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0-12-18 23:02

很想知道,地震论坛里面判断“成功预测”的标准是什么?

地震论坛里经常能看到一些被标记为“成功预测”的帖子,不禁想问:判断一次预测“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举个例子,aoyundl2008网友发的“12月12日地震预测交流”帖子中预测——未来48小时内,在日本本州东南近海,N34.5 E140附近,将要发生5.5-6.5级地震。

对于此预测意见,版主认为“理应算是成功预测”,作为证据的震例是:
2010-12-15時間:07:53
緯度:N 36.7經度:E141.3震級:4.3

这样的判断恐怕是难以令人信服:从震级上讲:一次4.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只相当于一次5.5级地震的四十分之一,而发震概率也高一个数量级。从时间上讲,发震时间超出了48小时的预测时间(何况4.3级地震能否“达标”还不一定),地点也差几百公里(如果按照北海道的5.6级地震来算,误差上千公里)。这样的结果,版主却认定是“成功预测”并在帖子中予以标注,显然是非常草率的。

我觉得,地震论坛应该建立一个判定标准,比方说震级误差在零点级之内,时间误差在多少天之内,地点误差在多少公里范围内,符合这样要求的预测才算是“准确”、“成功”,否则很容易使网友对目前地震预测的真实水平产生误解。

普及地震知识 发表于 2010-12-19 09:47

建议楼主多学习、了解一下论坛,再来发言……

发表于 2010-12-19 11:09

不错,帮楼主扔2楼一块砖头。

发表于 2010-12-19 20:46

建议楼主多学习、了解一下论坛,再来发言……

顺便扔1、3楼几块砖头

发表于 2010-12-19 21:27

严重同意楼主

建议2、4楼多学习,了解一下论坛,再来发言。。。。
顺便扔2、4楼砖头

发表于 2010-12-19 22:32

- -||
好晕。。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来了……

发表于 2010-12-20 00:26

根据二楼的提示,我认真学习了一下,发现版主写过下面的话:
——经纬度误差在2度以内,时间误差3天以内,震级误差1.5级以内,标注为“成功预测帖”
——经纬度误差在3度以内,时间误差一周内,震级误差2.5级以内,标注“基本准确”,

很想知道,这样判定“成功”或者“基本准确”的标准是如何订出来的?是误差分析的结果吗?
为什么震级误差是1.5不是1.0也不是0.5?要知道震级相差1.5级,能量相差接近200倍了。震级差2.5,能量差五千多倍了。

1随风1 发表于 2010-12-20 01:05

为什么震级误差是1.5不是1.0也不是0.5?要知道震级相差1.5级,能量相差接近200倍了。震级差2.5,能量差五千多倍了。
---------------------------------
插一句:1、假如汶川地震有人预报在期限时间内有6.0地震,而实际震了8.0,那么试问:此人的预报是准还是不准?有没有意义?
            2、假如汶川地震有人预报在期限内成都将发生8.0地震,而实际震到了汶川,相差xx公里,试问:你认为此预测准还是不准?有没有意义?
      3、假如有人预测在汶川有8.0级地震,而实际错后了2天,你认为他的预测准不准?有没有意义?
请多回味一下上面6个问号,应该很有意思。
,在地震预测世界难题的今天,我认为上述三个尽管“科学的”讲不准确,但是非常有意义。这三个预测应该是顶级的,预测中的精品。
   给地壳挖洞到震中位置看看他的发震机理?笑话,别说挖不到,即便挖到了也不见得能预测。
   人类有着众多的奇思妙想应该尽情的发挥出来,像那种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就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砖家”别说一生的时间再给他十代人,没有科学的灵感他也不能预测地震。
    回味完了,我想就应该知道没有必要去吹毛求疵的去追求完美。什么是完美?标准之内就是完美,什么是标准?国家的短临预报有标准:长,宽0.5个经纬度的范围,时间10天,震级误差小于0.5.你能达到这个标准吗?不仅仅制定这个标准的人做不到0.5个经纬度的范围,我敢说能做到的这样完美的人还没有出生。
---------------瞎扯一段,见笑了。。。。。。

tanlilin 发表于 2010-12-20 07:40

本论坛“成功预测”与“基本准确”有严格的限定,想要成功预测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地震成因理论,必须找到震前的异常现象才能做到。

用错误的理论预测地震不现实,本论坛是真才实学的专家交流场所,用错误的理论在这里混水摸鱼是行不通的。:handshake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0 08:45

支持楼主,民间人士除非窃取到国家多家不同地理位置的专业监测数据,不然,现在的科学水平达不到也永远达不到一个台站的异常数据分析出地震三要素的,说别的都是扯淡,都在愚民。

