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匿名

火山:谈喷出地面的明火山与地下潜火山(作者:遠长江)2020、6、20。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0:41
基拉韦厄火山
基拉韦厄火山[2] 是夏威夷群岛中的第一大岛,它海拔1247米,是一座活火山,至今仍经常喷发。其破火山口直径4027米,深130余米,其中包含许多火山口。整个火山口好像是一个大锅,大锅中又套着许多小锅(火山口)。在破火山口的西南角有一个火山口,直径约1000米,深约400米,当地土著人称它为“哈里摩摩”,意为“永恒火焰之家”。其中有沸腾的炽热熔岩,是一个熔岩湖。熔岩向上喷发时,可形成“熔岩喷泉”,熔岩涌出火山口时,可形成“熔岩瀑布”。
  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时,熔岩流从高处奔腾下泻,涌入大海,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平方公里的新陆地。此后,这座火山仍经常活动。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0:42
冒纳罗亚火山
冒纳罗亚火山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中部,海拔4170米,从海底算起高约9300余米。其山顶常有白云缭绕,忽隐忽现。岛北冒纳开亚山海拔4205米,是夏威夷的最高峰。世界最高的天文台,就设在此山的顶峰。
  1950年冒纳罗亚火山爆发时,熔岩顺着斜坡向低处流去,流程约50余公里,一直流到海边,注入大海。当熔岩流流入海水中时,使海水沸腾,蒸汽滚滚,死鱼漂浮。
  1984年3月25日冒纳罗亚火山又喷发,喷出的熔岩下泻约27公里。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0:52
  当提起火山时,人们也许会想到炽热的岩浆喷射奔流、瞬间吞没一切的可怕景象,也许会想到当年庞贝城被熔岩覆盖的悲惨情景。但美国的夏威夷火山群却与众不同。它喷发时,人们不是四处躲避,反而却要兴致勃勃地前往观光。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夏威夷的火山喷发,是宁静地喷出高度流动性的玄武熔岩,而不是爆炸式的火山发作。这里在长达150多年的岁月中,只有一个人死于火山爆发。所以夏威夷火山群不仅不是死亡的坟场,而且还被美国设立了国家公园。成为人们游览的胜地。

  在夏威夷火山群中,莫纳罗亚火山和基拉韦厄火山是活火山。夏威夷人传说,基拉韦厄火山是失恋的女神碧蕾居住的地方,这里时时喷射的烈焰便是碧蕾的忌妒之火。莫纳罗亚火山之火:在全美活火山中是首屈一指的。在过去的200年间,莫纳罗亚火山约喷发过35次。至今山顶上还留有好几个锅状火山口和宽达2700米的大型破火山口。莫纳罗亚火山曾于1959年11月爆发。当时沸腾的熔岩冒着气泡从一个长达一公里半的缺口处喷射出来,持续时间达一个月之久,岩浆喷出的最高度超过了纽约的帝国大厦。1984年3月莫纳罗亚火山又一次爆发,它那举世罕见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来自希洛、檀香山和其他各地的游客,前来搜集科学资料的科学家更是络绎不绝。美国地质调查局还专门在夏威夷国家公园建有一座火山观测台,以便研究火山活动的情况。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0:59
夏威夷火山群形成原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那么,夏威夷火山形成原因大家是否了解?
夏 威夷州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夏威夷群岛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包括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绵延2450千米,形成新月形岛链。夏威夷岛为最大岛,岛上有2座活火山。气候终年温和宜人,降水量受地形影响较大,各地差异悬殊,森林覆盖率近50%。本州是由十九个主要的岛屿及珊瑚礁所组成,位于中部太平洋。
因为夏威夷在板块移动和板块的俯冲区。大部分地震和火山都是板块挤压造成的。比方讲海洋版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在一起,海洋地壳比较沉,就往大陆地壳下面挤。这个挤压的结果是释放大量热能,地幔里很多岩石融化成了岩浆,液体会向上升。上升压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在地壳表面喷发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佰佰安全网。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1:05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那么,板块运动怎么形成火山的呢?

板块运动,地质学专业术语,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板块学说在火山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它能把很多看来是彼此孤立的现象,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以这个学说建立的火山活动模式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环大西洋为什么就没有火山带;板内火山不在板块边界上,用地幔柱解释它的成因似乎依据也不够充分。在两极挤压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轴扩张形成经向张裂和纬向挤压,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经向和纬向构造带内。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佰佰安全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1:17
夏威夷明亮颜色火山口实摄照片
u=2169442175,4273890950&fm=26&gp=0.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1:29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timg (17).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5
要预测地震,得先做好火山预测
遵循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摸爬前进,先预测那些有规律性,有周期性的自然事物;先研究有序界系,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从事与预测及研究那些无规则,或零乱不堪,或杂乱无章,或捉摸不定,或无序界系的,复杂的混沌自然界事物。
  一、多年来发布了很多火山预测,一些是失败的,但成功的更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火山喷发是可以准确预测的。火山喷发一般有着较强的周期性特征和较明显的规律性,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对火山喷发的预测要比地震预测容易。通常情况下,火山喷发虽然呈周期,有规律性喷发,但每个周期的间隔时间也有差别。比如印尼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平均每隔10年喷发一次,但有时相隔12年。但地震则不同,日本的长期的历史记录揭示了地震发生时间的不规律性,地震预测的一些参数的可变化无常性(为多变量)。地震预测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关键问题是时间的准确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6
对于火山喷发的预测,三要素则简化为一要素。因为地点(即火山口)位置固定不变,或变化甚小;喷发量(相对于地震的震级)也变化不会大;唯一要预测的要素就是时间的准确可信度。因而说火山喷发的预测要比地震预测(当然是指7级以上大地震的预测)容易。那么我们就先从容易的做起,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我们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再到大学毕业,共十七年时间,才能开始走入科学殿堂大门,都是从简易到复杂之路。地震预测存在三大难题,首屈一指的是“不可入性”。而火山喷发已将基源(火山基源相当于地震震源)托出,基源岩浆显露于地表。让广众(包括学者、科研人员)能直接直观的进行观测和实地考察及现场搜集第一手研究资料。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何等宝贵而又易得难求的事情!可又如何能引起全球地震科学界多少重视与反响呢?甚至“视而不见”。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6
二、前文谈到,火山预测成功的多于失败的。但还是有不少是预测失败的,预测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火山整个漫长的发展履途,其活动从自发有序走向自发无序,最终停止活动”。世间任何事物都遵循一个共同的,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从发生->发展->鼎盛->衰老->死亡(消失)。火山活动同样如此。鼎盛时期之前的火山活动具有较明显的自发有序、有规律、周期性特征。它处于发展强盛之中,火山喷发就像在地球下进行巨大核爆炸一样,声响传播到200公里以外,喷出的火山灰烟云雾可达6000米至1万余米的高空,岩浆和大小石块可抛向500米的高空,火山灰可落在2500公里以外。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可以喷出约6×10^9(6×10^10)吨岩浆和火山灰碎屑物,岩浆在地下通道中奔流与上涌,地下雷鸣,地下压力可达2万至60万个以上大气压力,而地表只为一个大气压力,岩浆上冲压力如此巨大悬殊,故威力巨大无比!使大地产生地动山摇,而引发地震。当火山活动进入衰老期后,因高温热液岩浆不同于低温水溶液,因炽热岩浆能熔化岩石而使火山地下管道几何空间得以扩展和上冲压力降低。如宁静式火山:它并不喷发,只从火山口较安静地释放气体或静静地流溢火热的熔岩。休眠型火山:隔相当长年代时间,会再度喷发。最后停止喷发变成死火山。以上类型的火山无法准确预测,是造成预测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所在。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7
火山活动从鼎盛期->衰老期->休眠期->死火山期,是从自发有序转向自发无序。无序指无内在规律可循。火山活动进入衰老期后,火山喷发频率(指间歇时间)变长或逐渐走向无序状态。所以说做好火山预测也不容易。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7
三、火山喷发和喷泉(又叫间歇泉)的形成原理甚为相似。天然喷泉能间歇地喷出气体和泉水来,有的几分钟喷一次,有的几十分钟喷一次,有的几小时喷一次,非常准确。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喷泉--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忠实喷泉,原本平均每64分钟喷一次。1959年黄石公园附近的一次大型地震以后,它的平均喷发频率变为现今每90分钟一次。经研究有两方面原因控制一个喷泉的行为特点:地下管道的几何形状和地下流体(气体与液体的)的供给。一次大型地震可以轻易改变其中之一或者一箭双雕。

火山喷发与天然喷泉的不同点:喷泉喷出的是低温水流,火山喷出的是高温炽热岩浆流;另外两者释放压力相差悬殊:温泉顶多释放几个大气压力,而火山喷发至少释放一万个至数十万个大气压力,能将火山烟灰浓雾抛充6000-1万余米高空。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8
四、地震预测比火山预测艰难,不过地震预测也得先从相对有序的"特征地震"做起,因此"特征地震"具有一定准周期特性。有学者认为目前的"地震学"基本上还是一门"观测科学"。比如对一个地区近500年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地震(观测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来评估与预测今后数年至100年内可能重演灾难性大地震的危害,即通过观测它的过去,预测它的将来。关于如何准确预测?因文字冗长,需另作专题论述,在此搁笔为宜。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8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死亡24.3万人,16.4万人受重伤,一座重工业城市一夜毁于一旦,被称为20世纪世界十大灾难之一的巨祸奇劫。请问"臭万年"?这也算准确预测了吗?如是这样,那么四川汶川地震更是精确预测了,因为汶川地震才死亡8.66万人,伤37.4万余人。曾记得早在公元1966年邢台地震期间,中国地震界早已把牛皮高调吹上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因此,已见怪不怪了!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9
是的,火山确实多在外国,那怎么办?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国家安全》问题,如何对待处理?资金与科研经费是个实际具体问题。光靠个人支助是无能为力的,地震与火山活动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头等重大问题。联合国及全球各国都天天在谈全球气候问题,可各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远胜过气候问题。因为直接涉及到数以万计人的生命存亡问题。只要把利害关系谈清楚,各国政府领导层肯定会落意支助资金以联合行动。
中国国内的火山分布,台湾与海南分布有火山群,适合国内考察与研究。另外离中国本土近的周边地区如日本,印尼,菲律宾,堪察加半岛(历史上曾属中国领土)都属多火山,多地震地区。便于就近出国考察与科研,

