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2|回复: 16

11月30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洋地震监测是个难题】,为此科学家们想利用海底光缆
爱范儿
11.29
14:53
关注
自古以来,人类对天灾就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为此衍生出了祈祷、祭祀等各种崇拜自然的行为。在今天这个科学和技术的时代,尽管人类仍然不能阻止天灾的发生,但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小,而提前预警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地震的预警,包括监测全世界的地震活动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这项重要的任务执行起来却十分的艰难,因为科学家们很难把精密的仪器放到大洋深处。最近伯克利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让这事有所转机,他们希望将海底光缆变为地震监测的仪器,从而为地震监测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视野。

▲ 图片来自:Washington t

目前,地震学家们几乎都是从陆地来获取板块运动的,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对地震活动的了解大部分仅限于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而更广阔的海洋则得不到长期有效的监测。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作者 Nathaniel Lindsey 在伯克利的新闻稿上表示:「海底地震学是非常重要的,即便仅仅离海岸 50 公里地方,任何进入海洋的仪器都会变的非常有用。」

「当然,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很难在水下放置、使用和维护需要长期监测地震活动的精密仪器。」Nathaniel 说道,「但如果转换个思路去想,是不是在海底已经有现成的工具在等着我们去使用呢?这促成了我们开始尝试利用海底光缆的想法。」

▲ 图片来自:海底光缆分布图

这些海底光缆被用来远距离传输数据,有时候会作为因特网骨干网络的一部分,有时候也会成为私有网络的一部分,但无论是哪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利用光来做到这一点。如果电缆移动或者改变方向,这些光就会产生折射和扭曲。

通过仔细观测这种折射的现象可以准确的看到电缆弯曲的位置和弯曲的程度,甚至能够精确到几纳米,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海底光缆以非常高的精度找出地震活动的来源。

这项技术被称为「分布式声学传感」,它实质上是将成千上万条海底光缆看做成单独的运动传感器。根据研究团队的测试,在蒙特利尔湾水族馆研究所水下长度为 20 公里基础设上,电缆被分为大约一万个部分,由此可以检测所连接表面的最小移动。

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表示,这是对地震学的一次前沿研究,这或许是人类第一次尝试用海底光缆来观测海洋信号或者端侧结构成像。

将 MBARI 的电缆连接到 DAS 系统后,该小组收集了大量可验证的信息:从距离内陆几英里处发生的 3.4 级地震的光缆移动状况,海湾中已知但未绘制的断层图以及水的运动模式都指明了地震活动。

这项技术最好的地方就在于甚至不需要在位于海底的光缆上连接设备或者放置中继器,要做的就只是走到现场,然后将仪器连接到光缆的末端就可以了。

▲ 图片来自:Irish Examiner

大多数海底光缆在陆地上的末端有着较大的裸露面积,能够供给很多研究员进行连接。当然,这项技术在测量反向散射信号的时候可能会干扰到海底光缆本身所传输的数据,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该方面的测试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如果研究结果比较理想的话,很多较大的有源电缆就可以作为研究工具投入使用,并且可以帮助阐明地震学家在海底活动和特征方面所存在的盲点。

题图和部分配图来源:TechCrunch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州地震频率急剧增加!科学家警告:美国随时可能发生更大地震!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
在美国谈论起地震,就不得不提及加利福尼亚州,其下贯穿的圣安地列斯大断层时刻危及着数千万人的生命。但是,近年来地震学家们发现美国第二大州——德克萨斯州的地质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自2009年以来地震数量与强度急剧增加。对此,研究人员预测称未来该地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地震,令人担忧!

