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327|回复: 691

地球内部岩浆为何要以火山喷发模式释放过剩能量?(作者:遠长江)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0-7-29 11:22 |阅读模式
试问何谓《过剩能量》?好似企业集团生产的产品无法向外销售出去,长时间积压倉库再无处容纳而产生严重过剩现象。地球内能无处存放,无处容纳,那里有空隙、那里有通道,就往那里倾销。全球陆地活火山523座,死火山1500~2000余座,休眠火山难以统计。523座活火山就有523条地下通道,还有地下潜火山和侵入岩浆,穿插地壳岩石圈内,还不知有多少纵横交错的隐伏网状分技细小通道?产能过剩,怎么解决?势必以火山喷发,地震〈地动山摇〉、温泉热泉、及地表散热等方式,进行综合“免费"释能。
请问火山一次性喷发,能喷出多少熔岩?以日本樱島火山为例,公元1914年1月12曰~1915年5月取名为《大正大喷发》,最后一次喷发最弱,但仍然喷发出30亿吨的熔岩,将一片海域变成了陆地。现在我们來说明一下30亿吨熔岩是什么具体含义,30亿吨用数据表示为:3×10^9吨。
30亿吨熔岩有多大体积?如果熔岩的比重按3.0克/㎝3计算,那么则有3.0吨/米3,30亿吨=3×10^9吨。
继续计算:3×10^9吨÷3.0吨/米3=10^9米3,再化为用公里体积表示。又1公里=1000米,那么,1[公里]3=10^9[米]3。
也就是说30亿吨熔岩的体积为:1公里长X1公里宽X1公里厚之正方体体积,或为2公里长X1公里宽×0.5公里高的长方体的体积,这个一次性喷发体积规模是较大的。
鉴于上述情况而可知,火山锥形山体的形成,有的可能为多次火山间歇喷发堆积而成;有的火山锥形山体可能为一次性喷发则可堆积而成。
匿名  发表于 2020-7-29 15:59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地下潜藏岩浆超过10OO个三峡水库库容量
timg (30).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07:36
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在地球上已知的“死火山”约有2000座;已发现的“活火山”共有523座,其中陆地上有455座,海底火山有68座。火山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都出现在地壳中的断裂带。就世界范围而言,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一带和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脉、中亚、西亚到地中海一带,现今地球上的活火山绝大部分都分布都在这两个带上。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07:46
火山喷发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而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然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软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活动能喷出多种物质,在喷出的固体物质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喷出的液体物质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种水溶液以及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喷出的气体物质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可见或不可见的光、电、磁、声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根源
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存在大量高温液体,其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07:46
火山喷发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而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然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软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活动能喷出多种物质,在喷出的固体物质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喷出的液体物质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种水溶液以及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喷出的气体物质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可见或不可见的光、电、磁、声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根源
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存在大量高温液体,其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07:49
根源
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存在大量高温液体,其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
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
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时,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07:55
火山喷发给大地震活动引发机制指明的动力根源:

火山喷发就像在地下进行爆炸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如公元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火山具有的能量达到4.6×10^25尔格,火山喷发时伴生了里氏6.7级地震;公元2006年5月初旬,印尼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喷发高峰期过后,于2006年5月27日,距该火山西南27公里的日惹地区又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了5136人死亡,受伤人数达到2万余人,无家可归者达20万人。默拉皮火山爆发地下发出隆隆巨响,说明地下岩浆活动极为活跃。科学家们(包括印尼国内与国际科学家)只考虑到火山本身,而忽视了火山喷发牵引周边地区地下深部岩浆剧烈活动而引发的强烈地震。这是一个沉重的大教训,笔者认为,这主要产生于世界范围内对地震引发机制理论(主流、传统认识误区)错误的严重后果所造成的惨重恶果!与此同时(指2006年5月27日),我国中央电视一台晚间电视新闻联播报道时,报道说27日印尼爪哇岛日惹地震时(该台请示了中国国家地震局当时的权威专家)仍说日惹发生的地震与默拉皮火山无关。主流地震界流派们认为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两者牛马不相干。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08:04
火山喷发和天然喷泉(又称间歇泉)的形成原理都具有周期性和间歇性的突出特征。
天然喷泉能间歇性地喷出气体与泉水来,有的是几分钟喷出一次,有的是几十分喷一次,有的是几小时喷一次,非常准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间歇性之特点。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喷泉——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忠实喷泉,原本平均每64分钟喷出一次。I959年黄石公园附近的一次大型地震以后,它的平圴喷发频率变为现今每90分钟一次。经研究有两方面因素控制一个喷泉的行为特点:地下管道的几何形状和地下流体(气态与液态的)的供给狀况。一次大型地震可以轻易改变其中之一或者一箭双鵰。而火山喷发的周期(间歇期)是以年为计算单位,活火山每相隔数年、十余年、或数十年、或数百年喷发一次;有的休眠火山,甚至相隔上千年、数千年,重新复发。火山喷发的周期长短大不相同。
火山喷发与天然喷泉的另一个不同点:喷泉喷出的是低温水流和气体,火山喷出的是高温炽热岩浆流和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另外二者释放的压力相差悬殊:喷泉顶多释放几个大气压力,而火山喷发至少释放1万个至数十万个大气压力,能将火山烟灰、烟柱浓雾掀冲6000~1万余米高空。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14:29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修正版)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
一个8.5级的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为3.5×10^24尔格,如果换算成电能,相当于一个122.5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工作8-9年的总发电量,还有学者统计过,1906年厄瓜多尔西海岸中的8.9级地震(1.4×10^25尔格),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颗普通原子弹或一百颗大型氢弹的威力,试验还证明,在坚硬的花岗石中爆炸一个相当2万吨黄色炸药(TNT)的原子弹(8×10^20尔格),所得到的结果才大致和一个五级地震(2×10^19尔格)差不多。综上所述可知,地震能量之巨大,破坏威力之惨烈,毁灭灾难性之恐惧,可想而知。按照国际国内主流传统地震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学术理论观点,地震是岩石断层破裂造成的,但从未见到过有哪位学者或地震专家,对断层活动如何进行能量释放的定量计算(包括断层错动面的长度与伸展深度,错动位移距离,摩擦系数等,同时试问震源是一条线还是一个面?因为断层成线成面展布。)但人们对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进行了较精准的定量概算,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可是七级地震释放的能量(2×10^22尔格)仅为日本樱岛火山喷发能量(4.6×10^25尔格)的万分之四左右,八级大地震的能量(6.3×10^23尔格)只相当于日本樱岛火山喷发总量的1.37%左右。日本樱岛火山还算不上最大型火山活动,对于大型火山喷发而言,一次可喷出6×10^9吨(或6×10^10吨岩浆)。通过热功当量换算与动能计算(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所做的功),其能量约为12×10^25尔格(12×10^26尔格).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具有能量达到(4.6×10^25尔格),为里氏九级地震的2.3倍(4.6×10^25尔格 / 2×10^25尔格=2.3倍)。对于更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至少等于9级地震所释放能量的6倍以上(大于12×10^25尔格 / 2×10^25尔格=6倍以上)。对于最大类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12×10^26尔格)约等于里氏10级地震所释放能量(6.3×10^26尔格)的近似2倍(12×10^26尔格 / 6.5×10^26尔格=2倍)。而等于里氏9.5级地震所释放能量(3.15×10^26尔格)的3.8倍(12×10^26尔格 / 3.15×10^26尔格=3.8倍)。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测得一个9.5级地震(即智利1960年5月的9.5级地震)。8级地震的能量只约为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能量的千分之五(6.3×10^23尔格 / 12×10^25尔格=0.005)左右至万分之五(6.3×10^23尔格/ 12×10^26尔格=0.0005)。里氏8级以上的强烈大地震,破坏威力巨大,灾难毁灭性超群绝伦。而地震的引发是一种快速的消能,耗散能量的过程。试问哪个领域能为震源提供如此威力无比的巨型能量呢?从地球”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基础相互转换为前提(初始条件),热能,高内压势能,膨胀势能,放射能等均可转变为动能和能量的守恒定律,那么就能给出肯定的回答,是地球内部提供的巨型动能,如同炸弹,火炮发生爆炸时,是因为内部火药引爆,体积突然膨胀,内压瞬间速猛剧烈增高造成内外压力剧变失衡而炸飞外壳成碎片。内部炸药是内能,外壳被炸破成碎片四散外飞是消能,道理完全相同。

通过前述能量定律概算对比,得知火山爆发能量释放与强烈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匹配,但又如何理解火山与地震的能量释放源的相互联动关系呢?国外前代地质学家早已形成共识,指出“地震与火山为造山运动的次生效应,地震与火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从世界范围看,多火山的地区一般也是多地震的地区,火山活动可造成地震,地震也可引起火山活动,如在智利,每逢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不久,常有火山爆发,这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所谓火山活动就是一种高热高能的熔融岩浆在纵向活动,岩浆冲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当然,还有更多的岩浆没有能冲出地表,是因上覆岩层较完整,无法形成上升通道与地面出口,或因某些地方地壳很厚,储藏岩浆的处所离地面太远,岩浆没有能喷出地表,但在这里产生巨大的动能引发了地震。有人认为岩浆活动是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因而认为火山与地震两者的形成机制为同宗共源,比如大型火山喷发,常伴随产生6.2-7.0级的火山地震,因火山爆发就像在地下进行爆炸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而引发地震。在超高温条件下,某些物质会引起分解,产生气态物质,因而地球内部岩浆中普遍存在气泡,一旦压力降低,常会发生爆炸,谓之“气爆岩浆体”,如同爆发沸腾会引起锅炉爆炸。火山喷发,分配给伴生火山地震的能量仅占极少比例(约占火山喷发能量的万分之二或之三左右)。因而可以说火山与地震同根共源、同胎共母,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而传统主流地震界流派们则认为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两者牛马不相干。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14:39
火山喷发和地震突发为地球内能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释放方式:
火山喷发有良好的火山地下道和地面出口(指火山口),火山喷发是以公开暴露式直接喷出炽热岩浆,集中进行热能释放;而地震活动则是以地下隐蘞式进行压力动能释放,使地表产生一定地域范围的强烈震动。火山喷发能以持续应力进行较长时间的能量连续释放,因为火山基源孕育聚集体能很好穿插连接在一起,故此,有十分充裕的补给源头。而地震活动是以短暂的瞬时应力、进行快速突发的能量释放,一个地震序列(包括主震和系列前震及众多的余震)的大小震源——能量孕育聚集体,全部都是成群分布的个体单干户,它们彼此相互之间没有补给接济关係,各自独立行动、进行能量单独释放。
火山喷发是以集中港口式进行能量释放为特点,地震活动是以发散式、成群结队地进行能量释放(因为它们没有大型港口,不能将货物集中装载在大型货轮内进行运输外销,只能进行分散零售——能量释放方式)。
匿名  发表于 2020-7-30 14:43
地震序列的大小震源:
一个地震序列——指包括主震、系列前震、众多成群的余震在内的大小地震,除主震震源为暴发户外,其余震源均为中小个体单干户。地震序列的大小震源,它们在地震区内(或构造带内)往往成集群、宻集、点状个体、独立分布;在时间规律上,它们具有同期孕育、成长、成熟期(指能量释放期)。地震序列各大小震源(能量果实)的成熟时间先后相差几天至几星期,或更长时间。各大小震源不相互融合和串通,它们不分大小,各自为政。比如南瓜和芝麻,虽然大小悬殊,但都是单个个体。芝麻虽小,但它仍然为能量个体,它决不会与南瓜融合。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07:54
〈十三〉、要预测地震,得先做好火山预测
遵循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摸爬前进,先预测那些有规律性,有周期性的自然事物;先研究有序界系,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从事与预测及研究那些无规则,或零乱不堪,或杂乱无章,或捉摸不定,或无序界系的,复杂的混沌自然界事物。
  一、多年来发布了很多火山预测,一些是失败的,但成功的更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火山喷发是可以准确预测的。火山喷发一般有着较强的周期性特征和较明显的规律性,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对火山喷发的预测要比地震预测容易。通常情况下,火山喷发虽然呈周期,有规律性喷发,但每个周期的间隔时间也有差别。比如印尼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平均每隔10年喷发一次,但有时相隔12年。但地震则不同,日本的长期的历史记录揭示了地震发生时间的不规律性,地震预测的一些参数的可变化无常性(为多变量)。地震预测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关键问题是时间的准确度。对于火山喷发的预测,三要素则简化为一要素。因为地点(即火山口)位置固定不变,或变化甚小;喷发量(相对于地震的震级)也变化不会大;唯一要预测的要素就是时间的准确可信度。因而说火山喷发的预测要比地震预测(当然是指7级以上大地震的预测)容易。那么我们就先从容易的做起,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我们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再到大学毕业,共十七年时间,才能开始走入科学殿堂大门,都是从简易到复杂之路。地震预测存在三大难题,首屈一指的是“不可入性”。而火山喷发已将基源(火山基源相当于地震震源)托出,基源岩浆显露于地表。让广众(包括学者、科研人员)能直接直观的进行观测和实地考察及现场搜集第一手研究资料。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何等宝贵而又易得难求的事情!可又如何能引起全球地震科学界多少重视与反响呢?甚至“视而不见”。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08:00
二、前文谈到,火山预测成功的多于失败的。但还是有不少是预测失败的,预测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火山整个漫长的发展履途,其活动从自发有序走向自发无序,最终停止活动”。世间任何事物都遵循一个共同的,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从发生->发展->鼎盛->衰老->死亡(消失)。火山活动同样如此。鼎盛时期之前的火山活动具有较明显的自发有序、有规律、周期性特征。它处于发展强盛之中,火山喷发就像在地球下进行巨大核爆炸一样,声响传播到200公里以外,喷出的火山灰烟云雾可达6000米至1万余米的高空,岩浆和大小石块可抛向500米的高空,火山灰可落在2500公里以外。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可以喷出约6×10^9(6×10^10)吨岩浆和火山灰碎屑物,岩浆在地下通道中奔流与上涌,地下雷鸣,地下压力可达2万至60万个以上大气压力,而地表只为一个大气压力,岩浆上冲压力如此巨大悬殊,故威力巨大无比!使大地产生地动山摇,而引发地震。当火山活动进入衰老期后,因高温热液岩浆不同于低温水溶液,因炽热岩浆能熔化岩石而使火山地下管道几何空间得以扩展和上冲压力降低。如宁静式火山:它并不喷发,只从火山口较安静地释放气体或静静地流溢火热的熔岩。休眠型火山:隔相当长年代时间,会再度喷发。最后停止喷发变成死火山。以上类型的火山无法准确预测,是造成预测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所在。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08:04
火山活动从鼎盛期->衰老期->休眠期->死火山期,是从自发有序转向自发无序。无序指无内在规律可循。火山活动进入衰老期后,火山喷发频率(指间歇时间)变长或逐渐走向无序状态。所以说做好火山预测也不容易。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08:07
三、火山喷发和喷泉(又叫间歇泉)的形成原理甚为相似。天然喷泉能间歇地喷出气体和泉水来,有的几分钟喷一次,有的几十分钟喷一次,有的几小时喷一次,非常准确。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喷泉--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忠实喷泉,原本平均每64分钟喷一次。1959年黄石公园附近的一次大型地震以后,它的平均喷发频率变为现今每90分钟一次。经研究有两方面原因控制一个喷泉的行为特点:地下管道的几何形状和地下流体(气体与液体的)的供给。一次大型地震可以轻易改变其中之一或者一箭双雕。