印尼分布有默拉皮火山(位于爪哇岛上);塔朗火山(位于西苏门答腊索洛克塔朗);索普坦火山(位于北苏拉威西),阿贡火山(位于巴厘岛)...等。

日本分布有:樱岛火山,浅间山火山,富士山火山,盘梯火山,阿苏山火山...等,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9
世界上一些伤亡惨重的大地震汇集:
1、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大地震:公元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了8.5级以上大地震,10万人死亡。
2、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发生8.3
级大地震,6万人丧生。
3、意大利西西里岛大地震:1908年12月28日,西西里岛的墨西拿
海峡发生7.5级地震,导致8.3万人死亡。
4、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六盘山地区发生8.5级大地震,23.4万人死亡。
5、日本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关东平原南部的相模海湾海底发生8.3级大地震,I4.3万人丧生。
6、秘鲁大地震:1970年5月31日,位于秘鲁西部安卡休卅境内的钦博特海湾发生7.6级大地震,近7万人丧生。7、中国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24..3万人死亡。
8、墨西哥大地震:1985年9月19日,位于墨西哥境内的西太平洋海底发生8.1级大地震,3.5万人死亡。
9、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大地震与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尼爪哇岛雅加达发生9.O级大地震,并引发印度洋海啸,波及东南亚与南亚的一些国家,包括印尼、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馬尔代夫、孟加拉国、澳大利亚、车帝汶等国,死亡人数超过20余万以上。
10、南亚的印巴交界的克什米尔大地震: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大地震,巴基斯坦死亡人数超过7.3万。此次地震又称《南亚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大地震》。
11、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8.66万人。
12、美洲加勒比海海地大地震:2010年1月13日,加勒比海地区海地发生8.5级大地震,死亡30万人以上。
13、曰本东北海域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O级大地震,死亡与失踪人数约3万人。
以上伤亡惨重地震,中国佔其中3次;日本佔其中2次;亚洲地区佔其中7次,超过二分之一以上。说明亚洲地区的国家对防震抗灾能力极差!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39
如果对世界上伤亡惨重的13次大地震、死亡人数进行摸底统计,统计结果公布于下:
十三次伤亡惨重的大地震,总共造成165.76万余人死亡。
亚洲地区死亡人数为:1OO.96万人,佔61%;南北美洲地区死亡人数为:46.5万人,佔28%;
欧洲(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北岸国家)死亡人数为:18.3万人,佔11%;非洲地区死亡人数为零,佔0%;
13次伤亡惨重大地震中,按国家进行死亡人数统计,结果如下:
中国佔3次,死亡人数为56.36万人,佔总死亡人数的34%,即三分之一强。
海地佔1次,死亡人数为30万,佔总死亡人数的18%;
日本佔2次,死亡人数为17.3万,佔总死亡人数的10.4%;
美国佔1次,死亡人数为6万,佔总死亡人数的3.6%;
秘鲁佔1次,死亡人数为7万,佔总死亡人数的4.2%;
墨西哥佔1次,死亡人数为3.5万,佔总死亡人数的2.1%;
巴基斯坦佔1次,死亡7.3万人,佔总死亡人数的4.4%;
葡萄牙佔1次,死亡IO万人,佔总死亡人数的6.0%;
意大利佔1次,死亡8.3万人,估总死亡人数的5.0%;
以上为大概摸底统计数据,仅供参考。但可以看出防震抗灾措施落实到位与否!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40
《世界上一些伤亡惨重大地震的汇总》一文,统计的时间段为公元1755年~2011年(共256年)间、所发生的一些伤亡惨重地震的汇集,也可能还存在遗漏、没有汇总出来,故此摸底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当然在此时间段之前,还存在一些伤亡惨重的地震,因筆者未能收集到有关地震资料,故无法进行统计。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40
补充一次伤亡惨重的地震:
那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大地震,又称陕西关中大地震。关于震级有定为8.O级的,也有定为8.9级的;震域范围达7省211个县,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伤亡惨重、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在中国明朝历史时期。该次地震有感范围达15个省市,波及大半个中国。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41
防震抗灾成效高于预测救灾的千百倍:

对于地震自然灾害应着重采取"防患未然"的明智决策,意指在突发事故或灾害,灾难发生之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先防止或设法减轻灾情。道理其实很简单,普通民众都知晓,比如抗洪救灾主要靠什么?靠平时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兴修水利防洪设施等。假如某国(或某地区)竭尽全力去研究狂风暴雨的成因,和预测暴雨发生的准确时刻,地点范围,强度(多少年一遇),而疏忽修建水利防洪设施,那才是最愚蠢的笨蛋,因为他即使预测正确了,因缺失防洪水利设施,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洪灾凶猛泛滥,水漫金山和吞噬房舍与人兽。那么要问防震抗灾又主要靠什么呢?靠防震设施的全面落实,指房屋结构加固和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及人员防震躲避的应急安全设施等。这就关于到国家把资金重点投向何方?则一目了然。对于地震应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绝不可演变为以预报为主的错误方略;必须着力纠正把地震预报当成地震预防为主攻方向,把国家资金和人力资源及精力、时间集中花费在地震预测预报上,从而疏忽对建筑的设防,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指导思想。大量中外震例表明,国外十分注重建筑设防,因为它能大大减轻灾情。比如1960年5月智利发生里氏9.5级特大地震,只死亡800人;而海地2010年1月13日发生里氏7.0级地震(后改定为8.5级),死亡人数达30万人以上;300,000人/800人=375倍,为何死亡人数高差375倍之悬殊?根本原因就是建筑有无设防。请问我国情况如何?比海地稍好不多,公元1976年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3万人,重伤16.4万人,当时整个唐山也是没有建筑设防的;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大地震,死亡8.66万人。从汶川地震经历中充分说明建筑设防的重要性,其中陈家坝小学七度设防,没有伤人。安县桑枣中学地震前把房子加固了,房子也没倒,学生两分半钟都撤到操场,一个学生都没伤。

国家每年向中国地震局拨款金额达29~40余亿元,这是一个可观的数额,是全国纳税人的钱。有人说的对,“当论证地震存在的必要性并且需要拨款时,他们总是搬出海城地震的例子,证明预报是必须且可能的。当公众要求他们对地震预报失误承担责任时,他们就拿出一套地震不可预测的说法推卸责任,并且没有一点愧疚。”

