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28|回复: 38

电离层100525(缺失)及答网友提问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好意思,今天中科院TEC图停止更新了,估计是在检修器材,而且从他那停机的规模看,估计明天都没办法发例行报告。

因为我每天都发一次,如果哪天突然没发,会不会……所以主要怕大家想歪了,发个帖子说明一下。

所以明天如果还不能发例行报告,那就不做特别声明了。

我这个编号模式有缺陷,从下次例行报告开始就使用递增数字,不再使用日期编号了,因为其他老师基本上都是这样编号的。

真是的,虽说电离层预报法准确度挺高,很少有误报,但是一旦中科院停止更新,那电离层防务直接就会变成瞎子,这段时间如果发生3、4级小震就会漏过去,不过5、6级大震因为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所以是漏不过去。

借今天的机会,我集中回答下网友提问。

1、是不是3级以上的震动都能看到?

答:这个不一定,有一个辽宁3.0的没看到,还有渤海那个3.8的反应微弱,当时被忽略了。从目前经验看,电离层灵敏度极限是3.3级,陆地上,靠近中原的位置,发生3.3级地震以上的都被发现了,偏远地区,比如新疆那个,是因为太靠近地图边缘,没能有效发现异常。其他太靠东边的也没办法发现。另外,目前的工作模式是每天找一个最大的异常,如果某个异常的级别是4.0级左右,但是远处还有个更强的5.0的,那么4.0的那个可能就会被掩盖,或者因为心理作用而被忽略……总之是否能看到3.0级以上的,还有许多因素制约。如果在非常平静,旁边没有更强异常的情况下,电离层观测法所能预报的最低极限是3.3级。

2、这种方法的精确度怎样?

答:精确度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就当初提出的目标看,是希望坐标偏差各在1度以内,但是目前的来看,精确度还主要在2度左右,不是很令人满意,希望以后能够有提升。级别来看,每次我个人预报的都稍微偏大一些,现在逐步修正已经开始接近最终值了。时间上看,这种方式却有很大潜力,比如前面竟然有三次预报把时间精确在了±3小时之内,虽然这个比率大概只有40%,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希望,能够把大部分地震都精确在±3小时之内。不过,这种方法暂时还不能确定地震会在哪一天发生。比如,我只知道25、26、27三天,地震会在其中一天的10:00到14点发生,但是具体哪一天却不知道。而且这也仅仅经过了小地震检验,还没经过大地震检验,因为目前陆地上还没发生过大的地震。

虽说精确度还有发展空间,但是准确率还是相当高的,每天只发一个地点,他的兑现率仍然相当高,在80%左右,甚至以后经验丰富了应该还能更高。因此这种方法在“是否会发生”这个命题上与独特的优势。

如果大家还有问题的话,可以在回帖里面问,我将尽可能回答。

iconch16xAA.png
2010-05-25
发表于 2010-5-2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了,谢谢LZ的分享,等待你的下次分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5 12:26
发表于 2010-5-2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问ramboard 老师(对我而言就是老师,因为对于论坛里大家的研究我实在是知之甚少),是不是只要电离层表现异常的情况,都是地震发生的预兆呢?如果某地电离层表现异常,是不是也有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会发震呢?或者说其他因素有没有可能引起电离层异常呢?怎么才能分辨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5 14:26
楼主自问自答 很好!
发表于 2010-5-2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LS说那话什么意思,第一个问题我问过: http://www.dizhenluntan.com/redi ... 06&fromuid=4138

希望ramboard 老师把电离层研究一直进行下去,有同仁一起加入就更好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5 16:18
本人感觉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预测方法!23号预测的25日发震了
发表于 2010-5-25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ramboard

建议只发5.0以上的,对于5.0以下不作为前震考虑的就不发。LZ可以自己统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胆小如鼠


    抱歉,暂时比较难,这和我自己管理这些数据的方法是有关系的。
我也才预测了10次多而已,而且我一直希望在我出国前,能有其他人把这个方法延续下去,所以不但小的也要报,而且还要写上详细的参考分析步骤,这样感兴趣的就会一起研究。

大概一个月后我就走了,三十天就要狂赚经验值的!所以可能版面会稍微有点乱,但恐怕这是让这个方法固定、成熟的最后机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希望一切顺利!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出国后就不能再严究国内的电离层情况了吗?真是难过至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来到这个论坛,刚看了老师的其他帖子,正为这里有老师这样密切监测并且能比较准确的得出震前预测的高人而激动,就看到这样的打击贴........555555

老师出国了也可以研究国内电离层的情况吧?  是因为国外无法访问国内那个资料发布的网站么还是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planar


    时间不允许,这个东西,初学者分析一次就需要3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都要3个小时。
有经验的人,每天也得花掉30分钟,而且简化的分析方法容易漏报。
所以一旦出国的话,很可能我就会停止预测,但也不一定,说不定隔三差五我还能回来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5 17:07
是否能将贵经验及方法传授,我等可以学点并接着研究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Guest from 60.214.116.x


    方法已经悉数公开,但现在不宜过分宣扬,毕竟这种方法难度还是很大的。

如果关注的人太多,学业不精的也混杂进来,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而且,中科院的服务器也是没办法承受的。

所以,还是尽量不要宣扬,已经有两三个人在认真学了,估计一个月之后,应该会有人出来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ramboard

