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知识更新】
九寨沟MS7.0 级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提取测绘科学
5月20日
显示大图
摘 要
针对D-InSAR 地震形变监测中存在LOS(lineofsight)视线向模糊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一种融合升降轨不同视线向干涉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同震形变场的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为例,基于研究区的Sentine1_1A 数据和SRTM(1″)DEM 数据,采用二轨差分的D-InSAR 技术,融合升降轨LOS向以及自定义视线向的干涉测量数据进行联合解算,获取了研究区三维同震形变场,解决了单一轨道雷达LOS提取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地表三维形变场的问题。实验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地表的沉降和东南向的滑移,并通过震区形变剖面图和形变等值线图,分析了形变场的空间分布以及此次地震所造成地表断裂的位置,认为此次地震与塔藏断裂、虎牙断裂存在关联性,其运动形式为主动盘逆冲的走滑型地震。
引用格式
王燕燕, 于海洋. 九寨沟MS7.0 级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提取[J]. 测绘科学,2019,44(5):8-13.
正文
地表形变监测的主要方法有水准测量、GPS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这些方式由于测量范围小,只能获取离散形变点,效率低下,人工强度大,尤其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特殊环境下,测量作业难度加大,甚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其全天候、大面积以及低成本的观测特点,并且不受灾后天气条件的影响,已成为大范围滑坡监测、积雪深度反演、以及及时灾监测后地表形变等的重要遥感方式之一。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metry,D-InSAR)技术做了不少的研究,例如D-InSAR技术被用于2008年汶川地震中地震同震形变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监测、宁东煤炭基地的沉陷监测、伊朗巴姆地震地表形变监测等。研究表明,利用雷达影像数据结合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DEM)数据,可以实现对地表的微小形变的监测,并且该技术更适合于突变的、剧烈的的地表形变,例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表形变剧烈的区域。
对于此次九寨沟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专家判断这次地震与巴颜喀拉块体南东向推挤有关系,发震构造推测为塔藏断裂南侧分支和虎牙断裂北段,一些学者也对此做了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震中附近基岩断裂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断裂的走向为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较陡,与虎牙断裂北西沿线走向一致,分析认为地震破裂以左旋走滑为主。文献同样利用Sentinel-1数据提取了极震区2 000 km2范围内的地表形变,揭示了此次地震为主动盘单侧走滑兼逆冲的变形模式,但其形变方向只是单一雷达视线(light of sight,LOS)向的形变量,本文认为单一视线方向的形变量不能有效反应震区实际地表形变情况,因此采用融合升降轨数据的方法提取了震区三维形变量,更好的解释了此次地震的地表运动形式。
常规D-InSAR干涉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干涉测量、影像配准、去平地效应、相位解缠、投影转换等,所获取的地表形变方向一般为雷达视线方向LOS向的形变量。本论文在进行常规D-InSAR干涉测量之前,需要对Sentinel-1A的单视复数(single look complex, SLC)数据进行多视处理,即为了不在地理编码时进行过度的重采样,需要在多视的时候和地理编码的制图分辨率就保持一致,以方位向和距离向相同的地面分辨率为约束条件,利用Sentinel-1A的SLC数据提供的斜距向和方位向分辨率以及入射角参数,计算需要进行多视的视数以及多视后的距离和方位向分辨率.
在干涉图生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外部参考DEM进行自动配准并去除地形相位,为尽量减少由于空间或时间基线引起的失相干噪声以及由大气延迟等引起的相位噪声,论文采用Gstein滤波的方式以削弱部分噪声相位的影响,提高干涉条纹的清晰度。在解缠过程中,通过设定相干值的阈值,来求取满足解缠条件的最小值,这里采用最小费用流(minimum cost flow,MCF)的方法对大于该阈值的像元进行相位的解缠。
由一对数据对进行常规D-InSAR测量,所获得的地表形变信息只是单一方向上的形变,单纯的升轨或降轨数据获取的沿LOS向的形变量相差可能较大,甚至完全相反,因此单一的方向上的形变数据不能有效反映测区地表真实三维形变情况,本论文利用升降轨数据采用常规D-InSAR技术分别获取的沿LOS向形变信息和采用D-InSAR技术获取的自定义任意方位向的形变信息进行联合解算,从而求取研究区地表在三维方向上的形变量。论文所采用的Sentinel-1A卫星数据的侧视类型为右视,对应的升轨和降轨卫星轨道向和视线向如图1所示。
......