火山喷发与天然喷泉的不同点:喷泉喷出的是低温水流,火山喷出的是高温炽热岩浆流;另外两者释放压力相差悬殊:温泉顶多释放几个大气压力,而火山喷发至少释放一万个至数十万个大气压力,能将火山烟灰浓雾抛充6000-1万3千余米高空。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08:10
四、地震预测比火山预测艰难,不过地震预测也得先从相对有序的"特征地震"做起,因此"特征地震"具有一定准周期特性。有学者认为目前的"地震学"基本上还是一门"观测科学"。比如对一个地区近500年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地震(观测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来评估与预测今后数年至100年内可能重演灾难性大地震的危害,即通过观测它的过去,预测它的将来。关于如何准确预测?因文字冗长,需另作专题论述,在此搁笔为宜。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0:42
火山口形态各异:
1、火山口多为园形,山体多为去顶锥形;火山口范围内多数为干地,少数为“天池”(低于潛水面者)。
2、夏威夷基拉韦厄破火山口直径4027米,深130余米,其中包含许多火山口。整个火山口好像是一个大锅,大锅中又套着许多小锅(火山口),请参见76楼台湾大屯火山有发生喷发可能的照片。如同我们用鋼精锅煮饭,飯熟后见饭面上出现许多出气孔的情况,完全相似。
3、火山群:有的火山群由十余座火山组成;有的由几十座、或一百几十座火山分布组成;火山成群结队宻集分布,作者用向日葵盘、葡萄果、高粱穗来形像比拟较为恰当,因为它们都是能量的聚结方式。一个在地下聚结,另一个在地上聚结。
4、地震也常为成群结队的稀疏分布,作者用梨、桃、苹果、李子在树上的稀疏分布來形像比拟,它们又是能量的另一种聚结方式。但能量主要都来源于根部。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1:01
火山喷发间隔周期有时也零乱无序:
如维苏威火山1631年后火山喷发特征发生变化,1660~1944年间观察到约有19个周期。
其间大喷发的年份是1660、1682、1694、1698、1707、1737、1760、1767、1779、1794、1822、1834、1839、1850、1855、1861、1868、1872、1906和1944年。
所以要做好火山也很不容易。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1:05
海底水下火山喷发活动推动大陆板块运动:
全球陆上活火山共有516座,环太平洋沿岸陆地火山约有380余座,约占全球活火山的75%左右。全球陆地总面积为148.1×10^5平方公里,约占全球水陆表面积的29.1%左右。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统计,陆上活火山加上海洋水下活火山,全球活火山约为1500余座。陆地火山(除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外)通常以集中港口式的管状喷发,火山碎屑物与岩浆常堆积成孤立锥形山。海底活火山的喷发则不同,常沿海底断裂(或裂缝或海洋深槽)进行长期喷发。以海底山脉形式分布的海岭与中洋脊都是海底火山长期喷发堆积物所造就;因海底水下火山长期喷发,新洋壳生长扩张推动了板块运动。海洋底部水下火山喷发,常会引起海洋的惊涛骇浪与发生海啸,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海底火山喷发后,常在水下火山附近繁衍出新生物物种,经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产生与海底水下火山喷发密切相关。

火山岛与火山岛链群,因火山长期喷发堆积所形成的海底山脉(指海岭系统与中洋脊系统),某些部分常以火山形式上升隆起露出海面,其中某些火山还在活动和地震频发的岛屿,称为火山岛或火山岛链群。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夏威夷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南洋系列群岛...等。

