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10|回复: 3

“如果遭遇地震,我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持镇静,伏而待定,沉着应对”。
这就是我的回答,只须记住这十二个字,足矣!
我认为,这是遭受地震灾害时应遵循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分别对应着地震的来临、震中、震后三个不同阶段。

一.        保持镇静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静,千万不可惊慌失措,更不能撒腿就跑。
原因有三条:
一是我国地处地震最活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在我国地震发生虽没有日本那样频繁,但也是常有的、多发的事情。然而,绝大多数地震都在5级以下,并不会给我们造成重大伤害。而6级以上的大的破坏性地震少之又少,有历史记录以来的上千年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也仅有18次。这就说明,在我国,发生大的破坏性地震的概率很低很低,绝大多数地震是“有惊无险”的,完全没有必要“闻风而动”。
二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唐山地震后,我国几乎所有的老旧建筑物都做了防震加固处理,新建居民楼也都按照能够抗击7-8级强烈地震的标准来设计和施工。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各地的公建居民楼和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是可以信赖的,除极个别的豆腐渣工程外,大多数的楼房在7-8级地震时能够不倒或不坍塌。最近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倒塌的大都是自建民房。所以,面对地震来袭,不必过于惊恐。就算是发生概率几万或几十万分之一的8级以上特大地震让你遇到了,而且你所在的建筑物也不幸倒塌了,在一般情况下从有震感到建筑物坍塌至少还有10秒钟的时间,而倒塌过程也还能延续几秒、十几秒甚至于几十秒。你依然有反应的时间,可以思考,可以决择,可以行动。但前提是先要冷静。
三是“害怕危险的心理往往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一个人在惊恐万状的情况下,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极其低下,自身的正常条件反射和肢体动作也会严重迟钝变形。很难想像,在地震发生到结束的有限时间内,身处在山摇地动、房倒屋塌的特殊环境中,又怎能争取主动、又如何伺机脱险呢?
因而,地震灾难突然发生时,只有保持镇静,才能有冷静的判断和正确的决择,也才能使你最大程度地保全性命、脱离险境。
回顾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山大地震和近年来发生的汶川、玉树地震灾害,都给人们的心灵深处造成了极大的伤疼和恐慌,有一个人们都忽略的情况,就是地震中究竟有多少幸存者是正确运用掌握的防震避险知识而成功脱险?或曰:那些在地震中的遇难者又有多少人想到并采用了防震避险知识?答案只有一个:“很少很少”,不敢说“几乎为零”,却也是“鲜有耳闻”!这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却是无情的事实。
从以往的地震来看,包括近期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遇难者幸存者绝大多数是在极度的恐惧和慌乱之中听任上天的命运安排,很少有人能冷静地用防震避险知识和经验来与命运抗争。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判断和结论:如果大家都能够在大震中保持一点点镇静,都不慌乱,采取一些正确的避险措施和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幸存者的人数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一句话,地震来袭之时,首先要使自己冷静,因时因地果断处之。

