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429|回复: 0

科学家自述:大数据伴遥感卫星上天“落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家自述:大数据伴遥感卫星上天“落地”

       近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公布了9月3日阅兵当日,由高分二号卫星、资源三号卫星及实践九号卫星捕捉到的阅兵现场精彩瞬间。图片可清晰辨别天安门前的车辆与方队。

  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民用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2012年1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迄今为止其精度在国际同类卫星中仍然位居前列。如果用资源三号卫星拍摄2.1米分辨率的阅兵方队图像,则各个方阵之间的距离及车辆的多少,都会清晰可见。遥感卫星的作用可不止于拍摄重大活动:地面大范围监测,信息挖掘,预防洪水、森林火灾的发生等,才是遥感卫星的重要应用。

卫星数据的大用途

  这么多颗卫星同时运作,地面的数据处理量将十分巨大,而中心卫星数据处理的多种技术需要提升。现在,中心已经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包括地面系统的逆向定资、定轨,高精度定位,海量存储和数据检索。目前,卫星的在线数据存储达到了10拍,每天也会产生超过10太的数据需要存储。

  所有的数据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不能删除,因此,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硬件采购成本也逐渐增加,1太容量的硬件需要几千元到一万元,每天购买硬件的费用将近十万元。而中心的数据计算能力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省级云计算中心的处理能力。现在中心最核心的技术,是高效地让卫星最大化地获取有用数据;其次是数据分发,面向国际和国内提供数据。

  中心的用户分布全国,有将近3000个法人单位,1万多个注册用户。如何将卫星获取的高质量数据在短时间内推送出去?首先,可通过专线、点对点光纤等,在卫星接收完数据的两小时内推送给部委级用户。另外,利用电子商务,给互联网单位推送一些数据。

  现在,中心存档数据的量已经很多。今年7月,中心分发的数据量已超过1000万件,相当于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的数据推送之和。

  数据拿到之后有什么用途?在汶川地震时,通过遥感卫星收集的数据,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滑坡、堰塞湖的情况;巴基斯坦发生地震,可紧急调配卫星拍摄发生地震时的场景,通过检索之前的背景数据,了解地震发生前的地貌,两者对比后观察受灾情况。

  在马航失联时,中国调用了一些卫星进行监测,虽然最后没有通过中国卫星找到马航的踪迹,但是体现了中国独立运用卫星数据进行调查的能力。卫星也为水利部、国家林业局、防火办等提供数据,调查森林火灾、湿地情况等。

  国际上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有卫星遥感技术的国家都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是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创始国之一,每8个星期会作为轮值负责人来值一次班,值班的办公室坐落在中心。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遥感卫星已多次开展全球灾害监测服务,包括日本海啸、地震等。另外,中国还与南非、泰国、东盟多国有合作,希望让中国的卫星接收站在海外落地,帮助其他国家进行灾害监测或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请关注公众号:“中网卫通”

“云卫通”服务电商平台:http://shop.china-spacenet.com/P/index.htm

咨询电话:025-58646992

中网卫通

中网卫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3 08: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