通过对德州近20年的地质活动数据进行分析,科学家发现德州地区的地震活动在2005年期间有所增加。自2009年开始到现在,有记录在案的地震数量多达7000多起。随着时间流逝,1级地震数量从2009年的19次飙升到2017年的1600多次!尽管震级相对较小,但由此引发的地质变化不可忽视。该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位于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二叠纪盆地是世界石油开采最繁忙的一个地区,由于石油开采的需要,如今这里的地壳已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这也是德州地震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德州的地震监测系统TexNet直至2017年才开始运行,因此科学家们也无法确定当地的地震活动是从何时开始的。

对此,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老式TXAR系统的数据来追踪德克萨斯州佩科斯(Pecos)附近的地震活动。结果显示,该地区废水的不当处理及监管缺乏(为增产将废水泵入岩石),导致地下发生水力压裂,这大大增加了断层滑动的可能性,产生的应力变化最终导致地震发生。

对地震的分析记录显示,2009年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在海平面以下4~5.2公里,这个深度刚好处于开采石油以及天然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压入地下的距离。在此之前发生的最高震级达到3.7级,但是根据近期地质的高活跃度,科学家警告称:该地区未来随时可能会发生震级更大的地震,值得防范。

我们应该把这一结果看作是大自然的惩罚。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德州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正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肆开采活动,这也是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环境的又一力证。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对就地震引发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以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

作者/科学熊

责编/朱张航宇

参考文献:Cliff Frohlich et al, Onset and cause of increased seismic activity near Pecos, West Texas, USA from observations at the Lajitas TXAR Seismic Arra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19). DOI: 10.1029/2019JB017737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危险了?【专家称首都东京大概率发生大地震!】
最高可达7.3级,将有数万人死亡

原创:海外网 2019/12/03 11:20
搜狐科学  收录 + 关注

图源/NHK电视台

海外网12月3日电据日本NHK新闻报道,日本专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东京在未来30年内,有70%的几率会发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说,地壳运动导致地壳变形,在东京正下方发生地震的隐患也在不断加大。

据悉,日本关东地区的地壳正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向北推进,专家指出:“明天发生地震也不足为奇,必须要做好能做的所有准备。”

东风风神奕炫智潮嘉年华
广告  关闭
此前,日本关东地区南面的菲律宾海板块和东面的太平洋板块在关东地区的陆地板块下方下沉,形成了复杂构造,多次引发了各种类型的大地震。


西村卓也接受采访(NHK电视台)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副教授西村卓也通过GPS观测到的数据对地壳运动进行了分析,以调查地壳变形的程度。分析发现,随着菲律宾海板块不断下沉,陆地板块向北推进,导致关东地区南部的房总半岛和三浦半岛等地的地壳正以每年2厘米左右的速度移动。

西村副教授指出,地壳持续变形容易引发“内陆直下型地震”。他还表示:“在地壳深处变形还在持续,会引起其他类型的地震。”


图源/NHK电视台

菲律宾海板块下沉的正前方被东面的太平洋板块阻挡,从而导致板块内部被施加了弯曲的力量。由此引发的地震以菲律宾海板块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东京和千叶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将会感受到剧烈震动。

“首都直下型地震”中,情况最糟的是可能造成2万人死亡的“都心南部直下里氏7.3级”地震。从类型上来看,该地震就是在菲律宾板块内部发生的。

西村副教授表示:“虽说‘首都直下地震’在未来30年内发生概率是70%,但这不意味着30年后才会发生,明天起床就发生地震也不足为奇。所以要重视生命安全和家庭防灾准备,尽己所能,将防灾准备付诸行动。”


图源/NHK电视台

“首都直下地震”是?

“首都直下地震”是由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预测的,东京在未来30年内有70%概率发生里氏7级大地震,或给首都圈带来巨大损失。

专家表示,将吸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将此次地震设想为2013年以来最大级别的地震,来进行损失预估和对策制定。

专家表示,如果顺利执行事先对策,将使遇难者减少到预估的十分之一。加强建筑物抗震度和普及 “感震断路器(该机器在感知震感后能及时断电从而防止起火)”十分重要。


图源/NHK电视台

今后30年内发生率为70%的依据是?