地震是无法避免的,很多人寄希望于地震预测,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应当把过多的财金支出和人力资源及精力、时间白白消耗在茫海苦水中,而应以防震抗灾为己任,国家应把资金投向建筑设防方面。
匿名  发表于 2020-7-21 17:42
中国地震预测从1966年邢台地震起步,至今已达半个多世纪,周恩来总理,李四光老一辈人早已离世,现已传至第三代,第四代孙辈了。在美国地震预测已跨越了120余年历史履途,也曾经历过“诸神出动,群魔乱舞”的业余地震预测大合唱时期,预测火种传递已超过10余代人,可至今依然如故,没有突破,从而转向地震抗灾、减灾的明智举措。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14
〈十一〉、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蘑菇照片
u=1912188306,1189039407&fm=26&gp=0.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21
新燃岳火山
新燃岳火山,位于日本九州岛宫崎县与鹿儿岛县交界处的雾岛山中部,火山口直径约750米,深约180米,是九州岛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也是日本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该火山有多次喷发记录,2011年开始进入活跃期,距上次喷发已有300年。
2017年10月14日,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烟尘高达2300米。[1]2018年3月1日,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3月6日下午,位于日本宫崎和鹿儿岛两县交界处的雾岛连山新燃岳发生了爆发性喷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22
大事件
1月26日
继2011年1月19日和22日两次喷发后,新燃岳火山1月26日上午7时许再度喷发,这也是2011年来该火山第3次喷发。 [3] ?
日本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1月26日从太空拍摄的雾岛山火山灰烟柱照片(见下图),当时,火山活动强度尚未达到令当局发出疏散警告的程度。 这张假色照片显示火山灰烟柱正向东南方?向扩散。?[4] ?
此次喷发开始规模较小,随后不断加剧。27日、28日及30日,连续发生3次大规模爆炸性喷发,烟尘曾高达3000米。火山灰四处飘散,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给农业造成重大打击。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25
当地时间27日下午3时40分许,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发生中等规模喷发,升起高达2500米以上的烟云。日本气象厅当天派研究人员前往调查,并在距火山口约8公里的宫崎县都城市御池町附近发现有直径约7至8厘米的火山渣飞落。
当天,火山口附近的宫崎县高原町一些居民到公共设施避难,当地3条城际列车?线路的部分路段因铁轨上积满火山灰而短暂停运,宫崎机场的4个航班被取消。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27
3月13日
日本气象厅说,位于日本鹿儿岛县与宫崎县交界的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再次喷发,喷烟高度达4000米。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29
事件描述
位于日本鹿儿岛县与宫崎县交界的新燃岳火山从2011年1月26日开始持续喷发,附近村庄和农场被厚厚的火山灰所覆盖,迫使日本当局提升了警戒级别,要求周围1.2英里(约合2公里?)以内的居民迅速撤离。导致当地农作物受损,交通及民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根据其监控影像显示,新燃岳火山有喷火征兆,火山口有烟尘不断喷出,伴随大量火山灰与石块。尚无人员伤亡和附近区域灾情加重的报道。2011年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官员3月13日(日本当地时间17时45分左右)说:新燃岳火山当天下午再次喷发,气象厅提醒火山周围居民注意碎石和火山灰。 日本政府没有因13日的喷发而提升火山警戒级别,但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保护人员安全,包括限制一切人员进入整个雾岛山区域。日本气象厅13日发布了火山喷发的消息,警告附近民众注意安全,但没有说明火山喷发与11日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地震及海啸是否存在地质活动关联。
该火山自2011年1月26日首次喷发后已喷发6次,导致当地农作物受损,交通及民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雾岛新燃岳已经持续了数天,喷烟高达2000米,使得周围城市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30
喷发原因
日本位于太平洋版块和亚欧板块之间,自古以来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就比较频繁,由于处于火山地震带,火山喷发的原因不外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导致 ,此次火山喷发可能与日本2011年3月的大地震有关。
闪电现象日本新燃岳喷射出灰烬和熔岩,一道道闪电划破火山上空。新燃岳是雾岛山?火山群的破火山口之一。火山闪电的来历仍然是个谜,据美国阿拉斯加火山天文台专家史蒂夫·麦克努特(Steve McNutt)2010年2月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网站采访时介绍,这种奇特现象可能是带电硅(岩浆一部分)从火山喷出时与大气接触时形成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31
4月18日
2011年4月18日,日本雾岛新燃岳火山再次发生小规模喷发,山顶现罕见“火山雷”。据日本气象厅称,这是雾岛新燃岳继9日发生小规模喷发后,本月第二次喷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33
喷发记录
2011年
52年前(以2011年做参考)
新燃岳火山52年前曾大规模喷发。?
2011年1月19日
当时雾岛山新燃岳火山曾小规模喷发。日本气象厅呼吁当地居民关注新燃岳火山的活动情况。[7] ?
2011年1月明确记载该火山喷发分别发生在19日和22日。
2011年1月26日上午7时左右,该火山开始规模较小喷发,随后不断加剧。2 7日和2 8日两天,连续发生2次大规模爆炸性喷发,烟尘分别高达3000米和1000米。26日喷发1959年有记录以来该火山喷发强度最大的一次。日本气象厅1月26日对即将爆发的新燃岳火山提高了警戒级别,警告附近居民尽快撤离。28日,日本新燃岳喷射出灰烬和熔岩。29日,日本新燃岳峰顶升起滚滚火山灰烟柱,并向四周扩散,大量的火山灰落在周边的城市。
1月30日上午发生了小规模喷发,烟云有300到500米之高。1月30日下午,新燃岳火山发生第3次大规模爆炸性喷发。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对该火山的卫星照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岩口直径已扩张至500米,而1月28日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观测时才50米左右,短短2天内扩大了10倍。本次喷烟高达2000米,使得周围城市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
1日上午7点54分左右该火山第4次喷发,喷出的烟云自火山口升至约2千米高空。空气振动测量仪显示气压为458帕斯卡,当时震碎了窗玻璃。1日晚上11点19分发生了第5次喷发,烟云也高达2千米以上。
2日凌晨5点25分左右发生第6次喷发,自火山口喷出的烟云升至约2千米高空。设置在火山西南部3公里处的空气振动测量仪显示气压高达299帕斯卡。望远摄像头观测到了火山渣飞散。但是,这与震碎玻璃的第4次喷发(458帕斯卡)相比规模较小。
2日上午10点47分第7次喷发,大量火山灰随风飘落在附近城镇。
3日逢日月大潮,该火山第九次喷发。12点17分,火山口喷出的烟云升至约2500米的高空。喷发后的烟云从新燃岳山顶附近一直延升至宫崎海岸以东,长达500多公里。5日,日本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喷出浓烟。7日再 次喷发出浓烟。
2月11日上午11时36分时隔8日再 次喷发,这也是自1月26日以来该火山第10次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烟云升至约2500米的高空。据日本鹿儿岛地方气象台介绍,设置在火山西南3公里处的空气振动测量仪显示气压为244.3帕斯卡,并观测到了大型火山渣。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38
2月14日清晨5点07分发生第11次喷发。受火山灰影响,导致当地农作物受损,交通及民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日本宫崎县大量国内航班取消,多列火车停运,公路禁止通行,当地居民疏散。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级地震,震中位于震源深度24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海啸。
2011年3月13日17时45分左右,日本新燃岳火山再 次喷发,烟尘高达4000米。19时37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日本茨城县14日发生里氏6.2级强烈余震,震中位于茨城县附近海下10公里处。
2011年4月18日下午7时22分(北京时间下午6时22分)再次发生小规模喷发,同时在山顶惊现罕见“火山雷”。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42
2017年10月11日,新燃岳火山发生喷发,火山口冒出的浓烟高度达300米。[8] 另外,距离新燃岳10公里的宫崎县高原町事务所的职员也在公路上发现了火山灰,宫崎气象台已决定对附近的火山灰进行调查。日本气象厅已采取二级警戒,呼吁方圆1公里范围内的民众注意防范岩石。同时,鹿儿岛等地已采取措施,禁止民众登山。[8] 之后日本气象厅认为火山依然处于活跃状态,且近期还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火山喷发,决定将警戒级别提高至三级(禁止入山)。据悉,从9月下旬开始,火山就开始活动加剧,出现一天100多次火山地震以及多次火山性微动,日本气象厅曾于5月就说火山开始进入新的活跃期,并把警戒级别从一级(留意活火山动态)升至二级(禁止进入火山周边)。
2017年10月12日,新燃岳火山持续喷发,已达到中等喷发程度,火山灰喷发超过2公里,有害烟雾已达到1700多米。火山灰云已影响周边城市,当地人民担心火山将重现6年前惨剧,日本气象厅认为火山将会发生大爆发。
2017年10月13日,停止喷发。
2017年10月14日,上午8时许再次喷发,火山烟尘高达2300米。截至目前,当地还没有伤亡情况报告。日本气象部门警告说,新燃岳火山今后可能会有更大规模喷发。[1]
2017年10月17日,火山喷发暂时停止。不过火山内部岩浆不断汇聚,火山将发生与2011年规模相当的喷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0:45
2018年3月1日,据日本气象厅消息,位于九州宫崎县与鹿儿岛县交界处雾岛群山中部的新燃岳火山,上午8时开始持续发生火山性地震,火山气体二氧化硫释放量激增,位于新燃岳山脚下的宫崎县高原町11时确认落下火山灰,气象厅据此确认新燃岳火山当天上午出现小规模喷发。当天傍晚5时许,直升机空中观测结果显示,火山仍在喷发中。
目前,日本气象厅将新燃岳火山的警戒级别提高至限制进山的第三级,警戒范围也由原先的方圆2公里扩大到3公里。气象厅同时呼吁当地居民除了防备火山喷发突降碎石和火山碎屑物外,还要注意急剧喷发引发的空气震动可能导致玻璃破裂。
2018年3月6日,日本气象厅正式宣布,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境内的新燃岳火山时隔7年后再次爆发性喷发,至少出现两次较大规模爆炸,火山灰喷上空中大约3000米左右,但目前还没观测到有大块岩石喷射。目前警戒级别维持在三级,鹿儿岛地区65趟航班停飞。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所教授中田节表示,火山山顶出现一熔岩穹丘,5日出现火山性微动并愈加猛烈,火山喷烟量也在增加。
日本教授高桥学认为如今火山喷发像极了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情形,大地震可能性正在升高,并可能在2019年前发生。
2018年3月7日,火山继续喷发,并喷出大石块,火山灰达到4000米左右。
直到现在,火山活动任然剧烈,火山持续出现大规模爆发式喷发,火山喷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喷出量达到三万多吨,为观测史上最大记录。火山活动可能会加剧。
  2018年3月9日,火山停止喷发,但在火山西北处流下熔岩流,这是因为火山岩浆从火山口流出的原因,由于黏度较高,火山岩浆流流速较为缓慢,无需疏散居民。据统计6-7日的爆炸共计34次,火山穹丘直径已达650米,火山依然活跃,警戒级别维持三级。
2018年3月10日凌晨2时,新燃岳火山再次发生爆炸性喷发,这是该火山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喷发,烟柱高达4500米,空气出现了震动,还形成了罕见的“火山闪电”,据火山1.8公里处检测到大颗火山碎石,岩浆流向火山西北处。火山方圆4公里区域进入警戒状态,警戒级别依然为三级,警告人们注意火山灾害。此前9日曾停止喷发,3月该火山很活跃,并多次发生爆发性喷发。
2018年3月25日上午,新燃岳火山再度喷发,火山烟高度一度高达3200米,火山灰甚至喷至距离新燃岳火山口10公里之遥的宫崎县城镇。[9] 火山喷发还引起今天第一场火山碎屑流,规模不大,未带来灾害性影响。警戒级别维持三级。
2018年4月5日凌晨,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火山喷发非常猛烈,烟尘达到5000米,并在高空摩擦产生火山闪电。烟尘主要飘向东侧,大碎石最远喷至火山周边1.1公里,更首次观测到火山沉降。火山未带来严重灾害,警戒级别维持三级,但气象厅还发布了烟尘预报,呼吁民众注意火山灰。
2018年6月22日9时,新燃岳火山大规模爆炸性喷发,火山喷出巨量烟尘,冲天而起,高达2600米,碎石落在1.1公里处。日本气象厅保持三级警戒。
2018年6月27日,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高达2200米,多地受到影响。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1:25
新燃岳火山群、火山口照片
timg (18).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1:43
234楼曰本新燃岳火山群、火山口照片中,七个火山口成近似直线宻集排列是多么神奇,真是巧夺天工!如此精彩巧妙,天下难有!具有别出一格的特点。作者特予欣赏!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4:55
火山喷发闪电现象:
闪电现象日本新燃岳喷射出灰烬和熔岩,一道道闪电划破火山上空。新燃岳是雾岛山?火山群的破火山口之一。火山闪电的来历仍然是个谜,据美国阿拉斯加火山天文台专家史蒂夫·麦克努特(Steve McNutt)2010年2月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网站采访时介绍,这种奇特现象可能是带电硅(岩浆一部分)从火山喷出时与大气接触时形成的。
timg (19).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5:22
火山喷发常见多孔喷烟云的照片
timg (20).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6:45
火山喷发将地下深处地幔岩浆大批量托出地面、喷向空中,需要多大持续应力和动能做功?自然的神秘力量,现时代人类科学发展台阶,还望尘莫及。
匿名  发表于 2020-7-22 18:45
236楼照片:火山熔岩喷发出现一道道闪电的原因,作者——遠长江认为是由于喷出的熔岩蘑菇柱、蘑菇烟云周沿热流与大气层冷空气产生对流,触发雷鸣闪电,形成狂风,有时会出现暴雨。不是美国阿拉斯加火山天文台专家史蒂夫·麦克努特(Steve McNutt)2010年2月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网站采访时介绍,说人人这种奇特现象可能是带电硅(岩浆一部分)从火山喷出时与大气接触时形成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1:10
3. 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决定喷发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1)火山口半径大的,气体冲力小,柱体塌落的就快;
(2)若喷发柱中岩屑含量高,并且粒径和密度大,柱体塌落的就快;
(3)若喷发柱中重复返回空中的固体岩块多,柱体塌落的就快;
(4)喷发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体的密度,柱体塌落的就快。反之,喷发柱在空中停留时间长,塌落的就慢。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1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修正版)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
一个8.5级的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为3.5×10^24尔格,如果换算成电能,相当于一个122.5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工作8-9年的总发电量,还有学者统计过,1906年厄瓜多尔西海岸中的8.9级地震(1.4×10^25尔格),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颗普通原子弹或一百颗大型氢弹的威力,试验还证明,在坚硬的花岗石中爆炸一个相当2万吨黄色炸药(TNT)的原子弹(8×10^20尔格),所得到的结果才大致和一个五级地震(2×10^19尔格)差不多。综上所述可知,地震能量之巨大,破坏威力之惨烈,毁灭灾难性之恐惧,可想而知。按照国际国内主流传统地震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学术理论观点,地震是岩石断层破裂造成的,但从未见到过有哪位学者或地震专家,对断层活动如何进行能量释放的定量计算(包括断层错动面的长度与伸展深度,错动位移距离,摩擦系数等,同时试问震源是一条线还是一个面?因为断层成线成面展布。)但人们对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进行了较精准的定量概算,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可是七级地震释放的能量(2×10^22尔格)仅为日本樱岛火山喷发能量(4×10^25尔格)的万分之四左右,八级大地震的能量(6.3×10^23尔格)只相当于日本樱岛火山喷发总量的1.37%左右。日本樱岛火山还算不上最大型火山活动,对于大型火山喷发而言,一次可喷出6×10^9吨(或6×10^10吨岩浆)。通过热功当量换算与动能计算(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所做的功),其能量约为12×10^25尔格(12×10^26尔格).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具有能量达到(4.6×10^25尔格),为里氏九级地震的2.3倍(4.6×10^25尔格 / 2×10^25尔格=2.3倍)。对于更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至少等于9级地震所释放能量的6倍以上(大于12×10^25尔格 / 2×10^25尔格=6倍以上)。对于最大类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12×10^26尔格)约等于里氏10级地震所释放能量(6.3×10^26尔格)的近似2倍(12×10^26尔格 / 6.5×10^26尔格=2倍)。而等于里氏9.5级地震所释放能量(3.15×10^26尔格)的3.8倍(12×10^26尔格 / 3.15×10^26尔格=3.8倍)。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测得一个9.5级地震(即智利1960年5月的9.5级地震)。8级地震的能量只约为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能量的千分之五(6.3×10^23尔格 / 12×10^25尔格=0.005)左右至万分之五(6.3×10^23尔格/ 12×10^26尔格=0.0005)。里氏8级以上的强烈大地震,破坏威力巨大,灾难毁灭性超群绝伦。而地震的引发是一种快速的消能,耗散能量的过程。试问哪个领域能为震源提供如此威力无比的巨型能量呢?从地球”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基础相互转换为前提(初始条件),热能,高内压势能,膨胀势能,放射能等均可转变为动能和能量的守恒定律,那么就能给出肯定的回答,是地球内部提供的巨型动能,如同炸弹,火炮发生爆炸时,是因为内部火药引爆,体积突然膨胀,内压瞬间速猛剧烈增高造成内外压力剧变失衡而炸飞外壳成碎片。内部炸药是内能,外壳被炸破成碎片四散外飞是消能,道理完全相同。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2
通过前述能量定律概算对比,得知火山爆发能量释放与强烈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匹配,但又如何理解火山与地震的能量释放源的相互联动关系呢?国外前代地质学家早已形成共识,指出“地震与火山为造山运动的次生效应,地震与火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从世界范围看,多火山的地区一般也是多地震的地区,火山活动可造成地震,地震也可引起火山活动,如在智利,每逢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不久,常有火山爆发,这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所谓火山活动就是一种高热高能的熔融岩浆在纵向活动,岩浆冲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当然,还有更多的岩浆没有能冲出地表,是因上覆岩层较完整,无法形成上升通道与地面出口,或因某些地方地壳很厚,储藏岩浆的处所离地面太远,岩浆没有能喷出地表,但在这里产生巨大的动能引发了地震。有人认为岩浆活动是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因而认为火山与地震两者的形成机制为同宗共源,比如大型火山喷发,常伴随产生6.2-7.0级的火山地震,因火山爆发就像在地下进行爆炸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而引发地震。在超高温条件下,某些物质会引起分解,产生气态物质,因而地球内部岩浆中普遍存在气泡,一旦压力降低,常会发生爆炸,谓之“气爆岩浆体”,如同爆发沸腾会引起锅炉爆炸。火山喷发,分配给伴生火山地震的能量仅占极少比例(约占火山喷发能量的万分之二或之三左右)。因而可以说火山与地震同根共源、同胎共母,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而传统主流地震界流派们则认为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两者牛马不相干。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4
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是地球内能产能过剩无处储存的结果。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4
不要将问题无限扩大化和模糊化。每当某地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时,地震权威专家常会出来公开谈话,搬出板块碰撞运动,说某一板块与另一板块互助挤压碰撞所致,不就事论事,而是推向板块运动,板块有多宽多大?不面对现实,而是将具体问题扩大与模糊化。更有甚者,胜过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谈到地震时搬出什么太阳电磁效应,涉讲天际星球,避近论远。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6
笔者再补充介绍一种重要的地震学术理论:即“岩浆冲击说理论”,它由日本松泽武雄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学术理论,它对破解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的成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他明确指出“孔隙流体压力的增高等均可引发深部地震;它是与美国式的板块碰撞运动具有截然不同学术观点和思维模式的理论学说。因为地球深部不存在断裂象和板块挤压碰撞运动。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6
火山为岩浆纵向向上喷发活动,地震为岩浆由纵向转横向活动。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7
地震活动是以间断式,瞬时应力(指数秒至数十秒时间)之能量快速释放与消能;火山一次性喷发活动隶属于连续时间内的持续应力(指数天,或至数月时间)之能量连接不断释放。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8
活火山的间歇活动:火山活动是岩浆沿地壳岩层的地下通道朝上竖向喷出地面的一种特有的自然景象(参见上图)。因喷出的酸性岩浆熔岩粘度极大,故常阻塞火山通道或火山口,使其火山物质与气体不能排出,由于气体的聚集,在形成强大的气压压力下,常发生非常猛烈的爆炸,故此熔岩塞子被炸得很碎,喷出的气体上冲云霄,形成高达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烟柱。剧烈火山爆炸前,往往有一些预兆,例如地震,地鸣和地温升高等现象。这是因为岩浆向上流动,气体上冲以及地下岩石被融化下降发生空隙所引起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8
一次火山喷发结束后,又恢复宁静状况,相隔较长时间段又爆发一次,这样就构成了自组织有序,周期间歇性火山活动。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39
火山喷发给大地震活动引发机制指明的动力根源:

