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23|回复: 61

海水是怎样蒸发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在这个版块开版之前,我提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不过少了一个“海”字。本来想逐渐的讨论到“海”上去。结果大家都不接招。
现在把这个题目挑明了提。大家就不必兜圈子了。

海水为什么会蒸发?
        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吗?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好几个角度来问。
        第一水是怎样蒸发的?
        第二是海水会干枯吗或者我们的地球有一天会海枯石烂吗?
        第三我们地球的大气里水蒸气饱和吗或者我们地球的大气为什么是不饱和的?

我的简单答案是,气象学在这样的一个重大基础观点上,出错了。大气是饱和的,不可能是不饱和的。
纵观气象学所有的内容和分析,气象学都把大气讨论为一个不饱和的空间。那么从这样的错误推理上研究出来的东西,有多少可能是对的呢?
这饱和的大气概念一来。我之前讲的云的成因什么的,都不需要幸苦的解释了。还都是同样的出发点。希望大家能主动的想到这一点上来。

到底饱和不饱和,大家说说看!


大气水循环.jpg
发表于 2011-10-19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是海水会干枯吗或者我们的地球有一天会海枯石烂吗
没有大的意外地球将会是个大冰球,最后嘭被太阳干掉,其它的没有。
不懂气象,太复杂了,我2,太阳的作用哦,和张学文交流得如何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rreewwq
不要客气,我知道你很懂。张老先生,我不想太伤了他的自尊心。毕竟,我看整个世界上气象学界里,也就他一个明白人。勤勤恳恳地研究了几十年的气象,发现了好多气象学不合理的内容,正在,逐个地,孜孜不倦地一个一个地企图纠正。但是又得不到共鸣。有的都是,“张老好学问!”“拜莫”之类不置可否的马屁。现在突然看到,非但气象学整个地谬误,连他多年来的各种纠正,也是在做假大空。心里是很难受的。让他慢慢地消化吧!
我和张老已经交往多年了。好多观点,都是从他的那些文章中得到提示的。我是旁观者清,他一提到哪里有不合理,还在怀疑,还在研究。我就一眼看出毛病所在了。不能追得他太紧!
但是,有些内容,我在这个网上,一直不肯触及的,现在在他那里已经提出一些了。到了这个份上。我就不能再捂盖子捂下去了。
所有新的观点,我一定保证在这个网上“首发”。毕竟,在这里,我还能有许许的控制。但是那里的人比较顶真一点。回帖会慎重一点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气是饱和的,不可能是不饱和的。”
这些日子老大老去不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从海面蒸发,这是个完全错误的理论。从卫星图像上看,没有水汽从海面上升起,海面的水汽并不比陆地高,相反,某些海区非常干燥,水汽很少。水汽都是在空中不停地生成运动转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mm5
第一,我认为,地球大气层整体地说起来必定是刚好饱和的,高空饱和、低空饱和、海洋饱和、陆地饱和还有沙漠也是水汽饱和的。
转眼已经快一年了。刚到这个论坛就是58斑竹发阿联酋的帖子的时候,我在“我们为什欢呼”的帖子里就已经指出了,沙漠也是水汽饱和的。现在我更加确定我的理论是有依据的了。
第二,既然都是饱和。所以在卫星的云图上,应该看不到有哪里水汽多,哪里水汽少的事实。如果说气象卫星照片上确实有不同的反映。那么应该是指鹿为马了。
指鹿为马不稀奇,气象学里指鹿为马的多的去了。在卫星云图上,把云理解为水蒸气就是一例。在不是卫星云图上也拿云理解为空中的水汽是比较传统的一例。哦哦,气象学有多少错,不要让我数了。反正没有几个地方是对的。一个一个地数浪费我的精力,过几天让气象学自己去检讨吧。
第三,红外的云图,有部分的和可见光云图不一样,可以说是略微看到了一些地球大气里的水汽的分布。我说略微,是因为,老实说气象学对水汽到底是什么还根本不知道。拉到盘里便是菜,那是唬人的。
谢谢参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卫星图的波长:
        可见光图0.6-0.7大约
        短红外线图的波长是3.7左右
        水汽图波长6.5左右
        长波红外线是10.5左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hkcc58


   
世界上卫星图的波长:
        可见光图0.6-0.7大约
        短红外线图的波长是3.7左右
        水汽图波长6.5左右
        长波红外线是10.5左右

这个说明不了什么。在0.7-3.7之间,在3.7到6.5之间,在6.5到10.5之间。在10.5-100之间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看不到的是看到了。但是想不到的还是想不到。还是爱因斯丹的那句话。理论决定研究的方向。理论没有创新。哪来的新发现?
不错我是聋子,我也是瞎子。比那霍金好不了多少,但是我不会胡想。我证据在手。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3 21:27
回复 1# 霁雪

大气是饱和的,不可能是不饱和的。——满满倒出一杯水,放上几天以后,就变成半杯,那些水去哪里了?肯定是蒸发掉了对吧,
如果大气里面的水蒸气是饱和的,杯子里的水怎么能再继续蒸发呢?
发表于 2011-10-2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无理?怎么敢用初中的物理学反驳老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不想证明或反驳爱因斯坦的什么话,7楼只不过是想说:
从那4个通道的区分说明气象学确实是弄不清水蒸气(水气、水汽)是什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Guest from 115.170.169.x


   
大气是饱和的,不可能是不饱和的。——满满倒出一杯水,放上几天以后,就变成半杯,那些水去哪里了?肯定是蒸发掉了对吧,
如果大气里面的水蒸气是饱和的,杯子里的水怎么能再继续蒸发呢?


