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纳税人

防震抗灾成效高于预测救灾的千百倍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1
美国将地震纳入《美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管辖,中国地震局刚成立之时,除元老李四光精通地质外,往后很少有地质专家主导与参与中国地震局的领导工作和业务指导。所谓《地震》,突出一个“地”字。带有地字的地磁、地电、地应力、地重力、…等内容的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不能光做表面工作,当然地质工作者也做表面工作(比如地质测绘工作),但这个表面工作是为了达到了解地下深处情况,同时还配合钻孔取样,物探工作,探导地球内部深处地质结构。内部比表面重要,光在皮毛上周缠,如同猴群井中水里捞月一场空!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1
美国将地震纳入《美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管辖,中国地震局刚成立之时,除元老李四光精通地质外,往后很少有地质专家主导与参与中国地震局的领导工作和业务指导。所谓《地震》,突出一个“地”字。带有地字的地磁、地电、地应力、地重力、…等内容的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不能光做表面工作,当然地质工作者也做表面工作(比如地质测绘工作),但这个表面工作是为了达到了解地下深处情况,同时还配合钻孔取样,物探工作,探导地球内部深处地质结构。内部比表面重要,光在皮毛上周缠,如同猴群井中水里捞月一场空!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2
地矿部门和石油部门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和查明地下埋藏矿产和石油的分布情况(包括分布地点、深度、储藏量等);对于地震部门而言,从事地质工作应该是查明地下震源分布情况(包括震源分布区域具体范围、空间深度、震级规模大小、震源孕育成熟程度等);一般而言,震源绝不会分布在地表和浅处(当然人工震源除外);通常情况下,主震震源分布深度大于所有余震和前震的震源分布深度;所以必须重点做好地下深处的地质工作,那种浮躁于表面工作和浅层工作的工作作风,说什么90%的地震和7级以上大地震均分布在地壳5~20公里的浅层范围内,这是完全错误的谬论!因为主流地震界学者们遵从脆性破裂理论。20公里以下深度,士也壳岩石层就会失去脆性与刚性,而具有柔塑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2
地矿部门和石油部门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和查明地下埋藏矿产和石油的分布情况(包括分布地点、深度、储藏量等);对于地震部门而言,从事地质工作应该是查明地下震源分布情况(包括震源分布区域具体范围、空间深度、震级规模大小、震源孕育成熟程度等);一般而言,震源绝不会分布在地表和浅处(当然人工震源除外);通常情况下,主震震源分布深度大于所有余震和前震的震源分布深度;所以必须重点做好地下深处的地质工作,那种浮躁于表面工作和浅层工作的工作作风,说什么90%的地震和7级以上大地震均分布在地壳5~20公里的浅层范围内,这是完全错误的谬论!因为主流地震界学者们遵从脆性破裂理论。20公里以下深度,士也壳岩石层就会失去脆性与刚性,而具有柔塑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3
很多地震活动与地磁异常有关,,从空间分布看,有些強震还与大陆地磁异常中心(大陆上地磁异常最厉害的区域)有对应关系。从时间分布看,在有些強震之前,局部地磁会出现短期内的异常变化。上述震前收音机音量的异常变化,就是地磁变化的反应。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创制了多种仪器观测震前地磁的异常变化,进行地震预测和预报。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4
(续上):如某地土地磁在在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日幅差值(8时和16时的差值)为3~5亳米(土磁偏角仪标尺上的读数)。如果连续6天日幅差值减’到2毫米以下,则属于异常,可以据此推算发震时间。1974年5月云南昭通地震前,从4月29日到5月5日,这一土地磁连续七天日幅差值小于2毫米,经推算发震日期为5月12日,结果于5月11日发生了7.1级強震,效果较好。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5
(续上):但是,地磁异常不仅与地震有关,更多的是与宇宙中一些现象,如太阳活动(太阳磁暴、磁贫)等有关。此外,地磁还有随地区和时间的周期性变化,如年变(季节性变化),日变(昼夜变化)的特点。至于地下某些金属矿体的存在,也可以引起地磁异常。所以在发现地磁的异常变化时,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排除种种干扰因素,才能收到较好的地震预报效果。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5
美国将地震纳入《美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管辖,中国地震局刚成立之时,除元老李四光精通地质外,往后很少有地质专家主导与参与中国地震局的领导工作和业务指导。所谓《地震》,突出一个“地”字。带有地字的地磁、地电、地应力、地重力、…等内容的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不能光做表面工作,当然地质工作者也做表面工作(比如地质测绘工作),但这个表面工作是为了达到了解地下深处情况,同时还配合钻孔取样,物探工作,探导地球内部深处地质结构。内部比表面重要,光在皮毛上周缠,如同猴群井中水里捞月一场空!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5
地矿部门和石油部门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和查明地下埋藏矿产和石油的分布情况(包括分布地点、深度、储藏量等);对于地震部门而言,从事地质工作应该是查明地下震源分布情况(包括震源分布区域具体范围、空间深度、震级规模大小、震源孕育成熟程度等);一般而言,震源绝不会分布在地表和浅处(当然人工震源除外);通常情况下,主震震源分布深度大于所有余震和前震的震源分布深度;所以必须重点做好地下深处的地质工作,那种浮躁于表面工作和浅层工作的工作作风,说什么90%的地震和7级以上大地震均分布在地壳5~20公里的浅层范围内,这是完全错误的谬论!因为主流地震界学者们遵从脆性破裂理论。20公里以下深度,士也壳岩石层就会失去脆性与刚性,而具有柔塑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6
9、为什么观测地壳形变可以预测、预报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地壳形变。一般分为垂直形变和水平形变两种。实际上,地壳形变是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联合作用的结果,不过常常是以其中某种运动为主罢了。只有垂直形变而无水平形变的现象,是很难找到的。反之,也一样。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6
(续上):強烈地震发生前,震中地区地形往往出现异常变化,甚至是突变。如1967年3月27日华北发生的一次6.3级地震,震前47年至震前I3年(1920~1954年)之间,在震中附近50公里艺围内,已经形成一个下沉地段,下沉幅度在140毫米以上。从下沉速度来看,距发震时间还有13年的时矦,平均速率已达4毫米/年,而震前13年至震前3年的十年内速率巳达3O毫米/年以上。又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发生7.4级地震,在震中以西200公里的地方,1967~1968年下沉达41毫米,但在震前几个月突然上升56毫米。这类例子还不少。于是人们利用种种方法,观测震前地形的异常变化,探索地震预报。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7
(续上):強烈地震发生前,震中地区地形往往出现异常变化,甚至是突变。如1967年3月27日华北发生的一次6.3级地震,震前47年至震前I3年(1920~1954年)之间,在震中附近50公里艺围内,已经形成一个下沉地段,下沉幅度在140毫米以上。从下沉速度来看,距发震时间还有13年的时矦,平均速率已达4毫米/年,而震前13年至震前3年的十年内速率巳达3O毫米/年以上。又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发生7.4级地震,在震中以西200公里的地方,1967~1968年下沉达41毫米,但在震前几个月突然上升56毫米。这类例子还不少。于是人们利用种种方法,观测震前地形的异常变化,探索地震预报。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8
在临震前,震中地区地壳形变速度的急剧变化,可以是平时的几倍至几十倍。在某些地区,甚至会出现暂时停止运动或反向加速运动(如从上升急转为下降)等异常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在震前几个月至几年前出现,预兆着强震将要来临。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8
对地震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有指导意义的就是震前地表形态的这种突变。至于长趋势的缓慢变化,只不过是进行中长期预报时一种征兆而已。
同时需要注意,地壳形变不一定都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因此不一定都与地震有关,在进行地震预报时,必须排除干扰因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39
10、地震前的地壳形变肉眼能看到嗎?
根据现有地震资料,一般7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地面垂直升降可能达一米左右,最大可达六、七米,而水平错动则在两米左右,最大可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以上。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和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最大水平错距均在2米以上,最大垂直错距也均在1米左右。地壳形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地震时,这样的地面变化在震前不可能亳无显示。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40
(续接上楼文稿内容):
公元1668年山东莒县发生了8.5级強震,震前在极震区东侧一个小岛不断上升以致与陆地连成一片,地震时,这个小岛更猛烈上升,而我国黄海海底坡度很缓,所以迫使海水后退了三十里。这种现象发生在海边,用肉眼就能看到。但必须是海底坡度平缓,地露面上升后露出的海底地面宽,才容易者到。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40
(续上):如果海底坡度陡,地面上升后高出的海底地面窄,就不容易看清楚了。至于在内陆地区的地壳形变,情况比较复杂,要看各地地壳运动的具体而定。不过,人们的肉眼所能直接看到的地壳形变现象是很有限的。大量的地壳形变,肉眼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特别是那些每年平均速度为几毫米的垂直升降或水平错动,肉眼就更没有办法直接看到,这时只有借助于精密的测量仪器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41
(续上):如果海底坡度陡,地面上升后高出的海底地面窄,就不容易看清楚了。至于在内陆地区的地壳形变,情况比较复杂,要看各地地壳运动的具体而定。不过,人们的肉眼所能直接看到的地壳形变现象是很有限的。大量的地壳形变,肉眼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特别是那些每年平均速度为几毫米的垂直升降或水平错动,肉眼就更没有办法直接看到,这时只有借助于精密的测量仪器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7-14 10:42
11、怎样观测地倾斜?
强烈地震前,由于地应力的积累加强,致使地下某一脆性地帶的岩层失去平衡,在地面出现倾斜现象。例如1966年3月22日河北邢台强震前,在距离震中100公里的某市的中心计量所里,有一架精密天平突然摇摆起来,无论怎样调节也不能达到平衡。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18
地球物理场及相对相反论:(作者:遠长江)

地磁场、地电场、地球引力场、地震场、火山场、…等,都属地球物理场。有人会问“场”是什么物理含义?物理学上的“场”有别于操场、会场、广场、跳舞场等,但也有相类之处,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区域。关于物理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现实存在的物理现象。相对论认为物理场有物质存在,捋它视为物质场;但反对派认为“场”没有物质存在,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但各类场都有力的显示。以地球引力场为例,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具有重量,是地球引力作用所致。又如磁场具有南北两极,电场具有正负电荷两性,具均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物理现象。对地震场而言,地球对地表上的建筑物虽具有较强引力,但由于反引力(斥力)的干扰,地球引力稳定不住,从而发生地动山摇、房屋倒場、人兽伤亡。世界真奇妙,相对相反同时存在。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18
地球物理场及相对相反论:(作者:遠长江)

