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6|回复: 14

22年9月11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机制解/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1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点】阻挡不了地震,那就对抗它

中国青年网

2022/09/10 16:52 北京市

已关注

X

“5·12”大地震10年后的新汶川县城。视觉中国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 焦晶娴

乘车从成都市去往泸定县磨西镇,胡凯衡几乎一路都在往窗外看:道路相对畅通,远处的山体看上去只发生了小部分表层的崩塌。这表明,前一天发生的地震可能没有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胡凯衡想。

9月6日,这位四川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的同事一起往震区赶: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强震。

此前,山地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对这次地震作出评估速报,根据震级、强度和震区人口等数据,套用以往的地震经验模型和公式,估算了伤亡情况:可能造成10-60人死亡。

深入震区后,胡凯衡发现,地震引发的后果比预估的严重:地质灾害多发,崩塌、滑坡切断了道路,影响抢险救援,“就像放大镜一样”,次生地质灾害加剧了泸定地震带来的损失。

后来不断更新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点。截至9月9日12时,泸定地震已造成88人死亡、30人失联、400多人受伤。

泸定地震为什么比同级别的地震破坏性大?

从磨西镇出发,往大渡河下游走,胡凯衡看到了连片的滑坡、崩塌,几乎切断了通过乡镇的道路。直到抵达石棉县王岗坪乡,这段40多公里、惊心动魄的路程才结束。胡凯衡回忆,“地震把坡体震松了,掉下来砸坏了房屋和汽车”。

山地所公众号9月8日发布的公开文章说,根据无人机影像解译的震后滑坡结果,湾东村调查区有151处地震滑坡,大型滑坡数量较多,滑坡面积达到0.68平方公里;磨西镇有704处滑坡,滑坡面积2.5平方公里。根据多源雷达的检测,石棉县草科乡疑似崩滑区17个。

地震后,滑坡和崩塌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这些突如其来飞降的落石、土块能砸毁车辆、破坏道路,加大了泸定地震的救援难度。

这是每天地球发生的上万次地震中的一次,由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地壳的运动会让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出现断裂带,由地面形成的断层以及两侧岩块组成。

根据胡凯衡目前的调查,泸定地震造成的活动断裂带约二三十公里长,南北走向,从海螺沟延伸至王岗坪乡,滑坡和崩塌也集中分布在这条活动断裂带两侧5公里范围的地方。

泸定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就像两辆车面对面交错而过,两块板块接近水平滑动,位置和距离变了,高度没变。先滑动的板块叫主动块,与另一个被动块发生摩擦。

胡凯衡走访发现,此次的滑坡和崩塌集中在主动块一侧,在断裂带的西侧。

“大规模的滑坡和深层岩质的滑坡很少,大多崩塌和滑坡发生在浅层。”他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余震和降水,会导致原先松动的山体继续失稳,形成更严重的泥石流。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说,一般而言,不到7级的地震不会产生大型滑坡。但泸定属于高山峡谷区,地形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泸定县的贡嘎山,以7556米的海拔位列四川第一高峰。

山地所研究员孔纪名说,一般而言,滑坡的发生受地貌、岩性、坡体结构等条件的控制,而这些条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地点的山地表现出的成灾条件又各不相同。

当各种不利于山体稳定的条件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坡度陡、岩性强度低、坡体结构松散的不稳定斜坡。他说,这次泸定地震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明显,山地普遍具备滑坡及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在地震的诱发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

胡凯衡认为,在未来建筑规划和道路选址时,尤其应该避开岩体松散的斜坡“隐患点”。那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举了一个例子,2022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遇难的4人是被飞石砸中,他们躲过了地震,没躲过山崩。

天然的地形地貌给泸定地震救援抢险带来困难。高建国说,一些震中的村子,就夹在两座山中间,地域狭窄,很难找到一块平地能当无人机停放坪。省道、国道就建在山的斜坡上,居民建筑又沿着公路而建。

他分析,农村缺少紧急避难场所,很难防御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未来应该把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和地震的群测群防结合起来,要写进防震减灾的预案里。“做好农村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这是最后1公里。”

泸定地震发生在活跃的鲜水河断裂带

多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的地震、地质专家均表示过,泸定地震曾被预测,震级6.8,在专家预估的区间内;泸定县在鲜水河断裂带的中南部,在这条断裂带上,6.8级不算小也不算大。

翻阅此前的若干研究,鲜水河断裂带一直是四川境内地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自1700年至今,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40年发生一次。

许强说,在泸定发生6.8级地震之前,许多专家都预测,这条断裂带会发生6.5-7.2级地震,“随时都可能发生”。毕竟,这一带上一次地震是1973年炉霍县7.6级地震,至今已49年,超出有记录以来的平均时间间隔。

那里是全国地震学家、地质学家重点关注的地方,相关学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接力研究。高建国说,鲜水河的历史资料整理、挖掘和研究,是当时国内20多条地震带里速度最快、成果最多的一条。

摊开四川地图,那些地震多发的地区像一个Y字形,主干从安宁河、则木河一路向北,到康定市、石棉县附近分成两条岔路。一条岔路叫龙门山断裂带,往东北延伸,经过绵阳市、广元市;另一条是鲜水河断裂带,通往西北,从康定一路延伸至凉州。

鲜水河断裂带最著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786年6月1日,就在康定至磨西一带。

高建国说,那次大地震引发了严重的山崩和滑坡,滑坡的山体堵塞大渡河,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余震不断,堰塞湖溃坝,冲毁了下游的县城和村庄,造成10多万人死亡,“当时堰塞湖的危害比地震还大”。

1984年,中国地震局和美国合作,也在这里开展过集中调研。高建国说,鲜水河断裂带与美国圣安地列斯断裂带有相似之处,那是美国地震多发、在地面上都能看到断层的地区。

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依然没能完全掌握鲜水河断裂带的运动规律。

预警和预报不是一回事

一位80多岁的中国地震局研究者回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10多万次余震都靠人工记录,几十名研究员集中在一间大会议室、摆上几张桌子,地震仪连着滚筒,探针形状的笔来回跳动,在滚筒表面的纸张上画出一道道波形,他们根据波形推算地震发生的位置。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启动,全国的地震监测台站从原来的1200个,增加到如今的1.5万个。监测站一般建在人口密集、通讯信号较好的位置。原来台站之间相隔100多公里,需要监测到长距离外的一级地震,建设成本很高。台站变得密集后,监测范围缩小,每个台站的建设成本也从100万元左右降到几千元。

前述那位研究者回忆,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他和同事是在5月13日北川通讯恢复、报告情况时,才知道北川受灾严重。“当时只知道震中的情况,但震动强度的分布情况做得不准。”

如今,地震发生后两分钟,地震烈度速报就能勾画出震动强度较大的范围,方便救援队伍确定救援方案。

建设密集的地震监测台也是为了实现更准确的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不同:前者是在地震发生后,通过时间差对周边地区发出的地震信息,目前技术可以实现;后者是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进行预报,目前仍属于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一次地震中,主震一般持续10多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如果人们能在地震发生后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14%,提前10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39%,提前20秒,可减少63%。

但地震预警存在盲区范围。王暾说,此次的泸定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预警系统的盲区是以震中磨西镇为圆心、半径约为15公里的圆形。在这个范围里,民众会先有震感,才收到预警信息。

在地震波还没抵达前,离震中越远的地区,民众收到预警越早:康定市提前7秒收到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收到预警,成都市提前50秒收到预警。

想要减小盲区,需要缩短系统响应时间、优化通讯信号。在过去10年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网的平均响应时间从9秒下降到5秒内。

更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地震前的地震预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计划在四川、云南建设2000个地下云图监测站,目前,已经建成650个。

王暾形容“地下云图”是给地球内部力量和能量拍“X光片”,通过地面传感器动态监测地下5-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地下云图监测站的精密性更高,多设立在野外,能减小人类活动带来的误差。

截至9月10日11时20分,地下云图共记录到泸定地震的1061次余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石棉。石棉县位于3条断裂带的交界处,距离震中只有几公里。“这些余震会不会触发或加速其他断裂带的运动,仍需要持续关注。”王暾说。

余震的捕捉还有助于实现对相关地质灾害的预警。王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次泸定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较小,但落石、滑坡、泥石流风险更大,在山区会形成范围较广的灾害链。后续,减灾所将结合数据捕捉,向相关区域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

在这些余震中,除了42次3.0级及以上余震,绝大多数是地下10千米的微小运动。未来,这些数据也有利于推算地下应力和能量变化过程,实现地震预报。

提高高风险地区的房屋建筑抗震水平

应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雷杰在9月6日凌晨3点到达磨西镇,进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应急评估。镇上没电,只有帐篷周边微弱的光亮,照着道路上的建筑毁坏残留物。

第二天排查时,雷杰发现许多自建房缺乏专业指导、结构体系存在问题,受损情况严重,大部分临街商铺一楼都没了:这种头重脚轻的建筑,上面三层或者四层用的是砖混结构,下面就靠几根柱子来支撑。如果改成墙体,使用面积就会减少,餐馆、超市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不会采用。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说,山地所贡嘎观察站就设在震中区,一楼震塌了。他解释,震源是在16千米深的地下,地震波在震中区竖直往上传播,震中区的居民会感觉强烈的上下震动,就像青蛙跳一样,房屋也会竖向震动。