阅读全文请进入公众号,回复 9502 获取pdf
编辑:晨风小语
往期精彩
《测绘科学》2019年第5期目次
复杂地理背景下耕地分布监测与形成机理研究
复杂网络理论的武汉市路网结构特征
杨元喜:创新是论文的灵魂
关于《测绘科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邮箱:chkx@casm.ac.cn
网站:[]//chkd.cbpt.cnki.net[/] 有趣探索
5万粉丝
【8月首个大地震来了】,我国地震台显示震级为6.8级,随后余震6次
08-02 18:16优质原创作者
趣味探索讯 地球地壳被厚达数百公里的坚硬岩石所包裹,看起来十分稳固。但事实上,地球外表面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上升、下沉、俯冲和漂移,以至于地壳有时会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地震学中常说的地震。所以地球每天都在发生着地震。刚跨进8月,首个6.8级大地震来“敲门”了。
尽管人类飞船离开了太阳系,火星好奇号都快用报废了,月球被人类抛了数百吨废物,可以说21世纪人类科技很先进,但人类却无法阻止地球地震的发生,也无法对它进行提前预报。只有等到地震出现后,根据地震快波,地震学家才能确定地震已经发生了,抢先几十秒提醒人们地震已经来了。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数据显示,北京时间2019年8月2日,凌晨2时28分5秒,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了6.8级大地震,震中位置为34.232°S、72.300°W,震源深度为10公里。据了解,该地震距离居民区比较近,震中距离利圣安东尼奥西南90公里,圣克鲁斯97公里,圣地亚哥169公里,这几个地区已明显有强烈震动。
这次地震是是自8月份以后的首个大地震,目前美国USGS正在密切关注中,正在对它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进和评估,已经确定没有产生海啸,不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天下午5点,该地区余震已经出现了6次,其中包括一个5.8级余震。地震专家表示,该地震没有直接出现在居民区,这已经算得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了。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已经出现了103次地震,其中6.0级以上大地震出现了10次,这相当于每天都有会发生3次以上的地震。不过根据美国USGS官网显示的地震数据更多,每天至少会出现10次以上地震。差别的原因是,很多微小地震我国地震台网都没有去统计,因为它对我们构不上威胁,基本忽略不计。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15个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可怕灾难
美国加州将发生大地震?NASA飞机异常低飞呈之字形疑监测断层
美国地震再次“升温”!加州在24小时内发生111次地震,引发担忧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7级地震,当地发布海啸预警 【安徽滁州一地泉水异常疑似地震前兆?】地震专家赶赴现场发现……
2019/08/02 21:21
黔讯网收录 + 关注
日前,滁州市地震局接到来安县复兴泉地震观测员来电,反映其观测的复兴泉水电导率大幅上升,数值由7月23日的608上升到701,水温也有所下降,具体原因不明,怀疑是地震前兆现象。
滁州市地震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以副局长李金陵为组长的异常核实小组,于当天下午赴复兴泉观测点进行核实。发生异常现象的复兴泉位于来安县舜山镇练山村农地里,周边为农田和苗木林,现场共两口泉眼,均用砖石围砌,一口灌溉,一口地震观测。现场抽取水样再次进行比对,证实存在该异常现象。异常核实小组随即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未发现附近有施工等可能造成环境改变的因素。我局迅速将该起异常向省地震局相关处室汇报,省地震局于25日派出专家组到现场进一步进行核实。省、市地震局核实人员利用省地震局专家组携带的仪器对复兴泉水和周边井水取样化验,发现复兴泉水电导值仍处于高位。省、市地震局核实人员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并了解到附近苗木林所有人23日安排人抽取两手扶拖拉机约一吨多泉水浇灌林木,因其不了解情况,未抽取灌溉水源而直接抽取了观测用途水源。
根据现场了解到情况,结合其他相关信息,省、市地震局核实人员认为,复兴泉水电导率突升现象与23号抽水灌溉有关,抽水导致泉水的深层水源补给,使得泉水电导率上升并导致水温下降,基本可以排除此次复兴泉水电导率大幅上升与地震宏观异常的关系。省、市地震局核实人员在现场将此调查核实结果告知了周边村民,并就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知识进行了宣传,及时回应了当地群众的疑虑和关切。
【“地震前兆”】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
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会跟着改变,此时,井水、泉水便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出现的异常变化有:天旱时井水水位反常升高;无雨时井水浑浊,且变色变味;平静的井下开始喷气发响冒气泡。不过,地下水发生变化有时也与气象、地质、人为等因素有关。
动物行为反常
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地震部门编成了顺口溜方便市民识记: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泥鳅蚂蝗上下蹿,鱼浮水面又打旋;蜻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蜇人畜。
地声与地光的“警报”
古今中外关于震前出现地声、地光的事例很多,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多种多样。地声大多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地光一般也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其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等,且颜色多样。不过,由于地声、地光与机器轰鸣声、闪电等相似,也不易鉴别。专家提醒,生活中很多异常现象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市民在发现异常现象后无需恐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原标题:滁州市地震局核实和排除一起疑似地震异常 台湾花莲4.8级地震 震源深度5千米
【 台湾为何地震多】
2019/08/03 08:38
中华网收录 + 关注
台湾4.8级地震
原标题: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5千米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03日06时24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63度,东经121.58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据地震最新消息显示,该地震是发生在海上。
那么,台湾为什么多地震?据悉,台湾是在板块交界处。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多发,每年会发生三四次地震。
之前,大多地震发生在东部沿海或海里,但此次发生在岛内。
过去40年,岛内的最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南投7.6级地震,史称台湾集集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8000多人受伤。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陈会忠研究员分析,此次地震是台湾集集地震之后发生在台湾岛上的最强地震,目前余震已较多,最大4 .9级,不排除还有大的余震。
台湾地震预警是归气象局管,到2014年底台湾已建成用于预警的密集地震网,在人口区每个地震台站间距只有7.5公里。
对全球地震进行长期观测的吉林大学杨学祥教授预测,台湾最近一两年地震特别多,有几次6级地震。
按照小震闹、大震到的地震预测规律,预测今年2至4月应该有较大地震,台湾地震的季节性特别强,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1至4月份。 【今年地震是不是变多了?】
2019/08/03 10:49新京报官微
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得把它放在一段更长的时间来看。
全文1641字,阅读约需3分钟
相关视频
▲印尼海域发生7级左右地震:首都震感明显 民众惊慌奔跑逃生。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
7月4日,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6 级地震;7月4日、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相继发生 6.4 级和7.1级强震;7日13日,冲绳岛北部发生 6.1级地震;7月 14日,印度尼西亚哈马黑拉岛发生7.1级地震;7月26日,青海玉树州治多县发生4.3级地震;8月2日,印尼海域发生7级左右地震……
套住的股票不要扔!赶紧测测
广告关闭
如果你在手机里安装了资讯类的 APP,那你最近可能收到了不少关于地震信息的推送。于是,很多人不免都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最近地震比以往频繁了吗?地球越来越不安稳了吗?