有人担心日本地震太多,日本列岛会沉没海中,这种担忧是多余的,火山岛与火山岛链群只会随地质历史年代而增宽与升高。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1:09
火山喷发上冲压力(即地壳内外压力差)的定量概算: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公里左右,地表为1个大气压,地下33公里深度岩石圈基底单位面积受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上覆岩层平均比重如按3.0g/cm^3为准。3.0g/cm^3即为3.0T/m^3。(T为吨,m为米)。那么,3.0T/m^3 ×33×10^3米=9.9×10^4(T/m^2)。地下33公里深处岩石圈基底底板单位面积上受地幔岩浆顶托压力为1万个大气压。再将大气压换算成静压力,一个大气压为76厘米水银柱高度,水银比重为13.6,那么一个大气压则为静压力是:
76厘米×13.6克/厘米^3 = 1.6克/厘米^2=1.6千克/1×10^-4米^2 = 1.6 × 10^4千克/米^2 = 16Kg/m^2 = 10.336T/m^2。那么1万个大气压则为10.336×10^4吨/m^2。
通过上面定量概算结果得知,地壳岩石圈基底单位面积受上伏岩层的自重静压力(9.9×10^4T/m^2)与受地幔岩浆上浮顶托力(10.336×10^4吨/m^2)基本上均衡,故地壳处于静态平衡稳定状态。但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定量概算的假设之初条件是基于把地壳岩石圈当成完整(无洞隙破裂)的隔离层看待的。假若从地壳岩石圈基底存在一条直达地表的通道(参见"火山喷发成因与岩浆基源示意图),那末,地壳内外压力差就是1万个大气压之压强(10^5吨/米^2)。如基源深度为60公里则可达到约为2万个大气压之压强,就具有高压上冲云霄数千米高烟柱的喷发(也似高压喷嘴)。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1:09
火山喷发上冲压力(即地壳内外压力差)的定量概算: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公里左右,地表为1个大气压,地下33公里深度岩石圈基底单位面积受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上覆岩层平均比重如按3.0g/cm^3为准。3.0g/cm^3即为3.0T/m^3。(T为吨,m为米)。那么,3.0T/m^3 ×33×10^3米=9.9×10^4(T/m^2)。地下33公里深处岩石圈基底底板单位面积上受地幔岩浆顶托压力为1万个大气压。再将大气压换算成静压力,一个大气压为76厘米水银柱高度,水银比重为13.6,那么一个大气压则为静压力是:
76厘米×13.6克/厘米^3 = 1.6克/厘米^2=1.6千克/1×10^-4米^2 = 1.6 × 10^4千克/米^2 = 16Kg/m^2 = 10.336T/m^2。那么1万个大气压则为10.336×10^4吨/m^2。
通过上面定量概算结果得知,地壳岩石圈基底单位面积受上伏岩层的自重静压力(9.9×10^4T/m^2)与受地幔岩浆上浮顶托力(10.336×10^4吨/m^2)基本上均衡,故地壳处于静态平衡稳定状态。但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定量概算的假设之初条件是基于把地壳岩石圈当成完整(无洞隙破裂)的隔离层看待的。假若从地壳岩石圈基底存在一条直达地表的通道(参见"火山喷发成因与岩浆基源示意图),那末,地壳内外压力差就是1万个大气压之压强(10^5吨/米^2)。如基源深度为60公里则可达到约为2万个大气压之压强,就具有高压上冲云霄数千米高烟柱的喷发(也似高压喷嘴)。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1:39
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喷发震撼照片
timg (31).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7:27
以维苏威火山喷发周期为例,说明做好火山预测,对地震预测则可瓮中捉鳖,手到便拿,轻而易举:〈作者:逺长江)2020、7、31日。
维苏威火山1631年后火山喷发特征发生变化,1660~1944年间观察到约有19个周期。
其间大喷发的年份是1660、1682、1694、1698、1707、1737、1760、1767、1779、1794、1822、1834、1839、1850、1855、1861、1868、1872、1906和1944年。
十九个周期间歇时间长短,依次分别为:22年、12年、4年、9年、30年、23年、7年、12年、15年、28年、12年、5年、11年、5年、6年、7年、4年、34年、38年。
而周期(频率)平均值为:(1944一1660)÷19=14.95≈15年;大于频率(间隔周期)15年为正值,比如周期长22年者,22一15=7年(正值);又比如周期长为12年者,12一15=一3年(负值);按这个方法依次统计出来的正、负值,分别依次为:十7年;一3年;一11年;一6年;十15年;十8年;一8年;一3年;o年(等于频率平均值);十13年;一3年;一10年;一4年;一10年;一9年;一8年;一11年;十19年;十23年;
然后将所有的正值相加,也将所有负值相加,就会发现它们的正、负绝对值是基本相等的(或者说是完全正、负值相等的),这就火山与地震频率的最突出之《对称特征》。问题出在《集散度》的分布上!正值为《集》;负值为《散》的尺度罢了。为此,对火山喷发的预测能有100%的准确把握。对于地震预测似如瓮中捉鳖,手到便拿,轻而易举。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7:35
200710092109fd346b892b3566.jpg.thumb.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7-31 17:46
《地球内部岩浆为何要以火山喷发模式释放过剩能量?》该文(作者:遠长江)的论文及有关附文,其原创稿件,未得到作者本人允许与同意,不得转载、引用、刊登,特此声明。
                                                                                                                                      知识产权保护者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06:25
攻艰破难、已获全胜,大喜!应予庆贺!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08:47
对地震与火山预测而言,“道是无序却是有序”:
世间上许许多多事物从表面上看,处于无序界系,为零乱不堪,杂乱无章,变化无序,似漫无规律可循。其实无序事物由内隐着有序,蕴藏着规律,只是看我们人类如何去探索与寻找、挖掘其中奥秘和序律。以本楼《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为例,从无序变化频率(或周期)中寻找出有序的变化内在规律。该图频率曲线突出表明在丅。  时间段内,频率(u)为一个极不稳定的多变值。如何采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呢?且看下楼续谈。
1912011256560b1e1df510beb0.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08:54
(续上!楼文稿):首先求出平均频率u。(注:平均频率在上楼图中,原本用u上加一横来表示的,因电脑上无法打出,所以攺用u。来表示,特此说明)。并在图上画出A——A基准线。那么,u=u。+(或一)a的数学表达式则能满足频率u变化曲线上任意一点轨迹的求解。表达式中:u。为常量;a为多变量,又称调算修正值。位于A一一A基线之上的u曲线段,a为正值,用(十a)表示;位于A一一A基线之下的u曲线线,a为负值,用(一a表示)。u。(平均频率)勿必力求准确可靠。另外,本次预测的临近频率(指最近的上1~2次)也极为重要(因为一般突变少见,缓变多见)。a值的正负与大小还需根据u曲线的走势来判断。
用上楼《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的模式和u=u。+(或一)a之数学表达式,来考查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测失败的根源所在:帕克菲尔德地震为“特征地震”。所谓“特征地震”是指在指定的一段断层将会准周期性地发生具有特征大小与大致平均复发的地震。也就是说,“特征地震”是地震系统中具有特殊的、自发有序、准周期间歇性一类地震。按理说选择这类地震进行预测,不应失败。按照筆者所建立的u=u。+(或一)a之数学表达式进行考查与分析,毛病出在人为因素上,而不是在自然因素上。因为该表达式的关键是平均频率(u。)的精确统计与灵活选取,u。的准确度与否直接关係到预测成败结果,所以u。值的数据大小,又被称为“基准数据”。对平均频率(u。)的求算是一件艰难与务实细心的工作,需要对预测区域近500年来先后发生过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确切统计,才能获得一个准确可靠的u。值(指平均频率)。它是今后100年内地震预测的立足之基础。但常因历史地震资料残缺不全;或因年代久远,真伪难辨,可信度低;因而对平均频率u。值的确定具有极大的难度与不确定性,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且听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09:08
(续28楼文稿):为避免错误发生,u。值可采用《灵活选取法》,採取预测的临近频率(即上一次的频率)做为可靠的平均频率u。值;比如某城市的天气预报,常采用当天的天气来预报明日天气。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测失败的主要原因,千错万错就错在对u。值(平均频率)的统计估算人为失误。从美国苏珊.霍夫博士所著的《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一书中得知,帕克菲尔德近期(指公元19O6年~20O4年间)所发生6级以上的几次历史地震分别为:1906年、1934命、1966年6月28日、2OO4年9月28日四个时间。而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地震平均频率u。值(即周期性间歇时间)确定为u。=22年。故此,他们大胆预测:下一个“帕克菲尔德地震”将于1988年以后的四年内发生。筆者根据他们的意图建立相应的预测概算公式:丅(预测)=丅(上次)+u
因u=u。+a(或一a),所以丅(预测)=丅(上次)+u=丅(上次)+u。+a=1966年+22年+4年=公元1988~1992年。公式中:丅(预测)——为下一个地震所需要预测发生的年份时间。丅(上次)——临近预测的上一次地震发生的年份时间;u。——为预测所选定震级的平均频率,单位为年/次;筆者在此特别指明,不同震级的平均频率(即周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u。值是对选定的震级而言的!a——调算修正值,单位为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时间差距甚大(时差为12~16年之久),因为2004年一1992年=12年;2004年一1988年=16年。
如果采用《灵活选取法》求算u。值:则u。=1966年一1934年=32年;a值假若仍按4年计算,即a=4年。
按预测概算公式丅(预测)=丅(上次)+u。+a=1966年+32年+4=2OO2年。
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时差仍有2年左右之差。大的时差解决了,小的时差尚未解决,这时需从a值上进行调算。因为原先的a值是按a,=u。的0.19=22×O.19≈4年;现时的a值应为:a,=32×O.19≈6年。利用a值进行微调。微调后再按预测概算公式进行计算,则有:丅(预测)=丅(上次)+u。+a=1966年+32年+6年=2004年。恰好与实际情况一致。问题不是到此结束,还有许多相关内容放在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09:16
(续29楼文稿):对有关问题和内容的解说。
(1)、频率(U)的解说:何谓频率?一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或振荡的次数或周数。常用f表示,等于周期丅的倒数,即f=1/T;常用单位是赫玆,千赫(10^3赫兹)和兆赫(10^6赫兹)等。1赫兹=1次/秒或1周/秒。二是指某一时间内某事物发生的次数或完成某过程的次数,有时也叫频率。
对地震活动而言,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在地壳岩石中进行传播,既然是波,就遵从波的传播规律。波的传播速度Ⅴ=入/丅;f=1/T;∨=入f;式中:∨——为波的传播速度;f——为振动频率;丅——振动周期;入——波长。
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对于同一种介质来说,频率(或周期)常是固有不变的,所以波长越大,波速也就越大。波速与波长常成正比关係。
(2)、27楼的《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是广泛适用大自然界一切事物无序界系的变化模式之图本(或称“图腾”)。因筆者现时从事地震频率(或称周期间歇时间的长度)的无序界系的考查、研究,从该图腾中可以明顕地看出,地震频率u值是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多变、不稳定、奇形怪异、捉摸不定、千变万化、零乱不堪、杂乱无章、貌似漫无规律可循……等之无序界系之事物。混沌的原意也是指无秩序和混杂状态及模糊认识的探索、研究。或因自然界的自变因素众多,主次互相转化,造成主次难别;或因错综复杂,答案多种,真伪难以辨明;或随机抽样调查时千变万化,难以切真,因而常出现捉摸不定结果,科学家把它称为混沌系统长期行为不可预测性。比如对地震、火山的预测;地球深部物质成份变化的动能监测;地震走迹的追踪;滑坡山裂的预测;早灾天气(数值气象)的预测;股市行情的预测……等,均可纳入混沌学研究的范畴。
(3)、何谓《混沌物理场》?“场”的概念是指有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场。如电场、磁场、重力场、电磁场、地震场……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场”是物质性的。我们脚下的大地,也有电场(地电)、磁场(地磁)和重力场等等,人们称之为地球物理场。地震前由于地应力的作用加强,这些地球物理场会发生变化异常。人们根据这些地震前兆现象,进行地震预报。
(4)、混沌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正在兴起的崭新学科,它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相提并论,被誉为当今世界三大科学发现。尽管混沌学的鼻祖古老,但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混沌学越来越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人类对尚需开垦的混沌荒原的探索、研究:因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之台阶性和人类思想认识境界的历史局限性,对宇宙自然界某些事物还处于蒙昧无知或朦胧状态,现时代尚需对人类的愚昧进行垦荒开发。人类对无垠宇宙银河系奧秘荒原的探索;生物进化履途、兴亡种族的探本求源;新科技领域的开垦创新(包括对地震探索创新)……等,均等待人类去攀登。
(6)、关于预测公式中a值的解说及其它有关内容,容筆者——地震地质爱好者在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10
(续30楼文稿):《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和数学表达公式:
丅(预测)=丅(上次)+u。+(或一)a;从27楼插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频率u是随丅。时间内而不断变化的、极不稳定的、多变值的频率变化曲线。为了探索内在规律和求解而设计出一条A——A基准线,该A——A基准线的点其实就是平均频率u。值,故此u。值为一个常量(27楼插图中本来用u上加一横表示平均频率的,因电脑上无法打出该符号,故改用u。符号来代替);那么,u=u。+(或一)a数学表达式则能满足频率u变化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轨迹的求解。位于A一一A基线之上的u曲线段的轨迹点,因大于u。值,a为正值,用(+a)表示;位于A一一A基线之下的u曲线段的轨迹点,因小于u。值,a为负值,用(一a)表示。就这样将不稳定u(频率)变化曲线的多变值之轨迹点,转移到a值的变化上。
(6)、预测概算表达公式中a值的解说:我们说,u(频率)曲线为“特征地震”的准周期率的变化曲线;u。为所要测定各历史地震的平均频率(指各周期平均间歇时间);a为频率(指地震周期)的变化率,或称地震周期间歇时间长度变化率,简称周期之变化率。筆者(为地震地质爱好者)在29楼文稿中谈到,“利用a值进行微调。微调后再按预测概算公式进行计算,则有:丅(预测)=丅(上次)+u。+a=1966年+32年+6年=20O4年。恰好与实际情况一致”。在具体进行计算中,a值=+6年(或一6年)。1966年十32年=1998年;a值表示在1998年的前后6年,前6年为(一a),即1998年一6年=1992年;后6年为(+a),即1998年+6年=2O04年;a取正值还是取负值?这就需要根据频率(u)曲线图的走势进行判断。前后6年之时差为12年,其时距范围为公元1992年~2004年,所以a值的确定也需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先按A一一A基准线识别出是前6年、还是后6年,这样先剔去6年,由12年缩减到6年,可这6年中又确定是那一年发生呢?又是一个难题,步步喂难!唯一出路还得根据频率曲线图的的走势陡绥变化来识别与确定为那一年。因为一个预测区的地震频率(u)曲线图是根据该区历史地震(近500年)与近期地震(近100年)的地震参数编制而成的。也就是从它过去的历史和近期表现来预测未来。(+a)表示比平均频率高,(一a)表示比平均频率低。
(7)、筆者个人看法不知是否正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与工作人员常患有一个通病(急躁症),一发现断层有慢滑情况后,过于心急、担忧与恐慌,其实断层慢滑拖延时间长;第二为资金的筹助着想,有意或无意将地震平均频率(u。)改短为22年。因此说,从事科学研究要“务实”。
解说的内容还有(8)、(9)、(10),且听下回逐条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14
(续31楼文稿):对有关问题和内容继续进行解说。
(8)、不同震级的平均频率(u。)的准确统计和计算:平均频率u。的正确统计与准确求算,看似容易,其实不是一件简单、容易做好的事,因为u。值(地震周期平圴间隔年份时间)的大小和震级有着直接因果关係,比如求算大地震(M>或=7级)与求算中型地震(7>M>或=5级)及小地震(5>M>或=3级)的平圴频率u。各有极大的差别。震级平均频率的求算表达式为:u。=丅。/N一1;式中:丅。一一近期500年或近期IOO年以上的时间段;
N一一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发生某个震级以上地震的次数;u。一一指某个震级以上的平均频率,即平均周期间隔年数时间,单位为年/次。这里的平均频率u。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平均活动速率V(mm/a,a为加速度)。这里平均频率而是紧扣时间,因为预测的重点是什幺时间发生地震。
一般情况下(按基本规律而言),震级低者,频率高,间隔时间短;震级高者,频率低,间隔时间长。通常情况下,震级相差一级,其频率往往相差10倍或10倍以上。比如某一断层先后两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中间间隔30年,因而我们说该震级的频率为30年/次。假若这30年中又发生了数次5级(甚至5.9级)或4级地震,我们进行统计、求算时,绝不可将低于6级的5级或4级地震的地震次数也纳入6级震级的平均频率的统计、求算之中,该舍去的毫不保畄地舍去!这就是“务实”精神。要勇于实事求是,千万不可弄虚做假!
人们与地震界人士感到团惑的是对7级以上的大地震的预测难题,“不可入性”与“非频发性”及“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各个震级的平均频率u。值虽然均已分别求算出来了,但也必须明白指出,u曲线图上的u值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多变值,而u。(平均频率)为一个常量(请参见1楼《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频率曲线图上99%的轨迹点都不在A一一A基准直线上,怎么办?为满足频率u曲线上任意一点变化运行轨迹的求解,所以又建立u=u。+(或一)a表达公式。一切变化落在a值上。从而使复杂问题得到合理简化。但大的法碼已经敲定,下一步只在对a进进行微调,则可“水到渠成”。
(9)、(10)、(11)…等有关问题和内容,且看下回解说。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24
(续32楼文稿):对相关问题和内容继续进行解说。
(9)、进行平均频率u。值的统计、求算时,需对时间段长度丅。进行合理选择。筆者(地震地质爱好者)把它称为《灵活选取法》,或叫《临近取值法》。中国民间老百姓有句俗语,称“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有近水才可救近火!所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绝不能采取避近论远、舍近求远的愚蠢工作方法去解决问题。举个例说,当人们观看到壮观的钱圹江潮汐时,有人提出这是因为月球的引力造成的,更有人提出将月球炸掉则万事大吉,潮汐和地震(固体潮)则可消除;还有人提出钱圹江潮汐是太阳引力的结果,把解释问题的长度和空间远度拉得更远。其实不论潮汐、海啸、海潮、台風、颱風…等,都是长波快速运行的一种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再举一个明显、具体的例子来说吧:美国地质调查局对美国帕克菲尔德近期(500年來)历史地震的平均频率(指地震周期平均间隔时间)的统计求算结果,确定u。=22年。按此结果进行下一个帕克菲尔德地震的预测,最终产生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12~16年的时间误差。这是为什么呢?筆者认为,也是进行平均频率u。统计时,将时间段长度T。拉得过长所造成的。常因500年来的历史地震资料残缺不全;或因年代久远,真伪唯辨,可信度低,因而难免出现统计失误;又比如我们民间预测夏日某一天的气温是摄氏多少度?如果采用平均频率法进行统计,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全年气温进行全过程统计与求算,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准确,肯定会出差错。所以简便的方法,只选用夏季时间段进行统计与求算,既简便、省力、又准确。筆者把这种方法命名为《灵活选取法》,或称《临近取值法》。
筆者採用《临近取值法》,对美国帕克菲尔德下一个地震发生年份时间进行预测:就取最近时间段,即公元1966年一1934年=32年。那么则确定u。=32年。这样大法碼敲定了,那么a命名为平均频率u。的变化率,那么其“变化率”又如何求算呢?用4年/22年=019=19%;或6年/32年=19%;那么,a=32年×19%=6年。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28
(续33楼文稿):对相关问题与内容继续进行阐述。
(10)、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帕克菲尔德地区地震的平均频率(即平均周期的间隔时间)U。确定为22年的:
《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一书,是美国地震学家苏珊.霍夫博士编著,原著由中国学者梁春涛博士翻译为中文;全书共分十八章(即十八篇章论文)。是迄今为止全球享受声誉的一部难得的地震科技好书!筆者特向苏、梁二位致以崇高敬意!
还是言归正传:苏珊.霍夫博士在书中谈到,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根据统计记录得出结论:平均每隔22年帕克菲尔德就会遭受一场6级地震。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们更进一步大胆预测:下一个“帕克菲尔德地震将在1988年以后的4年内发生”。但结果却拖迟至2004年9月28日才发生,出现时间失差为12~16年之久。
筆者(地震地质爱好者)对该书通盘进行几次反复熟读,旨在了解美国地震学家是如何确定帕克菲尔德地震的平均频率(即地震平均周期)u。=22年的?书中并没有谈到统计记录的有关内容,为此,筆者只好对全书通盘反复阅读,从各篇章节中零散收集有关地震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终于对帕克菲尔德地区从公元1812年至1966年间(共154年)先后发生过的历史地震有了一个较清楚的和晓。从公元1812年~1966年,其间为154年,先后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八次、七个周期;再根据筆者本人建立的对震级平均频率的求算表达公式:U。=丅。/N一1;
式中:丅。——近期500年或近期100年以上的时间段;山。——指某个震级以上的平均频率,即平均间隔年数时间,单位为年/次(周期);N——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发生某个震级以上地震的次数。
那么,u。=丅。/N一1=154年/7=22年。经过筆者的考查,就这样把美国地震学家对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历史地震的平均频率(平均周期)的统计、求算出来了,让全球地震工作者看得明白。
关于帕克菲尔德7个历史地震周期,再加上1966~2004年地震周期、2004~2014年地震周期,共9个地震周期(又称频率)的无序变化情况,且听下回(11)、(12)、…等文稿细谈。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30
对34楼文稿中的几处错别字进行修正:
(1)、文稿中顺数第八行中的“失差”二字,修正为“误差”。
(2)、文稿中倒数第六行中的“山。”,修正为“u。”符号。
(3)、文稿中倒数第八行中的“和晓”二字,修正为“知晓”。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42
(续34楼文稿):对帕克菲尔德地震带相关问题与内容继续进行解说。
(11)、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区于公元1812年~2019年时间段、先后发生6级以上、共十一次历史地震的具体年份时间和十个周期(频率)的情况,简述如下:
A、十一次历史地震先后发生年份的具体时间分别为:公元1812年12月8月;1838年;1857年;1868年;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8.3级地震);1922年;1934年;1966年6月28日;2004年9月28月;2014年3月10月;2019年7月5日。
B、十个地震周期(频率u。)的具体情况,简述如下:1838年一1812年年末=25年(第一周期);
1857年一1838年=19年(第二周期);1868年一1857年=11年(第三周期);1906年一1868年=38年(第四周期)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44
(接36楼文稿):1922年一1906年=16年(第五周期);1934年一1922年=12年(第六周期);
1966年一1934年=32年(第七周期);2004年一1966年=38年(第八周期);2014年一2004年=10年(第九周期);2019年一2014年=5年(第十周期)。