地磁场、地电场、地球引力场、地震场、火山场、…等,都属地球物理场。有人会问“场”是什么物理含义?物理学上的“场”有别于操场、会场、广场、跳舞场等,但也有相类之处,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区域。关于物理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现实存在的物理现象。相对论认为物理场有物质存在,捋它视为物质场;但反对派认为“场”没有物质存在,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但各类场都有力的显示。以地球引力场为例,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具有重量,是地球引力作用所致。又如磁场具有南北两极,电场具有正负电荷两性,具均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物理现象。对地震场而言,地球对地表上的建筑物虽具有较强引力,但由于反引力(斥力)的干扰,地球引力稳定不住,从而发生地动山摇、房屋倒場、人兽伤亡。世界真奇妙,相对相反同时存在。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19
物理能量的三大属性:

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多次讲到,磁场有力学属性和空间属性,电场有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那么作为电场与磁场在三元平衡定律作用下,形成的宇宙中最基础三元平衡系统的电磁波,就必然有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

而物理能量,其实也可以包括和涵盖各种系统,以及系统呈现出来的各种能量的状态,包括电子流动产生的电能、电磁波、高能粒子辐射、物体运动产生的动能、热能(热辐射)等等。

这些所有不同形态的能量,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电磁波在复杂的三元平衡系统中的某种表现形式。所以说,所有的物理能量也同样具有,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也就是说,所有物理能量能够对外的作用产生的结果,都是通过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而表现出来的。

当我们知道了物理能量的,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之后。我们再来重新理解传统物理学中的,电场、磁场以及电磁场这三个概念,由于传统物理学中将电、磁、场三个概念界定不明确的原因,所以导致了将复合磁场认定为静电场,将复合磁场力认为电场力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22
那么什么是电、磁、场呢?“电”其实就是时间属性,就是时间(物理时间),在传统物理学中始终和“场”一起出现,就是电磁场中的电场。“磁”其实是力学属性,就是一切力的最根本来源“磁力”,在传统物理学中始终和“场”一起出现,就是电磁场中的磁场。“场”就是空间属性,就是一定的空间范围。

所以说,电场的本质,其实就是时间空间(物理时空),磁场的本质,其实就是力学空间。传统物理学中的能量(暂时可以称为“狭义能量”),其本质就是单位时间的力学作用,包括宏观世界的势能、动能,同样也包括,微观世界的量子级别的微观力学作用(例如,热能、电能等)。

关于本书中对“电”、“磁”、“场”的论述仍然使用传统物理学中词汇,将“电”、“磁”、“场”分别与物理能量三大基本属性一一对应,是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物理能量三大基本属性。

所以说电磁场其实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的。同样物理是电子、基本粒子、物质等物理能量也都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23
所有的物理能量也都不可能超脱于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之外,也就是不能无视时间、力学、空间对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换句话来说就是,人类作为极其复杂的物理能量的结合体,是不可能超脱于时间、力学、空间对人类的影响。而人的生命同样也是建立在,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之上而存在的。

再说的直白点,就是人只要存在躯体,就不可能实现时空旅行(时空旅行会破坏形成物理能量的三元平衡系统),也不可能做出人们可以用来穿越时空的机器,因为人的身体(混沌三元平衡系统)作为物理世界中的一部分,必须遵守物理能量的基本属性。

也就是当物理能量,整体的的力学属性(磁场)消失,其整体的时间属性(电场)必然消失。当物理能量通过时间属性(电场)被破坏来实现时空穿越,则物理能量的力学属性(磁场)则必然被破坏。当力学属性被破坏,则三元平衡系统必然被破坏。

同样是因为电磁波具有,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才使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运动、空间、引力以及对时间等的感知作用。才有了在三元平衡定律的作用下形成的世间万物、宇宙天体,以及世间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而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又主导着自然万物的发展与变迁。

宇宙之所以存在时间、空间、力、物质、物质体积、物质形态等等事物,其实仅仅只是因为所有的物理能量本身具有的,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的作用的结果。

因为当人们感受外力的时候,自己必须通过自身对应的相反的作用力才能够感受的到。人们感受物体积大小的时候,对物体体积大小的认知,完全是一种对于自身体型大小的相对性的认知。尤其是对时间的感受,人的生命好像本身就是时间的一部分,而自己的身体其实本来也就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24
场的概念,场的作用,场的形式。

场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物理里,场(英语:Field)是一个以时空为变数的物理量。场可以分为标量场、矢量场和张量,依据场在时空中每一点的值是标量、矢量还是张量而定。
经典重力场是一个矢量场:标示重力场在时空中每一个的值需要三个量,此即为重力场在每一点的重力场矢量分量。更进一步地,在每一范畴(标量、矢量、张量)之中,场还可以分为“经典场”和“量子场”两种,依据场的值是数字或量子算符而定。但两者之间,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
:例如,温度场或者势能场。地球上的每个点都有各自的温度或势能,它们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果物理量是矢量,则对应的是矢量场,例如,引力场、静电场、磁场以及流速场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25
物理场的概念和场的作用?

这一章的内容,也是读者留言提问:“物理场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多少种场?”确实无论是在《变化》中,还是在《见微知著》这本书中,场是提到了N次。

借着回答网友的提问,为大家科普一下场的概念,场的作用,场的形式。

场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物理里,场(英语:Field)是一个以时空为变数的物理量。场可以分为标量场、矢量场和张量场等,依据场在时空中每一点的值是标量、矢量还是张量而定。



例如,经典重力场是一个矢量场:标示重力场在时空中每一个的值需要三个量,此即为重力场在每一点的重力场矢量分量。更进一步地,在每一范畴(标量、矢量、张量)之中,场还可以分为“经典场”和“量子场”两种,依据场的值是数字或量子算符而定。但两者之间,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这一点在本书中多次有提及。

例如,温度场或者势能场。地球上的每个点都有各自的温度或势能,它们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果物理量是矢量,则对应的是矢量场,例如,引力场、静电场、磁场以及流速场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27
以引力场为例,地球上的每个点都受到引力的作用,方向指向地心,它们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张量场的例子包括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应力场和形变场,或者广义相对论中的应力能张量场。

在粒子物理学中,自旋为s的粒子由2s维旋量场描述,其中s是一个整数或半整数。例如,费米子是由旋量场描述。

场被认为是延伸至整个空间的,具有广域性。但实际上,每一个已知的场在够远的距离下,都会缩减至无法量测的程度。上面引力场就是案例,渐进自由也是。

定义场是一个“空间里的数”,这不应该减损场在物理上所有的真实性。“场占有空间。场含有能量、动量。场的存在排除了真正的真空。”

真空中没有物质,但并不是没有场的。场形成了一个“空间的状态”

各位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宇宙中充实着各种场,就证明了真空不空。当然真空不空的证明,还有很多,前面的章节也有详解,在此不再重复。
以电磁学为例来讲:当一个电荷移动时,另一个电荷并不会立刻感应到。第一个电荷会感应到一个反作用力,并获得动量,但第二个电荷则没有感应,直到第一个电荷移动的影响以光速传递到第二个电荷那里,并给予其动量之后才移动。所以场的存在解决了关于第二个电荷移动前,动量存在在哪里的问题。

因为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必存在于某处。物理学家认为动量应该存在于场之中。如此的认定让物理学家们相信电磁场是真实的存在,使得场的概念成为整个现代物理的范式。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29
在物理学中,场是指每个点都受到力的作用的一种空间区域。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最早由法拉第提出的,爱因斯坦对此大加赞赏。

在地球周围的引力场中,物体会受到引力的作用而落到地上。在带电体周围的电场中,带电粒子会受到库仑力的作用而被吸引或排斥。在磁铁周围的磁场中,回形针,铁屑会受到磁力而被拽向磁铁。

场的强度,或者说某一特定区域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场线来表示。场线越靠近,在这一区域的作用力就越强。但场线是我们为了形象好理解而用的工具。
场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场是用空间位置函数来表征的。在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某种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如果物理量是标量,那么空间每一点都对应着该物理量的一个确定数值,则称此空间为标量场。如电势场、温度场等。

如果物理量是矢量,那么空间每一点都存在着它的大小和方向,则称此空间为矢量场。如电场、速度场等。

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比如引力场、磁场等等。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否定以太的存在,但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体现了爱因斯坦思想的明显改变。他指出: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场论”,“如果用常数代替那些描述广义相对论以太的函数,同时不考虑任何决定以太的原因,那么广义相对论以太就可以在想象中变为洛仑兹以太。”爱因斯坦甚至试图把各种场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完美无瑕的理论。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

场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它占有空间,是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它把物理状态作为空间和时间的函数来描述。而且,在此空间区域中,除了有限个点或某些表面外,场函数是处处连续的。若物理状态与时间无关,则为静态场,反之,则为动态场或时变场。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31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例如,天地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借助于物质之间的引力场,光线和无线电的传播要借助于电磁场。场存在于相互作用的物质之间的空间。

对场的认识和场概念的确立,反映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和利用能力的提高,是对物质观的丰富和更新。比如对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是一种超距作用,即一个带电体对另一个带电体的作用是直接给予的,不需要中间物质传递,也不需要时间。
到19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具有特殊性,形成了电场概念,明确了一个带电体对另一个带电体的作用是通过电场进行的。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场也是有能量、动量、质量和速度的,并逐步形成了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的研究和电磁波的利用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而对引力场的研究则为人类遨游太空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在物理是经典物理,还是量子物理,有很多场论理论。给大家说几个。电磁场,静电场,静磁场,引力场,杨——米尔斯场,希格斯场等等。

