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68|回复: 0

地下地震地质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介质的成层性

  地震介质的成层分布对地震勘探而言是有利和必不可少的地质条件。由于沉积地层的成层性,各层物性和波阻抗不同,组成一系列地震界面。波在这种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各界面后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地震勘探正是利用了波的这种反射特性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下面考虑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假定地层剖面为一系列厚度极小的薄层,各薄层间速度变化又很小,这是穿透整个地层剖面的波,其传播方向将发生连续的变化,而使波的射线具有弯曲的形状,不能获得反射波。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假定地质剖面单一,速度均匀一致,由于地层剖面中缺乏明显物性分界面,则不能形成反射波。

  



       因为连续介质中每条射线都有一个最大穿透深度Zmax,在全部射线中有一条射线OPA的Zmax正好等于H。对于Zmx>H的哪些射线在未达到最大穿透深度之前就遇到分界面,发生反射,形成反射波。Zmax<H的那些射线,在未遇到分界面之前即已上翘至地面,因此对该界面无反射。由此可见,在连续介质下部存在一个分界面时,只能在OA段以内(A点是Zmax=H的射线达到地面的点)接收到反射。在这情况下,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失去实际地质意义。



  2、界面的质量

  反射波的形成取决于地层的波阻抗差,反射波的稳定性取决于反射界面的质量,即反射界面的显著性、平滑度和稳定性。

  显著性是指界面上下岩层物理性质的差异程度。各岩层之间具明显突变物理性质是获得强反射波的有利条件;相反,各岩层之间物理性质是渐变过渡,则产生弱反射。但界面过于显著,则使向下传播的地震波相对减弱,出现所谓的屏蔽现象。

  平滑度是指界面凹凸不平的程度。当界面凹凸不平时,波在界面会发生散射或称漫射。其散射的程度取决于凹凸面的直径与波长之比,当两者比值相近时,散射程度最大;若凹凸面的直径小于波长时,则散射程度减弱。在通常条件下,地震波频率约为20~60Hz之间、波长在15~150m范围内变化,因而对于几米起伏的界面仍可看作是光滑的。


  




       稳定性是指地震反射界面的延续程度。如果岩相带频繁交替变化,或断裂破碎带发育造成界面延续中断,使地震反射变得复杂,对于地震解释是不利的。有时,地层界面的倾角对观测地震波也有影响,在界面倾角大于30°~40°的陡构造带,往往难以接收到反射波,给陡倾角的地区地震勘探带来困难。





  此外,当地质剖面的上部,介质不均匀,由于强烈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会使地震波的传播缺乏规律,且不稳定。当剖面上部存在强反射面时,如玄武岩层会形成强烈的浅层反射和多次反射,使深层界面反射减弱,甚至无反射,以致妨碍对深层反射波的接收。

文章来源:洛克斯石油论坛 洛克斯石油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8 18: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