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63|回复: 9

海水密度突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4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日下午,中央军委给王红理、海军给372潜艇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礼堂举行。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宣读了中央军委和海军的通令,分别给王红理和372潜艇颁发了奖章证书、奖状。

在海军组织的一次不打招呼的战备拉动中,该潜艇支队支队长王红理作为指挥员,带领372潜艇紧急出航,潜入大洋,期间成功处置潜艇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掉深的重大突发险情,并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战备远航任务,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受到了习主席和军委首长的高度褒奖。另据介绍,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数次海中断崖的失事,自救成功的,可能唯有我军这个372艇,所以才有海军宣称的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变”应该意味着百分之十以上变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变”应该意味着百分之十以上变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水的密度突变是否是10%以上倒是没仔细看过具体数值。但是确实存在,是在大约500-1000米之间的深海。这里有一张图,可以说明也可以查查倒底有多少百分比的变动。通常技术上把这个区称为“跃层”。

image100.jpg



“跃层”主要是由压力造成的,另外盐分和温度也有影响。
在突变区下面的密度大上面的密度小,所以潜水艇就可以刚好飘浮在一个适当的深度,既不会浮上来也不会沉下去。有液态海底之称。

不仅液体有这样的特性,气体也有这样的特性,虽然按照理想气体的方程,似乎大气从高到低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因而大气的密度变化也应该是平均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大气中既有温度突变的存在,也有密度突变的存在。我在三年前发表的蓝天白云系列的帖子,说的就是天上的云是浮在大气的跃层之间。而不是被什么上升气流托在那里。
大气的跃层,大致上有三个,一个在200-500米之间,一个在1500-2500米之间,还有一个在4500-7000米之间,随着春夏秋冬的变迁跃层的高度也有相应的变动。
由于大气跃层的存在,所以在黄土高原就不可能看到像上海那样沿海地区的低云,在西藏高原的高山上就只能看到沿海地区的那种高积云和卷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力造成的密度突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温度造成的突变也几乎不可能,液体的体胀系数在那里摆着呢。
所以这密度突变的原因一定是液体里瞬间混入大量的气体造成的。否则无法解释这突变的原因。
液体里瞬间混入大量的气体造成的突变应该也是鱼类海豚鲸鱼搁浅的原因。
液体里瞬间混入大量的气体很可能是地壳的振动、或者洋底温度的变化造成洋底可燃冰、可燃水的汽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lhkcc58


    斑竹的想象里之丰富及自信力之执拗,令人敬佩。霁雪则望尘莫及了。

水的密度和压力和温度的关系.png



附上一张水随温度、压力状态的变化而相关连的密度变化的资料图。仅供参考。
其中品红的代表水蒸气,蓝色的是冰,黄绿色的是水,紫色的是等离子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log10的压力是多少?你知道潜水艇的潜水的深度是多少?500--700米,那里的压强是多少?50--70kg;这压强下会有水的等离子??

这都是初中的东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液体里瞬间混入大量的气体造成的突变应该也是鱼类海豚鲸鱼搁浅的原因;因为压力的瞬间巨变会导致它们的“潜水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9-6 10:04
根据季东先生的理论:这种突变是海水中的电磁场层次性质突变;应该是遇到了磁场增能的层次。鱼类搁浅“自杀”是遇到了电场增能的等离子活动。
发表于 2014-9-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hkcc58

斑竹知道10log10(Pa)的压力是多少公斤?密度突变层(跃层)不是偶尔存在的,是随时随海存在的只要海水有这么深。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5 15: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