哈哈,谢谢这位网友,我总算看到有人有正常的反应了。算是讨论到点子上了。对,就是你的这个问题,让气象学也糊涂了300年。
我用一个最简单的句子来回答您。目的是,可以让大家可以有想像的和反驳我的余地。

这样吧:我的最简单的解释是——地球上有的地方下过雨了!


后面的,我们就把问题推向深入的思考了。以前我上贴的“水是怎样蒸发的”帖子。没有继续下去。现在可以了。谢谢。这位网友。登录了讨论吧!

因为下面的答案。我想限制阅读权限。没有办法,我在其他的网站里是设定了限制的。这里不能例外。但这里门槛低,只要登录就可以了。那里要收金币。

有许多现象的条件,都必需要在饱和的条件之下。例如天上云的存在。

至于为什么湿度仪测量出来的是不饱和的,这个我在以前已经详详细细的解答过了。应该是在一月份的帖子里,大约是那个“欢呼”的帖子吧。在58斑竹得到版块里。已经说到根本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4 09:42
回复 12# 霁雪

地球上有的地方下过雨了!?
    那么,到底什么叫做饱和呢?饱和,就是满了,full,意思就是不能再增加了,对吧?
我查了资料,常压下,一立方米空气可以在10℃下最多含9.41克水,这叫做饱和,也就是说,同样条件下,不能再继续蒸发使得每立方米超过9.41克水.
我这里放的一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是不是增多了呢?

如果您说增加了,那么只能说明空气是原来就是不饱和的,根本没达到9。41克的饱和程度,否则每立方米水蒸气含量岂不超过9。41克了吗?
如果您说没有增加,那么那些水去哪里了?

而且,这个问题,根地球上别的地方下过雨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说大气是饱和的,那么不管别的地方下不下雨,下多大雨,你杯子上方的空气都应该是饱和的。如果是9。41克每立方,仍然还会是9。41克,这个数字会变化吗?

10楼说的不错,确实是初中的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3# Guest from 115.170.169.x
首先,很有兴趣和了解初中知识的网友探讨下去。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注册登录了来讨论。但是在此之前。我会尽量回复的。因为大部分的网友都说。经过大学以后初中的知识都记不得了。
回到你的质疑:先生很严格,说9.41克的饱和水汽是还附带了10℃这样一个条件。那么说来,你对温度对饱和度的关系是了解的。那样你也就很容易了解。在垂直方向水汽的饱和气压是递减的。到了5000米以上的高空温度通常在零下40度以下。饱和水汽压就只有10度时的千分之一左右。这也可以想像吧。由于重力的关系。水蒸气的压力差在垂直方向是不能平均的。或者说有压力差就是一种平衡状态。
这里只是想提一下,温度不同压力不同,但是还是可以饱和的。今天看来没有什么相干。以后我们会用到的。
现在我们回到同一个温度的条件下。假如在一个有盖的杯子里或者在一个锅炉系统里。温度是恒定的。下面炉火还在烧。水面上面的蒸汽当然是饱和的。水就不会继续蒸发了。(咱们不讨论过热蒸汽,过热锅炉。按理想状态讨论)。但是如果锅炉那头的一个用户把蒸汽灌到水里加热去了。那么这个时候会怎样呢。锅炉里的水还是不会蒸发吗?不,现在开始蒸发了,蒸发多少?取决于那头的用户的用量。用多少就在这里蒸发多少。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个问题能理解吗?能和地球某处下过雨了联系到一起吗?
还是先登录了再讨论下去吧!
确实气象学就是连初中的知识都通不过!辛亏大部分人忘记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5 02:11
回复 14# 霁雪

不要说什么加热不加热的问题,也不用说什么
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我举得例子,就是最最普通的条件最经常的环境。
难道我说的一杯水的例子,非得加热或是升降高度才能蒸发吗?

