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匿名

《三源》巨能暴动的引发机制和地下深度(新派学术理论):作者:遠长江。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0-7-19 16:10
四、地震预测比火山预测艰难,不过地震预测也得先从相对有序的"特征地震"做起,因此"特征地震"具有一定准周期特性。有学者认为目前的"地震学"基本上还是一门"观测科学"。比如对一个地区近500年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地震(观测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来评估与预测今后数年至100年内可能重演灾难性大地震的危害,即通过观测它的过去,预测它的将来。关于如何准确预测?因文字冗长,需另作专题论述,在此搁笔为宜。
匿名  发表于 2020-7-19 16:11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死亡24.3万人,16.4万人受重伤,一座重工业城市一夜毁于一旦,被称为20世纪世界十大灾难之一的巨祸奇劫。请问"臭万年"?这也算准确预测了吗?如是这样,那么四川汶川地震更是精确预测了,因为汶川地震才死亡8.66万人,伤37.4万余人。曾记得早在公元1966年邢台地震期间,中国地震界早已把牛皮高调吹上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因此,已见怪不怪了!
匿名  发表于 2020-7-19 16:11
是的,火山确实多在外国,那怎么办?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国家安全》问题,如何对待处理?资金与科研经费是个实际具体问题。光靠个人支助是无能为力的,地震与火山活动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头等重大问题。联合国及全球各国都天天在谈全球气候问题,可各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远胜过气候问题。因为直接涉及到数以万计人的生命存亡问题。只要把利害关系谈清楚,各国政府领导层肯定会落意支助资金以联合行动。
中国国内的火山分布,台湾与海南分布有火山群,适合国内考察与研究。另外离中国本土近的周边地区如日本,印尼,菲律宾,堪察加半岛(历史上曾属中国领土)都属多火山,多地震地区。便于就近出国考察与科研,

印尼分布有默拉皮火山(位于爪哇岛上);塔朗火山(位于西苏门答腊索洛克塔朗);索普坦火山(位于北苏拉威西),阿贡火山(位于巴厘岛)...等。

日本分布有:樱岛火山,浅间山火山,富士山火山,盘梯火山,阿苏山火山...等,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2
世界上一些伤亡惨重的大地震汇集:
1、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大地震:公元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了8.5级以上大地震,10万人死亡。
2、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发生8.3
级大地震,6万人丧生。
3、意大利西西里岛大地震:1908年12月28日,西西里岛的墨西拿
海峡发生7.5级地震,导致8.3万人死亡。
4、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六盘山地区发生8.5级大地震,23.4万人死亡。
5、日本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关东平原南部的相模海湾海底发生8.3级大地震,I4.3万人丧生。
6、秘鲁大地震:1970年5月31日,位于秘鲁西部安卡休卅境内的钦博特海湾发生7.6级大地震,近7万人丧生。7、中国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24..3万人死亡。
8、墨西哥大地震:1985年9月19日,位于墨西哥境内的西太平洋海底发生8.1级大地震,3.5万人死亡。
9、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大地震与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尼爪哇岛雅加达发生9.O级大地震,并引发印度洋海啸,波及东南亚与南亚的一些国家,包括印尼、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馬尔代夫、孟加拉国、澳大利亚、车帝汶等国,死亡人数超过20余万以上。
10、南亚的印巴交界的克什米尔大地震: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大地震,巴基斯坦死亡人数超过7.3万。此次地震又称《南亚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大地震》。
11、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8.66万人。
12、美洲加勒比海海地大地震:2010年1月13日,加勒比海地区海地发生8.5级大地震,死亡30万人以上。
13、曰本东北海域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O级大地震,死亡与失踪人数约3万人。
以上伤亡惨重地震,中国佔其中3次;日本佔其中2次;亚洲地区佔其中7次,超过二分之一以上。说明亚洲地区的国家对防震抗灾能力极差!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2
如果对世界上伤亡惨重的13次大地震、死亡人数进行摸底统计,统计结果公布于下:
十三次伤亡惨重的大地震,总共造成165.76万余人死亡。
亚洲地区死亡人数为:1OO.96万人,佔61%;南北美洲地区死亡人数为:46.5万人,佔28%;
欧洲(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北岸国家)死亡人数为:18.3万人,佔11%;非洲地区死亡人数为零,佔0%;
13次伤亡惨重大地震中,按国家进行死亡人数统计,结果如下:
中国佔3次,死亡人数为56.36万人,佔总死亡人数的34%,即三分之一强。
海地佔1次,死亡人数为30万,佔总死亡人数的18%;
日本佔2次,死亡人数为17.3万,佔总死亡人数的10.4%;
美国佔1次,死亡人数为6万,佔总死亡人数的3.6%;
秘鲁佔1次,死亡人数为7万,佔总死亡人数的4.2%;
墨西哥佔1次,死亡人数为3.5万,佔总死亡人数的2.1%;
巴基斯坦佔1次,死亡7.3万人,佔总死亡人数的4.4%;
葡萄牙佔1次,死亡IO万人,佔总死亡人数的6.0%;
意大利佔1次,死亡8.3万人,估总死亡人数的5.0%;
以上为大概摸底统计数据,仅供参考。但可以看出防震抗灾措施落实到位与否!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3
《世界上一些伤亡惨重大地震的汇总》一文,统计的时间段为公元1755年~2011年(共256年)间、所发生的一些伤亡惨重地震的汇集,也可能还存在遗漏、没有汇总出来,故此摸底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当然在此时间段之前,还存在一些伤亡惨重的地震,因筆者未能收集到有关地震资料,故无法进行统计。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3
补充一次伤亡惨重的地震:
那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大地震,又称陕西关中大地震。关于震级有定为8.O级的,也有定为8.9级的;震域范围达7省211个县,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伤亡惨重、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在中国明朝历史时期。该次地震有感范围达15个省市,波及大半个中国。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4
防震抗灾成效高于预测救灾的千百倍:

对于地震自然灾害应着重采取"防患未然"的明智决策,意指在突发事故或灾害,灾难发生之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先防止或设法减轻灾情。道理其实很简单,普通民众都知晓,比如抗洪救灾主要靠什么?靠平时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兴修水利防洪设施等。假如某国(或某地区)竭尽全力去研究狂风暴雨的成因,和预测暴雨发生的准确时刻,地点范围,强度(多少年一遇),而疏忽修建水利防洪设施,那才是最愚蠢的笨蛋,因为他即使预测正确了,因缺失防洪水利设施,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洪灾凶猛泛滥,水漫金山和吞噬房舍与人兽。那么要问防震抗灾又主要靠什么呢?靠防震设施的全面落实,指房屋结构加固和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及人员防震躲避的应急安全设施等。这就关于到国家把资金重点投向何方?则一目了然。对于地震应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绝不可演变为以预报为主的错误方略;必须着力纠正把地震预报当成地震预防为主攻方向,把国家资金和人力资源及精力、时间集中花费在地震预测预报上,从而疏忽对建筑的设防,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指导思想。大量中外震例表明,国外十分注重建筑设防,因为它能大大减轻灾情。比如1960年5月智利发生里氏9.5级特大地震,只死亡800人;而海地2010年1月13日发生里氏7.0级地震(后改定为8.5级),死亡人数达30万人以上;300,000人/800人=375倍,为何死亡人数高差375倍之悬殊?根本原因就是建筑有无设防。请问我国情况如何?比海地稍好不多,公元1976年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3万人,重伤16.4万人,当时整个唐山也是没有建筑设防的;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大地震,死亡8.66万人。从汶川地震经历中充分说明建筑设防的重要性,其中陈家坝小学七度设防,没有伤人。安县桑枣中学地震前把房子加固了,房子也没倒,学生两分半钟都撤到操场,一个学生都没伤。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5
国家每年向中国地震局拨款金额达29~40余亿元,这是一个可观的数额,是全国纳税人的钱。有人说的对,“当论证地震存在的必要性并且需要拨款时,他们总是搬出海城地震的例子,证明预报是必须且可能的。当公众要求他们对地震预报失误承担责任时,他们就拿出一套地震不可预测的说法推卸责任,并且没有一点愧疚。”

地震是无法避免的,很多人寄希望于地震预测,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应当把过多的财金支出和人力资源及精力、时间白白消耗在茫海苦水中,而应以防震抗灾为己任,国家应把资金投向建筑设防方面。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5
中国地震预测从1966年邢台地震起步,至今已达半个多世纪,周恩来总理,李四光老一辈人早已离世,现已传至第三代,第四代孙辈了。在美国地震预测已跨越了120余年历史履途,也曾经历过“诸神出动,群魔乱舞”的业余地震预测大合唱时期,预测火种传递已超过10余代人,可至今依然如故,没有突破,从而转向地震抗灾、减灾的明智举措。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6
地震预测恐怕几十代人都难以突破。公元前四世纪(距今约23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地下风造成的。地震预测火种传递至今何止经历几十代人?没有突破。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6
地震预测在国际主流学界已完全失去支持。现在很多人反对地震可以预报,主要有两个主要理论,混沌理论与自组织临界理论掌控自然规律。公元1980年,故功叙等五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写信,建议撤销地震局,原因是地震预测还只处于科学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地震前局长胡克实也赞同撤销。
公元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又提议,撤销地震局。说国家每年向地震局拨款40余亿元以上的经费,供养一批闲人。而只有12.8%的经费真正用在地震事业上。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6
抗震减灾举措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地震坛版主说得在理,抗震设防远比地震预报重要。世界各国似乎达成共识,建筑物抗震设防远比地震预报可靠。因为建筑抗震设防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可以做到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可靠举措。而地震预报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却不能做到与无法掌控。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7
特殊领域的专家们几乎束手无策:有学者指出在众多学术领域中存在少数几个特殊领域,包括地震预测领域和经济预测领域(如股票市场)...等。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无论那位专家的名气有多高;也无论该专家发表过多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论著;也无论该专家在所在领域苦心钻研了多少年;也无论他收集与掌握了多少相关资料;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与变故(灾难性大地震,股票市场暴跌,严重经济危机)往往事先无所察觉与预知,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学术领域是难以想象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7
地震预报是全球公认的难题,目前美国、日本等地地震研究领先的国家虽然也会继续探索与研究该问题,但是他们已经转向更实际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思路从预测地震转向防震抗灾与减灾上了。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8
就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台阶而言,从预测地震转向防震减灾、抗災是明智的正确选择,千万不要受那些虚假谎言所欺骗与蒙蒰。公元前四世纪(距今23O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地震是地下风所形成的,直到今天何只经过几十代人?我们人类那一小点科学知识,对了解宇宙无垠大自然界的皮毛都很不夠哩!不要认为有了一点小知识,就不知道自已了,飘飘然,洋洋得意。筆者提醒:比如螞蚁啃苹果,连表皮都未能啃破,就大放厥词,说什么整个苹果被咱吃完了,这是何等可笑的谎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8
不要再提马.耿.汪,
马等黜职上空岗。
据说马等尽撒谎,
仇人谎言万箩筐。
即便抬出李四光,
短临预测全说谎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9
瞎子摸魚:瞎子摸鱼碰巧摸到一条死魚,难道就可说瞎子能捉活魚了嗎?双目失明,连走路都无法辨别路向,怎能击中目标?怎能捉到活魚哩?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49
徒劳无功:
月光虽然撒满地,要想扫集图空迹。
犀牛望月遥无得,丢掉幻想求实际。
水中捞月一场空,只因月亮掛天空。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0
中国地震探测经过了多少年代和多少代人?
