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12|回复: 11

8月15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地震实验场 】凝聚几代科研人的夙愿

2019/08/15 08:34:00人民网
位于川滇地区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以下简称实验场)是集科学研究、基础观测、成果应用和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的实验场所。最近,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一年来,实验场建设进展顺利,已在实验场新增观测站360个,并积累了一批观测数据。

6月17日发生的四川长宁地震中,实验场充分利用已形成的科技能力和科技条件支撑应急会商;发挥创新和国际合作平台作用,组织开展主震震源机制研究;公开主震的地震波形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新近建设的、被全世界地震科学家们寄予厚望的实验场,从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地震科学家们认为,它凝聚着几代中国地震人的夙愿、希望和智慧。

速腾&高尔夫 6升征服六环
广告  关闭
实验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滇西实验场是当时全球六个地震预报实验场之一,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曾在我国地震科学的国际交流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寄托着老一代地震学家的理想。

2019年,我国建设实验场的消息一出,地震人纷纷积极响应。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颙,听说实验场即将启动科学设计,第一时间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滇西实验场实物和文献资料,并主动要求讲一讲实验场的历史。

著名地球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石耀霖也对实验场建设提出多条建议,并专门做了汇报文案,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实验场科学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

实验场的科学设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时,有一位老专家来信书面提交了他的意见,他就是我国著名区域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李廷栋。李廷栋年逾耄耋,仍关心着实验场建设。他一笔一画、逐字逐句地对实验场科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工作人员表示,他的字迹工整而俊秀,让人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地震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实验场建设工作的支持。

这样的故事在实验场科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胜枚举。工作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实验场科学设计凝结着1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30多位专家的智慧。据统计,关于科学问题和科学认识提出的问题就达到347条,予以落实的达265条;完成了内容和文字规范性、合理性方面的6次集中修改;从启动科学设计编写起,累计修改条目超过1000条。最终,提出实验场科学设计聚焦地震科技原始创新,突出大陆型地震研究和“从地震破裂过程到工程结构响应”全链条设计理念,瞄准了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地震研究最新进展,描绘了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未来十年的战略行动。

实验场科学设计一经问世,便在地震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实验场承载着地震人的梦想。实验场也成为我国地震科技国际合作的一座新桥梁。

(责编:赵春晓、吕骞)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警示!
【唐山大地震前的预警】,人们不重视的自然异象

伟仔说事
08-16 12:04
关注
新华社1976年7月28日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三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几天以后,相关部门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实的唐山地震震级,里氏7.8级,这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地下16公里中的地壳中猛然爆炸,这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移为平地,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这是一场无法阻止的自然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通过种种意象,向人们发出过警告,
30多年过去了,岁月的积淀让唐山大地震的经历者对这场灾难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但是那个震动的瞬间,却成为他们脑海深处共同记忆。


张建平

就记得特别清楚,啪的一声,然后就开始,地开始抖,特别的,剧烈的那种抖,当时就是上下抖。

张建平当时是空军驻唐山某部的报务员,由于腹泻住进了部队卫生所,同样因为腹泻,唐山陶瓷公司的干部,韩金燕病休在家,那晚几乎没有睡觉


韩金燕

那时候就感觉晃了,这以后我就喊他,哎呀,地震了。


陆延麟

那时候,楼房就颤抖,连颤带左右摆动。

他们是幸运的,埋在废墟下几个小时后,被救了出来,但是地震的经历像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时常缠绕他们,他们现在还有些后悔,为什么当初亲眼所见的异常现象?没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呢?