看了老师那个介绍电离层分析法的帖子,头大.......确实不容易......
希望老师的方法,已经认真学习的前辈们能继续发挥.......
我新人一个,回帖都不到10个,多潜水学习,希望将来也能贡献自己一点力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5 18:13
5月27日四川地震了。老师的电离层好了没?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问ramboard 老师(对我而言就是老师,因为对于论坛里大家的研究我实在是知之甚少),是不是只要电离层表 ...
Joanna 发表于 2010-5-25 12:40



    不好意思,刚才没看见……

当然,理论上说,其他的比如太阳活动的扰动,也会导致电离层异常,不过这种异常是不一样的。

地震前的扰动,现在来看似乎统统都是降低当地电离度,而太阳活动则是增加电离度。这个在图上看颜色就能看出来。目前的准确率达到将近90%(当然可能是因为运气好),所以这种误报率,我想是可以承受的。因此目前的概率来看,几乎不用考虑太阳活动等其他因素影响。而失败的那一次,也证实其实和太阳没关系。

虽说理论上有各种不确定性,但从最近这几次预报看,还极少有电离层扰动了却没有的地震的情况发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5 19:03
您是用电离层状态变化预报地震的第一人;亦将为地震学革命做贡献。
    季东先生愿与您交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Guest from 110.110.28.x


    我不是第一人。

   以前就有先贤研究过这个办法,但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工具不是很完善,导致工作量太大而不得不放弃。

   我只能算是大幅改良这种办法的人。就好比,瓦特并没有发明蒸汽机,他只是改良了一下蒸汽机,才被人记住。爱迪生没有发明灯泡,他只是做了1000次试验试出一种好的灯丝而已。但我个人还是没能力与这些发明家或者专利家媲美。我只是想说,不应该忘记那些发现电离层这个规律的人,如果不是他们在开放媒体上总结,我今天也不会关注这种办法。

最后,季东先生,本人和您没有共同语言,您的理论和本人所矜持的信条大相径庭,所以,交朋友这个事情,就先放一放吧……多有得罪,实在抱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刚才没看见……

当然,理论上说,其他的比如太阳活动的扰动,也会导致电离层异常, ...
ramboard 发表于 2010-5-25 18:22



    那么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最起码是能够在较大的概率下预测出dz的发生。如果是比较大的dz,那么电离层的降低幅度应该是更大一点。
   自己实在是对此懂得太少,要不能掌握到此方法,最起码能为身边的亲人朋友提供一些安全保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ramboard

你的图都是自己一张一张存下来的吗?那个并列的小图很难看清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胆小如鼠


    哈哈,当然不会,谁能坚持24小时啊。

中科院有个网页可以一起下载下来,具体位置在教程里我已经说了,但是现在不宜过分宣扬,因为如果太多人下载的话,他可能会给关掉。

另外,看到他今天开始恢复了,预计明天应该又可以继续发例行报告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6 12:00
比如汶川地震连续那么多天的异常,如何判断发震时间?
发表于 2010-5-2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ramboard

找到了,不过找起来稍微有点麻烦,改路径方便些。
你博客的那个图表是怎么生成的,能解释一下吗,看不太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胆小如鼠
timing.png
哈哈,看来这东西有点麻烦

你可以看到,蓝色的波状柱形分布,是他的可能性。你可以看到左边最高点对应横轴12~16两个数字之间,意思是说本日13点左右最可能发生。往右一点,又有个极大值,他的时间也是13点左右。从图上看出,最可能发生的时间就是本日、第二天、第三天的中午13点左右。而且,越早,发生的可能性越高。这个是根据经验公式求得的,仍然在试验期

红色就是指震级,你可以看到,拖得时间越长,震级就会越严重,这也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举例而言,今天都26号了,如果今天发生的话查表得到应该在13点左右±3小时误差,而且级别可能达到4.9(这方法还在试验,可能不准)

总之这个图标还在试验,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把以后哪天那个时间段会发生、这个时间段又会发生几级能够求出来。希望如此,毕竟这个方法难度挺大的,效果不一定很理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ramboard

饭后半小时再看,要不会消化不良。你从来不看短消息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老师出国了也多多关注地震论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胆小如鼠


    啊!
今天才发现,不好意思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ramboard

可能性没找到坐标,震级和日期都有。这个蓝道道是怎么换算出来的,根据电离层的变化吗?震级呢,又如何确定?是固定的函数曲线吗?如果是的话,没必要用竖条表示了。你的公式能不能通过短消息发给我,研究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学习一下这个方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7 16:24
哪位高人把图下载了就发到网上,其他人就自己学习,好吗,谢谢
发表于 2010-5-29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老师出国后,多多关照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31 12:53
想问-下楼主,26楼的图是指哪个区域?是全球或是中国?
发表于 2010-5-3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ramboard老师,今天新疆的那个地震能和05280345联系上吗?当时忙没来得及向您请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xshbo


    建议你多看看,自己总结。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小震很容易抓的,一抓就一大把。但是分析大震的时候就需要经验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31 16:51
这个是日本电离层观测网,大家可以一看,有3d和动画
匿名  发表于 2010-5-31 16:52
发表于 2010-5-3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ramboard


    谢谢老师的指导,只是您快出国了,以后向谁学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5 01: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