火山喷发就像在地下进行爆炸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如公元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火山具有的能量达到4.6×10^25尔格,火山喷发时伴生了里氏6.7级地震;公元2006年5月初旬,印尼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喷发高峰期过后,于2006年5月27日,距该火山西南27公里的日惹地区又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了5136人死亡,受伤人数达到2万余人,无家可归者达20万人。默拉皮火山爆发地下发出隆隆巨响,说明地下岩浆活动极为活跃。科学家们(包括印尼国内与国际科学家)只考虑到火山本身,而忽视了火山喷发牵引周边地区地下深部岩浆剧烈活动而引发的强烈地震。这是一个沉重的大教训,笔者认为,这主要产生于世界范围内对地震引发机制理论(主流、传统认识误区)错误的严重后果所造成的惨重恶果!与此同时(指2006年5月27日),我国中央电视一台晚间电视新闻联播报道时,报道说27日印尼爪哇岛日惹地震时(该台请示了中国国家地震局当时的权威专家)仍说日惹发生的地震与默拉皮火山无关。主流地震界流派们认为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两者牛马不相干。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40
公元2018年5月初,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大规模喷发,并引发里氏6.9级强烈地震。火山喷发时间持续达数月之久,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它们的直径可达5000米,外形椭圆,当喷发时,在火山口的底部表层上裂开无数条向四面八方放射的裂缝,喷出高达1000-2000°C温度的流动性很大的基性熔岩。保留了海底火山喷发形式(指地幔浅部岩浆喷发)。