韩金燕当时阐述: 那时候聚鱼多,老百姓也没能直接,随便,能买随便的卖,那时候还都是发什么证票什么的买,但那段时间那是鱼是不少,一般都是附近的河鱼 。

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人们,对于突然增多的副食品,怎么也不会和地震联系到一起?甚至出现更为异常的现象,也并没有在意 。

张建平: 我记得那时候管理者连队的一个仓库,那叫反正连队杂品库,那个老鼠就比以往的活动程度,你就想象不到大白天他就会出来,在楼道里面串,因为当时老鼠还是比较多,但是没想到他会有地震。




其实早在两个多月前,在唐山市区20公里外杨官林公社,一口井就开始神秘的鸣叫 。

井是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挖的,由于当时挖的比较深,所以井水比较好,老百姓很喜欢,在1976年的五月份开始,井开始叫呜呜的声音 叫的影响四周不安,大家觉得井叫得,闹得晚上睡不着觉,挺烦的,有人甚至曾经说过井鸣不是好事, 甚至是一种灾害是一种不祥之兆。

遗憾的是,这个现象是汪成民在震后调查中得到的,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地震前动物和地下水等都会出现异常情况,这就是宏观异常, 其他宏观异常还包括,地声,地光,地磁变化,水氡等等, 普通人可以感知的多数是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可是唐山地震前的这些现象都散落在角角落落,没有集中收集,更没有引起专家们的主意,其实,张建平,韩金燕看到的老鼠闹,鱼儿多时,地震专家耿庆国就在唐山


耿庆国

1965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耿庆国就一直从事地质研究,十多年的积累,他创造性提出一套,旱震关系理论 挣钱2到3年必有大旱,一旦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压同时出现异常就可以认为进入临震状态,而就在这时,北京的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四项指标异常,结合当时其他人员的观测结果,北京地震队在7月14日发出工作简报,关于当前经区震情监测意见,并向国家地震局汇报,

地震预报的公告,是慎至又慎的工作,稍不留意就会造成社会恐慌,在京津地区更是慎重,所有人都不敢随意下结论,希望拿到更确凿的证据,自然界在用自己的方式考验着人们的判断。

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奇异现象在唐山附近地区出现,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有的人家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可是这些足以对地震预报专家警世的信息,也没有人特别的收集,只是日后被当成故事流传。

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奇异现象在唐山附近地区出现,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有的人家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可是这些足以对地震预报专家警世的信息,也没有人特别的收集,只是日后被当成故事流传


991.9

当天,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得到气象资料大吃一惊,当日平均气压991.9毫巴,这预示着自己提出的理论的五项指标的完成,北京地区的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压,五项指标的极端值,在一个月内同时出现,根据自己的旱震关系理论,狗庆国判断,北京附近出现地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就在29号以前,可惜为时已晚。

在地震来临前,大自然会给我各种预警,只是当时的我们意识并不强烈,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多善于观察,发现异常,避免悲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智造”地震预警成果走出国门 服务印尼地震预警网
2019/08/16 09:40:00央广网

签约现场(央广网发 成都减灾所供图)

央广网成都8月16日消息(记者刘涛)当地时间8月15日下午,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联合举行印尼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启动仪式。这是继2015年首次出口到尼泊尔后,“成都智造”的地震预警成果再次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

印尼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典型的地震多发国家,长期以来,深受地震灾害困扰。近几年来,印尼的地震事件频次呈增长态势,已经从过去平均每年约5000次地震,增加到2017年的约7000次,甚至在2018年增加到11920次。

由于地震活动非常活跃,印度尼西亚自2008年以来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在5分钟内提供地震信息和海啸预警。考虑到频繁发生的地震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印尼开始推动地震预警系统的创新发展,并将其作为提升地震减灾能力的突破口。