发表于 2010-12-20 08:58

支持随风老师的观点 这是科学和客观的态度 符合科学发展观

starbase 发表于 2010-12-20 09:01

其实预测者自己很清楚到底预测成功与否,因为成功的感觉比糊弄自己成功的感觉要美好和美妙得多。

我个人认为,一个地震预测爱好者,他注册发言,他/她所发布的地震预测必须是未来时间发生的,他能够在地震发生前的最长不超过1个月最短72小时,按照以下格式发布自己的地震:
1、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或时间段;
2、可能发生地震的经纬度或一具体地点的方向和公里数;
3、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或烈度,是否有更大地震可能性;
并且以上三要素不能全面覆盖全球整个月糊弄大众,必须定点定时。

如果他预测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在他所认为的大致时间段发生,即:
预测时间误差往前推24小时,往后延迟48小时内,
并且,地理坐标200公里半径的,
都可以算为成功预测。

starbase 发表于 2010-12-20 09:02

当然,如果有数据支持就更好。

发表于 2010-12-20 09:51

严重支持楼主和看客的观点

严重不支持1随风1观点,当然我还是很佩服1随风1的预测的

如果预测是个点,我觉得差个几天或者差个几级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大家预测无论在时间,震级还是地点上都是区间,还要在区间上加上修正值,我就感觉是在凑数字了
另外就算发区间,也应该对区间长度有个规定,不能复无穷,到正无穷.
我对3天,1.5级以前的理解是区间长度

最后,1随风1举的6级和8级的例子我觉得是偷换概念
6级以上都是破坏性地震
而5.5级地震和4.3级地震是不同性质的地震,量变到质变啊

4.3估计没人乱跑,5.5估计大家都会坐不住了

所以一个1.5蕴含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

1随风1 发表于 2010-12-20 11:08

首先,我不支持3楼和4楼扔砖头的做法,有理说理公平探讨。
其次,10楼的观点属于猜测,现在你只要有水平,那么你就应该能得到所需的资料,除非水平不够。
不要轻易地区分官方的和民间的,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以目前的地震系统的联网资料,您能预测出三要素的地震吗?,枉费了国家的人力和财力,换来的却是地震不可预测的结论,敢问所谓的业内人士,国家的投入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让你如何引经据典的论证地震是不能预测的,而是让你们想出各种方法把他研究出来那才是目的。
第三,我赞成12,13楼的客观的说法。
第四,too14楼,从正无穷到付无穷的观点我也不赞成,不管是震级也好,时间也好,震中也好,都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限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会陷入没有意义的辩论和争吵。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0 11:50

以目前的地震系统的联网资料,您能预测出三要素的地震吗?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www.dizhenluntan.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8212-1-1.html
地震观测数据严格保密,真正有用的地震专业观测资料你是查不到的。只要是专业人员三要素都可以分析出来,但要通过是很难的。

1随风1 发表于 2010-12-20 12:06

所谓地震专业,就是目前尚无法做到的而要通过努力做到的学科之一。正如16楼所讲:只要是专业人员三要素都可以分析出来。那么地震预测难题岂不是成功破解。我相信一位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地震预测难题在尚未破解以前,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地震专家,所以没有地震专家当然就没有成功的教科书的东东让我们学习。能够让我们研究的只有每天发生地震地方所发生的前兆,不要笑话业余的对职业的知识不够丰富,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有笑话他们的资格------写给每一位业内人士

1随风1 发表于 2010-12-20 12:10

补充一点:正如楼上所说的:要通过是很难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标准,他们的标准比论坛里面的标准苛刻的多。这也就间接回答了主楼的疑问。

rreewwq 发表于 2010-12-20 13:16

任何单一手段想准确预测一个地震太困难了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0-12-20 17:52

回复 17# 1随风1

我相信一位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地震预测难题在尚未破解以前,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地震专家

===========================

   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片面了。就好比有一块巨石,普通人举不动,举重运动员也举不动。但如果因此认为举重运动员水平与常人差不多显然不对。同理,在癌症难题尚未破解之前,世界上就没有肿瘤专家了吗?