━━━━━
今年地震特别多?
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得把它放在一段更长的时间来看。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相关统计,1900 年- 2018 年,全球共发生了 1397 次 7 级及以上地震,虽然有周期性的变化,但持续增长的趋势并不明显。
最近十年(2009 年- 2018 年),全球平均每年发生 16.7 次 7 级及以上地震;截至目前,今年全球一共发生了 9 次 7 级及以上地震,其中 7 次发生在上半年。也就是说,从大震的数据来看,今年的地震并没有明显多于往年。
也许有人会说,上面只统计了 7 级及以上的大地震,并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如果将更多等级稍小的地震纳入统计,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我们对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数据做了相应处理后发现,1990 年- 2018 年,全球 5.0 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在 2008 年前后几年出现一次峰值,但并没有呈现明显持续上升的态势。
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从周期更短的月度数据来进行比较。
监测数据显示,相较于 2015 年- 2018 年,今年刚刚过去的五、六月份,全球 4.5 级及以上地震的次数并没有比往年多。不过,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相比前几年上半年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 4.5 级及以上地震发生次数确实多了一些。
之所以我们会觉得地震越来越多,人们对其重视程度的提升和预警技术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日前( 7 月 25 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宣布,新版安卓系统地震预警 APP 正式上线,新版苹果系统的 APP 也在开发中。最近,科技部也在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预警设重点专项,国拨经费概算约 5 亿元。
━━━━━
地震经济损失中国第二
在那些地动山摇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往往会显露出无力和脆弱。谈起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人们依然心有余悸,它们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可对于天灾,我们似乎只有接受。
事实上,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会发生地震。地震和火山分布一样,主要集中在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区。目前全球主要有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洋中脊地震带。还有一小部分大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主要集中在大的活动断层带及其附近,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属于这种类型。
中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确实是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至少有 495 个地震断裂带分布在中国。
中国地震局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及周边地区共发生了 22 次 5 级及以上的地震,其中震级最高的是 4 月 18 日发生在台湾花莲县海域的 6.7 级地震,4 月 24 日发生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和 6 月 17 日发生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地震,属于我国及周边内陆地区震级较高的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 6.3 级和 6.0 级。
2018 年 12 月,全球地震模型(GlobalEarthquake Model Foundation)发布了一份有关全球地震灾害和风险的估算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第二大的国家,排在第一的是日本,美国排在第三位。
根据上述报告的估算,每年地震造成全球的经济损失高达 358 亿美元,其中经济损失最多的前 15 个国家,其经济损失占到全球所有国家的 80% 。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这 15 个国家地震灾害最严重。从绝对的经济损失来评估地震风险不免给人一种误导,因为有些地震多发的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人口相对较少,其损失自然不能与日本、中国和美国相提并论。
数据新闻编辑 李媛 新媒体设计 甲晨晨 前端 李亚珍 校对 李世辉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花木南
欢迎朋友圈分享 国际日报 | 印尼昨晚地震修正为6.9级 政府防范大逆冲型地震
?