日媒称,“首都直下地震”发生率是由过去多次发生的大地震数据为基础而推导出的。

据统计,在日本关东南部的板块边界,两次里氏8级“巨大地震”之间间隔220年,在220年间平均每27.5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大地震。由此推导出,未来30年内发生“巨大地震”的概率是0%到6%,发生7级大地震的概率是70%。

日本地震调查委员会指出,里氏7级大地震存在“静稳期”和“活动期”。220年的前100年是静稳期,之后是大地震相继发生的活动期。

现在距1923年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已近100年,而在这100年内总只发生了1次7级大地震。地震调查委员会表示,今后很有可能会频繁发生地震活动。(海外网/王珊宁 实习编译/张素慧)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编:姚凯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7级以上!日本专家:【东京30年内有70%几率发生大地震】

原创:cnBeta 2019/12/04 11:36
每日热搜  收录 + 关注

近日,据外媒报道,日本专家表示,日本首都东京在未来30年内,有70%的几率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据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分析发现,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以菲律宾海板块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东京和千叶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将会感受到剧烈震动。


肯德基圣诞炸鸡店
广告  关闭
专家表示,将吸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将此次地震设想为2013年以来最大级别的地震,来进行损失预估和对策制定。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副教授西村卓也说:“所谓30年内70%的概率,意味着明天发生也不足为奇,这种急迫性当下也是可能有的,当下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付诸实际行动去防灾。”


3.11日本地震(也称东日本大地震)指的是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46(北京时间13:46)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称此处为“三陆冲”)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的矩震级Mw达到9.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为Mw9.1),为历史第五大地震。

据悉,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共造成15895人遇难,1115人下落不明。另外,还有3647人因避难条件、核辐射等原因死亡(日本称“震灾关联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越来越多了?
【科学家发现地壳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笔者-小文

地震非常可怕,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地震指的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释放出一次地震波。

而地震波分为两种,分别是纵波和横波,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而横波则是能够引起地面水平晃动的波。

地震时,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因此人们总是先感受到上下摇晃,此后才会感觉到水平的移动,而横波则是地震造成灾害的重要原因。

地震常常会引起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主要是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等等,而震级高的地震还会造成海啸、山体滑坡等二次灾害。

但事实上,地球每年都会发生近500万次以上的地震,这个数字听起来虽然惊人,但实际造成伤害的地震次数则在20次左右,而造成大型人员伤亡事故的地震,在一年中仅有一到两次。

由于一些地震的级数过低,亦或是人类距离震源较远,因此,人类感受不到地震,而在现代,虽然有了地震仪的帮助,但由于地震的次数过多,人们对于地震的防御能力仍然是有限的。

频繁的地震一般出现在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就比如说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就位于此地震带的附近,因此,该国常年受到地震和火山的威胁。

比较少见的是,位于葡萄牙的靠近大西洋的沿海地区曾于1969年发生过一次7.9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附近的海底。

此次的地震还引发了可怕的海啸,而科学家推测,这场地震或许和两百多年前,也就是1755年时发生的地震有关系,当时发生的地震震源几乎和上一次重合。

通常而言,地震发生的地方相近亦或是重合,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葡萄牙附近的海域都属于相对平坦的海底,与地震活跃带颇有距离。

有科学家认为,该地区很可能发生了“剥离”现象,在海水的作用下,底层会发生“蛇纹石化”现象,在日积月累后,底层变得松软,最终剥离了大陆的板块。

而这一现象也导致被剥离出来的底层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海绵板一样,一旦与俯冲带撞击就发生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地震相当于400颗核弹,却没损坏这座帝陵,】
专家:因为墓柱

原创:秀峰说事 2019/11/29 11:47
搜狐科学  收录 + 关注
说起新中国成立以后爆发的大地震,想必大家首先会想到唐山大地震。7.8级唐山大地震一共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震后,经过相关专家测算,唐山大地震所爆发出来的当量相当于400颗核弹爆炸后产生的当量。灾难发生后,救援官兵们日夜苦战,从片片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又一个受伤的生命,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伤痛过去,灾后重建工作开始后,人们惊奇的发现满眼废墟中,位于唐山市境内的清东陵居然完好无损。内部结构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坏。清东陵于公元1661年开始修建,在247年中,接连建成了217座宫殿牌楼,它们构成了15座陵园。

肯德基圣诞炸鸡店
广告  关闭

整座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横宽20公里。里面一共安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一共161人。现今各地的游客在宏伟壮观的陵园中游览时,也许早已都忘了已348年的它还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为何清东陵可以承受400颗核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威力呢?