其中我在《变化》讨论过引力与电磁场的关系,上一章还讨论了引力场和希格斯场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32
如何正确认识正能量和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遠长江2021、7、l4日)
人类以海平面为基准面,高于海平面的地形为正地形,低于海平面为负地形;数学坐标以零为准点,大于零的整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整数为负整数;在物理学上最常见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电池而言,分正极与负极;对于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珑重力场、物体运动场而言,都存在力的显示,也就是说都有能量存在。现在有人要问,何谓正能量?何谓负能量?以尖端武器、空中飞行物导弹、火箭为例,它们要快速长距离飞行,必须要有燃料做动力。如果飞行物快速向前穿行和动力燃烧视为正能量,那么空气阻力是反能量;可你知道吗?导弹、火箭尾部喷气,反向推动飞行物前行,那么空气阻力又成为正能量。通常人们划船,也是利用水的反向推力,使船前行。所以说正能量与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没有严格的定义。正能量、负能量和正物质、反物质是随机互相转化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32
如何正确认识正能量和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遠长江2021、7、l4日)
人类以海平面为基准面,高于海平面的地形为正地形,低于海平面为负地形;数学坐标以零为准点,大于零的整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整数为负整数;在物理学上最常见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电池而言,分正极与负极;对于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珑重力场、物体运动场而言,都存在力的显示,也就是说都有能量存在。现在有人要问,何谓正能量?何谓负能量?以尖端武器、空中飞行物导弹、火箭为例,它们要快速长距离飞行,必须要有燃料做动力。如果飞行物快速向前穿行和动力燃烧视为正能量,那么空气阻力是反能量;可你知道吗?导弹、火箭尾部喷气,反向推动飞行物前行,那么空气阻力又成为正能量。通常人们划船,也是利用水的反向推力,使船前行。所以说正能量与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没有严格的定义。正能量、负能量和正物质、反物质是随机互相转化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34
如何正确认识正能量和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遠长江2021、7、l4日)
人类以海平面为基准面,高于海平面的地形为正地形,低于海平面为负地形;数学坐标以零为准点,大于零的整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整数为负整数;在物理学上最常见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电池而言,分正极与负极;对于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珑重力场、物体运动场而言,都存在力的显示,也就是说都有能量存在。现在有人要问,何谓正能量?何谓负能量?以尖端武器、空中飞行物导弹、火箭为例,它们要快速长距离飞行,必须要有燃料做动力。如果飞行物快速向前穿行和动力燃烧视为正能量,那么空气阻力是反能量;可你知道吗?导弹、火箭尾部喷气,反向推动飞行物前行,那么空气阻力又成为正能量。通常人们划船,也是利用水的反向推力,使船前行。所以说正能量与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没有严格的定义。正能量、负能量和正物质、反物质是随机互相转化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35
如何正确认识正能量和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遠长江2021、7、l4日)
人类以海平面为基准面,高于海平面的地形为正地形,低于海平面为负地形;数学坐标以零为准点,大于零的整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整数为负整数;在物理学上最常见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电池而言,分正极与负极;对于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珑重力场、物体运动场而言,都存在力的显示,也就是说都有能量存在。现在有人要问,何谓正能量?何谓负能量?以尖端武器、空中飞行物导弹、火箭为例,它们要快速长距离飞行,必须要有燃料做动力。如果飞行物快速向前穿行和动力燃烧视为正能量,那么空气阻力是反能量;可你知道吗?导弹、火箭尾部喷气,反向推动飞行物前行,那么空气阻力又成为正能量。通常人们划船,也是利用水的反向推力,使船前行。所以说正能量与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没有严格的定义。正能量、负能量和正物质、反物质是随机互相转化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0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1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1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1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1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1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1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2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5 08:42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弱校力、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6 11:24
物质宻度与质量:
宇宙中宻度最大的天体当属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8∧14~10∧15g/㎝3,相当于每立方厘米重1亿吨以上,此宻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如果把地球压缩成这样,地球的直径将只有22米。亊实上,中子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半径10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宇宙中平均密度最大的天体,不是黑洞,而是中子星。
宻度公式:D=M/V;质量公式:M=DⅤ;体积公式:Ⅴ=M/D
地球上已知密度最大物质是锇,其密度是22、59克/立方厘米,是水宻度的22、59倍。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及体积无关。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m/RR;M与m与宻度D有关,是提高抗地震需考虑的必要核心课题。
原子核的质量宻度为10∧14克/立米厘米,把厚子核一颗一颗装满一个火柴盒,其重量与整座喜馬拉雅山脉重量相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7-16 11:24
物质宻度与质量:
宇宙中宻度最大的天体当属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8∧14~10∧15g/㎝3,相当于每立方厘米重1亿吨以上,此宻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如果把地球压缩成这样,地球的直径将只有22米。亊实上,中子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半径10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宇宙中平均密度最大的天体,不是黑洞,而是中子星。
宻度公式:D=M/V;质量公式:M=DⅤ;体积公式:Ⅴ=M/D
地球上已知密度最大物质是锇,其密度是22、59克/立方厘米,是水宻度的22、59倍。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及体积无关。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m/RR;M与m与宻度D有关,是提高抗地震需考虑的必要核心课题。
原子核的质量宻度为10∧14克/立米厘米,把厚子核一颗一颗装满一个火柴盒,其重量与整座喜馬拉雅山脉重量相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7-16 11:25
物质宻度与质量:
宇宙中宻度最大的天体当属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8∧14~10∧15g/㎝3,相当于每立方厘米重1亿吨以上,此宻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如果把地球压缩成这样,地球的直径将只有22米。亊实上,中子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半径10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宇宙中平均密度最大的天体,不是黑洞,而是中子星。
宻度公式:D=M/V;质量公式:M=DⅤ;体积公式:Ⅴ=M/D
地球上已知密度最大物质是锇,其密度是22、59克/立方厘米,是水宻度的22、59倍。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及体积无关。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m/RR;M与m与宻度D有关,是提高抗地震需考虑的必要核心课题。
原子核的质量宻度为10∧14克/立米厘米,把厚子核一颗一颗装满一个火柴盒,其重量与整座喜馬拉雅山脉重量相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7-16 11:25
物的“三态”形貌、边界及《场》的空间度简述:(遠长江2021、7、16日)
物质三态:指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三种物态。固态物体具有明显的外观形貌或形状、边界、体积、整体性等;液态物质具有明显的流动性、或波动性、形体的不固定性,但仍然具有明显的边界和整体性;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统称为流体。气态物质具有非常活跃的流动、波动之扩散传播性,用肉眼无法辨明某一气态物质分布的边界和浓度,气态物质较之固态、液体物质具有更大的难度的不稳定性,预测预知更大难度不确定性。
《场》:这里所指的场,不同于市场、商场、牛馬交易场、会场、体育广场、跳舞扬、…等,而是指物理场,不过“场”都有时间和空间佔有度。前者的场还有物质(货物)和人员活动、或交流、交易;后者的物理场却例外,唯物主义者用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空荡荡,但又现实存在;相对论者认为《场》有看不见的物质存在,故将场称为物质场。比如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球重力场、…等,都有力或能量显示。有能量存在必然会有物质充布其间,只能利用有关精宻仪器才能检测出来,用肉眼是不能识别的。
关于《气场》:筆者举几个简单例子,比如炒菜发出的香味,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可相隔一定距离的人,鼻子能闻到香味。又比如风流吹过,能拂起麦浪起伏和树叶飄动,若是空地(指没有麦子或树叶的空旷处),我们用肉眼则无法看到麦浪和树叶飘动,那么这时我们的肌肤和脸面能感触风流拂过。唯物主义者“眼见为实”的哲学观点太原始了。
关于物理场:筆者认为,各类场空间度虽然大小不一,但也是有边缘(边界)的,也是有场内与场外之分,比如地震场:场内为地震范围区,场外为无震影响区。
匿名  发表于 2021-7-16 11:26
如何正确认识正能量和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遠长江2021、7、l4日)
人类以海平面为基准面,高于海平面的地形为正地形,低于海平面为负地形;数学坐标以零为准点,大于零的整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整数为负整数;在物理学上最常见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电池而言,分正极与负极;对于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珑重力场、物体运动场而言,都存在力的显示,也就是说都有能量存在。现在有人要问,何谓正能量?何谓负能量?以尖端武器、空中飞行物导弹、火箭为例,它们要快速长距离飞行,必须要有燃料做动力。如果飞行物快速向前穿行和动力燃烧视为正能量,那么空气阻力是反能量;可你知道吗?导弹、火箭尾部喷气,反向推动飞行物前行,那么空气阻力又成为正能量。通常人们划船,也是利用水的反向推力,使船前行。所以说正能量与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没有严格的定义。正能量、负能量和正物质、反物质是随机互相转化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16 11:26
大量对撞实验证明,五种基本力共同“统治”着宇宙万物,
它们分别是:
引力、
电磁力、
强核力、
弱核力、
旋涡旋转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7-16 11:27
物的“三态”形貌、边界及《场》的空间度简述:(遠长江2021、7、16日)
物质三态:指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三种物态。固态物体具有明显的外观形貌或形状、边界、体积、整体性等;液态物质具有明显的流动性、或波动性、形体的不固定性,但仍然具有明显的边界和整体性;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统称为流体。气态物质具有非常活跃的流动、波动之扩散传播性,用肉眼无法辨明某一气态物质分布的边界和浓度,气态物质较之固态、液体物质具有更大的难度的不稳定性,预测预知更大难度不确定性。
《场》:这里所指的场,不同于市场、商场、牛馬交易场、会场、体育广场、跳舞扬、…等,而是指物理场,不过“场”都有时间和空间佔有度。前者的场还有物质(货物)和人员活动、或交流、交易;后者的物理场却例外,唯物主义者用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空荡荡,但又现实存在;相对论者认为《场》有看不见的物质存在,故将场称为物质场。比如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球重力场、…等,都有力或能量显示。有能量存在必然会有物质充布其间,只能利用有关精宻仪器才能检测出来,用肉眼是不能识别的。
关于《气场》:筆者举几个简单例子,比如炒菜发出的香味,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可相隔一定距离的人,鼻子能闻到香味。又比如风流吹过,能拂起麦浪起伏和树叶飄动,若是空地(指没有麦子或树叶的空旷处),我们用肉眼则无法看到麦浪和树叶飘动,那么这时我们的肌肤和脸面能感触风流拂过。唯物主义者“眼见为实”的哲学观点太原始了。
关于物理场:筆者认为,各类场空间度虽然大小不一,但也是有边缘(边界)的,也是有场内与场外之分,比如地震场:场内为地震范围区,场外为无震影响区。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7:56
不要再提马.耿.汪,
马等黜职上空岗。
据说马等尽撒谎,
仇人谎言万箩筐。
即便抬出李四光,
短临预测全说谎。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7:57
如何理解“暗物质”含义?(遠长江2021、7、17日)
现时有人提出《暗物质》一词,但未对其明确定义,并说宇宙间正物质只佔5~6%,而暗物质却佔94~95%左右。筆者在此说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l)、与暗对应的是明或亮,那么我们肉眼可见到的物质应该叫“明物质”或“亮物质”才对;而明亮之透明晶体在地球岩石圈内少之又少,可以说少至0、1%,那么99.9%为暗物质。这是一种理解法。
(2)、光由光子构成,光是最明亮、透明的物质。可光又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否可以说非可见光是暗物质呢?既然光可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根据类比法,那么一切物质可分为明物质(即正物质)和暗物质。这是第二种理解法。
(3)、黑夜或地下暗室,看到一切物质都是黑暗的,可以说是100%的暗物质;只有灯光、电灯是亮物质!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7:58
《地震制动仪的发明和研制》(作者:遠长江)2020、8、27日
谁能发明和研制出《地震制动仪》:《地震制动仪》又名《地震消能仪》。它的功能是使达到地面的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面波)统统予以尽快扩散、消能,免除地面过分震动而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畜伤亡。谁能研制和发明这种消能制动仪器,肯定能获得诺贝尔奖。
作者(逺长江)在此提示几点:
(1)、对地震波进行有效干扰与反射;(2)、对地震波快速进行扩散与消能;(3)、找出地震波传播的绝缘体材料;(4)、地震波在三态物质中传播特性;(5)、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矦风地动仪;作者(逺长江)在这里提出的《地震制动仪》,边可取名为《地震消动仪》;张衡是测《动》,作者这里所搞的是《动》,让其地壳岩层稳固、制止它不《动》。(6)、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奇特怪异设想;地震又称《地动》,连如何被动都没有搞清楚,谈何《制动》?(7)、数千年來,人类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测《动》,好似猴群们井中捞月一场空,错把月影当成真月亮,徒劳呀!没有击中目标,真月亮悬挂在天空中。《地震制动仪》的发明创制,就是朝真实靶点目标射击。
(8)、万丈高从地起。古人有这么一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结拜,怎么排行呢?以旁侧一颗古树做鉴,张飞爬上树顶,关羽爬在树腰,刘备站在树脚。张飞心想:他在树顶位置最高,一定会做老大。正在这时有一位白胡子仙人从此路过,刘关张三人同声喊这位仙人评鉴,仙人只说了一句话:“万丈高从地起”。那么排行顺序:刘备老大,关羽老二,张飞老三。这个故事向人们说明了一个哲理,基础与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曰常生活中,你出差坐轮船,轮船前行虽然缓慢,可常是摇摆多动,因为轮船的基础是座落在不稳定的水体之中;而火车的轨道座落在稳固的陆地上,所以火车虽快速运行而平稳。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7:59
庞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高耸直插云霄,山盘雄厚,可他却无法与原子核相匹配媲美,原子核的密度之数量级达101⁴克/厘米3,可以设想,如果把原子核一个一个的排起来装满一个火柴盒,那它重量就相当于喜马拉雅山的重量,所以说光看高矮大小是不能说明问题的。(101⁴克/厘米3 = 1011千克/厘米3 = 10⁸吨/厘米3)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互相以一个力吸引着,这里力和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而和他们之间的中心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具有吸引地上一切物体的引力,但又具有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重力,并且规定它就是物体的重量。重力作用方向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地球两极半径短,赤道半径长,两级地区没有离心力,赤道地区离心力大,所以赤道的重力就要比两极的重力小。因此赤道地区离心力大,所以赤道两侧地区是(指北纬15°~南纬15°)大陆板块就容易出现东西两向分离拉裂、撕开,并产生洋壳下沉下降,从而形成南太平洋(南洋群岛)星罗棋布散列岛群。因洋壳不断拉离撕裂,有利于岩浆上冲撞击地壳而引发地震,因而南太平洋是中大型地震的频发地区。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7:59
对牛顿万有定侓在实际应用中提出质疑?(遠长江2021、7、18日)
牛顿万有引力定侓:
F=GMm/R^2;也可写为:F=GMm/RR
式中:G为引力常量;M和m表示相互作用的两个天体质量(或两个物体质量);R为引力相互作用的距离;F为两天体(或两个物体)引力大小计算值。牛顿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天体(或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天体(或物体)中心间距离的二次方(平方)成反比。
筆者把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应用到地震预测研究工作中,发现与实际不符,现简略说明如下:
众所周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都是从西向东奔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注入东部海洋。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为地势高峻、隆起的高原山地,喜馬拉雅山脉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壳板块巨厚;而中国东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带,地壳板块相对单薄。下面再利用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来进行简略研究分析,如果把M视为地球的质量,把m视做地壳某一特定板块的质,R视做板块中心到地心的距离,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壳板块的万有引力(F)值了。问题出来了:F(西北)=GMm(西北)/RR;
F(东南)=GMm(东南)/RR;因m(西北)>m(东南),所以F(西北)>F(东南)。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山地高原地区的万有引力远远!大于中国东南部平原地区,也就是说西北部地区地壳稳定远性比车南部地壳稳定性好。这是利用万有引力公式推导、计算,得出的结果。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中国西北部每隔20~3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而中国东南部每隔300年左右才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1
对匕必楼文稿订正版:
对牛顿万有定侓在实际应用中提出质疑?(遠长江2021、7、18日)
牛顿万有引力定侓:
F=GMm/R∧2;也可写为:F=GMm/RR