地震为瞬时应力之能量快速释放,瞬时应力作用所包含的标准时间约为1~数秒,持续时间范围上限约为10余秒~1分钟。如爆炸、冲击、高速碰撞(如导弹拦截、火车、汽车相撞),地震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间极为短促,因从静止状态急转高速冲击的惯性力作用,故而破坏性、灾难性极大。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41
火山喷发活动为持续应力(较长时间、不间断)稳定之能量释放。火山活动一次喷发时间可有几小时、或几天、几月、甚至一年以上之久的。喷发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喷发量规模大小不等,喷发冲击力与烟灰柱高度也相差悬殊;喷发形式(猛烈式,宁静式、休眠式式等)也各不相同。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43
海底水下火山喷发活动推动大陆板块运动

海底水下火山喷发活动推动大陆板块运动:
全球陆上活火山共有516座,环太平洋沿岸陆地火山约有380余座,约占全球活火山的75%左右。全球陆地总面积为148.1×10^5平方公里,约占全球水陆表面积的29.1%左右。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统计,陆上活火山加上海洋水下活火山,全球活火山约为1500余座。陆地火山(除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外)通常以集中港口式的管状喷发,火山碎屑物与岩浆常堆积成孤立锥形山。海底活火山的喷发则不同,常沿海底断裂(或裂缝或海洋深槽)进行长期喷发。以海底山脉形式分布的海岭与中洋脊都是海底火山长期喷发堆积物所造就;因海底水下火山长期喷发,新洋壳生长扩张推动了板块运动。海洋底部水下火山喷发,常会引起海洋的惊涛骇浪与发生海啸,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海底火山喷发后,常在水下火山附近繁衍出新生物物种,经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产生与海底水下火山喷发密切相关。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47
火山岛与火山岛链群,因火山长期喷发堆积所形成的海底山脉(指海岭系统与中洋脊系统),某些部分常以火山形式上升隆起露出海面,其中某些火山还在活动和地震频发的岛屿,称为火山岛或火山岛链群。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夏威夷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南洋系列群岛...等。
有人担心日本地震太多,日本列岛会沉没海中,这种担忧是多余的,火山岛与火山岛链群只会随地质历史年代而增宽与升高。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48
火山喷发上冲压力(即地壳内外压力差)的定量概算: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公里左右,地表为1个大气压,地下33公里深度岩石圈基底单位面积受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上覆岩层平均比重如按3.0g/cm^3为准。3.0g/cm^3即为3.0T/m^3。(T为吨,m为米)。那么,3.0T/m^3 ×33×10^3米=9.9×10^4(T/m^2)。地下33公里深处岩石圈基底底板单位面积上受地幔岩浆顶托压力为1万个大气压。再将大气压换算成静压力,一个大气压为76厘米水银柱高度,水银比重为13.6,那么一个大气压则为静压力是:

76厘米×13.6克/厘米^3 = 1.6克/厘米^2=1.6千克/1×10^-4米^2 = 1.6 × 10^4千克/米^2 = 16Kg/m^2 = 10.336T/m^2。那么1万个大气压则为10.336×10^4吨/m^2。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48
通过上面定量概算结果得知,地壳岩石圈基底单位面积受上伏岩层的自重静压力(9.9×10^4T/m^2)与受地幔岩浆上浮顶托力(10.336×10^4吨/m^2)基本上均衡,故地壳处于静态平衡稳定状态。但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定量概算的假设之初条件是基于把地壳岩石圈当成完整(无洞隙破裂)的隔离层看待的。假若从地壳岩石圈基底存在一条直达地表的通道(参见"火山喷发成因与岩浆基源示意图),那末,地壳内外压力差就是1万个大气压之压强(10^5吨/米^2)。如基源深度为60公里则可达到约为2万个大气压之压强,就具有高压上冲云霄数千米高烟柱的喷发(也似高压喷嘴)。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49
就是在前几天(即2018年12月22日晚),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因巽他海底喀拉咯托火山喷发而引起海啸,造成海峡两岸陆地居民448人死亡,1400余人受伤与无家可归。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0
中国国内的火山分布,台湾与海南分布有火山群,我国台湾的七星山是著名的活火山,公元1951年5月27日新疆于阁以西的山区有火山喷发,是我国最新的火山活动;我国东北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即白头山火山),公元1597年与1702年都曾喷发过,熔岩分布很广;五大连池的火山在公元1719年也曾喷发过;山西大同火山和云南腾冲火山在明朝时也曾喷发过。我国发现正在活动的火山很少,只有1951年昆仑山中部曾有火山喷发过。台湾的火山是近期才停止活动的。台湾台北大屯火山群与海南琼北火山均为死火山。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0
中国国内的火山分布,台湾与海南分布有火山群,我国台湾的七星山是著名的活火山,公元1951年5月27日新疆于阁以西的山区有火山喷发,是我国最新的火山活动;我国东北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即白头山火山),公元1597年与1702年都曾喷发过,熔岩分布很广;五大连池的火山在公元1719年也曾喷发过;山西大同火山和云南腾冲火山在明朝时也曾喷发过。我国发现正在活动的火山很少,只有1951年昆仑山中部曾有火山喷发过。台湾的火山是近期才停止活动的。台湾台北大屯火山群与海南琼北火山均为死火山。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1
火山喷发给大地震活动引发机制指明的动力根源:

火山喷发就像在地下进行爆炸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如公元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火山具有的能量达到4.6×10^25尔格,火山喷发时伴生了里氏6.7级地震;公元2006年5月初旬,印尼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喷发高峰期过后,于2006年5月27日,距该火山西南27公里的日惹地区又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了5136人死亡,受伤人数达到2万余人,无家可归者达20万人。默拉皮火山爆发地下发出隆隆巨响,说明地下岩浆活动极为活跃。科学家们(包括印尼国内与国际科学家)只考虑到火山本身,而忽视了火山喷发牵引周边地区地下深部岩浆剧烈活动而引发的强烈地震。这是一个沉重的大教训,笔者认为,这主要产生于世界范围内对地震引发机制理论(主流、传统认识误区)错误的严重后果所造成的惨重恶果!与此同时(指2006年5月27日),我国中央电视一台晚间电视新闻联播报道时,报道说27日印尼爪哇岛日惹地震时(该台请示了中国国家地震局当时的权威专家)仍说日惹发生的地震与默拉皮火山无关。主流地震界流派们认为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两者牛马不相干。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2
公元2018年5月初,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大规模喷发,并引发里氏6.9级强烈地震。火山喷发时间持续达数月之久,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它们的直径可达5000米,外形椭圆,当喷发时,在火山口的底部表层上裂开无数条向四面八方放射的裂缝,喷出高达1000-2000°C温度的流动性很大的基性熔岩。保留了海底火山喷发形式(指地幔浅部岩浆喷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3
地震为瞬时应力之能量快速释放,瞬时应力作用所包含的标准时间约为1~数秒,持续时间范围上限约为10余秒~1分钟。如爆炸、冲击、高速碰撞(如导弹拦截、火车、汽车相撞),地震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间极为短促,因从静止状态急转高速冲击的惯性力作用,故而破坏性、灾难性极大。

火山喷发活动为持续应力(较长时间、不间断)稳定之能量释放。火山活动一次喷发时间可有几小时、或几天、几月、甚至一年以上之久的。喷发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喷发量规模大小不等,喷发冲击力与烟灰柱高度也相差悬殊;喷发形式(猛烈式,宁静式、休眠式式等)也各不相同。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4
地震是一种根基力学失稳现象:

地震发生时,我们见到立足地面的旗杆,电线柱,高塔,桥梁,楼房...等,发生颠簸跳动和前后左右水平晃动,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它们所依托的大地(根基)在晃动,从而带动他们一起晃动或倾伏,倒塌,毁坏。也许有人会进一步追问,大地地壳岩石怎么会发生震动呢?根据当今世界各国地质地震界广泛赞同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板块是漂托在地幔岩浆层之上的,如同大型航母,军舰,船舶漂托在海洋水体上。大型航母水,军舰,船舶是以水体为根基,大陆板块是以地幔岩浆为根基,这样就不得不涉步于地球内部内动力核心领域。大陆板块是座落在地幔岩浆层上,以岩浆为依托,一旦岩浆发生"气爆",冲击,对流,波动等现象而产生巨大振动,势必引起地壳岩石基底力学支撑失稳,而引发地震。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5
火山喷发产生的一些效应:
它一是地球内部局部地段热能释放,会加速地壳冷却收缩的局部进程;大型火山喷发后局部地区会出现寒冷期,火山喷友喷出火山泥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放射性物质),污染饮用水源,常出现人类疾病和死亡流行。二是地球内部局部热段压力释放,会短暂性产生地壳岩石体自重压力与地慢岩浆承托力的局部失衡;三是就大范围或全球而言,由于多年火山喷发累计岩浆数量的损失,地球内部地幔岩浆物质在绥慢减少,而使地壳岩化物质增厚及增重,从而地壳岩石圈自重压力Q=Mg增大,地幔岩浆物质层承受的承托力也得相应地增大,才能力学平衡。如果取出地壳岩石圈基底某一小单元岩体画出力学平衡图示(参阅15楼图6)。因火山喷发,岩浆喷出而出现空间,从而产生失稳、引发地震。火山喷发后,当Q=mg值增大,而P值变小,那么F则承担围压力增大,F增大则意味着山石层水平挤压力增大(参阅15楼图7),这样才能保持上伏岩体的稳定平衡。请问围岩围压力向外水平挤压会出现那些情况呢?会出现岩层褶皱、断裂、俯冲、地层竖向变厚、产生地震……等地质现象。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6
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喷泉(又称间歇泉)等自然现象,都存在周期性和间歇性发生的事物运动规律的特点。如何深入探导和研究它们的内在规律和成因特征,是问题的重点关键所在。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8
火山喷发和天然喷泉(又称间歇泉)的形成原理都具有周期性和间歇性的突出特征。
天然喷泉能间歇性地喷出气体与泉水来,有的是几分钟喷出一次,有的是几十分喷一次,有的是几小时喷一次,非常准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间歇性之特点。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喷泉——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忠实喷泉,原本平均每64分钟喷出一次。I959年黄石公园附近的一次大型地震以后,它的平圴喷发频率变为现今每90分钟一次。经研究有两方面因素控制一个喷泉的行为特点:地下管道的几何形状和地下流体(气态与液态的)的供给狀况。一次大型地震可以轻易改变其中之一或者一箭双鵰。而火山喷发的周期(间歇期)是以年为计算单位,活火山每相隔数年、十余年、或数十年、或数百年喷发一次;有的休眠火山,甚至相隔上千年、数千年,重新复发。火山喷发的周期长短大不相同。
火山喷发与天然喷泉的另一个不同点:喷泉喷出的是低温水流和气体,火山喷出的是高温炽热岩浆流和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另外二者释放的压力相差悬殊:喷泉顶多释放几个大气压力,而火山喷发至少释放1万个至数十万个大气压力,能将火山烟灰、烟柱浓雾掀冲6000~1万余米高空。
匿名  发表于 2020-7-23 16:59
火山喷发和地震突发为地球内能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释放方式:
火山喷发有良好的火山地下道和地面出口,火山喷发是以公开暴露式直接喷出炽热岩浆,集中进行热能释放;而地震活动则是以地下隐蘞式进行压力动能释放,使规表产生一定地域范围的强烈震动。火山喷发能以持续应力进行较长时间的能量连续释放,因为火山基源孕育聚集体能很好穿插连接在一起,故此,有十分充裕的补给源头。而地震活动是以短暂的瞬时应力、进行快速突发的能量释放,一个地震序列(包括主震和系列前震及众多的余震)的大小震源——能量孕育聚集体,全部都是成群分布的个体单干户,它们彼此相互之间没有补给接济关係,各自独立行动、进行能量单独释。
火山喷发是以集中港口式进行能量释放为特点,地震活动是以发散式、成群结队地进行能量释放(因为它们没有大型港口,不能将货物集中装载在大型货轮内进行运输外销,只能进行分散零售——能量释放方式)。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07:53
谈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岩浆是处于地球内部的一种成份极其复杂的高温矽酸盐熔融体,根据岩浆岩的成份及其活动烤况,已获得了与岩浆存在的实际情况大致相接近的系统概念。如岩浆的化学成份、岩浆的温度、岩浆的粘度等。高温的岩浆在地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一旦上覆岩层产生弱点,减轻对它的压力,这时岩浆就会活动起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这种活动过程及随之而引起的地质作用,叫做岩浆作用。
岩浆活动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其侵入地壳中以后,由于上覆岩层的压力,追使其不能再继续前进而停畄在地壳内部,称为岩浆的侵入作用;另一种是沿着岩层的裂隙,冲破一切障碍一直溢出地表,称为喷出作用(或称火山作用)。
所谓火山活动,就是一种高热熔融岩浆在活动,岩浆冲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当然冲出地表的,只佔极少数,更多更广布的岩浆没有能冲出地表,就隐藏在地下成为引发地震的隐患,或热泉成因热气供给者;或成为岩石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的策源者;或成为地质构造运动的原动力开啟者;因为地下纵横交错、深浅不一、广泛穿插分布的侵入岩浆,它们蕴含巨型型的热能、高压势能、动能、化学能、气爆能、…,常是突发事件的麻烦制造者。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09:58
作者(遠长江)远向探火活动
世界十大火山
世界十大火山分别为克利夫兰火山、帕卡亚火山、默拉皮火山、亚苏尔火山、科利马火山、埃里伯斯火山、基劳维亚火山、樱岛火山、斯特龙博利火山、尔塔阿雷火山。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01
克利夫兰火山 cleveland volcano
克利夫兰火山海拔1730米,是阿留申群岛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它属于成层火山,即由多层硬化的熔岩、火山灰及其火山岩复合而成。克利夫兰火山喷发的岩浆由移动的太平洋板块向下切入北美大陆板块所提供。当一个大陆构造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下切时,下部板块上方的熔化物质会产生,并最终通过火山喷发方式而达到地表,成为熔岩。克利夫兰火山是阿留申群岛中唯一的曾在1944年喷发时导致人员伤亡的火山。
克利夫兰火山海拔1730米,是阿留申群岛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是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火山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02
帕卡亚火山 pacaya
帕卡亚火山(西班牙语:Pacaya)是一座位于危地马拉的复合型活火山,坐落在沿太平洋的中美洲火山弧上,坐标 14.381°N 90.601°W,海拔2252米,是该国33座火山中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距世界遗产安地瓜古城和危地马拉首都拉奥罗拉国际机场的直线距离各约20公里。帕卡亚火山最早喷发于2.3万年前,自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中美洲以来至少已喷发过23次。在休眠了一个世纪之后,1965年又开始持续活动。其喷发活动多数属于斯通博利型,但有时也会发生普林尼式喷发。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04
默拉皮火山Mount Merapi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心附近的火山山峰,在日惹北方约32公里(20哩),距三宝壠以南稍远处。默拉皮火山海拔2,911公尺(9,550呎),陡坡较低的两侧植被茂密。在印度尼西亚130个火山中活动最频繁。最大的喷发之一发生在西元1006年,使爪哇中部到处散布火山尘。其他大喷发分别发生在1786、1822、1872、1930和1976年。近半的默拉皮火山喷发伴随著火成碎屑流,这是大片大片的超热气体和赤热固体粒子。1994年11月22日喷发中释放的火成碎屑流使64人丧生。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06
亚苏尔火山mount yasur
苏尔火山(Mount Yasur)位于瓦努阿图南太平洋的坦纳岛上,亚苏尔火山海拔高度仅仅361米,但是在400米范围内具有很多的火山口。瓦努阿图共和国的亚苏尔火山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爆发。亚苏尔火山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带,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火山喷发时,滚烫的岩浆发出嘶嘶声,拍打火山口,伴随着熔岩抛向空中。游客更多赶在黎明前观看这一震撼场面,在没有围栏保护的情况下近距离感受热浪迎面扑来的刺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07
科利马火山Colima volcano
科利马火山科利马火山位于墨西哥西部科利马州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距墨西哥城约500公里,高度为3860米。科利马火山是墨西哥最为活跃也是潜在破坏力最强的活火山之一,近500年来已经大规模喷发了25次。被称为“火的火山”和“烈焰火山”。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08
埃里伯斯火山erebus volcano
埃里伯斯火山(Erebus Volcano),南极洲上的一座活火山。在罗斯海西南的罗斯岛上,即南纬77°35′、东经167°10′处。海拔3,794米。1900年和1902年都曾有过火山活动,喷火口广约800米,深300米,四壁甚陡。火山口内外都有随时活动的喷气孔。另有两个熄灭的喷火口,硫黄储量大。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09
基劳维亚火山kilauea volcano
基劳维亚火山是夏威夷群岛上的一座活火山,是组成夏威夷岛的5座盾状火山之一。这座火山从1983年开始喷发。为了一睹日落时分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大量游客不辞辛苦来到这里。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10
樱岛火山sakurajima
樱岛(桜岛、Sakurajima)火山,位在日本九州鹿儿岛县,是鹿儿岛的象征代表,还是一座活火山,至今火山活动仍十分活跃。樱岛火山是由北岳(海拔1117米)、中岳(海拔1060米)与南岳(海拔1040米)所组成,面积约为77平方公里。鹿儿岛是由火山群组成,在鹿儿岛市街头就可以看到的世界著名的火山樱岛,樱岛是鹿儿岛的象征。2013年8月18日下午,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11
斯特龙博利火山Stromboli volcano
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部的利帕里群岛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小岛。岛上有一座斯特龙博利火山,海拔926米,火山口直径约580米。数百年来,它每隔二三分钟就响起一阵轰隆声,随即喷发出巨大的烟柱、蒸汽和碎屑,升到数百米的天空。接着,烟柱在天空中弥漫开来,烟和灰尘逐渐消失。这里原来是深达200米的海底,这个小岛是由于火山的不断活动而升起的,所以呈圆锥形。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烟柱,黑夜里被沸腾的熔岩的深红色回光映得通红,一明一暗,在离火山100多公里的海上都能见到。于是,它就成了过往船只明辨方向的标志,被人们誉为“地中海的天然灯塔”。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0:12
尔塔阿雷火山 Ertaree volcano
尔塔阿雷火山(Erta Ale)也作埃特阿雷火山,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州境内,是东非大裂谷达纳基勒洼地中的一个盾形火山,是埃塞俄比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20-7-24 15:49
火山群的火山口同时喷发之照片
timg (28).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26 17:25
按喷发类型
火山喷发类型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三大类。
裂隙式喷发 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或裂隙溢出地表,这样形成的火山通道在地表呈窄而长的线状,向下呈墙壁状。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发温和宁静,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碎屑和气体少。基性熔岩溢出后,可以形成广而薄的熔岩流、熔岩坡或熔岩台地,甚至形成熔岩高原。
熔透式喷发 熔透式喷发的岩浆上升时,由于温度很高,再加上岩浆和岩石之间的一些化学作用,致使上面的岩石被熔透而顶开,形成直径很大、形状不规则的火山通道;岩浆失去压力后大面积溢出地表。炽热的岩浆从火山通道缓慢溢出形成熔岩流,最后逐渐冷凝形成熔岩。熔透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广,火山口一般不明显。这类喷发有时岩浆上升停留在中途,没能融化顶部岩层便冷凝下来,只在地面隆起成丘,这种火山称为“潜火山”或“地下火山”。一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发,现代已不存在。
中心式喷发 :岩浆沿火山通道喷出地面形成火山,中心式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类型。所谓中心式就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喷发中心,根据其喷出物质的不同和喷发的不同强度和分布地点,又给予不同的取名定型。
熔透式火山现已没有这种类型;裂隙式火山在现代也只是个别的,如冰岛火山为此类型。
匿名  发表于 2020-8-3 09:50
火山、地震预测:吾似瓮中捉鳖,手到便拿。大功告成,兴喜狂舞!
匿名  发表于 2020-8-3 09:51
火山、地震预测:吾似瓮中捉鳖,手到便拿。大功告成,兴喜狂舞!
匿名  发表于 2020-8-7 10:06
按地震预测方式分类:
<一>预测方式分期:
地震长期预测:预测某一地区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某震级地震。
地震中期预测:预测某一地区几个月至几年内可能发生某震级地震。
地震短期预测:预测某一地区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某震级地震。
临震预测预测:预测某一地区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发生某震级地震。
中长期预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时间范围和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短期预测,特别是临震预测,要求迅速、及时、准确地确定发震地点,时间和震级,以便在强震到来之前,采取必要的果断的预防措施。
必须指出一点,短期预测是以中长期预测为基础,而临震预测又是在短期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地震预测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必须重视《基础》工作,万丈高从地起,基础是根本。