专家们在陵区内仔细研究后,发现了隐藏在陵墓柱子上的玄机。以往发掘的陵墓墓室中的柱子都是根根分开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可是清东陵墓室中的柱子却不一样,它们不是根根分开的,而是互为联系的一个整体。它们都是使用的榫卯结构。


木质撑重柱本身具有抗震的作用,再加上榫卯的相互连接,自然就稳如泰山了。在此我们延伸一下,榫卯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它是在木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做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做榫卯。


这种结构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超高智慧。而除了清东陵外,完全为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钉子的应县木塔也是历经千年风霜而不倒。它们都是我国古代先民超高智慧的见证。作为后人的我们都会由衷的顶礼膜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震级为7.2!11月全球最大地震来“叩门”,】5级以上余震出现17次

趣味探索
2019-11-15
关注
趣味探索讯 在2019年里,人类科学技术更上一层楼,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我们凭借着超越其它物种的高智慧勇冲破了地球引力枷锁,用智能人造物对外太空世界进行了探索。比如,正从小行星上满载而归的日本隼鸟2号飞船,预计明年中旬发射的中国火星探测器,正在小行星上采矿的美国OSIRIS-REx太空船,还有飞行太阳系之外星际空间的旅行者1号和2号。


可以说地球人类科技已经非常高超了,能上天也能入地,然而仍有一些看似简单技术却一直无法实现,地震预测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报道,2019年11月15日0时17分40秒,11月最大地震来“叩门”了,级别定为7.2级,震深为50公里,发生在印度尼西亚鲁古海北部,准确位置为,纬度1.55°、经度126.48°的西太平洋海域。


美国地调局(USGS)对该地震进行详细跟踪报道,不但记录地震直接数据,还报道了与地震相关的地区信息,例如附近人口数量,财产损失程度,是否导致海啸等情况,USGS播报数据显示地震发生时间在(UTC)2019-11-14 16:17:40,震级7.1级,震深33公里,具体位置纬度1.6°、经度126.42°。尽管与我国地震台网播报稍有差异,这也是常有事情,没什么奇怪的。


你想要的巴利长款钱夹,优惠热卖中,上京东看看吧!广告
京东热卖
查看详情

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后,出现了多次余震,截止到11月15日11时,5.0级以上余震有17次,比如(UTC)2019-11-14 18:45:38发生了5.8级余震,(UTC)2019-11-14 20:10:49附近发生了5.0级余震,(UTC)2019-11-14 20:19:42附近发生了5.4级地震,(UTC)2019-11-14 21:12:54附近又发生6.0级大余震。


USGS数据显示,距离震中140.5公里的马鲁古省特尔纳特居住着101731人,距离震中159.4公里的马鲁古省索菲菲居住着36197人,距离震中170.5公里远的苏拉威西省通达罗居住着33317人。由于此次地震震中距离陆地较远,所以USGS给出了绿色警报,意味着该区伤亡和损坏的可能性很小。美国NOAA也确认目前没有海啸警告和威胁。


我国地震台网记录数据显示,如果我们将6.0级以上定义为大地震的话,那么7月发生了10个大地震,最大震级为7.1级。8月发生了8个大地震,最大震级为6.8级。9月也发生了8个大地震,最大震级为6.7级。10月发生了5次大地震,最大震级为6.6级。这也是近5个月来全球最大一次的地震。有趣的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专家】再次发声一一
中国地震局:
【唐山丰南4.5级地震属于一次正常起伏活动】

