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
全国性主要政党有:
厄瓜多尔: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
38.3万 1'2"
赞!厄瓜多尔首座大型固体矿山项目“中国制造”
8.3万 1'1"
厄首都抗议活动持续!总统府被迫搬迁,致7死1340人伤1152人拘留
5.6万 1'21"
印度又来坑人!小国购买7架飞机坠毁4架,拉入黑名单不再合作
4.4万 2'25"
厄瓜多尔街头超400具尸体无人认领 被盖上编织袋或垃圾袋
3.7万 31"
>
厄瓜多尔 [è guā duō ěr]
南美洲国家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JessieFujisaki
厄瓜多尔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智利同为南美洲不与巴西相邻的国家,另辖有距厄瓜多尔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首都基多位于皮钦查火山的山麓。
厄瓜多尔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军占领,1822年彻底摆脱了殖民统治后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脱离大哥伦比亚,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政局一直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交替执政达19次之多,1979年8月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厄瓜多尔以“香蕉之国”闻名于世,经济上实施美元化政策。主要旅游景点有基多老城、面包山女神石雕像、独立广场等。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厄瓜多尔成功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中文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2]
外文名
The Re of Ecuador
简称
厄瓜多尔
所属洲
南美洲
首都
基多[2]
快速
导航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国家象征
人口民族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交通
社会
外交
旅游
紧急状态
历史沿革
厄瓜多尔原为印加帝国一部分。153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卡哈国家公园
1809年8月10日宣布独立,但仍被西班牙占领。
1822年彻底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宣布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建国后,厄瓜多尔一直政局动荡,政变迭起。文人和军人政府接替执政达19次之多。
1979年8月10日文人政府执政,结束了自1972年以来的军人统治。
1988年8月10日当选的罗德里戈·博尔哈·塞瓦略斯宣誓就任总统。
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领导人拉斐尔·科雷亚当选总统并与2007年1月15日就职。
2009年4月、2013年2月,拉斐尔·科雷亚成功连任。[4]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
2019年3月13日,总统莫雷诺宣布,由于南美洲国家联盟已不具备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能力,厄瓜多尔正式退出南美洲国家联盟。[5]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厄瓜多尔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同哥伦比亚毗邻,东南与秘鲁接壤,西临太平洋。面积25637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930千米。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厄瓜多尔就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4]
地形地貌
全国分为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东部地区三个部分。
厄瓜多尔行政区划
西部沿海:包括沿海平原和山麓地带,东高西低,一般海拔200米以下,有一些海拔600~700米的丘陵和低山。属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开始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3000多毫米递减到500毫米左右。
中部山地:安第斯山脉自哥伦比亚入厄瓜多尔国境后,分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两山之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海拔平均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境中部。山脊纵横交错,把高原分成十多个山间盆地。最重要的是基多盆地和南部的昆卡盆地。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62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处。从地心到山峰峰顶为6384.1公里。钦博拉索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科迪勒拉山,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约4694米以上,终年积雪。
东部地区: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部分。海拔1200~250米的山麓地带河水湍急,25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多河曲。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中,东距大陆海岸约900多千米,面积7800平方千米,包括7个大岛和约70个小岛,全部由火山锥和火山熔岩组成。[4]
厄瓜多尔加拉帕格斯群岛
气候特征
厄瓜多尔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四种地区,气候条件多样。
厄瓜多尔地图-最新erlinyou版