2008年,北川也发生过类似的房屋倒塌情况:几层楼因上下震动叠成了一层。

雷杰住在磨西镇一家酒店里,经过排查,该建筑抗震性能较好。但余震不断,雷杰一晚上还是要跳起来两次,“理性告诉我(房子)可以,余震来了还是想跑”。

9月8日,他到和镇子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的柏秧坪村进行房屋评估,道路以盘山公路为主、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道路受滑坡落石破坏严重,他从镇上去村里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村里“几乎没有剩下完整的房屋”,土坯房和老砖房基本倾斜或坍塌,两位老人在坍塌中遇难。

雷杰发现,汶川大地震后,这里的老百姓基本不再使用施工工艺简单、但容易出现裂缝的预制板。成本高、工艺复杂、但稳定性强的现浇板目前比较普及。但在房屋建造的结构体系方面,小地方的泥瓦匠仍然不够专业。

村里一些房屋建在滑坡地带,院内的地皮已经出现裂缝。“那边的山都比较陡,在仅有的一块平地上修房子,平地外面出去一点就是很陡的山坡。”但即使房子被贴上“禁止使用”,很多人仍然不愿去镇上的安置点,在山上用彩条布和塑料布搭一个临时的棚子,因为“那种故土难离的情结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各区域不同地震风险规定了建筑设防要求,区域按照地震风险从低到高分为6、7、8、9度。按照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范,磨西镇处在9度抗震设防区。

雷杰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属于设计规范上的宏观概念,一般精确到县级,很难精确到村庄。

王暾介绍,地震导致的破坏有两种,一种是震动导致的房屋坍塌,一种是断层强大的拉力,将位于断层上方的房子直接摧毁,“相当于是把刀,把布剪坏”。他说,泸定地震震中很多损毁房屋就建在活动断层附近。

许强说,鲜水河断裂带附近的建筑工程,抗震级别很高:康定市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已达到9级;大岗山水电站更是达到10级;川藏公路、川藏铁路也有高级别的抗震设防级别。但从泸定地震震中区倒塌的房屋看,大多是砖混、石砌和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他建议,我国应将高地震风险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纳入中长期减灾规划,“是不是应该设立强制标准,把高地震风险区的建筑物,包括当地居民的自建房,都纳入强制性的抗震设防里加以考虑?”

雷杰说,“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抗震设计的基本目标。”他介绍,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准备针对农村房屋修建编制相关指导,将建造成本增加控制在10%-20%内,在经济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他认为,只要严格执行抗震设计,即便遇到震级比较大的地震,至少也能保证房屋不倒塌,不出现大面积的人员伤亡。

雷杰已经从泸定回到成都,他从同事那里得知,震区活动板房已经准备开始搭建,帮民众支撑到家园重建的那一天。他在朋友圈写道,“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定县短期内原震区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光明日报

2022/09/06 06:16 北京市

已关注

X
光明日报北京9月5日电(记者崔兴毅)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初步判断,短期内原震区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6日03版)

[责编:张悦鑫]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官方称余震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新闻周刊

2022/09/05 19:16 北京市

已关注

X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官方称余震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当天下午15时许,甘孜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地震已导致7人遇难。道路、通讯、房屋等受损情况正在核查中。

另据雅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消息,受地震影响,截至18时17分,已造成雅安市石棉县14人遇难,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并派出武警、消防、医疗救治、通讯电力、交通保畅等救援力量635人开展抢险工作。300名救援队伍已到达震中,救援通道已抢通一条,已派出无人机侦查。

公开资料显示,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进藏出川的必经之地,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泸定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境内有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是川西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成都市区震感明显,甘孜、阿坝、凉山、雅安等地有感。据四川省地震局通报,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为成都地区提前56秒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磨西断裂附近,为主震-余震型地震,根据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资料,近期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截至2022年9月5日15时00分,共记录到M3.0级及以上余震3次,其中6.0-6.9级地震0次,5.0-5.9级地震0次,4.0-4.9级地震1次,3.0-3.9级地震2次。

另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官网消息称,该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强震。

预警系统在泸定6.8级地震发生时第5秒发出预警,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四川大量社区、小区地震预警大喇叭提前发出预警,千万民众的电视、手机发出预警,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居民听到预警后紧急避险。

亲历者:“感觉脚底下有股力量朝上拱”

“人根本站不稳,只能靠在角落里避难。我自己一个人吓坏了!”地震发生时,在泸定县城陪儿子读书的李泽正往家里走,刚爬到4楼,楼房就开始晃动。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地震发生时的那一刻。

“感觉脚底下有股力量朝上拱,摇得很凶”,住泸定县泸桥镇的高先生说,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中。他说,在6.8级的地震发生后,当地又发生两次余震,“但都没有第一次凶”。

地震发生时,另一名当地人刘先生还在自己的车上熟睡,但他一下就被震醒了,放在车上的水杯也倒了。在泸定县城,当地人张先生同样感觉震感特别强烈,“有接近1分钟,柜子上的东西都掉了下来”。之后,他和妻子马上前往户外避险。

地震过去后,李泽赶紧冲下楼,路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担心后续还会有余震,她在楼下待了一个多小时,儿子所在的学校则将学生疏散到了操场。

在当地,官方为各个区域、小区都指定了专门的避险地点。张先生介绍,这样的预案安排是在2008年地震之后开始的,他所在的避险点位于距离小区50米左右的一所学校的操场。

地震发生后,甘孜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2000多名学生在三分钟时间里完成了疏散。学校副校长王刚称,当时学生们正准备休息,老师指挥秩序,引导学生撤离到操场。

王刚称,学校每学期都会针对地震进行应急演练,“按照要求,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一周跑教室,一周跑宿舍。9月1号开学后还组织了一次,也进行了地震安全教育,学生疏散的速度和秩序都已经练出来了。”

担心后续还有余震,目前学生全部待在操场。王刚说,地震发生时,宿舍楼体晃得厉害,一些物品掉落,建筑本身并无大碍,只是部分墙面因为摇晃发生了脱落,但不影响使用。

震中磨西镇:通信中断、道路中断

此次地震的震中地区位于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附近。震中距泸定县39公里、距康定市47公里、距石棉县48公里、距汉源县62公里、距荥经县78公里,距甘孜藏族自治州52公里,距成都市226公里。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泸定县人口数量为8.42万人,其中,磨西镇总人口0.69万人,人口密度为22人/平方千米,属人口稀少区。

磨西镇正是李泽的老家。截至15时,她还没有联系上镇上做生意的家人,“电话、微信都打不通,通信全部中断了。”李泽本想开车回镇上看看,但有人在当地微信群里发布的视频显示,地震引起了山体滑坡,有道路中断,还有山石滚落,出于安全考虑,她只能作罢。

17时许,李泽联系到了磨西镇的家人,“房子垮了,还好家里人都没事,他们在附近的空地搭了帐篷休息,怕还有余震”。

李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家的房子建于2009年,为了抗震,他们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实是相对比较牢固,而且前段时间还请了专家鉴定,也拿到了鉴定书。但这次位于震中,还是受损了,挺不是滋味的。”

据甘孜州新闻办发布会通报,经初步勘探,震中磨西镇、燕子沟镇通信中断,得妥镇山体滑坡与房屋受损较严重,冷碛镇道路中断。地震还造成甘孜、雅安等地部分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停运。

另据甘孜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消息,为保证所有救援通道畅通,国道318线泸定段目前只准出不准进。此外,受泸定地震影响,国道318线甘谷地发生塌方,无法通行,前往泸定和甘孜州车辆只能通过雅康高速。

目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国家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部指挥中心调度部署人员搜救、灾情核查、震情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等工作,派出中国地震局局长带队的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同时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赶赴震区。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泸定县前突小组30人赶赴震中核查灾情,甘孜、成都、德阳、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7个支队共530人地震救援力量赶赴震中。

作者:王春晓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四川地震台全力做好泸定6.8级地震应急工作

川渝本地消息

2022/09/09 09:41 北京市

已关注

X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具有震级高、烈度强,震中位置特殊,灾害损失严重和疫情叠加等特点。四川地震台快速响应,除了8位处于封控小区的人员没出来,其他同志全体到岗,全力做好地震应急处置各项工作任务。

快速提供预警服务

泸定地震后6秒,由四川地震台负责运行维护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推送第一报预警信息,随后迅速发布第二报、第三报(震级6.8级)。甘孜泸定、雅安石棉及凉山、乐山、眉山、阿坝、成都、自贡、绵阳、宜宾等地的学校、政府机构、重要企业等用户通过全省地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成功接收不同级别的预警警报信息,为公众提供了预警服务。此次地震预警为政府部门快速应急决策、社会公众合理紧急避险、重要企业紧急制动提供了信息支撑,发挥了积极减灾实效。


