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823|回复: 272

地震的实质和预报(作者:季东)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0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的实质和预报
作者:季东

      【摘要】

      地球电磁场是一个多量级层次的复杂的自组织巨系统,且最高量级次在壳层中。
      相对于太阳电磁场的变化,地球电磁场不断地进行着变换与调整。地球电磁场俘获的太阳馈能的电荷(粒子),不断地从外空间场和核心场两个方向向壳层高能电场层次累积,会同地球物质衰变的电荷,在壳层逐渐形成一些高能、高密的等离子腔。
      地震及火山爆发的实质是:地球电磁场变换过程中切换电场所激发的高能、高密等离子体(腔)的聚变性爆发效应。
      卫星遥感地面热(红外)异常,是大震、强震的短临预报方法之一;静电异常测试法是预报中、小地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电磁场变换; 高能电场; 等离子活动; 高能腔; 聚变爆发;卫星遥感地面热异常;静电异常测试法

      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种自然灾害,人类自古至今都在研究和探讨着它。地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怎样正确地预知和控制地震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由于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从表面现象去认识它,亦积累了一些识别前兆现象的宝贵经验。
      作者认为,攻克地震预报的关键是攻克地震的成因,既攻克地震产生的物理机制。
      从1910年至今,里德(Reid)的弹性回跳说或岩石破裂说一直处于地震学界的支配地位。事实证明,它只是表象性的理论。因为它不能正确解释前震与主震、主震与余震的物理机制,也不能正确解释地温、地电、地磁异常及动物反常等前兆规律;为什么在没有脆性岩石的热地幔中仍有地震发生?为什么地震多在已经断裂的岩石及地壳裂缝中发生?总之,它把地震的结果之一的岩石断裂,片面的理解为地震的成因,把实验室里的小块岩石样品错误地等同于四分五裂的地壳结构。因为对地震的成因认识错误,所以对准确预报地震的研究进展缓慢。

      一、地震及火山爆发的物理实质

      我们从对电磁荷的多种量级层次的分析认识中,从对星体及地球的电磁场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辨证认识中,从地震及火山爆发的各种前兆现象的物理机制可能性地探讨中,从前震、余震与主震的关系,及地下核爆炸、蓄水注液引发地震的机理分析中,认识到:
      地震及火山爆发是地球电磁场变换中切换电场放电所激发的高能电场中的高能、高密等离子体介质的聚变性(及燃烧性)爆发效应。
      作者在(季东,1990.5《星体的演化规律及火山地震的成因》〔J〕《潜科学》)的论证中指出:星体电磁场与星际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是星体运行和星体演化的 原因。相应于星际电磁场的变化,星体电磁场在电磁感应中不断地进行着组织与调整的周期变换。
      当太阳运行中的银河系的纬向及径向电磁场层次的性质、密度及量级变化,都将引起太阳电磁场的调整与变化,这就是太阳活动的实质。
      相应于太阳电磁场的波动、变换,运行在太阳电磁场里的地球电磁场也在组织调整中波动变换。地球电磁场的波动变换是各种自然灾害的原因。
当地球运行轨道(黄道)上的太阳电磁场的纬向及径向(扇扫)层次的密度、性质及量级变化,地球电磁场的各个层次将依次进行电磁感应和充放电效应。变化的电磁场及其相互作用的涨落,使地球产生公转及自转速率的变化;极移;高低压中心迁移;被电磁场牵连的介质环流变化;气候变化及大旱大涝;使火山地震周期性发生。台风龙卷风、山崩雪崩、森林和草原的天然大火、埃尔尼诺和拉尼娜等自然现象,都是地球电磁场的变换效应及其所形成的能量迁移和释放效应引起的。
      化学反应、燃烧和爆炸、聚变和裂变,都是原子(或分子)电磁场之间的电磁反应。低量级的外场层次的结合或分离反应就是化学反应;较高量级的异性内场层次的化合反应就是燃烧和爆炸;内部的高量级场层次的结合与分裂反应就是聚变和裂变。
      通过对地球电磁场层次的分布规律及从地表至地心的地震波速数据的分析,我们认识了地球内部不同量级不同性质的电磁场层次及介质的温度。即,电场量级低、磁场密度大的层次温度低,温度低的层次地震波速高;电场密度大的等离子活动的层次温度高,温度高的层次地震波速低。
      磁场减能或被抑制的某些层次的等离子密度增大;两个比邻的电磁场层次交汇处亦形成一些等离子活动带。在等离子层次及等离子活动带中,正、负离子频繁碰橦,化和燃烧及零星聚变,使这些地方的温度增高。
      地球内部岩层间的等离子活动产生高温高压,使介质岩石融熔。这就是下地幔及上地幔中存在融熔层的原因。不同量级的等离子活动层次在外空间的对应分布,便形成不同的范.阿仑辐射带,其中的等离子反应能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散发。
      地幔中某些层次的高温、高压熔岩顺着等离子活动径向裂缝(或分电磁场层次的交界裂隙)流出地壳,便形成某些长流性的海底及地面火山。
地壳中的等离子活动区便形成大小不同的深部熔岩区和上部地热区。
      太阳电磁场的较大波动必将引起地球电磁场的较大波动。当支配地球的太阳磁场减能,电场增能时,地球的基态磁场增能,从而俘获较多的太阳活动馈能的荷电粒子;太阳磁场增能时,地球磁场减能电场增能,地球场除了接受较高量级的太阳粒子馈能以外,低量级外场将向太阳黄道场反馈能(外场粒子流失),地球将增强各量级层次内的物质衰变能和等离子反应能,以补充能量的损失。
      太阳馈能的电荷及地球物质衰变产生的电荷,除了补充地球电磁场的能量损失外,多余的电荷将在不同量级的电场层次里蓄积,并不断地向高量级电磁场迁移增益。一是强化了不同量级边界层的静电场,二是增加了不同量级电场层次的等离子密度。
      上地幔的电磁场量级较高,等离子能量较大。在地球电磁场变换中,如果正、负切换电场在高密度等离子区内放电,进而激发氢的等离子体迅速聚变性燃烧反应,强大的反应能、辐射能产生的高温、高压,使介质融岩进一步熔化和膨胀,产生更大的对外压力。高温、高压熔岩及气体冲破地壳裂缝喷出地表的现象便是火山爆发。类似的现象在太阳上便是日珥爆发现象。
      地球的最高电磁场层次在地壳内,水、碳、氢、氧是它的重要电磁介质。地球其他各量级的电磁场层次都与地壳电磁场交汇并穿过地壳伸向壳外空间,其回路再穿进地壳闭合。地球的各个分电磁场结构的边界及不同电磁场层次在地壳的交汇处,常有自然裂隙存在,这些地方容易形成海岭、海沟、岛弧及陆地大断裂。分电磁场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把地壳分成大小板块。等离子聚变产生的高能辐射,把地壳岩层切割的支离破碎。
      当太阳电磁场的较大波动而引起地球电磁场的较大波动,并逐级向壳层高能电磁场转换;电场增能的层次便产生高能等离子体活动;等离子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进一步使水及碳氢化合物离子化,在高能电场的谷部或转折处,便形成高能、高密等离子腔。在等离子腔中汇集了大量的增益生成的氢、氘、氚重质子荷离子。在电磁场变换中的切换电场放电激发下,高能高密的氘、氚等离子迅猛聚变爆发,强大的爆发冲击波(力)便形成地震。
      地震的能量使断层剧烈移位或产生新的断层,地震时的高能电磁辐射亦破坏岩层及建筑物的分子结构和结合力,增大了破坏的危险性。
      震域上下、左右其它层次中的高能高密等离子腔,在电磁场迁移变换及主震的冲击下而先后放电激发聚变爆发,便形成余震。
      当发震层次的电荷量级高,等离子密度大,高能腔大,震级及破坏性也大,反之较小。小震往往是一些分电磁场层次激发的较低量级的、较小体积的高密度等离子体的聚变性爆发效应,如同原子的主能级层次间的分能级跃迁。
      类似的机制在太阳上便是跃斑爆发现象。
      海岭、海沟、岛弧、断裂带因为是电磁场层次的分界或交汇处,这些地方的电场密度较大且易于水、空气、碳氢化合物等介质的渗入,易于氘、氚离子的生成和积聚,所以这些地方易发震。
      所以,火山爆发与地震的物理机制是相同的,其物理实质是:地球电磁场变换过程中,切换电场放电所激发的高能高密等离子体介质的聚变性爆发效应。区别仅是:发生爆发的电磁场的量级和层次不同,介质的荷质量级及密度分布不同,其反应的效果和现象也有所不同。
      火山爆发是地球电磁场变换中地幔中的切换电场放电所激发的比较高能高质的氢等离子介质的聚变性燃烧爆发效应,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热膨胀熔岩及气体冲破地壳裂缝喷出地表的现象。
      地震是地球电磁场变换中地壳内的切换电场放电所激发的高能高密氘、氚等离子体的聚变性爆发效应,所产生的高强冲击波使地壳震动和破裂的现象。
      山崩、雪崩、斥离性滑坡也是电场放电所激发的等离子体介质的爆发效应。因为山体岩层、雪层的电磁场层次突出地表,量级较低,所积聚的等离子密度及压力小,所以爆发的冲击力也小。
      高纬度空间的低量级、低质、低能的等离子介质被低量级切换电场激燃,便产生低能极光和红晕现象。地面上空气中某层次的等离子体被放电激燃便出现空气着火,夜间发光,海洋面上大火燃烧等现象。林区和草原出现了等离子活动,便会出现切换电场激燃或人工明火种提前激燃的森林和草原大火。地球上周期性发生的不同地区的起因不明的森林和草原大火,都是地球电磁场变换中电场增能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激发效应引起的。这种天然大火易于激发,不易扑灭,亦将在等离子分布区内迅速蔓延。
      当人类认识了电、磁荷及电磁场的量级层次性,认识了星体电磁场波动变换的规律性,认识了火山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的物理实质,人类科学就将产生一次飞跃地发展。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准确预知和预防也就有了理论基础和方向。