巴厘之窗
23小时前 · 优质国际资讯领域创作者
尼万丹昨晚地震修正为6.9级
当局曾发布海啸预警
显示大图
昨晚,印尼地球物理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本报综合报道:昨晚(8月2日)7点3分(印尼西部时间),印尼爪哇岛万丹省发生地震,震动了万丹及其周围地区,首都雅加达有明显震感。
昨晚最初报出的震级为7.4级,随后印尼地球物理气象局(BMKG)举行新闻发布会,负责人Dwikorita Karnawati说:“BMKG最初分析的结果,震级为7.4级,现在修正为6.9级。”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万丹省的苏摩勒(Sumur)西南方向147公里海域,地震深度10公里。当局发布海啸警报,当晚9:35解除警报。
雅加达东区Tamini Square 购物中心的顾客突然感到地震,仓皇逃出购物中心,聚集在大楼前的广场上。
一些人立即打电话给他们的亲属告知发生地震,强烈的震感促使人们四散奔逃,但也有一些人因专注于各自的活动而没有感受到地震。
一位名叫Ilham的顾客说:“当时我正在购物中心的二楼打电话,突然看到桌子晃动不停,我立即带着孩子从自动扶梯跑到楼下。”
另一位叫安妮妲的女生说:“我正在一家快餐店吃晚餐,突然感到一阵摇晃,我立即跑了出来,惊异地看到人们纷纷逃出大楼,幸而有惊无险,我随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
雅加达Sudir地区办公楼员工在户外躲避
印尼国家灾害管理局(BNPB)一个工作组正在庞岸达兰调研,地震发生后,他们立即逃到山上,因为他们住的酒店距离海滩仅200米。
其中一位工作人员里尼表示:“我们在该地点没有听到海啸警报声。众所周知,这次地震有可能引发海啸。但不确定该地点是否安装海啸警报器,或是警报器不够响。”
他们躲避在一座高约200米的山上,这里肯定是安全的,街道上有照明。
“这座山上大约有30到40人避难。”里尼说。
他们没有办法监测海况,因为他们的位置无法看到大海的景象。
2006年庞岸达兰曾发生海啸,瞬间造成600人死亡。
兰加士勿洞(Rangkasbitung)一处体育馆墙壁受损
芝勒贡(Cilegon)警察局局长Agung Prakoso于当晚通过电话向媒体表示:“我们呼吁民众避开海岸线!”
虽然目前海水看起来仍然正常,大家还是疏散到了高地。
“海水看起来仍然正常,人们正在转向高地。”他补充说。
到目前为止,警方尚未收到有关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报告。
“也没有关于建筑物损坏的报告。”他说。
芝勒贡警察局准备了一些车辆,以便撤离居民。
班达楠榜沿海居民因地震而陷入恐慌
加武眉(Sukabumi)警察局长Nasriadi当晚在电话里证实,他们正在疏散居民。
他说:“我已指示警员通知居民离开海岸,特别是在Palabuhanratu、Ujung Genteng、Cikakak、Ciemas和其他靠近海岸的地区,他们必须离开海岸线1公里。”
他还补充说:“我还要求警员监测海面,如果出现低潮或上升波,立即报告。”
新华社记者 施鳗珂 编制
印尼防范大逆冲型地震
总统要求有关部门措施要严厉
本报综合讯:7月下旬,关于爪哇岛南海岸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以至于造成部分居民大迁徙,尤其是中爪哇省芝拉扎(Cilacap)居民。
居民的恐慌源于印尼科技应用与研究机构(BPPT)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海啸地质专家威佐·康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爪哇南部地区可能发生海啸,他说“爪哇岛南部潜在发生8.5至8.8级大地震及引发20米高海啸的可能性,波及距离约为3至4公里”,这是基于历史证据及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专家们在芝拉扎发现了几千年前因海啸造成的沉积物。
随后的7月21日,印尼地球物理气象局(BMKG)举行记者会,地震信息和海啸预警负责人达里约诺(Daryono)安抚民众说:如果有灾难预警时,居民确实需要迁居,但现在还不需要这样做。
7月23日,佐科·维多多在总统府主持BMKG全国协调会议,总统要求BMKG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在灾区的发展项目,采取更加严格的灾害防范措施。他说:“请原原本本地对他们实说。”总统表示:“向经常受灾各地区传达这一信息,指明哪里是灾害易发区,哪里是洪水易发区。不要在那些地区建造机场、水坝、住房。务必坚定地传达下去,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佐科维的担忧是正常的,因为在灾害易发区进行建设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际上,这些地区不宜建设。他说:“错就错在那里。明知是在地壳构造板线,却在那里大事建筑。要向他们指出这是红色危险地带、不被允许的,千万要传达给当地政府。”
佐科维说,我国是最容易发生灾难的国家之一,因为处于火环地带。因此,BMKG与地方政府之间需要有政策协同作用。他说:“国家和地方必须相互配合,共同防范所有可能发生的灾害。”
关于发生“大逆冲型地震”的可能性,BMKG的负责人DwikoritaKarnawati并不否认。他对记者说:“我们必须知道这不是用来吓唬人,潜力不同于预测。如果是预测,其可能性更高。”
目前,科学家无法预知会有多大的地震。他说:“无论住在龙目、日惹、雅加达,我国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地震,但无需时刻担心会发生地震和海啸。我们要和民众、地方政府共同努力防范灾害的发生。”
有关在芝拉扎、日惹和东爪哇可能发生大地震和高海啸,当地居民开始感到焦虑。BMKG地球物理部副主任MuhamadSadly阐明,我国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强度的地震。Sadly说:“基于专家的研究,爪哇南部具有发生最大震级为8.8地震的可能性。但这是潜在的,而不是预测,无人知道何时发生。”
BMKG要求各方必须开展结构和非结构性缓解工作,建造防震建筑、在无海啸的安全沿海空间规划,以及向民众宣传在地震和海啸发生时应变的生存方式。
我们认为总统和BMKG的警告非常重要。爪哇、巴厘、龙目岛和东努省,包括南海岸都是人口稠密的地方。我们目睹了去年袭击万丹地区的海啸,造成人命丧亡和巨大的物质损失。我们也关注龙目岛和地震线上其他地区的地震受害者。