式中:G为引力常量;M和m表示相互作用的两个天体质量(或两个物体质量);R为引力相互作用的距离;F为两天体(或两个物体)引力大小计算值。牛顿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天体(或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天体(或物体)中心间距离的二次方(平方)成反比。
筆者把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应用到地震预测研究工作中,发现与实际不符,现简略说明如下:
众所周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都是从西向东奔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注入东部海洋。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为地势高峻、隆起的高原山地,喜馬拉雅山脉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壳板块巨厚;而中国东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带,地壳板块相对单薄。下面再利用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来进行简略研究分析,如果把M视为地球的质量,把m视做地壳某一特定板块的质量,R视做板块中心到地心的距离,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壳板块的万有引力(F)值了。问题出来了:F(西北)=!GMm(西北)/RR;
F(东南)=GMm(东南)/RR;因m(西北)>m(东南),所以F(西北)远>F(东南)。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山地高原地区的万有引力远远大于中国东南部平原地区,也就是说西北部地区地壳稳定性远比东南部地壳稳定性好。这是利用万有引力公式推导、计算、得出的结果。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中国西北部每隔20~3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而中国东南部每隔300年左右才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2
对654、655楼文稿订正版:
对牛顿万有定侓在实际应用中提出质疑?(遠长江2021、7、18日)
牛顿万有引力定侓:
F=GMm/R∧2;也可写为:F=GMm/RR
式中:G为引力常量;M和m表示相互作用的两个天体质量(或两个物体质量);R为引力相互作用的距离;F为两天体(或两个物体)引力大小计算值。牛顿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天体(或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天体(或物体)中心间距离的二次方(平方)成反比。
筆者把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应用到地震预测研究工作中,发现与实际不符,现简略说明如下:
众所周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都是从西向东奔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注入东部海洋。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为地势高峻、隆起的高原山地,喜馬拉雅山脉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壳板块巨厚;而中国东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带,地壳板块相对单薄。下面再利用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来进行简略研究分析,如果把M视为地球的质量,把m视做地壳某一特定板块的质量,R视做板块中心到地心的距离,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壳板块的万有引力(F)值了。问题出来了:F(西北)=!GMm(西北)/RR;
F(东南)=GMm(东南)/RR;因m(西北)>m(东南),所以F(西北)远>F(东南)。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山地高原地区的万有引力远远大于中国东南部平原地区,也就是说西北部地区地壳稳定性远比东南部地壳稳定性好。这是利用万有引力公式推导、计算、得出的结果。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中国西北部每隔20~3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而中国东南部每隔300年左右才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3
刘关张的典故:万丈高从地起。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義拜把,怎么排行呢?以旁侧一颗古树做鉴,张飞爬上树顶,关羽爬在树腰,刘备站在树脚。张飞心想:他在树顶位置最高,一定会做老大。正在这时有一位白胡子仙人从此路过,刘关张三人同声喊住这位仙人,给刘关张三人排位做评鉴,仙人只说了一句话:“万丈高从地起”。那么排位顺序:刘备老大,关羽老二,张飞老三。这个故事向人们说明了一个哲理,基础与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曰常生活中,当你出差坐轮船,轮船航行虽然缓慢,可总是左右摇摆不定,因为轮船的基础是座落在不稳定的水体之中;而坐火车,因火车的轨道座落在稳固的陆地上,所以火车虽快速运行而平稳。基础不牢固、再高也要似同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4
场,到底是不是物质?能作为新式武器吗?
场,本身是物理学术语,指某种空间区域,具有一定性质的物体能对与之不相接触的类似物体施加一种力。例如,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能对所有其他有质量的物体产生引力。同样,一个带电物体对其他带电物体施加吸引力或排斥力,取决于电性。磁体周围也有磁场。重力场和电场,人类虽然可以意识到甚至间接感受到这2类场存在。但是最直观的场现象可能还是磁场。比如只要有一块磁铁加上一点铁粉或者磁粉,就可以最直观的观察到磁场的存在。恐怕很多人在小学生的时代就亲自做过这类试验。在物理实践上,场用力线来表示,说明力作用于某一点的方向。力线密集的程度代表力的强度,从而表示该区域场的大小。虽然类似磁场很容易观察到其形状和方向。但是关于场本身到底是不是物质。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4
(续上):是一个物理界甚至哲学界争论了200多年的老问题。到目前也没有统一答案。有人认为场并不能归于物质的范畴,毕竟磁场虽然很容易观察到。但是实际观察到的其实是感应磁性的铁粉在场中的形状,而不是场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也有人认为场本身也是物质的一种,是物质的特殊形态。因为谁也不能否认铁粉在磁场中的分布,其外形就是磁场的基本外形。还有人认为场本身有形,但是无质。因此很难定义其是不是物质。现在人类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完全证实或者完全推翻广义相对论的程度。但是大多数新的物理学突破,大多数是可以证实广义相对论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因此可认为广义相对论仍然代表在宏观物理方面的最高理论水平。而广义相对论本身就是“一种场论”。如果没有场,那么自然也不存在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晚年的一项闭门工作,也是其最终的理想。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5
在相对论中,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但是量子力学的诞生又直接挑战了场是特殊不可见物质大致均匀弥散于全空间的想法。因为在量子力学中,量子态都是不可测量和不可预测的,随机出现,无始无终的东西当然不可能均匀分布在时空之中。这就有很强的理由否认场是物质的一种。比如最近这些年比较火的量子缠绕现象。两个量子可以在距离上百亿光年的两个不同星系形成缠绕态,并不需要任何场在中间传递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否认场是一种实际物质的认知。那么研究各种场,对当今人类有何实际意义,可以把场当做一种新式武器吗?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电磁激光这类定向能武器,本身就已经是场能量和威力的直接应用。在实战中应用场已经非常普遍。不过更深入地利用一些还没有突破的场理论和现象。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5
可能才是今后突破的重点。比如人类经常怀疑外星人已经来过地球,或者始终躲在暗处观察人类。而人类也想寻找另外一个恒星系统或者另外一个星系中的类地球环境。但是按照目前的认知。以碳氢元素为主的人类的生命体,完全无法适应漫长的星际旅行,哪怕是飞船达到光速的60%都不行。因此真正的外星人或者人到其他星系。除非是处于有形无质的状态,也就是一种特殊场的状态才能办到。而人类如果真把自己变成了场状态,那么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还有寿命上限这种东西。也就是实现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这可能是场最终的超级应用之一。不过要实现,恐怕最少还要研究几千年。如果说得更实际一点。可以采用场作为新式雷达,那么任何的隐蔽设施、隐形飞机、地下工事都能瞬间看透。毕竟有物质就有场辐射。这类探测雷达可能在20年内就会普遍应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08:06
F(引力)>F(反向斥力),地壳板块稳定;F(引力)<F(反向斥力)时,则地壳板抉失稳,地震随时发生。
F(引力)=GMm/RR;F(斥力)为火山基源、或地震震源爆发上冲冲击力,方向与引力方向背道而驰,反向冲击波(即斥力)向四围扩散。当地心引力小于斥力时,则地壳板块振动,地震发生。大自然界隐伏着正反搏斗,一直存在,一刻也没有停止。《相对相反论》放之四海皆准;放之浩瀚宇宙通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10:52
换馬甲(杨毅强)比臭万年聪明点,不拍别人馬屁(仇万年拍馬希融、耿建囯、汪成民的屁股)。
筆者曾赋诗曰:
不要再提马.耿.汪,
马等黜职上空岗。
据说马等尽撒谎,
仇人谎言万箩筐。
即便抬出李四光,
短临预测全说谎。
换馬甲自已拍自已屁股!说自已是牛顿、爱因斯坦级别的科学家。
这是民科的一大特色!
匿名  发表于 2021-7-23 13:04
换馬甲(杨毅强)比臭万年聪明点,不拍别人馬屁(仇万年拍馬希融、耿建囯、汪成民的屁股)。
筆者曾赋诗曰:
不要再提马.耿.汪,
马等黜职上空岗。
据说马等尽撒谎,
仇人谎言万箩筐。
即便抬出李四光,
短临预测全说谎。
换馬甲自已拍自已屁股!说自已是牛顿、爱因斯坦级别的科学家。
这是民科的一大特色!
匿名  发表于 2021-7-24 09:27
换馬甲(杨毅强)比臭万年聪明点,换馬甲不拍别人馬屁;但仇万年爱拍馬希融、耿建囯、汪成民的屁股。
筆者曾赋诗曰:
不要再提马.耿.汪,
马等黜职上空岗。
据说马等尽撒谎,
仇人谎言万箩筐。
即便抬出李四光,
短临预测全说谎。
换馬甲自已拍自已屁股!说自已是牛顿、爱因斯坦级别的科学家。
得不到别人拍,就自已拍自已馬屁(或称高调自吹自擂)。这是民科的一大特色!
匿名  发表于 2021-7-24 09:29
换馬甲(杨毅强)比臭万年聪明点,换馬甲不拍别人馬屁;但仇万年爱拍馬希融、耿建囯、汪成民的屁股。
筆者曾赋诗曰:
不要再提马.耿.汪,
马等黜职上空岗。
据说马等尽撒谎,
仇人谎言万箩筐。
即便抬出李四光,
短临预测全说谎。
换馬甲自已拍自已屁股!说自已是牛顿、爱因斯坦级别的科学家。
得不到别人拍,就自已拍自已馬屁(或称高调自吹自擂)。这是民科的一大特色!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07:07
据说北京巿有个《北相》,全名为“北京市爱因斯坦学木批判联谊协会”,简称《北相》。由中国科学院某些院士牵头成立的团队学术组织,并打着民科旗号,看来中科院也变成“民科”了!不知燕山大学李子丰教搜、地震坛的仇万年等人是否扎堆《北相》促波推澜?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07:07
据说北京巿有个《北相》,全名为“北京市爱因斯坦学木批判联谊协会”,简称《北相》。由中国科学院某些院士牵头成立的团队学术组织,并打着民科旗号,看来中科院也变成“民科”了!不知燕山大学李子丰教搜、地震坛的仇万年等人是否扎堆《北相》促波推澜?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07:53
地球上最高山峰有8848、86米,火星最高峰21公里,而中子星的最大山脉只1毫米的零头。比先前科学家估计的要小一百倍。因为中子星是宇宙中宻度最大的天体之一。它们的重量与太阳差不多,俚直径只有10~30公里左右。由于它们的致宻性,中子星具有比地球強10亿倍的巨大引力。这将表面上的每一个特征都缩小到极小维度,这意味看中子星是一个无乎完美的球体。这里也谈到维度问题(多维度与三维庹);也谈到引力与宻度的正比关系。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08:04
地球上最高山峰有8848、86米,火星最高峰21公里,而中子星的最大山脉只1毫米的零头。比先前科学家估计的要小一百倍。因为中子星是宇宙中宻度最大的天体之一。它们的重量与太阳差不多,俚直径只有10~30公里左右。由于它们的致宻性,中子星具有比地球強10亿倍的巨大引力。这将表面上的每一个特征都缩小到极小维度,这意味看中子星是一个无乎完美的球体。这里也谈到维度问题(多维度与三维庹);也谈到引力与宻度的正比关系。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08:04
地球上最高山峰有8848、86米,火星最高峰21公里,而中子星的最大山脉只1毫米的零头。比先前科学家估计的要小一百倍。因为中子星是宇宙中宻度最大的天体之一。它们的重量与太阳差不多,俚直径只有10~30公里左右。由于它们的致宻性,中子星具有比地球強10亿倍的巨大引力。这将表面上的每一个特征都缩小到极小维度,这意味看中子星是一个无乎完美的球体。这里也谈到维度问题(多维度与三维庹);也谈到引力与宻度的正比关系。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08:05
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空弯曲》:(遠长江2021、7、24日)
爱因斯坦把宇宙空间比拟成一个庞大而绷紧的平面格网,把无数天体比做具有重量的球体,球体落在平面网上就会使网产生凹陷弯曲。爱因斯坦想像力非常丰富、广阔、无限辽远,其实《时空弯曲》自然现象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地质工作者体会最深,地球表面其实就是一个明显的《时空弯曲》球面。它由高山山脉、盆地、丘陵、平原、河川、山谷、湖泊、海洋、海峡、海湾、海岭、海沟、海盆、…等,高低凸凹、波澜起伏的、千变万化的曲面组成、多维空间典型范例。这是地球外壳地形、地貌、地势之曲折变化外形、多维表现。而地壳基底(平均33公里厚度)又隐藏一座庞大的地幔弹簧蹦床。蹦床也是凹凸起伏、高低穿插、千变万化的弹簧弯曲时空面。对于多维空间,地质工作者常用各种地质平面展图、裂隙玖瑰图、…等,予以图示。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16:28
引力是惯性的源泉的内涵,比你想象地会更奇妙。这意味着万物都以光速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关于惯性的定义,自然就变成了:在引力场中,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既然万物具有惯性,那么光具有惯性吗?只要是有质量的物体,就具有惯性,就都受到引力场影响,那么光是有质量的,自然具有惯性。而且光是以光速保持其运动状态,其他物体同样和光一样是以光速保持其运动状态。比如我现在坐着写作,就可以说,我在以"光速"保持静止状态。【有人会说光没有质量,这是一种理论假说,是说光没有静止质量。可是不存在完全静止的光子,所以光是有绝对运动质量的,所以光一定是具有惯性的。】
光的本质是什么?得益于麦克斯韦的贡献,我们知道了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粒子形态称为光子,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根据实际研究的不同,其性质所体现出的两个侧面。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16:28
引力是惯性的源泉的内涵,比你想象地会更奇妙。这意味着万物都以光速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关于惯性的定义,自然就变成了:在引力场中,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既然万物具有惯性,那么光具有惯性吗?只要是有质量的物体,就具有惯性,就都受到引力场影响,那么光是有质量的,自然具有惯性。而且光是以光速保持其运动状态,其他物体同样和光一样是以光速保持其运动状态。比如我现在坐着写作,就可以说,我在以"光速"保持静止状态。【有人会说光没有质量,这是一种理论假说,是说光没有静止质量。可是不存在完全静止的光子,所以光是有绝对运动质量的,所以光一定是具有惯性的。】
光的本质是什么?得益于麦克斯韦的贡献,我们知道了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粒子形态称为光子,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根据实际研究的不同,其性质所体现出的两个侧面。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
匿名  发表于 2021-7-25 16:29
根据公式:
c=r丨/∑。u。;式中:r为开平方根。
所得出的光速值为2.9979×108 m*s,和光速的实测值非常接近,在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的真空中光速值为2.99792458×10^8 m*s。c为光速;ε0为真空的介电常数=8.85418782×10^(-12) F/m;u0为真空的磁导率=4π×10^(-7) N/A^2。所以,这种数学表示方式是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推导出来的。
而光速在真空中是一个定值,真空磁导率和真空介电常数也是定值。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恒定性",这是光速不变原理的一个原因。显然真空磁导率和真空介电常数是与时空背景有关的,所以综合去考量,可以大胆得出光速为什么是光速,光速为什么不能超越。
匿名  发表于 2021-7-26 11:21
(续上):原因就是光速是时空使然,光速恒定有时空背景限制。为什么呢?光既然是以波传播的场,而且大家要把这种场理解为立体场,也就是时空对于电磁场的作用,所以说光速是时空使然。而光速不能超越,可以认为光速是一种时空束缚态或场束缚态。即物体的能量不可能撼动整个时空,所以物体的速度就不能超越光速。
所以我在第四十四章中关于光的本质的时候写道:光速【真空中】是一种时空束缚态,光速为定值是时空使然。也就是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这种运动就包含了以多大速度运动。光是物质,自然就遵从时空规律。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你在看前面第四十四章的时候,是如何理解的。因此你就可以大胆得出结论,如果宇宙性质和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光速值自然会波动,所以光速值增加或者减少,不能证明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理论是错误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26 11:24
(续上):我在那一章里给了一个理解的案例,大家再看看吧。我们知道河槽宽的地方,河流流速缓慢;而河槽窄的地方,河流流速较快。等量的河水,我让河槽窄的地方,比原来窄上100万亿分之1米,那么窄的地方河流的流速有变化吗?理论上有变化,可是实际呢?实际是没有变化的,因为这样微小的变化,至少人类是无法测量出来的。
同样光速有测量值,也有定义值。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绝对定值,小数点后面有多少数字我们不清楚,这可以解释为宇宙背景的"弹性"。你会发现很多物理常数,都不是绝对定值,那这就不是偶然。我有一章内容,专门列出了很多个常数,相信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是为了凑字数,而增加的这一章。其实还不是,对于这一章,我思虑了很久。我把这些数字都列了一个表了,试着找关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共性,结果没有找到。当然我的算法就很简单,这是能力的限制。如果你看到了,你有新的方法,或许可以算出宇宙这种"弹性系数。"
匿名  发表于 2021-7-26 11:25
(续上):我在那一章里给了一个理解的案例,大家再看看吧。我们知道河槽宽的地方,河流流速缓慢;而河槽窄的地方,河流流速较快。等量的河水,我让河槽窄的地方,比原来窄上100万亿分之1米,那么窄的地方河流的流速有变化吗?理论上有变化,可是实际呢?实际是没有变化的,因为这样微小的变化,至少人类是无法测量出来的。
同样光速有测量值,也有定义值。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绝对定值,小数点后面有多少数字我们不清楚,这可以解释为宇宙背景的"弹性"。你会发现很多物理常数,都不是绝对定值,那这就不是偶然。我有一章内容,专门列出了很多个常数,相信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是为了凑字数,而增加的这一章。其实还不是,对于这一章,我思虑了很久。我把这些数字都列了一个表了,试着找关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共性,结果没有找到。当然我的算法就很简单,这是能力的限制。如果你看到了,你有新的方法,或许可以算出宇宙这种"弹性系数。"
匿名  发表于 2021-7-26 11:25
(续上):我在那一章里给了一个理解的案例,大家再看看吧。我们知道河槽宽的地方,河流流速缓慢;而河槽窄的地方,河流流速较快。等量的河水,我让河槽窄的地方,比原来窄上100万亿分之1米,那么窄的地方河流的流速有变化吗?理论上有变化,可是实际呢?实际是没有变化的,因为这样微小的变化,至少人类是无法测量出来的。
同样光速有测量值,也有定义值。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绝对定值,小数点后面有多少数字我们不清楚,这可以解释为宇宙背景的"弹性"。你会发现很多物理常数,都不是绝对定值,那这就不是偶然。我有一章内容,专门列出了很多个常数,相信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是为了凑字数,而增加的这一章。其实还不是,对于这一章,我思虑了很久。我把这些数字都列了一个表了,试着找关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共性,结果没有找到。当然我的算法就很简单,这是能力的限制。如果你看到了,你有新的方法,或许可以算出宇宙这种"弹性系数。"
匿名  发表于 2021-7-26 11:25
(续上):我在那一章里给了一个理解的案例,大家再看看吧。我们知道河槽宽的地方,河流流速缓慢;而河槽窄的地方,河流流速较快。等量的河水,我让河槽窄的地方,比原来窄上100万亿分之1米,那么窄的地方河流的流速有变化吗?理论上有变化,可是实际呢?实际是没有变化的,因为这样微小的变化,至少人类是无法测量出来的。
同样光速有测量值,也有定义值。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绝对定值,小数点后面有多少数字我们不清楚,这可以解释为宇宙背景的"弹性"。你会发现很多物理常数,都不是绝对定值,那这就不是偶然。我有一章内容,专门列出了很多个常数,相信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是为了凑字数,而增加的这一章。其实还不是,对于这一章,我思虑了很久。我把这些数字都列了一个表了,试着找关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共性,结果没有找到。当然我的算法就很简单,这是能力的限制。如果你看到了,你有新的方法,或许可以算出宇宙这种"弹性系数。"