就是一杯水放在那里,我也不加热,也不改变高度,温度压力都不变对吧,可它就还是蒸发掉了。   
你说杯子上方的空气到底是不是饱和的呢?
我不用说什么几千米高度的大气,我就是研究杯子上面这一小块区域,几千里地以外下了场雨,怎么就影响我这杯水上方的空气的饱和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Guest from 58.59.133.x
问题提得很到位。
首先,并不是杯子里有了水,就一定会干的。有的时候它还会多一点出来。不好想像吗?现在有万分之一高精度的电子秤。可以秤出这样的动荡变化来。当然,我秤过。秤过好多不同条件下的物体,和大气。尽管总体来说最后杯子里的水是干了。夏天干得快一点,正在下雨的时候,和下雨前几乎不会干甚至会多一点。雨刚停,有开始干得快了。
但是,即使在下雨的时候,现代气象学的湿度仪也会告诉你当时的湿度是89%(随便打个比方)而不是100%。所以大家都相信89%的湿度时,水是几乎不蒸发的。到了沙漠里日蒸发量在150毫米以上。这样的情况现代气象学的湿度仪告诉你这沙漠里的湿度是40%。所以大家相信在40%湿度是时候。半杯水假定是30毫米高。那么最多需要一个小时也就干了。假如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在10摄氏度的条件下。
这两个假定让我们认定水即使是在蒸发得很快的时候,还是,足够慢的。使我们认为,水虽然会蒸发,但是并不是一种挥发性液体。既然不是挥发性液体,那么大气也就不会那么容易饱和了。
这位网友这样认识,目前世界上的所有科学家都这样认识。除了我以外!
于是有许多不解之谜发生了。一些水分高速蒸发的奇迹让现在的科学家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题的关键就是现代科学界对道尔顿定律的否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热牛奶先结成冰淇淋的世界难题了。为什么热牛奶到了冰箱里突然冷得快了。哎呀。这是世界难题。我这样一语道破,太不把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放在眼里了。不不还是留点面子给他们。让他们慢慢的去解谜吧。

我们还是回过来,但是如果你了解真空干燥。你就可以打听一下,在10度的时候,真空泵的抽气量是多少,当时的压力是多少。当然你也可以做实验。在10度的时候半杯水的抽气量是多少。因为是托里彻利真空。所以实际上在10度的时候真空度不能低于大约1000帕斯卡。如果是低于1000帕斯卡了,那么液体或被干燥的物体的温度必定低于10度了。这个时候的抽气量就是在10度的时候的亚饱和条件时的真实蒸发速度(因为是在抽气所以只能是亚饱和)
再具体一点,假如真空度已经到了890帕斯卡了。而液体的温度还是10度,那么这时的条件相当于前面下雨时候的89%的湿度。但是这在真空干燥工业上是不可能有的事。这个问题再剥开来就是,真空泵做不到的,现实大气也做不到。也就是说那个89%的湿度值是一个错误的值。而那个40%的湿度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就是,如果大气是不饱和的,哪怕是99%的相对湿度时,你也许不要想用杯子来盛水。自来水龙头刚打开。水还没有滴倒杯子的底部,已经挥发不见了。之所以你能用杯子盛水,是因为大气是饱和的,水蒸发不了。但是水有非常强大的蒸发能力,只要有一点点的未饱和,水就补充进去了。
所以你看到杯子里的水慢慢地干了。
怎么会有一点点的几乎测量不出的未饱和呢?

地球的某处下过雨了。

BBC有一段科教片,当中居然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有人在太空里拉尿,有的科学小说说这些尿会结成一个冰柱。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些尿还没有离开多远,还没有来得及变成冰,已经不见了”但是同一本片子。“说发现号在火星上发现了一处瀑布。奇怪的是,这个 瀑布从大约离地1000米的地方从地缝中喷出。但是在离地不到700米的地方消失了。科学家不知道是为什么”
可见在NASA这样的科研机构里,也是成果不交流。同样的一个内容,有的已经当作笑话来讲,有的却还是丈二和尚。悲哀!

只要是离开了气象学,证明水在怎样的条件下是不饱和的,还是很容易的。理论计算也很方便。希望这位不肯登录的网友不是搞气象的。也不是学物理的。在往下的讨论,真的要设限制了。还是登录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又矛盾了不是?

“即使在下雨的时候,现代气象学的湿度仪也会告诉你当时的湿度是89%(随便打个比方)而不是100%。”
“我认为,地球大气层整体地说起来必定是刚好饱和的,高空饱和、低空饱和、海洋饱和、陆地饱和还有沙漠也是水汽饱和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呀,斑竹怎么也学起坏样来了。光是挑刺。
我,看不出有什么矛盾啊!
我说过现代气象学的湿度仪是正确的吗?老天!别人健忘,怎么斑竹也健忘了。你如果再把我以前说过的,解释过的来提问。我可也要认真的。
仔细地去看看“我们为什么……欢呼吧!” 都老掉牙的故事了,当时不提出,现在就是晚了。别的人也许不太了解,对斑竹,就是晚了!你以为,我这一点,那一点都是随讲讲的吗?就好像季东先生的谐振一样。我一前说过的,都是故意说的。这就叫“首发”。
不过注意一下,在更多的地方我都把饱和与亚饱和放到一起说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饱和与不饱和是二必择一的。只要蒸发存在,那就是不饱和;蒸发停止,那就是饱和了。蒸发要么进行,要么停止,没有中间状态可言。

还是初中的东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又错了!
蒸发和凝结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哪一个也永远不会停止。所以是一种平衡的趋势。即使在同一个茶杯里,也不会同时都是蒸发或者同时都是凝结。只要水温和外界温度有一点点的差异。在杯子内。有点地方就是以蒸发为主,而有的地方以凝结为主。
平衡永远也是相对的。斑竹!