环京津新闻网
12-05 14:16环京津新闻网
关注
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汪亚)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12月5日8时02分在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1度,东经118.04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丰南区,距离唐山市区38公里,距天津市区77公里,距北京市区160公里,距石家庄市区337公里。地震造成当地震感强烈,天津、北京等地震感明显、石家庄无震感报告。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属于唐山地震余震区一次正常的起伏活动。

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地震活动的明显增加,这些明显增加的地震一般称之为余震,余震区域的大小与主震震级大小相关,主震震级越大,余震区域也越大。这些余震活动会随着时间逐渐衰减,最终过渡到称之为“正常”背景地震的低地震活动水平上来。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发生后紧接着的3个多月的时间内,接连发生多次6-7级强烈余震,其后余震活动逐渐衰减,最后一次6级以上余震为1977年5月12日天津汉沽6.2级地震。随后余震活动强度降为5级左右,最后一次5级以上地震为1995年10月6日河北唐山古冶5.0级地震。

从1996年以来,余震活动以4级左右地震为主,平均2至3年发生一次4级地震,最近的一次4级以上地震为2016年9月10日河北唐山开平4.0级地震,最大的4级以上地震为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市辖区、滦县交界4.8级地震。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唐山丰南4.5级地震属于唐山老震区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三天河北2次地震 专家:唐山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北京知道12小时前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2月5日8时2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1度,东经118.04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北京、天津等多地网友表示有震感,也有唐山的网友报平安。

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告。河北、天津总队前突力量正在赶赴震中查看灾情,相关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已做好集结准备。河北省地震局派出唐山中心台和唐山市应急管理(防震减灾)局人员赴现场了解情况。

此外,河北省地震局发布微博表示,从震级上看,这次唐山丰南发生的4.5级地震正好处于有感地震的分界点。据统计,一般震级在3级以上,地震开始有感。因此,将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知道君发现,近三天,河北省张家口市、唐山市均发生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2月03日11时34分在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北纬40.45度,东经114.55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12月03日11时38分,在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北纬40.44度,东经114.54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是否意味着唐山地区及其所处地震带地震活跃度有所上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告诉知道君,“是有所上升,但是缓慢的,不是加速,所以处在正常状态”。从其个人角度分析,目前认为此次地震后,近期唐山地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原标题:唐山发生4.5级地震,近三天河北发生的第二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唐山4.5级地震 晨练居民:担心余震 在空地聚集
新京报讯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12月5日08时02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附近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北京、天津多地居民有震感,晃动持续数秒。今日,丰南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尚未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的报告。

北京市海淀、通州、大兴等多地居民表示,地震发生时有震感,“前后两次,每次持续有三四秒。”不少人称,当时刚醒躺在床上,感到了床明显摆动。

此外,天津、河北等多地也有震感,天津滨海新区居民表示震感强烈, 一位女士向新京报记者讲,当时正在路上走着,感觉到了晃动。在公园中晨练的市民称,能感觉到地震,因担心更大的余震,公园空地上聚集了不少人。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震中位于唐山市丰南区,距离唐山市区38公里,距天津市区77公里,距石家庄市区337公里。

丰南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各部门已经联系附近乡镇开始排查,尚未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的报告。“事发时多数人都在上班路上,丰南区城区震感并不强烈。”

原标题:河北唐山4.5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报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关东地区2天内连续5次地震 气象部门解释】
海外网
12.05
08:24
关注
原标题:日本关东地区2天内连续5次地震 气象部门解释

图源/日本气象新闻公司
海外网12月5日电 3日、4日两天,以日本关东北部地区为震源、日本震度3级以上的地震共发生了5次,其中3次达日本震度4级。从里氏震级来看,为3.7-4.8级。

据日本共同社5日报道,日本气象厅表示,这些地震的震源主要分布在茨城、栃木两县内的3处位置,震源深度和发生原因各不相同。现阶段没有明确根据表明这些地震是连动发生的,关联性不明。日本气象厅呼吁当地居民保持警惕。

