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匿名

群测群防的实质和《蛤蟆人》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2
种类
磁铁的种类很多 ,一般分为硬〈永〉磁体(磁性保持较长或永久时间)和软磁体(较短时间内有磁性)两大类,我们所说的磁铁,一般都是指永磁磁铁。永磁磁铁又分二大分类:
第一大类是:金属合金磁铁包括钕铁硼磁铁(Nd2Fe14B)、铝镍钴磁铁(AlNiCo)、钐钴磁铁(SmCo),包括: 1、钕铁硼磁铁:它是发现商品化性能最高的磁铁,被人们称为磁王,拥有极高的磁性能其最大磁能积(BHmax)高过铁氧体(Ferrite)10倍以上。其本身的机械加工性能亦相当之好。工作温度最高可达200摄氏度。而且其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有很好的性价比,故其应用极其广泛。但因为其化学活性很强,所以必须对其表面涂层处理。(如镀Zn,Ni,电泳、钝化等)。2. 铝镍钴磁铁:是由铝、镍、钴、铁和其它微量金属元素构成的一种合金。铸造工艺可以加工生产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可加工性很好。铸造铝镍钴永磁有着最低可逆温度系数,工作温度可高达600摄氏度以上。铝镍钴永磁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仪表和其他应用领域。3. 钐钴(SmCo)依据成份的不同分为SmCo5和Sm2Co17。由于其材料价格昂贵而使其发展受到限制。钐钴(SmCo)作为稀土永磁铁,不但有着较高的磁能积(14-28MGOe)、可靠的矫顽力和良好的温度特性。与钕铁硼磁铁相比,钐钴磁铁更适合工作在高温环境中。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2
第二大类是:铁氧体永磁材料(Ferrite),它主要原料包括BaFe12O19和SrFe12O19。通过陶瓷工艺法制造而成,质地比较硬,属脆性材料,由于铁氧体磁铁有很好的耐温性、价格低廉、性能适中,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永磁体。
在电磁学里,当两块磁铁或磁石相互吸引或排斥时,或当载流导线在周围产生磁场,促使磁针偏转指向,或当闭电路移动于不均匀磁场时,会有电流出现于闭电路,这些都是与磁有关的现象。凡是与磁有关的现象也都会与磁场有关。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3
磁性是物质响应磁场作用的属性。每一种物质或多或少地会被磁场影响。铁磁性是最强烈、最为人知的一种磁性。由于具有铁磁性,磁石或磁铁会产生磁场。另外,顺磁性物质会趋向于朝着磁场较强的区域移动,即被磁场吸引;反磁性物质则会趋向于朝着磁场较弱的区域移动,即被磁场排斥;还有一些物质会与磁场有更复杂的关系,例如,自旋玻璃的性质、反铁磁性等等。外磁场对于某些物质的影响非常微弱。
物质的磁态与温度、压强、外磁场等等有关,依照温度或其它参数的不同,物质会显示出不同的磁性。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4
发展
中国发展历程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地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汉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4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5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5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第一个描述了磁偏角的是沈括。他在《梦溪笔谈》里描述了他对磁的探究,描述了磁偏角。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利用磁,先后制成了司南、指南鱼、指南针。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的典型是郑和下西洋。指南针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7
西方理论发展
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这两点上和万有引力很相似。18世纪末发现电荷能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19世纪前期,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而后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线方向相互垂直。不久之后,法拉第又发现,当磁棒插入导线圈时,导线圈中就产生电流。这些实验表明,在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被发现以后,人们认识到电磁力的性质在一些方面同万有引力相似,另一些方面却又有差别。为此法拉第引进了力线的概念,认为电流产生围绕着导线的磁力线,电荷向各个方向产生电力线,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磁场的概念。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8
人们认识到,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这个电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电荷。磁体和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磁体和内部有电流的物体。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和动量,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它弥漫于整个空间。
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并引进位移电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着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组偏微分方程来表达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这套方程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经典电磁学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这一预言后来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于是人们认识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肯定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场能够以力作用于带电粒子,一个运动中的带电粒子既受到电场的力,也受到磁场的力,洛伦兹把运动电荷所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归结为一个公式,人们就称这个力为洛伦茨力。描述电磁场基本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茨力就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09
人们认识到,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这个电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电荷。磁体和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磁体和内部有电流的物体。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和动量,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它弥漫于整个空间。
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并引进位移电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着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组偏微分方程来表达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这套方程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经典电磁学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这一预言后来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于是人们认识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肯定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场能够以力作用于带电粒子,一个运动中的带电粒子既受到电场的力,也受到磁场的力,洛伦兹把运动电荷所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归结为一个公式,人们就称这个力为洛伦茨力。描述电磁场基本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茨力就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0
常见现象
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和磁性有关。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看电视、听收音机、打电话;没有它,连夜晚甚至都是一片漆黑。
人类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磁现象,但直到了现代,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才逐渐系统化,发明了不计其数的电磁仪器,像电话、无线电、发电机、电动机等。如今,磁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技术的各个方面,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
由于物质的磁性既看不到,也摸不着,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直接体会磁性的存在,但人们还是在实践中逐步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磁铁总有两个磁极,一个是N极,另一个是S极。一块磁铁,如果从中间锯开,它就变成了两块磁铁,它们各有一对磁极。不论把磁铁分割得多么小,它总是有N极和S极,也就是说N极和S极总是成对出现,无法让一块磁铁只有N极或只有S极。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0
常见现象
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和磁性有关。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看电视、听收音机、打电话;没有它,连夜晚甚至都是一片漆黑。
人类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磁现象,但直到了现代,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才逐渐系统化,发明了不计其数的电磁仪器,像电话、无线电、发电机、电动机等。如今,磁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技术的各个方面,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
由于物质的磁性既看不到,也摸不着,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直接体会磁性的存在,但人们还是在实践中逐步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磁铁总有两个磁极,一个是N极,另一个是S极。一块磁铁,如果从中间锯开,它就变成了两块磁铁,它们各有一对磁极。不论把磁铁分割得多么小,它总是有N极和S极,也就是说N极和S极总是成对出现,无法让一块磁铁只有N极或只有S极。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2
磁极之间有相互作用,即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也就是说,N极和S极靠近时会相互吸引,而N极和N极靠近时会互相排斥。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指南针会自动指示方向。原来,地球就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它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而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这样,如果把一块长条形的磁铁用细线从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那么,磁铁的N极就会和地球的S极互相吸引,磁铁的S极和地球的N极互相吸引,使得磁铁方向转动,直到磁铁的N极和S极分别指向地球的S极和N极为止。这时,磁铁的N极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地理的北极附近。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3
磁性
什么是磁性?简单说来,磁性是物质放在不均匀的磁场中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在相同的不均匀磁场中,由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受到的磁力方向和强度,来确定物质磁性的强弱。因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右图是测量物质磁性的磁天平仪。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3
磁性
什么是磁性?简单说来,磁性是物质放在不均匀的磁场中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在相同的不均匀磁场中,由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受到的磁力方向和强度,来确定物质磁性的强弱。因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右图是测量物质磁性的磁天平仪。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3