问题是,不仅是民众,政府也一样经常低估和忽视这种早期预警,没有做好防范工作。爪哇以外地区如三马林达、Jayapura和Kowane(东南苏拉威西省)发生的大规模洪水,都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和粗心才发生的。
为了控制对森林的入侵和采矿活动,政府制定了各种法规,但却被忽视了。这种状况使政府本身感到气恼。卡拉副总统指责许多地方政府颁发采矿和森林经营许可证,无视现行法规。有数千家公司违反上述复原规定,但地方政府处置不力,对当地居民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至于佐科维希望BMKG对地方政府采取严厉措施的要求,确实很重要。BMKG没有什么权力,中央政府本身必须强制实行,包括做好防灾准备和教育公民做好随时面对重大灾难的准备。“大逆冲型地震”一旦发生时,可以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8月地震“扎堆”!太平洋火环又发生6.2级地震,日本拉响警报
当地时间4日19时23分(北京时间18时23分),日本福岛县发生6.2级强烈地震,2011年地震和海啸摧毁了该核电站。日本气象厅表示,目前尚未发布海啸预警。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福岛县沿海,震源深度为50公里,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损失报告。
目击者在欧洲—地中海地震中心网站上记录了他们的经历。其中一人说,地震开始得很慢,我听到房子咯吱咯吱地响,在意识到是地震之前,我感到头晕目眩。然后我注意到了这个震动,大约持续了30秒,打开的门都在颤抖。另一些人描述距震中250公里的东京发生了“轻微地震”。
根据美国地质学会(USGS)的说法,该地区的建筑物已经为地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说,总体来说,这个地区的人口居住在能够抵抗地震震动的建筑中,尽管脆弱的建筑是存在的。这让日本想起了2011的福岛大地震。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9.0级大地震。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巨大的海啸,海浪高达40米,三个核反应堆熔毁,数千人永久撤离,超过15000人遇难,数千人受伤,造成数十亿英镑的损失。
这次地震是发生在太平洋的第3次强震,8月才过去4天,就发生了3次6.0级以上的地震,就在48小时前,印尼发生7.0级地震,换句话说,8月地震扎堆出现。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地震并未引发海啸预警,接下来会不会发生更大的地震?我们会持续。 西媒:地震和飓风等并非不可预测 均遵循相同数学模型
参考消息网8月10日报道 西媒称,如果观察多种灾难性自然现象的严重程度,并绘制图表记录每种灾害现象在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就会发现,相关结果不是不可预测的。恰恰相反,其遵循的是一条非常清晰的曲线。幸运的是,这条曲线显示,灾害现象的破坏力越强,其发生频率就越低。
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8月5日报道,来自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员阿尔瓦罗·科拉尔和阿尔瓦罗·冈萨雷斯对一系列可能导致灾害的自然现象进行了精确的统计分析,这些现象包括地震、飓风、森林大火、发生在大气层的陨石撞击、暴雨和由喀斯特现象(地下水溶蚀)导致的地面下沉等。
报道称,在对数以千计不同严重程度的灾难性自然现象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后,两名研究员利用同一种数学方法成功找出这些现象的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它们中的大多数遵循所谓的幂定律,即灾害现象的发生频率越高,严重程度越小。
不过,另外一部分灾害现象,比如森林大火,其发生频度与从弱到强的破坏性之间遵循的是另一种数学分布,即对数正态分布。
报道称,这项研究使科学家能够确切地指出这种函数关系在每一种灾害现象中应如何调整,以及对于极限情况(例如严重程度极高的灾害)是否依然有效。
科拉尔表示:“有了这项研究,就可以根据世界不同地区的历史记录,改善对每一个地区的灾害风险评估。”
科学家们认为,如此多样的自然现象都遵循幂定律这一发现很值得注意。科拉尔表示,一些解释指出,只要一种灾害现象有迅速释放长时间积累能量的表现,它就会遵循幂定律。但在这一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编译/苏佳维) 16级超强台风奔跑!8月第4个大地震发生,预警时间最长81秒
环球科学猫2019-08-08
作者:文/虞子期
最近地球的自然灾难似乎相对比较多,在海洋区域有“双台风”在进行奔跑,并且其中一个已经达到了16级超强台风级别,而还有个也达到了台风级,所以确实8月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一样,当然这是从初期的自然灾难来看的,而在8月8日,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科学数据显示,位于我国台湾地区又出现了一次强震(大地震),等级大小为6.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所以等级不小了。
下快报 新用户必领6.2元
根据科学数据显示,这次地震发生在台湾宜兰县海域,中心坐标为北纬24.52度,东经121.96度,本次地震的波及范围相对较大,我国台湾地区全岛都是震感强烈,其中就连福建沿海都具有明显的地震感觉,根据科学数据显示,这也是2019年8月,全球第4个强震,算是一个大地震了,其中8月2日发生了两次分别为6.7级和6.8级,8月4日一次6.2级,所以整体而言这次地震还是算比较大的。
