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各派观点都十分有趣。”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3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3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3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4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4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4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4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4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4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4
粒子是一个“坍缩的波函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大自然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粒子是存在的。理解它的征途由此开始。两千年后,牛顿和惠更斯就“光是波还是粒子”进行了辩论。约250年后,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了两位伟人都是对的: 光以独立的小份能量——光子的形式发出,表现出既像粒子又像波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给人一种深深的陌生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告诉人们,对于光子以及其它的量子化的物体, 最恰当的描述不是粒子或者波,而是“波函数”。波函数是随时间演化的数学函数,表明了粒子具有一系列性质的可能性。比如说表示电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弥散开来的,因此只能说电子“可能”而不是“一定”在某个位置。但十分奇怪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探测器来观察,波函数会突然坍缩到这一点,粒子在这一点处咔咔作响地敲击探测器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5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5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5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5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5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5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5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6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6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7
因此,粒子是坍缩后的波函数。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观察会令数学函数坍缩,令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出现?测量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提出将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家仍旧没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7
事情越来越奇怪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意识到, 多个光子构成的集体,会表现出单个波在电磁场中传播的特性,恰如19世纪的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
研究人员将经典场论量子化,对场作出限制,使其只能以离散量(称为场的“量子”)进行振荡。除光子(光的量子)外,狄拉克等人发现,该思想可以外推到电子和其他所有粒子: 根据量子场论,粒子是全空间量子场的激发。
在假设这些更基本的场的存在时,量子场论剥离了粒子的状态,仅仅把它们描述为扰动场的小份能量。尽管量子场论无处不在,但它却成了粒子物理学的通用语言,因为它可以极其精确地计算粒子相互作用时的情况,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决定了世界是如何构成。
随着人们发现更多自然界中的粒子和相关的场,一个观察世界的数值方法发展了起来。斯坦福大学退休粒子物理学家海伦·奎恩解释说:“ 一旦你把你观察到的模式编码到数学中,数学就有了预测性;它告诉你更多你可能观察到的东西。 ”
匿名  发表于 2021-11-9 10:58
事情越来越奇怪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意识到, 多个光子构成的集体,会表现出单个波在电磁场中传播的特性,恰如19世纪的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
研究人员将经典场论量子化,对场作出限制,使其只能以离散量(称为场的“量子”)进行振荡。除光子(光的量子)外,狄拉克等人发现,该思想可以外推到电子和其他所有粒子: 根据量子场论,粒子是全空间量子场的激发。
在假设这些更基本的场的存在时,量子场论剥离了粒子的状态,仅仅把它们描述为扰动场的小份能量。尽管量子场论无处不在,但它却成了粒子物理学的通用语言,因为它可以极其精确地计算粒子相互作用时的情况,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决定了世界是如何构成。
随着人们发现更多自然界中的粒子和相关的场,一个观察世界的数值方法发展了起来。斯坦福大学退休粒子物理学家海伦·奎恩解释说:“ 一旦你把你观察到的模式编码到数学中,数学就有了预测性;它告诉你更多你可能观察到的东西。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0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