匿名  发表于 2021-7-26 11:25
(续上):我在那一章里给了一个理解的案例,大家再看看吧。我们知道河槽宽的地方,河流流速缓慢;而河槽窄的地方,河流流速较快。等量的河水,我让河槽窄的地方,比原来窄上100万亿分之1米,那么窄的地方河流的流速有变化吗?理论上有变化,可是实际呢?实际是没有变化的,因为这样微小的变化,至少人类是无法测量出来的。
同样光速有测量值,也有定义值。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绝对定值,小数点后面有多少数字我们不清楚,这可以解释为宇宙背景的"弹性"。你会发现很多物理常数,都不是绝对定值,那这就不是偶然。我有一章内容,专门列出了很多个常数,相信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是为了凑字数,而增加的这一章。其实还不是,对于这一章,我思虑了很久。我把这些数字都列了一个表了,试着找关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共性,结果没有找到。当然我的算法就很简单,这是能力的限制。如果你看到了,你有新的方法,或许可以算出宇宙这种"弹性系数。"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09:38
还有一个思维,我给大家点一下。因为在我们否定了以太之后,就没有人在思考光或者引力传播需不需要介质的问题。各位,应该这样思考。否定以太没有问题,是人类的进步,也有实验支撑。
光波也不能理解为声波。声波是振动的空气引起的,而光波不是。光波,电磁波是由磁场激发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光不需要任何介质可以传播,这句话其实是不可想象的。【主要是哲学方面】
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创立一个理论的时候,先去想这个理论,这句话能不能想象是很重要的。光不需要任何介质可以传播。世界上什么都没有这个状态,你其实是想象不出来的。世界上什么都没有的话,世界不可想象,这个逻辑没有错吧。
就好像我这样说,没有玻璃的话,光不可能在玻璃中传播。更何况没有绝对的真空,所以光一定在介质中传播的,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介质中传播和需要借助介质传播是两个概念,大家继续思考。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09:39
宇宙中充斥着各种场,所以光传播的介质是"场"。同样引力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但引力必须穿透这些宇宙的"场"来把一个个带有质量的物体连接起来。这样去想,可以想象,也丝毫不破坏现在理论的框架,只是在表述上,需要修改。
按照我们现在的教科书,甚至可以这样理解。电磁波是电磁场的激发,它的磁力线延伸在理论上是无穷远的。这是我们学过的,也就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场的延伸也是无穷远的。所以电磁波以各种电磁场为介质进行传播。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教科书中关于电磁波的定义,就好理解了。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可以说电磁波以自身为介质在进行传播。引力,引力波同样也是,可以通过引力场传播。因为没有任何物质的传播是不可想象的。这和世界存在的方式是矛盾是两个概念。任何物质都没有,是世界不存在。世界存在的方式是矛盾的,是说我们关于世界的解释,一定有不能自洽的地方,就像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所揭示的那样。
以自身为介质进行传播,顶多是有矛盾的一面,但是是可以想象的,也有理论基础。现代物理学是以西方人的思维进行建立的,他们这种"排除法"的思维是很好的,但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很好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09:39
先肯定后否定,使科学发展史上一层楼。
你信吗,科学家的某些论断荒谬至极!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受到认知的限制,科学家的某些论断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正确的,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论断被彻底否定,甚至显得十分荒谬!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论断:"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这种说法从公元前四世纪诞生一直维持了近两千年的时间。现在你肯定觉得挺荒谬吧!
2、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论断: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3、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地心说”。现在公认的是“日心说”。
4、牛顿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即光的“微粒说”,并且排斥打击光的波动说,现在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5、晚年的牛顿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神学成了他的终极目标。现在看来也是十分荒谬的。
爱因斯坦的一些错误论断由于过于深奥,在此不再赘述。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09:40
老子当皇帝时给予肯定,儿子当皇帝就被否定了。肯定具有时间长短性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10:11
相对论公设光速最大。爱因斯坦认为光子静止质量为零,所以光速比有质量物体速度更大,有其必然性。光速最大是爱因斯坦假设,不是定论。动量相同,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当质量为零时,速度可以无限大。根据量子纠缠,无限大速度存在。光子作为有形实体,静止质量非零的可能性是有的,光速非无限大。无形电磁波,质量比光子更可能接近零,电磁波超光速有可能。引力波也可能超光速。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又是波。作为物质粒子,光子应当遵循经典物理学原理,只是质量为零或者接近零。光波作为电磁波,有电磁理论。光是经典物理学与电磁学共同载体,同时,光子还是量子,光是经典物理学、电磁学与量子力学三位一体。光还能参与光合作用,是物理学与化学桥梁,物质和能量的统一。所以,光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礼物。
相对论公设光速恒定不变。在惯性系中光速恒定不变,是惯性定律描叙的必然现象,是事实不是假设。速度是相对的,但改变速度需要动量。因为爱因斯坦认为光子静止质量为零,所以惯性系中作用力对光子施加的动量为零,光速按照惯性定律必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光速恒定不变。汽车行驶时,车灯光速不是光速与车速的叠加,因为车灯对光束施加的动量为零,所以车灯光速与车速无关。爱因斯坦把经典物理学定律描述的事实,作为相对论公设,说明他没学好经典物理学。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17:15
爱因斯坦为何能未卜先知?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伟大超出了科学界,未学过相对论的人也能知道他的大名,也曾听说过奇妙的相对论世界。有一些人甚至要将爱因斯坦神化,爱因斯坦的一个普通举动就能被扯得多么神奇。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质能方程,给出了能量和质量的量纲关系,质能方程为原子弹的制造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提供了理论来源。从理论到应用,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可是有一些人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他们会觉得在没有制造出原子弹之前,爱因斯坦居然知道原子弹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太神了。还有前几年才被发现的引力波,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居然就知道了引力波的存在,真是未卜先知。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18:16
爱因斯坦为何能未卜先知?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伟大超出了科学界,未学过相对论的人也能知道他的大名,也曾听说过奇妙的相对论世界。有一些人甚至要将爱因斯坦神化,爱因斯坦的一个普通举动就能被扯得多么神奇。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质能方程,给出了能量和质量的量纲关系,质能方程为原子弹的制造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提供了理论来源。从理论到应用,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可是有一些人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他们会觉得在没有制造出原子弹之前,爱因斯坦居然知道原子弹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太神了。还有前几年才被发现的引力波,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居然就知道了引力波的存在,真是未卜先知
匿名  发表于 2021-7-27 18:16
爱因斯坦为何能未卜先知?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伟大超出了科学界,未学过相对论的人也能知道他的大名,也曾听说过奇妙的相对论世界。有一些人甚至要将爱因斯坦神化,爱因斯坦的一个普通举动就能被扯得多么神奇。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质能方程,给出了能量和质量的量纲关系,质能方程为原子弹的制造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提供了理论来源。从理论到应用,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可是有一些人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他们会觉得在没有制造出原子弹之前,爱因斯坦居然知道原子弹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太神了。还有前几年才被发现的引力波,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居然就知道了引力波的存在,真是未卜先知
匿名  发表于 2021-7-29 15:52
预言事件的走向、预测未知世界,数千数万年来人类都对此有着追求。中国古代有占卜,现在也有不少算命先生;西方有占星术士。他们的预言准吗?他们的预言基本就是瞎蒙,碰巧蒙对一个就能嘚瑟很长一段时间。如果预言经常碰壁,那些大师以后预言的时候就会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就看你怎么解读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有一位叫卡丹的数学家,他会解一元三次方程,同时他还是一位占星大师。卡丹算出了自己会在哪一天死亡,结果到了那天,他还活蹦乱跳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卡丹只好在那一天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匿名  发表于 2021-7-29 15:53
爱因斯坦预言存在引力波完全不同于算命先生预测未来。算命先生也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认同的思想。古代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等思想并非是一坨豆腐渣,能够迷信那么多人、迷信那么长时间,这是因为那些思想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天圆地方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两者之间相生相克,用这套思想可以解释很多现象。这是自成体系的思想,是能够自洽的,不至于自相矛盾。自洽使得这些思想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笼络人的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迷信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等。
和科学理论相比较,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以及西方占星术士使用的思想仅仅是停留在自圆其说的地步,错误的道路及方法使得它们不可能发展出验证和预言。在验证和预言两个方面,那些思想的表现是一塌糊涂。如果卡丹使用的方法有效,他就不该自杀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7-30 08:32
17世纪时,牛顿给出了万有引力理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么简单,牛顿通过计算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发现使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力和使苹果下落的力可以用同一个公式表示出来。这就是验证。牛顿的万有引力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统一了起来。
验证成功还不足以让人类体会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万有引力发现一百多年后的1846年,太阳系中的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被发现了。海王星的发现在当时看起来非常特别和震撼,因为这颗星是在笔尖下发现的,是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海王星的发现体现出万有引力理论具有强大的预言能力,强大的预言能力可以让任何占星术士、算命先生、××大师无地自容。海王星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乃至整个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让人们认识到真正能够预测未知世界的不是算命先生,而是科学。
匿名  发表于 2021-7-30 08:33
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不是算命大师,不是巫婆神汉。你可以不懂相对论,但需要明白必须用看待科学的眼光看爱因斯坦取得的成就。相对论能够被学术界认同,不仅是因为相对论能够自洽,能够解释当时已知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预测新的现象,并且能够经受得住检验。你可以不懂相对论,但作为一名现代人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古时候的人习惯了六摇八卦周公解梦后一次次的预言失败,所以对有人能够计算出未知行星海王星的轨道感到不可思议。今天的你不是生活在200年前,不该为爱因斯坦知道原子弹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及爱因斯坦知道有引力波而感到神奇。能够预言,对于科学来说这是必须的;对于走向错误道路的迷信而言,预言是它们避之不及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30 17:45
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吗?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什么组成,原子99%都是空的,原子是由围绕原子外部电子和原子核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再细分是夸克,夸克又有上下和奇异之分,那物质能一直分下去吗,最后组成物质的到底是什么?
物质如果一直分下去,最后是什么形态,大部分物理科学家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量子,量子也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可见组成物质的是能量。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说明物质可以转换成能量,能量也能转换成物质,而且所有物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一块糖和一块砖头都是由原子组成,其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将两者内部原子重新排列的话,是可以变来变去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7-31 08:25
地热问题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尚存争议的问题:
1.组成地壳的岩石为低劣导热性物质,因而具有较良好的隔热性能,才有利地球内部热库的造就。但在3000℃环境下岩石则被融化。
2.按地球半径(6371公里)和地球热增温级(3℃/100米)来计算,地心温度将达到19万摄氏度。(即6371×1000米÷100米×3℃=191130℃)。但按照前苏联在巴尔提克地盾科拉超深层钻孔资料得知,钻至地球12.2公里处,钻孔内的温度达到180℃,按此计算结果:地热增温级应为180℃÷12.2×1000米=1.5℃/100米,那么(6371×1000米×1.5℃=95565℃。也就是说,地心温度达到9.5万~19万摄氏度。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样的高温下,地心元素的原子将被分解成电子、正子、质子和中子,不但地球不可能是固体,薄的地壳也必然早就被崩碎。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地心的温度不会超过5000℃。笔者认为也不能完全排除地心温度不会超过5000℃,所以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火山、地震、温泉、地表散等方式释放多余的热量,否则,真的就会像天体中常发生的流星一样,被崩破烧毁成陨石雨。
3.压力增大,温度便随之升高,地球很深处压力硕大无朋,那里的岩石应当融化。另一方面,这里的超高压力又不可能使岩石变为液态,于是保持玻璃质的熔融固体状态。
4.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000℃,而内部温度可增至摄氏25,000,000度(2千5百万度),但有人认为这种温度是由于逐渐收缩产生的,后来研究除了收缩之外,还因收缩的结果使质子与中子结合形成的最重的原子核,它们获得了极大的速度而相互撞击,引起了核反应,因而析出来的能量恰好弥补太阳辐射而消耗的能量。地核是否存在此类核反应?
匿名  发表于 2021-7-31 10:46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修正版)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
一个8.5级的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为3.5×10^24尔格,如果换算成电能,相当于一个122.5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工作8-9年的总发电量,还有学者统计过,1906年厄瓜多尔西海岸中的8.9级地震(1.4×10^25尔格),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颗普通原子弹或一百颗大型氢弹的威力,试验还证明,在坚硬的花岗石中爆炸一个相当2万吨黄色炸药(TNT)的原子弹(8×10^20尔格),所得到的结果才大致和一个五级地震(2×10^19尔格)差不多。综上所述可知,地震能量之巨大,破坏威力之惨烈,毁灭灾难性之恐惧,可想而知。按照国际国内主流传统地震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学术理论观点,地震是岩石断层破裂造成的,但从未见到过有哪位学者或地震专家,对断层活动如何进行能量释放的定量计算(包括断层错动面的长度与伸展深度,错动位移距离,摩擦系数等,同时试问震源是一条线还是一个面?因为断层成线成面展布。)但人们对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进行了较精准的定量概算,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可是七级地震释放的能量(2×10^22尔格)仅为日本樱岛火山喷发能量(4.6×10^25尔格)的万分之四左右,八级大地震的能量(6.3×10^23尔格)只相当于日本樱岛火山喷发总量的1.37%左右。日本樱岛火山还算不上最大型火山活动,对于大型火山喷发而言,一次可喷出6×10^9吨(或6×10^10吨岩浆)。通过热功当量换算与动能计算(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所做的功),其能量约为12×10^25尔格(12×10^26尔格).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具有能量达到(4.6×10^25尔格),为里氏九级地震的2.3倍(4.6×10^25尔格 / 2×10^25尔格=2.3倍)。对于更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至少等于9级地震所释放能量的6倍以上(大于12×10^25尔格 / 2×10^25尔格=6倍以上)。对于最大类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12×10^26尔格)约等于里氏10级地震所释放能量(6.3×10^26尔格)的近似2倍(12×10^26尔格 / 6.5×10^26尔格=2倍)。而等于里氏9.5级地震所释放能量(3.15×10^26尔格)的3.8倍(12×10^26尔格 / 3.15×10^26尔格=3.8倍)。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测得一个9.5级地震(即智利1960年5月的9.5级地震)。8级地震的能量只约为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能量的千分之五(6.3×10^23尔格 / 12×10^25尔格=0.005)左右至万分之五(6.3×10^23尔格/ 12×10^26尔格=0.0005)。里氏8级以上的强烈大地震,破坏威力巨大,灾难毁灭性超群绝伦。而地震的引发是一种快速的消能,耗散能量的过程。试问哪个领域能为震源提供如此威力无比的巨型能量呢?从地球”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基础相互转换为前提(初始条件),热能,高内压势能,膨胀势能,放射能等均可转变为动能和能量的守恒定律,那么就能给出肯定的回答,是地球内部提供的巨型动能,如同炸弹,火炮发生爆炸时,是因为内部火药引爆,体积突然膨胀,内压瞬间速猛剧烈增高造成内外压力剧变失衡而炸飞外壳成碎片。内部炸药是内能,外壳被炸破成碎片四散外飞是消能,道理完全相同。

