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19|回复: 0

(51)聊斋志异·地震(白话/翻译/意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1)聊斋志异·地震(白话/翻译/意译)
     (2012-01-18 02:28:53)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2a00b0100wsaq.html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山东地震。
  当时刚刚入夜,正是晚饭时间,我在表兄李笃之家做客,正与表兄举杯谈笑,忽然听到轰隆隆一阵巨响,从东南来,向西北去,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放下酒杯,准备出去看看。这时只见桌椅不住晃动,杯盘摆簸,酒都溅到桌上,屋梁嘎啦啦直响,仿佛就要塌下来。我们这才意识到是地震了,忙站起来向外奔。
  这时街上已经聚满了人,由于地面不住晃动,根本无法站立,都趴在地上,随着地面起伏旋转,人人都是一脸魂飞魄散的神态。耳边听到的,是一阵阵墙倾屋塌之声,夹杂着撕心裂肺的男哭女号。不久城外的河水,掀起一丈多高的巨浪,直向城内灌了进来,便似被谁将整条河端起泼出来的一般。
  如此天地疯狂,过了约莫一个时辰,才渐渐安稳下来。
  街上到处残砖碎瓦,整座城已是一片废墟。
  人们起身寻找自己家人,仍旧是一脸惊恐。许多人死里逃生,来不及穿衣服,或衣服已被碎石刮破了,但都已不再介意,不论男女,都裸着身子在城里来回奔走,相互打探询问,此时唯一重要的,只有自己与家人的安危。
  已上都是我所亲见。数日之后,又听说栖霞县整座山都崩坍了,而沂水县有一处地面陷一大坑,宽达数亩。

  我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妇人半夜起身如厕,回来时看到一只野狼,叼了她的孩子正往外跑。
  妇人忙扑上去,抱住孩子身子,与狼争夺。
  狼咬住孩子衣服,腾不出嘴来,所以虽然凶恶,却也拿她没有办法。一人一狼,如此相持许久,狼稍一松嘴,孩子被妇人夺了回去。
  狼心有不甘,蹲在地上,还想伺机再夺。
  妇人于是大声呼救,不久邻居都赶了过来。
  狼见他们人多,自知不敌,终于悻悻然逃去了。
  妇人惊定而喜,一面向邻居道谢,一面细述刚才惊险的经过,说野狼如何叼了孩子,自己又如何夺回。
  说着说着,猛然一怔,自己深夜起身如厕,自家院中,原无顾虑,因而不曾穿衣,适才见野狼夺子,情急之下,就忘了自己正一丝不挂,这时才忽然想起。
  一看周围邻居都望着自己,登时羞愧难当,急奔入室。

  人们平时看得很重的一些仪节,到了危难时刻,往往不再记得。上面这个故事里,妇人忘记自己不曾穿衣,与地震时,男女裸身奔呼而不以为羞,情形极其相似。不亲眼见过,实在难以相信,人在情急之下的行为,能到这种地步。

  司马少,2010年10月4日译。


  【附】蒲松龄《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馀,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底本:《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

  [1]
  康熙七年,即1668年。
  据《维基百科》资料,公历1668年7月25日,中国山东郯城一带发生8.5级大地震。
  郯(tán)城县,清代属沂(yí)州府,今属临沂市。地图上看,基本在山东最南。文中所提到的沂水县,则在沂州府北面;栖霞县在登州府,山东东端。而当时作者所在的临淄,则在山东中部。可见当时地震波及之广。

  [2]
  戌时,原文作“戌刻”,指晚上七点至九点。
  有一点原文与译文都没有提,就是当时地震,各家灯火必然全部熄灭,作者是怎么看得见周围状况的呢?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日期是农历的六月十七日,如果刚刚入夜,夏日天长,七点多一点,应该还不太黑;如果已经入夜有一阵了,那么月亮已经出来,十五前后的月亮,总是月明如昼的。

  [3]稷下,原本指的是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这里借指临淄。临淄与蒲松龄家乡淄川相邻,然而分属两府,淄川在济南府东,临淄在青州府西。现在淄川与临淄,均已归入淄博市。原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是说当时他正在表兄家做客,而他表兄家住临淄。译文为了行文流畅,没有提“临淄”二字。

  [4]原文在叙述完地震的情形后,对当时人们不穿衣服而不以为羞,表示了极大的好奇,以至于举了另一个故事来与之比较,最后说“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意思是说,“人一急起来,竟连衣服也忘了穿,多么可笑”。我认为文中所述两种“惶急无谋”的情况,都只叫人悲恻,而并不可笑,所以译文用了比较中性的译法。

  [5]这是一篇纪实的文章,而不是小说。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3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