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
中部安第斯山区。该区山间盆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积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12月~次年6月为雨季,7~11月为旱季。
东部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之间。
自然资源
矿物以石油为主,主要分布于瓜亚基尔湾一带,在亚马逊平原地区也发现有油田。金和银分布于马查奇和萨鲁马等地。铜产于马查奇。科隆群岛上有硫磺矿。此外还有铁、铅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8%,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盛产贵重木材,如红木和香膏木(或称巴尔萨木)。沿海盛产金枪鱼和虾类。科隆岛上多巨龟和大蜥蜴。[4]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15个市、1081个区。[2]
各省名称如下:皮钦查、阿苏艾、玻利瓦尔、卡尼亚尔、卡尔契、科多托帕克希、钦博拉索、埃尔奥罗、埃斯梅拉达斯、瓜亚斯、因巴布拉、洛哈、洛斯里奥斯、马纳维、萨莫拉-钦奇佩、纳波、莫罗纳-圣地亚哥、帕斯塔萨、通古拉瓦、加拉帕戈斯、苏古姆比奥斯和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4]
主要城市
首都
基多(Quito),人口224万。海拔2818米。年平均气温13.5℃。[2]
瓜亚基尔
瓜亚基尔(Guayaquil)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位于国境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右岸,被称为“太平洋的滨海明珠”。瓜亚基尔市,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厄最大沿海港口城市,人口260万。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游弋的鹈鹕
瓜亚基尔港
瓜亚基尔港是厄瓜多尔最大的海港。它面对太平洋,背靠圣安娜山。近处有普纳岛作为天然屏障,可使海港少受风暴袭击。南面有码头,长达900多米。港内停泊着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挂着各色国旗的轮船。港口铁路通向首都基多,一条条高速公路将基多和国内其他成市连接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蕉、可可、咖啡、棉花等产品都在这里集散。在中国和厄瓜多尔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上,瓜亚基尔也起过重要作用。早在18世纪,中国的服装、纺织等物品就是通过瓜亚基尔运往厄瓜多尔各城市的。1978年8月,中国“嘉陵江号”货轮首次抵达这里。两国的进出口货物也多是经过瓜亚基尔转运的。
昆卡市
昆卡市,厄第三大城市,位于南部高原,人口30万,海拔2500米。
国家象征
国名
厄瓜多尔共和国(英语:The Re of Ecuador;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Ecuador)简称厄瓜多尔。西班牙语意为“赤道”。别称有“赤道之国”、“香蕉之国”。[4]
国旗
厄瓜多尔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2:1。旗面由黄蓝红三个长方形相连组成。黄色占旗面的1/2,红蓝各占1/4。中央绘有国徽。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阳光和粮食;蓝色象征蓝天,海洋和波澜壮阔的亚马孙河;红色象征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爱国者的鲜血。[4]
国徽
厄瓜多尔国徽厄瓜多尔国徽启用于1900年,和哥伦比亚国徽相似。一只凶猛的“美洲神鹰”秃鹫展翅立于国徽上方,它是厄瓜多尔国鸟,象征主权和独立。厄瓜多尔国徽设计构思独特,充分展示出国家的风情:厄瓜多尔最高峰钦博拉索山白雪皑皑,在蓝天映衬下,巍峨矗立在太平洋岸边,山下林木葱茏,一条大河从群山深处蜿蜒而出,逐渐汇入蔚蓝色的海洋之中。一艘厄瓜多尔人引以自豪的南美洲最早的蒸汽远洋轮船停泊在出海口。雪峰之上,一轮象征玛雅文化的“五月的太阳”光芒四射。太阳两旁标有3、4、5、6月月份符号的“黄道十二官”,代表1845年厄瓜多尔人民维护国家独立抗击外来入侵的艰苦岁月。底部的束棒代表共和国的国家机构,象征正义和权威。[4]
厄瓜多尔国徽
国歌
梅拉(Juan Len Mera, 1832-1894)作词,纽曼(Antonio Neue, 1818-1871)作曲。歌词作于1865年11月26日。1923年,厄参议院批准在梅拉之子领导下的厄语言学院对原歌词进行修改。1924年11月23日,厄政府颁布法令,将修改后的歌曲确定为国歌。[6]
国花
白花修女兰
国鸟
大兀鹫[4]
国鸟
格言
上帝,祖国和自由(西班牙语,Dios, patria y libertad)
人口民族
厄瓜多尔全国总人口15,789,330(2013年)。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7.42%,印第安人占6.83%,白种人占10.46%,黑白混血种人占2.74%,黑人和其他人种占2.55%。
政治
政体
厄瓜多尔实行总统制。2006年11月26日,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候选人科雷亚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当选总统,并于2007年1月15日就职。科就职后即推动召开制宪大会。2007年4月15日,厄全民公决以81.72%的支持率决定召开制宪大会。9月,厄举行制宪大会代表选举,执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获61%的席位。2008年7月,制宪大会通过新宪法草案。9月,新宪法在全民公投中以63.94%的支持率获得通过。10月,新宪法正式颁布实施。2009年4月,厄根据新宪法重新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选举,科雷亚再次当选总统。
2010年9月30日,为抗议国民代表大会通过包含削减警察和军人福利待遇条款的《公共服务法》,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等主要城市爆发大规模警察抗议活动并引发骚乱,科雷亚总统遭袭并一度被困,后在军方、议会及国际社会支持下脱困。2011年5月7日,厄举行司法改革和媒体管控等十项政治和社会议题全民公投,有关议题均获得通过。2012年开始,厄政局保持稳定。[4]
2010年厄瓜多尔军警骚乱中科雷亚总统险遭杀害
宪法