      二、地震的规律性

      太阳的运动及演化规律决定于银河系电磁场;地球的运动及演化规律直接决定于太阳电磁场,间接决定于银河系电磁场(这里不讨论超星系电磁场对银河系的影响)。地球电磁场规律性变换是各种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地震及火山爆发既然是地球电磁场规律性变换中切换电场放电所激发的高能等离子体的聚变性爆发及燃烧效应,所以地震及火山爆发也有规律性。

      1、地震的周期性规律

      地球电磁场的分布性及变化周期性是人类科学殛待探讨的问题。根据人们对地球的大的及较大的自然灾害的年代估计,地球电磁场的变化规律有:a 、太阳系电磁场激烈大变化周期(约亿年);2)太阳公转轨道的性质变化周期(约千万年);3)太阳公转轨道的电磁密度变化周期(约万年);4)银河系的明臂及暗臂扇扫周期(几十万年);5)明臂及暗臂中的分电磁场层次扇扫周期(22年太阳活动周期);6)地球公转轨道的性质变化周期(几十万年~几千万年);7)地球公转轨道的电磁密度变化周期(6个月);8)太阳的径向电磁场层次对地球场的扇扫周期(28天、14天、7天、3天);i、地球的公转和自传效应及电磁感应引起的潮汐涨落日波动周期;j、地球的各主要分电磁场结构先后变换的6小时差动周期;k、上述各种周期的叠加组合及差动周期。所以地球电磁场时刻都在波动变换中运移。年以上的长周期产生较大的电磁场波动,是孕育地震的过程;年以下的小周期波动是促发地震的机会。
      这种规律是全球性的。因为地球电磁场在不停的变化迁移,所以某个地区的地震重复性至少要几十年(小震)、几百年(中震)、上千年(大震)。
为什么有些地区在太阳活动峰年发震而有些地区在太阳活动谷年发震呢?因为这两种震域的电磁场性质及层次不同。太阳电磁场的变化对地球的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电磁反应效果是不同的,且只有那些磁场减能,电场增能的地壳层次才是直接孕震的层次。同一个层次如在太阳活动峰年时磁场减能、电场增能;则在太阳活动谷年时磁场增能、电场减能。再者,太阳馈能并不是地震的唯一能源,地球不同量级的物质衰变能也是促成地震的重要能源。

      2、发震的条件规律

      发震的先决条件是地球电磁场变换中在地壳内形成了高能电场且在电场里积聚了大量的高能高密的等离子体。
      凡是电场增能的等离子活动层次都能发生地震吗?否。因为地震的发生还有其它制约条件:1)孕震层次的电场电荷的质能量级较高(强荷);2)等离子介质是易于激燃和聚变的高能氢、氘、氚离子态;3)等离子密度高且在震源形成高能腔;4)孕震部位或震源不直接接触地表;5)相邻层次的磁场减能所形成的切换电场的放电激发作用。所以地震多发生在高量级电磁场层次的边界及其交汇处的地壳中。
      其它较高或低量级的电磁场层次都要通过地表而和空间对应的层次相联系。某些较高量级的等离子体如果集中分布于某海域的海水中,便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如果发生在地面或洋面上,便容易以热流、热风散失,或产生空气介质的抗磁性涡旋电场而形成台风、飓风、龙卷风;还有前面提到的森林和草原的自然大火、空气及海水上面燃烧等现象。
      蓄水、注水、注液容易引发地震,是因为水及碳氢化合物液体渗入到电场增能的等离子活动层次,在高温和离子碰橦中成为离子态,改变了介质条件,增加了等离子密度,在电磁场变换、电场切换的放电激发下,便易于形成地震。
      断层错动容易引发地震,是因为电场牵连及切换电场的力偶作用使地壳在等离子活动的断层产生错动,错动裂隙便易于水及碳氢化合物的渗入和离子化,补充了发震介质,便容易促发地震。

      3、地震的迁移规律

      地球壳层交替分布着不同量级、不同性质的径向及纬向电磁场层次。由于各层次的量级和性质不同,电磁场变换的周期不同,等离子活动层亦在上下、左右迁移,致使地震迁移的方向不明显;大小地震交织亦使地震迁移复杂化。
      一般规律是:1)地球主要的分电磁场结构(各大板块表征的子星结构)的大地震多为纬向迁移;2)同一个子星分结构中不同电磁场层次中的大地震及火山爆发多为径向迁移;3)不同分电磁场结构,不同层次的地震在太阳的活动周期中从高纬度向低纬度迁移;4)同一个分电磁场结构中较低或较高层次中的小震、中震向地震空区或主震震中迁移。
      关于纬向迁移,因为相对独立的大的分电磁场结构多为纬向排列且各结构之间总是异性场相连系,所以当某分结构某层次累积的等离子体能量因电磁场变化而释放后,相邻结构内同量级层次的累积能量亦要在其后的电磁场变化中释放,以维持地球能量平衡,形成地震迁移。如,1990年美国旧金山、中国青海共和、罗马尼亚等大地震,相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东向西迁移;1991年中国新疆至河北出现了冬暖条带,这是两个比邻分结构较高量级的电场增能而出现的等离子活动,便发生了二月新疆地震和三月陕西地震。相间约一个月从西向东迁移。这一个月正是太阳径向电磁场层次的扇扫周期。
      关于径向迁移,如,1991年6月3日日本火山爆发,6月9日菲律宾火山爆发,从高纬度向低纬度迁移;这是同一个大分电磁场结构中的次分电磁场结构的先后放能效应,转换时间较短。某些地区的地震呼应性如:中美与南欧;南欧与中东;千岛、日本、台湾、菲律宾等,都是地球电磁场分布性及联系性决定的。
      前震与主震、主震与余震也是地震迁移过程,它是同一个分电磁场结构的不同量级层次内的等离子腔先后激发效应。某分结构的各电磁场层次在壳层有一定的分布域,如果外围的低量级层次优先有了发震的条件而先发震,主震其后发生,则为前震主震型迁移;如果一个分结构的各量级层次先后孕震且高量级层次优先有了发震的条件而先发震,低量级层次在主震的冲击下和其后的电磁场变换迁移中先后发震,则为主震余震型迁移。某一层次可能会出现持续爆发,但,前震与主震、主震与余震的等离子腔并不在同一地点。

