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的业余地震研究方案图
200元的业余地震研究方案图欢迎自己制作!
赞,支持一下 :victory::handshake 如果想看地震时的振动电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地震信号的周期都是大于1秒,也就是说你的电路必须做到滤除2HZ以上的干扰振动!包括50HZ的工频干扰!
我看到你的周期大多数是0.5秒=2HZ。F=1/t
地震信号的周期都是大于1秒, 0.001HZ---1HZ要做到这个频段.
我用指针表头可看到5级以上地震时的信号摆动!很有趣的摆动! 回复 4# xiangdan
网上看到的知识,望业余爱好者有用,发挥创造能力!
注意防风还有引线!
as-1地震仪制作下载链接:
http://taiger.earth.sinica.edu.tw/tec/news/20101023IES_AS-1.pdf
我们会一天一天的进步,今天不懂不等于明天也不懂!
好,这个论坛的学术气氛越来越浓厚了,只要少几个小瘪三来捣乱会更好的!:victory: 以下知识写的很好!我之前天线的摆放问题等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与地震有关的电磁现象
http://wenku.baidu.com/view/ad02b1104431b90d6c85c71c.html
地震电磁波观测手册
http://wenku.baidu.com/view/aeb5e8c1aa00b52acfc7ca84.html?from=related&hasrec=
回复 7# 云之万化
只要能够回归科学,那些不懂装懂、整天拿“天文奇点”、“四星一线”之类的名词忽悠人的东郭先生就没有前途了。;P 回复 4# xiangdan
地震信号的周期都是大于1秒,也就是说你的电路必须做到滤除2HZ以上的干扰振动!包括50HZ的工频干扰!
我看到你的周期大多数是0.5秒=2HZ。F=1/t
地震信号的周期都是大于1秒, 0.001HZ---1HZ要做到这个频段.
我用指针表头可看到5级以上地震时的信号摆动!很有趣的摆动!
=================================
地震信号的周期都是大于1秒?敢问楼主这一结论从而来?
如果认真阅读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编写的那本地震电磁波观测的知识手册,就会知道震前岩石破裂电磁辐射的频谱是很宽的,包括电磁波各个频段。并不是地震信号都大于1秒,高频的地震信号其实广泛存在,只不过30khz以上的高频地震信号与广播、电视、通信等人工信号频段重叠,观测容易受到干扰罢了。该手册第5章表5-1里面几个10hz以上工作频段的频道都有震前异常反应,尤其是Dns频道(38.33khz)尤为明显。
楼主的表述,容易让读者误以为地震孕育过程只产生低频电磁信号。 :victory::handshake 为了加强我市短临监测能力,天津市南郯地震办公室于l991年4月1日开始进行电磁辐射观测工作。采用的观测仪器为DPJ-皿型地震电磁辐射仪(工作额率38.33kHz)和ULF一皿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 (工作频响在几赫兹范围)。配用 DD—l地震记录仪进行摸拟记录,走纸速度为43ram/分。两台仪器均采用磁天线接收方式。 回复 12# lhkcc58
问题就出在记录终端!建议有关部门采用频谱记录,就像人的耳朵一样能分辩出各种声音.不要被高幅度的信号淹没了弱信号的存在.:) 这点我深有体会!在这点上要感谢"山水"的提醒. 回复 10# 山水如屏
如果想看地震时的振动, 电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我少打了一个逗号.:loveliness: 回复 13# xiangdan
那38.33khz只是工频 回复 10# 山水如屏
还有个难解的密: 就是2.5Hz异常磁场抖动信号(传感器轴线南--北摆放,观测南--北磁场的变化),因记录误差可能信号在1.5hz, 1.5hz的持续出现信号, 难到可以关联全球的大地震? 我想从1.5HZ来找到突破口. 回复 15# lhkcc58
我所理解的工频: 在中国是50HZ, 在日本是60HZ 搜索38.33khz 哦, 你是说仪器的工作频率:38.33khz, 简称"工频":loveliness: 地震电磁波信号或许应该是“全频率”的,而不仅仅是几个频率点的问题。 回复lhkcc58
问题就出在记录终端!建议有关部门采用频谱记录,就像人的耳朵一样能分辩出各种声音.不要被 ...