总结:从帕克菲尔德先后发生的历史地震的周期(即间隔时间)来看,周期长短穿插分布,或称稀宻交错分布。长的周期达32~38年;短的周期约为10~12年,甚至只有5年。而长周期达38年之久的,先后出现过两次;当出现38年长周期后,便转接10~12年的短周期(甚至只有5年间隔时间的周期)。这是什么原因和规律呢?地震学上称之为地震的活跃期(通常出现短周期)和地震平静期(通常出现长周期)。所以进行地震预测得首先识别是处于平静期?还是活跃期呢?如同进行天气的气温预测,先识别出是春夏秋冬的那个季节。这个大的时间段要把握住,就有80%以上的预测准确率。女口果大的时间段没有把握住,就会造成80%的失败。地震预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看我们人类如何去探索和挖掘其中奧秘。还是那句话:“道是无序却是有序”。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0:45
(续接37楼文稿):对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区相关问题和内容继续进行分解。
(12)、长、短周期存在明显对称性规律之特征:筆者(地震地质爱好者)通过对美国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历史周期的深入考究、分析,发现该历史地震的长、短周期(即频率u)存在明显对称性特征的规律,故可命名为“特征地震”。1楼所绘制《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中,巳明确表示出A一一A基准线上的轨迹点为平均频率(u。),A一一A基准线对于频率u变化曲线而言,基线上部u曲线轨迹与下部u曲线轨迹,具有明显的对称、对应关系。故此筆者根据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事物发展频率随时间变化图的模式,建立了u=u。+(或一)a的数学表达公式。用u=u。+a表达式來滿足A一一A基准线上部u曲线上任意轨迹点的求解;用u=U。一a表达式來滿足A一一A基准线下部u曲线上任意轨迹点的求解。也可以说,A一一A基准线对于频率u曲线图而言,它是一条明显的对称之中间分界线。拿美国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历史地震的各个周期做为例子,来说明对称之规律性:例如该地震的长周期为38年=22年十16年;那么与它对称的地震短周期即为22年一16年=6年。如果长周期38年是波峰顶,那么短周期6年则可能是谷底。如果长周期间隔时间是32年,那么32年=22年+10年;那么与它对应、对称的短周期间隔时间则为:22年一10年=12年;反过来,如果短周期间隔时间为16年,那么16年=22年一6年;与它对应、对称的长周期间隔时间则为:22年十6年=28年。从而可以明显地看出,地震的长、短周期存在特殊、特征的对称、对应关係。掌握了这个对应、对称规律性后,可大大掌控与提高地震预测预报准确率。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1:20
(续接38楼文稿):对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相关问题和内容继续进行分解。
(13)、帕克菲尔德地震是否为“特征地震”?请问何谓“特征地震”?“特征地震”是指在指定的一段断层将会准周期性地发生具有特征大小与大致平均复发的地震。20世纪8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们根据统计记录得出结论,确定帕克菲尔德地震为“特征地震”。平圴每隔22年帕克菲尔德就会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公元1812年~1966年(共154年间),先后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8次、7个地震周期。筆者按先后顺序,将7个周期(指间歇时间长度)排列于下:依次为25年、19年、11年、38年、16年、12年、32年。七个周期的时间长度都各不相同,而且相互间时差较大,因而完全不具有“准周期性”的特征,也不具有“大致平均复发”的地震之特征。但却具有“对称性”的特征,所以仍然可称为“特征地震”。
(14)、请问帕克菲尔德下一个地震(指6级以上地震)周期大约为多少年?下一次地震大约于何年发生?能事先预测嗎?筆者都能作出肯定的回答,但出于科学技术情报的严格保宻,在此不便公告!但筆者仍然可以告知读者,地震预测必需首先识别出是处于地震平靜期、还是处于地震活跃期?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从公元1934年~2004年,历经70年的地震平稳平静期,其间存在两个长周期(分别为32年与38年);自公元2004年起,帕克菲尔德地震进入地震活跃期,活跃期必然引发短周期地震。这样广众和读者们也就自然明白其中奥秘了!下一个地震周期是多长,不说大家也自晓得了!
还有相关课题与内容,似泉水源源不断湧出,也似雨水甘霖降临,好让读者费赏用,这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筆者本着这种态度对待读者。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6:08
(续接39楼文稿):就相关课题和内容继续进行解说,供读者免费赏用和遊览。
(15)、如何识别地震平稳(平静)期和活跃期?又怎样用图像图示出來?地震平静(平稳)期的特点为频率低,周期较长(周期大于平均周期时间长度),测区地壳相对较平稳;地震活跃期的特点为频率高,周期间隔时间短(低于平均周期的时间长度),测区地壳处于相对不稳定的动荡时期。用文字表达不如用图像图示出来,更为清楚和一目了然!筆者(地震地质业余爱好者)在1楼独创绘制《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图中A一一A基准线(实为平均频率u。的轨迹线)之上半部的曲线图上任意点的轨迹均代表着长周期之汇集线,代表着地震平静期(指相对平稳期);而A一一A基准线之下半部曲线图上任意轨迹点则代表着短周期之汇集线,代表着地震活跃期,它们的周期时间长度均小于平均周期。1楼插图为筆者别出心裁拙作。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6:13
美国地震科学家苏珊-霍夫博士所著的《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一书,又由中国地震专家梁春涛博士翻译为中文版。该书最大可贵与可取之处,在于它客观如实反映真实情况,不带私心杂念,不图谋私利,不带任何观点。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持国际科学技术人员的本色,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及科学技术工作者难以做到的崇高品德!该书内容极其丰富,收集资料全面,论述广泛,不弄虚做假,不炫耀自已,所以筆者称它是一部享有世界最高声誉的好书。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6:19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科学家们采用《均等分配法》求中间值的方法——指求出“平均频率”u。=22年,即平均周期为22年。对研究无序界系混沌地震地质场来说,它确实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但是对“初始条件”必须考虑周全和科学合理的进行简化,因为无序界系混沌场“对初始条件具敏感依赖性”。“初始条件微有偏差,便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对于地震场而言,这里所指的初始条件,其中也包括我们研究问题时所选用的假设前提条件,假设前提条件正确与否直接关係到研究成果的准确度。具体说就是丅。时间段的合理、恰当进行选择。如同缝制衣服,不同的缝纫师傅有不同裁剪方法。时间长度和空间远度不宜拉得过长,不能看到钱圹江的潮汐时,说是月球或太阳的引力所引起的,不能避近论远、舍近求远的愚蠢工作研究方法。要脚踏实地,立足本地,寻找解决方案。又比如预测夏日某一天的气温是摄氏多少度?不能舍夏求冬,利用冬季气温来进行统计预测。要临近就地解决!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6:23
探索余震的内在规律性:
主震后的余震遵循一定模式:地震学家们明白,任何大地震后都伴随产生一系列余震,这些余震遵循一定的模式。一般替况下余震的最大震级比主震约小1级。主震之后,余震随时间推后而减少。最后,余震的震级也遵循一定的规律,3级余震的数量大约是4级余震的10倍,4级余震是5级余震的10倍,以此类推。就地震而言,余震有较好的规律性;我们知道可能会产生多少余震;我们知道余震会在主震附近集中出现;我们还知道余震会随时间而减少。一个8级地震发生后,在其后若干天内可能发生一次6~7级的余震,而5级以下的余震则可以达到几百次。又如某一6级的地震发生,那么按已建立的余震统计关係,一个5级和10个4级,从本质上说,并没有错,但它是不夠完整的。有时“子地震”和“母地震”一样大,或超过母地震。有时地震序列总是不按基本规律行事,一般情况下余震随时间推移会逐渐减弱,偶尔,余震之后会发生一个和主震一样,甚至比主震震级还大的地震,余震变成了前震。对地震预测而言,要识别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性规律和偶然性,才能把握住准确性和正确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6:53
地震预测的基本概念
地震预测的基本概念:指地震事件尚未发生前,早已提前预先测定出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震级、震源深度等。如果地震(包括前震)已经开始发生,从此时起,只能称为地震同步准时实测。那么,我们再来看号称全球唯一成功预测的海城地震,主震(7.3级)前24小时内,已发生5O0余次前震。试问地震专家们,这24小时内发生的500余次前震,应算做预测、还是实测?筆者认为海城地震只能说《实测成功》。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7:17
大千世界,许许多多事物普遍存《对称性规律》:
请问又何谓《对称》?在几何图形上是指“有规律重复”之意。大千世界上,普遍存在对称规律;动物、树木、花、叶、果实、草本、矿物晶体、人体四肢、五官、脏器、……等,都存在对应、对称关系;火山、地震也不例外!筆者(地震地质业余爱好者)是全球第一位明确指出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带具有《对称特征》的“特征地震”,这是全球前所末有的伟大创举!它为全球地震准确预测真正打开了大门,从此地震预测开始走向正确轨道、而阔步前行!
筆者在《地震科技》栏目、所投放的一篇题为《对地震与火山预测而言,“道是无序却是有序”》一文,一楼插图《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某事物随时间频率曲线变化图》,以A一一A基准线为中心轴线,曲线上半部与下半部的一一对应、对称关係。只要知晓上半部,则可准确预测下半部;反之,知晓下半部,则可准确预测上半部的情况。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7:26
IMG_20200801_172544.jpg IMG_20200801_172604.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8-1 17:47
对称的概念:所谓对称,在几何图形上是指“有规律重复"之意。对称图形必须由有规律重复的本月等部构成。请参阅46楼两幅插图。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06:08
47楼文稿修订后版文:
对称的概念:所谓对称,在几何图形上是指“有规律重复"之意。对称图形必须由有规律重复的相等部份构成。请参阅46楼两幅插图。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0:02
《对称学说》对大自然界万事万物具有普遍、广泛的适用价值。《对称学说》是一门厐大的、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理论工程学说。它对世上万事万物中处于变化有序(有序界系);尤对处于无序界系,指零乱不堪,杂乱无章,变化无序,似漫无规律可循的事物,探寻它们的内隐规律,《对称学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0:29
矿物晶体、晶簇天然生成,巧夺天工!晶体具有明显的、天生的对称规律:
2001041033af3260c959295c4f.jpg.thumb.jpg 2001041033b091522743a94767.jpg.thumb.jpg 2001041035bbd43716f304d719.jpg.thumb.jpg 20010410335de4062081f43845.jpg.thumb.jpg
20010410335de4062081f43845.jpg.thumb.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0:35
自然界大千世界中,万物普遍存在对称规律。对称的概念:有人认为,所谓对称,在几何图形上是指“有规律重复”之意。筆者(地震地质业余爱好者)对此提出不同的见解,对称应分为完整对称和不完整对称两种自然情况,比如矿物晶体分为完整晶体和不完整晶体。又比如正常健康人,为完整对称;而残疾人,缺肩膀少腿的,就属于不完整对称。看待事物不能死板硬套,要具有灵活性。曾记得:本作者早年(未退休前)在一大型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过程中,因公伤一些人员因公殉职,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因公伤缺肩膀或少腿的;大地震后残疾人众多,就成了不完整对称人。施工工地上,一些工人带有责备口吻询问我,“你们地质人员能医治好缺肩膀少腿的”?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瞧不起我们地质工作人员,说地质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成天爬山涉水,一天能走百里以上的路,四肢当然健壮发达!可头脑并不“简单”,请问世界上的尖端先进武器能快速穿地吗?不行!
施工地质高级技术人员,肩挑少使施工工人成为缺手缺脚的不完整对称人;从事地震的地质高级技术人员,肩挑少使震区災民伤亡、或变成不完整对称人!(下回分解:专讲《完整对称》内容)。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0:38
《完整对称》:是指几何图形完整有规律的重复,没有一点缺失。如果重复的几何图形存在缺失,就称为不完整对称;或重复的几何图形存在多出,也称为不完整对称;比如某人因公伤失去一条腿,或某人左手有六个手指,多出一个手指,均成为不完整对称。15楼所摄影的水晶晶簇、石英晶簇、冰洲石晶簇等图,看似很完整、很规则,但是就每个晶体而言,为不完整晶体,为什么?因为晶簇底座共生相簇,每个晶体底部都存在缺失,单独就每个晶体而言,就是不完整对称的晶体了!完整对称的晶体少有。
《完整对称》的万物,又存在各类不同的对称要素,分为具有:(1)、对称中心;(2)、对称轴;(3)、对称面;(4)、迴转对称轴;(5)、加、减对称基准;……等多种形式。综观大千世界,万物天然自生,没有人为干扰与参与,混沌地球物理扬是如此繁华精彩与奇妙!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蕴藏着多样有序系列。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0:47
对52楼个别错误修正后的订正版文:
'《完整对称》:是指几何图形完整有规律的重复,没有一点缺失。如果重复的几何图形存在缺失,就称为不完整对称;或重复的几何图形存在多出,也称为不完整对称;比如某人因公伤失去一条腿,或某人左手有六个手指,多出一个手指,均成为不完整对称。50楼所摄影的水晶晶簇、石英晶簇、冰洲石晶簇等图,看似很完整、很规则,具有明显的对称性,但是就每个晶体而言,为不完整晶体,为什么?因为晶簇底座共生相簇,每个晶体底部都存在缺失,单独就每个晶体而言,就是不完整对称的晶体了!完整对称的晶体少有。
《完整对称》的万物,又存在各类不同的对称要素,分为具有:(1)、对称中心;(2)、对称轴;(3)、对称面;(4)、迴转对称轴;(5)、加、减对称基准;……等多种形式。综观大千世界,万物天然自生,没有人为干扰与参与,混沌地球物理扬是如此繁华精彩与奇妙!混沌物理场无序界系蕴藏着多样有序系列。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0:49
晶体的连生:自然界产出的晶体,以单体出现者较少,它们通常形成连生晶体。这种连生的晶体有时是不具什么规律的,例如彼此偶然连生的水晶形成了所谓的晶簇。但有的连生晶体很规则,具有严格的规律。晶体的规律连生有平行连晶和双晶。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3:14
具有对称中心、或中心对称轴:
1、园形火山口具有对称中心;园锥形火山具有对称中心轴。
timg (32).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3:31
注明:55楼照片为美国西雅图雷尼尔火山群某大型火山口形成的园形火山湖之风景照片,湖中还竖立一座小型火山锥体.,甚是美妙!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3:44
具有对称中心的下列植物叶子,如落地金钱叶、八角莲叶、芡实叶……等。
2001051803a841c915d0d756b8.jpg.thumb.jpg [atachimg]36201[/attachimg] 200105180474575e86f36af221.jpg.thumb.jpg
20010518033b3ecb335bec20b2.jpg.thumb.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5:25
三、不完整对称植物叶形:它是天然自组织生成的,不是外界破坏所造成的。不但矿石晶体因连座簇生,底部成为不完整对称;人类因安全事故,失去胳膊或腿而成为不完整对称;植物也见有不完整对称的叶形,如下图的楮实子叶形,就是典型不完整对称天然产物;火山、地震的频率(周期)有时也会出现不完整对称的现象;由不完整对称逐步走向波状起伏的阔叶叶形,是必由之路;由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大千世界真奇妙! 20011410493dfd15732983e4df.jpg.thumb.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5:32
四、中心旋转轴轮叶对称叶形:中心旋转轴类似地球南北极的地心轴,地球绕南北地心轴永不停畄地进行自转而有昼夜之分。因360度自转,故此出现似中心旋转轴对称的轮叶环生叶形;如下图:七叶一枝花的叶形为七次转动对称中心轴;天南星的叶形为十多次转动对称中心轴;又如柚子、橘柑、…等果实的内瓣,也是围绕果实内中心轴、成瓣状多次对称的。地震序列的震群型、主震型的系列前震、系列余震的分布图样,是否因地球自转而围绕一个中心成片零散分布呢?
自然界对称形式多种多样,绝不是简单、单一的对称模式,应有多维思维方式研究问题。
2001151057f0cae1a7cbc84fcb.jpg.thumb.jpg 20011510570621529fce273700.jpg.thumb.jpg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6:16
五、中心式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喷发类型分为裂隙式、熔透式、中心式三种,熔透式火山现已没有这种类型,裂隙式在现代也只有个别的,如冰岛型火山,中心式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类型,所谓中心式就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喷发中心轴。地球绕南北中心轴永不停畄地旋转;高大乔本树木(如杉木、椰子树等),它们以主干为中心、向上成长;59楼的草本图:七叶一枝花和天南星也是以主干为中心轴;对称中心轴是能量表现的一种方式。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6:20
中心式火山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1)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2)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3)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6:31
或者有人会问:“你研究地震课题,为何去研究植物对称叶形呢?这是两者牛馬不相干的事,你做如何解释呢?"
作者(逺长江)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作者认为,所谓《学问》与《科学知识》,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往往把它看成是单一的纯专业的科学知识;其实,科学领域缺少全才、通才、多才,常常只见单一专才;所以政治家们视科学家们“只有一技之长”而求食!专业科学家们除了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知识,对于其它专业知识,则是一窍不通、或一无所知!可悲可哀!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们,一旦生了病,还得去医院看医生,这足以说明除了本专业之外的普通知识也不具备。
还有一些老、旧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把自已从事的专业视为“正业”,只允许搞“正业”,不允许搞“副业”;谁搞“付业”,视为违法行为(如同人民公社集体化时代)。这批老、旧知识分子,把自已从事“正业”的高度看得比喜馬拉雅山顶峰还要高;而把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视为低谷与山脚,不准手下的科技工作者去涉猎、或吸收外专业领域的营养成分來丰富自已。这就是造成单一专才众多,而全才少的原因。
当今世界竟争激烈,光有“一技之长”行吗?求职求食容易吗?高校体制急需改革,需培养“多技之长”的人才!
作者(遠长江)刊登的一些植物各类叶形,都是一些中医药物(中草药),不但能治病救人;更能治震救人;对于万事万物,要学会融会贯通。(后续内容,且听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6:40
(续接62楼文稿内容):
一、“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这边独好”。“知足常为乐,平安就是福”。福在何处?福是平安!不是吃得好、穿得美丽漂亮、玩得开心。没有身体健康,即便有山珍海味,你也吃不下去!没有身体健康,你能出外玩遊吗?你生病了,脸色苍白,穿得美丽漂亮,也不协调!“人生什么最重要?千金难买是高龄!”
培养出一个出色科学家不容易,但是做为一个科学家,你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也是无法施展才华、做出巨大贡献的。大病小病,天天去看医生,行嗎?医院也容纳不下。所以普及医学知识,乃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问题。做为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人,或一个国家领导人,或一个高等学府领导人,都必须着力普及医学知识!不能把医药、医院做为“赚钱的买卖”。要懂得社会的优越性体现在那里?体现在具体政策上。
作者(遠长江)有意绘刊一些植物叶形的图片,看有多少人能知晓它们是药物?如何使用它们功效來治病救人?筆者爬山涉水、野外成天跑,穿插交错踏野草。除了地质“正业”、也有“副业”认药草。本人没有把“正业”看得比喜馬拉雅还要高!熟认山中药物一千五百余种、还慊少。胡须雪白、耄耋之年,两腿还能山上跑!生命在于运动。研究植物对称叶形,用来治病救人,远没有谈完。(后续内容且听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18
植物〈果实〉和〈块根〉及枝叶是能量的结晶之聚集(或称孕育之成果):
何谓“能”?能量之简称也。或称能力、本领、能耐、力量…等含义。而地震活动是能量的长期聚集和瞬时快速能量释放。一谈到能量,人们就会想到热能、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原子能等,其实还有光能、水能、风能、电能、材能(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石材…等)、产能、机能(机械能、工作机能等)、功能、体能、食能(生物有机化合能)、…等;另外,现时代又有人工智能、才能、技能……等。
请问果实和块根又是何种能量?它们是土埌中营养物质精华、水分、光合作用(光能、热能、水能、生物化学能)的结晶成果。人类与动物吃了食物消化吸收后,就有了体能、热能、动能;植物的枝叶、杆,可供燃料和木质建筑材料,那就是材能。那又和地震的《穿插理论》有何牵联?植物的块根常以穿珠、穿插状相连结;可以联想到地下深处火山基源、地震震源,难道为何不能串珠穿插状存在与聚集呢?植物图(天门冬),为众多的块根分体式分布,又有稻穗、麦穗、高梁穗、水果(梨、苹果、李子……等),均为多果形式,粒粒果实各为一个小独立体,那为何地震震源、火山就不能成群分布呢?筆者如实绘画出它们的植物图本就是为大家打开研究问题的思路。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28
厄瓜多尔科多帕西火山:
科多帕希火山是一座层状火山,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段东科迪勒拉山西坡厄瓜多尔境内,基多东南50公里的科托帕希省和皮钦查省交界处,北距基多56千米。
科多帕希火山高5897米,在该国的火山中高度排名第二。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 之一。
2015年8月15日,科多帕希火山发生小规模喷发。
2015年9月21日,科多帕希火山再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局发布黄色预警。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30
地理环境
科托帕希火山锥相当匀称,只受到印加头(Cabeza del Inca)小火山锥突起的破坏。这座火山有大爆发的长期记录,休眠期甚少超过15年。火山脚四周的地面曾数度被地震毁坏,或被火山口喷出的浮岩和灰烬掩埋;火山口沸腾著的岩浆不断喷出蒸气;整座山则是由喷出的黑色粗面岩岩浆流和落下的浅色火山灰交替堆积而成。海拔5896米,4700米以上常年积雪,东坡因面迎大西洋信风,雪量大,积雪厚。火山圆锥形,火山口深约360米,直径约700米。[2]
科多帕希火山从海拔5000米开始的山上有一些赤道冰川,因此喷发的时候,冰流是一大威胁。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31
喷发记录
在1532年-1903年间曾发生14次大喷发,1698年一次喷发毁灭了拉塔孔加城(Latacunga)及附近聚落,最近的一次喷发在1975年。
从海拔5000米开始的山上有一些赤道冰川,因此喷发的时候,冰流是一大威胁。 它喷发时甚至有些火山泥流可以流到距离火山口100公里的地方。该火山1942年的一次爆发指数3的喷发却在全球火山计划的数据库里被列为“未定”,因为关于这次喷发的唯一证据是一份缺乏事实依据的新闻报道。 [4]
2015年8月15日,厄瓜多尔境内巨大的科托帕希火山小规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冲上5公里高空,导致中部多个小城镇采取预防性疏散。[5]
2015年10月8日,位于厄瓜多尔基多附近的科多帕希火山持续喷发,场面壮观。[6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35
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科多帕希火山冰川退化速度惊人。[7] 图为厄瓜多尔科多帕希火山合成图,左图于2006年3月14日拍摄,右图于2007年1月14日拍摄。 b90e7bec54e736d16cd681759d504fc2d4626981.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43
厄瓜多尔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智利同为南美洲不与巴西相邻的国家,另辖有距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首都基多位于皮钦查火山的山麓。

