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秋翁感悟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3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原创】秋翁对“地球辐射的无线电信号可用来预报破坏性地震”述评

已有 1071 次阅读2012-1-12 08:47 |

【原创】秋翁对“地球辐射的无线电信号可用来预报破坏性地震”述评

 

1986-1987年南加州,1988年亚美尼亚以及1989日本和北加州的大地震之前,卫星和地面的传感器都曾检测到一种奇妙的无线电波或相应的电磁活动。

雅典大学一位研究“地震电信号”的物理学家声称他在几年前内曾预测了希腊7个中到大地震中的6个地震。

但是,许多科学家们仍不能相信地震会发射可以用来预报地震灾害的无线电信号。他们认为还没有证据证明检测到的信号与地震有关。

阿拉斯加大学预报地震专家M.怀斯说:那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假说,但没有一个震例是信得过的。设在门路帕克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球物理学家M.约翰斯顿认为:“这是一个有希望的领域,但不能说我们肯定可以用它来预报地震。”

评论:这篇文章值得述评是因为文章非常实事求是,不是像很多文章为了发表,弄虚作假,纸上谈兵,甚至文章中引用的地震前数据,我估计连作者本人都不相信这些地震前数据,今后可以成为用于预报地震的可靠地震前兆资料。我前些日子查过一些地震方面的论文,至少有两篇是总结大量多年观察的基础上得出地震前几乎100%有电磁波前兆,但是电磁波前兆并不是在每个监测点都能测到,可是监测点在地震之前不同程度都出现过干扰。

地球的周围是一个充满各种频率无线电的嘈杂环境,这些无线电波是由各种发射机、电子设备、闪电、太阳风和地球大气层上部的电子活动产生的。

收音机音乐产生的波的频率高达每秒数千至百万周。

评论:大地震之前的地震前兆无线电波或相应的电磁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能量,而那些发射机、电子设备等电子活动所产生的能量非常小,区分很容易。记者可以只看到表面现象,地震观测者应该体会到能量大小。

可能是临震信号的无线电信号的频率要低得多,已知的有甚低频、极低频、超低频的波,这些波可以通过一定厚度的固体岩石和大气层传播。

评论:低频波传播的物理原理。

甚低频(VLF),频率范围 330 kHz 。

      极低频(ELF)指低于3KHz以下。

      超低频(uLF)指低于30Hz(赫兹)的电磁波。

科学家们推断,与震前地下的应力积累一样,无线电波和地球电磁场的变化是由于岩石受挤压或破裂以及地下水流的变化而产生的。

约翰斯顿说,大地震之前许多无线电信号并不伴有可以测量到的地下应力变化的变化,这就使这种理论产生了疑问。

评论:上面的推断不正确,下面“大地震之前许多无线电信号并不伴有可以测量到的地下应力变化的变化。”也就不正确。 

小地震似乎不伴有无线电波,因而一些科学家认为,只有超过里氏56级的地震之前才有信号发射。

评论:这是实践中总结出的有价值的经验,这个观点我在91楼也同样发表过类似观点。

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家在探测敌国潜水艇的研究期间,偶然发现了地震和自然无线电波之间相关的明显证据。

作为海军资质项目的一部分,工程师们在蒙特雷海湾附近科拉利托斯安装了磁力仪,以测定地磁场微小变化。

1989912,传感器检测到异常的超低频无线电信号,它比105的强30倍,而后有所减弱,在1017下午2时,信号又增强并使记录出格。

3个小时后,旧金山湾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这就是死亡50多人,受伤近3800人的洛马普列塔7.1级地震,地震震中距科拉利托斯6.4KM

研究人员们认为,信号是由于震前地下应力产生的,但斯坦福大学的电气师A.弗雷瑟—史密斯说:“我任然怀疑自己结论。”他又补充说:“有许多怪人”在为地震与无线电信号之间的联系进行辩护。

最初对无线电信号活动与地震之间可能联系的一些研究工作是中国科学家在本世纪70年代进行的,他们测量到地下岩石对自然电流的电阻率在1976年唐山地震前几年不断降低,这次地震为7.8-8.2级,死亡人数多达80万人(译者注:原文有误)。

但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地震前电阻率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

评论:注意,传感器检测到的是超低频(低于30HZ)无线电信号。

1988127日毁坏亚美尼亚斯皮塔克的死亡2.5万人的6.9级地震之前几小时,苏联离震中121-201KM的传感器检测到超低频无线电信号,当余震震撼这一地区时,宇宙1809号卫星在沿轨道运行到亚美尼亚上空时检测到强烈的甚低频波。

评论:注意,离震中121-201KM和传感器检测到超低频(低于30HZ)无线电信号。还有卫星检测到强烈的甚低频波(3-30KHZ)。同一个地震传感器与卫星检测到的频率不同,在不同频率上都可以检测到不同频率受到干扰。

但是,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T.亨塞尔森对地震与无线电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疑问,他发现美国动力探测2号卫星在它通过地震区和无震区上空时曾检测到同样信号。

日本地面传感器曾检测到1989-1990年期间日本东部近海一些4.0-5.6级地震前数小时突然出现的甚低频和极低频的无线电信号。1989年海底火山喷发前,也记录到类似的活动。

评论:注意,传感器曾检测到1989-1990年期间日本东部近海一些4.0-5.6级地震前数小时突然出现的甚低频(3-30KHZ)和极低频(3KHZ以下)的无线电信号。1989年海底火山喷发前,也记录到类似的活动。地震前与火山喷发前记录到类似的活动我认为可信的,我曾经也发现火山喷发前与地震前的无线电信号有类似的几种无线电信号,但是地震前的表现种类更多。不光火山喷发连月食发生也记录到与地震前的无线电信号有类似的几种。