怎样表示物质磁性的强弱呢?为什么吸铁石并没有接触钢铁就可以吸引它?在一块硬纸板的下面放两块磁铁,并且让它们的S极相对。纸板上面撒一些细的铁粉末。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铁的粉末会自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串串曲线的样子。其中,N极和S极之间的曲线是连续的,也就是说曲线从N极直至S极。而S极和S极之间的曲线互相排斥,不能融合和贯穿。这种现象说明,磁铁的磁极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假想,在磁极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它代表着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这种假想的曲线称为磁力(感)线,并规定磁力线从N极出发,最终进入S极。这样,只要有磁极存在,它就向空间不断地发出磁力(感)线,而且离磁极近的地方磁力线密,而远处磁力(感)线稀疏。铁粉末的排列形状就是磁力线的走向。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4
有了磁力(感)线,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描述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必须明白,磁力(感)线是我们为了理解方便而假想的,实际上并不存在。在磁极周围的空间中真正存在的不是磁力(感)线,而是一种场,我们称之为磁场。磁性物质的相互吸引等就是通过磁场进行的。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它是一种引力场。磁场与之类似,是一种布满磁极周围空间的场。磁场的强弱可以用假想的磁力(感)线数量来表示,磁力(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磁力(感)线疏的地方磁场弱。单位截面上穿过的磁力(感)线数目称为磁通量密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4
在磁体外部,磁力(感)线方向由N极出发进入S极,磁体内部磁力(感)线由S极出发进入N极。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5
磁场
对放入其中的其他磁体产生磁力(吸引和排斥)作用的区域(一般所称的「场」指的是空间中的一个区域。)
注:1.磁场是有方向的
2.磁场方向:物理学规定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受到一种称为洛仑兹(Lorentz)力作用。由同样带电粒子在不同磁场中所受到洛仑兹力的大小来确定磁场强度的高低。图6是测量脉冲强磁场的磁通密度的特斯拉磁强计,简称特斯拉计。特斯拉是磁通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磁通密度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而磁场强度是描述磁场的辅助量。特斯拉(Tesla,N)(1856~1943)是克罗地亚裔美国电机工程师,曾发明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5
物质的磁性不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并因此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自我们的身体和周边的物质,远至各种星体和星际中的物质,微观世界的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宏观世界的各种材料,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磁性。
世界上的物质究竟有多少种磁性呢?一般说来,物质的磁性可以分为弱磁性和强磁性,再根据磁性的不同特点,弱磁性又分为抗磁性、顺磁性和反铁磁性,强磁性又分为铁磁性和亚铁磁性。这些都是宏观物质的原子中的电子产生的磁性,原子中的原子核也具有磁性,称为核磁性。但是核磁性只有电子磁性的约千分之一或更低,故一般讲物质磁性和原子磁性都主要考虑原子中的电子磁性。原子核的磁性很低是由于原子核的质量远高于电子的质量,而且原子核磁性在一定条件下仍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医学上应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也常称磁共振CT,CT是计算机化层析成像的英文名词的缩写),便是应用氢原子核的磁性。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6
磁性来源
物质的磁性来自构成物质的原子,原子的磁性又主要来自原子中的电子。那么电子的磁性又是怎样的呢?从科学研究已经知道,原子中电子的磁性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电子本身具有自旋,因而能产生自旋磁性,称为自旋磁矩;另一个来源是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时也能产生轨道磁性,称为轨道磁性。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位于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好象太阳,而核外电子就仿佛是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另外,电子除了绕着原子核公转以外,自己还有自转(叫做自旋),跟地球的情况差不多。一个原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系”。另外,如果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量多,那么电子会分层,每一层有不同数量的电子。第一层为1s,第二层有两个亚层2s和2p,第三层有三个亚层3s、3p和3d,依此类推。如果不分层,这么多的电子混乱地绕原子核公转,是不是要撞到一起呢?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6
磁性来源
物质的磁性来自构成物质的原子,原子的磁性又主要来自原子中的电子。那么电子的磁性又是怎样的呢?从科学研究已经知道,原子中电子的磁性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电子本身具有自旋,因而能产生自旋磁性,称为自旋磁矩;另一个来源是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时也能产生轨道磁性,称为轨道磁性。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位于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好象太阳,而核外电子就仿佛是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另外,电子除了绕着原子核公转以外,自己还有自转(叫做自旋),跟地球的情况差不多。一个原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系”。另外,如果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量多,那么电子会分层,每一层有不同数量的电子。第一层为1s,第二层有两个亚层2s和2p,第三层有三个亚层3s、3p和3d,依此类推。如果不分层,这么多的电子混乱地绕原子核公转,是不是要撞到一起呢?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7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是一种带电粒子。电子的自转会使电子本身具有磁性,成为一个小小的磁 体,具有N极和S极。也就是说,电子就好像很多小小的磁体绕原子核在旋转。这种情况实际上类似于电流产生磁场的情况。
虽然电子的自转会使它成为小磁体,但是绝大多数的物质都没有有磁性,只有像铁、钴、镍这样的少数物质才具有磁性呢。他的原因就在于实际上原子中电子产生的磁矩分为三种情况:由于电子的自转方向总共有上下两种,且自转方向相反的电子产生的磁极能够相互抵消。1.在一些大多数物质中,具有向上自转和向下自转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它们产生的磁极完全互相抵消,整个原子,以至于整个物体对外没有磁性。2.自转方向不同的电子数目不同,虽然这些电子所产生磁矩不能相互抵消,导致整个原子具有一定的总磁矩。但是这些原子磁矩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它们是混乱排列的,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强磁性。3.少数如铁、钴、镍的物质,它们的原子内部电子在不同自转方向上的数量不一样,这样,在自转相反的电子磁极互相抵消以后,还剩余一部分电子的磁矩没有被抵消。这样,整个原子具有总的磁矩。同时,由于一种被称为“交换作用”的机理,这些原子磁矩之间被整齐地排列起来,整个物体也就有了磁性。当剩余的电子数量不同时,物体显示的磁性强弱也不同。例如,铁的原子中没有被抵消的电子磁极数最多,原子的总剩余磁性最强。而镍原子中自转没有被抵消的电子数量很少,所以它的磁性比较弱。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8
地球磁场
地球的磁性,是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之一。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在其周围形成磁场,即表现出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作地磁场。它和一个置于地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很近似,这是地磁场的最基本特性。地球磁场的磁极和地理上的南北极方向正相反,而且和地球南北极并不重合,两者之间有一个11度左右的夹角,叫磁偏角。此外地球磁场的磁极位置不是固定的,它有一个周期性变化...地磁场强度很弱,这是地磁场的另一特性,在最强的两极其强度不到10-4(T),平均强度约为0.6x10-4(T),而它随地点或时间的变化就更小,因此常用(γ),即10 -9(T)做为磁场强度单位。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8
电磁场
静止的电荷会产生静电场;静止的磁偶极子会产生静磁场。运动的电荷被称为电流,会产生电场和磁场。
所谓的电磁场是电场与磁场的统称。在固定(静)电荷和电偶极化物质的四周会建立电场,当身体靠近电视或电脑荧幕前,会感受到毛发竖立。就是因为(静)电场存在;磁场则源于电荷的移动,电流量愈大,磁场愈强。磁场强度的单位是A/m。而我们一般讲的磁场其实指的是磁感应强度,单位是T/Tesla或G/GAUSS(1T=10000G)。
一般所称的“场”指的是空间中的一个区域,进入的物体都会感受到力的作用。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的重力场中,也生活在地磁的磁场中,闪电时我们更笼罩在强大的电场中。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9
(续接上文):
◎电场: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现电场的存在,例如冬季脱毛衣发生的爆裂声、接触门把手的触电感觉,这些都是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现象。在电力的使用中,只要有电压存在,电线或电器设备周围就会有电场。电场一般是以千伏/米(KV/M)作单位。例如,闪电时地表约有30KV/M~150KV/M之直流电场强度,输电线下之60赫电场强度在3KV/M~5KV/M以下。
◎磁场:将磁铁置于纸板下,洒铁粉在纸板上,就会发现北极与南极间产生相连的几圈条纹,这就是磁场。在电力使用中,只要有电流通过,导线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磁场的单位是以特斯拉(T)或高斯(G)或毫高斯(mG)表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19
回旋共振
物质的抗磁性是一些物质的原子中电子磁矩互相抵消,合磁矩为零。但是当受到外加磁场作用时,电子轨道运动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与外加磁场的相反方向产生很小的合磁矩。这样表示物质磁性的磁化率便成为很小的负数(量)。磁化率是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合磁矩(称为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值,符号为κ。一般抗磁(性)物质的磁化率约为负百万分之一(-10-6)。常见的抗磁物质:水、金属铜、碳(C)和大多数有机物和生物组织。抗磁物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磁化率不随温度变化。物质抗磁性的应用主要有:由物质的磁化率研究相关的物质结构是磁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一些物质如半导体中的载(电)流子在一定的恒定(直流)磁场和高频磁场同时作用下会发生抗磁共振(常称回旋共振),由此可测定半导体中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符号和有效质量(如图10所示);由生物抗磁(性)组织的磁化率异常变化可推测该组织的病变(如癌变)。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0
回旋共振
物质的抗磁性是一些物质的原子中电子磁矩互相抵消,合磁矩为零。但是当受到外加磁场作用时,电子轨道运动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与外加磁场的相反方向产生很小的合磁矩。这样表示物质磁性的磁化率便成为很小的负数(量)。磁化率是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合磁矩(称为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值,符号为κ。一般抗磁(性)物质的磁化率约为负百万分之一(-10-6)。常见的抗磁物质:水、金属铜、碳(C)和大多数有机物和生物组织。抗磁物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磁化率不随温度变化。物质抗磁性的应用主要有:由物质的磁化率研究相关的物质结构是磁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一些物质如半导体中的载(电)流子在一定的恒定(直流)磁场和高频磁场同时作用下会发生抗磁共振(常称回旋共振),由此可测定半导体中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符号和有效质量(如图10所示);由生物抗磁(性)组织的磁化率异常变化可推测该组织的病变(如癌变)。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1
比较
电磁场与一般辐射的比较
辐射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辐射依能量的强弱分为三种:
游离辐射
能量最强,可以破坏生物细胞分子,如α、β、γ射线。
非游离辐射(有热效应)
能量弱,不会破坏生物细胞分子,但会产生温度,如微波、光。
非游离辐射(无热效应)
能量最弱,不会破坏生物细胞分子,也不会产生温度,如无线电波、电力电磁场。
电磁场会衰减吗?可以设法隔绝吗?