xiangdan 发表于 2012-6-4 23:44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现在专业台前兆观测基本上都使用数字化仪器,当然是频谱记录了。 我用低频二极管接成桥式电路,两端接两米长天线,另两端接电子电位差记录仪,可以自制,就能测量电磁波丶它在我的仪器上现示是单脉冲,并且不怕干扰,雷雨伩号是双向脉冲。当电磁脉冲结束时大约在三小时发生有感地震。这些都是十五年前的事。天津塘沽地震办知道。还给了市级奖,——新承。·现己退休在家。以上情况仗供参考,本人经济能力有现,现在再自制一些仪器有困难。 回复 22# liuxincheng
感谢前辈的技术指导和技术的分享, 退休了还没有忘记中国的地震事业,向前辈学习了.请前辈多多批评和指正.:handshake
----------------------------------------------------------------
以下是我回复网友的内容: 不知传授技术自己去观测和预防地震,这样做会不会违法?
汽车点火线圈 汽车高压包 改装 汽车 化油器 老厂家质量稳定
价 格: 42.80元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3798303302
拆掉外壳,用里面的高压绕组,矽钢片铁芯接地,高压引线接运放输入, 高压绕组的直流电阻是10K左右
电路可以参考"传感器电子制作DIY(54例)"里的地震仪自己设计, R1可以不要, R3, R6,R7,R8 书中写错了,我使用的是100K, 10hz以上信号全滤除. R2我用的是200K,U1这时的放大倍数是20倍. U1我使用OP07运放就可以了,
全部运放使用OP07就可以了.时间信号输入可以不用.信号输出可以再加一级10倍的放大就可以了.结合自己的需求可以加一级指针表放大10倍电路, 这样使用指针表可以观察到地震前兆时的抖动,摆动等
然后把观察到的各地异常发布在论坛,大家一起来分析和研究地震.这样做会犯法吗?我是这样想的. 我个人觉得这样也算是在有生之年做一项公益事业!:loveliness: 因为我看到国外很多的业余爱好者热衷于研究地震,并把自己所观测的过程写的非常详细,国外相对来说很活跃,并一起到户外去探索, 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驴友一样,一起去登山旅游.相互促进交流! 然后把观察到的各地异常发布在论坛,大家一起来分析和研究地震.这样做会犯法吗?我是这样想的.
xiangdan 发表于 2012-6-5 23:36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根本不存在违不违法的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科学研究和群测群防没问题,关健是发布研究的结论是关健的环节,最近大家的预测成功率都不太高,如何让研究得出的探索性结论既不要扰乱公共秩序,又能达到研究探讨的地步,这个分寸要掌握好!!!:victory: 我个人觉得这样也算是在有生之年做一项公益事业!
xiangdan 发表于 2012-6-5 23:39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非常好的事情,我建议本论坛的预测贴都应加上概率数值,既然大家都不能百分之百的预测准确,那么有多大把握?大约有多大的可能,可以告诉大家,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客观和合理的作法! 云之万化说的很对。有问题拿出来亙相研究,必有益处。我们不为名利,就为少死人。——新承。 回复 29# liuxincheng
见到这个贴里大家这样真诚的讨论问题,很令人欣慰。 支持 我在6月5曰所介绍的测震电路中,请在输入端接入一只电容0.047UF。—新承。 回复 27# 云之万化
根本不存在违不违法的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科学研究和群测群防没问题,关健是发布研究的结论是关健的环节,最近大家的预测成功率都不太高,如何让研究得出的探索性结论既不要扰乱公共秩序,又能达到研究探讨的地步,这个分寸要掌握好!
=========================
从事科研怎么成了每个公民的义务?发现你的法律底子比物理学还要糟糕。;P
整天想着拽名词忽悠人,说话前后矛盾都不知道,扰乱公共秩序不算违法?:L
既然发布地震预测意见可能扰乱公共秩序,怎么就不存在违不违法的问题?