地球物理学家之所以怀疑是因为突然发生的无线电信号是由震中几乎161KM的几个传感器检测到的,他们不能解释一个与地震相关的无线电信号如何能通过基岩传播到如此之远。

评论:这个怀疑太没有道理,161-200KM距离可能是“测量地震最佳距离”。

距断层几公里之内的传感器在加州3次地震前检测到岩石的电性变化,它们是1975年霍利斯特附近的5.2级地震、1986年棕榈泉的5.9级地震以及1987年惠蒂尔的破坏性地震。

如果传感器必须布设在非常近震中的地方才能检测到震前信号,则沿每个大断层都应布设大量昂贵的设备。

评论:看来传感器费用比较昂贵。

雅典大学的物理学家P.瓦罗特索斯最近声称,他通过在某些“敏感点”设置传感器检测到了使他得以预测震级为5.5或更大的7次希腊地震中6次地震的信号。

A.弗雷瑟—史密斯认为,地震学家怀疑的部分原因是,某些“敏感点”离震中数百公里,这比人们认为的无线电信号在地下传播的距离要远。

评论:传感器检测到了使他得以预测震级为5.5或更大的7次希腊地震中6次地震的信号。说明90%的地震前传感器都有反应,也就是说对低频波进行监测是地震预报的一个突破口。

 

译自【新华社电讯稿】1992.3.28

作者:L.西格尔

 

本篇作为【秋翁对地震预报一点浅显认识】的续篇,上面为一百九十八楼。

一百九十九楼xiangdan跟帖:

谢谢秋翁老师的细致分析,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看了很受启发,学习了!

二百楼xiangdan跟帖:

我发现每一次看完秋翁老师的文章,都会带来些灵感!真的很奇怪啊!

二百零一楼日本人跟帖:

継続支持各位老師、関注! 団結就是力気力量。

二百零二楼秋翁回复日本人:

欢迎日本同行网友光临本楼,日本是研究地震与电磁波之间关系最重视的国家之一,对这方面投入人力和物力很大,并且每年研究论文最多。不知道日本网友搞地震预报多长时间?使用什么手段?我们大家互相学习。

二百零三楼日本人回复二百零二楼秋翁:

谢谢回复,讨论会进一步找出我的不足,再次感谢,一个目标,找到震魔的规律。

 

二百零四楼shiyanren跟帖:

秋老在此论坛贡献甚大。1是对电磁波与地震的联系在很早就发现了。2秋老的方法特别适合保一方平安,因在方圆几百里有效。指南针测震人贡献也很大,只是一般人搞懂独具慧眼还要长期实践,几百里效果适用也适合一方平安。XIANGDAN的仪器实验很好,3.11提前预知时间。可是我困惑的仍是土耳其、秘鲁地震我一片茫然。论坛不知哪位高手能有预知能力请给与赐教,本人不胜感激。如没有,说明我们的路还很长。预测发震地点是最难的事,以上发帖信息都很好但难以实用。不同点地震是不争的事实,如海原、玉树、唐山、汶川、邢台,那又如何测地点,曲州的泥石流更是把房子灌满泥浆,网上资料证明那天也有地震的隆隆声。而且小地震与大地震就好像小雨和洪涝一样不具可比性,气象台小雨很准但洪涝很少能预报或预警。网友的仪器最大难点是难以深埋于地下检测。城市难有此条件,这样就增加了干扰。再有地磁大跳水与大地震相关概率也无十足把握,有时大跳也不一定大震。这些都需要做细。以上供大家分析。

二百零五楼shiyanren跟帖:

估计从下周起我国将进入地质稳定期,将不会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因已进入冬季取暖期,将是我国大震的淡季。就看最近几天震不震了。秋老的收音机测震在70年代后期就发现此特点真是了不起,虽没能拿到诺贝尔发明奖但首次发现的纪录足以载入国际测震的历史史册。仅这一点足以使您欣慰。

二百零六楼面由心生回复二百零五楼shiyanren

回复楼上:从季节性因素的统计角度看,的确有如此关系。但究竟大陆是否有更大级别地震,历史可能不会简单地重复。个人认为,这种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能够通过多个强震释放压力或者释放到大板块交界,只能如此希冀了。

二百楼零七楼xiangdan跟帖:

今天再一次的阅读了一遍秋翁老师的文章.

二百零八楼秋翁回复二百零四楼shiyanren

谢谢shiyanren对我的肯定,只是我不够资格,地震论坛人才济济,各有高招。你的其他地方跟帖我看了,旗帜鲜明,敢于说出自己看法,是一个真正搞地震研究的工作者。

你的观点与我很一致,在地震预报三要素,地震震级、地震时间和地震地点,最难确定的是“震中位置”,这里我们来归纳一下目前能够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

1、前兆震法:今年日本“3119级地震就是一个典型具有前兆地震的强烈地震,这种类型地震属于比较容易预报出来的地震,不知道日本地震预报专家是否预报出来这次地震了吗?回顾一下这次地震,3911:18分日本7.3级地震,310又连续发生6.2级、6.1级、6.2级和6.8级四次地震,这四次地震震级都没有超过前一天发生的7.3级,很明显主震没有发生,仍然属于前兆地震,工作人员只要在监测地震,地震异常肯定没有消失,后面一定就在前兆地震附近地点位置,48小时之内还有更大更强烈地震,31114:18分日本9级地震。(参考看322楼和325楼帖子)

2、临震气象要素五大异常:国家地震局耿庆国认为,在地震之前一个月之内,将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五项指标的异常。“震中位置”就在气象五项指标异常附近地点。(参考看161楼)

3、卫星云图法:我认真看完面由心生“谈震专帖”全部帖子,卫星云图他是这方面专家,他对七级以上地震,地震之前,震前异常反映到天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过总结,取得一些经验。我相信面由心生在未来强烈地震预报中,对地震“震中位置”确定一定会有所建树。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希望知道其他确定“震中位置”方法的网友,也毫不保留地讲讲。

二百零九楼xiangdan跟帖:

谢谢秋翁老师的精彩讲解, 我们学习了.