电磁场的强度会随着与发生源的距离加大而急速的降低。电场很容易被金属的外壳、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隔绝。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因有金属外壳,故外面几乎没有电场。磁场却很难隔绝,但如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互相抵消。因此,三相输电的电力线较单相电力线产生的磁场会小得多。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1
磁场,物理概念,是指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的场。磁场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磁场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所以两磁体不用在物理层面接触就能发生作用。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的。

用现代物理的观点来考察,物质中能够形成电荷的终极成分只有电子(带单位负电荷)和质子(带单位正电荷),因此负电荷就是带有过剩电子的点物体,正电荷就是带有过剩质子的点物体。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的真正场源是运动电子或运动质子所产生的磁场。例如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就是在导线中运动的电子所产生的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2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磁场,物理概念,是指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的场。磁场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磁场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所以两磁体不用在物理层面接触就能发生作用。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的。

用现代物理的观点来考察,物质中能够形成电荷的终极成分只有电子(带单位负电荷)和质子(带单位正电荷),因此负电荷就是带有过剩电子的点物体,正电荷就是带有过剩质子的点物体。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的真正场源是运动电子或运动质子所产生的磁场。例如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就是在导线中运动的电子所产生的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3
研究进展
汉语解释
1. 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
2. 借指有巨大吸引力的场所。《花城》1981年第6期:“离开祖国已有两个半月,那边有我的依恋,我怎么能留下呢?但这里却出现了一个磁场。”[1]
磁现象
永磁体——磁铁的性质
永磁体具有磁性(magnetism),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永磁体具有磁极(magnetic pole),分磁北极N 和磁南极S ;
磁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磁极不能单独存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3
历史沿革
最早出现的几副磁场绘图之一,绘者为勒内·笛卡尔,1644年。
虽然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知道磁石和其奥妙的磁性,最早出现的几个学术性论述之一,是由法国学者皮埃·德马立克(Pierre de Maricourt)于公元1269 年写成[notes 3]。德马立克仔细标明了铁针在块型磁石附近各个位置的定向,从这些记号,又描绘出很多条磁场线。他发现这些磁场线相会于磁石的相反两端位置,就好像地球的经线相会于南极与北极。因此,他称这两位置为磁极[2]。几乎三个世纪后,威廉·吉尔伯特主张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石,其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南极与北极。出版于1600 年,吉尔伯特的巨著《论磁石》(De Magnete)开创磁学为一门正统科学学术领域。
于1824年,西莫恩·泊松发展出一种物理模型,比较能够描述磁场。泊松认为磁性是由磁荷产生的,同类磁荷相排斥,异类磁荷相吸引。他的模型完全类比现代静电模型;磁荷产生磁场,就如同电荷产生电场一般。这理论甚至能够正确地预测储存于磁场的能量。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4
(续上):尽管泊松模型有其成功之处,这模型也有两点严重瑕疵。第一,磁荷并不存在。将磁铁切为两半,并不会造成两个分离的磁极,所得到的两个分离的磁铁,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指南极和指北极。第二,这模型不能解释电场与磁场之间的奇异关系。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4
于1820年,一系列的革命性发现,促使开启了现代磁学理论。首先,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于7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施加作用力于磁针,使磁针偏转指向。稍后,于9月,在这新闻抵达法国科学院仅仅一周之后,安德烈·玛丽·安培成功地做实验展示出,假若所载电流的流向相同,则两条平行的载流导线会互相吸引;否则,假若流向相反,则会互相排斥。紧接着,法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毕奥和菲利克斯·沙伐于10月共同发表了毕奥-萨伐尔定律;这定律能够正确地计算出在载流导线四周的磁场。1825年,安培又发表了安培定律。这定律也能够描述载流导线产生的磁场。更重要的,这定律帮助建立整个电磁理论的基础。于1831年,麦可·法拉第证实,随着时间演进而变化的磁场会生成电场。这实验结果展示出电与磁之间更密切的关系。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5
从1861年到1865之间,詹姆斯·麦克斯韦将经典电学和磁学杂乱无章的方程加以整合,发展成功麦克斯韦方程组。最先发表于他的1861年论文《论物理力线》,这方程组能够解释经典电学和磁学的各种现象。在论文里,他提出了“分子涡流模型”,并成功地将安培定律加以延伸,增加入了一个有关于位移电流的项目,称为“麦克斯韦修正项目”。由于分子涡包具有弹性,这模型可以描述电磁波的物理行为。因此,麦克斯韦推导出电磁波方程。他又计算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这数值与光速非常接近。警觉的麦克斯韦立刻断定光波就是一种电磁波。后来,于1887年,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做实验证明了这事实。麦克斯韦统一了电学、磁学、光学理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5
从1861年到1865之间,詹姆斯·麦克斯韦将经典电学和磁学杂乱无章的方程加以整合,发展成功麦克斯韦方程组。最先发表于他的1861年论文《论物理力线》,这方程组能够解释经典电学和磁学的各种现象。在论文里,他提出了“分子涡流模型”,并成功地将安培定律加以延伸,增加入了一个有关于位移电流的项目,称为“麦克斯韦修正项目”。由于分子涡包具有弹性,这模型可以描述电磁波的物理行为。因此,麦克斯韦推导出电磁波方程。他又计算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这数值与光速非常接近。警觉的麦克斯韦立刻断定光波就是一种电磁波。后来,于1887年,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做实验证明了这事实。麦克斯韦统一了电学、磁学、光学理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6
虽然,有了极具功能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经典电动力学基本上已经完备,在理论方面,二十世纪带来了更多的改良与延伸。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05年,在他的论文里表明,电场和磁场是处于不同参考系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同样现象(帮助爱因斯坦发展出狭义相对论的思想实验,关于其详尽细节,请参阅移动中的磁铁与导体问题)。后来,电动力学又与量子力学合并为量子电动力学。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在通电的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从而知道了电和磁相互依存的关系。由导体中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极性和电流的流动方向有关,它服从右手法则。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6
虽然,有了极具功能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经典电动力学基本上已经完备,在理论方面,二十世纪带来了更多的改良与延伸。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05年,在他的论文里表明,电场和磁场是处于不同参考系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同样现象(帮助爱因斯坦发展出狭义相对论的思想实验,关于其详尽细节,请参阅移动中的磁铁与导体问题)。后来,电动力学又与量子力学合并为量子电动力学。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在通电的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从而知道了电和磁相互依存的关系。由导体中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极性和电流的流动方向有关,它服从右手法则。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6
产生原理
由于经典物理中至今还拒绝使用基本粒子的概念来研究磁场问题,致使电磁学和电动力学都将产生磁场的原因定义为点电荷的定向运动,并将磁铁的成因解释为磁畴。现代物理证明,任何物质的终极结构组成都是电子(带单位负电荷),质子(带单位正电荷)和中子(对外显示电中性)。点电荷就是含有过剩电子(带单位负电荷)或质子(带单位正电荷)的物质点,因此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只能归结为运动电子产生磁场。
一个静止的电子具有静止电子质量和单位负电荷,因此对外产生引力和单位负电场力作用。当外力对静止电子加速并使之运动时,该外力不但要为电子的整体运动提供动能,还要为运动电荷所产生的磁场提供磁能。可见,磁场是外力通过能量转换的方式在运动电子内注入的磁能物质。电流产生磁场或带负电的点电荷产生磁场都是大量运动电子产生磁场的宏观表现。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7
同样道理,由一个运动的带正电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磁场,是其中过剩的质子从外力所获取的磁能物质的宏观体现。但其磁能物质又分别依附于其中带有电荷的夸克。