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作为印尼国家地震主管部门,基于印尼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需要,对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的可靠性、建设和应用模式、实际应用效果等进行了6年追踪,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经过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多次洽谈磋商,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决定采用中国“成都智造”的地震预警技术成果建设印尼地震预警网。2019年1月,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与减灾所签署意向合作协议,7月签署正式合作协议,采用减灾所的全套技术系统建设印尼地震预警网。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说,地震波不以国界为限,地震预警技术也要走出国门、跨越国界,更好地服务全球地震减灾。印尼地震预警网的建设,标志着中国“成都智造”地震预警技术继2015年首次出口到尼泊尔后,再次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现了该技术在响应时间、可靠性等方面的全球领先优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使中国、尼泊尔继墨西哥和日本之后,分别成为全球第三个、第四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也将使印尼成为全球第六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王暾表示,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再次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将引领更多国家采用中国地震预警技术,相信在全球领先的中国“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技术的支持下,印尼将成为全球地震预警应用的示范者,并将促进全球地震预警事业的进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四川容易发生地震?
上图橘黄色线的位置,分布着世界三大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亚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中国位于亚欧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所以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带的形成是因为:地球板块漂浮在地幔的软流层上,软流层带动板块以每年2到5厘米的速度运动,板块之间会发生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缘或内部产生破裂和断层错动,地壳脆弱的地带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地震带。

四川省有八个小地震带,地震频率仅次于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之一。

四川多地震的原因

印度洋板块属于海洋板块主要是硅镁层,亚欧板块属于陆地板块主要是硅铝层,硅镁层密度比硅铝层大,所以印度洋板块的西部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印度洋板块会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

导致亚欧板块的地壳被抬升,并产生大量褶皱,这是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这些褶皱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山。

青藏高原的土质较软,四川盆地的土质较硬,板块碰撞所积蓄的能量会堆积在四川西部。再加上印度洋板块只是抬升了亚欧板块的一角,在抬升和产生褶皱的过程中,地壳变得脆弱,在亚欧板块边缘形成不稳定的断裂带,例如四川的龙门山断裂带。

只要地质活动稍变活跃,都可能引发地震释放能量,这是四川多地震的原因。

典型例子就是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两者成因大致相同,都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导致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引发的地震。汶川地震积累的能量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的断裂带释放,而九寨沟地震积蓄的能量在巴颜喀拉块体东和北边界断裂带释放。

不少人认为从2008年以后地震变得频繁了,这其实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快,范围更广了,即便是小地震也能及时获取信息。而以往人们都是从电视和电脑端获取信息,效率远低于智能手机。所以现在才会产生错觉,误以为地震变得更频繁了,从中国地震信息网公布的数据可以知道,地震其实一直都很频繁。

2013年到2017年期间,四川省发生3级以上地震554次,3.0到3.9级458次,4.0到4.9级81次,5.0到5.9级12次,6.0级到6.9级1次,7.0级到7.9级2次。中国幅员辽阔,大大小小的地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绝大多数是人体感知不到的3级以下地震或是发生在无人区的地震。

上图的红点显示了中国的地震分布和频率状况,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台湾省则是位于板块交界处所以地震频繁,从地震角度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最宜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再次活跃?过去24小时内,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发生351次地震
过去24小时内,美国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发生了351次地震。在这些地震中,有15次震级为2.5级或更高,最高的为3.9级。这次地震发生在加州Coso交界处东北偏东9公里处。第二大地震震级为3.8级,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小湖东南偏东21公里处。最近一次袭击加州的大地震发生在2019年7月5日,震级为6.4级,随后发生了150多次余震,其中一次震级为7.1级,这次7.1级的地震是自1999年以来袭击南加州的最大地震。

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经常引发大地震,因为构造板块相互移动。这些是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前者向西北移动,与后者水平摩擦。这种情况正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发生,大约三分之二的移动发生在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引发了不同震级的地震。加州也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马蹄形的区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和地震最多的地方。

这片区域沿着2.5万英里的弧线延伸,从太平洋板块边界一直延伸到纳斯卡板块,它们位于太平洋边缘。 世界上大约90%的地震和81%的最大地震都发生在火环附近。尽管知道这个地区非常活跃,但地震学家无法预测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一些专家认为有特定的因素可以诱发地震,但这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大多数地震发生前的几周或几天内,地震活动有所增加。这表明,或许有一天,前震可以被视为早期预警信号。这在提高我们对地震过程的理解方面,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也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地处太平洋“火环”附近的美国,地震经常发生,但会不会像美国地质勘查局预测的那样,加州将在未来发生8.0级甚至更大的地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温度创记录,8月40℃高温来了,且地震出现48次,地球变坏了?
趣味探索讯 2019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不管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出现了各种始料未及的极端天气,干旱、极冷、长期阴雨、强降雨、高温、强对流天气等。在今年年初,估计我国很多朋友都见识了长达三个多月的阴雨天气。不过专家指出最异常的月份是今年的7月和8月。难道我们地球变坏了?