二百一十楼shiyanren回复秋翁:

谢谢秋老的鼓励,谢谢面由心声的探讨。东海的7级地震证明了他的部分看法。我说的就看这几天了其实没用,太含糊毫无价值。同时东海这地震使我感到很内疚+纠结,1震级不知,2地点不知3时间不知,如这样下去3不知还预警什么地震?出于统计我估计这周过后我国直到明年3月以前北方不再有7级地震,南方本月不再有7级地震。长期统计有意义,短临仪器有帮助,发震方向,磁棒、3维地磁,指南针都有方向、震级参考意义,但都不能作唯一的参考。云图对地点最有意义但气象干扰可能最大,因毕竟是第一直观是反映气象,云图在天上。除非某人找到唯一前兆的云图反映。古登堡公式对长中时间判定有意义。短临必须实地考察计算。其他您的观点如小震中震闹大震到我都赞同。

二百一十一楼秋翁回复二百一十楼shiyanren

小震中震闹大震到”特点地震与前兆地震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地震,比如,云南省盈江经常发生地震,每发生二十次地震,会有一二次前兆地震,现在依然如此。而“ 小震中震闹大震到”则是因为当地地质特点,地震发生前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特性进行地震预报。

二百一十二楼秋翁:

  继续208楼。这里我们来归纳一下目前能够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

4,“小震闹大震到”能够确定地震“震中位置”。

5,版主林檀礼,在[地球磁场与地震新知识]中总结,十二,地震发生时,地震中心位置会出现红外热源升高现象

网友“地球听诊器”通过人造卫星红外线探测图发现一个现象:地震发生之前,地震中心位置会出现红外线热源升高现象,因此认为利用卫星探测地球红外热源变化的方法能够作出地震预报并确定地震中心位置。

为什么在地震发生之前,会出现地震中心位置红外热源升高现象呢?这问题可能就如网友“若比邻60”所说的:凡是地震的地方都会聚集很大的应力,而应力也可理解为一种压力,而压力是可以产生热的,这种热源就可以直接产生红外热源辐射了。

二百一十三楼shiyanren跟帖:

以下是转贴,其中有对震中的探求,钱复业的老太太敲碗,潮汐测地电法看来没有公布,但地震震中已有了相当具体的范围,遗憾的是钱老过于慎重了。

汶川大震后地震向哪里转移?

汶川主震发生后,余震或下一个大地震会在哪里发生?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地震预报问题,但并不相同。前者是汶川地震直接引发的;后者则是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由于大地震发生后地壳应力大调整,在其他地点发生新地震的预测。关于余震预测,现有四种提法。

第一,按照这次汶川大震的归类,认为它是“主震余震型”,主震过后,余震可能沿龙门山构造带传递,向北东活动,不会有大震;为什么地震破裂沿龙门山向东北方向发展,被认为是地震的不对称性所致。

第二,根据龙门山构造带上闭锁段的长短作推测,西南闭锁段长,东北闭锁段短,冲破长闭锁段就需要大的应变能,即要有大震发生;这种说法,没有论及下一次地震发生在长闭锁段的道理。

第三,T.Parsons等人提出,利用模型计算研究汶川地震触发后相邻断裂带上库伦破坏应力的变化,根据ab等各断层应力增加来推测哪个断层可能成为下一个发震地点。

第四,钱复业、赵玉林用HRT(潮汐谐振共振波)、李均之用次声波测震法、沈宗丕用磁暴月相二倍法、耿庆国用磁暴组合法等方法预报了多次余震。

显然,第一种提法是凭借统计经验推测的;第二种提法是按照“打通”发震断裂带闭锁段所需要的能量考虑的;第三种提法是根据地震引起的有关断裂库仑破坏应力的再分配情况所作的推测。只计算地震发生后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是不够的,因为发不发生地震与总的应力有关,而不只是与库仑应力变化有关。

钱复业等多种预报方法成功率很高,应予重视研究。笔者现在还未弄明白这些异常性质与发震之间的关联性。此外,还有人提出是岩层因地下气体渗入引起岩石抗压强度减小造成岩层的破裂而发生地震;还有人提出,是地下烃类气体发生爆炸而引起地震;还有人认为广元地区有一个巨型陨石引起地壳的不平衡而产生地震。思想很活跃。

 

如何预报下一个应力集中地点,马宗晋曾以华北为例,用光弹模拟方法试验得到华北地区地应力分布图,可以作为应力集中点转移之例。图Ⅰ中D点应力加强,发生地震后,应变能得到释放,于是应力转向图Ⅱ中的A点;随后A点应力逐渐加强、相对集中,见图Ⅲ、图Ⅳ;在图Ⅴ中表示A点发生地震后,应变能得以释放,如一次未放完,则可以通过余震方式再释放;与此同时,B点和C点应力又开始集中。他以此解释地应力的转移现象,同时强调目前还未能找到震前必然出现的必震信息。有前兆而没有地震的情况还是很多的。