快速测定主震三要素

密切监视余震发展

震后2分钟,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5分钟,速报值班员完成了读到时、定位、量振幅、检查结果等一系列分析工作,准确测定了泸定地震的三要素,打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发令枪”。主震之后,随着当时12时56分的石棉4.2级强余震开始,地震数量骤增,1个小时的地震数量甚至可以相当于日常1天的工作量,相应的值班人数增加,每个人都在超负荷的工作着。为了确保每个整点余震序列准时产出,地震台测震分析室和系统保障部的值班人员,彻夜不眠,白天也只能利用琐碎时间轮流休息,拼时间,赶速度,只为密切跟踪余震趋势变化,及时分析产出余震序列。


强化震情会商研判

把握震后趋势

震后5分钟,震情值班人员利用智能会商系统快速产出紧急会商材料,为首次会商提供包括震中区活动断裂、历史地震序列、前兆观测异常等分析资料,为快速判定趋势意见提供依据,充分保证了地震应急响应的及时性。首次会商后,预报人员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应急经验,分工合作,高效产出历史震例、视应力、序列参数、地球物理场异常等结果,并将结果充分应用到后续震后趋势影响的判定。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地震发生时,正值成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时刻,第一批连续在岗4天值班的同志刚刚回家,安顿好家里后又立刻赶往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地震台全体职工牢记地震人的任务和使命,在完成各项应急工作的同时不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震情、疫情“两场硬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器”跑赢地震波

闽南日报

2022/09/09 07:12 福建省

+关注

X
“神器”跑赢地震波

在漳州市地震局展位,一个“跑赢地震”的机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据工作人员黄志乾介绍,这部设备与当前漳州各地部署的地震监测系统联网,在地震发生以后,利用电磁波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让市民快速紧急避险。“地震波传播速度约5千米/秒,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我们无法预测地震,但能与地震赛跑,提前预警,为民众留出逃生时间。如今全市已经安装了2600多台设备,并实现了校园全覆盖。”⊙本报记者 林 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秒预警,拯救127个孩子!四川泸定6.8级地震,能用AI预测吗?

科技大课堂

2022/09/06 18:46 山西省

+关注

X

来源:新智元

作者:Aeneas 好困

物联网智库 转载

导读

四川泸定的6.8级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起到了大作用。不过,为什么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能预测地震呢?

最新消息,四川泸定6.8级地震已经造成甘孜州遇难29人,雅安市遇难17人,另有16人失联,50人受伤。

看到这个消息,感到无比心痛……

在今夏的超强热浪中,四川作为西电东输的主力大省,为全国人民抗下了所有委屈。

这座英雄的城市,选择了自己负重前行:为了向其他兄弟省份继续供电,熄灭了路灯,关闭了空调,让自己陷入一片黑暗。

随后,四川又遭遇了疫情,成都等城市全城静默。

而昨天,泸定又遭遇了地震,现在伤亡人数还在不断统计中。


来源:中国消防

20秒,拯救127个孩子

在位于震中的海螺沟,有两个酒店楼体全塌了。


来源:荔枝新闻

酒店老板徐先生称,自己到现在仍心有余悸,「从未见过这么凶的地震」「我现在手都在抖」。

在这场地震中,有很多令人动容的画面。

据红星新闻报道,接到地震消息后,四川省人民医院立刻组织应急救援小分队前往救援,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也赶赴泸定救援。省骨科医院马上组成应急队,逆行前往震中展开救援。

谁能出发?我可以!真的泪目了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经启动国家地震应急三级响应,调度部署前方救援。


四川已经紧急调度「大型高空全网应急通信无人机」,飞赴震中执行公众通信覆盖任务。


来源:小央视频

而成都消防地空救援力量也都在紧急集结赶赴震中,开展联合侦查搜救任务。搜救直升机不断在空中定位盘旋,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来源:中国消防

在全国人民揪心的时刻,九派新闻播报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雅安一幼儿园的老师们看到地震预警倒计时20秒的信息后,立即飞奔到班里,将熟睡的孩子们叫醒,挨个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整个过程耗时1分57秒,127名幼儿被成功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来源:九派新闻

地震预警这关键的20秒,救下了127个孩子。

地震预警立大功

截至发稿前,此次地震已造成65人遇难。在心痛之余,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技术这么发达了,还是无法通过地震预警,避免人员的伤亡呢?

其实,这次地震中,地震预警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的同时,很多成都市民的手机中传出了「56、55、54……」的倒数播报声,收到播报的市民立即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这个被称为「大喇叭」的地震预警倒计时,来自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

在此次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内成都、甘孜、泸州、雅安等多地发出了地震预警,包括很多民众的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

简而言之,地震预警就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约30万公里/秒)比地震波(约4公里/秒)快的特点,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区发出地震波即将到达的警钟。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

地震预警到底有多重要?研究表明: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时间为20秒,伤亡减少63%。

那一年的汶川地震,有将近70,000人死亡,给我们造成了太大的伤痛……如果当时我们能有这样的预警系统,死亡人数至少可以减少30%。

汶川地震后,我国加大了对地震高发地区的灾害预警的投资。作为地震高发区域的四川省,2012年就在成都开始试点安装预警系统。截止到2020年底,预警系统已经可以覆盖四川全省。

这次起了大作用的「地震预警」系统,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小,后者传播速度慢、破坏力大。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两者的时间差发出警报。离震源较近的地震观测仪器接收到地震纵波后,实时并持续估计地震参数及其影响,并向地震横波尚未到达的可能受灾区域,提前数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信息。

根据《科技日报》对研究所所长王暾的采访,利用地震传感器建立起地震预警网后,一旦地震发生,地震预警系统就会利用电磁波传输速度远大于地震波的特性,通过读取分析布设在各地的实时传输地震监测台站的记录数据,快速对判断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大概的震级,然后全自动地向还未受波及的用户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


来源:中国科技网

由于地震波波及不同区域的时间不一样,接受地震预警消息的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也不一致,所以预警倒计时时间也会有不同。王暾表示,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发生后,预警网在泸定6.8级地震发生时第5秒就发出预警,向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向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向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

自汶川余震区发展的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四川地区广泛应用的是第二代大陆地震预警网。二代地震预警技术对前端预警台站、中端传输响应渠道、末端处理系统均做出了基于分布式处理的全面升级,通过云计算运行中心进一步优化算法,并可利用5G通信技术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然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地发出预警。

预测还没有发生的地震,对全世界来说,都仍是一个无法达成的难题。

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根据监测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时间、地点、震级方面的预测。

根据王暾所长的介绍:

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地震预警,而并非地震预报,临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地震预警只能减少人员损伤,而不能做到避免。

因为只能预警,不能预测,人员的伤亡就无法避免。

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为什么预测下一场大地震会如此困难?

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下一次大地震将在哪里发生?


研究表明,较大的断层通常会引起较大的地震。理论上,如果所有的断层都被绘制出来了,那么我们应该能够对一个特定地区可能经历的最强烈的地震加以限制。

然而,估计断层大小和释放的相应能量并不总是那么简单。断层常表现出复杂的几何形态,使得对断层区域的建模变得复杂。此外,断层可能同时破裂:在新西兰2016年的Kaikōura地震期间,13个不同的断层同时破裂。

此外,地震的震级并不一定与破坏力呈正相关。根据发生的地点,中等震级的地震可能比「大」地震更具破坏性。例如,1994年加利福尼亚州北岭6.7级地震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生命损失,而2018年斐济8.2级地震强度为178倍,并未造成任何损失。


现在,让我们看这个更加复杂的问题:下一次大地震何时发生?

预测时间是地震预测中最难的挑战。有两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对时间的预测是有缺陷的。

第一种理论称为弹性回跳理论,它指出地壳在强烈的压力下会弯曲变形,直到最终在应变下断裂。沿着断裂的滑移(即地震)使两侧的岩石回弹到变形较小的状态,并释放储存的能量,从而使累积应变的过程重新开始。第二种理论被称为特征地震,它描述了研究最多的地震产生的断层似乎有不同的区段。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隔期内,这些板块反复破裂,积累了相同数量的应变,从而产生了相似震级的地震。

假设这两个理论一直存在,我们就可以根据1)最大未受力应变的位置,2)自上次地震发生以来的时间,以及3)对断层带的精确了解来预测下一次地震何时发生。

可以看出,由于现实的种种复杂因素,我们很难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时间。


那么,如果用上人工智能技术又会如何呢?