传递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场,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同时对产生场中其它运动电荷或电流发生力的作用。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29
磁铁与磁铁之间,通过各自产生的磁场,互相施加作用力和力矩于对方。运动中的电荷会产生磁场。磁性物质产生的磁场可以用电荷运动模型来解释。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电场与磁场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磁场会生成电场,有时电场会生成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描述电场、磁场、产生这些矢量场的电流和电荷,这些物理量之间的详细关系。根据狭义相对论,电场和磁场是电磁场的两面。设定两个参考系A和B,相对于参考系A,参考系B以有限速度移动。从参考系A观察为静止电荷产生的纯电场,在参考系B观察则成为移动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0
基本特点
与电场相仿,磁场是在一定空间区域内连续分布的向量场,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是磁感应强度矢量B ,也可以用磁感线形象地表示。然而,作为一个矢量场,磁场的性质与电场颇为不同。
运动电荷或变化电场产生的磁场,或两者之和的总磁场,都是无源有旋的矢量场,磁力线是闭合的曲线簇,不中断,不交叉。换言之,在磁场中不存在发出磁力线的源头,也不存在会聚磁力线的尾闾,磁力线闭合表明沿磁力线的环路积分不为零,即磁场是有旋场而不是势场(保守场),不存在类似于电势那样的标量函数。
在量子力学里,科学家认为,纯磁场(和纯电场)是虚光子所造成的效应。以标准模型的术语来表达,光子是所有电磁作用的显现所依赖的媒介。在低场能量状况,其中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0
磁场的运动相对性
磁场的运动相对性是指与场源同速运动的观察者及其检测仪器都不能测到运动中的场源所产生的磁场,而与场源不同速时则可测到场源的磁场。例如在地球表面参考系中,我们测定静止于地球表面的电子不产生磁场,但是这个静止于地球表面的电子却在不停地随同地表进行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又例如,使导线对外产生磁场的电流是大量电子定向运动的结果。该载流导线在对外产生磁场的同时,其中的每一个运动电子并不被与其同行的其它电子的磁场所干扰,因为所有同行的电子都具有同等磁化而无法感受到其它电子磁场的存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0
磁场的运动相对性
磁场的运动相对性是指与场源同速运动的观察者及其检测仪器都不能测到运动中的场源所产生的磁场,而与场源不同速时则可测到场源的磁场。例如在地球表面参考系中,我们测定静止于地球表面的电子不产生磁场,但是这个静止于地球表面的电子却在不停地随同地表进行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又例如,使导线对外产生磁场的电流是大量电子定向运动的结果。该载流导线在对外产生磁场的同时,其中的每一个运动电子并不被与其同行的其它电子的磁场所干扰,因为所有同行的电子都具有同等磁化而无法感受到其它电子磁场的存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1
主要功能
磁场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的物质叫做磁场,磁场的基本特征是能对其中的运动电荷施加作用力,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的作用力。磁场对电流、对磁体的作用力或力距皆源于此。而现代理论则说明,磁力是电场力的相对论效应,受到磁性影响的区域,显示出穿越该区域的电荷或置于该区域中的磁极会受到机械力的作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2
当施加外磁场于物质时,磁性物质的内部会被磁化,会出现很多微小的磁偶极子。磁化强度估量物质被磁化的程度。知道磁性物质的磁化强度,就可以计算出磁性物质本身产生的磁场。创建磁场需要输入能量。当磁场被湮灭时,这能量可以再回收利用,因此,这能量被视为储存于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变化电场产生的。
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有磁力的作用的物质叫做磁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而又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3
磁场方向
规定小磁针的北极在磁场中某点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到南极的方向,在磁体内部是由南极到北极,在外可表现为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或放入磁场的小磁针在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正好相反,且一端的两种极之间存在一个偏角,称为磁偏角。磁偏角不断地发生缓慢变化。掌握磁偏角的变化对于应用指南针指向具有重要意义。磁偏角最早是由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发现,他将这个写入《梦溪笔谈》。书中指出“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3
磁场方向
规定小磁针的北极在磁场中某点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到南极的方向,在磁体内部是由南极到北极,在外可表现为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或放入磁场的小磁针在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正好相反,且一端的两种极之间存在一个偏角,称为磁偏角。磁偏角不断地发生缓慢变化。掌握磁偏角的变化对于应用指南针指向具有重要意义。磁偏角最早是由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发现,他将这个写入《梦溪笔谈》。书中指出“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4
应用领域
磁现象是最早被人类认识的物理现象之一,指南针是中国古代一大发明。磁场是广泛存在的,地球,恒星(如太阳),星系(如银河系),行星、卫星,以及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都存在着磁场。为了认识和解释其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和过程,必须考虑磁场这一重要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中,处处可遇到磁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报、电话、收音机以至加速器、热核聚变装置、电磁测量仪表等无不与磁现象有关。甚至在人体内,伴随着生命活动,一些组织和器官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磁场。地球的磁级与地理的两极相反。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4
在古今社会里,很多对世界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发明都涉及到磁场的概念。地球能够产生自己的磁场,这在导航方面非常重要,因为指南针的指北极准确地指向位置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南极(地理北极实际上是地磁南极,地理南极实际上是地磁北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运作都依赖因磁铁转动而随着时间改变的磁场。通过霍尔效应,可以给出物质的带电粒子的性质。磁路学专门研讨,各种各样像变压器一类的电子元件,其内部磁场的相互作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35
主要种类
恒磁场又称为静磁场,而交变磁场,脉动磁场和脉冲磁场属于动磁场。磁场的空间各处的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0
主要种类
恒磁场又称为静磁场,而交变磁场,脉动磁场和脉冲磁场属于动磁场。磁场的空间各处的磁场强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称为均匀磁场,否则就称为非均匀磁场。离开磁极表面越远,磁场越弱,磁场强度呈梯度变化。
1.恒定磁场磁场强度和方向保持不变的磁场称为恒定磁场或恒磁场,如铁磁片和通以直流电的电磁铁所产生的磁场。
2.交变磁场磁场强度和方向在规律变化的磁场,如工频磁疗机和异极旋转磁疗器产生的磁场。
3.脉动磁场磁场强度有规律变化而磁场方向不发生变化的磁场,如同极旋转磁疗器、通过脉动直流电磁铁产生的磁场。
4.脉冲磁场用间歇振荡器产生间歇脉冲电流,将这种电流通入电磁铁的线圈即可产生各种形状的脉冲磁场。脉冲磁场的特点是间歇式出现磁场,磁场的变化频率、波形和峰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1
常见磁场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磁场:
电磁场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是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的电场和磁场的统一体和总称。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电磁场可由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引起,也可由强弱变化的电流引起,不论原因如何,电磁场总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具有能量和动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电磁场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确定。
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是统一的整体,电场和磁场是它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侧面,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磁场以波动形式在空间传播。电磁波以有限的速度传播,具有可交换的能量和动量,电磁波与实物的相互作用,电磁波与粒子的相互转化等等,都证明电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它的“特殊”只在于没有静质量。
在电磁学里,磁石、磁铁、电流、含时电场,都会产生磁场[1]。处于磁场中的磁性物质或电流,会因为磁场的作用而感受到磁力,因而显示出磁场的存在。磁场是一种矢量场;磁场在空间里的任意位置都具有方向和数值大小。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1
主要应用领域
电磁场(或波)为能量一种形式,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研究领域涉及电磁能产生、存储、变换、传输和应用。
电磁波作为信息的载体,成为信息发布与通信的主要手段,研究内容包括信息发布、交换、传输、储存、处理、再现和应用.