      4、地震的前兆规律

      地震的物理机制应该能合理的科学的解释地震的各种前兆规律。我们已经认识到地磁、地电异常的实质是地球的电磁场变换效应。以下将扼要说明地震的其它前兆现象都是电磁场变换的次生效应。正确地认识地震的前兆规律是准确预知地震三要素的决定条件。

      1)电磁辐射
      星体的电磁场变换中,磁场减能而电场增能的层次内的等离子活动增强,温度增高,电磁辐射增强。特别是地壳内的高能等离子腔的等离子密度高、温度高,这便有了粒子及元素的聚变条件;高温、高密等离子活动便会因离子碰橦产生零星的随机聚变反应,都将产生和激发高、强电磁辐射。地壳中孕震地区的高能辐射有较强的穿透力,尤其浅源大地震是易于散出和被探测到的;特别是孕震层次进出地壳的窗口点辐射较强,较深的地震在窗口点及其附近亦能探测到高能辐射。
      孕震的高能电场等离子活动,使地面及空间对应层次中的分子介质增能增温而产生红外辐射;特别是孕震层次进出地壳的窗口附近,将出现较强的红外辐射异常。
      在地壳的孕震区域中,将同时存在不同量级的等离子活动层次,所以会发射不同频率的等离子共振电磁波。那么,哪个频率的能谱最强,哪个层次可能首先发震。哪个层次出现了强烈放电,哪个层次便产生特低频强脉冲和隆隆的地声。强等离子共振波干扰无线电波和破坏短波通讯,使电讯中断和失真。
      电磁辐射异常是较远距离捕捉震区和准确短临预知的条件之一。

      2)地电阻率、地气雾、UFO现象、地形变等
      地壳内某层次的电场增能,等离子活动增强时,地电阻率下降;地温、水温升高;P 波波速降低。孕震层次的高温气体及水汽从裂隙溢出,受低量级磁场作用便形成地气雾。从地下逸出的等离子气体及汽体被气流带到空间的低能磁场层次,结晶并产生磁扰性的驻波效应,便生成所谓的地震云。
      高量级等离子簇强电荷的积聚并逸出地壳,便形成大、小不一的UFO现象。因为它们的电荷量级高、密度大,所以能产生较大距离、较强的电场感应。如果这些高强离子荷不逸出地壳,将会形成一些小地震或增加某个地震的震级。UFO将在较低量级的空间电磁场中以电磁感应能和辐射能损失能量,降低量级,逐渐消失。
      星体各层次间电磁场变换效应的实质就是各层次的电磁场性质互反变化的效应。磁场减能的无序等离子活动层次,其引力、重力必将下降;反之,磁场增能的有序电场层次(非孕震层次)引力和重力将会升高。由于等离子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热膨胀效应,使该地区的地应力增加,使孕震区域上方的地壳抬起或变形,附近的非孕震层次将产生下降。因为性质相异的层次在地壳交替分布,所以产生地壳的凸凹皱褶。这亦是地球早期电磁场激烈变换(大动荡)时期形成岛屿和山川的道理。

      3)动物反常及雷达回波包络等
      为什么会出现多震兆地震和少震兆地震呢?多震兆地震可分为两种:其一,孕震的地壳层次与地表有兆区域属于同一个电磁场层次,地面等离子活动的多种现象直接反映了孕震层次的存在。特别是浅源大地震的窗口震兆最多。其二,孕育大震的地壳层次与地表有兆区域同属于电场增能的等离子活动阶段,但并非同一层次,地面等离子活动的多种现象,间接反映了地下大地震的孕育。以上地震的传统震兆较多,这就是多震兆地震。
      在多震兆地震前,电场感应及地面高能等离子活动将产生高温、干旱及强红外辐射,气压降低,冬暖等现象。也会发生强电场等离子体激通电路点燃荧光灯,干扰磁铁的有序分子电流而使磁铁失磁等现象。
      多数动物都对电磁场的较大波动有反映,特别是在地震前的强电场、等离子活动、高能电磁辐射等反常环境中表现为烦躁不安和行为反常。
      地面上出现了电场及等离子活动异常,地下就有地震在孕育。如,海城地震等多震兆地震。
      当地下孕震的层次与地表面地区非同一电磁场层次且性质不同时,特别是较深的地震,震源上方地面上的震兆相对减少,便是少震兆地震。所谓少震兆地震,只是震源附近直接被人们观察到的现象或传统前兆现象少了(如唐山地震),唐山这样的地震在远处的窗口地区,在深井和空间可用仪器探测的震兆并不少。特别是临震前的几天里,在震源周围的大范围内出现了高能电磁辐射,出现了无线电波干扰失真,出现了雷达回波包络带----高能等离子气(汽)态分布幕(强红外辐射的源)。
      一般规律是:较大的浅源地震震源附近的震兆较多,出现的较早;较大的深源地震震源附近的震兆较少且出现的时间较晚。

      4)氡异常和氢、氦异常
      地壳内常态下应该有适量的氢、氡、氦等气体。但是,在电场增能的等离子活动中氢、氡、氦等气体骤增。究其原因,主要是:
      其一,磁场增能的层次里的不稳定元素的物质衰变。因为增能磁场将无序等离子电荷转化为有序电流而被磁场分立驰豫,为了补充场荷损失,其不稳定元素和不稳定粒子将在磁场的作用下衰变分离。非孕震层次因物质衰变而产生氢、氡、氦等气体,间接反映了地球电磁场的变化规律。
      其二,等离子活动层次里的水、碳氢化合物、氡化合物的离子化。特别是孕震层次里的高能、高密、高温等离子活动,将加速水、碳氢化合物、氡化合物的离子化,及其生成氦的零星聚变。这是氢、氡、氦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氢、氡、氦异常是孕震信息的反映;而且,氢及其同位素氘和氚是重要的发震介质。

      三、地震预报的方向

      1、勇于开拓天体物理和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积极促进对地震的物理实质的再认识,尽快地认识和掌握地震的规律性。
      2、认识并攻克星际及地球电磁场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和发展新技术、新仪器,尽早实现对星际及地球电磁场的量级层次性、分布性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探测。在没有具体可靠的实测资料之前,可以从众多自然现象所反映的依赖关系,分析和认识电磁场的属性和变化规律,加深对电磁场的认识和了解。
      3、普遍观测与重点地区的强化观测相结合;卫星观测与地面观测相结合。正确运用观测手段,研制和改进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充分利用空间遥感卫星的作用,及时捕捉强震目标。
      4、地震观测及预报工作者,应有一支机动灵活的队伍,及时实现对孕震区域的现场观测,以得到科学具体的孕震信息,准确估计地震三要素。
因为自然灾害都与电磁场变换有关,对自然灾害的探测和预防机构可以统一为“自然灾害部”,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减少不必要的设置和浪费。
      5、充分发动群众,走群测群防路线。为此,要把天灾教育列入教育大纲。中学生应初步懂得地震及各种天灾的机理、现象、防灾减灾的常识,识别宏观前兆的常识等。大学生应深化教育。对国民要普及天灾宣传,人人都要有一些防灾常识,并能把自己发现的异常现象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积极培养各中、小学的地球物理科研小组,加强业余观测队伍。

      四、地震预报的方法
      
      根据地震的物理实质及地震的各种规律性,我们可以找到准确预知地震的有效方法。也可以知道传统的预报方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1、长期及中期地震预报
      长期及中期地震预报只能是发震的概率预报,或某地发生地震可能性的预报,所以准确率较低。一般用于估计某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1)掌握和了解太阳电磁场变化引起的太阳活动及地球电磁场变化的规律及周期性,了解历史震情及其它灾情,分析地震的迁移规律。结合是否有孕震的前兆表现,发出发震可能性的统计分析,进而判定重点观测地区。已产生地表裂缝但未发震,也未见明显的前兆异常,可给于一般性的主意,不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2)电场和磁场波动较大且电场正异常,磁场负异常(需要区分电磁场的量级和层次),并出现了干旱少雨,温度便高的地区,应注意观测。
      3)地温、水温、地形变正异常且观察到氢、氡、氦正异常的地区,应重点观测。
      4)前兆异常逐渐强化并向小震空区迁移的地区,应重点观测。
      5)出现动物反常的地区且动物反常的种类多,地域大,其中心地带应列为重点的重点。以便及时做好短临预报。

