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08|回复: 0

岁差与数字化地震预报可行性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差与数字化地震预报可行性分析

不能数字化地震预报是地球基础科学出了问题

王金甲(辽宁阜新市wang.jinjia@163.com

摘要;地震是危害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但地震预报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至今一些国家虽然研究了一些方法,但都不太可行。归根结底是地球基础科学出了问题。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境内地震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认为,自然现象都有规律可循。地震并不是科学难题!只是没有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岁差、地震、气候,如何把这三种自然现象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就要从正确解释岁差理论开始。从了解地球公、自转运动以外的其它三种运动开始。地球不但公、自转运动而且还存公、自转运动以外的地球较差自转、地球差异自转、地壳弦动三种运动,地球共存在五种基本运动。地球较差自转、地球差异自转、地壳弦动三种运动填补了地球基础科学短板。拨乱反正,把错误理解的自然现象,“固本还原”是数字化预报地震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在《仰望星空如何改变世界?》的文章中说;中国的古代天文学曾经世界领先,但是中国天文学对于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却贡献甚微。同样,中国古代的技术和生产力曾经世界领先,比如直到鸦片战争时期,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GDP还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对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贡献却非常之少。一个几乎人所共知、但最令人不愿接受的事实,就是几乎从中学到研究生的所有理工科教科书的知识都来自于西方。

天地耦合,跨学科研究地震预报。如今是大数据时代。历法编撰的万年历计算出的每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都能精确到小于1秒。公元1944年时间=36553538秒,公元1997=3656116秒,两个年时间长度相差2538秒,必须弄清楚为什么回归年时间长短有如此大的差距?恒星年与回归年地球都公转360°为什么恒星年的时间比回归年的时间长?这是必须弄清楚的地球基础知识问题。不能把自然现象张冠李戴。掌握了太阳系运行规律,天文学界历法编撰万年历计算的节气时间竟然能精确到秒。值得地震预报借鉴。我们可以利用精确睡得晚数据将地球静止起来研究数字化地震预报(见2页图)。

地球公自转运动无非是微重力作用下的惯性运动。我国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萍与聂海胜的太空陀螺试验证明微重力作用下的自转天体有定向性质不进动,证明地轴进动不存在,即使地轴进动存在也与岁差无关。西方的岁差理论误导我们300多年!经过试验与计算表明是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世界各地的“岁差常数”都不相同,纬度越高“岁差常数”越小,纬度越低“岁差常数”越大,我们可以把“岁差常数”换算成地壳应力,根据地壳应力数值数字化预报地震。

岁差是天文现象却隶属地球科学范畴,是地球科学基础之基础。我国的岁差理论完全是由西方引进的。并没有人认真甄别是否正确。自然科学要符合数学原理。而由西方引进的岁差理论与数学原理相悖,与观测事实不符,与我国的历史记载相矛盾。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每年321日前后太阳运动到白羊宫就是春分。证明地轴指向不进动,节气点不能西移。

如今有大型计算机可以模拟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又有精度极高的原子钟,及高端的观测手段验证地轴进动解岁差是否正确方法极其简单。试验是检验一切理论是否正确肾单位唯一标准,我们已经经过计算或模拟试验证明是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见2页图)。



file:///C:/DO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关键词;万有引力
固体潮汐
地球差异自转
地球较差自转
岁差常数天地耦合

地球存在五种基本运动;1,自转 2,公转 3,差异自转 4较差自转 5,壳幔弦动。地壳板块结构复杂,如果地壳板块都是象切豆腐块一样垂直“地心”,那么固体潮汐产生的地壳应力都能及时释放,就不会积蓄成大地震。固体潮汐产生的地壳应力导致地球每天都发生上万次地震,应力积蓄就酿成大级别地震。

岁差是自然现象,错误的地轴进动解岁差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已用试验与计算证明“地球差异自转”才是导致“岁差”发生的根本原因。错误的用地轴进动解岁差现象掩盖了地球差异自转这一地球基本运动。岁差现象证明地球差异自转运动,而不是地轴进动。地轴不存在进动,已被我国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萍与聂海胜的太空陀螺试验证明不存在。

一江春水向东流,说的是江、河水流只是一个方向。传统观念认为,“鹅卵石”水成说。我们做过试验证明,一个方向的流向顽石只能形成棒槌状的圆柱形。只有三个方向的运动顽石才能生成鹅卵石。江河发源地有鹅卵石的存在,也否定了鹅卵石水成说。武汉地质大学校园的“奇石”就是地壳板块三种运动的证据。地壳的升降与交叉水平运动形成鹅卵石。













file:///C:/DO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鹅卵石的生成证明地壳板块的三个方向运动既;固体潮汐升降运动和“地球较差自转”的水平运动。这也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E%83%E5%B7%AE%E8%87%AA%E8%BD%AC/7040568?fr=aladdin

当然地壳与地幔还存在“弦动”这是地球存在的第五种基本运动,因与数字化地震预报没有直接关系在这里就不做介绍(请参看天地知识漫谈)。

每当地震发生之前,总会伴随一些征兆。为什么地震局接到这些征兆不发表地震预报?其原因很简单。有些征兆不能直接证明就要发生地震。只有了解地壳应力才能发布地震预报。如何获得地壳板块应力?日本曾经用地球同步卫星监测地壳板块运动。由于地球同步卫星经常调整姿态,没有取得成功。有人想到钻探地壳,放置应力测量仪器。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0—40公里。前苏联耗时15年才只钻探到12公里深度。我们用太空的恒星同样能监测到地壳板块应力。

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发现岁差,并定出冬至点每50年后退(岁差常数=72角秒/年)。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发现岁差,推算出春分点每100年西移。(岁差常数=36角秒/年)。

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计算的岁差常数相差一倍,为什么?他们用的时间都应该是相同“太阳日”。不同的是他们所处的地理纬度不同。他们相差一倍的“岁差常数”恰恰是证明地球较差自转的真实存在。

我们知道了地球较差自转的存在,开展国际合作,在世界各地设立观测站点,岁差值就放大了地壳的微弱运动。利用电脑联网,选用几颗较为明亮的恒星(双星除外)我们可以利用恒星测量世界各地(主要是地震带地区)不同的岁差常数。把岁差常数换算成地壳应力,根据震前的物化及生物异常,根据地壳板块应力值,就可以做到数字化预报地震。

file:///C:/DO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

如今是大数据时代,又是电脑普及年代,把世界各地的观测站点联网。根据目前公布的天文与地球数据,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的公、自转运动排除,利用静止地球研究地震预报。见上图;地球质心到地面观测站点6371千米。由观测站点到恒星是几十光年(或上百光年)。地壳的微弱运动相对于遥远的恒星“角距”(a)被放大亿亿万倍。不同维度的观测站点观测到的角距不同,我们根据世界各地的观测站点的角距换算成地壳应力,就可以达到数字化预报地震的目的

电动岁差发生演示课件;通电80分钟演示岁差发生全过程。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已被试验所证明。

file:///C:/DO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9 04: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