岐山地震:是中国史书上记载比较真实可靠的、最早的一次大地震,估计在7级以上。时间发生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说西周三川皆震。那时至今已达2799年,经过多少朝代和多少代人?何只几十代人!对地震探索到多少谜底?了解到多少面目?不要尽说大话、空话、撒谎、造假,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才是科学的态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1
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地震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了,何只几十代人?地震探索全人类都感到非常艰难,只有那些无知识的愚昧人爱说大话、空话,说他们成功了!100%的预测准确率!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1
中国对地震的探索何只2799年,有文字可考的地震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朝一个名吀“发”的帝王,在他即位的第七年(公元前1831年)登临山东泰山时,正好泰山发生了地震。另一位“夏桀”的帝王,在他即位白了第十年(公元1809年),某一夜晚天上白了流星像下雨一般降落下来,这年在河南西部发生了地震,震后伊河和洛河的水都干了。这两次地震距今都达三千八百多年了,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地震记载。古老的地震记载还有商帝乙三年(公元前1177辛),陕西岐山发生了地震和周文王八年地动,这都是公元前十二世纪的事,距今也有三千以上了。描达得最早的地震则是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的陕西岐山地震。那次地震很大,据说“三川(指泾水、渭水、洛水)皆震,山崩川竭”。
大约从殷代(公元前1401年)开始,当时即设有史官,辑记国家大事。历代王朝统治者迷信地震为天诫,关系到王朝的盛衰,所以史官都将地震作为定异大事记载下来。因此可以说,找国有文字可考的地震记载和探索已有将近四千年历史了。古代学者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3
对225楼文稿改错后的修订版文:
中国对地震的探索何只2799年,有文字可考的地震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朝一个名叫“发”的帝王,在他即位的第七年(公元前1831年)登临山东泰山时,正好泰山发生了地震。另一位“夏桀”的帝王,在他即位的第十年(公元1809年),某一夜晚天上的流星像下雨一般降落下来,这年在河南西部发生了地震,震后伊河和洛河的水都干了。这两次地震距今都达三千八百多年了,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地震记载。古老的地震记载还有商帝乙三年(公元前1177年),陕西岐山发生了地震和周文王八年地动,这都是公元前十二世纪的事,距今也有三千以上了。描达得最早的地震则是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的陕西岐山地震。那次地震很大,据说“三川(指泾水、渭水、洛水)皆震,山崩川竭”。
大约从殷代(公元前1401年)开始,当时即设有史官,辑记国家大事。历代王朝统治者迷信地震为天诫,关系到王朝的盛衰,所以史官都将地震作为定异大事记载下来。因此可以说,找国有文字可考的地震记载和探索已有将近四千年历史了。古代学者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4
回复2O楼游客122.191、238.X:
1、你在文稿中说到“预测个P。。。无非就是相关利益集团騙经费混饭吃罢了”,这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筆者(地震地质业余爱好者)与众不同,现时已是耄耋之年,五十余年前就享受国家级别的高级科学技术职称的工资待遇。筆者对地震预测只是单纯出于业余爱好,同利益集团无任何关联。
2、你又谈到中国地震局有关张培震、郭增建、张国民等人,分别搞的前兆预测、短临预测、中长预测等项目;这属于你们地震系统内部的事,与筆者毫无半点瓜葛。筆者为地震系统的外系统的一个地震地质业余爱好者。
3、民间俗语说:“人上八百,五艺周全,各有奇法!”筆者所搞的地震预测完全有异于你们地震系统的预测方法,而且不与任何单位、不同任何利益集团有往来。
4、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有“务实”精神,[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6万人丧生]。筆者经多方查证、核实,6万人丧生为准确数据。这难道让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脸往那儿搁嗎?难道要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像、像海城地震那样做假、脸上才有光彩嗎?做为一个科技人员,要敢于实事求是、说真话、敢于务实、求实,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可讨好卖乖!做园滑人!和稀泥!怕得罪任何人!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4
游客122.191.229.X:
你对中国地震局内部情况了解得那么清楚,如此看來你就是地震局系统的有关工作人员。请问游客122.191.229X,谁在吃官响、官粮、“官财”?谁在白吃?你们为国家地震事业做出多少贡献?只拿国家工资(全国纳税人的钱),养活了一批闲人,那才是“白吃”!封建社会时代一些地霸,吃了西瓜不给钱,也是“白吃”。看来地震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地震事业不专属地震局的专利,日本、台湾,地震归属于气象局下属单位,美国把地震划归地质调查局统管。其实在中国(如地质矿床部、石油部、水利水电部、交通部、建设部、…等)都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面从事事地震调查与研究。这些部属单位是从生产实践中去研究地震,更具有实际意义。
事改企后,自已找米下锅,就不再“白吃”了!就自力更生了。从事地震野外调查、勘察、科研工作,应走出办公室,迈开双腿,去爬山涉水,向大地问路,去寻找地下隐藏的地震危险区,去实地收集有关地震资料,去体验收集第一手地震资料实际意义。不是坐在办公室吃回味飯(看别人所写的文献资料),不再“白吃”、白拿工资(纳税人的钱财)!做到手勤(地质锤勤敲)、脚快(快步行走)、脑勤(多思考问题),这样才不“白吃”!汗流浃背,口渴时,自带有水壶,喝口甘霖,这叫做不“白喝”!因为是自已辛苦挣來的,才不白吃!国家每年向地震局拔款四十亿以上,应该懂得什么叫“白吃白喝”!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4
再一次质问游客122.191.229.X:
究竟是谁在吃官饷、官粮、“官财”?谁在白吃?你们为国家地震事业做出多少贡献?只拿国家工资(全国纳税人的钱),养活了一批闲人,那才是“白吃”!封建社会时代一些地霸,吃了西瓜不给钱,也是“白吃”。看来地震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地震事业不专属地震局的专利,日本、台湾,地震归属于气象局下属单位,美国把地震划归地质调查局统管。其实在中国(如地质矿床部、石油部、水利水电部、交通部、建设部、…等)都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从事事地震调查与研究。这些部属单位是从生产实践中去研究地震,更具有实际意义。
何谓“吃回味饭”?人家吃了再吐出來的饭食、或者经胃肠消化道吸收营养后、所排出粪便,你再去吞食其中回味,再次消化吸收,谓之回味饭。那些动物专吃回味饭?狗、推屎郎(又称滚屎虫)……等;成天坐在办公室专门查阅文献资料,从别人那里再一次吸取营养,就如同野狗、推屎扒!专吃“回味飯”。这样不行!应该走出办公室,去野外收集第一手地震资料。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5
何谓“能”?能量之简称也。或称能力、本领、能耐、力量…等含义。而地震活动是能量的长期聚集和瞬时快速能量释放。一谈到能量,人们就会想到热能、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原子能等,其实还有光能、水能、风能、电能、材能(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石材…等)、产能、机能(机械能、工作机能等)、功能、体能、食能(生物有机化合能)、…等;另外,现时代又有人工智能、才能、技能……等。
请问果实和块根又是何种能量?它们是土埌中营养物质精华、水分、光合作用(光能、热能、水能、生物化学能)的结晶成果。人类与动物吃了食物消化吸收后,就有了体能、热能、动能;植物的枝叶、杆,可供燃料和木质建筑材料,那就是材能。那又和地震的《穿插理论》有何牵联?上面12楼、13楼的植物标本、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块根以穿珠、穿插状相连结;可以联想到地下深处火山基源、地震震源,难道为何不能串珠穿插状存在与聚集呢?14楼的植物标本图(天门冬),为众多的块根分体式分布,又有稻穗、麦穗、高梁穗、水果(梨苹果、李子……等),均为多果形式,那为何地震震源、火山就不能成群分布呢?筆者在12、I3、14楼如实绘画出它们的植物标本图就为大家打开思路。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6
如何寻找穿插理论中的‘’果实‘’?以树木的根系为例,有主根、侧根、枝根、细根等,组成根系。有的树木根系,只在土层中穿插,吸取土埌中营养物质和水分,去供养枝叶繁盛和结果。可有的植物根系,不仅学会在土层中穿插的技巧,而且还会有根部自行结果的才华和本领。比如大蒜、萝卜、地瓜、三七、茯苓、红薯、花生、……等。有的只结单果,可有的能结多果,比如花生、红薯…等。当然这里的‘’果‘’是指地下块根之果,同样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地上果也罢,地下果也罢,都是营养物质的精华和能量的集结。做为科技人员而言,如何去预先探查地下的果实(包括节点、汇点、经络穴位、交通驿点、宇宙星点、…等),当然也包括地上、树上、天上果实。不论你去宇宙星球、还是去那个城市、或是银灸穴位、或断裂交汇点…等,你得必须穿插而行,才能达到。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6