为此,笔者设想可以探讨以下四种做法。

一是研究在一个地点发生大地震后,区域地下构造应力场就会发生调整,可以从构造体系整体思考应力和应变的迁移规律,以预测地壳发生地震的危险地段;二是及时在野外追踪地应力的变化,找到应力集中地点,以期验证上述推论;三是利用地下应力应变能集中过程伴随产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现象,探测地震危险地段,以与推论相互验证;四是在一些地震带建立起构造体系模拟系统,长期试验,长期积累,不断修正。已有多人试过构造体系模拟的多种方案,笔者推荐多注意陈立德、付虹的做法。

陈立德、付虹在《地震预报基础与实践》一书中以南北地震带的中北部(北纬34.0°~38.5°,东经98.0°~106°)为研究区的对象。取介质厚20千米,不另分层。将介质分为断裂带内(弹塑性体)与断裂带外(弹性体)的两类介质,后者不发生破裂。分别赋予不同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将全区划分成482个六面体,984个节点,各节点在20千米深处无位移。设边界作用力为36Mpa,方向是N43°E。计算求得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地震后景泰6.2级地震前平面剪应力情况。符合甚好。在共和震后景泰地区剪应力增加突出,可以引起人们的警觉。这一模型是加了外力的。

通过不断改进参数选取和改进模型,有可能摸索出适宜一个地区的构造模拟方案,并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基础或是地震预报的“沙盘”。

国家地震局总结多年中国地震活动的规律是,中国四周有四个“触角”——台湾、东北珲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帕米尔,四个构造结有一个活动都会引发大陆内部的地震活动增强。表明这四个触角对大陆施加的外力对中国地震活动性影响大,需要格外关注,研究其与大陆内部地震的关系。

加强地震地质调查和地应力数据的采集分析

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今后地震预报工作提出8点建议。

第一,加强地表和深部地震地质调查。从汶川地震看,为什么松潘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地壳破裂都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发展?有人解释说是地震发展的“非对称性”,笔者认为更应从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控制区的地下地质不均匀性找原因。这次汶川地震带还发现汶川北出现一条北西向地震带,似乎没有充分发展,它可能与马尔康附近的北西向断裂平行。这次地震有小活动,应加以关注今后会不会有大活动。

统计显示,中国东部的震源层主要位于10千米~20千米深度,中国西部的震源层位于25千米~40千米深度(但龙门山地区和昆仑山地区也是10千米~20千米深),这些岩层应以结晶基底为主,是深变质岩带(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应与地表所见不同)。所以,为研究震源区发生地震的机制就应当以震源层研究为主;深部地震地质调查还应查明地下的拆离层、破裂带和弱化带,以及刚性块体和断裂带中的闭锁段的分布;鉴于深部地应力的作用可能因地壳内存在的低速体、高导体而使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变化,所以也要注意这方面的调查。不同地块的结构不同,受力的体系也不同,地震发生的特点也会不同。

第二,关于地应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邢台地震后,李四光于1967年提出观测地应力的意见后,自己亲自到邢台地震现场观测摸索经验,1968年成功地预报了河间地震。

现在,国内有关部门对地应力的观测和分析是很不重视的,认为“人们无法取得震源区的岩石介质的性质、破坏强度、应力状态和积累速度,以及其随时间的区域演化状态……”笔者的意见,不能认为深部地应力不能测量而放弃对其进行观测和研究,应积极地开展探索研究,在一定情况下,地表浅层的地应力还是有用的。因为上地壳震源点受力,可能在上地壳内很大范围内形成应力集中区,构成一个范围较大的应力场,我们没有办法找到应力集中点,但可能测到应力增高区。

应当重视油田深井中地应力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注意不同地区(地震地质情况不同)浅层测量结果与深部地应力的关系等。还要重视地震带的重力不均衡力的作用,如汶川地区紫坪铺水库储放几亿方水时对地震的触发等作用。

第三,要研究地应力在地块内和地块间或构造带内各断层之间转移的规律,即在一个地点发生地震,应变能得到释放以后,地应力和地应变如何向地块内其他地段转移的规律。为此,要坚持长期开展各地区的地震构造模拟工作,不断改进模拟方案,研究地应力集中点的迁移规律,并将其作为一个基本方法。由于全球板块运动,板块之间必然有相互作用力,这一个力作用在非均质体上就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在应力超过发震层岩石抗压强度时便会发生地震;要注意作用在发震层上的力,如潮汐共振的力,地壳内出现的局部热应力等。必须按照应力集中构造模拟的要求,对重点研究区的浅层和深层的地震地质条件的调查要细化;要加强对地下发震层及上覆岩层从蠕变到破裂过程的研究,深化对其的认识。为了及时掌握沿断裂带或薄弱带应力变化情况,有必要开展野外追踪测量,李四光当年曾建议成立野外队进行观测。

第四,研究岩层变形及挤压破裂过程中伴生的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现象,开发其探测方法,以进行地震预报。要研究岩层受强力作用后产生的效应,设计出相应的探测方法。鉴于临震前兆都是短时间发生,所以必须是能进行大面积快速侦查的方法。温度场与电磁场可能是有前途的,如遥感测温方法、地震电磁卫星、遥感干涉雷达测地形变方法、地电阻率变化;此外,地下水位变化和动物异常也很灵敏,可能发挥很大作用。有专家提出“HRT”或“次声波”方法,建议给予重视,进一步探讨其本质,可能会是一个新技术的“生长点”。

第五,在重点地震地区建立若干个试验区(不是局部性的试验场),把地震发生机理研究与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结合起来。包括打不同深度的钻孔进行综合观测。对国内国外深钻地应力数据进行采集,建立数据库,系统收集与地震预报有关的数据,以供综合研究之用。并根据不同方法研究的需要建立一些联合观测台网。