二.        伏而待定
“伏而待定”是我国古代的先贤们从地震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为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一条“定律”。 它的原意就是说,当地震发生时,要伏下身去,等待时机避险,直到地震过程结束。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让人等死嘛!”其实不然。可以说,这是唯一可行的、科学的正确决择。而决不是“跑”或“逃”,更不能钻进桌子下面或箱柜里面。
原因也有三条:
1.经历过大地震的人都会对那种大地强烈的震动和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声留下永远的深刻记忆,都会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换句话反过来说(从结果反向推理)就是:“如果自己所在的建筑物在这次地震中坍塌了,说明这是一次特大地震,那么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强烈的上下、左右的震荡,别说跑了,会让你连站都站不住,即使四肢并用地趴在地上,都很难保证身体平衡,所以你绝对不可能从这座建筑物里(平房除外)平安无事地跑出去;反之,如果这个建筑物没有坍塌,那么你就跟本没有必要去‘跑’、去‘逃’。”之所以还有许多经历过大地震的人也会在地震来临时采取“跑”的态度,主要还是当年那巨大的震撼造成的心理恐惧无法痊愈所致。他自己也十二分地明白,跑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却无法自控。所以,地震来临时,你所要做的就是立即停止手上或脚下的动作,原地站立或蹲下,如震动剧烈可伏下身去趴在地上(与百米赛跑的起跑姿势相近,可单膝跪地),稳定身心、伺机避险。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你是处身于普通的一层建筑物(平房)里且距离门口不远,或正处在高大建筑物门外或旁边一侧,可以立即选择“出逃”或“快跑”的举措,以远离建筑物体,以防万一。
2. 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大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强烈的高频率的上下震动和剧烈地、大幅度地左右(前后)摇晃(摆),并会发出震耳欲聋、慑人魂魄的、恐怖的、巨大的轰鸣声。身处建筑物内的人们,面临着死亡的恐惧,别说是我们一般的、被吓得腿脚已不能自己的人了,就算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能保持镇静的或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公园里空旷草地上的完全没有生命之忧的人们,我敢说,没有人能够不费气力地站立、行走或跑动。这一点所有经历过大地震的人都会有深刻体会。因而,在特大地震来临时,伏下身去,单膝跪地,四肢并用地趴在地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身体平衡,也是稳定身心最佳的、唯一可行的选择。在稳定了自己的身体重心和平衡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尽力调整一下心理情绪,才有可能去环顾一下四周环境,才有可能准确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才有可能就近选择几处不同的、可能的避险地点(如有承重墙支撑的墙角、小开间或大厦粗大的立柱下的角落等等而绝对不是桌子下面、箱柜里面);才有可能待震情或平稳、或加剧后,最终决定自己是原地不动还是“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迅速躲藏到自己看好的避险地点去。总之,“伏”是为了“稳身”、“ 稳心”和对震情及危险程度的正确判断,“定”是指自己最终的“决定”和地震过程的完结。
3.小时候打过架的人都知道,当面对的是自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或无法还手的一个强大敌人时,要想不被对手打伤或致残,只有保持头脑清醒,只能在看清对手意图或对手出手的瞬间作出正确判断,或逃避、或躲闪、或用身体适当的部位去承受无法回避的打击,否则结果将会更加惨痛。而当我们面对地震时,道理也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我们没有“还手之力”,任何反抗都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们只能“等待”逃跑或躲避的最佳时机,“后发制人”。我认为, 所谓的“伏而待定”的真正含意就在于此。就是说,古人依据无数地震经验总结出的这一基本原则,实质上就是指地震时要等到房屋开始坍塌时才能作出最为正确决择和反应。因为,只有这时才能真正的知道这次地震有多大?房屋能否坍塌和如何坍塌?自己能够向哪个方向躲?怎么躲避?躲在哪儿才可能安全?我想这是面对地震最有效的应付手段,只是我们一般人都很难做到罢了。不过,难做到并不意味着做不到,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尝试着去做。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努力,当一切原先不能确定的诸多危险因素都已明了并摆在我们面前时,我想单靠我们自身固有的“条件反射”,也会在瞬间作出相对正确的反应。当然,前提是我们不昏头,伏下身去作好了准备。
总之,遇到大的震情时要伏下身去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去平稳身心、感觉震情、观查环境,做好心理和身体的各项准备。如果地震过程结束而房舍未坍塌则处乱不惊、平安无事;如果感觉到房屋在地震过程中可能或即将要“倒塌”,则立即采取措施和行动,躲到自己认为可能安全的角落里。当然,如果有足够的自信心,最好是在房屋开始倒塌的同时,根据建筑物倒塌的方式、方向;房屋坠物下落的方式、位置;自己所处的地点;之前看到并选择的避险地点等等,作出最后的也是最准确的判断和决择,从而决定自己何去何从,并采取何种方式、方法躲闪或避开危险。