知识分子往往容易患有一个毛病,就是双眼生在头顶上,专门朝上看,目空一切!尤其是年青知识分子,总自以为是,认为自已聪明、能干、智商高、是天才家。其实不然,而是恰恰相反。而应学会低头向下看,“上天容易下地难”。导弹、火箭、飞船、卫星、飞机…可以在天空、大气层中任意穿行,可入地“寸步难行”!先进武器与岩石相碰撞则立时友生爆炸或烧毁。以前有人形容地质人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现时代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台阶水平和全人类思想认识境界的历史局限性,远远无法解答地球内部(包括地震在内)、地球物理场一些难题。好似全人类科学家们的头脑都同样“简单”!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7
或者有人询问筆者,你为何自称《地震地质业余爱好者》?因为筆者不是地震系统的工作人员,而是属于其他系统的地质工作人员。大学地质系或地质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分派到地质矿床部、或石油部、或水利电力部、能源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海航海港部、地震局、气象局(日本、台湾,气象局统管地震事务)…,从事各类地质工作。其实地震只是地质工作的一个极小分支!所以筆者说地震学科不是地震局的专利!各个部委都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结合生产需要,从事地震调查、勘察、和科研工作,比如石油系统对地震的科研就有较突出贡献。我国成立《中国地震局》,实践证明并不是很高明的策略,所以才出现1980年顧功叙等五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写信,建议撤消地震局。地震前局长胡克实也赞同撤消。
那为何又是《爱好者》?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实际工作五十余载,可以称得上《地质爱好者》;大学地质专业毕业论文又专门论证某地区的今后百年内的地震情况(无历史地震资料供参考的前提下),50年后该地区发生有始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是筆者在有生之年、论证成为现实。本人虽不是专业地震人员,但地震隶属于地质工作的一个小小分支,故也称得上《地震爱好者》。筆者退休二十余载,所以又称《业余爱好者》,是闲养爱好罢了,因为筆者早已“功成名就”,不再有其他所图。名言《知足常为乐,平安就是就是福》!研究地震就是为了“平安”,它是国家安全之大略!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7
何谓《模糊科学》?从事国家工程建设的设计大师们总爱说:“你们地质工程师、大师们总喜欢搞《模糊科学、模糊数学》”!因为大型工程建设的设计,常是以地质条件为设计依据,所以要求提供具体数据,供设计计算和设计布局;对于地质工作者而言,地下深处的地质情况往往难以摸清楚,比如一条断层延伸深度是多深?你能给出一个准确数据嗎?只能说“大约多深”、“估计多深”;模棱两可,正如20楼游客122.191.238.x所采取方法一样,尽搞《模糊数学》和《模糊科学》!说什么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只震亡3千~6千人,请问究竟是多少人?没有一个具体数据。筆者在这里质问游客122.191.238.X(或游客122.191.229.X):8.3级大地震的震域范围有多大(多少平方公里),你知道嗎?旧金山市只是加里福尼亚卅的一个点,据有关资料查证,这次地震旧金山市死亡2500余人;但因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起火灾、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干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说烧死700人,其实何只700人!2500十700=3200人。你想我国四川汶川8.O级地震,震域范围有多大?对比一下你就明白了!美国加州因这次大地震死亡6万余人以上。请不要不懂装懂,打肿臉充肿子!可恥!可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8
有人说:“后世人的金字塔是前世人的遗骸上建造起来的”;后代人吸吮前代人的乳水长大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9
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千万不要偷吃人家的果实!也不要像猴子们井里水中捞月那样,空忙劳累一辈子。猴子掰包谷,掰了后一个,丢了前一个,偷了一整夜最后得到一个包谷。猴子虽为灵长类,但不能自食其力,不会劳动和种植作物,只会偷盗,专盗人家的果实与成果。植物是第一生产力和第一生产者,它们勤实劳作,从不语言,供养人类和动物,但它们剝削土埌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59
地震界学术理论的探阅:
以往的学术理论有:破裂理论(或称断裂理论);应变回跳理论;岛弧理论;岩浆冲击理论;冷却收缩理论…等
现时新见学术理论有:热库理论;山弧理论;穿插理论;差异理论。
筆者已熟读过破裂理论和回跳理论及岛弧理论,也浅读过冷却收缩理论。但从未见到有关“震源理论”的出现,地震预测应为四要素(发生时间、震中地点、震级、震源深度),震源深度问题其实质就是地震成因问题。“源”是指发源地、首先发生所在地、缔造地、成因起源地、寻根问祖发派地、探本溯源的根源地,多么重要的核心间题!它是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能量聚集达到临界状态而引起突发事件,具有高度保宻自然条件,无法侦探。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0
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伤亡惨重的有关情况:公元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了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大地震,震级8.5级以上。葡萄牙全国大小城市差不多都遭受破坏了,里斯本城只在6分钟内就毁灭了,死于房屋倒塌的有32000人;冲积平原开而复合,掉到地震引起的裂缝里的有8000人死亡;死于地震引发火灾的有60000人;当时海水撤离了约1公里,然后珍成高达26米的大浪冲向里斯本沿岸,反复19次,淹死多少人没有统计数据。但就已报数据进行统计:32000人十8000人十6000O人=1OO000人(即10万人)。因海水淹死人数未有统计数据,所以总共死亡人数应趋过IO万人。第二,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和水灾,死亡人数大大超过地震震动(包括房屋倒塌致死、或地裂缝致死、或山崩滚石致死…等)的死亡人数;火灾死亡6万人,房屋倒塌和地裂死亡4万人;第三,地震时,电线被拉断,水管被破坏,水源被切断,消防无水救火。筆者(地震地质业余爱好者)一直强调“远水救不了近火”!不过现时已有软性管道相接、从远处接水救火。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0
公元1964年日本新澙地震也是由于油库着火,十全日不熄,损失巨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有些地震的损失巨大,伤亡惨重,并不都是由于地震的自然原因,而主要是由于次生灾害所造成的。象火灾造成的损失,如果事前做好防震抗震的准备,本来是可以设法避免或减轻的。防患于未然,以防为主,很重要。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1
老教授级别的大师继续免费网上讲课,内容为《普安教育》。“安”指生命安全!
为什么地震发生后对水灾也要注意?
在地震的次生灾害中,除了火灾,水灾的威胁性也是很大的。公元1933年8月25日我国四川迭溪(原属茂县)地震。迭溪座落在成都之北、岷江上游东岸的一个阶地之上,地震后,周围山峰崩颓,坠落的土石堵塞在岷江中形成了三座大垻,垻高均在百米以上,江水断流四十多天。在这四十多天中,水在大坝后面形成了三个“堰塞湖”,湖水越壅越高,终于在10月9日下午7时,前面那座大埧被冲开了。湖水溃决,犹如睛天霹雳,轰然一声,洪水排山倒海而下,两个钟头后到了茂县,第二天凌晨三时到了灌县,使这个远离地震中心100多公里的地方也受到了灾祸。据不完全统计,光是灌县被冲毁的良田就达9千多亩,死亡1600多人,洪水沿途冲毁房屋经济损失未进行统计。它所造成的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地震本身的危害还要大。其实,这次災祸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果事先及时把江水险情通知下游沿岸各处,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减轻造成人畜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1
大地震能造成那些灾害?
一次强烈地震往往在短短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就能夠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在人烟稠密的大城市、工矿企业、国防基地以及大水库、大电站和交通干线等重要地区,它所带來的灾害和损失尤其巨大。
一次强烈地震究竟能造成那些灾害呢?首先,地面上的一些建筑物由于震动而直接遭到损坏,同时,由于房屋倒塌和其他的原因又可以造成人畜的伤亡。如果震源在海洋深处,有时还可以引起海啸。由地震所引起的次生灾害,并不一定比较直接造成的损失为小,有时还更大些。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2
四川盆地北西面盆沿大山弧弧顶山头地势简况:它是高山峻岭所环绕。松潘地区雪宝顶高程5586米;邛崃山的霸王山高程5561米;锅圈岩5031米高程;北邛崃山的四姑娘山为6250米高程;南邛崃山的大菩萨高程4742米;汶川的九顶山4949米高程,康定以南的贡嘎山最高峰为7556米高程(隆起超群);大雪山的海子山为5520米高程;白日山为5470米高程。
在这种海拔5千米以上的高山峻岭之间从事地质勘测工作,是何等艰辛!
