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抗灾成效高于预测救灾的千百倍:
对于地震自然灾害应着重采取"防患未然"的明智决策,意指在突发事故或灾害,灾难发生之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先防止或设法减轻灾情。道理其实很简单,普通民众都知晓,比如抗洪救灾主要靠什么?靠平时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兴修水利防洪设施等。假如某国(或某地区)竭尽全力去研究狂风暴雨的成因,和预测暴雨发生的准确时刻,地点范围,强度(多少年一遇),而疏忽修建水利防洪设施,那才是最愚蠢的笨蛋,因为他即使预测正确了,因缺失防洪水利设施,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洪灾凶猛泛滥,水漫金山和吞噬房舍与人兽。那么要问防震抗灾又主要靠什么呢?靠防震设施的全面落实,指房屋结构加固和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及人员防震躲避的应急安全设施等。这就关于到国家把资金重点投向何方?则一目了然。对于地震应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绝不可演变为以预报为主的错误方略;必须着力纠正把地震预报当成地震预防为主攻方向,把国家资金和人力资源及精力、时间集中花费在地震预测预报上,从而疏忽对建筑的设防,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指导思想。大量中外震例表明,国外十分注重建筑设防,因为它能大大减轻灾情。比如1960年5月智利发生里氏9.5级特大地震,只死亡800人;而海地2010年1月13日发生里氏7.0级地震(后改定为8.5级),死亡人数达30万人以上;300,000人/800人=375倍,为何死亡人数高差375倍之悬殊?根本原因就是建筑有无设防。请问我国情况如何?比海地稍好不多,公元1976年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3万人,重伤16.4万人,当时整个唐山也是没有建筑设防的;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大地震,死亡8.66万人。从汶川地震经历中充分说明建筑设防的重要性,其中陈家坝小学七度设防,没有伤人。安县桑枣中学地震前把房子加固了,房子也没倒,学生两分半钟都撤到操场,一个学生都没伤。
国家每年向中国地震局拨款金额达29~40余亿元,这是一个可观的数额,是全国纳税人的钱。有人说的对,“当论证地震存在的必要性并且需要拨款时,他们总是搬出海城地震的例子,证明预报是必须且可能的。当公众要求他们对地震预报失误承担责任时,他们就拿出一套地震不可预测的说法推卸责任,并且没有一点愧疚。”
地震是无法避免的,很多人寄希望于地震预测,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应当把过多的财金支出和人力资源及精力、时间白白消耗在茫海苦水中,而应以防震抗灾为己任,国家应把资金投向建筑设防方面。
纳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