厄瓜多尔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军占领,1822年彻底摆脱了殖民统治后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脱离大哥伦比亚,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政局一直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达19次之多,1979年8月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厄瓜多尔以“香蕉之国”闻名于世,经济上实施美元化政策。主要旅游景点有基多老城、面包山女神石雕像、独立广场等。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厄瓜多尔成功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47
历史沿革
厄瓜多尔原为印加帝国一部分。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占领。
1822年彻底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宣布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厄瓜多尔一直政局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接替执政达19次之多。
1979年8月10日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1988年8月10日当选的罗德里戈·博尔哈·塞瓦略斯宣誓就任总统。
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领导人拉斐尔·科雷亚当选总统并与2007年1月15日就职。
2009年4月、2013年2月,拉斐尔·科雷亚成功连任。[4]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2019年3月13日,总统莫雷诺宣布,由于南美洲国家联盟已不具备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能力,厄瓜多尔正式退出南美洲国家联盟。∴
匿名  发表于 2020-8-2 17:47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厄瓜多尔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同哥伦比亚毗邻,东南与秘鲁接壤,西临太平洋。面积25637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930千米。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厄瓜多尔就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34
地形地貌
全国分为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东部地区三个部分。
cc11728b4710b912d7b963bdcafdfc039245227c.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36
西部沿海:包括沿海平原和山麓地带,东高西低,一般海拔200米以下,有一些海拔600~700米的丘陵和低山。属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开始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3000多毫米递减到500毫米左右。
中部山地:安第斯山脉自哥伦比亚入厄瓜多尔国境后,分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两山之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海拔平均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境中部。山脊纵横交错,把高原分成十多个山间盆地。最重要的是基多盆地和南部的昆卡盆地。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62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处。从地心到山峰峰顶为6384.1公里。钦博拉索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科迪勒拉山,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约4694米以上,终年积雪。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37
东部地区: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部分。海拔1200~250米的山麓地带河水湍急,25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多河曲。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中,东距大陆海岸约900多千米,面积7800平方千米,包括7个大岛和约70个小岛,全部由火山锥和火山熔岩组成。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44
气候特征
厄瓜多尔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四种地区,气候条件多样。
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
中部安第斯山区。该区山间盆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积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12月~次年6月为雨季,7~11月为旱季。
东部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之间。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46
自然资源
矿物以石油为主,主要分布于瓜亚基尔湾一带,在亚马逊平原地区也发现有油田。金和银分布于马查奇和萨鲁马等地。铜产于马查奇。科隆群岛上有硫磺矿。此外还有铁、铅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8%,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盛产贵重木材,如红木和香膏木(或称巴尔萨木)。沿海盛产金枪鱼和虾类。科隆岛上多巨龟和大蜥蜴。[4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47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15个市、1081个区。[2]
各省名称如下:皮钦查、阿苏艾、玻利瓦尔、卡尼亚尔、卡尔契、科多托帕克希、钦博拉索、埃尔奥罗、埃斯梅拉达斯、瓜亚斯、因巴布拉、洛哈、洛斯里奥斯、马纳维、萨莫拉-钦奇佩、纳波、莫罗纳-圣地亚哥、帕斯塔萨、通古拉瓦、加拉帕戈斯、苏古姆比奥斯和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57
主要城市
首都
基多(Quito),人口224万。海拔2818米。年平均气温13.5℃。[2]
瓜亚基尔
瓜亚基尔(Guayaquil)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位于国境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右岸,被称为“太平洋的滨海明珠”。瓜亚基尔市,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厄最大沿海港口城市,人口260万。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57
瓜亚基尔港
瓜亚基尔港是厄瓜多尔最大的海港。它面对太平洋,背靠圣安娜山。近处有普纳岛作为天然屏障,可使海港少受风暴袭击。南面有码头,长达900多米。港内停泊着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挂着各色国旗的轮船。港口铁路通向首都基多,一条条高速公路将基多和国内其他成市连接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蕉、可可、咖啡、棉花等产品都在这里集散。在中国和厄瓜多尔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上,瓜亚基尔也起过重要作用。早在18世纪,中国的服装、纺织等物品就是通过瓜亚基尔运往厄瓜多尔各城市的。1978年8月,中国“嘉陵江号”货轮首次抵达这里。两国的进出口货物也多是经过瓜亚基尔转运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58
昆卡市
昆卡市,厄第三大城市,位于南部高原,人口30万,海拔2500米。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5:58
国家象征
国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英语:The Re of Ecuador;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西班牙语意为“赤道”。别称有“赤道之国”、“香蕉之国”。[4]
国旗
厄瓜多尔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2:1。旗面由黄蓝红三个长方形相连组成。黄色占旗面的1/2,红蓝各占1/4。中央绘有国徽。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阳光和粮食;蓝色象征蓝天,海洋和波澜壮阔的亚马孙河;红色象征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爱国者的鲜血。[4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00
国徽
厄瓜多尔国徽厄瓜多尔国徽启用于1900年,和哥伦比亚国徽相似。一只凶猛的“美洲神鹰”秃鹫展翅立于国徽上方,它是厄瓜多尔国鸟,象征主权和独立。厄瓜多尔国徽设计构思独特,充分展示出国家的风情:厄瓜多尔最高峰钦博拉索山白雪皑皑,在蓝天映衬下,巍峨矗立在太平洋岸边,山下林木葱茏,一条大河从群山深处蜿蜒而出,逐渐汇入蔚蓝色的海洋之中。一艘厄瓜多尔人引以自豪的南美洲最早的蒸汽远洋轮船停泊在出海口。雪峰之上,一轮象征玛雅文化的“五月的太阳”光芒四射。太阳两旁标有3、4、5、6月月份符号的“黄道十二官”,代表1845年厄瓜多尔人民维护国家独立抗击外来入侵的艰苦岁月。底部的束棒代表共和国的国家机构,象征正义和权威。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00
国歌
梅拉(Juan Len Mera, 1832-1894)作词,纽曼(Antonio Neue, 1818-1871)作曲。歌词作于1865年11月26日。1923年,厄参议院批准在梅拉之子领导下的厄语言学院对原歌词进行修改。1924年11月23日,厄政府颁布法令,将修改后的歌曲确定为国歌。[6]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03
国花
白花修女兰
国鸟
大兀鹫 6a600c338744ebf842efb714d4f9d72a6059a77b.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07
格言
上帝,祖国和自由(西班牙语,Dios, patria y libertad)
人口民族
厄瓜多尔全国总人口15,789,330(2013年)。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7.42%,印第安人占6.83%,白种人占10.46%,黑白混血种人占2.74%,黑人和其他人种占2.55%。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07
目录
厄瓜多尔: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
38.3万 1'2"
赞!厄瓜多尔首座大型固体矿山项目“中国制造”
8.3万 1'1"
厄首都抗议活动持续!总统府被迫搬迁,致7死1340人伤1152人拘留
5.6万 1'21"
印度又来坑人!小国购买7架飞机坠毁4架,拉入黑名单不再合作
4.4万 2'25"
厄瓜多尔街头超400具尸体无人认领 被盖上编织袋或垃圾袋
3.7万 31"
>   
厄瓜多尔 [è guā duō ěr]
南美洲国家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JessieFujisaki
厄瓜多尔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智利同为南美洲不与巴西相邻的国家,另辖有距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首都基多位于皮钦查火山的山麓。