这也是初中的文化知识!

初中的无所谓,只要是对的。研究院怎么啦,世界气象组织怎么啦,至少要符合初中的知识吧?全是一批现代巫师!

还有,
上面回答(匿名)山水的提问中,
真空干燥太远了,也许好多人没法接近。就改成煮水吧。在标准大气压下。有谁有本事让水在99度沸腾吗?不可能!非得让压力降低不可。这就是说,
          “水只要在等于他的饱和气压的时候就高速蒸发了。或者说水不会让水汽压低于饱和气压”
怎么可能有一个89%的湿度测量出来呢?这些二等马书都读到P眼里去了。既然测量出来了说明测量得到的不是湿度而是另外的什么量。张冠李戴了。
好了,从沸点的一头来说明,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是知道的。是初中的知识。
不是有一道初中物理题,烧杯里的水烧开后,离开火源,盖上一片玻璃。现在,滴一滴水到烧杯里去。烧杯的水又沸腾了。这是为什么? 别说不知道,同样的题目在百度,在天涯,在搜搜,在雅虎。你可以找到上千个题目和回答。初中的,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里水都知道的。就不会活学活用啊。

这些我确实从初中起就感到不对了。那就是60年前的故事了。

有本事的直截了当地和我讨论气象和物理,不要转弯抹角的老想把我和其他网友们引到主题旁路上去!就你懂逻辑!懂逻辑,就不要瞎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健忘了,4月份同一个内容已经提出过了。我的帖子“海枯石烂!海何时枯,石何时烂? ”和这个帖子完全是同一个目的,就是水是怎么蒸发的,是靠太阳的能量吗?不是,阳光越弱海水蒸发越快。地球的水循环和太阳的光照无关!!!
前面气象组织和气象学“大学”教科书的图是彻头彻尾的“画蛇添足”。

    现代气象学就是一门伪科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
饱和与不饱和是二必择一的。只要蒸发存在,那就是不饱和;蒸发停止,那就是饱和了。蒸发要么进行,要么停止,没有中间状态可言。
她反驳说:
蒸发和凝结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哪一个也永远不会停止。所以是一种平衡的趋势。

惯用伎俩--转移论题,通过偷换饱和不饱和与蒸发凝结两组概念来转移论题。
象这样的转移论题方式还是好的,在21楼的转移论题更是明目张胆,她居然企图用另一个胡说八道来转移对前一个胡说八道的注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lhkcc58

气液固混合态,大气中的水气含量一定是个定值,饱和。相关:引力?大气成分相关?磁场强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固体冰应该不是因素,冰箱可以放满冰,但是它不会改变冰箱内的绝对湿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6 15:23
回复 22# lhkcc58


    楼上正解,确实是转移话题了,饱和与非饱和的区分,与蒸发与凝结的共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她 的话,咋听起来好像有道理,颇能蒙住一些人,但是让你这么一分析,她的错误就就清楚透了。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7 17:22
一直在外面考察,终于可以透口气,上上网了,大家好啊!
我曾经在北京做过一个测量:
下雨天,室外(湿度85),室内72,密闭室内65,密闭烤房30
晴天,室外(湿度55),室内57,密闭室内57,密闭烤房29
齐大师认为哪个是饱和的,哪个是不饱和的?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7 17:50
回复 22# lhkcc58


    饱和确实是存在这样的平衡的,但那只是相对平衡,这点齐大师没有错!!其实即使不饱和也会有这种相对平衡!!

   齐大师错的是把饱和绝对化!!蒸发和凝结在不同的温度点会处在不同的平衡点,或许齐大师是把这个平衡点当作饱和状态了!!!如果真要这样认为,那前面要加一个“相对”,也就是相对饱和状态!


   其实我以前一直强调过多次,我在《关于气体的分压定律的思考》9楼也再次强调过:
  
  任何物体的对流都是由高温到低温,由高压到低压,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由高能到低能,特别是地球的大气对流和传输一直在寻找一个这样相对平衡的过程!不管什么样的地表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外界寻找这样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如果脱离了这个事实,其他的研究就站不住脚!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7 18:04
有关这些气象问题,我会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当然还有很多考察资料和实验数据没有整理完,还有一些头绪没有理清!需要一段时间,或许半年,或许一年,或许。。。我也不知道了,哈哈!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7 18:09
回复 21# 霁雪


   “ 现代气象学就是一门伪科学”

大部理论应该是的,数据还是可以的!!不过没有自己的理论或错误的理论,说他不科学也不为过!!
发表于 2011-10-2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饱和确实是存在这样的平衡的,但那只是相对平衡,这点齐大师没有错!!其实即使不饱和也会有这种相对平衡!!”
既然饱和不饱和都存在“这种相对平衡”,那,饱和与平衡岂不是没有关系了。