电磁波作为探测未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波与目标的相互作用特性、目标探测及其特征的获取。
电磁波作为测控和定位技的手段,构成现代工业、交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基础
电、磁现象是大自然最重要的往来现象,也最早被科学家们关心和研究的物理现象,其中贡献最大的有来顿、富兰克林、伏打等科学家。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2
19世纪以前,电、磁现象作为两个独立的物理现象被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正是由于这些研究为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世纪末期,德国哲学家谢林认为,宇宙是有活力的, 而不是僵死的, 认为电是宇宙的活力和灵魂;电-磁-光-热现象相互联系。奥斯特是谢林的信徒,从1807年开始研究电与磁之间的关系。1820年发现电流以力作用于磁针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线方向相互垂直,并定量建立了若干数学公式。这表明,电流与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法拉第相信电、磁、光、热相互 联系。奥斯特1820年发现电流以力作用于磁针后,法拉第敏锐地意识到磁也一定能够对电产生影响。1821年他开始探索磁生电效应。1831年他发现;当磁捧插入导体线圈时;线圈中产生电流。表明电与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麦克斯韦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电与磁之间发生作用的问题,发展了场的概念。在法拉第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规律,引进位移电流的概念,提出了一组描述电磁现象的规律偏微分方程,即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了宏观经典电磁场理论德国科学家赫兹, 1887 年用火花隙激励一个环状天线,用另一个带隙的环状天线接收,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存在的预言,这一重要的实验导致了后来无线电报的发明。从此开始了电磁场和电磁波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时代。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2
地磁场
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是从地心至磁层顶的空间范围内的磁场。地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人类对于地磁场存在的早期认识,来源于天然磁石和磁针的指极性。地磁的北磁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磁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磁针的指极性是由于地球的北磁极(磁性为S极)吸引着磁针的N极,地球的南磁极(磁性为N极)吸引着磁针的S极。这个解释最初是英国W.吉伯于1600年提出的。吉伯所作出的地磁场来源于地球本体的假定是正确的。这已为1839年德国数学家C.F.高斯首次运用球谐函数分析法所证实。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2
地磁场
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是从地心至磁层顶的空间范围内的磁场。地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人类对于地磁场存在的早期认识,来源于天然磁石和磁针的指极性。地磁的北磁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磁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磁针的指极性是由于地球的北磁极(磁性为S极)吸引着磁针的N极,地球的南磁极(磁性为N极)吸引着磁针的S极。这个解释最初是英国W.吉伯于1600年提出的。吉伯所作出的地磁场来源于地球本体的假定是正确的。这已为1839年德国数学家C.F.高斯首次运用球谐函数分析法所证实。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3
地磁的磁感线和地理的经线是不平行的,它们之间的夹角叫做磁偏角。中国古代的著名科学家沈括是第一个注意到磁偏角现象的科学家。
地球的基本磁场可分为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和地磁异常几个组成部分。偶极子磁场是地磁场的基本成分,其强度约占地磁场总强度的90%,产生于地球液态外核内的电磁流体力学过程,即自激发电机效应。非偶极子磁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非洲西部、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等几个地域,平均强度约占地磁场的10%。地磁异常又分为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与岩石和矿体的分布有关。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3
基本特点
与电场相仿,磁场是在一定空间区域内连续分布的向量场,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是磁感应强度矢量B ,也可以用磁感线形象地表示。然而,作为一个矢量场,磁场的性质与电场颇为不同。
运动电荷或变化电场产生的磁场,或两者之和的总磁场,都是无源有旋的矢量场,磁力线是闭合的曲线簇,不中断,不交叉。换言之,在磁场中不存在发出磁力线的源头,也不存在会聚磁力线的尾闾,磁力线闭合表明沿磁力线的环路积分不为零,即磁场是有旋场而不是势场(保守场),不存在类似于电势那样的标量函数。
在量子力学里,科学家认为,纯磁场(和纯电场)是虚光子所造成的效应。以标准模型的术语来表达,光子是所有电磁作用的显现所依赖的媒介。在低场能量状况,其中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4
地球变化磁场可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型。平静变化主要是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的太阳静日变化,其场源分布在电离层中。干扰变化包括磁暴、地磁亚暴、太阳扰日变化和地磁脉动等,场源是太阳粒子辐射同地磁场相互作用在磁层和电离层中产生的各种短暂的电流体系。磁暴是全球同时发生的强烈磁扰,持续时间约为1~3天,幅度可达10纳特。其他几种干扰变化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极光区内。除外源场外,变化磁场还有内源场。内源场是由外源场在地球内部感应出来的电流所产生的。将高斯球谐分析用于变化磁场,可将这种内、外场区分开。根据变化磁场的内、外场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地球内部电导率的分布。这已成为地磁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叫做地球电磁感应。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5
地球变化磁场既和磁层、电离层的电磁过程相联系,又和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有关,所以在空间物理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磁场正向西漂移,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5
太阳活动区磁场
太阳黑子磁场
一般说来,一个黑子群中有两个主要黑子,它们的磁极性相反。如果前导黑子是N极的,则后随黑子就是S极的。在同一半球(例如北半球),各黑子群的磁极性分布状况是相同的;而在另一半球(南半球)情况则与此相反。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结束、另一个周期开始时,上述磁极性分布便全部颠倒过来。因此,每隔22年黑子磁场的极性分布经历一个循环,称为一个磁周。强磁场是太阳黑子最基本的特征。黑子的低温、物质运动和结构模型都与磁场息息相关。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6
斑与磁场的关系
耀斑是最强烈的太阳活动现象。一次大耀斑爆发可以释放1030~1尔格的能量,这个能量可能来自磁场。在活动区内一个强度为几百高斯的磁场一旦湮没,它所蕴藏的磁能便全部释放出来,足够供给一次大耀斑爆发。在耀斑爆发前后,附近活动区的磁场往往有剧烈的变化。本来是结构复杂的磁场,在耀斑发生后就变得比较简单了。这就是耀斑爆发的磁场湮没理论的证据。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7
耀斑与磁场的关系
耀斑是最强烈的太阳活动现象。一次大耀斑爆发可以释放1030~1尔格的能量,这个能量可能来自磁场。在活动区内一个强度为几百高斯的磁场一旦湮没,它所蕴藏的磁能便全部释放出来,足够供给一次大耀斑爆发。在耀斑爆发前后,附近活动区的磁场往往有剧烈的变化。本来是结构复杂的磁场,在耀斑发生后就变得比较简单了。这就是耀斑爆发的磁场湮没理论的证据。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7
日珥的磁场
日珥的温度约为一万度,它却能长期存在于温度高达一、两百万度的日冕中,既不迅速瓦解,也不下坠到太阳表面,这主要是靠磁力线的隔热和支撑作用。宁静日珥的磁场强度约为10高斯,磁力线基本上与太阳表面平行;活动日珥的磁场强一些,可达200高斯,磁场结构较为复杂。
太阳普遍磁场
除太阳活动区外,日面宁静区也有微弱的磁场。整个说来,太阳和地球相似,也有一个普遍磁场。不过由于局部活动区磁场的干扰,太阳普遍磁场只是在两极区域比较显著,而不象地球磁场那样完整。太阳极区的磁场强度只有1~2高斯。太阳普遍磁场的强度经常变化,甚至极性会突然转换。这种情况在1957~1958年和1971~1972年曾两次观测到。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49
太阳整体磁场
