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9月15日/【知识更新】
为什么地震来临前动物知道 动物感知地震的原因是什么[=profile://pid=6461889224307552326&userType=1&userSource=1]//n1.itc.cn/img7/adapt/wb/smccloud/2021/09/11/163132587701066029_132_132.JPEG[/][=profile://pid=6461889224307552326&userType=1&userSource=1]嗅君葩闻[/]09/13 17:38
[=]已关注[/]
X
动物和人类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动物与人类的触觉不同,听觉也不同,所以在地震来临之前,更加贴近地面,听力范围比人类更大的动物能够比人类要敏锐的感受到灾害。通过一种求生本能而作出反应,进行预告,同时也进行躲避,这也是为什么动物能够提前感知地震的原因。一、动物感知地震的原因//n1.itc.cn/img7/adapt/wb/sohulife/2021/09/13/163152589287676122_620_1000.JPEG动物虽然并不比人类智商高,甚至没有语言能力,但是在地球生存的数百万年间,动物们早已能够和地球和谐共存,并且也能够深切的感知到地球可能产生的一切变花。动物与人类在触觉上的不同,也是动物们能够对地震有提前预感的重要原因。地震可以被成功预测吗,人类是没办法去预测地震的,但是动物可以成功预测。
//n1.itc.cn/img7/adapt/wb/sohulife/2021/09/13/163152589286917029_620_1000.JPEG人类是双脚行走的动物,本身接触地面的面积就比较小,再加上人类穿着鞋履,因此无法直接接触地面,更加切断了与地球地面的联系。而动物接触地面的面积要更大,并且感官会更加的敏锐,在地震来临前的一些异动,都会刺激到动物的一些器官从而产生反应。//n1.itc.cn/img7/adapt/wb/sohulife/2021/09/13/163152589287609345_620_1000.JPEG在听觉上,人类和动物也是大大不相同。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到20000赫兹,如果低于20赫兹一下的声音,人类基本上是难以察觉的,但是动物却能够听见更低频率,地震发生前,会有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动物因此能够听见,从而直接开始焦虑不安。二、地震的前兆//n1.itc.cn/img7/adapt/wb/sohulife/2021/09/13/163152589290644229_620_1000.JPEG在地震来临前,其实是可以通过自然界的一些自然现象提前感知到的,也让人类能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避难的准备。在地震发生前,井水或泉水会出现震荡、冒泡、升温等现象,如果家中有井,可以通过井水的异常来提前知道是否是地震前兆。//n1.itc.cn/img7/adapt/wb/sohulife/2021/09/13/163152589285028591_620_1000.JPEG另外,如果家中有家禽,开始变得焦躁,吵闹不堪,样貌惊慌的话,也是由于地震即将来临带来的物理或者化学变化,而让动物们提前感知到,才会出现有异于以往的表现。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有效判断是否是地震前兆,即使只是虚惊一场,防患于未然也总是好的。
地震科普:遇到地震谣言怎么办?
光明网
09/16 11:15
已关注
X
如何鉴别地震谣言
1. 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2. 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3. 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4.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者为谣言。如:闰月有地震,果树二次开花等。
[责任编辑: ] 泸州疾控发布提醒:地震后,需防范这些传染性疾病
环球网
09/16 11:56
已关注
X
9月16日4时33分,泸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灾害发生后, 由于地震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水源与食品污染等极易引起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地震灾后尤其应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同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下,个人防护要牢记。泸州疾控中心提醒:为预防疾病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扩散!泸州疾控发布提醒:地震后,需防范这些传染性疾病
>>预防措施
1、肠道传染病预防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饮水进行消毒,饮用煮开后的水。可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
食物要烧熟煮透;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不吃凉拌菜;不捕捉野生动物吃;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
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不乱丢垃圾,杀灭苍蝇,搞好环境卫生。不在公众水源处大小便、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2、虫媒传染病预防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和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
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睡觉时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点蚊香或涂抹驱蚊水;避免在草堆、草丛、灌丛和林间坐卧休息;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
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
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
4、接触土壤后传染的疾病预防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员外伤,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
5、新冠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
为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请市民随身携带口罩,在震后人群聚集的地方,要科学佩戴口罩。
同时,提醒广大市民要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佩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请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环球时报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