如果根本不存在违法行为,国家还制定防震减灾法、预报管理条例干什么? 回复云之万化
根本不存在违不违法的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科学研究和群 ...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2-6-21 17:18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个白痴加法盲!你也多少学点法!《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回复 32# liuxincheng
谢谢你的回复和补充,你的方法是接收电场,我画好原理图给您校对一下,并焊接一片板做个试验。:) 回复 32# liuxincheng
目前我在设计一种磁悬浮激光反重力观察试验装置, 用很廉价的成本, 就可知道各地的重力情况,准备端午节假日来完成这个试验装置. 注要是它的反映速率要快. 回复 36# xiangdan
目前的设计精度是能看到0.001mm 的移动量的变化,这样就可知道月亮对地球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并且要避开环境干扰, 温度变化等. 也就是要在很复杂的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回复 34# 云之万化
你这个白痴加法盲!你也多少学点法!《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
云之万化,说你白痴一点都不冤枉你,呵呵!昨天挨了一通骂,回头查了宪法,照理说你该明白点了,结果还是白扯。;P
我问你,四十七条你看懂了吗?什么叫权力?什么叫义务?权力和义务是一回事吗?搞科学研究怎么成了公民的义务?
义务指法律规定的对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敢问宪法第四十七条约束你什么了?:L
难道中国公民不管什么职业,什么文化水平,都有“义务”必须去搞科学研究?莫非你是为了履行义务而搞地震研究的?;P
难怪会弄出“四星一线”,发现你搞什么都是稀里糊涂,不求甚解,只会摆弄名词。以前是法盲,现在看来是智商问题。:lol 放大器的倍数必须超过100。要有记录纸。才能看清脉冲伩号。地震方向问题现正实验以后在说。 怎么感觉山水这熊孩子总是想找人掐架。。。。头像一看笑的就很假。奸诈相。面由心生吧{:2_35:}。。楼主还有点别的啥电路吗?仿制起来容易些的。数据记录有考虑用一片MCU和后备电池脱机工作不,这样可以安装在野外,避免室内电器设备干扰。数据可以联机或者独立存储,存储可以用TF,SD卡之类。我对硬件电路熟一些,MCU编程不行。 更正放大器应该是100—300倍。—新承。 我还有一个想法利用自由落体的办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比如从高奌到低点由球体落下,中间接一脉冲100或50赫兹发生器记录甚脉冲次数,间接知道当时的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这只是一种想法是否可行?有待研究。有关磁悬问题试试没有坏处,祝您成功。等待您的好消息。 回复 40# LM741
呵呵,那没长人嘴的头像就是你的尊容?;P
难怪,阁下脑子不好使也就剩下硬件了。:L 回复云之万化
你这个白痴加法盲!你也多少学点法!《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 ...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2-6-22 08:51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宪法白字黑字都在这里你还敢抵赖,真是没见过你这么赖皮的人哦,看来本论坛你是唯一,现在又拿出了你的偷梁换柱的老伎俩来了,宪法规定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和每个公民都必须从事科学研究是一样的意思吗?你这个白痴我早就说过攻击别人你也要学会找到正当的理由!偷梁换柱虽然是你的拿手好戏但用多了也就不灵了!:lol 业余研究用的自制仪器,要尽量利用现有易得材料,电路也不要太复杂的,大多数人都能用都能制最好,关健还在仪器的构思上的巧妙,不在电路有多复杂,希望大家能出更多的主意,拿出廉价易用更有效的方案来!:victory: 回复 45# 云之万化
我也是这样想,利用我掌握的光学知识我可以做出非常廉价的重力仪,每个人都能够做成,材料也是我们日常用到的材料,今天电路已完成!
明天休息一天, 后天联机测试,晚上电脑自动连续记录我位置的重力波形图.