      2、强震、大震的短临预报
      因为强震、大震的破坏性大,所以要集中力量搞好重点地区的短临预报。现代科技手段及仪器为实现准确短临预报创造了条件。
      1)所谓地震(前兆)的敏感点和窗口,就是孕震的电磁场层次进出壳面的地点。在5级以上的地震及火山爆发前,窗口地区必产生强电场感应及高能等离子活动激发的地面分子介质的热红外辐射。热红外辐射异常的强化,及动物反常等其它异常的强化,就预示着地震的到来。因此,为了准确估计地震三要素,必须尽早确定窗口的位置。作者(季东,1992.4《地震预报探讨》〔J〕《潜科学》)的论文中,最早提出了用空间卫星遥感地面热(红外)辐射异常预报地震的理论。该论文在1992年的“中国地学哲学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本人是会员),论文被评为会议的优秀论文。(论文发表前曾向《地震》及《地震学报》投稿)。
      2)及时扑捉、观察高空遥感卫星传来的地面热辐射红外异常的状态变化。如果红外异常大面积分布或是一条较宽的条带,5—28天内中间地区有浅震发生或发生该地区的自然大火。
      多数地震都有两个地面窗口灵敏点,强震、大震的初期两个窗口点就有了增温现象,将发生远红外辐射异常。随着电场的强化及等离子密度增加,红外辐射异常将强化,面积增大并向震中迁移。根据窗口红外辐射的强化,可以预知地震的三要素:一、发震时间:3--28天。二、震源点及深度:两个对应的红外异常点的中间地下就是震源;两个红外异常窗口的距离越小,震源越浅;距离越大,震源越深。三、震级及破坏性:两个窗口的红外异常面积越大、强度越大,震级及破坏性越大;面积及强度小,震级及破坏性小。
      3)首先出现动物反常的地区,必然是窗口点。如果动物反常向某个中心迁移,该地区的静电场强度,等离子密度明显增加,说明地震即将在近期内发生。如果高能电磁辐射增强,出现了反射雷达波的等离子活动气体幕(强红外辐射的源);出现了无线电及短波通信干扰、中断;就预示着大地震的到来。如果发生了高能γ 辐射、强低频放电脉冲及地光,就预示着大地震的发生。

      3、中、小地震的预报
      两种情况下发生震级较小的中、小地震,一、高量级层次发震,但电场强度较小,形成的高能等离子腔小,聚变的能量也小。二、较高或较低的分电磁场层次发震,因为电场和等离子体的量级较低,等离子聚变的能量相对减小。
      因为电场和等离子体的能量相对减小,前兆异常反应发生变化,现象减少,其前兆异常往往被忽视和漏掉。所以,中、小地震预报较难。但是,可以从窗口、地下及空间观测到必要的前兆异常,从而做出准确的三要素预知。
      中、小地震及火山的孕育期间,在其窗口及火山口必产生较强的远红外辐射异常。因此,为了做好大震、强震的中长期预报、火山爆发及中、小地震的准确预报,应在空间(气象)卫星上设立频率较高的远红外辐射遥感项目。
      1)静电异常测试法
      希腊的VAN 法就是扑捉有地下设线地区的电场异常的方法。该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是,它只能测到有地下铺线地区的电场异常,提供该地区是否孕震的单项指标,准确率较低。二是,它不适应电磁场变换的迁移性,不能准确预知地震的三要素。三是,地下金属铺线既麻烦又不经济,探测范围小,效果也不好。
      作者曾经验证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经济实用的静电测试法。该方法对预知三级以上的地震(包括中震、大震)效果较好。
      因为孕震的电磁场层次要穿过地壳表面进入空间,弧线分布,再进入地壳内形成闭合。所以只需用普通验电笔或多量程静电感应仪测量地面及空间的静电异常,就能实现预知地震三要素的较好效果。方法如下:
      普通验电笔及多量程静电感应仪作测仪,地面上任意金属物作测试对象,如,楼梯的金属扶手、水管、暖气管、避雷线、高低金属立柱、线塔、裸体电话线等,都是探测的对象。让验电器触头接触金属物表面,上下、左右移动。如果发现某一点有6伏以上的静电异常,表明该点所在的电磁场层次在电场增能、磁场减能的变化;如果发现某处有200伏以上的静电异常,表明该电场层次的地壳内在孕震。根据静电异常点的上下厚度,可判定震级大小。如果静电异常的上下厚度小于2厘米,则附近地区在孕育4级以下的地震。静电异常层次的厚度越大,电压越高,震级越大。把不同地点的静电异常点联系起来分析,可以确定异常层次的空间分布,从而找出进出地壳的窗口点,分析震源的位置和深度。如果发现了异常点迁移且强度增加,电压超过500伏,预示着地震在5—28天内即将发生。
      作者曾用此方法在1992年5月22日,给抚顺地震局的同志们成功预报了抚顺老虎台地区5月末发生的3.1级地震。
      该方法的发现说明:发动群众群测群防的重要性。如果每一个中、小学的科学活动小组成员,每一个有自然常识的国民,都能经常观测自己活动空间是否有静电异常,是否发现动物行为反常?一旦发现及时汇报有关部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民测震防震的天罗地网。
      2)雨量少且多雷阵雨,经常打低空雷、接地雷的地区,表示外空间的电场能量在向地壳内高量级层次迁移增益;出现球形闪电及UFO增多的地区,表示电场能量从地核向壳层迁移增益;这两种情况都在孕育小震或中震,因为孕震能量的耗损及逸出,使中、小地震的发震次数减少且降低了某些地震的震级。
      3)在飞艇、气球、直升飞机上,用高分辨率红外探测器及强远红外探测器,辅助高空卫星对已发现及未发现的地面红外异常的测量,特别是对中小地震高能等离子活动引起的地面红外异常及强远红外异常的测量。及时发现较小或较弱的异常点。因为人为的热点、热区及经常性的地热区都产生红外及强远红外辐射,所以确认中小地震孕震窗口红外异常域的工作需要地面的确证配合。依此并结合其它前兆现象准确确定中、小地震的三要素。

      五、减小和转移孕震能量的方案

      人们认识了地震的物理实质后,也就找到了准确预知地震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地震能量的减小和转移。特别是某些重要的经济、军事、科技地区的地震,在孕震初期就应该采取措施削弱和转移孕震的能量,使震级减小或不发震。方案(略)。
      一个伟大的科学时代正在到来,人类征服和控制自然灾害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参考文献:
      季东, 1990.5《星体的演化规律及火山地震的成因》〔J〕《潜科学》
    季东,1992.4《地震预报探讨》〔J〕《潜科学》
    季东著1999.7《重新认识大自然》沈阳〔注:未公开发行〕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季东先生的被压了二十年的理论终于能和人们公开见面了。认识地震并实现准确的地震预报是全人类的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愿望。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压制对地震成因及预报的理论探索。地震论坛网站的建立,为世界人民、中国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中国的世界科学领先地位又有希望了!复兴中华之科学复兴有希望了!地球人类实现准确地震预报的日子到来了!!!
发表于 2009-5-1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已收藏 137 :
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thread.php?tid=599&page=1&extra=