具体来看,这两天茨城县南部和栃木县北部各发生2次地震,茨城县北部发生1次地震。茨城、栃木、群马县内都记录到了最大震度4级。

图源/日本气象新闻公司
另据日本气象新闻公司报道,茨城县南部地震为逆断层型,茨城县北部地震为正断层型,栃木县北部为横向错位型。该公司还解释称,不管震源在哪儿,日本本身地震就很多,频繁发生震度3级以上的地震不足为奇,今年算上这几次地震,关东地区已经地震了12次。(海外网 王珊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时隔5年再发生地震 居民:像有车在身边经过
中新网12月6日电 综合港媒报道,香港境内的长洲海面5日发生1.4级地震,震动维持几秒,未收到损毁报告。有居民说,这是其第一次感觉到地震,像有车在身边经过。

12月5日下午,香港长洲附近录得1.4级地震,震动维持数秒。图片来源:香港《大公报》记者 摄

香港天文台收逾10宗市民报告 地震烈度为三度

香港境内的长洲海面5日发生1.4级地震,震央位于香港天文台西南约16公里,即长洲以东海域。

香港天文台共接获超过10名市民报告,表示感觉到了这次地震,震动维持几秒。

据初步分析显示,香港的地震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三度,即室内有感,类似小型货车驶过的震动。

居民:像有车在身边经过

据报道,感受到震动的居民主要在长洲东边,有居民表示,“我住了这么久,也是第一次感觉到(地震),就好像有车在身边经过一样!”也有居民形容当时感觉像是一个大冰箱倒了。

在长洲开设玩具店的郑太则表示,5日早上10时左右,已开始感到震动,至中午12时许,感觉震动更加明显,像有车在身边经过,“香港是福地,最多一年刮几次台风,(地震)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长洲居民何伯说,当时在家看电视,突然听到“轰”一声,起初以为是打雷,其后听闻很多街坊不约而同都听到了,才知道原来当时发生了地震。

长洲居民范先生称,当时他在中环上班,得知发生地震后,立即打电话给太太了解情况,“太太话感觉唔到(太太说感觉不到),好像有一点儿摇晃。”

居民方先生则感觉轻微震荡,形容只“摇了一摇”,没有听到声音。他表示,60多年前长洲曾经有地震,茶杯会摇动,这次则没有太大感受,以为是楼下公园装修。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管理资源学系副教授伍世良说,这种轻微地震只有轻微能量释放,应该不是某个板块移动,不用担心破坏楼宇结构。

香港101年前经历“最强地震” 仅建筑物轻微损毁

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陈世倜说,香港不处于活跃地震带,但附近有断层活动,这次录得的1.4级地震可能与附近地壳断层活动有关。

他又表示,自1979年设立“短周期地震监测网”以来,这次是天文台录得震央位于香港境内的第8次有感地震,上一次是2014年1月,震央位于大榄涌水塘附近,强度为黎克特制1.8级地震,地震烈度表的第二度,即楼上静止的人会有感觉,天文台当时接获8名屯门及元朗市民报告称感到轻微震动。

资料显示,香港天文台自1905年至今,共录得185次强度不等的有感地震,从未引发伤亡。至于震中位于香港境内的地震,根据“香港短周期地震台网”的纪录,由1979年至今,共有8次。

香港绝大部分的“地震烈度”属五度以下,不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最高纪录还是在101年前。1918年,距离香港300多公里的汕头发生地震,达六至七度,当年导致香港少数建筑物的墙壁出现轻微损毁,那也是有史以来,唯一在香港引起损毁的地震。

原标题:香港时隔5年再发生地震 居民:像有车在身边经过

责任编辑:王宁_NB12468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又地震!
【43年前他从大地震废墟一块油毡上,找到抗震灵感】

2019/12/05 19:17南方都市报
12月5日8时2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发生了4.5级地震。揪心之余,让人不免想起43年前的那场7.8级大地震。而当年,急驰唐山参与抗震救灾的周福霖,从震区的一块油毡里获得灵感,开创了“隔震减震”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在广州电视塔、港珠澳大桥、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等重大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为我国减震控制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