------------------------------------------------------------------
汶川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http://www.hxgmap.com/lunwen/36wcdz.pdf
继1 9 9 7年5月采用 L a c o s t e E T ? 2 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 S o u t ho f K e r m a d e cI s l a n d s 7 . 1级地
震前的“ 重力扰动” 现象之后, 2 0 0 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 L a c o s t e E T ? 2 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
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 重力扰动” 现象: 从大震前两天开始, “ 重力扰动” 逐渐增大、 最大振幅约为 ±0 . 8×1 0 - 8
m s - 2 , 直到大震发生。由于这两次监测的时间不同、 地点不同、 仪器不同( E T ? 2 1与 E T ? 2 0 ) , 这就使得监测结果的可
靠性得到了加强。初步认识是: 在某些强震发生前两天左右, 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 重力扰动” , 其振幅在 ±( 1~ 2 )
× 1 0 - 8 m s - 2 左右、 信号周期4~ 8s 。
-----------------------------------------------------------------------
观测地震前重力变化的较好的实例是1976年唐山地震。这次地震前半年,重力场就出现了趋势变化,最大变幅可达100微伽,震后异常恢复。
----------------------------------------
对于弹簧式的相对重力仪,它或者是测量两个点站之间重力变化(重力分布图),或者是不同时间的重力变化(监测),都要求重力仪具有非同寻常的灵敏度。通常由地球重力场引起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980cm/s2.度量重力加速度的单位称为伽,1伽等于1 cm/s2,因此,地球的重力场约为1000伽。1伽为1000毫伽,1毫伽是1000微伽。
今天重力仪要测量出微伽级的变化,也就是要测出地球重力场的10-9量级。试想一根垂直弹簧,在正常重力下也就伸长1cm,那么,1微伽重力只能使弹簧伸长10-11m,甚至比一个氢原子的半径还要小!这是不是需要很灵敏?
--------------------------------------
2009-2010年7级以上地震与重力异常区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40283
[转载]地震预言者——位移传感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3933.html 只要方向找对了,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池顺良介绍,我国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陆续布局了40个“地球脉搏”的观测点,而观测工具则是经典惯性摆地震仪,这种仪器能够感知的跳动是50微米,对于更微弱的“地球脉搏”异常跳动则无能为力。正因此,2007年7月,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就发现了四川汶川附近“地球脉搏”有异常,需要特别注意并加强监视,但是,正在有关专家进一步努力加强监测时,大地震就发生了。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有关专家开始寻找厂家开发更加灵敏的仪器,在这种背景下,某科研单位开发的光栅位移传感器引起了地震专家的注意,光栅位移传感器与经典惯性摆地震仪是两种原理完全不同的仪器,在测量物体位置移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将其与激光技术进一步结合,其灵敏度将进一步大大提高。 回复 44# 云之万化
呵呵,宪法白字黑字都在这里你还敢抵赖,真是没见过你这么赖皮的人哦,看来本论坛你是唯一,现在又拿出了你的偷梁换柱的老伎俩来了,宪法规定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和每个公民都必须从事科学研究是一样的意思吗?你这个白痴我早就说过攻击别人你也要学会找到正当的理由!偷梁换柱虽然是你的拿手好戏但用多了也就不灵了!
====================
呵呵,人家挖个坑,你就往里跳,你以为人家发33楼帖子之前没查过宪法?
宪法第二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你好歹也得分清楚——里面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业务?
到底是谁偷梁换柱?宪法原文是“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你在27楼的原话却扭曲成了“从事科学研究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怎么就成公民义务了?宪法的原话就被你这么糟蹋?
你不但智商低,而且学啥都是稀里糊涂自以为是,所以才会闹那个“四星一线”的笑话,说你废物一点也不冤枉。 回复云之万化
我也是这样想,利用我掌握的光学知识我可以做出非常廉价的重力仪,每个人都能够做成,材料也 ...
xiangdan 发表于 2012-6-23 00:53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好,静候佳音,支持下再说!:victory: 回复云之万化
我也是这样想,利用我掌握的光学知识我可以做出非常廉价的重力仪,每个人都能够做成,材料也 ...