研究平衡问题这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把其与饱和问题扯在一起那就是错误的。
当然如果是为了掩饰一个逻辑矛盾--一会说大气是饱和的,无论哪里都是饱和的;一会说某一处又是不饱和的--,那这是不能容忍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7 20:09
回复 30# lhkcc58


    呵呵,我是曾对齐大师“蒸发和凝结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哪一个也永远不会停止。所以是一种平衡的趋势”这句话说的!!
   不过饱和了一定是相对平衡的,但相对平衡了是不是饱和,那就很难说了!!
   齐大师怎么理解饱和和平衡关系,那我就不知道了!!
发表于 2011-10-2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饱和了一定是相对平衡的,但相对平衡了是不是饱和,那就很难说了!!

这话没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7 22:23
回复 30# lhkcc58

就像她讲“与其说是道尔顿定律不适用于真实气体,不如认定是理想气体不适用于道尔顿定律。

又说“毫无疑问,从理想气体推导分压定律是不会有任何的错误发生或表现出来。因为分压定律是适用于所有气体,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

这样矛盾的两句话,在她看来居然是同样一个意思,严重怀疑版主精神有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惜,弄了半天,还是只有我、58、阿强和山水这样四个人。
58的所有的回帖和他自己的发帖,都只是在做概念游戏。哪些是符合逻辑的,哪些是不符合逻辑的。你对我讲的实际内容实际上并不感兴趣。可惜人家对逻辑也没有什么兴趣。还是偏要往逻辑上拉。用强化的语言,好像你就是真理的代表一样。
山水呢,以往的怨气还是没有消掉,实际上物理的问题你是专家,是本行。我提出的质疑你如果仔细的思考一下,如果是忠实于科学的,你应该能够理解我的观点的。我一直寄希望于你。不必搞分身了。
阿强呢,表现出的思考最多。可惜中了戴大师太多的毒,怎么也解脱不开来。所以一直在你的凝结核和D什么上打转。
“气象学就是一门伪科学”。允许我象平时讲得最多的那样加上“理论”两个字。变成“理论气象学就是一门伪科学。倒不是气象学并非伪科学,而是应用气象学只是一些专业的数据处理而已。根本不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用了伪科学的理论来处理就是伪科学,用来正确的理论来处理,就没有什么科学不科学的。一个数据解读过程罢了。那天忙了赶到机场去。匆匆的发了。平时,在多数的时候,我总是加上理论气象学这个帽子的。
阿强还动手做实验,你比他们两个好的多了。不过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拷在下面
“怎么可能有一个89%的湿度测量出来呢?这些二等马书都读到P眼里去了。既然测量出来了说明测量得到的不是湿度而是另外的什么量。张冠李戴了。”
实际上,和我们没有可能让水在常压下到110度沸腾一样。*(我发觉说99度你们还是不理解)水蒸气和液体共存的时候,必定保持饱和的状态。如果是在大气环境里,也就是水汽的的分压必须等于该温度下的饱和气压。这一点山水必须确认一下。不要回避实质内容。
因此,也就是气象学的湿度仪所测量得到的相对湿度“值”实际上,是另外的一个,我们人类所并不是真正理解的物理量。
这个量和人体,和许多物体对水分的的反应有关联,但是却不能代表大气中的水汽总含量。这个量究竟是什么,我确实有一种猜想,但是因为是猜想,我这里就不说了。我只说我已经是认定为事实的内容。气象学里把这个相对湿度值当作大气的含水量,那是张冠李戴。
道理就是我上面讲的道理。水汽总是饱和的,当时大气里含多少水分,只要知道当时大气的温度就可以了,
问题的难点是,除了饱和之外,水汽压还必须满足另外一个定律,就是连通器原理。
所以我前前后后,有时讲是统统饱和的,有时又讲是相对饱和的。因为大气环境确实是复杂的。
假定我们按地球的平均温度是15度来说。那么整个大气必定是对于15度来说是饱和的。但是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所以从连通器的原理出发,在某些地方就显得不饱和。而有些地方就因为超过了饱和而下雨雪。由于温度所引起的水蒸气的分压压差。远远高于大气环境里的大气压压差。又没有表现出狂风来 ,说明大气压差的存在并不和水汽压差的存在相关。又一个不相关,这是道尔顿定律的又一个推广。反过来,水汽的压差的存在和平衡过程,也和大气的压差(风的表现)无关。
水汽压差的平衡过程,因为以往的气象学的误导。所以我们现在并不了解。我认定是一种象电场的平衡过程类似的过程。平衡的速度是这个温度下的水汽分压强数值下的声速。*(霁雪观点)这是我第三次在这个网上描述这个水汽的平衡速度了(这是假定水汽的弹性模量和空气的弹性模量相等的条件下)
所以我们回到本帖的题目上,海水是因为大气饱和了而没有干枯。海水是因为地球上当某地下过雨了。大气趋向于不饱和留出了地面上的水继续蒸发的空间,所以海水蒸发了。把水分补充到刚下过雨的地方去了。
因为水汽是饱和的,所以水蒸气的分子不需要移动好多的距离,只要微微地从四面八方移位一点点,就能完成水汽的长途输送要求。这个和导体里的电子的移动规律几乎一样。只要微小的电动势,就可以传送到地球的反面去了。但是电子本身的位移却是很小很小。*(霁雪观点,首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Guest from 123.90.70.x
有关这些气象问题,我会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当然还有很多考察资料和实验数据没有整理完,还有一些头绪没有理清!需要一段时间,或许半年,或许一年,或许。。。我也不知道了,哈哈!