通过前述能量定律概算对比,得知火山爆发能量释放与强烈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匹配,但又如何理解火山与地震的能量释放源的相互联动关系呢?国外前代地质学家早已形成共识,指出“地震与火山为造山运动的次生效应,地震与火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从世界范围看,多火山的地区一般也是多地震的地区,火山活动可造成地震,地震也可引起火山活动,如在智利,每逢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不久,常有火山爆发,这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所谓火山活动就是一种高热高能的熔融岩浆在纵向活动,岩浆冲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当然,还有更多的岩浆没有能冲出地表,是因上覆岩层较完整,无法形成上升通道与地面出口,或因某些地方地壳很厚,储藏岩浆的处所离地面太远,岩浆没有能喷出地表,但在这里产生巨大的动能引发了地震。有人认为岩浆活动是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因而认为火山与地震两者的形成机制为同宗共源,比如大型火山喷发,常伴随产生6.2-7.0级的火山地震,因火山爆发就像在地下进行爆炸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而引发地震。在超高温条件下,某些物质会引起分解,产生气态物质,因而地球内部岩浆中普遍存在气泡,一旦压力降低,常会发生爆炸,谓之“气爆岩浆体”,如同爆发沸腾会引起锅炉爆炸。火山喷发,分配给伴生火山地震的能量仅占极少比例(约占火山喷发能量的万分之二或之三左右)。因而可以说火山与地震同根共源、同胎共母,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而传统主流地震界流派们则认为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两者牛马不相干。
匿名  发表于 2021-7-31 10:46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修正版)