    目前,地震专家对地震规律的认识十分有限,地震预测水平很低,其表现可谓令人失望。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专家对于地球及地震现象的认识比业余人员更深入,掌握的信息更全面,更为重要的是,地震专家基本上都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在研究中严格遵循从建立模型、应用数学,到考虑要素、完善理论的工作思路,也就是笛卡尔的科学思想。这些素质都是普通的业余爱好者容易忽视的,不应凭一句“报不出来”而简单否定之。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知道地球内部结构分成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又包括液态的外核和固态的内核等等,可以说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绝大多数都是地震专家的研究成果,而速度分层模型之类的工作对于业余人员来说是很难完成的。

starbase 发表于 2010-12-20 18:05

根据国家局的地震数据,我认为广西凤山和西藏当雄有一定的地震危险。

starbase 发表于 2010-12-20 18:07

其实我很好奇r兄弟的日本方面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lol

lhkcc58 发表于 2010-12-20 18:20

任何计量标准的制定其实都是规定,不可能也不应该有数据或事实的支持.

tanlilin 发表于 2010-12-20 18:37

大家都别吵了,本监测版块按下面规定作预测:

经纬度误差在2度以内,时间误差3天以内,震级误差1.5级以内,标注为“成功预测帖”。
经纬度误差在3度以内,时间误差一周内,震级误差2.5级以内,标注“基本准确”。

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可以进行交流,但帖子不作评价管理。
本论坛置顶帖有许多“三要素”都符合规定的预测帖,新手们可以多学多看。:handshake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1 09:34

回复 20# 山水如屏


    讲的很好!

发表于 2010-12-21 10:07

回复 24# tanlilin


    老大,大家不是不知道这儿的规矩,只是想知道这规矩是不是你拍脑袋拍出来的:lol

xinchen_hui 发表于 2010-12-21 10:10

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12:35

经纬度误差在2度以内,时间误差3天以内,震级误差1.5级以内,标注为“成功预测帖”。
经纬度误差在3度以内,时间误差一周内,震级误差2.5级以内,标注“基本准确”。


再次对这条进行我的理解

当大家给出的预测是个点的时候,我觉得上面两条好理解.比如预测1999年12月1日东京A北纬B 震级C

出现2-3度   3天左右1.5级左右的修正偏差我认为,还是算成功地

关键是当给出东京北纬震级后,当发震
后还要加上2-3度的修正,3天左右的修正1.5级左右的修正,我就觉得是在凑成功了.

如果落在区间里我觉得应该算成功,当然,我觉得时间的区间长度可以是10天左右,特别是预测的震级较大(5级以上)的时候

xinye707 发表于 2010-12-21 20:10

判定成功预测的标准不是一尘不变的,个人觉得楼主提出这些问题也有利于“标准”的进步,标准有进步说明大家对地震预测的理解也在进步
个人的看法:震级的标准可以更严格一些。通常预测都会给出1个震级的跨度,比如4.0--5.0级,如果误差允许1.5几个级别的话,那么只要震了2.5级----6.5级都算震级要素的成功,跨度就达到了4个震级:L

另外对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是其他地震多发,预测5以下的意义不大,由于发震频率相当高,经常会出现预测了6级,结果附近却震了4.5级,相差1.5级但也在版主的标准之内。这种情况我也遇到多次,其实是完全失败的预测,就算另外两个要素都正确,但这一个4.5级并不是我要预测的,就是碰到的,因为发震频率高所以很容易撞到这么一个4+的小震。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0-12-21 23:51

回复 14# Guest from 61.237.253.x


最后,1随风1举的6级和8级的例子我觉得是偷换概念6级以上都是破坏性地震而5.5级地震和4.3级地震是不同性质的地震,量变到质变啊4.3估计没人乱跑,5.5估计大家都会坐不住了所以一个1.5蕴含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
==========================

一语道破!如果”准确预测“的标准过于宽泛,某人完全可以将某个地区地震频度的背景值上调1.5级,然后就可以大肆宣传地震预测的成功率。换句话说,如果6级地震降到4.5级,预测的意义就大大降低了。

发表于 2010-12-22 09:43

回复 29# xinye707


    :) 严重同意你的观点

发表于 2010-12-22 09:44

回复 30# 山水如屏


    :) 也严重同意你的观点

发表于 2010-12-22 12:36

地震观测数据严格保密,真正有用的地震专业观测资料你是查不到的。只要是专业人员三要素都可以分析出来,但要通过是很难的。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0 11:50

前一句道出了实情,第二句不甚明白。
“只要是专业人员三要素都可以分析出来”,是不是有一两个专业人员,所有境内地震都能准确分析预测出来,中国国内目前有几个这样的专业人员?
“但要通过是很难的。”不明白通过什么,是通过实践检验很难吗?如果通过实践检验很难,怎么可以是三要素都可以分析出来呢?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2 13:44

在地震会商会上,专业人员根据自己和别人观测到的异常计算后提出的地震三要素几乎说服力都不是很足,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即是形成了一致意见还要逐级会商,一级难起一级,最终只是个大概。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2 13:48