<二>按地震预测方法分类:
1. 历史地震预测法;
2. 岛弧群地震预测法;
3. 山弧群地震预测法;
4. 海岸线形态地震预测法;
5. "特征地震"预测法;
6. "地震空区"预测法;
7. 古凹陷,基底预测法;
8. 新构造运动预测法(包括地面发育史与全新世活动断裂研究);
9. 前震预测法;
10. 区域地震预测法(指M8的"后测"转"前测");
11. 封闭圈预测法;
12. 系列物理自然现象"反常异动"综合分析预测法;
13. 海震与海底火山喷发预测法。
14、沿断裂走向分布的地震活动带之地震预测法;
15、南北地震预测法;
地震预测的I5种方法,对于每一种地震预测方法,如果要进行详细论述和解说,都可以编著为一本厚厚的书。那么15种地震预测法就是15部丛书,需要多少精力、时间、经费?所以只能提纲式列举一下。
匿名  发表于 2020-8-9 08:34
历史地震预测法:
作者(逺长江)只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利用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和参数,进行统计和科学分析、研究,以确定某地区、当前我们所需要预测的、下一次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和震级。
世间上许许多多事物从表面上看,处于无序界系,为零乱不堪,杂乱无章,变化无序,似漫无规律可循。其实无序事物中内隐着有序,蕴藏着规律,只是看我们人类如何去探索与寻找、挖掘其中奥秘和序律。以《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为例,从无序变化频率(或周期)中寻找出有序的变化内在规律。该图频率曲线突出表明在丅。  时间段内,频率(u)为一个极不稳定的多变值。作者用数学公式:u=u。十a(或一a)来表示。
匿名  发表于 2020-8-9 08:38
(续上楼文稿):
作者以某一地震区为例,该地震区于公元1812年年末~2019年时间段、先后发生6级以上、共十一次历史地震的具体年份时间和十个周期(频率)的情况,简述如下:
A、十一次历史地震先后发生年份的具体时间分别为:公元1812年年末;1838年;1857年;1868年;1906年;1922年;1934年;1966年6月28日;2004年9月28月;2014年3月10月;2019年7月5日。
B、十个地震周期(频率u。)的具体情况,简述如下:1838年一1812年年末=26年(第一周期);
1857年一1838年=19年(第二周期);1868年一1857年=11年(第三周期);1906年一1868年=38年(第四周期);1922年一1906年=16年(第五周期);1934年一1922年=12年(第六周期);1966年一1934年=32年(第七周期);2004年一1966年=38年(第八周期);2014年一2004年=10年(第九周期);2019年一2014年=5年(第十周期)。
作者按先后顺序,将10个周期(指间歇时间长度)排列于下:依次为26年、19年、11年、38年、16年、12年、32年、38年、10年、5年。而平均频率(周期)u。=22年。然后按照作者(遠长江)独创的数学公式:u=u。+a(或一a)。对a的正、负值进行统计。比如26一22=(十4)年;又比如19一22=(一3)年;按此方法依次统计出a的正、负值,则依次排列于下:(+4)年;(一3)年;(一11)年;(+16)年;(一6)年;(一10)年;(十1O)年;(+16)年;(一12)年;(一17)年;
再进一步继续统计:(+4)十(一3)=(+1)。得正值,预示下个周期(指第三周期)为负值(则周期长度小于22年〉;
(+1)十(一I1)=(一10)。得负值,预告下个周期(指第四周期)为正值(该周期长度庶大于22年);
(一10)十(+16)=(十6)。得正值,预告下个周期(第五周期)为小于22年的短周期;
(十6)十(一6)=(+O)。得正值,预告下个周期(第六周期)为小于22年的短周期;
(+O)十(一10)=(一10)。得负值,预告下个周期〈第七周期)为大于22年的长周期;
(一10)+(十1O)=(一O)。得负值,预告下个周期(第八周期)为大于22年的长周期;
(一O)十(十16)=(十16)。得正值,预告下一个周期(第九周期)为小于22年的短周期;
(十16)十(一12)=(十6)。得正值,预告下个周期(第十周期)为小于22年的短周期;
(十6)十(一17)=(一11)。得负值(即为一a),预测下一个尚不知晓的周期(频率)为大于22年的长周期,这个周期就是我们正需要准确预测的第十一周期,这是最终要达到的结果和目的。即2019年十(>22年)=
>1941年。
通过实例可以看,混沌无序界系、杂乱无章、零乱不堪、漫无规规律的事物,也内隐着有序,蕴藏着规律,只是看我们人类如何去探索与寻找、挖掘其中奥秘和序律。作者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精彩还在后面。
匿名  发表于 2020-8-9 16:16
作者(遠长江)在这里指出:
必须明白一点,所谓《预测》是指事件尚未发生前,采取科学分析、研究的方法,预先测算确定的数据(指三要素地震参数);事件发生后测定、测知的数据,就不能再叫《预测》。比如海城地震,主震前24小时内发生500余次前震,那是同步实测出来的,就不能称做预测成功,只能称做《实测成功》。中国海城地震不能鼓吹预测成功,只能说是同步实测成功。难道地震专家们连这个基本概念也不认可!正因为基本概念不清,才有后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预测失败的惨重教训,还编出“小震闹大震到”的歌谣做为经验总结。
匿名  发表于 2020-8-11 18:09
地球混沌物理场的简略解说:
混沌学说是一门古老而又正在兴起的崭新学科,它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相提并论,被誉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科学友现。尽管混沌学说的鼻祖古老,但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混沌学说越来越显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
“混沌初开”。我国古代传说中把盘古开天辟地以前的宇宙状态,指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模糊一团的曚眬景象,称为混沌。而现代混沌学则把通常看起来混乱无序的现象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寻找混沌现象的内在规律,并对其进行处理,“道是无序却是有序”。
简略概括地说,现代混沌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世间事物形成前(序发生前)的景象,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馬痕和原始记录可供探索,因而目前对其某些事物(序)的原始起源与其本来面目一无所知、或还处于模糊认识状况与探索研究之中,混沌象征的是自然的原始态。比如爆炸前的宇宙状况;生命诞生前的外部环境状态;人类起源长途追溯;……等等。
(2)、对无序界系的研究,形成过程中虽然遗畄某些明显痕迹或原始记录(比如生物碎屑、化石、火山喷发物质——火山灰、火山碎屑、熔岩流及流纹、地震时的山崩滚石、堰塞湖等),但为零乱不堪、杂乱无章、或后期破坏残缺不全,似漫无规律可循的无序系列之事物。所以混沌的原意又是指无秩序和混杂状态。如不均质地质体;岩溶地下水不均匀三维紊流渗流场;地球物理场中的地应力场、裂隙断裂场、地震震源分布场、火山基源动力场…等,均隶属混沌学说研究范畴。〈文稿未完,后续待等〉。
匿名  发表于 2020-8-13 09:21
(3)、混沌现象的本质又往往捉摸不定,是因混沌事物内部蕴含着非线性因素或初始条件微有变化,便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或同一前提条件下,可出现多个不同结果,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可能得出复杂的答案。或因自变因素众多,主次互相转化,造成主次难别;或因错综复杂,答案多种,真伪难以辨明;或随机抽样调查时千变万化,难以切真,因而常出现捉摸不定的结果,科学家们把它称为混沌系统长期行为不可预测性。比如对地震、火山的预测;地球深部物质成份变化的动能监测,地震走迹的追踪;旱灾天气(数值气象)的预测;滑坡山裂的预测;股市行情的预测等等,均可纳入混沌学研究的范畴。
(4)、对尚需开垦的混沌荒原的研究:因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台阶性和人类思熬认识境界的历史局限性,对宇宙界某些事物还处于蒙昧无知或曚眬状况,尚待垦荒开发。比如对无垠宇宙银河奚奥秘荒原的探索,生物进化履途、兴亡种族的探本求源;新科技领域的开垦创新,如轨道的非周期性、分岔、能量守恒与耗散关系等。
匿名  发表于 2020-8-14 13:21
地震《群测群防》和建筑企业房开商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性质是相同的。房开商赚大钱,却亏欠、拖欠农民工的辛劳、苦力钱;中国地震局对《群测群防》的群体参与人员,一分钱也没有给,而且对群测群防的群体参入者,还得自备伙食、生活费,为地震局收集资料,连杯茶水也没有!你说这合理不合理?中国地震局从领导到基层,从专家到基层技术人员,还做为经验总结加以歌颂,说是《两条腿走路》;还抬出李四光、周恩来总理來维护行业利益。中国地震局自已行业工作没做好,却把工作担子推给群测群防上,推卸责任。
匿名  发表于 2020-8-14 13:23
高!实在是高!
匿名  发表于 2020-8-15 16:44
何必上学读书,不如养蛤蟆,养蛤蟆赚大钱。
匿名  发表于 2020-8-19 08:12
基拉韦厄火山
基拉韦厄火山[2] 是夏威夷群岛中的第一大岛,它海拔1247米,是一座活火山,至今仍经常喷发。其破火山口直径4027米,深130余米,其中包含许多火山口。整个火山口好像是一个大锅,大锅中又套着许多小锅(火山口)。在破火山口的西南角有一个火山口,直径约1000米,深约400米,当地土著人称它为“哈里摩摩”,意为“永恒火焰之家”。其中有沸腾的炽热熔岩,是一个熔岩湖。熔岩向上喷发时,可形成“熔岩喷泉”,熔岩涌出火山口时,可形成“熔岩瀑布”。
  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时,熔岩流从高处奔腾下泻,涌入大海,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平方公里的新陆地。此后,这座火山仍经常活动。
匿名  发表于 2020-8-21 08:08
珀莱雅水动力护肤品套装女补水保湿水乳液透皙美白淡斑化妆品
冒纳罗亚火山
冒纳罗亚火山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中部,海拔4170米,从海底算起高约9300余米。其山顶常有白云缭绕,忽隐忽现。岛北冒纳开亚山海拔4205米,是夏威夷的最高峰。世界最高的天文台,就设在此山的顶峰。
  1950年冒纳罗亚火山爆发时,熔岩顺着斜坡向低处流去,流程约50余公里,一直流到海边,注入大海。当熔岩流流入海水中时,使海水沸腾,蒸汽滚滚,死鱼漂浮。
  1984年3月25日冒纳罗亚火山又喷发,喷出的熔岩下泻约27公里。
匿名  发表于 2020-8-24 10:03
冒纳罗亚火山
冒纳罗亚火山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中部,海拔4170米,从海底算起高约9300余米。其山顶常有白云缭绕,忽隐忽现。岛北冒纳开亚山海拔4205米,是夏威夷的最高峰。世界最高的天文台,就设在此山的顶峰。
  1950年冒纳罗亚火山爆发时,熔岩顺着斜坡向低处流去,流程约50余公里,一直流到海边,注入大海。当熔岩流流入海水中时,使海水沸腾,蒸汽滚滚,死鱼漂浮。
  1984年3月25日冒纳罗亚火山又喷发,喷出的熔岩下泻约27公里。
匿名  发表于 2020-8-24 10:04
  当提起火山时,人们也许会想到炽热的岩浆喷射奔流、瞬间吞没一切的可怕景象,也许会想到当年庞贝城被熔岩覆盖的悲惨情景。但美国的夏威夷火山群却与众不同。它喷发时,人们不是四处躲避,反而却要兴致勃勃地前往观光。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夏威夷的火山喷发,是宁静地喷出高度流动性的玄武熔岩,而不是爆炸式的火山发作。这里在长达150多年的岁月中,只有一个人死于火山爆发。所以夏威夷火山群不仅不是死亡的坟场,而且还被美国设立了国家公园。成为人们游览的胜地。