第六,坚持“群测群防”的方针。中国地域太大,各地区构造和动力学条件差异很大,当地群众对本区地震活动规律有切身感受,这些朴素的感受非常宝贵,是专业队伍的重要补充。对他们的工作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还应主动去做好这件事,发动地方中学老师和广大志愿者群众的参与。中国大地震吸引了一批各行各业的科技专家,自筹资金,自制仪器设备开展观测,探索地震预报问题,他们急国家人民之所急的拳拳之心,勇于探索科学难题的精神,值得尊敬。国家有关部门应予重视,并将他们组织起来,给予帮助和指导,并纳入总体规划中。

第七,加强风险决策研究。现阶段地震预报风险性很大,但又不能不报,决策人责任大,压力大,而决策人及时作出决定又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所在。应研究如何使领导者敢于及时作决定,敢于承担必要责任。这方面,唐山大地震预测的失败与青龙县领导的成功经验非常宝贵,应很好地加以总结,不能再讳疾忌医。

第八,组织起来,发挥集体优势。中国的部门分隔,学科分隔现象严重,而地震预报研究则是一个大系统工程,要全国共同努力,形成国家优势,要多学科多部门集思广议,要多路探索,一家一业独搞是很难胜任的,也是最不可取的。建议国家地震局除按照自己原定规划开展工作外,也应发挥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民政部等部门的业务专长,群策群力,共同攻关,不能再人为地将统一的地壳活动自然现象分隔开来研究,重复工作,而数据又不能共享,要多花上很多经费,成效很难提高。建议由国家地震局、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成立领导小组同心同德地推进此事,请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发改委给予指导和支持。(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百一十四楼秋翁回复二百一十三楼shiyanren

【汶川大震后地震向哪里转移?】这个题目本身有点不着调,地震向哪里转移你可能说得清楚吗?

最近看了【岩浆地震论】对地震成因提出新观点,摘录一段供大家分享:

1961年美国克罗拉多州丹佛一家兵工厂,为了处理废水,挖了一口3671米的深井,以加压的方式将废水打入地下,19623月开始注水,才短短的一个月,当地就开始出现小地震,随后因水压过高而暂停注水,令军方人员纳闷的是,暂停注水地震也跟着歇息,而后再度注水,地震又再度出现,后来因为居民的恐慌,军方只好从善如流,封闭该水井。为什么水井注水会诱发地震?这是现今科学家一直不解的问题。

然而,只要运用「岩浆地震论」,这个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其实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当水井加压灌注废水下去后,废水很容易渗透到地壳下,让底下半凝固的地幔迅速凝固,顿时在水井下的地壳内出现一根椎状岩柱,这一根椎状岩柱在原本平滑处突然「一柱擎天」,成为岩浆流动、扰动的障碍物,「岩浆浪头」在流动、扰动时必定会碰撞到,因此就会诱发地震。

二百一十五楼pbs跟帖:

"当水井加压灌注废水下去后,废水很容易渗透到地壳下"

有何证明?渗透的量和速度如何?

“让底下半凝固的地幔迅速凝固,顿时在水井下的地壳内出现一根椎状岩柱”

有没有观察证据?这个岩柱的长度和直径是多少?

在地壳内有一根柱子还是在地幔里有一根柱子?地壳里可能有岩浆吗?

二百一十六楼shiyanren回复二百一十四楼秋翁:

秋老仔细的分析了文章的语言,向那里转移确实当今没法解决,可能是地震专业者急于在512地震后寻找下一个目标吧。作为地震预测者无不希望不到现场即能遥测地震且能大概订出3要素。老太太敲碗的钱老似乎在宿舍楼里预知了千里之外的512地震的大致3要素。所以业余爱好者能够搞清钱老的方法可能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也是我没仔细分析就转载的初衷。谢谢您的严谨推敲直言提出,科学无严谨就不能成功。

二百一十七楼shiyanren

日本有一种鸟会在地震来之前二十四小时从镇上撤离。它只是镇上普通的鸟,每一个镇都会有很多这种鸟,然而地震要来之前这些鸟就会撤离。截至目前为止,科学家依然无法在地震发生之前两小时正确的预测出有无地震;两个小时之前他们还无法确定。只能说大概、可能会发生地震。但是在日本,人们二十四小时之前就知道地震即将发生了。当这些鸟儿飞走了,镇上的人就知道只剩下二十四小时的时间。这种鸟儿都离开镇上了,一只也不剩。这些鸟是怎麼知道的呢?难道有24小时的预警前兆吗?难道正时正点如此精确?道理又是什么。

二百一十八楼看客跟帖二百一十七楼shiyanren

可能像鸽子等鸟类一样,对微弱磁变很敏感。

二百一十九楼pbs跟帖二百一十八楼看客:

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的神经都有这种检测到磁场变化的能力,只是没有被总结出来而已。

比如俄罗斯西伯利亚25万人口的Chuya20037.5级地震发生前,当地的神经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地震后这类疾病发病率下降:

二百二十楼fuzzy9405跟帖:

见解精辟,言之有理。

二百二十一楼看客跟帖二百一十九楼pbs

宏观观测中的动物异常观测,由于饲养动物的生命周期在科学饲养条件下不断缩短,除原鸽具有敏感的震动感官、感磁能力和散养家兔具备对环境变化的机警性外,其他饲养动物很难分辨出地震异常,只能结合数量不断减少的野生动物异常变化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地震宏观异常。动物异常往往因素太复杂,可能是磁场的变化,可能是自身身体的变化,也可能是气温的变化等等,所以很难根据动物异常作出地震预报来。对地下水位和水温的宏观观测,由于我市工农业取水频繁而多变,也很难甄别出真正的地震异常。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需要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来不断地积累丰富地震预测经验。