厄瓜多尔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军占领,1822年彻底摆脱了殖民统治后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脱离大哥伦比亚,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政局一直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达19次之多,1979年8月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厄瓜多尔以“香蕉之国”闻名于世,经济上实施美元化政策。主要旅游景点有基多老城、面包山女神石雕像、独立广场等。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厄瓜多尔成功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中文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2]  
外文名
The Re of Ecuador
简称
厄瓜多尔
所属洲
南美洲
首都
基多[2]  
快速
导航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国家象征

人口民族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交通

社会

外交

旅游

紧急状态
历史沿革
厄瓜多尔原为印加帝国一部分。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卡哈国家公园
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占领。
1822年彻底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宣布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厄瓜多尔一直政局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接替执政达19次之多。
1979年8月10日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1988年8月10日当选的罗德里戈·博尔哈·塞瓦略斯宣誓就任总统。
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领导人拉斐尔·科雷亚当选总统并与2007年1月15日就职。
2009年4月、2013年2月,拉斐尔·科雷亚成功连任。[4]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2019年3月13日,总统莫雷诺宣布,由于南美洲国家联盟已不具备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能力,厄瓜多尔正式退出南美洲国家联盟。[5]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厄瓜多尔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同哥伦比亚毗邻,东南与秘鲁接壤,西临太平洋。面积25637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930千米。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厄瓜多尔就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4]
地形地貌
全国分为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东部地区三个部分。

厄瓜多尔行政区划
西部沿海:包括沿海平原和山麓地带,东高西低,一般海拔200米以下,有一些海拔600~700米的丘陵和低山。属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开始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3000多毫米递减到500毫米左右。
中部山地:安第斯山脉自哥伦比亚入厄瓜多尔国境后,分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两山之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海拔平均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境中部。山脊纵横交错,把高原分成十多个山间盆地。最重要的是基多盆地和南部的昆卡盆地。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62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处。从地心到山峰峰顶为6384.1公里。钦博拉索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科迪勒拉山,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约4694米以上,终年积雪。
东部地区: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部分。海拔1200~250米的山麓地带河水湍急,25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多河曲。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中,东距大陆海岸约900多千米,面积7800平方千米,包括7个大岛和约70个小岛,全部由火山锥和火山熔岩组成。[4]

厄瓜多尔加拉帕格斯群岛
气候特征
厄瓜多尔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四种地区,气候条件多样。

厄瓜多尔地图-最新erlinyou版
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
中部安第斯山区。该区山间盆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积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12月~次年6月为雨季,7~11月为旱季。
东部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之间。
自然资源
矿物以石油为主,主要分布于瓜亚基尔湾一带,在亚马逊平原地区也发现有油田。金和银分布于马查奇和萨鲁马等地。铜产于马查奇。科隆群岛上有硫磺矿。此外还有铁、铅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8%,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盛产贵重木材,如红木和香膏木(或称巴尔萨木)。沿海盛产金枪鱼和虾类。科隆岛上多巨龟和大蜥蜴。[4]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15个市、1081个区。[2]
各省名称如下:皮钦查、阿苏艾、玻利瓦尔、卡尼亚尔、卡尔契、科多托帕克希、钦博拉索、埃尔奥罗、埃斯梅拉达斯、瓜亚斯、因巴布拉、洛哈、洛斯里奥斯、马纳维、萨莫拉-钦奇佩、纳波、莫罗纳-圣地亚哥、帕斯塔萨、通古拉瓦、加拉帕戈斯、苏古姆比奥斯和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4]
主要城市
首都
基多(Quito),人口224万。海拔2818米。年平均气温13.5℃。[2]
瓜亚基尔
瓜亚基尔(Guayaquil)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位于国境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右岸,被称为“太平洋的滨海明珠”。瓜亚基尔市,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厄最大沿海港口城市,人口260万。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游弋的鹈鹕
瓜亚基尔港
瓜亚基尔港是厄瓜多尔最大的海港。它面对太平洋,背靠圣安娜山。近处有普纳岛作为天然屏障,可使海港少受风暴袭击。南面有码头,长达900多米。港内停泊着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挂着各色国旗的轮船。港口铁路通向首都基多,一条条高速公路将基多和国内其他成市连接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蕉、可可、咖啡、棉花等产品都在这里集散。在中国和厄瓜多尔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上,瓜亚基尔也起过重要作用。早在18世纪,中国的服装、纺织等物品就是通过瓜亚基尔运往厄瓜多尔各城市的。1978年8月,中国“嘉陵江号”货轮首次抵达这里。两国的进出口货物也多是经过瓜亚基尔转运的。
昆卡市
昆卡市,厄第三大城市,位于南部高原,人口30万,海拔2500米。
国家象征
国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英语:The Re of Ecuador;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西班牙语意为“赤道”。别称有“赤道之国”、“香蕉之国”。[4]
国旗
厄瓜多尔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2:1。旗面由黄蓝红三个长方形相连组成。黄色占旗面的1/2,红蓝各占1/4。中央绘有国徽。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阳光和粮食;蓝色象征蓝天,海洋和波澜壮阔的亚马孙河;红色象征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爱国者的鲜血。[4]

国徽
厄瓜多尔国徽厄瓜多尔国徽启用于1900年,和哥伦比亚国徽相似。一只凶猛的“美洲神鹰”秃鹫展翅立于国徽上方,它是厄瓜多尔国鸟,象征主权和独立。厄瓜多尔国徽设计构思独特,充分展示出国家的风情:厄瓜多尔最高峰钦博拉索山白雪皑皑,在蓝天映衬下,巍峨矗立在太平洋岸边,山下林木葱茏,一条大河从群山深处蜿蜒而出,逐渐汇入蔚蓝色的海洋之中。一艘厄瓜多尔人引以自豪的南美洲最早的蒸汽远洋轮船停泊在出海口。雪峰之上,一轮象征玛雅文化的“五月的太阳”光芒四射。太阳两旁标有3、4、5、6月月份符号的“黄道十二官”,代表1845年厄瓜多尔人民维护国家独立抗击外来入侵的艰苦岁月。底部的束棒代表共和国的国家机构,象征正义和权威。[4]

厄瓜多尔国徽
国歌
梅拉(Juan Len Mera, 1832-1894)作词,纽曼(Antonio Neue, 1818-1871)作曲。歌词作于1865年11月26日。1923年,厄参议院批准在梅拉之子领导下的厄语言学院对原歌词进行修改。1924年11月23日,厄政府颁布法令,将修改后的歌曲确定为国歌。[6]
国花
白花修女兰
国鸟
大兀鹫[4]

国鸟
格言
上帝,祖国和自由(西班牙语,Dios, patria y libertad)
人口民族
厄瓜多尔全国总人口15,789,330(2013年)。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7.42%,印第安人占6.83%,白种人占10.46%,黑白混血种人占2.74%,黑人和其他人种占2.55%。
政治
政体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候选人科雷亚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当选总统,并于2007年1月15日就职。科就职后即推动召开制宪大会。2007年4月15日,厄全民公决以81.72%的支持率决定召开制宪大会。9月,厄举行制宪大会代表选举,执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获61%的席位。2008年7月,制宪大会通过新宪法草案。9月,新宪法在全民公投中以63.94%的支持率获得通过。10月,新宪法正式颁布实施。2009年4月,厄根据新宪法重新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选举,科雷亚再次当选总统。
2010年9月30日,为抗议国民代表大会通过包含削减警察和军人福利待遇条款的《公共服务法》,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等主要城市爆发大规模警察抗议活动并引发骚乱,科雷亚总统遭袭并一度被困,后在军方、议会及国际社会支持下脱困。2011年5月7日,厄举行司法改革和媒体管控等十项政治和社会议题全民公投,有关议题均获得通过。2012年开始,厄政局保持稳定。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08
目录
厄瓜多尔: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
38.3万 1'2"
赞!厄瓜多尔首座大型固体矿山项目“中国制造”
8.3万 1'1"
厄首都抗议活动持续!总统府被迫搬迁,致7死1340人伤1152人拘留
5.6万 1'21"
印度又来坑人!小国购买7架飞机坠毁4架,拉入黑名单不再合作
4.4万 2'25"
厄瓜多尔街头超400具尸体无人认领 被盖上编织袋或垃圾袋
3.7万 31"
>   
厄瓜多尔 [è guā duō ěr]
南美洲国家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JessieFujisaki
厄瓜多尔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智利同为南美洲不与巴西相邻的国家,另辖有距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首都基多位于皮钦查火山的山麓。

厄瓜多尔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军占领,1822年彻底摆脱了殖民统治后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脱离大哥伦比亚,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政局一直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达19次之多,1979年8月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厄瓜多尔以“香蕉之国”闻名于世,经济上实施美元化政策。主要旅游景点有基多老城、面包山女神石雕像、独立广场等。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厄瓜多尔成功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中文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2]  
外文名
The Re of Ecuador
简称
厄瓜多尔
所属洲
南美洲
首都
基多[2]  
快速
导航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国家象征

人口民族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交通

社会

外交

旅游

紧急状态
历史沿革
厄瓜多尔原为印加帝国一部分。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卡哈国家公园
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占领。
1822年彻底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宣布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厄瓜多尔一直政局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接替执政达19次之多。
1979年8月10日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1988年8月10日当选的罗德里戈·博尔哈·塞瓦略斯宣誓就任总统。
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领导人拉斐尔·科雷亚当选总统并与2007年1月15日就职。
2009年4月、2013年2月,拉斐尔·科雷亚成功连任。[4]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2019年3月13日,总统莫雷诺宣布,由于南美洲国家联盟已不具备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能力,厄瓜多尔正式退出南美洲国家联盟。[5]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厄瓜多尔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同哥伦比亚毗邻,东南与秘鲁接壤,西临太平洋。面积25637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930千米。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厄瓜多尔就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4]
地形地貌
全国分为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东部地区三个部分。

厄瓜多尔行政区划
西部沿海:包括沿海平原和山麓地带,东高西低,一般海拔200米以下,有一些海拔600~700米的丘陵和低山。属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开始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3000多毫米递减到500毫米左右。
中部山地:安第斯山脉自哥伦比亚入厄瓜多尔国境后,分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两山之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海拔平均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境中部。山脊纵横交错,把高原分成十多个山间盆地。最重要的是基多盆地和南部的昆卡盆地。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62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处。从地心到山峰峰顶为6384.1公里。钦博拉索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科迪勒拉山,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约4694米以上,终年积雪。
东部地区: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部分。海拔1200~250米的山麓地带河水湍急,25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多河曲。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中,东距大陆海岸约900多千米,面积7800平方千米,包括7个大岛和约70个小岛,全部由火山锥和火山熔岩组成。[4]

厄瓜多尔加拉帕格斯群岛
气候特征
厄瓜多尔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四种地区,气候条件多样。