理论上,在地震预测数据中,有许多模式和信号,人类无法看到,人工智能却可以清楚地检测到。

用AI预测地震可行吗

在2018年,来自谷歌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一篇发表在Nature的论文中,展示了如何用深度学习预测余震位置。

该模型在一个包含131000多个「主震-余震」事件的数据库中寻找模式,然后在一个包含30000对类似事件的数据库中测试其预测。

结果显示,深度学习网络比当时被称为「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模型更加可靠。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438-y

然而,时间来到文章发表的一年之后,数据科学家Rajiv Shah在分析结果的时候发现:神经网络的准确率高得有点离谱了。

在随后的复现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浮现了出来——用于训练和测试模型的数据有重叠(data leak)。

简答来说就是,模型在训练时已经知道了考试的答案。而这也就意味着,测试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不过,Nature到最后也没有理会这位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各类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


在美国地震学会(SSA)2021年年会上,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实时分析地震信号的新方法——DeepShake,并在之后发表在了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模型的训练数据来自2019年加州的地震记录,测试的结果显示,DeepShake可以在高强度地面晃动到来之前的7到13秒之间发出警报。

相比于传统的地震预警,DeepShake可以直接根据地面运动的特征发出提前预警,省去了现有系统使用的一些中间步骤。

研究人员表示,DeepShake展示了机器学习模型在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潜力。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785/0220210141

2022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表于在Science Advances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位于城区的地震监测网络的检测能力。

UrbanDenoiser算法通过过滤掉背景地震噪音,它可以提高整体信号质量,并恢复以前可能太弱而无法记录的信号。

对密集阵数据和城市地区的地震序列的应用表明,UrbanDenoiser可以提高信号质量,并在信噪比低至~0dB的情况下对信号进行恢复。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l3564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算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数据的不断完善,AI在地震预测这一领域,也将有着更近一步的发展。

最后,让我们默默祈祷,有更多的受灾人群能够获救,天佑四川,天佑中华。

参考资料:

http://m.stdaily.com/index/kejix ... 1c232c0ea2761.shtml

https://weibo.com/2803301701/M4sAT7Qsv?refer_flag=1001030103_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定6.8级地震后,地震局都做了什么

京津冀消息通

2022/09/09 10:59 北京市

已关注

X
6.8级地震袭击四川泸定,目前救援工作仍在持续。在铺天盖地的碎片化信息中,我们梳理出震后地震系统所做的工作。

地震预警

告诉你地震横波还有多久到达

近几年,每当国内有较大地震发生,地震预警的信息总是会刷一波屏。大家晒出自己接收到的预警通知,短则几秒,长则几十秒,科技感满满。

这得益于中国地震预警网。

中国地震预警网在本次6.8级地震后6.2秒产出了预警信息,并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村村响应急广播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发布渠道,向震中周边的社会公众、中小学校、重大工程、其它行业以及防震减灾管理部门等所在目标区域提前发出预警信息,其中,康定市地震预警信息提前量9秒,雅安市地震预警信息提前量21秒,成都市地震预警信息提前量56秒。


预警终端接收及响应界面(康定)


预警终端接收及响应界面(雅安)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的居民和学生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避险措施进行疏散,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在本次地震中再次发挥了积极的减灾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地震烈度速报

告诉你震区可能的破坏程度

震后,在四川省地震局公布的一张《四川泸定6.8级地震震中位置分布图》上,标注了震中附近区域可能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速报。


震中周围若干个颜色不同的同心圆,代表了地震对不同区域造成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震后几分钟内产出的地震烈度值,来源于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发生后,几百乃至上千个监测站点的数据汇集起来,经分析自动生成烈度速报图。与常规的地震烈度考察相比,烈度速报的意义更多在于快速评估灾情,为开展救援工作做出参考。

地震速报

告诉你地震准确的位置、大小和深度

我们已经习惯各路社交平台推送的地震信息,先是一个“ 自动测定结果”,再来一个“ 正式测定结果”,这是地震速报产出的产品。


自动测定结果是计算机自动处理地震台网的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快速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速度非常快。但快与准往往不可兼得,地震参数测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学计算过程,要求最快速度给出地震三要素,就不可避免与计算机系统自动测定结果存在偏差。24小时值守的测震人员会及时对地震速报的结果进行人工校准,排除干扰因素,提供准确可靠的“正式测定结果”。


震情监视跟踪

密切跟踪地震,不放过地震一丝一毫的动向

地震发生后,地震局需立即组织震情会商,提出趋势判定意见,同时还会派出人员实施震情跟踪监测,布设地震现场流动观测台网。提高现场余震测定精度,更加精准获取GNSS、地磁、重力等地球物理场变化数据,为震区及周边震情形势判定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前方现场工作队与后方指挥部配合,不放过地震一丝一毫的动向。








四川局现场工作队进行水准观测

震害调查、绘制烈度图

摸清地震现场到底破坏成什么样

前面提到的烈度速报是基于地震波和经验公式推算出来的可能的地震烈度。地震灾区到底被破坏成什么样,房子的破坏程度、有没有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破坏情况如何、工矿企业有没有受影响......都需要专业人员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最终将编绘成地震烈度图,为灾区群众安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现场工作队进行震害调查

四川省地震局共派出19个灾害调查队、1个人员伤亡情况调查队,1个无人机灾情调查组共16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灾害调查。在震区开展烈度调查时,不时遇到道路塌方,机动车辆无法通行,调查队员临危不乱,戴上安全帽,背上物资包,携带调查所需器材装备,徒步向调查点位全力挺进。他们冒着受损建筑物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收集一手灾情信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地震人的责任担当。


烈度图初稿绘制

地震科考

每次天然地震的发生都是一次加深地震研究的机会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启动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科考工作,加强对震后趋势研判、烈度评定、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的科技支撑力度。

此次科考采用室内和现场相结合,开展从发震构造、孕震环境、地震孕育过程、致灾机理等全过程的“解剖”研究,深化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地震危险性的认识。强调系统内外相结合,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参与,提升强震孕育发生及致灾过程的科学认识。


9月6日,中国地震局编发四川泸定6.8级地震科考工作方案,成立地震科考指挥部,并在北京召开地震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

按照地震科考工作方案,成立了地震科考指挥部,组建了由14家地震系统内外单位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科考队伍。目前,首批开展地震构造探查和震害调查的队员已抵达四川。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矩心矩张量反演、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和余震精定位等研究,获得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认识

震情会商、宣传科普、通信保障、后勤保障......

地震发生后,地震系统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开展震情分析会商,研判震情发展趋势,

宣传科普解疑答惑,维护社会稳定,

通信保障,架起前方后方联动的桥梁,

后勤保障让队员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

......





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危险的震中区、在远处的大后方,天南海北、系统内外,无数地震人仍在忙碌着。

资料来源:

中国地震局官方网站、微博

四川省地震局官方网站、微博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官方网站

云南省地震局公众号《地震局是干什么的?(三)——地震救援》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公众号《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6.8级地震的震源特征》

编辑:魏玮

文章来源:地震人微信公众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定地震烈度最高为9度!说好了6.8级,怎么又出现烈度的概念

姿势分子knowledge

2022/09/11 20:15 辽宁省

已关注

X
9月5日的四川泸定地震令人终生难忘,88条生命在中秋佳节之前不幸陨落。

9月11日,应急管理部正式发布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其中最高烈度达到了9度。很多人会有一个疑惑,既然这次地震已经确定为6.8级了,为何又出现烈度的概念?


实际上,单纯靠震级是无法准确衡量一场地震的威力的,除了地震本身的强度之外,某个地区遭受的破坏还受到震源深度、震中距离、震源机制、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本身的性能等许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一场地震离人类居住区极远的话,那么就算大一点,破坏力可能也没那么巨大。

因此,科学家们才提出了烈度的概念。长期以来,关于烈度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家按照通俗的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烈度就是衡量某个地区受到地震影响强弱程度的概念。


看这个概念就知道,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的地方,地震烈度应该就越大,但具体还要看当地地质和建筑本身结不结实。这不是像震级一样在地震之后能够迅速得到反馈的,而是需要具体勘定的,所以泸定地震的烈度图在地震的6天以后才公布。

即便是烈度,世界各国也有不同的标准。以日本为例,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七阶烈度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是12个等级的麦加利烈度表。我国使用的烈度表也是分为12个等级,但不是麦加利烈度表。


实际上,早在1564年的时候,就有人在阿尔卑斯山的一次地震后,在地图上描绘地震的强弱影响,并且还用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烈度图原型。

到了1883年,意大利的罗西和瑞士的弗瑞尔正式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地震烈度表,这就是著名的R-F(罗-弗氏)烈度表。


我国最早的地震烈度表出现在1950年以后,当时李善邦先生根据中国地震特点对麦加利烈度表进行了适度修改,不过这份烈度表没有被应用太久。直到1957年谢毓寿先生编制的《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我国才算是正式有了第一版中国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修改的,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地震的破坏性。目前最新的地震烈度表,是在2020年7月21日发布、从2021年2月1日起实行的,本次调查也是参考的这份标准。


为了编制本次地震的烈度图,工作人员对200个调查点进行了调查,并且参考震区断裂构造、仪器烈度、余震分布、震源机制、无人机遥感等科技支撑成果,最后根据上述标准发布了我们看到的图。

根据这份烈度表和最新的勘定结果,本次泸定地震的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等震线长轴呈北西走向,长轴195公里,短轴112公里,面积达280平方公里。其主要表现为行动的人摔倒、室内物品大多倾倒或位移、干硬土地上多处出现裂缝、个别梁桥桥墩局部压溃或落梁,房屋则根据震害指数不同,损坏和破坏程度有所不同。