如果把太阳当作一颗恒星,让不成像的太阳光束射进磁像仪,就可测出日面各处混合而成的整体磁场。这种磁场的强度呈现出有规则的变化,极性由正变负,又由负变正。大致来说,在每个太阳自转周(约27天)内变化两次。对这个现象很容易作这样的解释:日面上有东西对峙的极性相反的大片磁区,随着太阳由东向西自转,科学家们就可以交替地观察到正和负的整体磁场。总之,太阳上既有普遍磁场,又有整体磁场。前者是南北相反的,后者是东西对峙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51
太阳系磁场结构
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
通过高分辨率的观测表明,太阳磁场有很复杂的精细结构。就活动区来说,在同一个黑子范围内各处磁场强度往往相差悬殊;并且在一个就整体说来是某一极性(例如N极)的黑子里,常含有另一极性(S极)的小磁结点。因此,严格说来,单极黑子并不存在。在横向磁场图上,不仅各处强度不同,方位角也不一样。在黑子半影中,较亮条纹与它们之间的较暗区域的磁场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活动区中,磁结点的直径约为1,000公里,磁场强度为1,000~2,000高斯。黑子磁场的自然衰减时间是很长的。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51
在日面宁静区,过去认为只有微弱的磁场,其强度约为1~10高斯。可是新的观测表明,宁静区的磁场的强度同样是很不均匀的,也含有许多磁结点。它们在日面上所占面积很小,却含有日面宁静区绝大部分的磁通量。具体说来,宁静区磁结点的范围还不到200公里,而它们含的磁通量竟占整个宁静区的90%左右。由于磁通量集中,磁结点的磁场强度可达上千高斯,远远超过宁静区大范围的平均磁场强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52
在日面宁静区,过去认为只有微弱的磁场,其强度约为1~10高斯。可是新的观测表明,宁静区的磁场的强度同样是很不均匀的,也含有许多磁结点。它们在日面上所占面积很小,却含有日面宁静区绝大部分的磁通量。具体说来,宁静区磁结点的范围还不到200公里,而它们含的磁通量竟占整个宁静区的90%左右。由于磁通量集中,磁结点的磁场强度可达上千高斯,远远超过宁静区大范围的平均磁场强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52
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
在磁场“冻结”的情况下,太阳风的粒子带着磁力线跑,于是太阳磁场便弥漫于整个太阳系空间。因为太阳在自转,太阳风所携带的磁力线就不是直线,而是螺旋线。此外,日面上有整体磁场,相邻磁区的极性是相反的。这些因素同时起作用,形成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它和太阳整体磁场密切相关,它们的极性几乎完全一致。太阳整体磁场的极性一旦转换,行星际磁场的极性立即跟着转换。
随着太阳磁场向外扩张,它的强度也就越来越弱。在地球外围空间,磁场强度还不到万分之一高斯。然而由于行星际空间的气体极为稀薄,这样弱的磁场也能对物质运动产生支配作用。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地磁场被压缩在地球磁层的范围内,不能向外延伸。
人们对太阳磁场测量只限于太阳大气。至于太阳内部磁场,还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用理论方法作粗略的估计。有人认为它可能比大气的磁场强得多。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52
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
在磁场“冻结”的情况下,太阳风的粒子带着磁力线跑,于是太阳磁场便弥漫于整个太阳系空间。因为太阳在自转,太阳风所携带的磁力线就不是直线,而是螺旋线。此外,日面上有整体磁场,相邻磁区的极性是相反的。这些因素同时起作用,形成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它和太阳整体磁场密切相关,它们的极性几乎完全一致。太阳整体磁场的极性一旦转换,行星际磁场的极性立即跟着转换。
随着太阳磁场向外扩张,它的强度也就越来越弱。在地球外围空间,磁场强度还不到万分之一高斯。然而由于行星际空间的气体极为稀薄,这样弱的磁场也能对物质运动产生支配作用。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地磁场被压缩在地球磁层的范围内,不能向外延伸。
人们对太阳磁场测量只限于太阳大气。至于太阳内部磁场,还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用理论方法作粗略的估计。有人认为它可能比大气的磁场强得多。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53
磁星
magnetic star
“磁星”(Magnetar)是中子星的一种,它们均拥有极强的磁场,透过其产生的衰变,使之能源源不绝地释出高能量电磁辐射,以X射线及伽玛射线为主。磁星的理论于1992年由科学家罗伯特·邓肯(Robert Duncan)及克里斯托佛·汤普森(Christopher Thompson)首先提出,在其后几年间,这个假设得到广泛接纳,去解释软伽玛射线复发源(soft gamma repeater)及不规则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y pulsar)等可观测天体。
具有强磁场的恒星。通常光谱型为A,磁场可以强到3万T(特斯拉)。磁星的磁场强度还在变化,故又称磁变星。磁变星大多为A型特殊星。一部分磁变星,不仅磁场周期性变化,光度和光谱也变化。光变周期1~25天,变幅一般不超过0.1等。
匿名  发表于 2020-11-6 16:54
形成
当一颗大型恒星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它会塌缩为一颗中子星,其磁场也会迅速增强。在科学家邓肯及汤普森的计算结果当中,其强度约为一亿特斯拉(108 Tesla),在某些情况更可达1,000亿特斯拉(1011 T,1015 Gauss),这些极强磁场的中子星便被称为“磁星”。而地球表面的天然地磁场强度,在赤道附近约3.5×10-5 T,在两极附近约7×10-5 T。
据估计,每大约十颗超新星爆发中,便会有一颗能成为磁星,而非一般的中子星或脉冲星。在它们演变成超新星前,自身需拥有强大磁场及高自转速度,方有机会演化成磁星。有人认为,磁星的磁场可能是在中子星诞生后首十秒左右,透过炽热内核物质的对流所产生的,情形就如一台发动机。如果在对流现象发生期间同时拥有高自转速度(周期约10毫秒左右),其产生的电流足以传遍整颗天体,便足够把其自转动能转为其磁场。相反,如果天体的自转速度较慢,其内核物质的对流所产生的电流不足以传遍整颗天体,只在局部区域流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9 14:43
因忙于其他事物的有偿脑力劳动,估计停歇一年左右时间不再向《地震坛》各栏目投放文稿。
作者(遠长江)2020、11、9曰。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0 10:01
因忙于其他事物的有偿脑力劳动,估计停歇一年左右时间不再向《地震坛》各栏目投放文稿。
作者(遠长江)2020、11、9曰。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1 08:07
地磁场和“发电机理论”的假说: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地球存在磁场的的原因还不为人所知,普遍认为是地核内液态铁的流动引起的。最具代表性的假说是“发电机理论”。公元1945年,物理学家埃尔萨塞根据磁流体发电机原理,认为当液态的外地核在最初的微弱磁场中运动,像磁流体发电机一样产生电流。电流的磁场又使原来的微弱磁场增强,这样外地核物质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来的弱磁场不断加强。由于摩擦生热的消耗,磁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来,形成现在的地磁场。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
铁磁质在770℃(居里温度)的高温中磁性完全消失。在地层深处的高温状态下,铁会达到并超过自身熔点呈现液态,决不会形成地球磁场。而会用“磁现象的电本质”来解释,认为按照物理研究的结果,高温、高压中的物质,其原子的核外电子会被加速而向外逃逸。所以,地核6000度摄氏的高温和360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会有大量电子逃逸出来,地幔间会形成负电层。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动生磁,磁动生电。所以,要形成地球南北极式的磁场,必然需要形成旋转的电场,而地球自转必然会造成地幔负电层旋转,即旋转的负电场,磁场由此产生。
上述两种对地磁场形成的论说,筆者认为后一种论说更切合实际。因为它从地球内部深处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和元素的原子之核外电子向外逃逸……等方面进行论述;筆者认为:核外电子逃逸和失去是产生磁性的根本所在。
地磁场的主要部分犹如一个近似沿自转轴方向均匀磁化的球体之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2 09:43
谁能发明和研制出《地震制动仪》:
《地震制动仪》的功能是使达到地面的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面波)统统予以尽快扩散、消能,免除地面过分震动而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畜伤亡。谁能研制和发明这种地震制动仪,肯定能获得诺贝尔奖。
作者(逺长江)在此提示几点:
(1)、对地震波进行干扰与反射;(2)、对地震波进行灵巧扩散与消能;(3)、找出地震波传播的绝缘体材料;(4)、设法阻断横波、纵波反复迭加而成面波(长波),则可大大降低笑情;(5)、采取加固施工处理措施,加强地壳大小板块的力学抗震稳定性;(6)、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矦风地动仪;作者(逺长江)在这里提出的《制动仪》,或称《抗动仪》;张衡发明的《矦風地动仪》是测《动》,作者在这里所研制的是制《动》,使其地壳岩石永久处于稳定、制止它不《动》。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7)研制《地震制动仪》采取抗衡制动的手法:加大《板块》的质量,提高《板块》密度。比如庞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高耸直插云霄,山盘雄厚,可他却无法与原子核相匹配媲美,原子核的密度之数量级达10^14克/厘米3,可以设想,如果把原子核一个一个的排起来装满一个火柴盒,那它重量就相当于喜马拉雅山的重量。(8)、地球是个硕大无朋的磁体。磁生电、电生磁,所谓电磁效应;磁与电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征,它也是研制和发明《地震制动仪》的一个思维侧面。(9)、地球既然是个硕大无朋的磁体,那么就能设法使它变成具有硕大无朋的电源体。(10)、利用能量转换制衡原理,将地震巨大动能如何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等,达到制衡抗动(抗震动)。(11)、《地震制动仪》的研制和发明,少不了电磁理论的深遂挖掘,因为地球是个硕大无朋的磁体。(12)、冲天型火山喷发,常见火山烟云柱引发闪电雷鸣和雷雨。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2 16:05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铁两端磁性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为南极,一端为北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场可以说是由电子的自旋产生的,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8 10:54
不要盲目指望用电磁波和地质雷达预测地震波的发生。因为电磁波(比如光波、声波)是辐射波,辐射射既不依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又不依靠分子之间的碰撞,而是借助于不同波长的各种电磁波来传递内能的方式。而地震波在地壳岩石固体介质中传播是依靠粒子间弹性碰撞来释放能量的。所以说,地震波与电磁波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物理波。地震波为巨型能量波,具有巨大破坏性和杀伤力,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波常以排山倒海、雷霆万之势、势不可挡地摧毁地面建筑物,造成人类重大伤亡的大灾难!而电磁波一般为低能量的安全波,它造福于人类进行通讯快速传达。声波(电磁波)的传播介质为气体,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为固体.地震波就比声波复杂很多.。比如你若在地下深处,若无天线通向地面,你则无法用手机向地面进行通话联系。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8 15:28
不要盲目指望用电磁波和地质雷达预测地震波的发生。因为电磁波(比如光波、声波)是辐射波,辐射射既不依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又不依靠分子之间的碰撞,而是借助于不同波长的各种电磁波来传递内能的方式。而地震波在地壳岩石固体介质中传播是依靠粒子间弹性碰撞来释放能量的。所以说,地震波与电磁波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物理波。地震波为巨型能量波,具有巨大破坏性和杀伤力,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波常以排山倒海、雷霆万之势、势不可挡地摧毁地面建筑物,造成人类重大伤亡的大灾难!而电磁波一般为低能量的安全波,它造福于人类进行通讯快速传达。声波(电磁波)的传播介质为气体,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为固体.地震波就比声波复杂很多.。比如你若在地下深处,若无天线通向地面,你则无法用手机向地面进行通话联系。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9 16:51
浅谈电磁波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穿行能力如何?
光波和声波均为电磁波。光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非常快,光速大概为300000公里/秒,即30万公里/秒。一切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是各种波长不同的电磁波(比如太阳光、地光、极光,火山烟云柱闪电光、雨前闪电光等)。太阳光波传播速度为3×10^5公里/秒,即30万公里/秒。它在1秒钟内所通过的距离在数值上大约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7.5倍,这个速度相当于1秒钟绕地球赤道7.5圈。可光波在地壳岩石固体物质中的传播情况又如何?作者(遠长江)现已是耄耋之年了,退休之前从事一辈子地质工作,在石灰岩地区进行地下溶洞的艰苦勘察、攀爬过不知多少溶洞,如果你()不带手电筒照明,溶洞中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说明什么?说明光波在岩石固体物质中的传播穿透能力极弱!
有时进行施工地质勘探工作,需在岩层中开掘一些平碉,当平碉伸展深度达到数十米后,日光也无法射入,必须自带电筒照明,才能行走与进行地质素描。这说明太阳光波在空间物理学和实体物理学中的表现大不相同。
你如果用一张纸塗上黑色墨汁后,纸变成黑色,然后将黑纸放在眼前,你将无法看见眼睛前方物体,说明光波只能穿过透明物体,无法穿过薄的黑色纸片。伙计们:实体物理学比空间物理学艰难千万倍!地质工作者从事的就是地球实体物理学的实际勘查与研究工作。(文稿未完,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9 16:54
(续上文):因空气阻力小,光波、声波、电磁波,能在空气中快速扩散传播。太阳光波传播速度为3×10^5公里/秒,即30万公里/秒。它在1秒钟内所通过的距离在数值上大约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7.5倍,这个速度相当于1秒钟绕地球赤道7.5圈。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而光波的传播速度为3亿米/秒;但是声波与电流相结合,就变成了有线电话或无线电话(现时代广泛使用的手机);因电速与光速几乎相等,均为30万公里/秒的高速传播;但是如果你居住在山区的低谷凹地,因周围山形阻挡,使用手机与山外通话,常常受阻,需爬至山顶或山腰,才能通话畅顺。你若居住地下深处的地下室,若无天线通向地面,你则无法用手机与地面人员进行通话联系。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1 08:28
声波的反射回音:
居住在山区的人们都知晓,你站在这边山头,向对面山头大喊一声,刚喊完就立刻听到回音。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声波遇到对面山体阻挡,无法传播过去而拆射返回的结果所产生。而山外反背那边的人根本无法听到你的喊声,因为声波无法穿过山岩固体。
又如房门打开时,两人谈话听得清清楚楚,若打房门关闭,则听不清谈话声,这是为什么?说明声波的能量无法穿透固体物质。此时必需加大音响、加大声波的能量,采用高音喇叭,你即使紧关房门,也能听到嘈杂音响。那么,不论声波、光波、电磁波、…等,要想长距离穿透固体物质(比如地壳岩石层),必须具有巨大的能量!但是,巨型高能量对物体破坏性是灾难性的。比如核弹、氢弹、大地震往往造成毁灭性灾难。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2 08:35
地震科学家过去称地震预测为世界性难题,千百年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预测,好似猴子们“井里水中捞月一场空,是把月影当成真月亮,徒劳呀!没有击中目标。”而应采取制止地动发生才是正确选择。采取人为发射反击波,对地震波进行有效干扰与破除;或设法予以发散、消能。或震前进行预先加固处理,加强抗震、抗动级别,抵制自然災害的能力。'如同抗洪斗争,事先疏通河道、修筑堤防提垻,不管暴雨、洪流、洪水什么时发生,做到有备无恐。反之,如果把精力、物力、财力、资源用在预测洪水何时发生?就算你预测准确了,也顶个屁用!因为你疏忽了防洪水利工程的修建,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洪水泛滥,吞食田畴、房屋和人兽。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2 09:36
世界各先进国家主流地震学界注重和遵从地质构造和地壳板块学说,而中国地震局现时从业科技工作人员,具有基本地质勘探基本知识者甚少,而具有施工地质基础知识者,恐怕少至更少。所以反对世界主流地震学界的地壳板块学说和地质构造理论,板块学说的实质就是大地地质构造理论的具体体现。地质科学家和学者们就扎根在地质构造学中,李四光先生也不例外。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地质构造的具体表现,如扫帚状构造;莲花状构造等;每当全国地质科技工作会议中,地质工作者为大、小地质构造,吵吵闹闹,争论不休。现在倒好,中国地震局少有人懂地质,倒是图了个清静。因为不懂地质,只好向民间求讨地震前兆,什么鸡、狗、蛇、老鼠、青蛙、螞蚁之类的,在震前异常反应。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2 14:04
世界各先进国家主流地震学界注重和遵从地质构造和地壳板块学说,而中国地震局现时从业科技工作人员,具有基本地质勘探基本知识者甚少,而具有施工地质基础知识者,恐怕少至更少。所以反对世界主流地震学界的地壳板块学说和地质构造理论,板块学说的实质就是大地地质构造理论的具体体现。地质科学家和学者们就扎根在地质构造学中,李四光先生也不例外。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地质构造的具体表现,如扫帚状构造;莲花状构造等;每当全国地质科技工作会议中,地质工作者为大、小地质构造,吵吵闹闹,争论不休。现在倒好,中国地震局少有人懂地质,倒是图了个清静。因为不懂地质,只好向民间求讨地震前兆,什么鸡、狗、蛇、老鼠、青蛙、螞蚁之类的,在震前异常反应。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2 15:13
地震问题归根到底,其实质就是一个地质构造问题,或称地球构造问题。你如果从事或参加过施工地质工作,那你就知道,任何复杂的地质构造问题和任何复杂的地震世界性难题,对于设计和施工人员而言,就有办法加固处理好。所谓《板块挤压、碰撞》问题,《板块》无非是因深大断裂、断层切割分裂而成。不能因缺少地质常识,而采取不承认和否定《板块》运动。在这个问题上争论无益,问题是如何消除《板块挤压、碰撞》而引发地震?对深大断裂、断层实施高标号混凝土高压固结灌浆处理,使大小板块很好地紧宻连结在一起,以消除地震隐患的正确方略;故此,作者(遠长江)反复提出《地震制动、抗动仪的研制和发明》,不是一句空话和空谈。主要是个资金问题,对断裂进高压灌浆固结施工处理和地震制动仪的研制发明,都需要大量经费。有了经费任何世界难题都会迊刃而解。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3 11:00
大陆漂移为何向南呈‘人’字形撒开拉离?