所以我国台湾地区的朋友注意了,这次出现6.4级我们希望你们一切安好,但是也要注意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已经出现了16级超强台风,按照初步的预估是不会登陆,但是按照趋势也在风圈覆盖范围之内,所以需要注意了,基本上是影响全岛的概率最高,这就是今年的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LEKIMA),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了爆发的情况,“双重压力”做好防止自然灾难的准备。
地震在科学之中无法进行预测,本地地震也是同样如此,地震的发生一般都是因为板块运动或断层带而引起的,全球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所以这次地震也算是正常的,只是强度比较大,暂时没有看到一些影响报告。地震无法预测,对于地震云,地震鱼,生物异常等自然现在,在科学界是没有认可的,因为这个变化因素太多,所以大家不要传播。
而地震预警可以说在科学界非常的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地区实现地震预警,为地震区的人提供了帮助,包括我国台湾地区的这次地震,根据科学报告指出,其中地震发生后,福建省地震局震后26秒发布地震预警,为福建省各地争取了30秒至81秒的预警时间。你看,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福建这次预警时间最长争取到了81秒,这段时间完全可以做好地震防御,所以对我们帮助很大,未来科学界将实现“秒级预警”,那么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地震防御,值得科学研究成果的期待。 中国史上最惨烈的大地震83万人没了,
【地震前8小时有奇特征兆】
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华县大地震——这是一场发生在古代的地震,发生在1556年(明朝嘉靖年间),地点位于陕西渭河流域,震级8级,死亡人数83万人,史称华县大地震。而且,83万,这还是有名有姓的死亡人数,考虑到当时通讯不发达、统计手法不先进的因素,真实死亡人数应该比这还要多。至于地震造成的各类次生灾害引起的伤亡更是不计可数。中国史上最惨烈的大地震:83万人没了,地震前8小时有奇特征兆。
此次地震共有101个县遭受了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使当地民房、官署、庙宇、书院沦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如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据《陕西通志》记载,位于西安市的小雁塔为唐朝时修建,在此次地震中被震裂,塔身从十五层减少为十三层。此外,陕西渭南县境内曾有一座五指山,“如人指然,迥抱关门,嘉靖间地震后毁削无存矣”。
此次地震发生在即155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震中位于陕西华县。根据史料推断,此次地震强度为8-8.3级,烈度为11度。死亡人数达83万之多,是中国历史上地震死亡人数之最,你要知道当时全国的总人口不过约6300万。这次地震前有奇特征兆,也是首次有记载地震前兆的大地震。《华州志》记载此次地震前8小时,在震中区域曾经出现了因地面晃动,导致人头晕的情况。同时,此次地震时出现地中出火的奇特现象,也就是地下有光透出。
黄土滑坡、黄土崩塌,当地居民又大多住在窑洞内,黄土崩塌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这些地区房屋的抗震性能差。其二,地震在午夜十分,老百姓没有做什么的准备,许多人被压死在自己家中。其三,地震发生正值寒冷的冬季,在震后,灾民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其三,地震引起堰塞湖决堤,引发水灾,更有灾民被洪水吞噬。 颠覆认知?日本科学家从空中电子密度变化中读出地震预测信号
2019/08/12 21:34:00澎湃新闻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下午,当地面开始震动时,日置幸介(Kosuke Heki)正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大学的办公室里。震动发生的地方离得很远,同时每次震动持续了几秒钟。日置是一名地球物理学家,他研究一种神秘的现象,即地震发生后天空中电子形成的特殊模式。他对这次地震饶有兴趣,但并未过度惊慌。这次地震似乎是一个很远的大震。随着震动的持续,他甚至觉得这次地震的观测数据可能将有助于他的研究。这时有人打开电视新闻,日置的好奇心也瞬间变成了恐惧。
他感受到的震动源自日本近代以来最大的地震——毁灭性的9.0级东北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该国数千亿美元损失,并至少夺走了1.5万人的生命。地震引发的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陷入瘫痪,进而导致了全球近25年来最严重的核灾难。
当救援人员努力疏散群众,挽救当地人民的生命时,日置能做的,只有等待时断时续的电话和互联网恢复正常。终于,互联网在星期天恢复了。日置马上下载了日本东北町上空的卫星观测资料,如饥似渴地进行梳理。如他所料,电离层的电子在震后10分钟出现了扰动,但震后几分钟的观测结果不能说明他的模型就是对的。因此,日置试图扩大时间范围,将震前一个小时内的观测数据也包括进来。就在那时,他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
日置幸介
日置发现,在地震发生的40分钟前,震中上空的电子密度略微增加了。这可能是个异常,只是单次事件,也可能是仪器故障,但也可能有着其他原因。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某种可靠的地震前兆,用来在大地震发生前警告人们。如果电子变化可以作为这种指示迹象的话,每年数千人的生命将得到挽救。