xiangdan 发表于 2012-6-23 00:53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好,静候佳音,支持下再说!:victory: 回复云之万化
呵呵,宪法白字黑字都在这里你还敢抵赖,真是没见过你这么赖皮的人哦,看来本论坛你 ...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2-6-23 03:45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个白痴,权利和义务相互的,这叫作法律上的对等原则,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公民既然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的权利,同样也就有义务!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的权利是宪法赋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公民个人有没有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是两码事,你这个偷梁换柱的家伙难道还想泄渎宪法,凌驾于宪法之上不成?:lol 回复 52# 云之万化
呵呵,那你不妨跟大家仔细说说,宪法规定中国公民从事科学研究的“义务”都是什么吧?;P 就像当初让你解释什么叫做“四星一线”一样。:L 像你这种分不清楚权利和业务的主儿,看见33楼那句“从事科研怎么成了每个公民的义务?”,就以为笔者质疑公民从事科研的“自由”。
其实你仔细看看,笔者从来不否认公民从事科研的权利。33楼并不是给你挖的坑,没想到你蠢到真往里跳。 回复 1# xiangdan
SpecLab接收软件下载地址:
http://dl4yhf.ssl7.com/speclab/install_speclab_beta.zip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thread.php?tid=51596&highlight=SpecLab
SpecLab软件使用视频
http://g.zhubajie.com/urllink.php?id=12242014wmusejvm4p8zmdgn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thread.php?tid=51596&highlight=SpecLab 好东西,我也想照着请问楼主你的放大器,线圈和A\D处理器那里有卖 回复 56# 昆明老龚
观测电磁波变化,不用AD也可以,信号直接进电脑声卡线路输入口,电路可以自己买回材料来焊接.或找懂电子的朋友帮你焊接,电路图我放在博客的相片里.每个地点不同要采用不同的天线! 回复 57# xiangdan
你好,我也研究地震好多年,虽然我是汽电工,但电子电路还是我的弱项,在这里遇到可以帮我的老师了,直接输声卡我也在用,但现在我想将你的方法用在我的地震仪上,我还是想买到这几个东西,如果买不到,就请您指导着我做一个,下面是我这几年所做的探索, 自制地震仪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wNTg3NjI4/v.swf 回复 58# Guest from 112.117.35.x
看到你的视频后觉得你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动手能力很强,机械知识,光学知识,用齿轮改成三点水平定位等!都是代表了我们劳动人民的一种智慧的结晶。:handshake
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xiangdan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发的地震仪的资料。
这个地震仪的弹簧像图中那样连接了之后,分解到沿纵轴方向的弹性弹力变小了,但弹性系数有没有也变小呢?
我觉得这类测纵波引起的相对位移的地震仪机械上还有可以改进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让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在纵轴上由于惯性作用,当地面起伏波动的时候,重物相对于地面保持不动。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找一个弹性系数很小,而又能经过线性形变后能使重物保持在空中静止不动的弹簧。
如果需要弹性系数小,则弹簧必然就很“软”,容易被拉很长。除非重物质量小重量轻。但质量小则惯性表现不是很明显。如果弹簧弹性系数大,则弹簧又必然很硬。地面的波动能量又很容易传递到重物上去。
经过反复思考和实际检验,发现可以通过杠杆原理使弹性系数很大的弹簧,经过几个杠杆组后,近似变为弹性系数很小的弹簧,并且可以吊起很重的重物。其最后效果就是,吊起很重的重物并且平衡后,在重物上添加一点质量很小的东西,也会引起较大的纵向位移。
通过杠杆组后的弹性系数和原弹性系数之比近似等于杠杆组力臂乘积的平方倍关系。
希望了大家一个好的提示^_^ 回复 60# ddii01
这个只是用来教学使用,没有实际作用! 回复 59# xiangdan
受到你的启发,我也做了二个,一个电磁波式,非常简单,就用一个耳机将耳塞剪掉,剪断的线头接在合金门上代替天线就行,结果如图
如果线头上接压电陶瓷片,装到保温瓶里,预计可以测次声波,但不太明显,需要信号放大,建议楼主有时间也试试这两个方案 昨天发楼上图片,到现在还不稳定,今天我600公里外的缅甸发生5.1级地震,因为昨天仪器才开始工作,无实际经验,是不是属前兆请楼主进行判断,我QQ1109103118,电话,13888278814,可以传实时图给你, 现在的图 现在的图 回复 65# Guest from 112.117.128.x
你的汉化是怎么弄的?能发下么? 回复 65# Guest from 112.117.128.x
你的汉化是怎么弄的?能发下么?
很可惜我在上班,家里面的地震仪没开 由于仪器刚做好,还没见过平静时的波形,这里只能提供给xiangdan
老师来分析 现在稳定了, 回复 63# Guest from 112.117.128.x
首先的是我不了解你那边的空中和环境,你选用电路及天线的情况,从我个人对图片上的信息来看,接收的全是干扰无用的信号. 回复 74# gpsmmm
你可以找当地的修家电的师傅帮你焊接一片板出来.他们知道如何来搞. 回复 71# 昆明老龚
先不要急,自己了解一下你当地的电磁波有哪些干扰! 软件会自动的保存图片,不需要人为的截图.
