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77|回复: 0

地震波的类型和极性显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按质点振动的方向来区分,分为纵波和横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称为纵波,又称为压缩波。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称为纵波,又称为压缩波。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称为横波,又称为切变波或剪切波。在同一个固体介质中,纵波的速度比横波的速度高,横波速最小为0,最大仅达纵波波速的70%。由于流体(气体和液体)介质,只能传播纵波,不能传播横波,地震勘探中同时利用纵波和横波进行勘探,就有可能取得更多关于介质性质的信息。

  根据波所传播的空间范围分为体波和面波。纵波和横波可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称为体波;只在自由表面或一同弹性介质分界面附近传播的波叫面波,其强度随离开界面的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地面上接收不到深部岩层分界面上的面波。影响地震勘探最主要的复杂的面波,通常统称为”地滚波“。这种波近似地按柱面(而不是按球面)在地表向四周扩展,可在相当大的距离内仍保持强的振幅,是地震勘探中最强的干扰波。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其频率低于反射波,可用频率滤波法将其削弱。

  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路径的特点,地震波可分为入射波、反射波、直达波、透射波、折射波、滑行波等几种。



  一般来说,当地震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既产生反射纵波和反射横波,又产生透射纵波和透射横波。与入射波类型相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称为同类波;改变了类型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称为转换波。入射角不大时,转换波的前幅度很小。垂直入射时,不产生转换波,且反射波振幅Ar与入射波振幅Ai和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如下关系:



  式中p1、v1分别表示反射界面上介质的密度和速度,p2、v2分别表示反射界面下介质的密度和速度。分界面两边各介质密度和速度乘积p1、v1、p2、v2叫波阻抗。比值Ar/At叫做波从介质入射到分界面时界面的反射系数,记作R:



  上式说明,波阻抗界面才是反射界面,速度界面不一定是反射界面。从上式中还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认识:
  1、反射波形成的条件:当界面波阻抗相等时只有透射而无反射,只有当姐main波阻抗不等时才能产生反射波,这是界面形成反射波必要的物理条件。

  2、反射波强度:波阻抗差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的强度不仅随波阻抗差增大而增强,还随波阻抗之和的增加而减弱。由于一般地层的波阻抗随深度增加而加大,浅层反射界面与深度反射界面具有相同的波阻抗差时,渗层反射层面反射系数相对变小,反射波强度减弱。

  3、反射极性:当反射界面下介质波阻抗(Z2)大于入射介质波阻抗(Z1)时 ,R>0,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同,称为正极性反射。利用反射波极性的变化,可判断地下岩层性质。


文章来源:洛克斯石油论坛 洛克斯石油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9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