从大火山与大地震两者能量释放的匹配和联动关系着眼进行分析研究:
一个8.5级的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为3.5×10^24尔格,如果换算成电能,相当于一个122.5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工作8-9年的总发电量,还有学者统计过,1906年厄瓜多尔西海岸中的8.9级地震(1.4×10^25尔格),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颗普通原子弹或一百颗大型氢弹的威力,试验还证明,在坚硬的花岗石中爆炸一个相当2万吨黄色炸药(TNT)的原子弹(8×10^20尔格),所得到的结果才大致和一个五级地震(2×10^19尔格)差不多。综上所述可知,地震能量之巨大,破坏威力之惨烈,毁灭灾难性之恐惧,可想而知。按照国际国内主流传统地震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学术理论观点,地震是岩石断层破裂造成的,但从未见到过有哪位学者或地震专家,对断层活动如何进行能量释放的定量计算(包括断层错动面的长度与伸展深度,错动位移距离,摩擦系数等,同时试问震源是一条线还是一个面?因为断层成线成面展布。)但人们对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进行了较精准的定量概算,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可是七级地震释放的能量(2×10^22尔格)仅为日本樱岛火山喷发能量(4.6×10^25尔格)的万分之四左右,八级大地震的能量(6.3×10^23尔格)只相当于日本樱岛火山喷发总量的1.37%左右。日本樱岛火山还算不上最大型火山活动,对于大型火山喷发而言,一次可喷出6×10^9吨(或6×10^10吨岩浆)。通过热功当量换算与动能计算(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所做的功),其能量约为12×10^25尔格(12×10^26尔格).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具有能量达到(4.6×10^25尔格),为里氏九级地震的2.3倍(4.6×10^25尔格 / 2×10^25尔格=2.3倍)。对于更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至少等于9级地震所释放能量的6倍以上(大于12×10^25尔格 / 2×10^25尔格=6倍以上)。对于最大类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12×10^26尔格)约等于里氏10级地震所释放能量(6.3×10^26尔格)的近似2倍(12×10^26尔格 / 6.5×10^26尔格=2倍)。而等于里氏9.5级地震所释放能量(3.15×10^26尔格)的3.8倍(12×10^26尔格 / 3.15×10^26尔格=3.8倍)。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测得一个9.5级地震(即智利1960年5月的9.5级地震)。8级地震的能量只约为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能量的千分之五(6.3×10^23尔格 / 12×10^25尔格=0.005)左右至万分之五(6.3×10^23尔格/ 12×10^26尔格=0.0005)。里氏8级以上的强烈大地震,破坏威力巨大,灾难毁灭性超群绝伦。而地震的引发是一种快速的消能,耗散能量的过程。试问哪个领域能为震源提供如此威力无比的巨型能量呢?从地球”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基础相互转换为前提(初始条件),热能,高内压势能,膨胀势能,放射能等均可转变为动能和能量的守恒定律,那么就能给出肯定的回答,是地球内部提供的巨型动能,如同炸弹,火炮发生爆炸时,是因为内部火药引爆,体积突然膨胀,内压瞬间速猛剧烈增高造成内外压力剧变失衡而炸飞外壳成碎片。内部炸药是内能,外壳被炸破成碎片四散外飞是消能,道理完全相同。

