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引力和地球密度的正比对应关系: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规律(任伺两个物体都互相以一个力吸引着,这力是和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而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得出地球的质量是5、98x10^24公斤,也可以得出地球的平均比重、或者说是密度是5、52。地球表面岩石的比重是1.5~3.3,平均比重是2.66,但地球表面还有广大的低凹部分为水所佔据,它们的密度大致等于1,因此地球表面的总平均密度还不到2,这比起5、52来要小得多,这样就可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比重一定是很大的。单从地球表面物质对地球内部物质的重量压力来看,也会使其密度逐渐增大。以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所计算出来的地球静压力随深度变化和密度的关系情况,列如下表:
细成地球物质的静压力及其密度随深度变化表:
地表深度:静压力为1个大气压;岩石平均密度为2、66;
地表以下60公里处:静压力为1万个大气压;岩浆宻度为3、20;
地表以下320公里处:静压力为17万个大气压;500公里深处,岩浆宻度为3、50;
地心处:静压力约为350万个大气压;地球核心部位,其密度约为12、0~13、0;
另外,根据布伦利用地震波的传播计算出地球内部密度在地表以下33~2900公里深处,密度为3、32~5、68;在2900公里以下,密度即由5、68飞跃到9、57;5120公里深处、密度增至14、2;6370公里处为17、2;测求密度的方法不同,而其随深度逐渐增大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
楼主的结论:地球物质的宻度(即比童)、内部静压力、地球引力、温度(℃)等物理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地心轴是宻度最大、引力最强、温度最高、压力最大的核心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