诗云:万峰缠烟霏,山半生层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2
谈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岩浆是处于地球内部的一种成份极其复杂的高温矽酸盐熔融体,根据岩浆岩的成份及其活动烤况,已获得了与岩浆存在的实际情况大致相接近的系统概念。如岩浆的化学成份、岩浆的温度、岩浆的粘度等。高温的岩浆在地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一旦上覆岩层产生弱点,减轻对它的压力,这时岩浆就会活动起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这种活动过程及随之而引起的地质作用,叫做岩浆作用。
岩浆活动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其侵入地壳中以后,由于上覆岩层的压力,追使其不能再继续前进而停畄在地壳内部,称为岩浆的侵入作用;另一种是沿着岩层的裂隙,冲破一切障碍一直溢出地表,称为喷出作用(或称火山作用)。
所谓火山活动,就是一种高热熔融岩浆在活动,岩浆冲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当然冲出地表的,只佔极少数,更多更广布的岩浆没有能冲出地表,就隐藏在地下成为引发地震的隐患,或热泉成因热气供给者;或成为岩石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的策源者;或成为地质构造运动的原动力开啟者;因为地下纵横交错、深浅不一、广泛穿插分布的侵入岩浆,它们蕴含巨型型的热能、高压势能、动能、化学能、气爆能、…,常是突发事件的麻烦制造者。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4
世界十大火山
世界十大火山分别为克利夫兰火山、帕卡亚火山、默拉皮火山、亚苏尔火山、科利马火山、埃里伯斯火山、基劳维亚火山、樱岛火山、斯特龙博利火山、尔塔阿雷火山。克利夫兰火山海拔1730米,是阿留申群岛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是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火山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04
克利夫兰火山 cleveland volcano
克利夫兰火山海拔1730米,是阿留申群岛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它属于成层火山,即由多层硬化的熔岩、火山灰及其火山岩复合而成。克利夫兰火山喷发的岩浆由移动的太平洋板块向下切入北美大陆板块所提供。当一个大陆构造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下切时,下部板块上方的熔化物质会产生,并最终通过火山喷发方式而达到地表,成为熔岩。克利夫兰火山是阿留申群岛中唯一的曾在1944年喷发时导致人员伤亡的火山。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1
帕卡亚火山 pacaya
帕卡亚火山(西班牙语:Pacaya)是一座位于危地马拉的复合型活火山,坐落在沿太平洋的中美洲火山弧上,坐标 14.381°N 90.601°W,海拔2252米,是该国33座火山中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距世界遗产安地瓜古城和危地马拉首都拉奥罗拉国际机场的直线距离各约20公里。帕卡亚火山最早喷发于2.3万年前,自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中美洲以来至少已喷发过23次。在休眠了一个世纪之后,1965年又开始持续活动。其喷发活动多数属于斯通博利型,但有时也会发生普林尼式喷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2
默拉皮火山Mount Merapi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心附近的火山山峰,在日惹北方约32公里(20哩),距三宝壠以南稍远处。默拉皮火山海拔2,911公尺(9,550呎),陡坡较低的两侧植被茂密。在印度尼西亚130个火山中活动最频繁。最大的喷发之一发生在西元1006年,使爪哇中部到处散布火山尘。其他大喷发分别发生在1786、1822、1872、1930和1976年。近半的默拉皮火山喷发伴随著火成碎屑流,这是大片大片的超热气体和赤热固体粒子。1994年11月22日喷发中释放的火成碎屑流使64人丧生。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2
亚苏尔火山mount yasur
苏尔火山(Mount Yasur)位于瓦努阿图南太平洋的坦纳岛上,亚苏尔火山海拔高度仅仅361米,但是在400米范围内具有很多的火山口。瓦努阿图共和国的亚苏尔火山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爆发。亚苏尔火山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带,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火山喷发时,滚烫的岩浆发出嘶嘶声,拍打火山口,伴随着熔岩抛向空中。游客更多赶在黎明前观看这一震撼场面,在没有围栏保护的情况下近距离感受热浪迎面扑来的刺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3
科利马火山Colima volcano
科利马火山科利马火山位于墨西哥西部科利马州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距墨西哥城约500公里,高度为3860米。科利马火山是墨西哥最为活跃也是潜在破坏力最强的活火山之一,近500年来已经大规模喷发了25次。被称为“火的火山”和“烈焰火山”。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4
埃里伯斯火山erebus volcano
埃里伯斯火山(Erebus Volcano),南极洲上的一座活火山。在罗斯海西南的罗斯岛上,即南纬77°35′、东经167°10′处。海拔3,794米。1900年和1902年都曾有过火山活动,喷火口广约800米,深300米,四壁甚陡。火山口内外都有随时活动的喷气孔。另有两个熄灭的喷火口,硫黄储量大。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4
基劳维亚火山kilauea volcano
基劳维亚火山是夏威夷群岛上的一座活火山,是组成夏威夷岛的5座盾状火山之一。这座火山从1983年开始喷发。为了一睹日落时分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大量游客不辞辛苦来到这里。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5
樱岛火山sakurajima
樱岛(桜岛、Sakurajima)火山,位在日本九州鹿儿岛县,是鹿儿岛的象征代表,还是一座活火山,至今火山活动仍十分活跃。樱岛火山是由北岳(海拔1117米)、中岳(海拔1060米)与南岳(海拔1040米)所组成,面积约为77平方公里。鹿儿岛是由火山群组成,在鹿儿岛市街头就可以看到的世界著名的火山樱岛,樱岛是鹿儿岛的象征。2013年8月18日下午,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5
斯特龙博利火山Stromboli volcano
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部的利帕里群岛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小岛。岛上有一座斯特龙博利火山,海拔926米,火山口直径约580米。数百年来,它每隔二三分钟就响起一阵轰隆声,随即喷发出巨大的烟柱、蒸汽和碎屑,升到数百米的天空。接着,烟柱在天空中弥漫开来,烟和灰尘逐渐消失。这里原来是深达200米的海底,这个小岛是由于火山的不断活动而升起的,所以呈圆锥形。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烟柱,黑夜里被沸腾的熔岩的深红色回光映得通红,一明一暗,在离火山100多公里的海上都能见到。于是,它就成了过往船只明辨方向的标志,被人们誉为“地中海的天然灯塔”。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1:26
尔塔阿雷火山 Ertaree volcano
尔塔阿雷火山(Erta Ale)也作埃特阿雷火山,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州境内,是东非大裂谷达纳基勒洼地中的一个盾形火山,是埃塞俄比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2:53
〈一〉、圣海伦斯火山
圣海伦斯火山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海拔2,549米,属喀斯喀特山脉。在喀斯喀特山脉的众多火山中,圣海伦斯火山是一座相对年轻的火山,大约在30万年前形成。
该火山具有记载的大规模火山爆发发生在1980年5月,导致57人丧生,火山灰烬覆盖美国西部大片区域。该次火山爆发将山头削去了300米,崩塌造成的2.5立方千米岩屑直接冲入下面的山谷。2004年以后火山活动逐渐趋于活跃并产生小规模的爆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2:55
地理环境
圣海伦火山(英语:Mount St. Helen’s)是一座活火山,位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斯卡梅尼亚县,西雅图市以南154公里,波特兰市东北85公里处,北纬46.20度,西经122.18度,海拔2,549米,是喀斯喀特山脉的一部分。山的名称来自英国外交官圣海伦勋爵,他是18世纪对此地进行勘测的探险家乔治·温哥华的朋友。
圣海伦火山是包含160多个活火山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因火山灰喷发和火山碎屑流而闻名。[1]
北美洲【North America】-美国[America]-华盛顿州 [Washington State]
美国最危险的火山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2:57
喷发历史
爆发活动的祖先时期
圣海伦火山早期爆发的时期是距今大约27.5至3.5万年前的“猿猴峡谷时期”(Ape Canyon Stage),然后是距今2.8至1.8万年前的“美洲狮时期”(Cougar Stage),和距今约1.6至1.28万年前的“雨燕溪时期”(Swift Creek Stage)。
现代时期被称作“灵湖时期”(Spirit Lake Stage),约3900年前开始至今,灵湖时期以前的时期被统称为祖先时期。
祖先与现代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喷发岩浆的构成成份。
祖先时期的岩浆包含英安岩和安山石,而现代时期的岩浆则成份复杂,包含橄榄石、玄武岩、英安岩和安山石等等。
圣海伦火山在距今27.5年前的更新世,即猿猴峡谷时期开始成长,并喷发出英安岩和安山石的轻石和火山灰。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2:58
36000年前,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泥石流沿火山泻落,而泥石流在圣海伦火山的所有爆发周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猿猴峡谷时期在距今约35000年前结束,接下来的是长达7000年相对平静。
祖先时期的部分火山锥在爆发中分裂,并在距今14000到18000年前的冰河时期被冰川搬运移动。
第二个爆发期即美洲狮时期于距今约28000年前开始,持续约10000年。