请问楼主是原创作者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沉痛纪念五·一二地震一周年的日子里,最让人痛心的是汶川地震使数十万人伤亡的血的事实。我们从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伤亡惨重的教训中认识到:做好地震预报对人口多、密度大的中华民族是多么重要。
      攻克地震形成的物理机制及地震预报的难题,是人类的重要任务。任何人都无权压制对地震理论的真理探索!
      季东先生有关地震学革命再认识的重要论文《地震的实质和预报》为什么被长期压制和封杀?是谁在制造中国的重大科学冤案!?
发表于 2009-5-1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几乎句句都是含义深奥且可能引起巨大争议的命题,把它们一股脑搬出来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作者最好是把它们一一分解开来详细论述,一点一点、一个命题一个命题地供人们讨论。否则人们对你的文章的感觉,至少我有这样的感觉:人们等着一顿大餐,但是端上来的是一头整猪,大家无从下口;于是这厨师也有了被冷落的感觉。
发表于 2009-5-1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几乎句句都是含义深奥且可能引起巨大争议的命题,把它们一股脑搬出来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作者最好是把它们一一分解开来详细论述,一点一点、一个命题一个命题地供人们讨论。否则人们对你的文章的感觉,至少我有 ...
lhkcc58 发表于 2009-5-17 10:06

斑竹的比喻实在幽默.
感觉季先生总是从电磁场方面考虑问题,是否过于执着和带有片面性,请斟酌.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电和磁打了一辈子交道,对电磁场有了深刻的了解。一切自然现象都与电磁现象有关,所以说得最多的就是电磁场。高能电场里所累积的高能等离子体燃烧,就形成地面空气大火,洋面大火,自然性森林和草原大火;而高能电场里所累积的高能高密等离子(腔)聚变爆发,就形成地震。对电磁场及等离子现象有一定知识的人,能够理解论文的论点论据。
发表于 2009-5-1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季先生的文章确实使人增长了电磁方面的知识.
引起地震前后电磁场变化的原因,在论坛中曾经谈讨.
压电效应可以产生电场,撕裂也可以使电子脱轨.压逼和撕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释地震前后电磁场的变化.
如果用电磁场引起地震,即阁下“高能电场里所累积的高能高密等离子(腔)聚变爆发,就形成地震”的观点,会带来难以解释的问题。
首先,宇宙中有两种长程力,即万有引力和磁场力。电磁变化可与磁场力挂钩,但要解释地震区域的重力场变化则似乎行不通。
其次,地震是间断地持续地发生。如何形成使地震间断地持续地发生的电磁场?其形成条件、机制和过程都必须明确。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就是:岩石圈中有很多非磁体和非导体。偶然、短暂的地震会由电磁场变化引起的可能性是会存在,但多次的、持续一段时间的地震也是由电磁场变化引起的概率相当低。理由是岩石圈的环境限制了引发地震间断地持续地发生的电磁场的产生。
再有,要有多大的力量才能引起地震?比如5级地震。电磁变化所产生的推动力是否足够?要有怎样剧烈程度的电磁场变化才能产生足够的推动力。这个力学模式也是必须确立的。
第四,很难设想电磁场变化理论如何解释诱发地震。
电磁场变化在地震中确实存在。电磁变化是解释使日月星辰运动影响地震的关键。
愚见认为,引起地震的原因是复杂的,因素很多。单一元素的观点是很难对复杂的地震现象作出圆满解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问题文章中几乎都提到了,请朋友们认真看看文章。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做有说服力的科学报告。
    真正理解该理论,必须对电磁场及其物质结构有进一步的深化认识。
    有些地震权威看过此文后也茫然,说:“我们对电磁场不太了解,不好对文章进行评论。”话又说回来了:“难道评不了审不了的而且是观点不同的好文章,就可以长期压制和封杀吗?!中国科学还有百家争鸣的氛围吗!?”
发表于 2009-5-18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恕眼拙,通观全文,未能找到和力相关的物理单位,如千克力、牛顿之类的,更别说和地震形成相关的数学模式了。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做有说服力的科学报告。”
我也希望季先生能早日作出使人心悦诚服的科学理论报告。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讨地震的机理和预报问题,可以不用数学公式及定量的千克力之类的语言。您数学好,可在数学领域显神威。有时间也研究一下电磁场理论。我的论文也有个别用过数学语言的,如,《现代物理学的症结和疑难》。请访问网站:
http://sea3000.net/jidong
发表于 2009-5-2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探讨地震的机理和预报问题,可以不用数学公式及定量的千克力之类的语言。您数学好,可在数学领域显神威。有时间也研究一下电磁场理论。我的论文也有个别用过数学语言的,如,《现代物理学的症结和疑难》。请访问网站 ...
jidong 发表于 2009-5-21 12:51 [/quote
阁下的网站我曾经拜访。
说实在,我的数学物理都不好。
在与力学现象相关的论文中,如果没有数学模式、数理分析作为支持,就会使人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使人觉得论点不踏实。一点意见。请参考。
发表于 2009-5-2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建立在无数的假设之上,而且生硬的用电子学,微电子学,磁学,电磁学,等等学科一股脑的作论正,总之是哪里卡壳就用哪个学科的理论作解释.这样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朋友们的问题,确实不好在网上解释清楚,因为需要的语言太多了。作者用生命保证:这是人类在五年之内就将证明的真理!
作者不过是早一点探索而已。
匿名  发表于 2009-7-13 18:34
地球若无水, 这个问题提的尖锐,是对错误的板块运动应力说的有力的挑战。要想真正明白地震的机理和成因,必须了解地球的电磁场结构——物质结构。了解季东先生的有关论文,请访问季东先生的网站:
sea3000.net/jidong
     太阳上有震,叫日珥及耀斑;月亮上有震,叫月震;各行星、卫星上都有震;它们上面没有水,也没有所谓的板块,何谈应力破裂呢?!
匿名  发表于 2009-7-16 21:49
引起地震动及岩石破裂的力,不是简单的电磁力;而是如同核聚变类似的高能高密等离子体聚变爆发效应。这效应如同许多氢弹同时爆发;所以地震的威力很大。
匿名  发表于 2009-7-21 18:31
季东先生的物质结构理论证明:星体的核心都是又空又冷的。地球的核心既空又冷;太阳的核心比地球的核心更空更冷;银河系的核心比太阳核心更空更冷。地球的最高质能层次在壳层的中下部约20千米的地方。地球的引力和重力都是向着壳层中下部的。
    太阳的氢、氘、氚聚变主要产生在光球层;地球的氢、氘、氚聚变主要产生在上地幔和地壳层。强电场等离子活动是产生氢、氘、氚聚变爆发(火山和地震)的必要条件。
    了解季东先生的物质结构理论,请访问网站:sea3000.net/jidong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地震都有明显的地面窗口点,窗口点(孕震的高能电场层次进出地壳的地点)总是成对地出现。两窗口点有的相距数百千米,有的仅几千米,有的近乎连在一起。两窗口点中间的地下就是要发生的地震的震中。随着孕震电场的强化和迁移,窗口点也在向未来的震中迁移和强化。
    若要做到准确预知地震三要素,必须及时抓住孕震的窗口点。抓住窗口点的方法是:(1)抓住出现明显的静电异常的区域;(2)抓住出现卫星遥感热异常的区域;(3)注意观察动物行为反常的区域。
    应力破裂说及地幔波说都无法解释孕震的窗口点现象。
匿名  发表于 2009-7-24 18:08
有一个简便方法,可以证明季东先生的地震理论(地震是高能电场放电所激发的高能高密等离子介质的聚变性爆发效应)。那就是:在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爆发后,尽快、尽早在震中的地壳裂缝中(越深越好)采集地震产生的气体,必然是氦超标。
匿名  发表于 2009-9-28 16:36
网络走天下,真理传世界。祝福祖国60年华诞!
匿名  发表于 2010-2-1 16:25
地震的机理必须重新认识;地震学必须革命再认识!   
热红外法,静电法,电磁波法,磁爆法,结合起来一定能实现准确地震预报。
发表于 2010-2-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地震都有明显的地面窗口点,窗口点(孕震的高能电场层次进出地壳的地点)总是成对地出现。两窗口点有的相距数百千米,有的仅几千米,有的近乎连在一起。”
值得关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3-10 11:47
一个真理被社会认可总有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开始是少数人支持,多数人漠不关心,部分学者等待观望,权威学阀为保既得利益而压制和对抗。漠不关心是愚昧,等待观望是两面派,压制对抗是对人类的犯罪。
发表于 2010-3-1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磁场强度是多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季老师,您知道耿老,现在在哪里?能给出联系方式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耿庆国先生一般都在北京。我也联系不上。他的电子信箱是:geng-qingguo@hotmail.com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jidong
很久未见到季先生上论坛,向季先生问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玉树7·1级强震后,对这次地震的前兆的报道很少。大地震是不可能没有前兆的。
    因为震源较深(33公里),它的窗口点前兆应该在离玉树较远的西北---东南方向及东北---西南方向。
    4·7级前震是一个临震前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4-26 17:55
玉树地震震源较深(33公里),它的窗口点应该在较远的东南和西北方向;那么,前期的云、桂、黔高温干旱和新疆的高温干旱,应该是玉树地震的前兆。
发表于 2010-4-2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的窗口点前兆应该在离玉树较远的西北---东南方向及东北---西南方向。
    4·7级前震是一个临震前兆。
应该是在东北向。但是如果它是下一次地震的窗口,那么,下一次应该在藏南乃至印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同的声音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期待你们继续。虽然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也有能看懂的地方,期待你们继续。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磁场强度是多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4-30 14:34
你可以在百度搜索查到。不过,他说的都是地球表面的磁场强度平均值(特斯拉或高斯);而,地球的不同地域、不同高度、不同时间的磁场强度是不同的和变化的。至今人们还没有一个能测量不同量级的变化磁场的比较精确的仪器。
匿名  发表于 2010-6-17 08:29
地震预测专家沈宗丕的话:“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前没有作出预报呢?主要原因是违背了这二条腿走路的地震工作方针,主流的地震学家只重视洋仪器,不重视土仪器,只重视专家和书本,不重视群测和群防,完全可以预测到的地震,却没有作出预报,这是血的教训,说得严重一些就是犯罪。”
发表于 2010-6-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预测专家沈宗丕的话:“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前没有作出预报呢?主要原因是违背了这二条腿走路 ...
Guest from 110.110.7.x 发表于 2010-6-17 08:29