中国国内目前有几个这样的专业人员?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thread.php?tid=8212&page=1&extra=#pid50163

很多。

良机 发表于 2010-12-24 20:10

专业人员根据自己和别人观测到的异常计算后提出的地震三要素几乎说服力都不是很足,很难形成一致意见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2 13:44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怎么能说:"只要是专业人士都可以分析出来"呢?

whm0010 发表于 2010-12-28 00:35

DZJ内部对预测三要素的规定:地点误差在150公里的范围内,经纬度大约误差在1.4度之内;时间在预测的时间段之内,比如预测的“72小时之内”或“一个月之内“都算数;震级误差在一级之内,比如预测5.5级,实际发震是5级或6级都算数。

良机 发表于 2010-12-28 07:37

地震观测数据严格保密,真正有用的地震专业观测资料你是查不到的。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0 11:50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军事信息关乎国家安全,所以就有军事机密;
商业信息关乎市场竞争,所以也有商业机密;
在科学研究中,你的研究成果可以保密,但原始数据为什么就不可以共享?科研数据也成了机密,这就怪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国内地震系统的特色,是不是中国的特色,还是国际惯例?谁能解析解析.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0-12-28 11:43

回复 38# 良机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如印度举行一次核试验,时间、地点、位置、当量,我们通过什么手段进行侦查?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8 13:49

在科学研究中,你的研究成果可以保密,但原始数据为什么就不可以共享?科研数据也成了机密,这就怪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国内地震系统的特色,是不是中国的特色,还是国际惯例?谁能解析解析.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8212-1-1.html

震前的原始数据绝对不可以透露,以免使一些一知半解的不良分子制造社会混乱!

震后透露原始数据又会被一些一知半解的人说成是“事后诸葛亮”,还是沉默为好。

良机 发表于 2010-12-28 15:16

回复良机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如印度举行一次核试验,时间、地点、位置、当量,我们通过什么 ...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0-12-28 11:43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说的是前兆数据,用来研究预测的,不是监测.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0-12-28 16:43

回复 41# 良机

论坛首页就有“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链接,您去过了吗?里面前兆数据很多呀?

良机 发表于 2010-12-28 21:23

是吗?
怎么一个说"地震观测数据严格保密","震前的原始数据绝对不可以透露",一个又说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链接前兆数据很多.
谁说的是真的?还是大家都说真话,数据是内外有别的?

发表于 2010-12-28 23:11

回复 43# 良机


    小马过河,自己去看看不就行了。论坛里面很多人都喜欢先下结论。

发表于 2010-12-29 11:25

做为每天轻易的获得各位老师预测贴的普通人,我只想知道震了已经非常满足了,何必要求那么苛刻。这个稍微提醒可以挽救多少生命和财产。这里不是研究所,只是我们普通人获得没有多少政治因素的预测平台。

霁雪 发表于 2011-1-8 06:21

本人初到此论坛,感到这篇讨论很有意思,不过从楼主的说法,和网友的支持或反对。我想是否应该考虑一下。不同的标准建制和不同的预测目的之间的联系。否则牛头不对马尾的争吵,让初到的怀疑这里的水准。

霁雪 发表于 2011-1-8 06:22

关于地震预测的三要素,国家有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是凭什么制定出来的呢?显然不是从目前科技的水平而是按照地震灾害的影响程度,从安定民心的角度制定出来的。因为按照这样的标准,目前世界的科技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预测水平。所以这样的一个标准。与其说是预报的标准,不如说是不准预报的标准。
        看了这里的标准,不管是怎样定出来的,充其量只是一个预测的标准,而不是预报的标准。大家应当不要苛求。

霁雪 发表于 2011-1-8 06:23

我自己观察地震云多年,也确实预先估摸到了好多次的地震。但是,当仔细的想向那“预报三要素”靠拢的时候。经过计算就发觉,从大规模地震云的观测网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的精度也仅在500公里的直径以上。不要说国家的预报标准达不到,就是这个论坛的标准也达不到。但我绝对不认为自己的观察是白费劲。