肯德基圣诞炸鸡店
广告  关闭

周福霖(右)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震后3天,37岁的周福霖,被通知参加唐山大地震工程结构考察调查研究组,实地调研和考察工程结构及建筑受损情况。

大学毕业后,周福霖被分配到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工作,负责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

当时调研组进入唐山,只看到“唐山第一人民医院”的牌子,后面的房子几乎全部倒塌。“都倒了,只剩一条小路,路边都是尸体和碎瓦砖石……”昔日情形,周福霖至今仍历历在目。他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研究建造出地震时不倒塌的安全房屋”。

调研期间,偶然在废墟中,他发现有两幢4层高的砖楼屹立未倒,仅沿房屋底部的油毡防潮层滑动约0.4米。

会不会是这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意味着房屋如果能水平滑动,房屋就能保下来?周福霖琢磨着,最初的隔震减震概念由此萌生。

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召开第一届防震工程学术研讨会。周福霖在会上发表演讲,率先提出“结构消能减震”的理论和技术。

他说,房屋不要做得太刚太粗,要有柔性,以柔克刚,利于抗震,“隔震”或“消能减震”能减少房屋倒塌几率。

此言一出,议论沓来。“房屋怎么可以做成软的?怎么可能是柔的?”彼时的传统观念是房屋当然是要建得越刚越粗越好。周福霖明白,在这条路上,自己即将面临一场技术和思想观念的双重挑战。

此后,周福霖获得公派出国深造机会。1983年底,他拖着13个装满资料书籍的巨大箱子,学成归来。

1986年,周福霖来到广州,参加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的筹建工作,担任土木系主任、学院副院长。

在学校实验室里,他借鉴唐山地震中的“油毛毡”,研发出柔软的隔震橡胶支座。“就像船航行在海上,船跟海底之间隔着柔软的水,海床发生再大的震动,船体只会慢慢摇摆。”周福霖解释。

1985年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他提出了“房屋隔震消能新技术”的理论,创立了“房屋减震控制新体系”。他首创的“多层房屋隔震”新技术,开创了我国的工程结构抗震新途径,也开辟了从传统抗震技术拓展为新型的隔震减震技术的新领域。

1989年,周福霖第一次将他的隔震减震技术正式应用于建筑上大获成功。


周福霖在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实验室。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周福霖被誉为中国抗震的权威、现代“张衡”,带领团队在隔震减震控制领域展开研究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在广州电视塔、港珠澳大桥、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等重大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先后荣获“中华之最”,为我国减震控制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

/人物档案/

周福霖,广东省潮阳县人。我国著名工程结构与抗震隔震减震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我国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3年湖南大学工民建本科毕业,1983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得到硕士学位。曾任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世界隔震减震学会ISI主席,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综合南都报道 新华社

编辑:靳格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危险了?48小时发生5次地震!】
气象部门却表示“不足为奇”
据中新网消息,在本月3日和4日两天时间里,以日本关东北部地区为震源,接连发生了5次3级以上的地震,其中3次达到了日本震度4级,从里氏震级来看,大概在3.7至4.8级左右。

按照日本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看,这5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与发生原因各不相同,至少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些地震具有“联动性”。

由于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边界形成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发生概率非常高。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每年发生的有震感的地震就达10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频率大概是每年一次。

若从这一客观因素而言,日本这次在2天时间里,接连发生5次地震,并不是多么值得注意。但在该地震发生的前一天,曾传出了“日本危险了”的消息。

据海外网报道,日本相关专家日前表示,东京在未来30年内,有70%的几率会发生“首都直下型地震”。说得通俗点,东京正下方发生地震的概率不断增加,甚至可能会直接“下沉”。

日本专家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根据观测数据显示的日本关东地区的地壳正在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推进,地壳运动将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地壳变形,发生地震的概率在不断增大。