日置立马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观测数据出了问题,因此他又收集了另外两个地震的数据。再次观测到电子密度的变化后,他决定继续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18个大地震震前发现了类似的电子信号。在过去8年中,他开始逐渐相信这种电子信号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其他专家也开始密切关注这一观点。“多年以前,人们认为天气无法预测,但我们现在就可以,”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遥感专家宋予合(Yuhe Tony Song)说,“在地面感受到震动之前,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一些现象。现在出现了这些现象……我认为这值得讨论。”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种观点。许多科学家认为,日置的工作只是一连串错误预报里面最新的一个。“它们就像普通感冒一样,总是四处流传,”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地震学家罗伯特·盖勒(Robert J. Geller)说道,他花了数年时间揭穿各种错误的地震预报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如果你不理睬,它们自己就会消失。”
然而,日置的观点似乎并没有消失,并且还可能会越来越可信。科学家在中型和大型地震中都发现了这样的电子信号,其他科学家也已经发展了一个将地面断层与空中电子活动联系起来的理论。日置本人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著名期刊上发表了他的发现,并受邀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年会上作报告。去年,日本千叶大学举办了一次会议,整场都用来讨论地震预警问题,其中就包括日置的发现。如果日置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它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但是,要利用这些征兆,还要解决一些难题,比如预警系统发出警报的准确程度必须要达到多高,以及应该采取何种应急响应?
因为几乎没有任何预警,致命的日本东北大地震和海啸摧毁了日本的陆前高田市。灾难过后,居民走在废墟中。
电子信号
据说,地震震级的创造者查尔斯·F·里克特(Charles F. Richter)曾说过,“只有傻瓜和骗子才去预测地震。”但他的言论并没有让人们停止尝试。公元前373年,希腊发生了一场约6.0~6.7级的地震,赫里克市遭摧毁。据记载,在地震发生的5天前,动物就四散逃跑,去寻找庇护场所。日本人曾经认为,抽搐或抖动的鲶鱼可以预测地震。狗、羊、蜈蚣、奶牛以及被称为“伟大的阿格斯”的苏门答腊野鸡,据说都会在地震发生前改变行为。
有些人还把突然变干的井、温度变化、氡气释放和一些较小的前震看作可能的地震前兆。1975年,中国科学家将这些迹象(包括动物行为)结合起来,甚至预测了7.3级的海城地震,并提前疏散了居民。这次成功的地震预测带来了希望。“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地震学家对短期地震预测非常乐观,”东京大学岩石力学专家中谷正生(Masao Nakatani)说,“那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地震是一定可以预测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都成立了研究小组来探索这个挑战。
然而,可靠的预测信号并不好找。中国成功预测海城地震之后一年,同样的技术却未能预测另一场更大的地震(唐山大地震),后者导致了二十几万人死亡。日本坐落于板块运动频发的环太平洋火山带上,在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后,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前兆只适用于一场地震,无法用来预测下次地震。大自然似乎在不断改变规则。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基于先前地震的模式,预测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克菲尔德附近将发生地震。但地震并未发生,美国也因此放弃了预测地震的努力。地震最终在2004年发生了,但丝毫没有出现期待的预警信号。
日本东北大地震发生的那年,意大利政府设立的国际地震预测委员会基本上停止了地震预测的研究。该委员会的成员在2011年5月写道:“尽管日本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但几乎没有发现证据表明,存在可以预测即将发生的大地震的前兆。”
四个月后,日置为地震预测研究找到了新方向。他发现,暗含玄机的电离粒子不在地表,而是在距离地面约300千米的天空中。大地和天空存在某种关联的想法并不是毫无依据。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岩石在高压下能产生电流,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电池一样。该理论认为,当岩石受压时,氧原子会释放电子,形成物理学家所说的带正电荷的空穴(p-holes)。临近原子的电子补充到空穴中,进而产生电荷移动的连锁反应。
这些空穴“能在很远范围内移动,从几千米、十几千米到数百千米,”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搜索地外文明研究所(SETI)的研究员弗里德曼·弗罗因德(Frieden Freund)说,他正是这一现象的发现者。“就像灭火时用的一桶水一样,不断地从一个人的手中传递给下一个人。”
弗罗因德说,空穴先是在岩石中传递,最终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它们吸引空气分子中带负电的电子,就像磁铁吸引铁屑一样。就这样,电荷便传播到高层大气了。目前,这种机制还只是理论,很难直接测量,但震后观测到的电子丛痕迹似乎符合这一理论。但是,还没有人在震前清清楚楚地观测到这种效应。
日置在他的研究中引入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复杂的GPS卫星网络,来监测大气中电子的细微变化。日本拥有特别密集的GPS接收器网络,这使得日置能够发现日本东北大地震震中上方高空中微弱的电子波动,这之后过了40分钟,地面的地震仪器才记录到大地的震动。
但是,日置却说他当时在犹豫是否发表他的发现。“我得考虑如何发表这个发现,”他说,“地震预测很特别,所有人都会非常激动。”