    利用“岁差常数”数字化预报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7-3 15:18
地震局的沈宗丕先生曾经是业内资深的地震预测专家,因为其研究方向、预报方法离经背道,而受到主流派的藐视和排挤。他退休后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研究。最近,他在给季东先生的信里说:
"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这也是摆在每个地震学家面前的一块试金石。现在说“地震不可预测”的地震学家,根本就不能成为什么地震科学家,我们知道:世界是可知的,自然界的一切灾害也是可知的,这是最基本的唯物论观点,这最起码的科学常识都不懂,还能上是什么科学家吗?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7-3 给沈宗丕的回信:主题(只有季东先生能够解释“磁暴月相二倍法”的机制和原因)

老沈您好:
    收到了您的信件。回复如下:
    您的实践探索确实触发到了地震的本质性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季东先生能解释“磁暴月相二倍法”的机制和原因。我的论文:《地震的实质和预报》,已经基本上解释了您的发现的机理。而错误的“应力破裂说”根本无法解释。
    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绝非万能的引力决定论。 地球的演化和运行受控于太阳电磁场。太阳电磁场的变化(磁暴、耀斑爆发、日珥爆发、黑子活动、•••••),必然引起地球电磁场的变换;因为地球电磁场有许多不同量级的层次,太阳馈能电荷在地球不同量级的电场里的积聚和转换迁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星际及太阳的电磁场转换周期决定的;只有地壳内的高能电场里累积了足够的等离子体介质,才会放电激发聚变产生地震。“磁暴月相二倍法”揭示了电磁场转换周期的秘密和大震强震的孕震过程。它和银河系电磁场对太阳电磁场的扇扫过程有关。
                                                    您的 季东 2010-7-3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季老先生对电磁的某些理解是很独特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这还真是好东东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7-5 16:52
有力就有震。力是多方面产生,如,热力电力磁力,惯性力离心力地球万有引力,水力风力拱力,星际间的推拉力等。在地震中的纵横波力和应力阻力等。这些都是对地震形成和地震过程中都可能产生重要作用。地震的成因是地球本身需要调整,而是在不同的力下调整或调整后的大调整。由于地震是在地壳,由于地球自转地壳易受星际推拉力和搌力的影响,所以地震周期与星际周期也存在一定关系。
发表于 2010-7-8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是可以对季先生的学说进行验证的,当然需要相当的物质支持,对于官方科研机构只是举手之劳。在目前4级左右地震不断的地区,或刚大震完的地区,对季先生提到的几个指标进行采集和测试,如果出现明显异常,说明季先生的学说有一定依据。
   关于海面大火,有可能是地震时喷发的出的可燃气体燃烧造成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地震论坛”的话
   
    能够成为“地震论坛”的一名会员是非常荣幸的,更荣幸的是:我的理论和帖子受到了论坛的重视和支持,论文《地震的实质和预报》被板主置顶了。
    我是一位忠诚的科学探索者。对论坛的独立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许多有价值的直击要害的帖子感到欣慰。我坚信:在众多网友和会员的鼎力支持下,“地震论坛”一定能如愿的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人贵有自知之明”。往日的岁月里,在搏击人类的知识海洋时,发现自然科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是错误的,于是便产生了重新认识大自然的一个个“命题”。
    我曾经从不同角度多次力图否定某个“命题”,但是,越是企图否定它,“命题”反而越是坚挺。于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充实和完善“命题”的实践中,含着泪水完成了一篇篇重新认识大自然的重要论文。
    人类科学及其探测手段日益发展,逐日增多的自然信息不断充实和验证着新生的科学“命题”。它们散发着光芒,勃勃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它们却受到了错误的传统理论保皇派和卫道士长达二十年的残酷压制和封杀。
    探索者仰天长啸!漫度着唤醒人类的坎坷征程。不再相信保皇派能够支持叛逆之士,不再幻想谬误能给真理作判官。
    探索者向人类世界多次发出郑重声明和通告:科学探索者季东先生攻克了物质结构,建立了极具说服力的新的物质结构模型;科学探索者季东先生破译了“太极八卦图”的秘密,指出了它的物质原理及结构原理实质;科学探索者季东先生攻克了地震形成的物理机制,找到了地震预报的方向和方法;••••••。探索者得到了广大科学爱好者、研究者的同情和支持;得到了许多希望冲破牢笼的专家、教授的同情和支持;得到了“山风”网的支持和信任,帮助建立了网站:http://sea3000.net/jidong ;“百度”网为探索者建立了专有词条“季东其人及理论”;国内重要网站都给探索者开辟了博客阵地;
    探索者幸运的加入了崛起中的“地震论坛”。
                      您的:季东 2010-7-14 于哈尔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1 09:49
《古人对地震征兆的认识:最为关注“地发雷声”》(地震论坛转载“光明日报”2010-5-6的文章)
    古人有关:地发雷声,随之而发生地震的记载屡见不鲜。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释就是说:地震是地壳内的增能电场放电而激发的高能高温等离子体介质的聚变性爆发效应。
    地壳内电场放电所产生的腔内瞬间高温高压,使已经处于高温高压态的等离子体介质(氢,或氘,或氚)达到或超过了聚变阚值从而激发聚变爆发,这就是地震。
    这说明,季东先生的地震学理论是正确的(该理论能够科学的解释众多的地震前兆)。
发表于 2010-8-1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壳内电场放电所产生的腔内瞬间高温高压,使已经处于高温高压态的等离子体介质(氢,或氘,或氚)达到或超过了聚变阚值从而激发聚变爆发,这就是地震。


“已经处于高温高压态的等离子体介质”
腔内的高温会容忍腔内壁的存在?它会不融化腔内壁?如果这融化过程持续下去,那这高温和高压还能存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9 13:08
高能腔只是对地壳内增能电场里等离子体高密度聚集区的一种模拟叫法。它当然会融化腔内壁,也会对外传导热量;如,海城地震等浅源地震前出现的大范围的地热和冬暖。火山爆发的大量气体和熔岩等。高能电场的高密度等离子分布域界,形成模拟的腔内壁;只要增能的高能电场存在,就有高温高压的等离子“高能腔”存在,高能电场是能量源。
发表于 2010-8-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转移会不会导致热平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考那年正好是汶川地震,西安经常摇呀摇的……那天我的好多车模都从架子上掉下来摔坏了!