    气象学的问题,第一气象学对于水是怎么样的一个蒸发过程,不了解。第二是对于水蒸气是怎么样的一个凝结过程不了解。第三是否定了道尔顿定律所以对于混合气体的相互关系完全地描绘错了。第四是定义了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相对湿度的概念出来。第五……,第一百……,第一千……,……,……,……。
关键的问题是气象学对水蒸汽分子的络合结构不了解,你的金字塔就算是你的吧,可惜是错了。没有稳定的结构。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际上不是需要你想像发明或创造的问题。人家早有结论,已经是全世界都知道公认的事,只是气象学固步自封,把现代科学关在自己外面闭门造车。
我所做的只是把他山之石,拿来引申一下,活用活用罢了。我靠的不是假设,而是公认的事实。
我的认识经过是怀疑-分析-找到答案-引用答案-发现全盘的错误-在网上表达我的认识过程。
所有的头绪,我都一清二楚了。但是我只能一点一点的列出来。
我使大家感到不理解的只是,我从前后两头讲述,还没有讲到“找到答案”和“引用答案”这两个部分的缘故。因为这两个部分不是我的发现和创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58的所有的回帖和他自己的发帖,都只是在做概念游戏。哪些是符合逻辑的,哪些是不符合逻辑的。你对我讲的实际内容实际上并不感兴趣。可惜人家对逻辑也没有什么兴趣。还是偏要往逻辑上拉。用强化的语言,好像你就是真理的代表一样。”
逻辑学好像是离现实很远,其实它是最接近现实的;因为概念判断推理等是你接触现实的仅有的手段。脱离了它,现实对人来说仅仅是彼岸,一个无法靠近的彼岸。
除此之外的你,仅仅是一块白板、一堆乱码。
你想想,你发了多少帖子?开了多少题?你有一个说清楚了吗?
你知道这一切的原因?你不知道。
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你无视逻辑学的存在,所以脑子里一团乱麻、一堆乱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呢,以往的怨气还是没有消掉,实际上物理的问题你是专家,是本行。我提出的质疑你如果仔细的思考一下,如果是忠实于科学的,你应该能够理解我的观点的。我一直寄希望于你。不必搞分身了。”

1看看你,只要开口就是逻辑矛盾,刚刚说完人家是“专家”,紧接着来个“不搞身份了”。
2“如果是忠实于科学的,你应该能够理解我的观点的。”
把自己当作科学的化身?你这乱码老太也太异想天开了吧??
3“我一直寄希望于你”??
别摆出权威的架式来,连婊子都知道要搏得“上位”,得露出点什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水是因为地球上当某地下过雨了。大气趋向于不饱和留出了地面上的水继续蒸发的空间,所以海水蒸发了。把水分补充到刚下过雨的地方去了。”

为了“摆平”你一会儿说饱和、一会说不饱和的矛盾,你又弄出个“趋向不饱和”这么个非驴非马的东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水汽是饱和的,所以水蒸气的分子不需要移动好多的距离,只要微微地从四面八方移位一点点,就能完成水汽的长途输送要求。这个和导体里的电子的移动规律几乎一样。只要微小的电动势,就可以传送到地球的反面去了。但是电子本身的位移却是很小很小。*(霁雪观点,首发) ”

就这东西也标注上“(霁雪观点,首发) ”??也不怕人笑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霁雪
看完这个帖子,我当时就震惊了。对您的敬仰顿时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原来人就如同生活在海洋中,生在水中而不自知,却看到蒸发 凝结各种现象。如同人生活在强大的电场中,引力和斥力并存,而引力稍大一点,于是人们发现了实际不存在的万有引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8 12:06
回复 34# 霁雪


   “ 阿强呢,表现出的思考最多。可惜中了戴大师太多的毒,怎么也解脱不开来。所以一直在你的凝结核和D什么上打转。”

   我不中任何人的毒!我只相信事实,所以我要做实验,所以我要考察!!
   我跟你实话实说了吧,研究大气不光是微观的,还要宏观和局部的三个方向,单独研究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无法理解大气的!!你研究水汽的蒸腾和凝结只是从大气的 微观方向来研究的一部分,对于了解整个大气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但你用现有的气象观念饱和和不饱和来解释本身就是错误的!!我就说到此,不要到时又说我来盗取你的成果!!我研究凝结核以及水分子如何结合,都是微观研究的一部分!!