霁雪 发表于 2011-1-8 06:25

所以我认为业余的观测和专业的观测是两回事。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业余的是在搞探索,专业的说得不好听就是混口饭吃吃。专业人员所掌握的所谓数据,到底是否和地震的事实相符,到底是不是足以用来预报地震,都还有许多的疑问,都还没有得到确认。
        就像一位朋友说的,“就好比有一块巨石,普通人举不动,举重运动员也举不动。但如果因此认为举重运动员水平与常人差不多显然不对。同理,在癌症难题尚未破解之前,世界上就没有肿瘤专家了吗?”
       的确,在巨石的面前举重运动员与常人没有多少区别。但是如果有一个小孩,会使用千斤顶,他也许就比四肢发达的举重运动员脑子要强好些。显然肿瘤专家也不敢自称治癌专家。
        说到底,目前的科技来说还真的没有地震专家。只有地质学家。国家的地震站台,外国的地震站台,所做的还只是更多一点地记录每一次地震额信息,所研究的还仅仅处于通过地震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程度。根本还没有到可以预测地震的地步。
        要想官方的地震站台可以出来预报地震,到23世纪不知道是否可以实现。从这方面来讲,业余的探索要比专业的研究超前了几个世纪。

霁雪 发表于 2011-1-8 06:26

一位朋友说:“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知道地球内部结构分成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又包括液态的外核和固态的内核等等,可以说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绝大多数都是地震专家的研究成果,而速度分层模型之类的工作对于业余人员来说是很难完成的。”
        但是从这些研究,如何引申到地震的预测,还没有解决理论上的方向问题。
        科学的理论决定科学观察的方向。
        我自己经常有这样的感觉,炒鸡蛋的时候,拿两个鸡蛋互相一碰,总是只有一个鸡蛋壳破了。确实我们知道,鸡蛋壳是一定会破的。但是哪一个先破确无法掌握。有人说动的那个先破,有人说白壳的比红壳的先破,有人说大的比小的先破。几千个鸡蛋都下肚了,但是哪一个先破还是没总结出来。
        地震不会单独发生,总是和许多其他的地壳运动关联在一起。等把地壳都扮了开来,也许还是不知道下一个地震将在那里发生。
        所以,我看能估计到500公里的标准,在这一个21世纪也许就是最高的水平了。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1-1-10 16:29

回复 46# 霁雪


    您说的很对。就地震预测的准确度而言,官方机构和民间爱好者的评定标准并不一致,这是由前者承受的巨大压力决定的。
    此外双方关注的区域也不一样:如果地震学家像许多爱好者那样把日本、台湾、印尼、智利划为地震危险区,“准确度”当然会大幅度提高,谁不知道80%的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呵呵。
    这就好比两个学生参加考试,试卷不一样,评分标准也不一样,如果只看分数高低,很容易得出专家不如民科的结论。

发表于 2011-1-11 13:05

懒的往下看了.本人不是预测爱好者.也不是专业人氏.我就一平常百姓.我的看法也就几句话.民间爱好者预测结果不敢说.地震局预测结果也是不敢说.反正地震了老百姓是不会知道的.我们建湖这次震了这么多次.你们都不知道老百姓是多么的无助.没有一个婶马狗屁专家出来给老百姓说句话.他们有婶马结果只会报告政府.老百姓把网络电视翻个遍.最多也就是节目主持人说一句."专家预测目前没有破坏性地震的前兆.但是不排除仍然有有感地震发生"这个本身就是一句屁话.你专家就这么要面子?你又不是研究航天工程的,要保密.你研究的事就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你为什么不出来给老百姓一个明白.告诉老百姓你是怎么推测的.婶马依据.

发表于 2011-2-1 19:04

本论坛“成功预测”与“基本准确”有严格的限定,想要成功预测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地震成因理论,必须找到震前 ...
tanlilin 发表于 2010-12-20 07:40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别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那个叫20108512的敲子,从来没预测准过。
因为他预测的都是范围几千公里、时间几个月内、震级弹性大:lol

发表于 2011-2-1 20:21

在科学研究中,你的研究成果可以保密,但原始数据为什么就不可以共享?科研数据也成了机密,这就怪了,我不知道这 ...
看客 发表于 2010-12-28 13:49 http://www.dizhenluntan.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太不看不起民间能人了吧!?

俗话说的好,兴趣决定一切,虽然这句话有片面的地方,但是也是很令人深思的。

暂且不说地震,就说天气预报,官方的预报往往不如民间预测准确,这个是有据可查的,有异议的可以找我!至于原因:

1、官方预报不准确:主要原因是预报员没兴趣,不上心,内部评分体系不够严格,没有奖惩措施。(去气象台时预报员自己说的)
2、民间预测的比官方准确:主要原因是,首先观测资料与官方的一致,依据都一样,当然气象台可以查到更多资料,可是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另外,民间预测兴趣浓厚,注意观察身边的异常和变化规律,。


看客估计你会说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地震是地震,不一样的。那随你怎么想。
不可否认,地震局里肯定有能人,但是又有什么用呢?能发布预报么?内部人士告诉过我,汶川地震前,地震局的确预测到了,但有用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很想知道,地震论坛里面判断“成功预测”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