灼热轻石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灰以及火山岩穹顶的增长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之后又出现了2000年的平静期,直到雨燕溪爆发期开始,代表性的现象是火山碎屑流,穹顶增长和火山灰对附近地区的覆盖。雨燕溪爆发期在距今12800年前结束。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00
史密斯溪和松木溪爆发期
公元前约2500年,持续了4000年的平静被史密斯溪爆发期的开始打断。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和棕黄色轻石,覆盖了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通过火山灰层体积判断,公元前1900年发生的火山爆发是圣海伦火山在全新世发生的为人所知的最大规模爆发。
这一爆发期一直持续到约公元前1600年,喷发出的物质在80公里外今天的瑞尼尔山国家公园堆积了46厘米厚。
喷发物最远在北至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班夫国家公园,南至俄勒冈州东部都有踪迹。
喷发在整个范围内的物质体积总计可能有10立方公里之多。接下来火山又沉静了约400年。
公元前1200左右火山再度苏醒,松木溪爆发期由此开始。
这一时期持续到约公元前800年,以爆发规模较小为特征。
无数粘稠炽热的岩浆沿山而下,停留在附近的山谷里。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之间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泥流填埋了路易斯河谷65公里长的一段。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02
城堡溪和糖碗爆发期
接下来的爆发期是城堡溪(Castle Creek)爆发期,于公元前400年开始,特征是火山岩浆组成成份的变化,即新出现的橄榄石和玄武岩。
1980年前的火山顶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
在之前常见的碎屑岩石之外,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大量的岩浆流。
大量的安山石和玄武岩岩浆覆盖了山的一部分,公元100年的一次岩浆流一直流到了路易斯和卡拉玛河谷。其他成份,比如因其岩浆管(lava )系统而得名的山洞玄武岩,从其喷发口一直流到15公里之外。
在公元1世纪里,火山灰流沿了北侧之河川和卡拉玛河谷移动了50公里远,甚至可能达到了哥伦比亚河。接下来的400年是火山的平静期。
糖碗爆发期十分短暂,且于火山的历史中其他爆发期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它带来了1980年之前唯一一次明确的定向爆炸式的爆发。岩浆首先安静从火山流出并形成了一个穹顶,接下来发生了至少两次猛烈的爆炸,产生了少量的火山碎屑,爆炸堆积物,碎屑流和火山泥流。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03
卡拉玛和山羊石爆发期
在约1480年,持续了700年的平静期被打破,大量的灰白色英安岩轻石和火山灰开始喷发,标志着卡拉玛时期的开端。1480年发生的爆发比1980年5月18日的爆发规模还要大几倍。
接下来又一次规模堪与1980年相比的爆发在1482年发生。
火山灰和轻石在东北9.5公里处堆积了1米厚;在80公里外也有5厘米厚。
大量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石流接着顺山南坡而下,冲进卡拉玛河。
这一为期150年的爆发期中,岩浆中的硅土成份有所减少,爆发产生的安山石火山灰形成了至少8层深浅相间的地层。
成块的安山石岩浆从火山口沿山东南侧而下。后来,火山碎屑流盖过安山石岩浆,流入卡拉玛河河谷。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04
最终英安岩在火山口上填满了以前爆炸形成的弹坑,形成了几百米高的火山丘。
火山丘侧面的大块部分脱落,以碎石形态覆盖在火山锥上。
侧向的爆发在火山口东南壁上开出了一个缺口。卡拉玛时期在约1647年结束时,圣海伦火山达到了其最高的海拔,也形成了高度对称的外形。接下来的150年里火山再一次回归平静。
1800年开始的山羊石爆发期持续了57年,这也是第一个对圣海伦火山爆发的口头和书面描述共同存在的时期。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07
与卡拉玛时期类似,山羊石爆发期开始于英安岩火山灰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安山石岩浆,最后在英安岩火山丘形成时达到顶峰。
在规模上,1800年的爆发可能与1980年的爆发接近,但没有对山峰造成毁坏。
火山灰向东北飘散到华盛顿州中部和东部,爱达荷州北部,和蒙大拿州西部。
1831年到1857年接连发生了至少十余次小规模爆发,其中还包括在1842年发生的一次相对规模较大的爆发,喷发口就在山北坡山羊石或其附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09
1980年到2001年之间的活动
在1980年3月20日,圣海伦火山经历了一场里氏4.2的地震。烟雾于3月27日开始从火山口冒出。到4月末,圣海伦火山的北面开始凸起及膨胀起来。
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强度5.1级的第二次地震于5月18日发生,[2] 引发了山北坡大规模的塌陷,造成了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岩屑山崩。
山体内的岩浆喷发形成了大规模的火山碎屑流,夷平了附近600平方公里的植被和建筑物。在火山爆发指数(en: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中,这次爆发被列为普林尼式爆发(Plinian eruption)。
山北坡的塌陷混杂着冰、雪和水形成了火山泥流。泥流沿Toutle河及Cowlitz河前进了若干公里,摧毁了一路的桥梁和伐木场。总共三百万立方米的物质被泥流运送到了南方27公里外的哥伦比亚河里。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11
剧烈的火山灰喷发持续了9个多小时,烟柱高度达到了海平面以上20到27公里。烟柱以每小时95公里的速度向东飘移,中午时到达爱达荷州。5月18日大约下午5:30,垂直烟柱的高度开始减小,较小规模的喷发一直持续到了几天之后。
圣海伦火山爆发的能量总共相当于三亿五千万吨TNT炸药,或者27000枚广岛原子弹,又或者7倍于人类建造测试过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沙皇炸弹(Tsar Bomba)的威力。它喷出了2.8立方公里的物质。山北坡的塌陷使圣海伦山的海拔缩短了将近400米,留下了一个1.6到3.2英里宽,800米深的火山坑,北面留有巨大的缺口。爆发一共使57人丧生,还杀死了将近7000头大牲畜(鹿、角鹿和熊),以及附近渔业孵化场的约一千二百万条鱼。有超过200所住宅,300公里长的公路和25公里铁路遭毁坏。
在1980年到1986年之间,圣海伦火山的火山活动持续不断。新的岩浆形成了新的火山丘,大量的小规模爆炸和造丘爆发时有发生。从1989年12月7日到1990年1月6日,以及1990年11月5日到1991年2月14日,火山发生爆发,有时还伴随着火山灰形成的巨大云团。[3]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13
目录
56
圣海伦斯火山
圣海伦斯火山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海拔2,549米,属喀斯喀特山脉。在喀斯喀特山脉的众多火山中,圣海伦斯火山是一座相对年轻的火山,大约在30万年前形成。

该火山具有记载的大规模火山爆发发生在1980年5月,导致57人丧生,火山灰烬覆盖美国西部大片区域。该次火山爆发将山头削去了300米,崩塌造成的2.5立方千米岩屑直接冲入下面的山谷。2004年以后火山活动逐渐趋于活跃并产生小规模的爆发。

中文名
圣海伦斯火山
外文名
Mount St Helen's
拼音
ng hai lun si huo shan
北纬
46°11′
西经
122°11′
快速
导航
喷发历史

旅游信息
地理环境
圣海伦火山(英语:Mount St. Helen’s)是一座活火山,位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斯卡梅尼亚县,西雅图市以南154公里,波特兰市东北85公里处,北纬46.20度,西经122.18度,海拔2,549米,是喀斯喀特山脉的一部分。
共5张
圣海伦斯火山
山的名称来自英国外交官圣海伦勋爵,他是18世纪对此地进行勘测的探险家乔治·温哥华的朋友。
圣海伦火山是包含160多个活火山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因火山灰喷发和火山碎屑流而闻名。[1]
北美洲【North America】-美国[America]-华盛顿州 [Washington State]
美国最危险的火山之一
喷发历史
爆发活动的祖先时期
圣海伦火山早期爆发的时期是距今大约27.5至3.5万年前的“猿猴峡谷时期”(Ape Canyon Stage),然后是距今2.8至1.8万年前的“美洲狮时期”(Cougar Stage),和距今约1.6至1.28万年前的“雨燕溪时期”(Swift Creek Stage)。
共4张
圣海伦斯火山
现代时期被称作“灵湖时期”(Spirit Lake Stage),约3900年前开始至今,灵湖时期以前的时期被统称为祖先时期。
祖先与现代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喷发岩浆的构成成份。
祖先时期的岩浆包含英安岩和安山石,而现代时期的岩浆则成份复杂,包含橄榄石、玄武岩、英安岩和安山石等等。
圣海伦火山在距今27.5年前的更新世,即猿猴峡谷时期开始成长,并喷发出英安岩和安山石的轻石和火山灰。
共4张
圣海伦斯火山
36000年前,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泥石流沿火山泻落,而泥石流在圣海伦火山的所有爆发周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猿猴峡谷时期在距今约35000年前结束,接下来的是长达7000年相对平静。
祖先时期的部分火山锥在爆发中分裂,并在距今14000到18000年前的冰河时期被冰川搬运移动。
第二个爆发期即美洲狮时期于距今约28000年前开始,持续约10000年。
灼热轻石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灰以及火山岩穹顶的增长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之后又出现了2000年的平静期,直到雨燕溪爆发期开始,代表性的现象是火山碎屑流,穹顶增长和火山灰对附近地区的覆盖。雨燕溪爆发期在距今12800年前结束。
史密斯溪和松木溪爆发期
公元前约2500年,持续了4000年的平静被史密斯溪爆发期的开始打断。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和棕黄色轻石,覆盖了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共4张
圣海伦斯火山
通过火山灰层体积判断,公元前1900年发生的火山爆发是圣海伦火山在全新世发生的为人所知的最大规模爆发。
这一爆发期一直持续到约公元前1600年,喷发出的物质在80公里外今天的瑞尼尔山国家公园堆积了46厘米厚。
喷发物最远在北至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班夫国家公园,南至俄勒冈州东部都有踪迹。
喷发在整个范围内的物质体积总计可能有10立方公里之多。接下来火山又沉静了约400年。