这段话也是我在2005年编写《地方志》地震部分中的内容之一。

二百二十二楼pbs跟帖二百二十一楼看客:

在成都的四川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中国科学家们在研究实验室白鼠(昆明小白鼠)生物钟行为的研究时,适逢汶川8级地震发生。在处理数据时他们发现在汶川地震前3天和地震后2天,小白鼠的行为出现明显异常,证明用实验室的标准动物用来探测地震更为可靠,而野外因为气象和人为干扰很难设定动物行为的本底边界条件。

 

下面给一个四川大学实验白鼠的数据图,由于这个实验的本来目的不是为了检测汶川地震,所以是个马后炮结果,但是这个偶然的发现为今后的动物验证大地震前兆提供了一个相当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手段。

从图A可以看出实验室白鼠在震前3天本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明显出现紊乱,而震后2天又开始恢复正常,而从图B可以看到成都地磁台的地磁读数发生上升,同实验室白鼠的行为变化明显相关。(当然这些生物学家的合作者四川地震局专家处理数据不够仔细,地磁数据本来可以做的更漂亮一些)。

早些时间,在1995年神户7.5级地震发生时,大阪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用实验室白鼠研究蛋白质代谢,发现震前1-2天,白鼠的行为出现活动增加的反常现象:

中日两国的生物学家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地震发生前啮齿类动物感受到地震前兆信号的证据,这些数据都通过了数理统计的检验,所以是靠谱的。

将来是否在地震高发区特地建立动物检测实验室?地震局是否要招聘生物学家,神经病理学家作为地震预测队伍中的成员?

二百二十三楼xiangdan跟帖:

科学家称动物通过感知地下水变化可预测地震

 

英国广播公司(BBC121日报道,科学家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小组的发现刊登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上。他们在论文中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非常敏感,可能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动物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出现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一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零度,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

  美国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英国开放大学参与研究的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弗伦德指出可能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杨孝文)

如果新闻是正确的, 就能解释我观察到的这种信号了!!

 

2011-10-14 接收不明信号全记录! 前兆震例的记录!

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42179-1-1.html

这只是一个试验,水的左右,上下晃动,都能接收到变化,水晃动的大小反应出幅度的大小。

还有就是空气中的流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变化,或正离子或负离子, 接收都有变化! 但目前的情况是我用铁罐全部屏蔽了,接地了, 难道这些看不见物质可以穿透铁壳,或从缝隙中进入。。。

二百二十四楼pbs跟帖二百二十三楼xiangdan

支持。

二百二十五楼xiangdan

科学家解释动物为何可以预测地震

http://discovery.163.com/11/1207/10/7KLQNTJH000125LI.html

二百二十六楼shiyanren

我们对动物感知地震的兴趣来源于我们现实生存条件的不能进化,其实我们把自己束之楼危危楼脆脆的高阁,危险系数比山顶洞人,半坡远古人大,动物对环境的趋利避害能力在生存中得到进化或不退化,对地磁、地声,地热,离子变化,日食比我们敏感,引起的不适比我们强烈,比我们恐惧,如果水泥板楼抗震9级,地震局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可我们穷得不思进取,建筑师不采用大比例钢筋,和高企的楼价,使我们无法选择居住安全。汶川、榆树、曲州以后的我们只有面对现实,试图摸索长短临的地震3要素。唐山地震也有马不归槽的现象,但依靠它也来不及,身在城市的我们指望不上。我们从动物的预感地震的身上如能找出可靠的前兆机理,那是再幸运不过的了。

二百二十七楼秋翁:

许多动物在大地震来临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记得那年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夜,我们的居民楼底下居然听见狗叫,农村的狗惊恐地跑到城里来乱叫。动物们大地震之前有异常反映而我们人类一无所知,当时我还在家里打桥牌,一直玩到夜里12点。我认为我们虽然没有动物那种敏感性,但是我们能够凭借一种监测手段,只要我们执着,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只要我们不断总结规律,那怕就是观察一口井水,水位变化也能对应地震,也能在大地震之前有所察觉异常反映。

二百二十八楼pbs跟帖二百二十七楼秋翁:

这个总结规律的数据处理要通过68-95-99.7准则,也就是3sigma3σ)准则。

 

比如神户地震前后,科学家对渔民捕获鱼的数量上发现在地震前1天急剧上升。

这同大阪大学实验室老鼠的行为数据相当一致。从肉眼上看图谱我们就可以看出鱼的捕获量变化超过3sigma

所以用动物敏感来预测地震也要用数理统计工具,这样才能能够得出准确地判断。

 

美国圣地亚哥有个民科,报当地5级以上地震非常准确,他的绝招就是看每天当地的报纸刊登的寻找走失的宠物的告示,平时这些宠物走失告示每天不过数起,而地震前这些告示急剧上升至数十起。

如果地震机构把这些不同的动物行为的数据汇总起来,就可以发现前兆,作出预报。再来一个神户地震前的综合所有的动物数据:

二百二十九楼fuzzy9405跟帖:

太强了。

二百三十楼面由心生:

地震或者地质活动的确能够影响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

其实作为一个自然人(呵呵,不是公司自然人),形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加上理解地震对身边物理量的影响,那么依靠很多现象可以起到警示地震风险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近地地震,人类其实应有所感(不止是那些耳鸣等的易感人群),但都忽略了。从这个意义上,对人类是莫大的讽刺,我们为了最初的躲避地震而研究了如此多,但没意识到人类自身具有这种能力。

例如,在你所熟悉的市区繁华的主干道十字路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在这个场所似乎是很多测试无法来做的。包括个人的听觉视野等都易受限。但仔细听那些声音,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这是一个耳力正常的人应都能做到的。对这种变化体察的前提是平时是否仔细听过除了人声之外的其他声音。