三.        沉着应对
如果说自己在睡梦中、惊慌中或在抗争中不幸被地震时坍塌的建筑物废墟埋在了里面,千万不能恐慌,不能着急,不可乱动,更不要大声哭喊,一定要静下心来,沉着应对接下来的一步步地求生过程。
首先,你还有知觉、有感觉,说明自己还明明白白地活着,应当庆幸这不幸中的万幸!并坚信自己一定还能活生生的脱离险境。同时,尽可能地使自己放松下来,平静下来。
第一步,建筑物坍塌后,粉尘、烟雾将会十分严重,甚至会有“天然气”泄漏或化学物品燃烧产生的一些有毒气体四处弥漫。从以往的地震现场来看,有许多遇难者是没有直接外伤的,而是由于灰尘、粉尘的呛闷窒息而亡的。这种死亡的比例,在地震中某些特殊地段或部位甚至高达50%。所以,当我们在地震中被废墟埋住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闻一闻有无特殊异味或观察感觉所处位置的粉尘是否很大,如果是,就应当设法用衣物捂住口鼻。如可能的话(条件允许),要用水或自己的尿液将衣物浸湿后再捂到口鼻处。
第二步,先静静地想一想并仔细地感觉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否正常。然后缓慢地分别活动一下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看是否被压住或是否受伤。如果发现有受伤部位且手臂可以活动的话,就应马上着手设法止血,这一点非常之重要。最简易的方法有两种,如果是四肢受伤,可用布条或绳子在伤口的上方(靠近心脏处)扎紧,一两个小时后再松开片刻。如果无法系绳或其它无法包扎的部位受伤,可以用手或干净的衣物捂(压)住伤口,直到血流被止住或自然凝固。如条件允许最好为伤口做一些简单的包扎,以防止二次失血。
第三步,观察四周环境,首先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品。其次,如果可能,可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次坍塌。同时,还可搬动身边的砖瓦等杂物,以求扩大活动空间,如果搬不动,千万不能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当然,如环境状况和身体状况都允许,应立即开始尝试找寻出口,并向有亮光、透空的的地方摸索、搜寻,不断开辟和扩大能使身体移动的“通道”,想方设法钻出废墟,求得解脱。在以往的地震中,被埋压而获救的幸存者中,有许多人就是依靠自己的求生本能和不懈努力自己从废墟中爬出来的。在唐山地震的幸存者中,依靠自救或亲友、同事的互救得以生还的人数甚至于达到90%以上。
第四步,被埋压后,如果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并找不到出路,应当积极设法向外联络和呼救。尽可能使用能够找到的各种器具。例如,可以用手机与外界联络,也可以利用手电筒的光,还可以利用声音(把闹钟弄响、击打家具和水管等等),不定时地发出呼叫和求救信号。同时,要做好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储备,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水及食物。注意保持体力,保持信心,等待救援。
第五步,被埋压后,如果没有任何活动空间或被重物压住无法挪动身体时,要特别警惕:一是看看是否受伤,并要尽最大的可能止血(包扎或按压)。二是要保持平和心态,平静地等待救援,这一点至关重要。千万不能着急,不可大喊大叫、乱动乱撞;也不能对自己失望,更不要伤心哭泣,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坚持下去。三是要尽可能保持体力,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由于活动空间有限或根本无法活动,加之受伤失血或脱水,而水和食物又十分有限或根本没有,无法补充。因而,只有科学安排处置,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体力,才能在废墟中坚持几天或十几天。方法有三:①静默等待,身体和思维尽可能放松。身体要静卧,尽最大可能减少活动。大脑消耗体力也是很大的,因此要尽可能使头脑保持“昏睡”状态,千万不要胡思乱想。②想一想并检查一下自己衣服口袋和身边可触及的地方,看有没有可食用的东西或水。如有,要合理分配使用,尽可能少吃少喝,做长期准备。如什么也没有,就要设法准备一个容器或一块稍大一点的棉织物,每次解小便时要把尿夜储存起来,供自己食用以补充体内水份。③千万不能盲目呼救,呼喊也十分耗费体力。要在夜静更深时或发觉废墟上有活动的人、有声音响动时,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间歇性发出呼叫和求救信号。总之,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顽强挺住,熬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极限,就一定会迎来第二次生命的春天。
总之,假如自己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在了废墟下面,一定要记住“沉着应对”这一基本原则,一定要对自己、对国家(救援)有信心。不能着急,不可蛮干,或设法自救脱险,或静心等待救援。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在凌晨3点多钟发生的,震区有90%以上的人在睡梦中被坍塌的建筑物废墟埋压,在被埋压的人群中有90%以上的人获救,而被埋压获救的幸存者中又有90%以上是依靠自救或邻里亲朋、同事间的互救而成功脱险的。这三个90%以上充分说明地震后的自救和互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予以重视的。同时,也为将来万一不幸被强烈地震埋压的人们增加了信心,增强了信念。在唐山地震中,有一个青年工人叫王树斌,他在倒塌的楼房底下坚持了8天8夜最终获救。还有一个叫卢桂兰妇女更是创造了在极限环境中人类生存的奇迹:她不仅受了伤,而且全身几乎都被重物压住不能动弹,唯一能动的是一只手臂。而她就是靠这只手臂将自己每一次的尿液送进嘴巴里来不断地补充水份和养份,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信心在废墟下坚持了13个昼夜,终于获救脱险。

综综上所述,“如果遭遇地震,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不能瞎办,更不可乱来!请记住那十二字:“保持镇静,伏而待定,沉着应对”。

http://typ6511.blogcn.com
发表于 2011-3-12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持镇静,伏而待定,沉着应对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4532-1-1.htm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0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