公元前1200左右火山再度苏醒,松木溪爆发期由此开始。
这一时期持续到约公元前800年,以爆发规模较小为特征。
无数粘稠炽热的岩浆沿山而下,停留在附近的山谷里。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之间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泥流填埋了路易斯河谷65公里长的一段。
城堡溪和糖碗爆发期
接下来的爆发期是城堡溪(Castle Creek)爆发期,于公元前400年开始,特征是火山岩浆组成成份的变化,即新出现的橄榄石和玄武岩。
共5张
圣海伦斯火山
1980年前的火山顶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
在之前常见的碎屑岩石之外,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大量的岩浆流。
大量的安山石和玄武岩岩浆覆盖了山的一部分,公元100年的一次岩浆流一直流到了路易斯和卡拉玛河谷。其他成份,比如因其岩浆管(lava )系统而得名的山洞玄武岩,从其喷发口一直流到15公里之外。
在公元1世纪里,火山灰流沿了北侧之河川和卡拉玛河谷移动了50公里远,甚至可能达到了哥伦比亚河。接下来的400年是火山的平静期。
糖碗爆发期十分短暂,且于火山的历史中其他爆发期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它带来了1980年之前唯一一次明确的定向爆炸式的爆发。岩浆首先安静从火山流出并形成了一个穹顶,接下来发生了至少两次猛烈的爆炸,产生了少量的火山碎屑,爆炸堆积物,碎屑流和火山泥流。
卡拉玛和山羊石爆发期
在约1480年,持续了700年的平静期被打破,大量的灰白色英安岩轻石和火山灰开始喷发,标志着卡拉玛时期的开端。1480年发生的爆发比1980年5月18日的爆发规模还要大几倍。
共4张
圣海伦斯火山
接下来又一次规模堪与1980年相比的爆发在1482年发生。
火山灰和轻石在东北9.5公里处堆积了1米厚;在80公里外也有5厘米厚。
大量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石流接着顺山南坡而下,冲进卡拉玛河。
这一为期150年的爆发期中,岩浆中的硅土成份有所减少,爆发产生的安山石火山灰形成了至少8层深浅相间的地层。
成块的安山石岩浆从火山口沿山东南侧而下。后来,火山碎屑流盖过安山石岩浆,流入卡拉玛河河谷。
共4张
圣海伦斯火山
最终英安岩在火山口上填满了以前爆炸形成的弹坑,形成了几百米高的火山丘。
火山丘侧面的大块部分脱落,以碎石形态覆盖在火山锥上。
侧向的爆发在火山口东南壁上开出了一个缺口。卡拉玛时期在约1647年结束时,圣海伦火山达到了其最高的海拔,也形成了高度对称的外形。接下来的150年里火山再一次回归平静。
1800年开始的山羊石爆发期持续了57年,这也是第一个对圣海伦火山爆发的口头和书面描述共同存在的时期。
共4张
圣海伦斯火山
与卡拉玛时期类似,山羊石爆发期开始于英安岩火山灰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安山石岩浆,最后在英安岩火山丘形成时达到顶峰。
在规模上,1800年的爆发可能与1980年的爆发接近,但没有对山峰造成毁坏。
火山灰向东北飘散到华盛顿州中部和东部,爱达荷州北部,和蒙大拿州西部。
1831年到1857年接连发生了至少十余次小规模爆发,其中还包括在1842年发生的一次相对规模较大的爆发,喷发口就在山北坡山羊石或其附近。
1980年到2001年之间的活动
在1980年3月20日,圣海伦火山经历了一场里氏4.2的地震。烟雾于3月27日开始从火山口冒出。到4月末,圣海伦火山的北面开始凸起及膨胀起来。
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强度5.1级的第二次地震于5月18日发生,[2] 引发了山北坡大规模的塌陷,造成了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岩屑山崩。
山体内的岩浆喷发形成了大规模的火山碎屑流,夷平了附近600平方公里的植被和建筑物。在火山爆发指数(en: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中,这次爆发被列为普林尼式爆发(Plinian eruption)。
山北坡的塌陷混杂着冰、雪和水形成了火山泥流。泥流沿Toutle河及Cowlitz河前进了若干公里,摧毁了一路的桥梁和伐木场。总共三百万立方米的物质被泥流运送到了南方27公里外的哥伦比亚河里。
共4张
圣海伦斯火山
剧烈的火山灰喷发持续了9个多小时,烟柱高度达到了海平面以上20到27公里。烟柱以每小时95公里的速度向东飘移,中午时到达爱达荷州。5月18日大约下午5:30,垂直烟柱的高度开始减小,较小规模的喷发一直持续到了几天之后。
圣海伦火山爆发的能量总共相当于三亿五千万吨TNT炸药,或者27000枚广岛原子弹,又或者7倍于人类建造测试过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沙皇炸弹(Tsar Bomba)的威力。它喷出了2.8立方公里的物质。山北坡的塌陷使圣海伦山的海拔缩短了将近400米,留下了一个1.6到3.2英里宽,800米深的火山坑,北面留有巨大的缺口。爆发一共使57人丧生,还杀死了将近7000头大牲畜(鹿、角鹿和熊),以及附近渔业孵化场的约一千二百万条鱼。有超过200所住宅,300公里长的公路和25公里铁路遭毁坏。
在1980年到1986年之间,圣海伦火山的火山活动持续不断。新的岩浆形成了新的火山丘,大量的小规模爆炸和造丘爆发时有发生。从1989年12月7日到1990年1月6日,以及1990年11月5日到1991年2月14日,火山发生爆发,有时还伴随着火山灰形成的巨大云团。[3]
2004年之后的火山活动
圣海伦火山在2004年的10月1日再度活跃起来,最初的特征是成百上千次的小规模地震,随后则几次喷出蒸气和火山灰。
熔岩在2004年10月11日达到了火山表层,在已有火山丘的南侧形成了新的火山丘。这一成长从2005年一整年一直持续到2006年。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被观察记录下来,比如“鲸背”,包含着冷却固化的岩浆受挤压形成的长柱。这些现象都相当不稳定,在形成后很快就倒塌消失了。2005年7月2日,鲸背的一角折断坠落,造成的落石把烟尘送到了几百米高的空中。
2005年3月8日发生了一次醒目的火山活动。喷出的11,000米(36,000英尺)高的烟雾和灰尘云从西雅图(美国华盛顿州)也能看到。这次小规模的喷发是造丘运动积蓄压力的一次释放,伴随着喷发的是一次2.5级地震。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14
另一个在火山丘上形成的现象被成为“鳍”(fin)或“板”(slab)。大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冷却了的火山岩以每天2米的速度被推着向上升。2006年6月中,岩板开始在频繁的岩崩中破裂,同时还在不断的受挤压上升。这时火山丘的最高高度是2301米,仍然比2005年7月鲸背坍塌前的高度要矮。
2006年10月22日下午3:13,一场3.5级地震使Spine 7脱落,引起的火山丘的崩塌把火山灰烟柱送到了火山口西面2000米的空中,烟柱接下来很快消散了。
2006年11月19日,大片的冷凝水蒸汽烟柱使媒体推测火山发生了小规模爆发。然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喀斯开火山观测站(Cascades Volcano Observatory)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火山灰云团。火山从2004年开始的持续活动被认为主要是火山口内涌出的岩浆缓慢建造火山丘和挤压的结果。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3:15
旅游信息
圣海伦斯火山地区现已成为美国国家火山的名胜地,政府为旅游者开辟了一条专用通道,也利用这个场所来教育人民,宣传火山喷发的危险性。
这座海拔2591米的火山是美洲最活跃的火山,过去一段时间,圣海伦斯火山一直不太安分。高高的火山口经常会喷出浓浓的烟雾,站在火山附近还可以感到大地在微微颤动,地质学家将此称作“火山的低水平爆发”。尽管如此,当地政府还是解除了对圣海伦斯火山的登山禁令,想要近距离接触火山的人可以像他们一样,带上背包上山了。不过,有“低水平爆发”,就意味着危险依然存在。当地政府提醒游客,在活火山上游览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因此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4:43
30年前圣海伦斯火山喷发,吞噬了一片森林
timg (26).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4:56
圣海伦斯火山群照片
u=375920360,2798727554&fm=15&gp=0.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23
〈二〉、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是指位于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一座火山。其地质活动剧烈,地下岩浆含有大量二氧化硅,能将巨量的爆炸性气体凝固在岩浆内。一旦气体和岩浆凝固在一起,就会导致大规模喷发。200余万年以来,黄石火山发生过3次超大规模的爆发。科学家估计,在未来,黄石公园仍有可能发生超级火山爆发。
∴黄石公园是躺在美国心脏地带的一个地球最具破坏力的“超级火山”。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26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位于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它建成于1872年并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黄石公园是整个“大黄石生态系”的核心地区,而“大黄石生态系”是地球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温带生态系。该公园主要坐落于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它向西北方向一直延伸至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其占地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电影2012中就是以黄石公园为背景进行拍摄。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30
地形地貌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公园面积占地9000平方千米,大部分是开阔的火成岩高原地形。其火山岩类型为双峰式,上部为流纹岩,下部为玄武岩,所以既有酸性岩流纹岩的喷发也有基性岩玄武岩的喷发。
其地表颜色多为由酸性岩浆形成的浅黄色,又因为其SiO2含量大,粘稠度高所以喷发剧烈。形成了多处破火山口,熔岩流,熔岩台地,火山锥。[1]
公园内部地质构造复杂,曾发生过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面大面积覆盖着熔岩,地壳至今仍不稳定。公园中温泉和热泉随处可见。
三处凝灰岩是游客去黄石国家公园不可错过的胜景,这三处岩层分别在距今大约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形成,由黄石公园内发生的三次火山大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堆积而成。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30
地形地貌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公园面积占地9000平方千米,大部分是开阔的火成岩高原地形。其火山岩类型为双峰式,上部为流纹岩,下部为玄武岩,所以既有酸性岩流纹岩的喷发也有基性岩玄武岩的喷发。