   我的那句话还是不变的:任何物体的对流都是由高温到低温,由高压到低压,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由高能到低能,特别是地球的大气对流和传输一直在寻找一个这样相对平衡的过程!不管什么样的地表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外界寻找这样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如果脱离了这个事实,其他的研究就站不住脚!

这句话是我研究大气的根本,或者理论指导!不管是宏观也好,局部也好,微观也好,哪个方向的研究不会跑出这个规律!!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8 12:20
以前一些回帖找不到了或被册了,这里有一回帖,你可以看看大气研究的方向
http://www.21cma.net/thread-9487-11-1.html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8 12:32
回复 35# 霁雪


    你还沟缠于气象的概念,只怕是跳不出气象的圈圈!!我除了气象的实际数据和实际的东西(如凝结核)我已经不去跟气象沟缠!!

气象理论大部分基于假设,而不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且他只研究大气的宏观问题,基本很少谈及局部和微观领域!!而宏观没有微观和局部的支持,只能是假设!!1而建立在假设的上的理论不可能是正确的!!

气象理论大部分基于假设,而不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且他只研究大气的宏观问题,基本很少谈及局部和微观领域!!而宏观没有微观和局部的支持,只能是假设!!1而建立在假设的上的理论不可能是正确的!!
      讲得好!!!妙语连珠!!!
             霁雪20111028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8 12:41
回复 37# lhkcc58


    呵呵,大部分女人思维凭直觉比较多点(呵呵,没有看不起女人的意思,请不要拍砖),何况一个老人家!!!

世界上获诺奖的女人很少,虽然居里夫人获过,那也只是提取的“体力活”,跟逻辑思维工作还差一点!!
发表于 2011-10-2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Guest from 123.90.41.x


    ”而建立在假设的上的理论不可能是正确的!!“
气象学的”理论“不是由于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才是错误的,气象学本身没有任何理论。
如果不信,你查查,看看气象学提出过什么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8 13:02
回复 45# lhkcc58


    呵呵,挺多啊,什么温带气旋,什么CISK机制,什么什么流,什么千年一遇,什么百年出一次。。。哈哈,难道是我抬举气象了?连假设的理论也没有?
发表于 2011-10-28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查查科学的定义:
科学的定义: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科学的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再看看有没有符合的东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lhkcc58

自始至终,58让我欣赏的,就是这一段的内容。可惜的是也就到此为止了。不敢进一步的深入。不敢具体的否定某个理论或做法,老是揪住了那些中央气象台的吃干饭的小姐们,扣发了这张图扣发了那张图。找个大点的,至少那个教授,那个院士的论文批屁,那才够逻辑学教授的身价啊!

我找的是世界气象组织,对大气水循环的荒唐描述。画蛇添足。多画了个太阳,就和不是“蛇”了一样。不是“大气水循环”了。

这个海水蒸发的主题,我的论点是很明确的。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否知又要说我“脑子里一团糊涂,一堆乱码”了。
简述如下:
1:水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只要是未饱和的低温空间,水都会用蒸汽来填满它。
2,地球的大气圈是一个准饱和的空间环境。
3. 饱和环境里的水蒸气,在水汽压力差的驱动下移动。除了温度之外,水汽在大气里的分布与大气的存在与否无关。
4. 对于饱和的大气,太阳的有无,和海洋水蒸气的蒸发量无关。海水只有在大气里的水分因某种原因凝结为云或发生降水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蒸发以补充云和降水造成的亚饱和状态回复到饱和状态。
5, 之所以大家以为大气是不饱和的,那是因为,有人设计了一个叫“湿度仪”的仪器,用来测量大气里的湿度。但是大气永远是饱和度(亚饱和、准饱和)根本不需要湿度仪的测量。
6. 湿度仪测量得到的是一个我们人类并不了解的其他的什么的未知量
7. 一旦没有了太阳或者阳光减弱了,海水将加速蒸发而不是停止或减少蒸发。
8.现代巫师鼓吹地球变暖。要减碳,是没有根据,如果果然能使地球冷那么一点点。地球上将面临世界性的水灾。
9. 因为海水的蒸发是一个被动的补充过程。所以世界气象组织的大气水循环的整体概念是颠倒的。
10、因为水汽是在压差的驱动下移动。所以,水汽会从高温端地方流向低温的地方。水汽会从水源附件流向干旱的沙漠和盐碱地带。前者是饱和蒸汽压的高低之差。后者则是下垫面对水分的吸收所导致的饱和水汽压的降低。
11.……
先就计上这些吧。已经太多了。(全部都是霁雪观点,霁雪首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8 21:43
回复 48# 霁雪


    哈哈,你的理论比气象前卫了,但还是值得商榷!!等我完成了我的理论,我再来反驳你!!现在反驳你,只怕你又说我盗窃你的成果(其实都是我反驳你的观念,也就是我自己的观念,我的观念都是有事实依据的(包括实验和考察的)!!其实我在上面几楼说的很明白了!!!