厄瓜多尔地图-最新erlinyou版
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
中部安第斯山区。该区山间盆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积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12月~次年6月为雨季,7~11月为旱季。
东部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之间。
自然资源
矿物以石油为主,主要分布于瓜亚基尔湾一带,在亚马逊平原地区也发现有油田。金和银分布于马查奇和萨鲁马等地。铜产于马查奇。科隆群岛上有硫磺矿。此外还有铁、铅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8%,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盛产贵重木材,如红木和香膏木(或称巴尔萨木)。沿海盛产金枪鱼和虾类。科隆岛上多巨龟和大蜥蜴。[4]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15个市、1081个区。[2]
各省名称如下:皮钦查、阿苏艾、玻利瓦尔、卡尼亚尔、卡尔契、科多托帕克希、钦博拉索、埃尔奥罗、埃斯梅拉达斯、瓜亚斯、因巴布拉、洛哈、洛斯里奥斯、马纳维、萨莫拉-钦奇佩、纳波、莫罗纳-圣地亚哥、帕斯塔萨、通古拉瓦、加拉帕戈斯、苏古姆比奥斯和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4]
主要城市
首都
基多(Quito),人口224万。海拔2818米。年平均气温13.5℃。[2]
瓜亚基尔
瓜亚基尔(Guayaquil)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位于国境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右岸,被称为“太平洋的滨海明珠”。瓜亚基尔市,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厄最大沿海港口城市,人口260万。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游弋的鹈鹕
瓜亚基尔港
瓜亚基尔港是厄瓜多尔最大的海港。它面对太平洋,背靠圣安娜山。近处有普纳岛作为天然屏障,可使海港少受风暴袭击。南面有码头,长达900多米。港内停泊着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挂着各色国旗的轮船。港口铁路通向首都基多,一条条高速公路将基多和国内其他成市连接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蕉、可可、咖啡、棉花等产品都在这里集散。在中国和厄瓜多尔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上,瓜亚基尔也起过重要作用。早在18世纪,中国的服装、纺织等物品就是通过瓜亚基尔运往厄瓜多尔各城市的。1978年8月,中国“嘉陵江号”货轮首次抵达这里。两国的进出口货物也多是经过瓜亚基尔转运的。
昆卡市
昆卡市,厄第三大城市,位于南部高原,人口30万,海拔2500米。
国家象征
国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英语:The Re of Ecuador;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西班牙语意为“赤道”。别称有“赤道之国”、“香蕉之国”。[4]
国旗
厄瓜多尔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2:1。旗面由黄蓝红三个长方形相连组成。黄色占旗面的1/2,红蓝各占1/4。中央绘有国徽。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阳光和粮食;蓝色象征蓝天,海洋和波澜壮阔的亚马孙河;红色象征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爱国者的鲜血。[4]

国徽
厄瓜多尔国徽厄瓜多尔国徽启用于1900年,和哥伦比亚国徽相似。一只凶猛的“美洲神鹰”秃鹫展翅立于国徽上方,它是厄瓜多尔国鸟,象征主权和独立。厄瓜多尔国徽设计构思独特,充分展示出国家的风情:厄瓜多尔最高峰钦博拉索山白雪皑皑,在蓝天映衬下,巍峨矗立在太平洋岸边,山下林木葱茏,一条大河从群山深处蜿蜒而出,逐渐汇入蔚蓝色的海洋之中。一艘厄瓜多尔人引以自豪的南美洲最早的蒸汽远洋轮船停泊在出海口。雪峰之上,一轮象征玛雅文化的“五月的太阳”光芒四射。太阳两旁标有3、4、5、6月月份符号的“黄道十二官”,代表1845年厄瓜多尔人民维护国家独立抗击外来入侵的艰苦岁月。底部的束棒代表共和国的国家机构,象征正义和权威。[4]

厄瓜多尔国徽
国歌
梅拉(Juan Len Mera, 1832-1894)作词,纽曼(Antonio Neue, 1818-1871)作曲。歌词作于1865年11月26日。1923年,厄参议院批准在梅拉之子领导下的厄语言学院对原歌词进行修改。1924年11月23日,厄政府颁布法令,将修改后的歌曲确定为国歌。[6]
国花
白花修女兰
国鸟
大兀鹫[4]

国鸟
格言
上帝,祖国和自由(西班牙语,Dios, patria y libertad)
人口民族
厄瓜多尔全国总人口15,789,330(2013年)。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7.42%,印第安人占6.83%,白种人占10.46%,黑白混血种人占2.74%,黑人和其他人种占2.55%。
政治
政体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候选人科雷亚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当选总统,并于2007年1月15日就职。科就职后即推动召开制宪大会。2007年4月15日,厄全民公决以81.72%的支持率决定召开制宪大会。9月,厄举行制宪大会代表选举,执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获61%的席位。2008年7月,制宪大会通过新宪法草案。9月,新宪法在全民公投中以63.94%的支持率获得通过。10月,新宪法正式颁布实施。2009年4月,厄根据新宪法重新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选举,科雷亚再次当选总统。
2010年9月30日,为抗议国民代表大会通过包含削减警察和军人福利待遇条款的《公共服务法》,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等主要城市爆发大规模警察抗议活动并引发骚乱,科雷亚总统遭袭并一度被困,后在军方、议会及国际社会支持下脱困。2011年5月7日,厄举行司法改革和媒体管控等十项政治和社会议题全民公投,有关议题均获得通过。2012年开始,厄政局保持稳定。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08
宪法
现行宪法于2008年9月28日通过。新宪法建立了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加强行政权、改革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基础上,增设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权和选举权。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规划和计划性指导,严格控制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取消中央银行自主权。成立债务委员会,严格审查和批准举借外债手续。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10
宪法
现行宪法于2008年9月28日通过。新宪法建立了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加强行政权、改革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基础上,增设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权和选举权。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规划和计划性指导,严格控制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取消中央银行自主权。成立债务委员会,严格审查和批准举借外债手续。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11
议会
厄瓜多尔国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议员共137名,其中全国议员15人,省议员116人,海外议员6人。本届国会于201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任期4年。国会主席、副主席由国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可连选连任。现任主席伊丽莎白·卡贝萨斯(Elizabeth Cabezas,女),第一副主席比维亚娜·博尼利亚(Viviana Bonilla,女),第二副主席卡洛斯·贝尔格曼(Carlos Bergn)。[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11
政府
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现政府于2017年5月组成,多次调整。现内阁成员有:副总统奥托·索南霍尔兹纳(Otto Sonnenholzner),总统府秘书长何塞·阿古斯托(José Augusto),规划和发展国务秘书帕德里西奥·普罗亚尼奥(Patricio Proaño,代理),政治管理国务秘书玛利亚·保拉·罗莫(María Paula Romo,代理,女),新闻国务秘书安德列斯·米切莱纳(Andrés Michelena),总统府法律事务秘书约翰娜·佩桑特斯(Johana Pesántez,女),总统秘书胡安·塞巴斯蒂安·罗尔丹(Juan Sebastián Rán),水资源国务秘书温贝托·乔兰戈(Humberto Cholango),高等教育、科技和创新国务秘书阿德里安·博尼利亚(Adrián Bonilla,代理),体育国务秘书安德烈娅·索托马约尔(Andrea Sotomayor,女 ),重建与重振生产委员会技术秘书何塞·里卡多·埃雷拉(José Ricardo Herrera),“关爱一生”计划技术秘书伊萨贝尔·马尔多纳多(Isabel Maldonado,女),青年事务技术秘书埃里亚斯·特诺里奥(Elías Tenorio);内政部长玛利亚·保拉·罗莫(María Paula Romo,女),外交和移民事务部长何塞·瓦伦西亚(José Valencia),国防部长奥斯瓦尔多·哈林(Oswaldo Jarrín),经济财政部长理查德·马丁内斯(Ric Martínez),教育部长米尔顿·卢纳(Milton Luna),交通与公共工程部长奥雷利奥·伊达尔戈(Aurelio Hidalgo),劳工部长劳尔·雷德斯马(Raúl Ledesma),农牧业部长哈维尔·拉索(Javier Lo),工业和生产力部长(代)、外贸部长、水产养殖和渔业部长(代)巴勃罗·坎帕纳(Pablo pana),能源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部长卡洛斯·佩雷斯(Carlos Pérez),公共卫生部长贝罗尼卡·埃斯皮诺萨(Verónica Espinosa,女),经济与社会包容部长贝伦尼塞·科尔德罗(Berenice Cordero,女),城市发展与住房部长哈维尔·托雷斯(Xavier Torres),旅游部长罗萨·普拉多(Rosa Prado),环境部长马塞洛·马塔(Marcelo Mata),文化与遗产部长劳尔·佩雷斯(Raúl Pérez),司法与人权部长埃内斯托·帕斯米尼奥(Ernesto Pazmiño,代理),通讯部长吉列尔莫·莱昂(Guillermo León)。[2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12
司法
国家司法法院(Corte Nacional de Justicia)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共有25名法官(包括院长在内)。现任院长为玛利亚·帕乌丽娜·阿吉雷·苏亚雷斯(María Paulina Aguirre Suárez)。总检察长鲁特·帕拉西奥斯·布里托(Ruth Palacios Brito),总监察长伊尼戈·萨尔瓦多(íñigo Salvador)。[2]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14
政党
全国性主要政党有:

厄瓜多尔: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
38.3万 1'2"
赞!厄瓜多尔首座大型固体矿山项目“中国制造”
8.3万 1'1"
厄首都抗议活动持续!总统府被迫搬迁,致7死1340人伤1152人拘留
5.6万 1'21"
印度又来坑人!小国购买7架飞机坠毁4架,拉入黑名单不再合作
4.4万 2'25"
厄瓜多尔街头超400具尸体无人认领 被盖上编织袋或垃圾袋
3.7万 31"
>   
厄瓜多尔 [è guā duō ěr]
南美洲国家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JessieFujisaki
厄瓜多尔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智利同为南美洲不与巴西相邻的国家,另辖有距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首都基多位于皮钦查火山的山麓。

厄瓜多尔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军占领,1822年彻底摆脱了殖民统治后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脱离大哥伦比亚,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政局一直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达19次之多,1979年8月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厄瓜多尔以“香蕉之国”闻名于世,经济上实施美元化政策。主要旅游景点有基多老城、面包山女神石雕像、独立广场等。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厄瓜多尔成功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中文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2]  
外文名
The Re of Ecuador
简称
厄瓜多尔
所属洲
南美洲
首都
基多[2]  
快速
导航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国家象征

人口民族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交通

社会

外交

旅游

紧急状态
历史沿革
厄瓜多尔原为印加帝国一部分。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卡哈国家公园
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占领。
1822年彻底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宣布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厄瓜多尔一直政局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接替执政达19次之多。
1979年8月10日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1988年8月10日当选的罗德里戈·博尔哈·塞瓦略斯宣誓就任总统。
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领导人拉斐尔·科雷亚当选总统并与2007年1月15日就职。
2009年4月、2013年2月,拉斐尔·科雷亚成功连任。[4]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2019年3月13日,总统莫雷诺宣布,由于南美洲国家联盟已不具备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能力,厄瓜多尔正式退出南美洲国家联盟。[5]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厄瓜多尔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同哥伦比亚毗邻,东南与秘鲁接壤,西临太平洋。面积25637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930千米。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厄瓜多尔就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4]
地形地貌
全国分为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东部地区三个部分。

厄瓜多尔行政区划
西部沿海:包括沿海平原和山麓地带,东高西低,一般海拔200米以下,有一些海拔600~700米的丘陵和低山。属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开始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3000多毫米递减到500毫米左右。
中部山地:安第斯山脉自哥伦比亚入厄瓜多尔国境后,分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两山之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海拔平均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境中部。山脊纵横交错,把高原分成十多个山间盆地。最重要的是基多盆地和南部的昆卡盆地。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62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处。从地心到山峰峰顶为6384.1公里。钦博拉索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科迪勒拉山,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约4694米以上,终年积雪。
东部地区: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部分。海拔1200~250米的山麓地带河水湍急,25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多河曲。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中,东距大陆海岸约900多千米,面积7800平方千米,包括7个大岛和约70个小岛,全部由火山锥和火山熔岩组成。[4]

厄瓜多尔加拉帕格斯群岛
气候特征
厄瓜多尔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四种地区,气候条件多样。

厄瓜多尔地图-最新erlinyou版
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
中部安第斯山区。该区山间盆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积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12月~次年6月为雨季,7~11月为旱季。
东部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之间。
自然资源
矿物以石油为主,主要分布于瓜亚基尔湾一带,在亚马逊平原地区也发现有油田。金和银分布于马查奇和萨鲁马等地。铜产于马查奇。科隆群岛上有硫磺矿。此外还有铁、铅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8%,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盛产贵重木材,如红木和香膏木(或称巴尔萨木)。沿海盛产金枪鱼和虾类。科隆岛上多巨龟和大蜥蜴。[4]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15个市、1081个区。[2]
各省名称如下:皮钦查、阿苏艾、玻利瓦尔、卡尼亚尔、卡尔契、科多托帕克希、钦博拉索、埃尔奥罗、埃斯梅拉达斯、瓜亚斯、因巴布拉、洛哈、洛斯里奥斯、马纳维、萨莫拉-钦奇佩、纳波、莫罗纳-圣地亚哥、帕斯塔萨、通古拉瓦、加拉帕戈斯、苏古姆比奥斯和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4]
主要城市
首都
基多(Quito),人口224万。海拔2818米。年平均气温13.5℃。[2]
瓜亚基尔
瓜亚基尔(Guayaquil)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位于国境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右岸,被称为“太平洋的滨海明珠”。瓜亚基尔市,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厄最大沿海港口城市,人口260万。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游弋的鹈鹕
瓜亚基尔港
瓜亚基尔港是厄瓜多尔最大的海港。它面对太平洋,背靠圣安娜山。近处有普纳岛作为天然屏障,可使海港少受风暴袭击。南面有码头,长达900多米。港内停泊着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挂着各色国旗的轮船。港口铁路通向首都基多,一条条高速公路将基多和国内其他成市连接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蕉、可可、咖啡、棉花等产品都在这里集散。在中国和厄瓜多尔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上,瓜亚基尔也起过重要作用。早在18世纪,中国的服装、纺织等物品就是通过瓜亚基尔运往厄瓜多尔各城市的。1978年8月,中国“嘉陵江号”货轮首次抵达这里。两国的进出口货物也多是经过瓜亚基尔转运的。
昆卡市
昆卡市,厄第三大城市,位于南部高原,人口30万,海拔2500米。
国家象征
国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英语:The Re of Ecuador;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西班牙语意为“赤道”。别称有“赤道之国”、“香蕉之国”。[4]
国旗
厄瓜多尔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2:1。旗面由黄蓝红三个长方形相连组成。黄色占旗面的1/2,红蓝各占1/4。中央绘有国徽。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阳光和粮食;蓝色象征蓝天,海洋和波澜壮阔的亚马孙河;红色象征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爱国者的鲜血。[4]