其地表颜色多为由酸性岩浆形成的浅黄色,又因为其SiO2含量大,粘稠度高所以喷发剧烈。形成了多处破火山口,熔岩流,熔岩台地,火山锥。[1]
公园内部地质构造复杂,曾发生过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面大面积覆盖着熔岩,地壳至今仍不稳定。公园中温泉和热泉随处可见。
三处凝灰岩是游客去黄石国家公园不可错过的胜景,这三处岩层分别在距今大约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形成,由黄石公园内发生的三次火山大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堆积而成。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32
地形地貌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公园面积占地9000平方千米,大部分是开阔的火成岩高原地形。其火山岩类型为双峰式,上部为流纹岩,下部为玄武岩,所以既有酸性岩流纹岩的喷发也有基性岩玄武岩的喷发。
其地表颜色多为由酸性岩浆形成的浅黄色,又因为其SiO2含量大,粘稠度高所以喷发剧烈。形成了多处破火山口,熔岩流,熔岩台地,火山锥。[1]
公园内部地质构造复杂,曾发生过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面大面积覆盖着熔岩,地壳至今仍不稳定。公园中温泉和热泉随处可见。
三处凝灰岩是游客去黄石国家公园不可错过的胜景,这三处岩层分别在距今大约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形成,由黄石公园内发生的三次火山大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堆积而成。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37
火山整体以黄石湖西边的西拇指 (West Thumb) 为中心,向东向西各15英里,向南向北各50英里,构成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在这个 火山口下面蕴藏着一个直径约为70公里、厚度约为10公里的岩浆库,这个巨大的岩浆库距离地面最近处仅为8公里,并且还在不断地膨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39
喷发周期
美国黄石公园地下是一座“超级火山”,潜藏着摧毁地球的超级能量,其喷发的空降碎屑能够埋没半个美国。
美国黄石公园在火山爆发中形成,大约每隔60万年周期性喷发,现已进入喷发周期。
210万年以来黄石地区在地质年代里多次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每一次都是极其巨大的火山爆发。尤其是倒数第二次火山爆发,从火山口中喷发出来的物质将这里大约近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覆盖,厚度超过1500米,形成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形成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44
喷发历史
在黄石国家公园的地底下潜伏着一个地球最具破坏力的超级火山,类似这样的“超级火山”一旦喷发,足以毁灭地球上大部分生物。
据地质学家推算,黄石超级火山历史上已喷发上百次,最早是在1650万年前,最后是在63万年前。
英国专家预测,美国黄石公园地底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周期大约就是60~80万年,而自上一次喷发至今已有64万年,再加上最近几年太阳活动越来越剧烈,黄石超级火山似乎很快就要喷发了。2011年1月,科学家们警告称,黄石火山或许已经进入活跃期,从1923年至今,黄石公园部分地区的地面已经上升了70厘米。据模拟分析显示,一旦该火山喷发将导致灾难性后果。据估计,它的威力可能是美国圣海伦火山的1000倍到3000倍。其200万年前的一次喷发出的火山灰等物质若堆在福建省,可高达20米;如果盖在云南可厚达6米。如果把圣海伦火山喷出的物质比作一粒豆子,黄石超级火山喷出的物质就是3个足球场这么大。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46
持续放热
2014年7月11日,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的“地下超级火山”开始不断释放巨大热量,加之当地夏季气候炎热,造成一段长约5公里的柏油马路开始“熔化”。[2] 虽然这段路看上去还挺结实,但已经无法行车,很多地段像“烂泥”一样松软。与此同时,路边的土地也是如此,有的看上去很结实的地方甚至会造成游人直接陷入滚烫的地下水中。 维修上述路面可能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时间。[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0:47
科学家称,周围岩浆和岩石的密度差异意味着,超级火山火山口内的岩浆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力量来冲破地壳,使熔岩和火山灰喷出表面。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Jean-Philippe Perrillat博士说道:“火山口内岩浆和周围岩石的密度差异足以将岩浆挤压到表面。效果就像水下一个充满气的足球,水的密度使它回到表面。”
阻止超级火山爆发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找到监测地下岩浆压力的方法来进行预测。Perrillat博士声称,在可预见的未来并没有已知的超级火山处于爆发的危险之中,而且至少十年左右,火山口岩浆的压力才能够达到一个可能喷发的临界点。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1:18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照片
10dfa9ec8a13632756d20508948fa0ec08fac7ca.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1:36
黄石公园地底下,隐藏巨大的超级潜伏火山
timg (29).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07
黄石超级火山群
黄石超级火山是位于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内的超级火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并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距今约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这一超级火山曾大规模喷发。三次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如今黄石国家公园三个著名的凝灰岩景点。超级火山并没有公认的定义,这一称呼是因2000年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流行开来的,但一些科学家用这个名称描述异常强烈和喷发量特别巨大的火山喷发。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距今64万年。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08
特征
和普通火山不同,超级火山没有火山锥,也就是不像普通火山那样有明显的山体,超级火山整体就是一个大高原。站在超级火山旁边,你看不到地上有凸起的山,只会看到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地。超级火山岩浆库深埋于地下,巨大的威力使得超级火山形成不了山体和完整的火山口(都在火山喷发时被炸得粉碎了),只能在地面上留下一个个如同陨石坑般的凹陷,被称为破火山口(火山臼)。黄石超级火山现今的破火山口为面积达84×45公里的椭圆形,大概占黄石公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08
美国地质调查局用这一名称形容一次喷发量超过1000立方公里浮石和灰尘的喷发,这一数量是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喷发量的50倍。喀拉喀托火山那次喷发异常惨烈,使超过36000人丧生。火山喷发形成山峦,超级火山喷发则使山峦灰飞烟灭。火山喷发使周围几公里的植物和动物丧命,超级火山喷发则有可能改变整个行星的气候而导致所有物种的灭绝。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09
危害
美国地质调查局用这一名称形容一次喷发量超过1000立方公里浮石和灰尘的喷发,这一数量是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喷发量的50倍。喀拉喀托火山那次喷发异常惨烈,使超过36000人丧生。火山喷发形成山峦,超级火山喷发则使山峦灰飞烟灭。火山喷发使周围几公里的植物和动物丧命,超级火山喷发则有可能改变整个行星的气候而导致所有物种的灭绝。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10
研究
在过去的10年间,一些科学家一直在关注黄石火山口地下的情况。通过监测该地区地表下的向上压力,这种压力是由于地下岩浆的聚集所导致的,在2007年科学家发出预警。犹他大学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文章,称黄石火山口下的地壳在2004年到2007年间抬升了17厘米。
不过人们也无需过于担心,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犹他大学和黄石国家公园共同组成的黄石火山观测站,坚持不懈地密切监测着该地区的火山活动状况,它的一举一动都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52
美国黄石公园爆发288起地震,我们应该担心吗?
原创|2020-06-27 22:42:34
众所周知,地震是由于地壳中板块与板块相互运动发生摩擦、碰撞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发生大约发生500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但觉得多数的地震人类并不能感觉到。黄石公园作为美国国家级公园景区拥有着独特的地质环境,地下庞大的岩浆库“滋养”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级火山群。但过去一段时间来,黄石公园内发生的现象引发了美国人的担忧......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53
2020年5月,黄石国家公园地区密集发生了288次地震,这引发了新一轮的炒作,三场地震群发生在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这是否会唤醒黄石超级火山?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5月4日黄石公园爆发了12起地震,5月22日发生了39起,5月29日又发生了100起,这种密集的地质活动一直延续到六月下旬。一连串的地震冲击引发了人们对该地区“超级火山活动”的担忧——频繁的地震会唤醒沉睡的火山,从而引发更大的危机。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53
这样的担忧是必要的吗?