二百三十一楼秋翁回复二百三十楼面由心生:

你的看法我很赞同,其实我也是持这种看法,这里重复一下你的话:“特别是对于近地地震,人类其实应有所感(不止是那些耳鸣等的易感人群),但都忽略了。从这个意义上,对人类是莫大的讽刺,我们为了最初的躲避地震而研究了如此多,但没意识到人类自身具有这种能力。”人类自身具有这种能力,由于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反映也就不一样,再加上人善于否定自己,即使察觉到异常反映,只要权威人士没有察觉到异常反映,还是被否定掉。在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在山洞里静听岩石变化的声音,或者在家里屋里挖一个洞,上面放一个没有底的缸,就像电影{地道战)日本鬼子在据点听民兵是否在挖地道一样,保证能成功预报地震。

PbS提到美国圣地亚哥,一个有心人利用每天当地的报纸刊登的寻找走失的宠物的告示,平时这些宠物走失告示每天不过数起,而地震前这些告示急剧上升至数十起,成功预报地震。非常有启示,平日只要我们注意身边的异常事件,都有可能与地震有关。中国道家有这样一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说地震来临前,人的心理、思维和情绪都会有变化。

二百三十二楼秋翁:

今天是2011年圣诞节前的平安夜,祝福地震论坛的所有网友们圣诞节快乐!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临,在这佳节新年之际我想讲几句话,也是今年的体会:

今年,从元月起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了,我都是在地震论坛上与业余地震预报网友们呆在一起,在这里结识了许多业余地震预报爱好者,对每一个网友在本楼的跟帖,我都是十分认真地回复,虽然那只是应语随答,累计起来也写了好几万字呢,阐述了我对地震预报一些认识和经验,使本楼点击率达到今天的九万三千次。

地震论坛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每一个业余地震预报爱好者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并且在地震预报当中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然而,这里要强调的是,业余地震预报爱好者土法上马,依靠土枪土炮,能够事先意识到有地震即将发生,并且对地震震级、地震地点和发震时间,能够报准其中几项就已经非常难得了,他们就是想用自己微薄之力来证明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们对地震异常信号有意识地去认识,依靠一点一滴地对地震异常信号的解释,依靠日复一日分析对比和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对地震异常信号认识逐步螺旋上升。他们一边进行地震预报,一边总结经验,这是一种认识地震异常的全过程。,对业余地震预报爱好者大胆的地震预报,我们也不可过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客观地评价业余地震预报爱好者的预报奇迹。

为了使地震预报研究的探索能够更好地进行,再次强调一下,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真真实实放下各种偏见,包括放下那些看起来是正确的东西,让心态处于无为无不为的一种状态,要知道随心所欲、胆大妄的构思可能不是贬义词,很有可能它是融合了新信息、新思维创造出来的新理论。任何经验成为一成不变的法则时,也就接近死亡,对于地震预报这样世界级的超难度问题,需要一切有活力、有生命、甚至一个冲动产生一个刺激的新想法。上帝把创造、发明的权利平等地交给了每一个人,你如果想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义,就珍惜这个权利。

我将在今后继续结交一切志同道合,志立于地震研究的业余地震预报爱好者,向他们学习,与他们做真心朋友。利用这个机会,对一直支持我和在本楼跟帖的网友表示衷心感谢!祝大家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

二百三十三楼xiangdan跟帖二百三十二楼秋翁:

秋翁老师,圣诞节快乐!每次看到您的出现,我们必来看看,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看到了目标,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判断,等等。。我会在错误中,找到错误的原因所在,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我昨晚也想了很久,天线没有处理好,干扰就多,天线的摆放位置,测试的方向,实践中才知道我忽略了一个并联输入谐振点,通过反复计算调整,找干净频点,昨晚我调整过来了,看到并记录了今晨云南3.41小时前的波形,心里也更有底了。

二百三十三楼shiyanren跟帖二百三十二楼秋翁:

秋老,在此恭喜您,用您的方法,我在1227日晚0时前后,听到了西伯利亚地震,当时我预感到中国附近有7级地震了,和日本311地震后的声音一样。在此我也深刻的检讨我的一个错误看法误导大家的思维,冬季北方高纬区无大震的观点是错误的。罕见不等于没有。由于最近给军垦战友电脑出学者网上答疑,用了过多的时间没能多点时间听一会。如不忙现向您请教一个问题,用您的方法怎样捕捉大震2——20小时的前兆。先行感谢。

二百三十四楼秋翁:

这个帖子本来是我对xiangdan发帖【2011-12-26-27电脑记录的红线脉冲异常波形图片】的跟帖,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应地震前兆的经典例子,有必要收录到本楼:

 

    祝贺你的仪器完全反映地震前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7.0级地震。

xiangdan发帖1楼:2011-12-26-27电脑记录的红线脉冲异常波形图片。

xiangdan发帖4楼:2011-12-27  7:59---21:13分电脑记录的脉冲异常波形图片,48小时内才能下载。

xiangdan发帖5楼: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7.0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11227 23:21:58

纬度: 51.8°

经度: 95.9°

深度: 10 千米

震级: 7.0

 

地震之后,仪器反映是什么样呢?

xiangdan发帖8楼:今天平静,电脑记录的5级以下脉冲波形图片, 高幅度值应减去0.2v 

 

地震发生之后,数据恢复,说明仪器完全反映地震前兆。

每一次强烈地震的预测、发生和恢复都要这样去一一对应,对经历过的一个一个大地震就是要去啃,如果预测了没有大地震,要找出原因,为今后预报地震积累经验,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讲“认真”。