通过前述能量定律概算对比,得知火山爆发能量释放与强烈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匹配,但又如何理解火山与地震的能量释放源的相互联动关系呢?国外前代地质学家早已形成共识,指出“地震与火山为造山运动的次生效应,地震与火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从世界范围看,多火山的地区一般也是多地震的地区,火山活动可造成地震,地震也可引起火山活动,如在智利,每逢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不久,常有火山爆发,这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所谓火山活动就是一种高热高能的熔融岩浆在纵向活动,岩浆冲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当然,还有更多的岩浆没有能冲出地表,是因上覆岩层较完整,无法形成上升通道与地面出口,或因某些地方地壳很厚,储藏岩浆的处所离地面太远,岩浆没有能喷出地表,但在这里产生巨大的动能引发了地震。有人认为岩浆活动是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因而认为火山与地震两者的形成机制为同宗共源,比如大型火山喷发,常伴随产生6.2-7.0级的火山地震,因火山爆发就像在地下进行爆炸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而引发地震。在超高温条件下,某些物质会引起分解,产生气态物质,因而地球内部岩浆中普遍存在气泡,一旦压力降低,常会发生爆炸,谓之“气爆岩浆体”,如同爆发沸腾会引起锅炉爆炸。火山喷发,分配给伴生火山地震的能量仅占极少比例(约占火山喷发能量的万分之二或之三左右)。因而可以说火山与地震同根共源、同胎共母,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而传统主流地震界流派们则认为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两者牛马不相干。
匿名  发表于 2021-8-11 10:55
研究地震从全球着眼的话,那么具有全球意义的山脉有两条,一条是由横断山转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延伸至地中海北岸的阿尔卑斯山脉,总体走向近东西纬向延伸展布;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它为南北走向的经向山脉。这两条山脉地势高峻,地震频发,强度大(震级高),都是新生代(距今约7000万年)以来生成的年青山脉,全球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90%左右都分布在两条山脉的山系展布地域。请问其中原由何在?因造山运动,高山上升隆起,形成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差异理论突现),高地相对低地而言,就存在“位能”差,或称“地势”差,这是何含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水滚滚向东流(长江与黄河)。其实质是指高度落差,或叫重力势差,其表达公式为Ep=mgh,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地势(h)越高,则重力势能(Ep)就越大。而绝大部分地震跟重力有直接关系,一般没有地势差的地震是很少的,这也是平原板块与盆地底部少地震的原因。一般发生地震的都存在一个地势差,比如高山向盆地过渡地带,或陆地向海洋(尤是海槽、海沟、海湾、海峡地带)过渡地带,过度地带地势越是陡峭险峻,越是引发大地震的频繁地区,比如南美洲南岸的安第斯山脉直插东太平洋深海槽,重力势差可想而知,故此,这一地区成为全球顶级地震分布重点区。
匿名  发表于 2021-8-11 13:24
地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谈到能量,人们就会想到热能、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原子能、还有光能、水能、风能、电能、材能(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石材…等)、产能、机能(机械能、工作机能等)、功能、体能、食能(生物有机化合能)、…等;另外,现时代又有人工智能、才能、技能……等。
其实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能源,那了就是《地磁能》。我们说地球是个硕大无朋的磁体,地球有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引力。楼主又在7楼谈到《磁生电,电生磁》;又在54楼谈到:电磁场其实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的。同样物理是电子、基本粒子、物质等物理能量也都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
“电”是时间属性,“磁”是力学属性,“场”是空间属。同样是因为电磁波具有,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才使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运动、空间、引力以及对时间等的感知作用。才有了在三元平衡定律的作用下形成的世间万物、宇宙天体,以及世间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而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又主导着自然万物的发展与变迁。
宇宙之所以存在时间、空间、力、物质、物质体积、物质形态等等事物,其实仅仅只是因为所有的物理能量本身具有的,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的作用的结果。
将地球硕大无朋的地磁场能量转变为无穷无尽的电能,为全人类服务;因为磁能生电,电能生磁。
匿名  发表于 2021-9-21 18:52
寓言《残食、竞争》
一天,狐狸以“慈善”的口气对野鸡说:“我们都是野类,我们是朋友,从此不再相互残食,和平友好。你从树上下來吧,大家宴歌宴舞,欢乐吹乐吧!”狐狸口涎三尺仰望着树上的野鸡。野鸡只好叫喊猎狗去追赶狐狸,猎狗一到,狐狸慌忙奔跑逃命,猎狗则使劲追赶不放,狐狸本想躲进深山岩洞隐藏;维知猎人随即赶到,第一枪打中了狐狸,第二枪走了火,打了猎狗。野鸡受惊,扑打翅膀正要展翅起飞,猎人抬头一望,树上还躲藏一只野鸡,扳动枪机,乒的一声,野鸡从树上落下,猎人连获三物,装入挎包之中。下山上市去卖,热市人声鼎沸,擦肩拥挤,一不提防,被小偷扒走了野鸡。后巧遇拐骗买主,願高伝购买剩下的的猎物(狐狸和猎狗),猎人喜笑颜开,心想丢了野鸡,能高价卖去狐狸与猎狗之猎物,可以补偿野鸡的损失,当即成交拍卖。
得钱后速去狗市想再买一只猎狗,狗市场看中一只狠狗,议戏价后数钱给卖狗人,卖狗人一看,全是假钞,拉住猎人不放,说他造假票子,猎人惊慌而逃,结果落得一无所获。
再说那个拐买狐狸和猎狗之猎物的买主,提着二物喜乐回家,不料碰上市管人员,被拦卡问罪,罚款5000元,没收狐狸与猎狗之猎物,并以破坏自然生态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3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