黄石公园是美国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像5月份这种密集的地震群并不多见。黄石地区每年大约发生700到3000次地震,其中大多数是人类无法察觉的,其成因是火山及其周围广泛的断层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其他火山一样,黄石公园内的地震与超级火山熔岩库沿着岩石裂缝流动有关。当地壳板块运动改变岩浆库的状态时,释放出的大量蒸汽会在地下形成高压,断层附近的岩石最终会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滑动或断裂。此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在周围的岩石中传递。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2:54
黄石公园是美国乃至世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多样的自然热液的特性,包括温泉、间歇泉、石灰华梯田和超级火山,这都得益于其独特的火山和地质结构。正因为黄石公园处于地壳活跃带上才使得其拥有世界上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国家公园。据报道,2009年和2010年还发生了数百次大规模地震。所以,频繁的地震实属正常的自然现象,我们不必过度恐慌与担心。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39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地下埋藏的岩浆容量超I000个三峡水库
u=3112754504,3661743317&fm=26&gp=0.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46
〈三〉、美国雷尼尔火山:
雷尼尔山
雷尼尔山Rainier, Mount 亦译来尼尔山。雷尼尔山国家公园是一座以雷尼尔山为中心的公园,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皮尔斯县,西雅图的东南方85公里处。海拔4,391米。圆锥型火山。基盘为花岗岩,火山体为安山岩。喷发在1870年,现仅喷少量蒸汽。附近有温泉。山麓和低坡生长着针叶林(冷杉、松等),海拔2,600—2,800米为高山草甸,更高为永久积雪和冰川。1899年辟为雷尼尔国家公园。 1899年为保护雪裹冰封的雷尼尔山自然景色而建立了国家公园。雷尼尔山国家公园包含原始的老生雨林及高原,面积980 平方千米。雷尼尔山是喀斯喀特山脉的大火山之一,有不少冒汽的岩洞和温泉。雷尼尔山国家公园不仅是华盛顿州的地标,许多器物皆以此山为图案,而且对该州的人而言,更带有几分神秘与传说的色彩,颇具有神圣的地位。约翰·穆尔称赞雷尼尔山具有“辽阔的、像地图一样的景致”。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48
简介
雷尼尔山Rainier, Mount 亦译来尼尔山。雷尼尔山国家公园是一座以雷尼尔山为中心的公园,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部,西雅图的南面。海拔4,391米。圆锥型火山。基盘为花岗岩,火山体为安山岩。喷发在1870年,现仅喷少量蒸汽。附近有温泉。山麓和低坡生长着针叶林(冷杉、松等),海拔2,600—2,800米为高山草甸,更高为永久积雪和冰川。1899年辟为雷尼尔国家公园。 1899年为保护雪裹冰封的雷尼尔山自然景色而建立了国家公园。雷尼尔山国家公园包含原始的老生雨林及高原,面积980 平方千米。雷尼尔山是喀斯喀特山脉的大火山之一,有不少冒汽的岩洞和温泉。雷尼尔国家山公园不仅是华盛顿州的地标,许多器物皆以此山为图案,而且对该州的人而言,更带有几分神秘与传说的色彩,颇具有神圣的地位。 雷尼尔山为喀斯喀特山脉的高峰,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岭之一,海拔4323米,比邻近高峰高出约2500米。雷尼尔山同时也是一个包覆着超过91 平方千米雪和冰的活火山。火山为圆锥形,基盘为花岗岩,火山体为安山岩。[1]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48
简介
雷尼尔山Rainier, Mount 亦译来尼尔山。雷尼尔山国家公园是一座以雷尼尔山为中心的公园,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部,西雅图的南面。海拔4,391米。圆锥型火山。基盘为花岗岩,火山体为安山岩。喷发在1870年,现仅喷少量蒸汽。附近有温泉。山麓和低坡生长着针叶林(冷杉、松等),海拔2,600—2,800米为高山草甸,更高为永久积雪和冰川。1899年辟为雷尼尔国家公园。 1899年为保护雪裹冰封的雷尼尔山自然景色而建立了国家公园。雷尼尔山国家公园包含原始的老生雨林及高原,面积980 平方千米。雷尼尔山是喀斯喀特山脉的大火山之一,有不少冒汽的岩洞和温泉。雷尼尔国家山公园不仅是华盛顿州的地标,许多器物皆以此山为图案,而且对该州的人而言,更带有几分神秘与传说的色彩,颇具有神圣的地位。 雷尼尔山为喀斯喀特山脉的高峰,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岭之一,海拔4323米,比邻近高峰高出约2500米。雷尼尔山同时也是一个包覆着超过91 平方千米雪和冰的活火山。火山为圆锥形,基盘为花岗岩,火山体为安山岩。[1]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49
发现
发现雷尼尔山的第一个欧洲人是乔治·范库弗上尉。他在1792 年为英国绘制帕基特海峡的地图时看见雷尼尔山,将其描述为“高险陡峭、白雪皑皑的山峰”,并以他的一位朋友里尔·阿德迈隆·皮特·雷尼尔的名字为此山命名。其实,邻近的印第安部落早就知道此山,并称其为“塔荷玛”,意思是“上帝之山”。雷尼尔山高度为4323 米,远远超出周围1800米高的群峰。从西雅图能看见数百座山,但当人们提及“那座山”的时候,人人都能知道指的就是雷尼尔山。一个多世纪以来,雷尼尔山深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在1888 年登上顶峰的约翰·穆尔盛赞这座山具有“辽阔的、像地图一样的景致”。雷尼尔山的早期登山者之一贝利于1886 年写道:“从山顶四望,是令人难忘的雄伟和宽广。1500米以下的景色都隐没在雾海之中,只有较高的山峰探出,如海中浮岛。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50
旅游资源
终年积雪不化,每年夏季山麓融雪后,山径全线开放,登山建行者络绎不绝,是华盛顿州最佳的登山场所。在这里可以看日出日落,不论是登山、健行、滑雪、森林浴、骑脚踏车,都有不同的乐趣
外,在山腹的草原地带,每到七八月间,冰雪融化、花开满山,宛若一片美丽的花园。林木参天的森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层次分明,野生动物在雷尼尔山随处可见,山下的草原中可看到黑尾鹿、高山羊和土拨鼠,甚至树林里偶尔也可见到黑熊及山狮的踪影。 [1]
山麓下则是一大片绵亘的原始森林,湖泊、瀑布错落其间,这变化万千的景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雷尼尔火山第一次爆发在距今约七十多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现仅喷发少量的蒸汽,附近有温泉。山麓和低坡生长着针叶林(冷杉、松等),海拔2600~2800 米处为高山草甸,更高处为永久积雪和冰川。位于东坡的埃蒙斯冰川是美国最大的冰川,厄斯奎利冰川、考里兹冰川等都十分著名。这些冰川夏季消融的雪水,汇成湍急的溪流和倾泻的瀑布,泉声响彻山谷。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51
天堂”及“日出”两处景点尤其受到珍视与保护。“天堂”高约1402 米,位于雷尼尔山西南方的隆迈尔山的北面。这里地势愈来愈高,转过几个陡峭的弯,便来到被人们称之为“天堂”的景点,可想而知这儿的风景有多么绮丽了。“天堂”同时也是雷尼尔山国家公园内最受欢迎的一处景点,除了有漂亮的山景之外,还有潺潺的流水、清丽的瀑布和湖泊,难怪会大受欢迎。在“天堂”的南边和西南边分别是倒影湖和那拉达瀑布,再北边一点则是天堂河,知名的尼斯卡利冰河和天堂冰河就是从这儿进入公园的。位于雷尼尔山北边的“日出”,则是国家公园内最高的景点,也是观赏山景最佳的地点。在这里不但可以欣赏到冰河的壮丽奇景,还可以眺望公园内另一座秀丽的贝克山以及太平洋。喜欢研究大自然生态的朋友,特别喜欢在这一带寻找野生动物的踪迹。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51
地址:从西雅图出发往5号高速公路南下,再接706号公路东行,大约2小时车程即到。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54
目录

雷尼尔火山
雷尼尔火山 是美国最高的火山,美国华盛顿州的最高峰(4,392公尺〔14,410呎〕),属喀斯开山脉(Cascade Range)。位于他科马(Tacoma)市东南约64公里(40哩)处的来尼尔山国家公园内。拥有除了阿拉斯加以外最大的单一冰河以及最大的冰河系统。由于太平洋吹来的东风湿度较高,地球上有史以来全年最大的降雪量就出在这里。同时此山也是美国登山队的主要训练场所。

该火山为一座活火山,其活跃周期为500到1000年。因该山拥有庞大的冰川,故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火山泥流,将威胁到整个浦亚鲁普河山谷,所以被列为十年火山之一。[1]

雷尼尔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岭之一,从山顶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1500米以下的景色全被隐没在雾海之中,只有较高的山峰探出一角,仿佛海中的浮岛。山顶终年被冰雪覆盖,有27道冰河向四周喷射而出。另外,在山腹的草原地带,每到7、8月间,冰雪融化,花开满山,成了一片美丽的花海。

山麓下是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湖泊、瀑布错落其间。位于东面山坡的埃蒙斯冰川是美国最大的冰川。冰川夏季消融的雪水,汇成湍急的溪流和倾泻的瀑布,水流声响彻山谷。

公园里的“天堂”及“日出”两处景点极受人们的珍视和保护。“天堂位于雷尼尔山西南方,地势极高。这里除了有美丽的山景外还有潺潺的流水和清澈的瀑布和湖泊,在“天堂”的北边还有著名的天堂河。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55
英国探险家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于1792年5月8日看到这座顶峰,并以他的一位航海家朋友的名字彼得·来尼尔命名。许多文件中记载的是由史蒂文斯(Hazard Stvens)和川普(Philemon Van Trump)于1870年8月17日第一次登上顶峰。这座山是美国登山客想要征服的主峰之一,也是训练和指导登山的首选地点。每年都有上千民众想要攀登这座山峰,其中许多人是参加有导游带领的2天行程。有时以其美国原住民的名称──他科马山(Mount Tacoma或Tahoma)来称呼它。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55
地质研究
在地质上属于年轻的山,是约在1百万年前由连续喷发的熔岩流形成。这座休眠火山最後一次喷发是在150~175年以前。雷尼尔山占地260平方公里(100平方哩),四周环有美国除阿拉斯加外最大的单峰冰川系,41道冰川从宽阔的山顶向周围扩展,其中包括尼斯阔利冰川(Nisqually Glacier),科学家从它在最近150年间的前後推移变化中,可以测出在地球气候上的模式。该山有3座主峰︰自由帽(Liberty Cap)、成功角(Point Success)和哥伦比亚山脊(Columbia Crest)(後者为顶峰),低坡上有浓密的针叶林,并以风景如画的高山草原、瀑布、湖泊和大量的野生动物和花草而闻名。[
匿名  发表于 2020-7-25 15:57
危险时期
华盛顿州雷尼尔火山的危险在于,这座火山覆盖的冰雪比喀斯喀特山脉其他火山覆盖冰雪的总和还多,因此该火山喷发就会有很大的火山泥流风险。火山泥流就好像是混凝土搅拌机倾泻而下的混凝土。[1]
在过去,雷尼尔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泥流沿河谷倾泻到100公里之外的地方。那里有大量的城市设施,因此这是雷尼尔火山的最大威胁。
雷尼尔火山每隔500到1000年就会进入明显的火山活跃期。雷尼尔火山上次猛烈喷发是在500年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6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