最近,美国NOAA也指出,今年7月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热的月份。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美国NOAA共记录了全球近140年来的气温数据,而今年7月全球气温比20世纪平均值15.8摄氏度高出0.95摄氏度,比之前最高纪录的2016年7月还高出0.03摄氏度,所以今年7月气温打破了之前记录,创下了新记录。

到了8月份,全球气候可能变得更加极端,前7个月没出的海洋台风一下子集中爆发了,光西北太平洋就出现了两次双台风现象,这显然是气候不正常的一种表现。北半球的人们一边顶着高温,一边还要预防强降雨,台风,洪灾,泥石流等突发情况。今天是8月17日,我国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黄色高温警报,我国南方多省会出现39摄氏度高温,甚至还有40摄氏度。

事实上8月份地球地震也在不断发生,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数据显示,8月共记录了48次地震,5级以上地震18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4次,分别为8月8日台湾宜兰县海域的6.4级地震,8月4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6.2级地震,8月2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地震,8月2日智利中部沿岸近海6.7级地震。

根据美国USGS记录数据显示,8月份一半以上地震都出现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内,环太平洋火山带是地球板块最活跃的地方,所以火山地震频发。2019年的科技真的很先进,智能机器人出现了,人造飞船能在外太空采矿,远航旅行者1号已飞到200亿公里外,台风、强降雨、高温等各种气候都能被预测,但遗憾的是,地震却无法做到事先预测。

有人说大地震发生前,地面或天空会出现异常现象,比如天空出现地震云,海滩搁浅未知生物,陆地有大量动物开始逃离,但都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同时地震不可预测也说明人类对地球内部活动了解还不够透彻,人类科技有待提升,或许不久的将来真的能做到准确预测也是很有可能的。更有趣的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亚地震上热搜,省地震局: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性不大
2019/08/20 18:11:00环球网
2019年8月20日10时48分

海南三亚市天涯区

(北纬18.51度,东经109.41度)

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5千米

(因测定地震参数使用的台站不同

结果会略有差别。)

#三亚地震#话题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但大家不必有太大的恐慌

省地震局表示

破坏性地震可能性不大

目前尚未发现人员伤亡

和房屋损坏情况

↓↓↓↓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三亚市天涯区育才镇,距离三亚市区约35千米,震中区震感明显,全市有感,目前尚未发现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坏情况。


此次地震位于海南岛陆南部的九所—陵水断裂,是区域地震活动正常起伏的表现。

1970年以来,震中20千米范围内发生M≥3.0级地震1次,即1982年1月25日4.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9千米;1970年以来,震中50千米范围内未有M≥5.0级地震记录。

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立即召开地震紧急会商会,判定地震趋势。初步估计近期我省发生更大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截至目前,海南地震台网没有余震记录。

后续,省地震局加强24小时对余震的跟踪监测,加强形变、电磁和地下流体等前兆观测资料的分析,研判地震趋势。

新闻多一点

海南地震活动非常平静

近10年来未发生过三级以上地震

但历史上有过一次大地震

↓↓↓

明万历年间,也就是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发生了一场7.5级大地震,史称琼北大地震,海口72个村庄瞬间沉入海底,但有一个村庄例外,那就是北港岛,它曾经见证了旷世罕见的大自然奇迹,瞬息间沧海变桑田,自己也与大陆母体分离而形成孤岛,成为这场旷世灾难中唯一幸存的村庄。


图源网络

不管怎么样,安全都是第一位!