此外,Ⅵ度(6度)区面积14696平方公里,主要表现为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轻家具和物品位移、河岸和松软土地出现裂缝、个别梁桥挡块破坏、少数房屋出现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大部分房屋基本完好。

总的来说,Ⅵ度(6度)区及以上的总面积达到了19089平方公里,共涉及四川省3个市州12个县(市、区),82个乡镇(街道)。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个面积相当于一个半径78公里的圆。具体到本次地震的烈度图形状,其等震线长轴呈北西走向,长轴195公里,短轴112公里。


我们再回顾一下恐怖的5·12汶川地震,当时的地震烈度图发布之后,也是相当惊人的。由于汶川大地震的影响过于广泛,烈度分布图的绘制难度也更大。专家们在四川、甘肃、山西、重庆、云南、宁夏等多个地区进行走访,调查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调查点超过400个,花了一百多天的时间,在当年8月29日才正式公布地震烈度分布图。

在汶川大地震中,最大烈度达到了XI度(11度),而且仅仅是XI度就达到了约2419平方公里,几乎和夏季的洞庭湖面积一样大!根据最新的标准,XI度表现为:处于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并有抛起感,地震断裂延续很大、大量山体滑坡、绝大多数建筑毁坏、全域停水、电气设备破坏。


有人好奇最恐怖的XII度(12度)有多恐怖,其实XI度就已经描述得差不多了,在此基础之上,XII度区建筑物几乎全部毁坏,地面会出现剧烈变化,山河发生改观,可以说是已经发生剧变了。

如果算到Ⅵ度(6度)的级别,其总面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1.49万平方公里。从Ⅵ度到XI度,面积合计达440442平方公里。要知道,整个四川省的面积才只有48.6万平方公里,当时相当于全国4.6%的土地面积都达到至少Ⅵ度的级别,真的是相当恐怖!


别看数据只公布到Ⅵ度(轻微破坏的等级),这不意味着烈度比这低的地方就一点危险都没有。专家指出,即便是在Ⅵ度之外的地区,如果某些房屋过于老旧,也是可能出现破坏受损的情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泸定地震是 “大旱之后有大震” 的应验吗?

果壳网

2022/09/08 12:10 北京市

已关注

X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 图源:央视视频截图

导读

最近发生的四川泸定地震引发了全国关注。地震是否有迹可循?“旱震理论” 靠谱吗?该如何避险才能最小化地震带来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都有什么进展?就这些问题,《知识分子》访谈了相关专家。

访谈、撰文 | 张天祁

责编 | 钱炜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 北纬29.6度,东经102.1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应急管理局、四川省地震局于9月6日16时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地震已造成6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38人,雅安市28人。另有15人失联。

另据中科院官方微博 “中科院之声” 9月6日通报,震中附近的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受损严重,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级一名刘姓硕士研究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另有3名人员受伤。此次地震的震中在泸定县磨西镇,当地总人口0.69万人,地处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表示,这次地震初步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断裂。


图1 广义的鲜水河断裂带空间展布图 | 图源[15]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长、二级研究员徐锡伟向《知识分子》解释说,导致这次地震的原因是活动断层的水平错动。活动断层是指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也是地震的根源,断层错动可直接引发地震。这次地震中,左侧的断层向下运动,右侧的断层向上运动,出现的是一种逆时针的错动,因此叫左旋错动。

这里发生地震并不出乎预料,学者已经多次提醒鲜水河断裂带有强震的风险。1700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发生发生6.0级地震26次。最近117年,鲜水河断裂带发生6.0级以上地震12次,在此次地震之前,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道孚县发生6.9级地震。徐锡伟在2017年的研究中,曾经划定了多个高震级地震危险区,这次泸定6.8级地震就位于其中的石棉-东川危险区(A7)北端部。

这次地震之后,震区近期会不会再次发生强震,余震会在哪里发生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四川省地震局表示, 这次地震近期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关于余震发生的范围,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所高级工程师姚鑫解释说,余震的规律比较好预测,它是线性的,在震中附近沿着断裂带传播。从现在地震局初步给出的数据来看,这次地震的余震分布沿着摩西沟到石棉一线,不会向两侧扩散。余震的时间范围,姚鑫解释说,一般而言,震后七天之内最为密集,一个月之后余震会少很多。至于震区会不会短时间内再次发生强震,姚鑫估计,根据以往的统计规律,这次地震后未来至少十几年内,鲜水河断裂带北到康定南到石棉这一段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姚鑫认为,鲜水河断裂带的强震有明显的向南迁移特征。鲜水河断裂带在空间上由一系列次级断裂组成,过去几次强震分别由北往南发生在侏倭、炉霍、道孚,这次发生地震的磨西断裂位于鲜水河断裂最南端,也印证了这一规律。据他估计,强震如果还是向南迁移就可能离开鲜水河断裂带,未来需关注则木河-安宁河断裂带可能发生地震的风险。

01 要防哪些次生灾害

地震之后,除了余震的可能性,次生灾害的风险也需要密切注意。尤其是这次地震的 震区处在地质条件脆弱的断裂带上,出现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大。

根据成都理工大学地灾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预测,此次地震导致的地质灾害类型可能主要以高位崩塌滑坡为主,局部可能出现少量大规模深层滑坡。震区部分流域有发生滑坡堵江-堰塞湖的可能性,需密切关注溃决洪水风险。


图2 地震发生后,山体滑坡阻断了泸定县得妥镇通往外界的道路,数百名群众被困 | 图源:央视视频截图

徐锡伟解释说,鲜水河断裂带发育在青藏高原东缘,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形成了贡嘎山。强烈隆升形成了高山峡谷的陡峭地形。这次地震震中的磨西台地就坐落于贡嘎山东坡,是全球海拔高差最大的区域之一,地质情况不稳定。《知识分子》联系姚鑫的时候,他正在前往震区的路上。姚鑫表示,这次去震区的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地质灾害如何发生,以什么形式发生,为以后的预防做准备。此外,他们还要讨论如何处理这次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据估计,这次地震很可能形成堰塞湖。本次地震的震区,历史上形成过多座堰塞湖,堰塞湖溃堤的悲剧也多次发生。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专家组结合历史文献和水文推算发现,1786年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大渡河沿岸泸定、汉源等地发生巨大山崩,堵塞大渡河断流10日,溃堤后影响了10万居民。

现在震区也对堰塞湖作积极防备。9月5日,据甘孜州水利局19时15分报告,大渡河一级支流湾东河已经出现断流,断流原因不明,相关部门已紧急通知甘孜、雅安提前转移下游受威胁区域居民。

徐锡伟推测,断流有可能是上游堵塞形成的,可能形成堰塞湖。至于危险程度,具体还要看堰塞坝体是什么样的状况。如果坝体能够漏水,就意味着堰塞湖不会突然垮塌,反而是好事。

他还提到, 降雨尤其是暴雨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因素。暴雨和地震叠加产生的复合灾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特别地震后地表的基岩松散,在暴雨冲刷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严重的泥石流。2008年 “5·12” 汶川地震后,就有类似情况。当年9月24日,暴雨就在北川引发了泥石流,造成42人死亡,几乎淤埋了整个老县城。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这次泸定地震震区在9月7日至8日有明显降雨过程,雨量以中雨为主,局地大雨。对于地质条件脆弱的震区,尤其应该注意滑坡和泥石流风险。这次震中所处的磨西台地,即使在地震之前也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在磨西地区,磨西沟旁河谷松散沉积物形成了几十甚至数百米的陡崖,这种地貌在地震的情况下很容易垮塌,造成地质灾害。早在2005年8月中旬,磨西台地流域内连续强降雨,洪峰在台地边缘诱发大量崩塌、滑坡。磨西镇附近的海螺沟形成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泥石流,冲垮摩西沟所有的水电站和三段公路。

02 如何长期预防

作为地震和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尽管近期再发大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做好防震工作对当地居民依然很重要。

姚鑫表示,在鲜水河断裂带这样一个地震高发区,无论是做工程设施还是日常生活生产,首先要有防震理念。 无论是居民盖房子,或者修一些简单的建筑,都需要考虑抗震结构。“这个地方发生地震只是早晚的事”,这种理念需要普及。

另外一点需要普及的是避灾知识。这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地震发生时怎么躲避,比如需尽可能向开阔地方逃生,如在建筑物内如何找到安全的避震地点,如何自我保护等。第二是躲避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次生灾害的避害知识很重要。姚鑫说,汶川地震的经验是,建筑倒塌造成的遇难者是最多的,滑坡灾害造成的遇难者数量第二多。总结起来,他说,第一时间要躲避建筑倒塌的灾害,第二时间就要考虑怎么避免滑坡。大震之后往往有余震,因此,要远离陡峭的山坡,在地震发生后及时转移到开阔地,不要着急去回家抢救财产。到开阔地后,要注意观察两侧高处山体的稳定性情况,一旦有开裂的、异常的声响,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滑坡灾害。关于更普遍的防震措施,徐锡伟也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由于高山峡谷地区很容易发生崩塌滑坡,住宅或其他建设应该建在比较开阔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地震之后的次生灾害。其次,建筑和工程设施要避开发生地震的活动断层。断层会对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房屋产生触动破坏,这些断层可以通过探测找到,只要修建建筑的时候避让十米或者几十米,就可以避免活动断层带来的触动毁坏。在2011年的一次报告中,徐锡伟详细解释了地震造成破坏的原理。地震造成破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震动造成破坏,这可以通过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与合理的抗震设防设计来避免。另外一种是断层在地震时产生的同震地表错动,这种错动无坚不摧,是必须避让的。1996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地震遗址保存馆的统计显示,灾害最严重的发生地,死亡30人以上、房屋倒塌30%以上的地区,都在这条发生同震错动的断层两侧三公里的范围内,而其他地方受害相对轻。