软件自动的保存图片的位置: 我的是放在电脑E盘
E:\Spectrum\screenshots 回复 73# xiangdan
谢谢指点,由于我昨天七点多才做好开始测,没有经验,跟你的线圈式有一定区别,我采用的是天线式,因此对现有的各种通信信号接收能力比你的强,所以我的线条比较多,但好在这些信号都采用整数来确定频率,因此这些线不用去理会,我认为的异常主要表现在他们之外新出现的东西,还有通信信号频率发生的改变,比如图中多弯出去的几条线,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教, 回复 67# Guest from 114.105.214.x
下一个金山快译,用它进行桌面汉化 回复 74# gpsmmm
非常简单,就用一个耳机将耳塞剪掉,剪断的线头接在合金门式其它金属上代替天线就行,能架外天线更好,
我另外还在做一个次声波的,还没完成,只要把天线换成压电陶瓷片,装在热水瓶里面,这个要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才行,
电陶瓷片就是过去纸喇叭上那种,淘宝上有, 回复 77# 昆明老龚
有道理, 那张弯曲的图片我看好! 回复 80# xiangdan
对你的这个方法我很有信心,大家一起努力, 回复 81# 昆明老龚
盼了这么久, 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我们一起信号对比, 还有我们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看秋翁老师的文章, 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 可保一方的平安及自己的平安! 在此
秋翁对地震预报一点浅显认识
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9091-1-1.html 回复 82# xiangdan
很高兴认识你,我是通过一个叫土豆的网友认识你们这里的,我跟他是邻居, 回复 81# 昆明老龚
土豆不错,我们每天通过网络交流.我在想: 如果我们能组建个人业余电台来研究地震, 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以后就用业余电台来谈话,这样我们在谈话中,又可知道频率偏差了多少? 声音的变化, 信号的好坏, 等等, 并且通过无线电传输又可预测到地震. 地点可做到100%正确.
业余电台可以自己来制作. 业余电台在自然灾害中可发挥很好的作用! 很多外国人家中都备有个人业余电台. 在制做测量仪器时千万要注意环竞温度对仪器的影响,优其是弹黄类更要注意! 回复 84# liuxincheng
这个我最有体会,因为我现在采用光点式,温度变化会产生零点飘移,所以现在开始研究电磁感应式 回复 83# xiangdan
自制的能传多远,楼主是那里的, 回复 82# xiangdan
谢谢,在你的指导下,现在找到了记录功能,可以抽出时间来搞其它东西了,时间问题也解决了,要输一个时差值 我接了电容麦上去,20HZ以下有感,检测次声波
我是GPSMMMM
号码登陆不上去了。 昆明老龚终于找对地方了,地震吧真正搞研究的太少去那浪费时间不如在这交流呢! 回复 88# Guest from 223.247.114.x
测次声波最好将仪器放在保温瓶里,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 回复 89# meteor
是找对地方法,还要谢谢土豆网友,他指出我的四号可能是电磁或次声波影响,并给了我链接,我才找到的,尤其楼主的这这个帖子让我眼界也开阔了, 回复 10# 山水如屏
赞同你的观点,我就是不滤波监测,这能实现宽频观测,即使高频有干扰,不用滤波也干扰不到低频上来, 回复 90# 昆明老龚
土豆网友提醒了我,保温瓶子的真空会不会阻碍次声波的传播,知错就改 最近我看了一下你们所测量的电磁波信号和我从前测量意思不对,在近震情况下塘沽到唐山120公里发震奌,在记录仪上现示为連续单脉冲将近3天后发4.4级有感余震有5.6次都是这样的,对远震整个电场是有变化幅度比较小须换成高频才能测量,用一次单脉冲幅度在高也没用属于吓报没道理。 回复 95# liuxincheng
多谢指正,我们业余观察者需要向您多多学习! 回复 82# xiangdan
22点03分,地光点慢动,原因待查.经查还有电磁波干扰
纠正一下,地光点慢动,少字了,是倾斜导致光点慢动, 支持这个帖子的技术讨论 山水如屏
不是掐架,而是言语严谨。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他们的发言。
“有进行科研的自由”不等于“科研就是大家的义务”
所以看书要看仔细,这种习惯用在科研上,只会害人,偷换概念嘛 回复 26# xiangdan
老师可以发起个聚会或者研讨,促进交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