实际上,日置确实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发现。在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后,他又观察了另外两次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地都有详细的GPS数据。日置发现,在这两场地震发生前至少30分钟,电子密度都出现了明显增加。地震越大,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似乎越提前。在2014年智利的8.2级地震中,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是提前了25分钟,而在9.0级的日本东北大地震中,这一提前时间则是40分钟。所以说,电子信号不仅提示地震即将发生,还会表明了即将发生的地震的相对大小。“我从未见过如此明显的震前征兆,”日置说。
激烈的争论
2011年9月,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日置终于发表了一篇论文,宣布了他的发现。很快,其他科学家就开始指出问题。有人认为,日置的研究结果是对数据的误读,地震发生时和震后的干扰影响了观测。日置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突出震前效应,以此回应质疑。他还将以一定角度观测的结果转换为鸟瞰图,这样就可以更容易观察到那些效应。但批评者认为,日置只是在重新组织一套有问题的数据。另一个日本研究团队声称,日置的发现是地球磁暴造成的。日置进行了另一项分析来阐述磁暴的影响,发现地球磁暴本身无法解释他观测到的所有变化。
不久,一些怀疑者开始认同他的观点。中谷正生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地震前兆。” 中谷正生还说,20世纪90年代的努力失败后,他就不再相信地震预报了,但日置重新点燃了他的信念,以至于他认为这项工作很可能是“地震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宋予合则没这么夸张,但他也认为电子密度的变化很难用误差来解释,这似乎预示着一些真实的事件(地震)。弗罗因德说,日置研究了日本东北地区几个月内大地的压力积聚和天空中电子密度的变化。虽然这些压力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释放,比如感受不到的静地震,但在理论上,带电粒子的释放仍然可以在地震发生前被监测到,并用于预报。
然而,批评者坚持认为,日置看到的现象只存在于计算机里,而非现实世界中。“他试图在没有提供有效证据的情况下,验证他的最初想法,”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的法布里奇奥·马希(Fabrizio Masci)说道。马希在他已经发表的一些论文里,不仅反驳了日置,还反驳了其他地震预测的想法,并且形容日置的回应是“转移读者注意力的把戏”。
很多批评集中在日置对基准电子水平的读取上。电子这样的微小粒子遍布地球各处,并且像天气一样波动。日置认为,就在地震发生之前,电子的聚集程度会比平时高一点。批评者则认为,这种变化是电子每天的潮起潮落引起的。换句话说,日置寻找的 加州南部断层支离破碎!科学家警告:
【美国随时可能爆发8级强震!】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
贯穿美国西部的圣安地列斯大断层是世界上最大、最危险的断裂带之一,其活动关系着整个北美西海岸数千万人口的安危。日前,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公开称:经历过7月初的几次大震,圣安地列斯断层已经摇摇欲坠,尽管表层看起来完整,但其实内部早已断裂破碎,随时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地震。
“它现在安静的令人害怕...”要知道,自1857年以来,圣安地列斯断层系统的南部从来没有出现重大的地质活动,积蓄的能量也没有窗口进行释放。而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交界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都在向北运动,但是太平洋板块运动的速度比美洲板块运动的更快,这就意味着板块之间的应力也在不断增大。
1906年,旧金山湾区发生7.8级地震;1989年,在Loma Prieta发生6.9级地震,然而这些地质活动并未发生在该州南部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上。地质学家认为,断层内积聚了上百年的巨大能量可能正在等候一个窗口期,时间一到将有一个大地震即爆发在加州南部地区,其强度与震级是无法估量的。
电影《圣安地列斯》中描述了一场里氏9.0级的大地震重创加州,而现实世界里如此强度的地震仅仅在智利和日本发生过。最近科学家预测称,该圣安地列斯断层将会在未来30年内爆发地震,而震级则可能会限制在8.0M。同时,在此期间有75%的概率发生7.0级地震。虽然7.0、8.0、9.0级在数值上看起来相差无几,但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差距是很大的。经计算,9.0级地震所释放的是8.0级地震的32倍,是7.0级地震的1000倍!
由于加州南部地区(洛杉矶所在地)人口、建筑物稠密,研究人员预测这场地震将给当地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为详细评估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计算机中模拟了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结果显示,横跨断层的建筑物几乎“全军覆没”, 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则可能达到2000人。当地的996条道路、90条光纤主电缆、39条燃气管道和141条电力路线都将受到严重的破坏,预计直接损失就高达330亿美元!伴随着可能发生的火灾、瘟疫等次生灾害,届时整个洛杉矶届时将变得满目疮痍。
作者/朱张航宇
信息源:USG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