图3 阪神大地震的统计资料

这说明抗震设防达到一定标准以后,地震的破坏主要沿着同震错动的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汶川地震受害严重的北川、映秀选址就在断层上,断层穿城而过,在地震时造成了严重破坏。

徐锡伟一直呼吁国家出台活动断层避让的相关强制标准,因为这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局2000年提出了 “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项目,于2004年6月正式实施。以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地区、高烈度地区(地震基本裂度Ⅶ度以上)、发现存在活动断层迹象和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等条件选定21个城市,探测断裂130多条,详细探测和评价断裂58条,确定活动断裂26条。

通过活动断层探测收集的定量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未来发生地震的震极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的观测手段,能够对活动断层哪个段落最容易发生地震进行科学评估。徐锡伟表示,这些工作不仅对现在的地震预防有帮助,也是进一步探索地震预报可能性的一条路。比如构建活动断层的三维模型,就可为解释今后预报中可能观测到的物理现象服务。

03 预测之难

今年南方出现了长江全流域、长时间的大旱,长江中下游的旱情甚至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加上刚刚发生的四川泸定6.8级地震,“大旱之后有大震” 的 “旱震理论” 又开始流行,几乎每个社交媒体平台上都能看到这个说法。“旱震理论” 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热门话题。据《北京日报》报道,2011年,就有多名网友传播所谓 “地震云” 的图片,并认为干旱是大地震的前兆,但那一年国内并没有大地震。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表示,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因此很难用于震前预测。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明确表示,现在尚不可能准确预测(predict)地震,现在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只能计算特定地区在一定年限内发生重大地震的概率。

预测地震要求给出地震的日期时间、位置、震级三要素,目前还没有科学家能够做到。一些自称成功的预测往往过于笼统,比如,有人声称,30天内美国西海岸会发生强震。“旱震理论” 也有类似的问题,提出这个假说的论文里预测,6级及以上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到三年半往往是干旱区,时间跨度非常大。

至于媒体上流行的各种 “地震前兆” 比如出现多次小地震、当地水中的氡含量增加、动物的异常行为之类,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这些 “前兆” 后都没有地震,不适合作为预测地震的手段。

同样,天气也不能作为预测地震的指标。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显示,在炎热天气、寒冷天气、阴雨天气等情况下,发生地震的几率大致相同。

徐锡伟也表示,地震的短临预报和中长期预报不同。短临预报,分别指的是对3个月内和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短期预报与临震预报。在目前的条件下,短临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旱震假说或者其他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没有科学性。”我们对发生地震的机理,发生地震的过程还缺乏必要的、深入的了解。过去的预报实际上是经验预报,我们不知道预报里有什么物理含义。” 徐锡伟说。实际上,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历来重视、且监测力量投入比较大的一个地方。国内多家机构的一些科研项目都聚焦于此,但都还处于研究阶段。徐锡伟回忆说,这次发生地震前,震区就有一个研究项目,通过密集的台阵观测,发现了一个20×20公里的一个障碍体,也就是断层上能量和应力积累、集中的地方。项目报告里也提到了这个发现,可说是捕捉到了地震孕育的一些蛛丝马迹。但是地震究竟会什么时候发生?目前的科学认识还没达到这个程度。“不像天气预报理论、原理和观测手段都已经比较成熟。现在对地震预报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观测手段,甚至观测目标物都没解决。哪些现象是地震发生过程必然出现的,参数到达什么阈值才能发生地震,都不知道。这种条件下预报地震还是很难。” 徐锡伟说。针对种种 “假说”,他指出,地震监测预报应该回归到科学层面的探索上来。正因为是地震预报是难题,才要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如何解决。不去做长期的监测、研究与分析,做不了预报。

参考文献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HGJUABN80514FGV8.html

7.http://data.igg-journals.cn/dzdqs-data/jeg/2008/6/PDF/28345.pdf

9.http://www.gcdz.org/cn/article/id/8461

10.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4543

13.https://www.usgs.gov/faqs/can-you-predict-earthquakes#:~:text=No.,time%20in%20the%20foreseeable%20future.

14.https://www.usgs.gov/faqs/there- ... ws_science_products

15.熊探宇, 姚鑫, & 张永双. (2010). 鲜水河断裂带全新世活动性研究进展综述. 地质力学学报, 16(2), 176-188.

制版编辑 | 姜丝鸭

知识分子由非营利公益组织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主办,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文化为使命,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本文9月7日首发于《知识分子》(ID:The-Intellectual),经授权转载,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地质灾害严重性不容小觑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09 21:20 四川省

已关注

X
每经记者:杨夏 每经编辑:陈俊杰

9月8日,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线上专访时表示,本次泸定6.8级地震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高,但地质灾害的严重性不容小觑。许强特别指出,伴随四川进入秋雨季节,绵密秋雨渗入震裂松动的山体之中,不排除未来发生较大规模滑坡的可能性。此外,对余震带来的崩塌落石危险同样也需要高度警惕。

每日经济新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解读四川泸定6.8级地震 提醒次生灾害防范和保护措施

中国新闻网

2022/09/06 20:31 北京市

已关注

X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当地民众受灾情况和抗震救灾工作备受关注。多位灾害防御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分析解读泸定6.8级地震震害特点,提醒受灾民众和救援人员防范地震诱发的各类地质次生灾害,并采取措施自我保护。


9月6日,航拍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为应急救援带来挑战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吴健研究员指出,本次泸定6.8级地震的震中位于地震区划图的8度至9度地区,属于高烈度区。此次地震震级较大,震区多为高山峡谷,叠加强烈的地震动地形效应等不利因素,震中附近地区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位于陡坡和山谷地区的农民自建房屋,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倒塌,造成一定人员伤亡。

同时,地震诱发的严重地震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也为应急救援带来不小挑战。震中附近地区高山峡谷地形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是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地震滑坡、崩塌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发生降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在现场工作的应急救援人员要高度警惕、确保自身安全。

吴健表示,泸定6.8级地震时雅安、乐山乃至成都等距离震中较远的城市,发生了高层建筑震感强烈、晃动明显的情况,这是远场长周期地震动效应的结果,一般不会造成结构上的破坏,可能会导致局部墙皮开裂脱落、装修装饰轻微破坏等,排除偶然因素,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广大市民也不必惊慌。

主要有两大类区域容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灾害科普委员会主任邹文卫认为,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震中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高山峡谷地貌形态突出,地形变化差异大,地震时极易造成地质次生灾害。

容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区域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在山崖旁边、冲积扇地区、山大沟深处、大江大河堤岸处、平坦的湖边及岸边,这些地方在地震时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不均匀沉降、堰塞湖、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第二类是软弱土、液化土地区,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结构性裂缝地段,以及成因和岩性不均匀的土层(含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滨沟谷)等,这些地方在地震时容易产生地表塌陷、沙土液化、错动和裂缝等次生灾害。

邹文卫还提醒说,如果遇到地震时或震后发生次生灾害,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根据不同的野外环境,采取以下措施自我保护:

以岩石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山崩和滚石,要沿着与岩石滚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注意一定要保护好头部。

以沙土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滑坡,要尽量躲开山体陡峭或沟谷之处,向地势平缓处转移。

如果在水边,要赶紧向地势较高的安全地方转移,以防地震造成上游水库溃坝形成的洪水。如在湖边或水库等大面积水泊附近,地震时也要迅速转移远离水边,以防地震引发的山崩滑坡涌入水库,造成水体涌动形成的涌浪。

中国地震局派出160余人现场工作队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消息说,这次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第一时间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应急管理部部署于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带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地震局派出160余人现场工作队,开展地震监测、烈度评定、震害调查、震情跟踪、科普宣传等工作,并协助和指导地方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现场工作队抓实抓细地震应急处置各项工作。二是派出19个现场灾害调查组,分别前往震中及周边6个区(县)37个乡镇开展地震灾害调查和烈度评定等工作。三是派出11支流动观测队伍,携带22套设备在震中及周边区域开展流动测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磁、跨断层监测等工作。(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运用高科技参与泸定地震抗震救灾

光明网

2022/09/12 21:03 北京市

已关注

X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9月12日电(记者谢佼)“滴滴滴!”9月11日下午4时,在泸定地震重灾区石棉县王岗坪乡场镇后山斜坡,连续传来边坡微变雷达预警信息。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前方技术人员迅速研判,守护受灾群众平安。