我把以上这段保护起来了,并且另外开了个新帖。

反正有些观点,我不是任意给别人看的。       霁雪,2011.10.31
发表于 2011-10-29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1:水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只要是未饱和的低温空间,水都会用蒸汽来填满它。”

你知道你这句话有多少错误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lhkcc58
斑竹不妨动手做做实验,就知道霁雪有多少地方错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

饱和了就下雨下雪,下完就不饱和了,这是一个循环好不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totti1027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如果,你从现代气象学或现代物理的观点,先有空间——然后有未饱和——然后由于冷热的变化——然后有饱和——然后有雨雪。这样的思路,当然是难以理解了。
        你如果改变思路,从空间——如果有水——必然饱和——然后由于冷热的变化或外部能源的策动——然后才有雨雪。这样就不会纳闷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饱和后发生相变的结果不是饱和的条件发生变化。而是导致了水分的移动。
        可以用电场里,电子和电压的规律来理解。饱和造成的是一个湿度场,没有湿度场,什么相变也不可能发生。就像没有电子一样。一旦电路里有了用电负荷,电流就开始了。雨雾雪相变的发生(凝结发生)就在湿度场里产生了驱动水汽移动的饱和梯度。结果 是在雨雾雪发生的前后,相变发生地的饱和条件不会变动。这就是地球大气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必要条件。
        另外,要提醒的是我只说是凝结的发生,而不是冷凝的发生。因为这个凝结的物理过程要比我们的物理学现在所仅仅知道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谢谢你的纳闷,有想法提出来就可让我知道,什么地方大家不理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水不是先因为太阳把海水嗮热了,才大量地 蒸发到大气里去的。而是在整个大气圈饱和(准饱和)的条件下当某些局部的空间发生了水汽变为雨的相变事实之后,才从地面上的各处水面(包括我们晾晒的衣服和茶杯里的热水等)发生蒸发过程,把大气圈的饱和度补充到了原先的饱和(准饱和)状态。
但是整个过程,是连续的,实际上并没有我所说的先前、然后这样的一个可以分辨的时间过程。一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

那么我和大家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呢?

最近论坛冷清到简直不能忍受的地步了。今天,仔细的将这个帖子的问答看了一遍。怎么,觉得自己的说法没有什么错。而大家的评论也没有什么错。包括58斑竹的一连串说我不符逻辑的说法,也都不像以前刚看到的时候那样的刺眼了。
是我故意在隐瞒什么,不肯告诉大家的缘故吗?还是大家对我根本就不相信?还是我自己有不相信大家能和我有相同的认识的成见在先,所以把大家的评论从主观上对立化了?


如果确实是我的成见在先,是我自己从主观上先把大家的评论对立化了。    我向大家道歉,     以后一定仔细的看了大家的评论之后,多体会一些大家的心意。然后再回答。不要太匆忙回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狗b养的,刚刚称完山体的重量,刚刚研究了上帝是否存在,兴致之余在女人b上刻了字,最后来研究海水是如何蒸发的。

这狗b养的,这么多才多艺!



删就不删了,让大家看看。这是当斑竹的德性吗。霁雪                          用鼠标一拉就看到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7-14 11:53
蒸发满足的条件:他的流动力大于他自身的重力就“蒸发”!所以只要加热(太阳照射)或低压(部分冰雪升华)都可以蒸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蒸发满足的条件:他的流动力大于他自身的重力就“蒸发”!所以只要加热(太阳照射)或低压(部分冰雪升华)都可以蒸发


唯一条件吗???加一个盖子会怎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7-14 16:18
回复 57# 霁雪


    水汽蒸发和降落及循环的条件:
   
    流动力大于重力就蒸发
    流动力小于重力就降落(降雨)

任何物体的运动少不了力的分析!蒸发和降落也如此,即使达到平衡也是如此F=mg!

脱离了本质去谈一大堆现象,那都是扯淡!
匿名  发表于 2012-7-14 16:21
回复 58# Guest from 123.90.50.x


    即使达到平衡也是如此F=mg!(加一个盖子过段时间就达到平衡了)
发表于 2012-7-15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12-30 12:57 | 只看该作者 这狗b养的,刚刚称完山体的重量,刚刚研究了上帝是否存在,兴致之余在女人b上刻了字,最后来研究海水是如何蒸发的。
这狗b养的,这么多才多艺!
删就不删了,让大家看看。这是当斑竹的德性吗。霁雪                          用鼠标一拉就看到了。 ”

我不过是把一个网友的言行和所作所为凑在一起而已。难道把另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凑在一起就成了我的德行??
再假如我把你主动请缨要与老崔穿连裆裤一事儿与你作假图一事儿凑在一起就会变成我的德行吗
????!!!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你还有别的德行--你擅自改动别人帖子和回复---。

这都是很无耻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需要说服的周强先生,
他最大的错误是把气体的压力本质给忽视了。他的流动力学说的关键是以假设“水蒸气没有压力特性”为前提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假设之下,水蒸气才有可能被他的流动力输送变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4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