如何在第一时间科学避震?

怎样抓住预警为逃生避险赢得的宝贵时间?

家庭、学校、户外、野外避震分别该怎么做?

下面是每人都要学的避震知识

希望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










来源:南国都市报 综合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人民日报

记者:王康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又发生一次6级地震,我国标注5.9级,8月6级以上地震总计4次
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学中,地震的发生对我们来说不陌生了,因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天几乎都有地震发生,区别在于等级的大小不一样,而8月整体上以数据而言,大地震并不多,相对比较缓和,而平静了一段时间,也不代表没有地震,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科学报告指出,在8月20日21时03分许,全球又出现了一次6级地震,我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为5.9级,等级差异大家参考下。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地震发生在圣克鲁斯群岛附近,震源深度为60公里,暂时没有就看到其他的影响,只能说在这平静的时期来说,地震的突然性出现,还是有点感到惊奇。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在整个8月期间,6级以上的地震有4次,分别为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日本本州东岸近海6.2级,台湾宜兰县海域6.4级,按照我国的标准来看,这次是5.9级,如果以美国地震数据来看,又是一个6级。

所以8月相对于其他月份来说,地震是稳定了很多,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地震的发生一般都是由于板块运动或断层带移动产生的,所以,这可能也是科学界一直进行地震预测的难点之一,因为是动态性的。地震在科学之中无法进行预测,这也不是第一次说了,要是能进行地震预测的话,科学家们也不会感到忧愁了,每次大地震的发生都可能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所以地震无法预测是科学界公认的。

而对于地震鱼,地震云,生物异常等现象,这些也是科学界没有进行证实的,无法进行说明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可能很多人说有关系,但是叫真正的给予“铁证”证明的时候,又是没有的,科学界这么多年都没有找到其中“准确”关联性,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未来是否能够实现地震预测我们不知道,但是如今科学界还没有谁说过可以做到,而对于地震其他方面的研究倒是有,那就是地震预警。

大家首先要知道,地震预测和地震预警不是一个问题,两个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不要搞混淆了,地震预警也是建立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一个机制,相当于是人类预警与地震波之间的一个“竞争”,也就是在地震波到达破坏区之前,我们率先发布出预警信息,给大家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地震防御,这样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如今我们可能看到可以实时几十秒的预警了,未来科学家们将实现“秒级预警”,带来更多的便利,这个是应该为科学家们点赞的,谢谢大家阅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亚接连发生两次地震 海南地震专家权威解答来了!
原创:南海网 2019/08/20 22:19
资讯万花筒  收录 + 关注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8月20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胡丽齐)北京时间2019年8月20日19时17分在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北纬18.51度、东经109.41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21时20分,海南省地震局地震专家召开媒体见面,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育才生态区,距三亚市区约35公里,震中区震感强烈。地震专家解释,此次地震位于海南岛陆南部的九所—陵水断裂,1969年以来,震中150千米的范围内曾经发生过5次同等强度的地震。

早前报道>>

三亚再次发生4.2级地震 周边多个市县有震感

三亚19时17分再次发生地震,强度4.2级据海南省测震台网初步测定,北京时间8月20日19时17分在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北纬18.51度,东经109.41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位于三亚市天涯区育才生态区,距离三亚市区约35公里。震中区震感明显,相关部门目前尚未收到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情况报告。据初步了解,周边陵水、保亭、五指山、乐东、万宁、儋州、昌江等市县有震感。三亚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正赶往现场,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中。

地震发生后,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应急局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党政主要领导,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核查,落实防范措施;开展水库堤坝受损情况核查,并对受损堤坝采取加固排险措施;开展各类建筑物、设施受损情况核查。

三亚市天涯区附近发生3.2级左右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8月20日10时48分在海南三亚市天涯区(北纬18.51度,东经109.41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中国地震台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四大地震带和23条地震带分布图详细介绍
中国四大地震带和23条地震带