地震后,王岗坪乡场镇后山斜坡发育多处崩滑体。9月10日,该斜坡连续多次出现小规模滚落现象。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下属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立即响应,迅速派出专业监测组,携带(MDSR-LSAR)微变感知雷达监测系统奔赴现场,对该高风险斜坡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

处于国内领先的微变感知雷达能对斜坡坡面进行微小变形扫描,精度可达亚毫米级。斜坡位移量如果超出预设,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警报。此次最大位移量达到预定警报阈值,现场监测技术人员立即现场核实。

经现场复核,此次高风险斜坡变形主要为表层浮土的滑塌,未发现大规模变形的趋势,综合判定风险较小。但前方技术人员不敢丝毫大意,仍高度警惕,通过高科技保持精密观测。

“我们24小时对该风险斜坡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现场核实、综合研判,确保人民安全!”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成都水文中心现场技术人员杨涛说。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是四川自然资源系统重要应急排查抢险救援队伍,按照“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前方指挥部和自然资源厅的统一调度下,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调院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率专家组赶赴震区,指挥开展应急排查和遥感解译。截至9月11日,共派出909队、915队、水文中心、化探队、省地质调查院、水文队、地勘院、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等8支应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293名,车辆70辆,无人机等装备133台(套),在3个市(州)8个县(市、区)开展相关工作。已于9月7日高质量完成首轮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当前正在开展第二轮详查。(完)

来源:新华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灾害的预兆吗?钱塘江出现罕见鱼鳞潮,50名科考专家定点考察

西昆仑Bruce

2022/09/13 19:15 湖北省

已关注

X
最近这段时间,属于沿海观潮的最佳时机之一,尤其是我国的“观潮胜地”钱塘江。

根据9月12号消息,钱塘江多处发现罕见的潮景“鱼鳞潮”,引发网友们的重点关注,因为鱼鳞潮一般来说难得一见,在中秋佳节能够遇到,可谓是眼福不错。


刚好最近钱塘江沿线正在组织2022年度钱塘江涌潮科考活动,活动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浙江多地涌现“鱼鳞潮”潮景,非常难得。

为了可以不错过这种美秒时刻,本次科考团队有超过50名专家进行定点考察,仅仅是点位就超过了12个,并且首次利用微光夜视相机,记录下海宁盐官夜潮的珍贵瞬间。


鱼鳞潮非常地好看,远远看上去波浪壮阔,由于鱼鳞一般,巨大无比,且随着水面的波动而变大和变小。

不过网上很多网友除了欣赏这一难得的美景之外,又想到了另外一层,那就是今年的天灾人祸事件如此多,很多时候在灾害的前后都有各种奇怪的现象出现。


那么此次钱塘江出现罕见的鱼鳞潮,会不会有什么寓意呢?会不会是所谓的自然灾害的预兆呢?

确实,今年的灾害不少,奇观的天象、现象也很多,但是一次简单的潮汐现象,会不会也和自然灾害有关呢?


对此,有关专家给出的答案是,无关也有关!

为什么说无关呢?因为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鱼鳞潮虽然比较罕见,但是不是不可见,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


从原理上来说,鱼鳞潮的形成不但跟潮汐、水下地形有关,还和涌潮的形态密切关联。也就是说必须满足一些条件,一是必须有两股潮交叉;二是这两股潮中至少有一股潮是波纹潮;三是这两股潮在能量上必须相近,因为相差太多形成不了鱼鳞潮。

所以强行和自然灾害联系到一起,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缺乏支撑,就算是有时候刚好之后出现灾害,那也因为指向性不唯一,而不能混为一谈。


至于说和灾害有关,是因为这几天今年的第12号台风“梅花”登陆了,从13号的最新消息来看,即将登陆到浙江海域。

本次的台风非常强,属于强台风等级,预计浙江海域的海浪将会超过10米,而且不仅仅是影响江浙沪地区,甚至从浙江一线往上,安徽、山东、辽宁均会受到波及。


全国起码12个省市会受到直接影响。上述地区可能在未来3天之内,有暴雨甚至大暴雨出现。

台风属于典型的自然灾害,所以出现鱼鳞潮,自然和这个有关系。


并且专家解释到,由于台风和潮汐出现的时间吻合,所以会形成一种叠加效应,破坏性会增大,很多地区可能面临积水上升、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

总之,出现鱼鳞潮并不可怕,我们欣赏就好了,但是对于即将登陆的台风,沿海地区的小伙伴还是要多加注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阻挡不了地震,那就琢磨它

中国青年网

2022/09/14 06:38 北京市

已关注

X

9月12日,四川甘孜,位于贡嘎大道中段的泸定县磨西镇首个地震过渡安置板房小区建设现场。 本版图源视觉中国


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的区别。


5·12大地震10年后的新汶川县城。


9月9日,四川泸定,抢险人员驾驶挖掘机在绝壁上抢修磨西镇前往海螺沟景区的道路。这条路一面是磨子河,一面是山体,因地震完全中断,经过3天的抢险,至海螺沟大桥的路段即将抢通。(无人机照片) 张浪/摄 视觉中国供图

乘车从成都市去往泸定县磨西镇,胡凯衡几乎一路都在往窗外看:道路相对畅通,远处的山体看上去只发生了小部分表层的崩塌。这表明,前一天发生的地震可能没有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胡凯衡想。

9月6日,这位四川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的同事一起往震区赶: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强震。

此前,山地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对这次地震作出评估速报,根据震级、强度和震区人口等数据,套用以往的地震经验模型和公式,估算了伤亡情况:可能造成10-60人死亡。

深入震区后,胡凯衡发现,地震引发的后果比预估的严重:地质灾害多发,崩塌、滑坡切断了道路,影响抢险救援,“就像放大镜一样”,次生地质灾害加剧了泸定地震带来的损失。

后来不断更新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点。截至9月11日17时,泸定地震已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

泸定地震为什么比同级别的地震破坏性大?

从磨西镇出发,往大渡河下游走,胡凯衡看到了连片的滑坡、崩塌,几乎切断了通过乡镇的道路。直到抵达石棉县王岗坪乡,这段40多公里、惊心动魄的路程才结束。胡凯衡回忆,“地震把坡体震松了,掉下来砸坏了房屋和汽车”。

山地所公众号9月8日发布的公开文章说,根据无人机影像解译的震后滑坡结果,湾东村调查区有151处地震滑坡,大型滑坡数量较多,滑坡面积达到0.68平方公里;磨西镇有704处滑坡,滑坡面积2.5平方公里。根据多源雷达的检测,石棉县草科乡疑似崩滑区17个。

地震后,滑坡和崩塌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这些突然飞降的落石、土块能砸毁车辆、破坏道路,加大了泸定地震的救援难度。

这是每天地球发生的上万次地震中的一次,由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地壳的运动会让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出现断裂带,由地面形成的断层以及两侧岩块组成。

根据胡凯衡目前的调查,泸定地震造成的活动断裂带约二三十公里长,南北走向,从海螺沟延伸至王岗坪乡,滑坡和崩塌也集中分布在这条活动断裂带两侧5公里范围的地方。

泸定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就像两辆车面对面交错而过,两块板块接近水平滑动,位置和距离变了,高度没变。先滑动的板块叫主动块,与另一个被动块发生摩擦。

胡凯衡走访发现,此次的滑坡和崩塌集中在主动块一侧,在断裂带的西侧。

“大规模的滑坡和深层岩质的滑坡很少,大多崩塌和滑坡发生在浅层。”他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余震和降水,会导致原先松动的山体继续失稳,形成更严重的泥石流。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说,一般而言,不到7级的地震不会产生大型滑坡。但泸定属于高山峡谷区,地形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泸定县的贡嘎山,以7556米的海拔位列四川第一高峰。

山地所研究员孔纪名说,一般而言,滑坡的发生受地貌、岩性、坡体结构等条件的控制,而这些条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地点的山地表现出的成灾条件又各不相同。

当各种不利于山体稳定的条件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坡度陡、岩性强度低、坡体结构松散的不稳定斜坡。他说,这次泸定地震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明显,山地普遍具备滑坡及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在地震的诱发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

孔纪名说,地质灾害发生的程度和危害范围,受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影响。震级越高,烈度越大,对山体的破坏越强,影响范围也更大,后续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将会越多。

胡凯衡说,在未来建筑规划和道路选址时,尤其应该避开岩体松散的斜坡“隐患点”。那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说,2022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遇难4人被飞石砸中,他们躲过了地震,没躲过山崩。

天然的地形地貌给泸定地震救援抢险带来困难。高建国说,一些震中的村子就夹在两座山中间,地域狭窄,很难找到一块平地能当无人机停放坪。省道、国道就建在山的斜坡上,居民建筑又沿着公路而建。

他分析,农村缺少紧急避难场所,很难防御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未来应该把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和地震的群测群防结合起来,要写进防震减灾的预案里。“做好农村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这是最后1公里。”