现行宪法于2008年9月28日通过。新宪法建立了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加强行政权、改革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基础上,增设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权和选举权。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规划和计划性指导,严格控制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取消中央银行自主权。成立债务委员会,严格审查和批准举借外债手续。[2]
议会
厄瓜多尔国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议员共137名,其中全国议员15人,省议员116人,海外议员6人。本届国会于201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任期4年。国会主席、副主席由国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可连选连任。现任主席伊丽莎白·卡贝萨斯(Elizabeth Cabezas,女),第一副主席比维亚娜·博尼利亚(Viviana Bonilla,女),第二副主席卡洛斯·贝尔格曼(Carlos Bergn)。[2]
政府
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现政府于2017年5月组成,多次调整。现内阁成员有:副总统奥托·索南霍尔兹纳(Otto Sonnenholzner),总统府秘书长何塞·阿古斯托(José Augusto),规划和发展国务秘书帕德里西奥·普罗亚尼奥(Patricio Proaño,代理),政治管理国务秘书玛利亚·保拉·罗莫(María Paula Romo,代理,女),新闻国务秘书安德列斯·米切莱纳(Andrés Michelena),总统府法律事务秘书约翰娜·佩桑特斯(Johana Pesántez,女),总统秘书胡安·塞巴斯蒂安·罗尔丹(Juan Sebastián Rán),水资源国务秘书温贝托·乔兰戈(Humberto Cholango),高等教育、科技和创新国务秘书阿德里安·博尼利亚(Adrián Bonilla,代理),体育国务秘书安德烈娅·索托马约尔(Andrea Sotomayor,女 ),重建与重振生产委员会技术秘书何塞·里卡多·埃雷拉(José Ricardo Herrera),“关爱一生”计划技术秘书伊萨贝尔·马尔多纳多(Isabel Maldonado,女),青年事务技术秘书埃里亚斯·特诺里奥(Elías Tenorio);内政部长玛利亚·保拉·罗莫(María Paula Romo,女),外交和移民事务部长何塞·瓦伦西亚(José Valencia),国防部长奥斯瓦尔多·哈林(Oswaldo Jarrín),经济财政部长理查德·马丁内斯(Ric Martínez),教育部长米尔顿·卢纳(Milton Luna),交通与公共工程部长奥雷利奥·伊达尔戈(Aurelio Hidalgo),劳工部长劳尔·雷德斯马(Raúl Ledesma),农牧业部长哈维尔·拉索(Javier Lo),工业和生产力部长(代)、外贸部长、水产养殖和渔业部长(代)巴勃罗·坎帕纳(Pablo pana),能源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部长卡洛斯·佩雷斯(Carlos Pérez),公共卫生部长贝罗尼卡·埃斯皮诺萨(Verónica Espinosa,女),经济与社会包容部长贝伦尼塞·科尔德罗(Berenice Cordero,女),城市发展与住房部长哈维尔·托雷斯(Xavier Torres),旅游部长罗萨·普拉多(Rosa Prado),环境部长马塞洛·马塔(Marcelo Mata),文化与遗产部长劳尔·佩雷斯(Raúl Pérez),司法与人权部长埃内斯托·帕斯米尼奥(Ernesto Pazmiño,代理),通讯部长吉列尔莫·莱昂(Guillermo León)。[2]
城市风光
司法
国家司法法院(Corte Nacional de Justicia)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共有25名法官(包括院长在内)。现任院长为玛利亚·帕乌丽娜·阿吉雷·苏亚雷斯(María Paulina Aguirre Suárez)。总检察长鲁特·帕拉西奥斯·布里托(Ruth Palacios Brito),总监察长伊尼戈·萨尔瓦多(íñigo Salvador)。[2]
政党
全国性主要政党有:
主权国家联盟logo
(1)主权祖国联盟运动(Movimiento Alianza PAIS):执政党,厄瓜多尔第一大党,2005年11月由前总统科雷亚建立。莫雷诺总统与前总统科雷亚决裂后,该党分裂。现有党员141万人。主张通过参与式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巩固国家法治和人民自由,反对腐败;致力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增加人民福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尊重国际法。党主席为莫雷诺总统,在议会拥有43个议席。
(2)公民革命党(原主权祖国联盟运动科雷亚派):2018年1月,由前总统科雷亚及其支持者脱离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后创立,呼吁捍卫科雷亚执政时期“公民革命”成果,反对莫雷诺总统的“背叛行为”和保守主义。党的领导人为前总统科雷亚,在议会拥有27个议席,但该党尚未获得合法政党身份。
(3)创造机会运动(Movimiento Creo, Creando Oportunidades):反对党,2012年1月建立。倡导代议制民主,反对国家干预,要求摒弃以原材料出口和举债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主张优先同美国发展关系。党主席吉列尔莫·拉索(Guillermo Lo),拥有31个议席。
(4)基督教社会党(Partido Social Cristiano):反对党,1945年成立时称基督教民主党,1951年改为现名。1956—1960年和1984—1988年两次执政。代表企业家利益,主张基督教民主。党主席帕斯夸尔·德尔西奥波·阿拉贡第(Pascual del Cioppo Aragundi),拥有16个议席。
(5)帕恰库蒂克多民族团结运动(Movimiento de Unidad Plurinacional Pachakutik):反对党,1995年6月建立。主张建立团结、公正、平等的新式民主和多元文化国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反对全球化。党总书记马隆·桑蒂(Marlon Santi),拥有5个议席。
(6)爱国社团党(Partido Sociedad Patriótica):反对党,2002年4月建立,曾经于2003—2005年执政。主张建立一个“摆脱殖民主义、落后贫困与愚昧状态”的民主国家,根除腐败,实施立法、司法和监察机构的改革,反对霸权主义。党主席卢西奥·古铁雷斯(Lucio Gutiérrez),拥有2个议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