分布图详细介绍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及主要山脉分布图

从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地震带和山脉走势密切相关,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互相挤压形成的,地震是地壳运动释放能量自然现象,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了解中国地震带分布,可以从我国山脉走势找到关联。 中国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区域,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中国四大地震带 李四光说的中国四大地震带: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中国地震带可划分为:一、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二、燕山南麓,华北平原两侧与太行山东麓、山西中部盆地和渭河盆地地震带;三、贺兰山、六盘山,向南横越秦岭,至滇东地区地震带;四、喜马拉雅—滇西地区,是地中海—南亚地震带经过中国的部分;五、从西昆仑至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震带;六、新疆帕米尔至天山南北地震带。 中国四大地震带区域分别是:青藏高原地震区、华北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带和南北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占世界7%的土地,占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中国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01 青藏高原地震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02 华北地震区 华北地震带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东起渤海之滨的唐山地区,往西经华北北部燕山地区至五台山,然后转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过黄河向西经渭河流域至宝鸡市附近,全长1500多公里,该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大地震。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华北地震区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⑴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⑵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⑶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中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⑷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03 东南沿海地震带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1806年)地震、河源6.1级(1962年)地震和寻乌5.8级(1987年)地震,政和—海丰断裂带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较低。 04 南北地震带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的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05 其他震区 “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中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由于新疆地震区地震经常发生人烟稀少或者无人居住的区域,尽管强烈地震较多,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中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另外,“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地震专家强调:“地震最可怕的是它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这两方面工作到位,就算遭遇大地震也不会造成惨痛的后果。”

来源:地质论坛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制造地震”,我们是专业的!
2019/08/27 12:50:48中国地震台网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巨大的自然灾害

对人的生命造成了极大威胁

但其实,地震也并非一无是处

它也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传播,形成了连续介质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也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一种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


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

科学家们探寻地球内部的秘密

最终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张地球内部结构图

地壳,地幔,地核。


地震波不仅能照亮地球内部的结构,还能照亮地球内部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技术分析不同时间的地震或者噪声记录的信号,我们可以得到地球内部的地震波速度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为研究火山,地震等事件的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相关视频
但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地震发生频次并不高,分布也不均匀

所以,通过地震波来认识地球内部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该怎么办呢?

“人工震源”了解一下~

就像医学CT探测人体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人工制造地震来探测地下结构。人工震源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在震源位置已知的情况下,重复激发地震波,目前,这已成为地壳结构探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对地壳结构进行探测,科研人员做出了许多尝试——爆破,电火花,落锤,偏心振动源,重载列车行驶产生的震动,变频汽车震源等……但是,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

终于,经历了无数次探索,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震源:气枪!


气枪是通过将存放在其中的150个大气压的高压空气(一般高压锅里面的气压是1.7-1.9个大气压)瞬间释放来制造小地震的。高压锅爆炸的威力(场面太感人,看官可以自行百度)已经相当惊人了,可以想象150个大气压释放出来是何等震撼。


相关视频
有限水体运动激发震源具有可重复性高,传播距离远,其意义相当重要:

拓宽了时间:水中激发,高度重复,今年信号,去年可比,明年可用;

为提高空间分辨率成像,提供了可能;

能够为认识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为捕捉地震前兆提供了可能。



如今,气枪震源已经被应用在中国大陆很多地方,并先后在云南、新疆和甘肃建成3个固定气枪信号发射台,以监测这些区域地壳介质的微弱变化。主动震源的应用为中国地学的领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相信总有一天,这盏地下的明灯,可以照的最远、最亮!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3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道6.1级地震,为何日本地震频发?
2019/08/29 11:09:44中华网
原标题:日本北海道附近发生6.1级地震,为何日本地震频发?

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8月29日07时46分在日本北海道地区附近(北纬41.09度,东经143.44度)发生6.1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日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来源:综合中国地震台网、网友评论、百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6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