泸定地震发生在活跃的鲜水河断裂带

多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的地震、地质专家均表示过,泸定地震曾被预测,震级6.8在专家预估的区间内;泸定县在鲜水河断裂带的中南部,在这条断裂带上,6.8级不算小也不算大。

翻阅此前的若干研究,鲜水河断裂带一直是四川境内地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自1700年至今,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40年发生一次。

许强说,在泸定发生6.8级地震之前,许多专家都预测,这条断裂带会发生6.5-7.2级地震,“随时都可能发生”。毕竟,这一带上一次地震是1973年炉霍县7.6级地震,至今已49年,超出有记录以来的平均时间间隔。

那里是全国地震学家、地质学家重点关注的地方,相关学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接力研究。高建国说,鲜水河的历史资料整理、挖掘和研究,是当时国内20多条地震带里速度最快、成果最多的一条。

摊开四川地图,那些地震多发的地区像一个Y字形,主干从安宁河、则木河一路向北,到康定市、石棉县附近分成两条岔路。一条岔路叫龙门山断裂带,往东北延伸,经过绵阳市、广元市;另一条是鲜水河断裂带,通往西北,从康定一路延伸至凉州。

鲜水河断裂带最著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786年6月1日,就在康定至磨西一带。

高建国说,那次大地震引发了严重的山崩和滑坡,滑坡的山体堵塞大渡河,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余震不断,堰塞湖溃坝,冲毁了下游的县城和村庄,造成10多万人死亡,“当时堰塞湖的危害比地震还大”。

1984年,中国地震局和美国合作,也在这里开展过集中调研。高建国说,鲜水河断裂带与美国圣安地列斯断裂带有相似之处,那是美国地震多发、在地面上都能看到断层的地区。

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依然没能完全掌握鲜水河断裂带的运动规律。

预警和预报不是一回事

一位80多岁的中国地震局研究者回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10多万次余震都靠人工记录,几十名研究员集中在一间大会议室、摆上几张桌子,地震仪连着滚筒,探针形状的笔来回跳动,在滚筒表面的纸张上画出一道道波形,他们根据波形推算地震发生的位置。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启动,全国的地震监测台站从原来的1200多个,增加到如今的1.5万多个。监测站一般建在人口密集、通讯信号较好的位置。原来台站之间相隔100多公里,需要监测到长距离外的一级地震,建设成本很高。台站变得密集后,监测范围缩小,每个台站的建设成本也从100万元左右降到几千元。

前述那位研究者回忆,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时,他和同事是在5月13日、北川通讯恢复后报告情况时,才知道北川受灾严重。“当时只知道震中的情况,但震动强度的分布情况做得不准。”

如今,地震发生后两分钟,地震烈度速报就能勾画出震动强度较大的范围,方便救援队伍确定救援方案。

建设密集的地震监测台也是为了实现更准确的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不同:前者是在地震发生后,通过时间差对周边地区发出的地震信息,目前技术可以实现;后者是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进行预报,目前仍属于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一次地震中,主震一般持续10多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如果人们能在地震发生后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14%,提前10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39%,提前20秒,可减少63%。

但地震预警存在盲区范围。王暾说,此次的泸定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预警系统的盲区是以震中磨西镇为圆心、半径约为15公里的圆形。在这个范围里,民众会先有震感,才收到预警信息。

在地震波还没抵达前,离震中越远的地区,民众收到预警越早:康定市提前7秒收到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收到预警,成都市提前50秒收到预警。

想要减小盲区,需要缩短系统响应时间、优化通讯信号。在过去10年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网的平均响应时间从9秒下降到5秒内。

更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地震前的地震预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计划在四川、云南另外建设2000个地下云图监测站,目前,已建成650个。

王暾形容“地下云图”是给地球内部力量和能量拍“X光片”,通过地面传感器动态监测地下5-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地下云图监测站的精密性更高,多设立在野外,能减小人类活动带来的误差。

截至9月10日11时20分,地下云图共记录到泸定地震的1061次余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石棉。石棉县位于3条断裂带的交界处,距离震中只有几公里。“这些余震会不会触发或加速其他断裂带的运动,仍需要持续关注。”王暾说。

余震的捕捉还有助于实现与地震同时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预警。王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次泸定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较小,但落石、滑坡、泥石流风险更大,在山区会形成范围较广的灾害链。后续减灾所将结合数据捕捉,向相关区域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

在这些余震中,除了42次3.0级及以上余震,绝大多数是地下10千米的微小运动。未来,这些数据也有利于推算地下应力和能量变化过程,实现地震预报。

提高高风险地区的房屋建筑抗震水平

应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雷杰在9月6日凌晨3点到达磨西镇,进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应急评估。镇上没电,只有帐篷周边微弱的光亮,照着道路上的建筑毁坏残留物。

第二天排查时,雷杰发现许多自建房缺乏专业指导、结构体系存在问题,受损情况严重,大部分临街商铺一楼都没了:这种头重脚轻的建筑,上面三层或者四层用的是砖混结构,下面就靠几根柱子来支撑。如果改成墙体,使用面积就会减少,餐馆、超市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不会采用。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说,山地所贡嘎观察站就设在震中区,一楼震塌了。他解释,震源是在16千米深的地下,地震波在震中区竖直往上传播,震中区的居民会感觉强烈的上下震动,就像青蛙跳一样,房屋也会竖向震动。

2008年,北川也发生过类似的房屋倒塌情况:几层楼因上下震动叠成了一层。

雷杰住在磨西镇一家酒店里,经过排查,该建筑抗震性能较好。但余震不断,雷杰一晚上还是要跳起来两次,“理性告诉我(房子)可以,余震来了还是想跑”。

9月8日,他到和镇子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的柏秧坪村进行房屋评估,道路以盘山公路为主、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道路受滑坡落石破坏严重,他从镇上去村里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村里“几乎没有剩下完整的房屋”,土坯房和老砖房基本倾斜或坍塌,两位老人在坍塌中遇难。

雷杰发现,汶川大地震后,当地村民基本不再使用施工工艺简单、但容易出现裂缝的预制板,成本高工艺复杂、但稳定性强的现浇板目前比较普及。但在房屋建造的结构体系方面,小地方的泥瓦匠仍然不够专业。

村里一些房屋建在滑坡地带,院内的地皮已经出现裂缝。“那边的山都比较陡,在仅有的一块平地上修房子,平地外面出去一点就是很陡的山坡。”但即使房子被贴上“禁止使用”,很多人仍然不愿去镇上的安置点,在山上用彩条布和塑料布搭一个临时的棚子,因为“那种故土难离的情结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各区域不同地震风险规定了建筑设防要求,区域按照地震风险从低到高分为6、7、8、9度。按照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范,磨西镇处在9度抗震设防区。

雷杰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属于设计规范上的宏观概念,一般精确到县级,很难精确到村庄。

王暾介绍,地震导致的破坏有两种,一种是震动导致的房屋坍塌,一种是断层强大的拉力,将位于断层上方的房子直接摧毁,“相当于是把刀,把布剪坏”。他说,泸定地震震中很多损毁房屋就建在活动断层附近。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在接受《中国科技报》采访时说,需要通过细致填图绘制出全国活动断层分布图,把城市的地震灾害源“挖”出来,建设时尽力“避让”。

许强说,鲜水河断裂带附近的建筑工程,抗震级别很高:康定市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已达到9级;大岗山水电站更是达到10级;川藏公路、川藏铁路也有高级别的抗震设防级别。但从泸定地震震中区倒塌的房屋看,大多是砖混、石砌和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他建议,我国应将高地震风险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纳入中长期减灾规划,“是不是应该设立强制标准,把高地震风险区的建筑物,包括当地居民的自建房,都纳入强制性的抗震设防里加以考虑?”

雷杰说,“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抗震设计的基本目标。”他介绍,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准备针对农村房屋修建编制相关指导,将建造成本增加控制在10%-20%内,在经济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他认为,只要严格执行抗震设计,即便遇到震级比较大的地震,至少也能保证房屋不倒塌,不出现大面积的人员伤亡。

雷杰已经从泸定回到成都,他从同事那里得知,震区活动板房已经准备开始搭建,帮民众支撑到家园重建的那一天。他在朋友圈写道,“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 焦晶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9·5”泸定地震死亡和失联人员中超八成为山体崩垮、滑坡、滚石等所致

红星新闻

2022/09/11 07:02 四川省

已关注

X
9月10日,“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9·5”泸定县6.8级地震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据介绍,本次地震震级高、破坏性强,带来的损害非常大、救援工作特别难。截至10日14时,地震已造成88人死亡(泸定县50人、石棉县38人)、30人失联(泸定县14人、石棉县16人)、医院救治伤员420余人(其中危重伤10人、重伤39人),目前在院治疗260余人。本次地震造成的死亡和失联人员中81.4%为山体崩垮、滑坡、滚石等所致,18.6%的人员为房屋倒垮所致。地震还导致11万余人受灾,5万余间房屋损坏,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诱发多处滑坡、崩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

目前,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总体上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开展有力有序有效。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19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