二百三十五楼秋翁回二百三十三楼shiyanren

秋翁感悟“轻骑兵测震”建议书

地震预报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在目前地震监测台网密度不足的客观条件下,需要,达到固定监测台站与机动队伍联合进行地震预报的目的。

“轻骑兵测震”机动队伍任务:对地震会商会议划定的危险区域,对出现大量地震前兆异常现象的地区和固定地震监测台站预报可能出现强震地区。派出“轻骑兵测震”机动队伍进行地震危险程度的迅速判定。

人员装备:“轻骑兵测震”队伍人员8人,每人携带装备--普通收音机一台和笔记本电脑一台,随时待命出发。

“轻骑兵测震”作为特战队伍,必须经过严格训练。

训练方案:

培训教材,选用地震论坛中“秋翁对地震预报一点浅显认识”跟贴和回复全部资料。

    培训时间,一个月。 掌握“无线电测震”监听方法,地震异常信号识别以及如何参考辅助太阳黑子K指数和卫星云图参考资料,排除外界因素造成的无线电干扰,达到每一个一线操作人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实践是训练的主要科目,实习期一年时间。

    实习地点,国内发生任何地点的一次7.5级左右强地震。

排兵布阵方案:

    在距离震中地点150公里范围的县城和乡镇定点食宿,按东,南,西,北安排4人。

在距离震中地点200公里范围的县城和乡镇定点食宿,按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安排4人。

八个方位,不同地点,8人使用统一频率,统一时间开机工作,对于当天无线电接收状况及无线电干扰强弱汇报总部。

联络方式:每人使用MSN将各自无线电接收状况及无线电干扰强弱汇报总部。

如果需要录音地震电磁波干扰无线电的资料,可以将收音机换成收录两用的卡式收录机。

由省地震局下设专门机构由一个人统一直接指挥,建立起现代网络联系和通讯保障联系。 指挥长对八方传回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一旦出现异常干扰信号,立即与8位观测人员沟通会商,做出13天临震预报。

组建一支“轻骑兵测震”机动队伍,在预防未来强震的灾害是一只经济实用队伍,在观测地震中有序而且高效运用,在地震灾害中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百三十六楼pbs跟帖二百三十五楼秋翁:

既然用上这么多人力,是不是考虑不仅仅是无线电监测,诸如地电,地磁,地光,红外,地下水位,水温,臭氧,氡气,GPS,地倾斜放在一起测定,不是更能够综合性监测了吗?

二百三十七楼shiyanren跟帖二百三十五楼秋翁:

秋老提的建议很好,须广大地震论坛网友积极对待献计献策,热议将其计划完善再由秋老定夺。是老地震业余工作者对地震和论坛的一腔热忱。我为之汗颜。有时我在想,自己如有能力预测时,像秋老提出的那样,到地震现场去验证自己的判断。显然不如秋老的有组织的集体型式来得更好,况且有能力预测出3要素目前对我来说还是未知数。

在议论的过程中,避免唇枪舌战的方式,当我们看到自己的优点时,更要注意凡来此处的都是同仁,对方也有优点,尽管不同意见存在分歧,要注意提自己看法时友善的提出显示提者良好的素质,听者展现自己的宽容美德。这样共同收获包括自己,为爱好的事业献计献策。

二百三十八楼秋翁回复二百三十六楼pbs

首先感谢PBS善意建议运用综合监测手段进行地震预报工作,对建议中有些监测手段我曾经运用过多少有一些了解,数据反映迟钝,对地震预报辅助作用不大。

今天是2011年年终最后一天,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秋翁对地震预报一点浅显认识】在地震论坛建楼一年时间了,核心是什么?是方法问题,运用监听方法对临震前兆电磁波信号异常进行监测得到数据和资料。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争论,各有道理,科学之争,学术之争,现在秋翁的独特监听方法与自动记录数据方法显然不同,公认的概念认为:只有仪器记录下来的数据和资料,才是研究讨论为界限的科学东西。对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思想活跃,超前的思维,不要用旧的概念,旧的规范去否定,也不要用“香山会议”精神单独台站地震预报不准确去否定,因为能够连续成功预报唐山大地震后五级以上余震达到十七次震例,其中包括五级、六级、七级震级的地震都有,这样的辉煌成绩在世界上毕竟不多。秋翁认为监听方法能够获得三维空间数据和资料,立体地层层地去分析各种干扰,充分把握临震前兆。自动记录数据是二维空间数据和资料,曲线反映各种干扰叠加效果,能够反映临震前兆异常,但是不能充分反映临震前兆异常。【秋翁对地震预报一点浅显认识】中多次地反复地提到,自动记录数据和资料与监听结合起来。秋翁就是这样别出心裁勇于实践地预报地震,描述地震异常信号,认识地震异常信号,积累可靠地震前兆资料,并且达到一定高度。

如果你是大学毕业分配来地震电磁波辐射观测台工作,即使你拥有高精尖的仪器,你一辈子可能只会在地震过后去分析研究,一次成功预报地震的功劳都没有。主要是第一自动记录数据和资料反映临震前兆不充分,很多干扰没有识别。第二没有预报大地震的经验。

“轻骑兵测震”建议书,就是要培训一批又一批骨干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实践中认识临震前兆异常是什么样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五级以上余震发生,对临震前兆异常的“鬼影术”躲在不同角落充分认识,磁暴干扰,重大气象干扰或其他干扰。八个人,八个方位,八个观测站,统一指挥,互相交流,每个观测站都可以预报地震,并且立即进行地震预报会商,这是将来地震预报发展模式。

二百三十九楼xiangdan跟帖二百三十八楼秋翁:

秋翁老师说的很对,望专业人士能采纳。

 

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9091-4-1.html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7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