国徽
厄瓜多尔国徽厄瓜多尔国徽启用于1900年,和哥伦比亚国徽相似。一只凶猛的“美洲神鹰”秃鹫展翅立于国徽上方,它是厄瓜多尔国鸟,象征主权和独立。厄瓜多尔国徽设计构思独特,充分展示出国家的风情:厄瓜多尔最高峰钦博拉索山白雪皑皑,在蓝天映衬下,巍峨矗立在太平洋岸边,山下林木葱茏,一条大河从群山深处蜿蜒而出,逐渐汇入蔚蓝色的海洋之中。一艘厄瓜多尔人引以自豪的南美洲最早的蒸汽远洋轮船停泊在出海口。雪峰之上,一轮象征玛雅文化的“五月的太阳”光芒四射。太阳两旁标有3、4、5、6月月份符号的“黄道十二官”,代表1845年厄瓜多尔人民维护国家独立抗击外来入侵的艰苦岁月。底部的束棒代表共和国的国家机构,象征正义和权威。[4]

厄瓜多尔国徽
国歌
梅拉(Juan Len Mera, 1832-1894)作词,纽曼(Antonio Neue, 1818-1871)作曲。歌词作于1865年11月26日。1923年,厄参议院批准在梅拉之子领导下的厄语言学院对原歌词进行修改。1924年11月23日,厄政府颁布法令,将修改后的歌曲确定为国歌。[6]
国花
白花修女兰
国鸟
大兀鹫[4]

国鸟
格言
上帝,祖国和自由(西班牙语,Dios, patria y libertad)
人口民族
厄瓜多尔全国总人口15,789,330(2013年)。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7.42%,印第安人占6.83%,白种人占10.46%,黑白混血种人占2.74%,黑人和其他人种占2.55%。
政治
政体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候选人科雷亚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当选总统,并于2007年1月15日就职。科就职后即推动召开制宪大会。2007年4月15日,厄全民公决以81.72%的支持率决定召开制宪大会。9月,厄举行制宪大会代表选举,执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获61%的席位。2008年7月,制宪大会通过新宪法草案。9月,新宪法在全民公投中以63.94%的支持率获得通过。10月,新宪法正式颁布实施。2009年4月,厄根据新宪法重新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选举,科雷亚再次当选总统。
2010年9月30日,为抗议国民代表大会通过包含削减警察和军人福利待遇条款的《公共服务法》,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等主要城市爆发大规模警察抗议活动并引发骚乱,科雷亚总统遭袭并一度被困,后在军方、议会及国际社会支持下脱困。2011年5月7日,厄举行司法改革和媒体管控等十项政治和社会议题全民公投,有关议题均获得通过。2012年开始,厄政局保持稳定。[4]

2010年厄瓜多尔军警骚乱中科雷亚总统险遭杀害
宪法
现行宪法于2008年9月28日通过。新宪法建立了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加强行政权、改革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基础上,增设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权和选举权。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规划和计划性指导,严格控制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取消中央银行自主权。成立债务委员会,严格审查和批准举借外债手续。[2]
议会
厄瓜多尔国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议员共137名,其中全国议员15人,省议员116人,海外议员6人。本届国会于201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任期4年。国会主席、副主席由国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可连选连任。现任主席伊丽莎白·卡贝萨斯(Elizabeth Cabezas,女),第一副主席比维亚娜·博尼利亚(Viviana Bonilla,女),第二副主席卡洛斯·贝尔格曼(Carlos Bergn)。[2]
政府
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现政府于2017年5月组成,多次调整。现内阁成员有:副总统奥托·索南霍尔兹纳(Otto Sonnenholzner),总统府秘书长何塞·阿古斯托(José Augusto),规划和发展国务秘书帕德里西奥·普罗亚尼奥(Patricio Proaño,代理),政治管理国务秘书玛利亚·保拉·罗莫(María Paula Romo,代理,女),新闻国务秘书安德列斯·米切莱纳(Andrés Michelena),总统府法律事务秘书约翰娜·佩桑特斯(Johana Pesántez,女),总统秘书胡安·塞巴斯蒂安·罗尔丹(Juan Sebastián Rán),水资源国务秘书温贝托·乔兰戈(Humberto Cholango),高等教育、科技和创新国务秘书阿德里安·博尼利亚(Adrián Bonilla,代理),体育国务秘书安德烈娅·索托马约尔(Andrea Sotomayor,女 ),重建与重振生产委员会技术秘书何塞·里卡多·埃雷拉(José Ricardo Herrera),“关爱一生”计划技术秘书伊萨贝尔·马尔多纳多(Isabel Maldonado,女),青年事务技术秘书埃里亚斯·特诺里奥(Elías Tenorio);内政部长玛利亚·保拉·罗莫(María Paula Romo,女),外交和移民事务部长何塞·瓦伦西亚(José Valencia),国防部长奥斯瓦尔多·哈林(Oswaldo Jarrín),经济财政部长理查德·马丁内斯(Ric Martínez),教育部长米尔顿·卢纳(Milton Luna),交通与公共工程部长奥雷利奥·伊达尔戈(Aurelio Hidalgo),劳工部长劳尔·雷德斯马(Raúl Ledesma),农牧业部长哈维尔·拉索(Javier Lo),工业和生产力部长(代)、外贸部长、水产养殖和渔业部长(代)巴勃罗·坎帕纳(Pablo pana),能源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部长卡洛斯·佩雷斯(Carlos Pérez),公共卫生部长贝罗尼卡·埃斯皮诺萨(Verónica Espinosa,女),经济与社会包容部长贝伦尼塞·科尔德罗(Berenice Cordero,女),城市发展与住房部长哈维尔·托雷斯(Xavier Torres),旅游部长罗萨·普拉多(Rosa Prado),环境部长马塞洛·马塔(Marcelo Mata),文化与遗产部长劳尔·佩雷斯(Raúl Pérez),司法与人权部长埃内斯托·帕斯米尼奥(Ernesto Pazmiño,代理),通讯部长吉列尔莫·莱昂(Guillermo León)。[2]

城市风光
司法
国家司法法院(Corte Nacional de Justicia)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共有25名法官(包括院长在内)。现任院长为玛利亚·帕乌丽娜·阿吉雷·苏亚雷斯(María Paulina Aguirre Suárez)。总检察长鲁特·帕拉西奥斯·布里托(Ruth Palacios Brito),总监察长伊尼戈·萨尔瓦多(íñigo Salvador)。[2]
政党
全国性主要政党有:

主权国家联盟logo
(1)主权祖国联盟运动(Movimiento Alianza PAIS):执政党,厄瓜多尔第一大党,2005年11月由前总统科雷亚建立。莫雷诺总统与前总统科雷亚决裂后,该党分裂。现有党员141万人。主张通过参与式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巩固国家法治和人民自由,反对腐败;致力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增加人民福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尊重国际法。党主席为莫雷诺总统,在议会拥有43个议席。
(2)公民革命党(原主权祖国联盟运动科雷亚派):2018年1月,由前总统科雷亚及其支持者脱离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后创立,呼吁捍卫科雷亚执政时期“公民革命”成果,反对莫雷诺总统的“背叛行为”和保守主义。党的领导人为前总统科雷亚,在议会拥有27个议席,但该党尚未获得合法政党身份。
(3)创造机会运动(Movimiento Creo, Creando Oportunidades):反对党,2012年1月建立。倡导代议制民主,反对国家干预,要求摒弃以原材料出口和举债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主张优先同美国发展关系。党主席吉列尔莫·拉索(Guillermo Lo),拥有31个议席。
(4)基督教社会党(Partido Social Cristiano):反对党,1945年成立时称基督教民主党,1951年改为现名。1956—1960年和1984—1988年两次执政。代表企业家利益,主张基督教民主。党主席帕斯夸尔·德尔西奥波·阿拉贡第(Pascual del Cioppo Aragundi),拥有16个议席。
(5)帕恰库蒂克多民族团结运动(Movimiento de Unidad Plurinacional Pachakutik):反对党,1995年6月建立。主张建立团结、公正、平等的新式民主和多元文化国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反对全球化。党总书记马隆·桑蒂(Marlon Santi),拥有5个议席。
(6)爱国社团党(Partido Sociedad Patriótica):反对党,2002年4月建立,曾经于2003—2005年执政。主张建立一个“摆脱殖民主义、落后贫困与愚昧状态”的民主国家,根除腐败,实施立法、司法和监察机构的改革,反对霸权主义。党主席卢西奥·古铁雷斯(Lucio Gutiérrez),拥有2个议席。[2]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16
经济
概况
厄瓜多尔为南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石油业是厄瓜多尔第一大经济支柱。经济发展分为可可、香蕉和石油三个不同发展时期。厄以“香蕉之国”闻名于世,1992年起连续多年香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2000年,厄瓜多尔正式实施经济美元化政策。2004年,厄政府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达成外债重组和贷款协议,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美元化也带来竞争力下降、出口乏力等弊端。2007年1月科雷亚总统执政后,宣布摒弃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力度,重审与外国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在资源问题上强调国家利益与主权。2013年科雷亚总统连任以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提出发展五大基础工业,积极应对国际油价下跌,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实施选择性进口替代措施,通过大规模公共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油气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全力推进水电、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厄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美元走强,厄财政缺口增大,债务风险上升,经济遭遇较大困难。2016年4月,厄瓜多尔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直接损失33.4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3%,重建资金规模大体相当,灾后重建任务艰巨。2016年厄经济增长-1.5%,系厄实行经济美元化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莫雷诺总统执政后,强调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鼓励私人部门和外国投资,推出“2017-2021年国家发展计划”,严格控制财政开支。2017年,厄经济增长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711.3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60美元,外汇储备:22.57亿美元(2018年10月),外债余额345亿美元(2018年6月),外国直接投资7.44亿美元,通货膨胀率:-0.09%,失业率:4.6%。[2]
2017年12月1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批准通过厄瓜多尔加入亚投行。[9]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23
风俗
印第安人就在基多附近建造了一座空心圆柱作为赤道的标记,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中午在圆柱前举行祭祀仪式。这种古老习俗流传至今。厄瓜多尔有占人口总数1/3多的印第安人,他们的婚俗至今仍保留着印第安人的风俗。每年9月是厄瓜多尔黑母亲节,又称圣母施恩节。相传圣母玛丽亚的乳娘是黑人,是她引导印第安人和梅斯索人崇拜圣母玛丽亚。人们为纪念黑人乳娘而把每年9月定为黑母亲节。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24
在厄瓜多尔的印第安人的部落中,保留着一些原始宗教。他们都有各自的崇拜偶像,大多数部落把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奉为他们衣食住行和荣辱祸福的主宰者。厄瓜多尔没有特殊禁忌。欧美社会的基本礼节亦适用于厄瓜多尔。见面多送小礼物,此举很受欢迎。去厄瓜多尔,随时可穿保守式样的薄西装。不管是穿何种季节的服装,都要求穿着讲究。如其它南美国家一样,厄瓜多尔人非常讲究礼貌,和客人第一次见面时握手,但遇到妇女时要等他们先伸出手来才可握手。好朋友之间,妇女亲面颊,男人拥抱。吃完饭后,每个客人都应向男主人或女主人表示感谢。在厄瓜多尔小费很普遍,但金额不大。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26
外交政策
厄瓜多尔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主张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主张全面裁军,减少核武器,拉美应成为真正的无核区。要求建立国际经济、金融和货币新秩序。赞成债务国采取一致立场和联合行动,以争取合理的偿债条件,强调债权国必须与债务国共同承担责任,政治解决外债问题。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安理会应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并增加其工作透明度和决策民主性。主张尊重和捍卫人权,认为在新形势下,拉美国家只有加强团结合作,实行一体化,才能获得发展。主张积极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政治与经贸关系。同147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是联合国、世贸组织、77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南美国家联盟、安第斯共同体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国。[
匿名  发表于 2020-8-5 16:53
墨西哥
火山喷发时伴随闪电的场景照片
timg (33).jpeg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09:22
作者(遠长江)在这里正式宣告:
吾对火山喷发预测和地震预先准确预测,已大功告成,欢声鼓舞,兴高采烈。方法举世开创,前所未有,伟大创举!                                            (遠长江于2020、8、6日)
匿名  发表于 2020-8-6 12:44
作者(遠长江)在这里指出:
必须明白一点,所谓《预测》是指事件尚未发生前,采取科学分析、研究的方法,预先测算确定的数据(指三要素地震参数);事件发生后测定、测知的数据,就不能再叫《预测》。比如海城地震,主震前24小时内发生500余次前震,那是同步实测出来的,就不能称做预测成功,只能称做《实测成功》。中国海城地震不能鼓吹预测成功,只能说是同步实测成功。难道地震专家们连这个基本概念也不认可!正因为基本概念不清,才有后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预测失败的惨重教训,还编出“小震闹大震到”的歌谣做为宝贵经验总结,加以流传和歌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3-28 18: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