当时就希望将来学习地震知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12 12:55
2000年夏天,季东先生曾到辽宁地震局推销著作。地震局的阚教授透露说:“海城地震前,我们探测到了地下有一个很大的热体。难道就是你所说的高能高温等离子腔?”季东先生说:“高能高温等离子腔在热体的中部,其感应分布域形成大热体。”
    值得提一下的是:1975年海城地震前曾探测到地下有一个很大的热体。这个发现至今没有公开。其原因可能是:脆性岩石应力破裂说的地震机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匿名  发表于 2010-9-12 13:12
《中国科学》,《地震学报》等期刊及“科学网”的编审人员,压制和封杀季东先生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开拓研究和重大发现,是对国家自主创新科研政策的顽固对抗!是对发展人类科学的极大犯罪!

季东先生在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科学等领域里的重大发现和突破,都可以无愧地获得诺贝尔科学大奖。但是,季东先生的理论遭到了中国保守学术权威的长期压制和封杀。

季东先生破译了太极八卦图是物质原理和结构原理图的秘密;攻克了物质结构,建立了新的极具说服力的结构模型;攻克了地震的物理机制,找到了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指出了红移及蓝移的真正原因;说明了石油气、石油和煤炭在地壳中的自生过程;提出了一定的电磁场条件决定一定的生物基因的生物学导向;••••••
发表于 2010-9-1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每天都有上万次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1 14:25
中国保守的学阀长期以来压制和封杀季东先生揭秘自然的重要科学理论,是对发展中国科学及人类科学的极大犯罪!必将被追究历史责任!
匿名  发表于 2010-10-4 08:48
季东先生的理论:厄尔尼诺现象的实质是,地球电磁场变换,使发生该现象的海域出现了磁场减能、等离子体增能的高能等离子活动,使海水增温,鱼类死亡的现象。而拉尼娜现象则是发生该现象的海域的负性电场变换,磁场增能,海水变冷变凉。
    陆地上发生等离子增能现象,便容易产生草原和森林大火;地壳内发生高能等离子增能现象,便容易发生地震。
匿名  发表于 2010-10-4 08:56
地幔中发生磁场减能电场增能的等离子活动,就容易发生火山活动和火山爆发。
发表于 2010-10-5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测量“地幔中发生磁场减能电场增能的等离子活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5 12:44
是物质结构理论推论的。将来可以通过卫星遥感与地幔增能电场相对应的空间等离子层次(电离层),间接测得地幔电场的变化。
季东先生正在研究王金甲先生的理论。
匿名  发表于 2010-10-9 08:42
季东先生理论的又一个实例证明:
曾看到过报导:海城地震时,有人听到隆隆的地声后,就发现大地裂开了一条长长地裂缝,同时裂缝上没被收割的玉米秸都被齐刷地切断,倒向一方。之后,就是地动山摇。
这说明,地裂缝和玉米秸被切断,不是地震波造成的;而是聚变效应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的切割作用造成的;它领先于地震波。
地壳受高能射线切割,在电磁场切变牵连作用下出现裂缝和错动。电磁场的切变力也是形成扭波的主要原因。
这说明:传统的地震学理论是错误的;季东先生的地震学理论是正确的。
发表于 2010-10-9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季东先生别胡勒了行不???

冬天有玉米秸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10 08:33
大地震都有高能伽马射线的切割现象;唐山地震也有这样的现象。
    伽马射线只有聚变效应才会发生。岩石断裂实验从未发现过伽马射线。
    另外,有些农民收玉米,只收棒子,不收玉米秸;来年春耕前烧了做肥料。
    季东先生谨慎探索从不胡勒 ,老王把话说过了。
匿名  发表于 2010-10-11 11:17
季东先生再次为自己的理论找到证据;支持。
发表于 2010-10-1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都有一万多次地震你怎么解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13 10:42
其一,   从地幔到地壳有许多电磁场层次;电场增能的等离子层次里将会产生不同量级的等离子放电激发效应;地球上的小地震较多是事实,但,真正的地震不至于上万次。
  其二,  不能将地球的潮汐特别是固态潮汐引起的地颤动以及工程爆破和矿山爆破所引起的地震动都列入自然地震的范畴。
发表于 2010-10-13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Guest from 110.110.13.x
“从地幔到地壳有许多电磁场层次”
即便有可能产生不同层次的电磁场,其间的层次也会瞬间淡化,阶差会瞬间平衡。层次间的阶差不可能长期存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14 15:02
空间的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海洋中不同深度有一些不同的运动层次;贝加尔湖有不同的电磁场层次所决定的不同的颜色;在没有电磁场变换的情况下,层次与层次间由磁场保持稳定性,不会瞬间淡化和平衡。
匿名  发表于 2010-10-18 10:47
一个好的地震学理论,必须能够正确的解释众多的地震现象;季东先生的理论就做到了这一点。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1 12:48
大地震发生时10至30秒的时间里,地光、地声、地裂缝、地震波、等重要现象发生及到达地面的先后不同。先看到空间的闪光(往往是弧线分布),继而听到隆隆的地声,这是高能电场在放电;再出现地裂缝,这是介质聚变爆发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击穿作用所致;最后是爆发冲击波到达地面,地动山摇。这是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4 11:17
证明季东先生地震理论的方法之二 :在大地震爆发时,检测它的高能辐射;如果发生了强烈伽马辐射(地裂缝处的强度大),则,传统理论是错的;季东先生的理论是对的。
(需要提前安装探测仪)
发表于 2010-10-2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地震发生时10至30秒的时间里,地光、地声、地裂缝、地震波、等重要现象发生及到达地面的先后不同。先看到空间的闪光(往往是弧线分布),继而听到隆隆的地声,这是高能电场在放电;再出现地裂缝,这是介质聚变爆发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击穿作用所致;最后是爆发冲击波到达地面,地动山摇。这是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

地光、地声的次序没有问题因为其传播速度不同。麻烦的是地裂缝、地震波次序,大家想想那大地可能咧着口子等地震波来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6 11:05
地下深处等离子体聚变爆发,同时产生高能伽马射线和高强冲击波;因为伽马射线是光速运动,它超前于速度较慢的冲击波提前穿切地面形成地裂缝,冲击波迟后到达地面而地震;震源越深,二者的时间差越长。如同雷电现象,本是同时发生的光和声,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就是自然。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6 11:06
地下深处等离子体聚变爆发,同时产生高能伽马射线和高强冲击波;因为伽马射线是光速运动,它超前于速度较慢的冲击波提前穿切地面形成地裂缝,冲击波迟后到达地面而地震;震源越深,二者的时间差越长。如同雷电现象,本是同时发生的光和声,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就是自然。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9 10:53
太阳的运动和演化受控于银河系电磁场;地球的运动和演化直接受控于太阳电磁场,间接受控于银河系电磁场。引力理论是错误的理论,人类的宇航事业因此受到了严重约束。

    由于人类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错误,人类失去了许多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机会,至今没能制造出先进的宇航器。
发表于 2010-10-30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的运动和演化直接受控于太阳电磁场”
如果外太空的磁场强度高于近地磁场强度,那这个命题成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31 10:43
任何外太空磁场(主要是银河系的)都将首先和太阳电磁场相互作用,太阳电磁场的变化后才能影响地球电磁场。太阳电磁场对地球电磁场起着支配和屏护作用。
发表于 2010-10-3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电磁场对地球电磁场着支配和屏护作用。”
如果太阳电磁场的强度远远没有地球电磁场的强度高,那这“支配”作用如何解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楼主所说的热核反应是放出r射线的原因,那这反应必定放出a射线,而这a射线的放出必定导致放射性污染。因为不放出a射线的热核反应是不存在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看,楼主的观点可以说是很尖端很难得了,但是终归没能超越现代科学的局限性。如果现代科学能够明白,可知世界上有多少权威人才在研究这类问题?还用得着我们操劳吗?或许早就被爱因斯坦说得明明白白了。