  在夏威夷火山群中,莫纳罗亚火山和基拉韦厄火山是活火山。夏威夷人传说,基拉韦厄火山是失恋的女神碧蕾居住的地方,这里时时喷射的烈焰便是碧蕾的忌妒之火。莫纳罗亚火山之火:在全美活火山中是首屈一指的。在过去的200年间,莫纳罗亚火山约喷发过35次。至今山顶上还留有好几个锅状火山口和宽达2700米的大型破火山口。莫纳罗亚火山曾于1959年11月爆发。当时沸腾的熔岩冒着气泡从一个长达一公里半的缺口处喷射出来,持续时间达一个月之久,岩浆喷出的最高度超过了纽约的帝国大厦。1984年3月莫纳罗亚火山又一次爆发,它那举世罕见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来自希洛、檀香山和其他各地的游客,前来搜集科学资料的科学家更是络绎不绝。美国地质调查局还专门在夏威夷国家公园建有一座火山观测台,以便研究火山活动的情况。
匿名  发表于 2020-8-24 10:05
夏威夷火山群形成原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那么,夏威夷火山形成原因大家是否了解?
夏 威夷州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夏威夷群岛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包括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绵延2450千米,形成新月形岛链。夏威夷岛为最大岛,岛上有2座活火山。气候终年温和宜人,降水量受地形影响较大,各地差异悬殊,森林覆盖率近50%。本州是由十九个主要的岛屿及珊瑚礁所组成,位于中部太平洋。
因为夏威夷在板块移动和板块的俯冲区。大部分地震和火山都是板块挤压造成的。比方讲海洋版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在一起,海洋地壳比较沉,就往大陆地壳下面挤。这个挤压的结果是释放大量热能,地幔里很多岩石融化成了岩浆,液体会向上升。上升压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在地壳表面喷发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佰佰安全网。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匿名  发表于 2020-8-27 09:45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那么,板块运动怎么形成火山的呢?

板块运动,地质学专业术语,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板块学说在火山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它能把很多看来是彼此孤立的现象,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以这个学说建立的火山活动模式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环大西洋为什么就没有火山带;板内火山不在板块边界上,用地幔柱解释它的成因似乎依据也不够充分。在两极挤压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轴扩张形成经向张裂和纬向挤压,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经向和纬向构造带内。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佰佰安全网。
匿名  发表于 2020-8-29 07:36
要预测地震,得先做好火山预测
遵循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摸爬前进,先预测那些有规律性,有周期性的自然事物;先研究有序界系,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从事与预测及研究那些无规则,或零乱不堪,或杂乱无章,或捉摸不定,或无序界系的,复杂的混沌自然界事物。
  一、多年来发布了很多火山预测,一些是失败的,但成功的更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火山喷发是可以准确预测的。火山喷发一般有着较强的周期性特征和较明显的规律性,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对火山喷发的预测要比地震预测容易。通常情况下,火山喷发虽然呈周期,有规律性喷发,但每个周期的间隔时间也有差别。比如印尼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平均每隔10年喷发一次,但有时相隔12年。但地震则不同,日本的长期的历史记录揭示了地震发生时间的不规律性,地震预测的一些参数的可变化无常性(为多变量)。地震预测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关键问题是时间的准确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9-4 09:55
对于火山喷发的预测,三要素则简化为一要素。因为地点(即火山口)位置固定不变,或变化甚小;喷发量(相对于地震的震级)也变化不会大;唯一要预测的要素就是时间的准确可信度。因而说火山喷发的预测要比地震预测(当然是指7级以上大地震的预测)容易。那么我们就先从容易的做起,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我们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再到大学毕业,共十七年时间,才能开始走入科学殿堂大门,都是从简易到复杂之路。地震预测存在三大难题,首屈一指的是“不可入性”。而火山喷发已将基源(火山基源相当于地震震源)托出,基源岩浆显露于地表。让广众(包括学者、科研人员)能直接直观的进行观测和实地考察及现场搜集第一手研究资料。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何等宝贵而又易得难求的事情!可又如何能引起全球地震科学界多少重视与反响呢?甚至“视而不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7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