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92|回复: 0

雾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雾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摘自气象论坛)
发表于 前天 09: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3年1 月13 日零时,全国33个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属严重污染。27 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全部上榜。

十面“霾”伏为哪般?

1 月9 日清晨,人们出行时并没想到这场雾霾的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受关注度如此之高、影响如此之大。

当天下午,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蓝色预警。随着影响程度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1 月12 日,中央气象台将预警从蓝色提高到最高等级黄色。

气象专家是这样说的,雾霾天出现前,在经历了大范围的低温之后,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出现了停歇。由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夜间辐射降温效应的出现,导致了雾的产生。雾本身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天气现象,并没有污染,但是大雾形成时由于天气形势的相对稳定,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困难,越聚越多的聚集效应,形成了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的出现。

按照气象学的定义,雾和霾是有本质区别的。雾是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就结雾,再冷就是冷雾。一般雾的颗粒比较大,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微米。而霾就不一样了,它是比较干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是非常小的,基本上为微米量级。从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情况下,霾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物,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PM2.5,它的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 微米,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雾只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而霾则是一种污染物。

从能见度、颜色、厚度和边界等方面,老百姓用肉眼就能够有效地区分雾和霾。首先,普通的雾能见度小于1 千米,而霾的能见度则从1 千米直到10千米。其次,雾有比较清晰的边界,经常是一团一团地存在,影响的范围相对小而明显;而霾的边界很不清晰,范围一般也比较大。最后,在颜色上,我们常见的雾主要是由水体组成,水体在阳光或者是散射光照射下会呈偏白的颜色;而霾的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者褐色。还有一种专业上的判定标准,即分析相对湿度。雾一般出现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即饱和水汽下特别容易形成雾;而霾则不同,只要颗粒物浓度达到便可以形成。

那么是不是说单纯的雾天对空气就没有影响呢?这个问题也要具体分析。雾本来是比较干净的,但是在空气中如果有大量污染物的话,雾水里就会吸附很多有害的物体,仍然可以对身体造成危害。而实际上,在城市里,雾和霾总是交织出现。一般出现大雾天气时,PM2.5 指数也是居高不下。

大气可否自身净化污染?

我们都知道,大气系统具备一定的调节与自我净化能力,这种消散稀释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的?在消散过程中,老百姓会不会像网友说的那样成为“人肉吸尘器”呢?

对于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来说,这种消散作用需要冷空气所带来的大风,主要是依靠平流作用。大气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些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会产生物理化学反应,沉降、分解,通过雨雪进入到陆面或者海洋。当大气扰动明显时,除了水平方向的运动外,还会有垂直方向的扩散,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便会被稀释。所以说,大风是突围雾霾天最有力的武器。当然,雾霾天时,很多大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 会长期滞留在低空,在人类活动范围内对人们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污染严重时,敏感人群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1 月12 日,北京城区午后天气污染突然加重。这是由于大气稳定时,底层会有一个逆温层,就像一个盖子。在盖子的作用下,近地面层的气体少有垂直运动,污染物便越积越多。同时,有些城市地形特殊,也会出现从其他地区通过地面弱气流输送污染物进来的现象。当不利的气象条件出现时,大气系统就很难进行自我调节和净化。

那么,消散后的物质又跑到哪里去了呢?污染物扩散到水里会不会污染水呢?除了平流作用和稀释作用以外,污染物也会有自身的分解与沉降。除了大风外,降雪降雨也会对净化天气起到有效的作用。通过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比如一些硫化物变成硫酸盐;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变成了硝酸盐。一些比较大的颗粒物通过自身重量沉降下来;一些比较轻的物质通过对流活动上升稀释或者平流移动。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便可以有效地减轻污染的浓度。

蓝天,不能只等大风

一场大风成为北京雾霾天气的“救星”。尽管,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被吹走,但橙色霾预警的警钟还响在耳边:蓝天,决不能仅靠等待大风。

公众期待,除了被动等待天气之外,还要有更多的人为干涉措施,对空气污染加以防控。

首先应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也就是在削减一次排放的PM2.5 的同时,大力削减PM2.5 的主要气态前体物SO2、NH3 等的排放。

不过,这个思路实施起来仍有很大难度。以北京市为例,PM2.5 大约30% 来自原始排放,30% 来自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 来自周边的“协同贡献”。北京PM2.5 污染仍难改变 “三分靠天,三分靠自己,三分靠周边”的格局。因此来看,单靠一个地方政府努力,难以达到2012 年国家对于城市空气新标准的规定。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PM2.5 问题的前提。我国不同地区PM2.5 理化特性存在差异,所处气候带和气象条件也有所不同,因此,联防联控需要同时对几个典型区域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比对研究。

决策者环境立法观念的调整和改变是一个难题。主要是要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逐步使环境优先得到法律保障。不过,这些人工防控的措施,如果缺少人们节能减排的帮助,收效甚微。科学家认为,我国应对空气污染的长效之策仍是节能减排。正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是暴露在大气中的,都会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这就要求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尽量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自我做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8 05: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