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15:33
|阅读模式
地震在发震进程上有主震余震型、孤震型和主震余震型三种模式,其中前震主震型即是我们常说的小震闹大震到的模式,这种情况较易于被预测到,其基本规律是:小震多发、平静期和主震三个阶段,配合相关监测数据和直观前兆搜集即可给出相对准确的主震三要素预测,其代表预测案例是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测,这种情况虽然存在震前部分误报经历,但整体不会存在大的误差;对于孤震型地震,一般属于5级左右的中等强度地震,其危害性不大,尽管过去对这种震型的预测很难,但后果并不严重;对于第三种情况,也就是主震余震型地震,过去几乎没有成功预测案例,据闲人掌握的资料看,汶川和唐山大地震基本可以列为此类震型,但不是非常典型,这种震型的存在,对地震预测研究来说,曾经是过去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其震前前兆存在而不体现出实震,导致大量的预测错误从而影响了观测人员的信心,这也是职能部门专业人士不敢相信地震前兆存在并得出地震不可预测的最首要因素;二是主震余震型地震同样存在平静期,这样易于麻痹检测人员坚信过去的误报是真误报,随后放松检测带来的的漏报自然是必然的结果。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了解和知道过去几十年地震预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民间预测爱好者已经通过在前兆观测基础上给出的地震相关理论指导下,将前兆预测升级为计算预测,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隐性围空概念,从而完善了李四光围空理论中存在对主震余震型地震预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半年多的计算地震预测测试使用中,预测成功比对率和传统的前兆预测模式提高了一倍以上,并且该技术在自动预测方面的应用测试效果也是出乎闲人的预期,尽管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过在时间面前,这些都不是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