如果说是一个原始大陆的话,那就是通常称做的联合古陆。如果说是两个原始大陆,就是通常被称做的劳亚古陆(位于北部)和冈瓦纳古陆(位于南部)。因中洋脊与海底火山长期喷发,新海底洋壳扩张,魏格纳明智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深受全世界科学界广泛赞尝。此后古登堡对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修正意见,他认为原先本来只有一个联合大陆,此后流开扩展开来,故提出大陆扩展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和大陆扩展学说,二者的基本区别:漂移说认为大陆是刚性块体遭受到脆性破裂所造成,而扩展说认为大陆是塑性或延性变形所造就。筆者欣赏魏格纳首创的漂移学说,但更赞同同古登堡的扩展学说。因为古登堡的扩展说为人们指明了大陆漂流主要形成于地壳还处于柔性期的地质时代期。比如像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南端、印度半岛南端等均成尖嘴喙形,这是为什么?说明大陆板块漂移的形成过程中,主要为我们指明那个地质时代地壳还处于塑性或延性变形阶段,大陆有向南拉伸的运动现象(可能因南极洲、澳大利亚大陆向南分离的缘故)。
因地球自转是以北极为底座,绕轨道进行运行,而南北两极的园周角虽然相同,但其运转线速度则相差悬殊,因而出现了北部劳亚大陆漂移分离相对缓慢,欧、亚、北美三洲的北端基本上还能联结在一起,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则漂移分离異常速猛,非、澳、南美三洲向南呈‘人’字形撒开拉离,真所调‘南北向拉伸拉长,东西向分离’。南北拉伸越来越长,东西漂移分离越来越远。从而出现洋壳与地幔层极度变薄和张性深大断裂十分发育,产生洋底下沉下陷,频生巨大海槽、海盆、海沟、南北走向的裂谷…等。南太平洋原是有完整大陆的,因下沉下陷后而成星罗棋布的碎裂岛群与岛链,故无完整的‘下半身’。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4 09:54
作者(遠长江)的《山弧理论》、《穿插理论》实为平淡。但作者更崇敬、欣赏、赞同、喝采魏格纳首创的板块漂移学说,魏格纳的板块学说得到全世界科学家、专家、科学界的一致认同、肯定、高度评价。只有极个别的无知、跳樑小丑,站出来反对。如同王帅打老师,王帅在老师的苦心教导下,刚刚才认识一百字,幼儿班还未读完,却自认为他胜过老师了,可以与著名科学家比试了,认为自已才智过人,是天才家,是石头里爆出来的能人!不需要前辈与老师的培养,就能自生自长,才华超群。馬、耿、汪、仇等人就是这类能人,难得呀!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4 16:52
地震(又称地动)是能量的快速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请问何谓“能”?能量之简称也。或称能力、本领、能耐、力量…等含义。而地震活动是能量的长期聚集和瞬时快速动能释放。一谈到能量,人们就会想到热能、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原子能等,其实还有光能、水能、风能、电能、材能(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石材…等)、产能、机能(机械能、工作机能等)、功能、体能、食能(生物有机化合能)、…等;另外,现时代又有人工智能、才能、技能……等。
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热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等可以转化为电能;那么,如何利用地震动能转化成电能呢?这是《地震制动仪研制和发明》的一个重要侧面内容。千百年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做为世界难题、想方设法去预测、预报地震(地动),是犯了方向性错误,走了两千余年的错误路线(从我国后汉时代张衡发明《矦风地动仪》至今)。现在该是觉醒的时候了!不是一味去测《动》,而是如何去制《动》、或抗《动》,才是科学家应有的思维方式。
匿名  发表于 2020-11-27 10:38
数百层高楼,游客无力上登览阅其精彩,只有依靠电梯垂直往上,这就显示电的伟大科技价值!
匿名  发表于 2020-12-2 10:53
摩天高梯腾云梯,抬头举手摘日月。
吾在摩天梯观台,風雨雷电瞬时间。
匿名  发表于 2020-12-5 11:29
对393楼文稿订正后版文:
摩天高梯腾云梯,抬头举手摘日月。
吾在摩天楼观台,風雨雷电瞬时间。
光速电速同相等,光波电波地震波。
匿名  发表于 2020-12-5 13:40
为避免唐山、汶川式大地震33万冤魂、53万伤残大惨案的再发生,但愿各地震灾区:
1•涌现更多坚持实亊求是、反对祟洋媚外的“马、耿、汪” 等基层专家或工作人员;
2•尤其需要涌现更多的汪成民等为民请命的基层专家或工作人员;
3•涌现更多不忘初心、牢记史命的冉广岐等地方政府官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除此之外,别再指望“科学老爷”(季东曾这样称呼)们发善心、发慈悲了!
    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仇万年
匿名  发表于 2020-12-8 17:06
作者(逺长江)警告仇万年,你多次在本人的各帖子下面之层楼中进行反复捣乱和骚扰,书写一些乱七八糟的胡言乱语。我严正警告你,没有得到作者(逺长江)同意,绝不允许任何人在本人各帖子下各楼栏目中进行骚扰!请问仇万年:在没有得到楼主(作者)的同意的情况下,谁给你权力在别人帖子下胡乱、自由乱写文句?进行破坏和捣乱?难道《地震坛》有这个坏规则?出外旅游,不允许游客到处乱写乱画,破坏旅游环境。难道《地震坛》连这些起碼知识也没有?你仇万年如有什么想法与看法,你可以自已发表帖子,没有人会阻拦你。是不是你的帖子无人看阅和观尝?所以你只好插队到别人的帖子下面的各楼栏目中、去表现自已?!你到处进行插队,破坏了惯例和秩序,不遵守社会公共规则,你知道吗?知识青年上山下彡,到农村插队,当时贫下中农也并不欢迎,因为增加农民负担。数年过后知青都先后返城参加工作,或恢复高考后,回校读书。插队不受欢迎!
匿名  发表于 2020-12-8 17:07
不要再提马.耿.汪,
马等黜职上空岗。
据说马等尽撒谎,
仇人谎言万箩筐。
即便抬出李四光,
短临预测全说谎。
匿名  发表于 2020-12-8 17:13
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地震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了,何只几十代人?地震探索全人类都感到非常艰难,只有那些无知识的愚昧人爱说大话、空话,说他们成功了!100%的预测准确率!
匿名  发表于 2020-12-8 17:13
中国地震探测经过了多少年代和多少代人?
岐山地震:是中国史书上记载比较真实可靠的、最早的一次大地震,估计在7级以上。时间发生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说西周三川皆震。那时至今已达2799年,经过多少朝代和多少代人?何只几十代人!对地震探索到多少谜底?了解到多少面目?不要尽说大话、空话、撒谎、造假,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才是科学的态度。
匿名  发表于 2020-12-8 17:15
中国地震探测经过了多少年代和多少代人?
岐山地震:是中国史书上记载比较真实可靠的、最早的一次大地震,估计在7级以上。时间发生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说西周三川皆震。那时至今已达2799年,经过多少朝代和多少代人?何只几十代人!对地震探索到多少谜底?了解到多少面目?不要尽说大话、空话、撒谎、造假,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才是科学的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5 22: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