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川滇交界的研究
异常不断,就是不震。当真不振,后患无穷 回复 1# mm5同感:handshake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3月6日)北方的降雪主要盘踞在东北地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雪。而雨水天气几乎遍布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只有依旧干旱的云南受到“冷落”。魏什么云南如此特别呢? 5月23日8时30分,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发生森林火灾。由于火场地形复杂,扑救难度较大,当地组织300余人采取直接扑打和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方式进行扑救,现火势已基本控制,过火面积约13公顷。火场林相为云南松,天气晴,温度28℃。起火原因待查。 请关注http://www.eqzt.com/eqzt/digit/info/hor_hor/new/index.php?item=qm96这一网址的数据变化,各项指标如无大的变化就不必担心。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51802-1-1.html 回复 5# 看客
昭通市的市县地震工作很扎实,但监测范围限于滇东北地区,滇西北地区总体监测能力还是薄弱。 赞同,此地长期异常非同小可!:handshake 是不是该重视了? 云南省丽江5.7, 居然没人重视。 那还要看是否还会有更大的能量 你的意思是上报?
让山水来回答吧!山水最近一直在回避热点问题! 对不起,我关注这个论坛2年了,怎么不知道山水是谁? 楼上的意思是有些人故作神秘 平时倒是无伤大雅
但凡到了关键时刻 此人还装B 那就是他的不对了?{:2_32:}
看来像耿庆国那样的敢说敢做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阿! 回复 12# Guest from 221.221.78.x
这次5.7地震云南,耿老师说过什么?透露下好不好 高见 回复 9# mm5
看六楼 强烈地震发生之后,有这样的一种现象,震中区附近的余震将会接连不断,而且发震的时间也是紧接主震之后。而在外围较远地区经过主震后,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会发生(而且次数少)。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后都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如果用涡流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话,可以这样说,当大地震爆发后,由于强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也加大了一些物质再次向外扩散运动,并在外围地区形成一些涡流运动,产生比较强的余震。它决不会在36年之后在主震区发生大的余震。既然,2012年5月28日的地震不是余震,就要对该地区加强监测。不过该地区的气象和地温以及地磁还没有发现大的变化。如有大量的异常现象出现,就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个人认为目前云南和新疆是我们的监测重点,因为那里的气象和气温很不正常。例如新疆地区近年来的气温比内地高,小震又经常发生。在云南近年来长期干旱少雨,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云南也多次发生比较强的地震。今年(2012年)6月24日,云南与四川交界处次发5.7地震。这说明气象地与震之间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在云南地震中,显得特别明显。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在震前也有一些地震前兆。有网民称在地震前有狗乱叫、磁针的指向发生异常等。2012年6月24日云南与四川交界处次发5.7地震前也有一些地震前兆。据永宁乡村民介绍,此次地震前似乎有一些征兆。“地震前几天一直在下雨,老鼠成群结队地往外跑,牲口都不进圈里去。”伤者拉布吉加说,她曾看到女婿把马拴在马圈外,马一直不停地跳,很不安宁。这种现象就是“旱涝震”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如果我们的专家能到基层多作些调查分析,作到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地震预报工作就会更进一步向前发展。在我国地震史上曾有两次地震预报是成功的经验。那就是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省孟连7.3级地震。他们的经验就是走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走土洋结合道路,才使这这两次地震预报得以成功。希望我们的专家在大地震来临之前给群众打个招呼,使群众心里有数。 云南终于震了
一颗石头落地
估计大家都等这震很久了 回复 16# doubang
支持!:handshake 5.7之后,还需再加强 确实需要再加强。
8月5日记者采访,孙士鋐提醒,“这次6.5地震的发生,是否预示着小江断裂带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段,目前并不能排除,需要进一步研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