      楼主似乎注意到了空间环境的变化对地球运动的影响,这点就是难得之处。问题的关键是空间环境的变化是偶然情况还是必然情况,这点楼主的看法基本是受太阳活动变化的偶然情况。但是我的看法不同,除了太阳活动的偶然情况之外,地球随着一年四季的运动,所处的空间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在靠近近日点的半周,地球能量“相对过剩”,因而出现地震、火山、台风、龙卷风等等较多;而在靠近远日点的半周,地球能量相对不足,因而出现干旱、地陷之类的现象较多。这个地球能量所相对的,就是地球所处的随时变化着的空间环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1-2 09:19
季东先生说:
    一,地球的外空间环境就是太阳电磁场,特别是黄道电磁场;地球在近日点到远日点接收到的黄道电场的正负性质有了变化,所以才有四季的变化。
   二,地球电磁场受太阳黄道电磁场控制和支配,主要是通过对地球的最外基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的;黄道电磁场的强度,总是高于地球的最低基态场。
   三,氢、氘、氚等离子聚变没有核污染。即便有阿尔法辐射,也会在震源附近迅速衰变衰减。
       另外,外国人已经实现了常温下用强电流激发氘、氚等离子聚变的实验;说明,地壳中的高能电场放电必然激发高能、高温的氢、氘、氚等离子聚变。
匿名  发表于 2010-11-2 10:33
1“最低基态场”?一到解释不了的时候就提出另一个全新的假说,如果还解释不了,那就再提出一个假说,这岂不是成了“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了。
2氘、氚的分布几乎是均匀的,浓度非常低,你是如何让它们聚集起来的?也许另一个假说可让它们聚集起来?
发表于 2010-11-3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新太极
地球能量“相对过剩”

如果地球的动量是守恒的那,地球能量又何以“相对过剩”?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lhkcc58

地球除了动能,时刻都在进行着物质能量代谢过程,就像人一样,生命不息,物质能量代谢就不停,地球时刻都在散发出热能(还有其他能量形式)。随着地球所处空间环境的变化,地球向外散发热能的速度也发生变化。当散发能量的速度被加速时,地震、火山会加剧,反而当散发能量的速度被减速(同时地球产生的热能也减少时),干旱、地陷等地表收缩的现象会加强。
做个简单的比喻,就比如你坐在飞机上,尽管你身体的动能很大,你的身体也可能很冷或者很热,动能和热能是两种不同作用的能量形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固体潮汐”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1-4 08:48
1 ,星体的核心场和最外空间场是星体的最低量级基态场的内外分布;这是季东先生20年前发表的论文《星体的演化规律及火山地震的成因》(《潜科学》1990•5北京)中提出的,也是季东先生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论点。请在网站 sea3000.net/jidong 查看论文《物质结构再认识》和《星体电磁场结构的共性》等论文;这都是逐渐被证实的真理。
    2 ,请认真看看季东先生的论文《地震的实质和预报》中的论述:在高能电场里的氢离子,将增益为氘或氚等高能同位素;氢的广泛存在及高能电场里的水、碳氢化合物的分解离子化,都将使高能电场中积聚大量的氘和氚,从而成为聚变发震介质。

    3 ,地球的能量(包括动量)相对守恒,是由地球电磁场的相对守恒决定的;如果太阳电磁场变化而向地球场馈能的电荷增多以及地球的物质衰变的电荷增多,就会使地球电磁场中的能量(电荷)“相对过剩”。
发表于 2010-11-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固体潮汐”就没有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地球的能量(包括动量)相对守恒,是由地球电磁场的相对守恒决定的;如果太阳电磁场变化而向地球场馈能的电荷增多以及地球的物质衰变的电荷增多,就会使地球电磁场中的能量(电荷)“相对过剩”。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www.dizhenluntan.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956-1-1.html

看得出来,你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地震的能量根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天文地理,但是我的《新太极论》完全能够明白星球如何运动,说点最简单的,地球的运动就是处于向着太阳坠落的过程中,就像天上的人造卫星,迟早都要掉下来的,只是这个过程对于人类历史来说非常漫长。
天地在四季轮回中坠落,难得明白,更难得糊涂!哈哈,我是不是太爱管闲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曾把地球的这归宿说的明明白白的,但是这趋势却不是当前地震的原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地震比喻炸弹爆炸,那么地震的能量根源是炸药、发生地震的诱因是雷管。地震的能量根源是地球物质不断聚集而散发能量,这种能量的发出是持续不断的,就像太阳一直不停地发光发热。而发生地震的诱因与地-月系统的运动有密切关系,还有就是受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空间环境变化的影响。

    反过来看,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是持续不停发生的,这是地球持续散发能量的铁证,是《新太极论》发现的“太极规律”在地球的体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1-11 11:46
请新太极看看季东先生的理论《太极八卦图新解》和《物质结构再认识》,再看看《地震的实质和预报》,和您的理论对对号,看看自己的理论还有哪些差距?论文在网站: http://sea3000.net/jidong
发表于 2010-11-16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东生先!20年后你应该是中国地震局科研领主吧?地震论坛资料齐全。看到我眼花缭乱,看得出你有点保密法末
写出来公布于众,也许写真的又要等到20年以后才能公布于众,到时就没气了。深层、气候环境的污染,动物是没有异常反应。大型、浅层古时代动物异常反应是准确的,现代动物受到人类巨大活动的影响是不灵验了。事实古时代[易经]对地震已经说得很明白。不过嘛!我又不是人工钻石,又没有人工证。天然钻石毫无价值,比不上人工钻石,但是天然钻石货真价实毫无半点渗假。信不信由你,全球天然钻石等着你的开采人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地球磁场的强度时多少?
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漂移天地一道白,就是伽马射线。能研究出来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就是这个道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除了动能,时刻都在进行着物质能量代谢过程,就像人一样,生命不息,物质能量代谢就不停,地球时刻都在散发出热能(还有其他能量形式)。”

由此引申开来,那,地震应该说明土地爷的前列腺还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前智利的火山活动就非常活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2-25 21:13
季东先生地震理论的正确性证据——地光。地光是即将发生的地震的首发现象,它在地震动之前产生;发光介质往往在空间弧线分布。这说明:地光是同一个高能电场的空间分布在放电时所激发的空间介质的发光现象。它和地壳中分布的高能电场放电激发等离子聚变同时发生。
应力破裂不产生地光,即便有微小的发光现象,也不会穿透地壳几十公里传向地面天空。不能说明为什么地光多是弧线分布?更不能解释几百公里深的热地幔中的地震前的发光现象。
匿名  发表于 2010-12-25 21:37
应力破裂说是人们根据地震的表面现象杜撰的一种错误假说;已经迷惑地球人类百年。连地震的机理都不明白,怎么能搞好地震预报呢?
  最可恨的是:地震界的错误权威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压制和封杀地震理论的开拓创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地震论坛的管理团队、所有支持者、参与者新年好!
祝愿民间的地震科学攻坚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多收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3 10:46
“应力破裂说是人们根据地震的表面现象杜撰的一种错误假说;已经迷惑地球人类百年。连地震的机理都不明白,怎么能搞好地震预报呢?
  最可恨的是:地震界的错误权威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压制和封杀地震理论的开拓创新。”
   中国科学要想真正迅猛发展,必须彻底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砸烂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利益共同体铁饭碗!必须重用开拓创新的科技人才!
发表于 2011-1-4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若无水, 这个问题提的尖锐,是对错误的板块运动应力说的有力的挑战。要想真正明白地震的机理和成因,必 ...
Guest from 61.233.189.x 发表于 2009-7-13 18:34



    难道大陆板块是漂浮在水上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力破裂说是人们根据地震的表面现象杜撰的一种错误假说;已经迷惑地球人类百年。连地震的机理都不明白, ...
Guest from 125.39.138.x 发表于 2011-1-3 10:46


知道固体潮汐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9 09:44
季东先生在网上多次发出与基础科学界权威公开辩论的邀请,至今没有人回帖应约。季东先生没有点出某些权威名号的原因是,不忍心硬砸某些人的饭碗。希望你们好自为之,解除对革新派的压制和封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10-8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