这些专家还表示,“就算明天发生地震也不足为奇”,并呼吁相关部门做好能做的所有准备。

专家们的话言犹在耳,3日和4日关东地区就发生了地震,而且还是5次,可谓是“一语成谶”。在这5次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新闻公司也表示到,不论震源在哪,日本本身的地震就很多,频繁发生3级以上的地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日本方面对于这2天内发生的5次地震,大都是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更加愿意将原因归咎在客观因素上。若是放在以往,这5次地震确实能用这样的说法解释,但这一次,相关专家已经提前表示过,未来30年会有大概率发生地震,且间接“预言”了这5次地震的发生,并成真了。

这就表明,日本地区在未来30年内,还不一定要等到30年,就有可能会发生大的地震,日本方面还是要多加重视才行。

要知道,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太过渺小了。

往近了说,2011年的“东日本地震”间接导致核泄漏问题,即便安倍在上台后一直以“震后重建”为己任,但至今都没有完全抚平昔日的伤痕。

往远了说,距离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已经有近100时间。按照日本方面的测算,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大概间隔220年,但前100年是“静稳期”,后100年为“活动期”。

看来,日本方面所说的,“未来30年内有70%的大地震发生概率”并不是没有依据的。

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目前,显得尤为弱小,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如今的福岛核泄漏问题,就是前车之鉴。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时隔5年再发生地震 居民:像有车在身边经过】


人民日报海外网
18小时前 · 海外网官方账号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6日电综合港媒报道,香港境内的长洲海面5日发生1.4级地震,震动维持几秒,未收到损毁报告。有居民说,这是其第一次感觉到地震,像有车在身边经过。



12月5日下午,香港长洲附近录得1.4级地震,震动维持数秒。图片来源:香港《大公报》记者 摄

香港天文台收逾10宗市民报告 地震烈度为三度

香港境内的长洲海面5日发生1.4级地震,震央位于香港天文台西南约16公里,即长洲以东海域。

香港天文台共接获超过10名市民报告,表示感觉到了这次地震,震动维持几秒。

据初步分析显示,香港的地震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三度,即室内有感,类似小型货车驶过的震动。

居民:像有车在身边经过

据报道,感受到震动的居民主要在长洲东边,有居民表示,“我住了这么久,也是第一次感觉到(地震),就好像有车在身边经过一样!”也有居民形容当时感觉像是一个大冰箱倒了。

在长洲开设玩具店的郑太则表示,5日早上10时左右,已开始感到震动,至中午12时许,感觉震动更加明显,像有车在身边经过,“香港是福地,最多一年刮几次台风,(地震)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长洲居民何伯说,当时在家看电视,突然听到“轰”一声,起初以为是打雷,其后听闻很多街坊不约而同都听到了,才知道原来当时发生了地震。

长洲居民范先生称,当时他在中环上班,得知发生地震后,立即打电话给太太了解情况,“太太话感觉唔到(太太说感觉不到),好像有一点儿摇晃。”

居民方先生则感觉轻微震荡,形容只“摇了一摇”,没有听到声音。他表示,60多年前长洲曾经有地震,茶杯会摇动,这次则没有太大感受,以为是楼下公园装修。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管理资源学系副教授伍世良说,这种轻微地震只有轻微能量释放,应该不是某个板块移动,不用担心破坏楼宇结构。

香港101年前经历“最强地震” 仅建筑物轻微损毁

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陈世倜说,香港不处于活跃地震带,但附近有断层活动,这次录得的1.4级地震可能与附近地壳断层活动有关。

他又表示,自1979年设立“短周期地震监测网”以来,这次是天文台录得震央位于香港境内的第8次有感地震,上一次是2014年1月,震央位于大榄涌水塘附近,强度为黎克特制1.8级地震,地震烈度表的第二度,即楼上静止的人会有感觉,天文台当时接获8名屯门及元朗市民报告称感到轻微震动。

资料显示,香港天文台自1905年至今,共录得185次强度不等的有感地震,从未引发伤亡。至于震中位于香港境内的地震,根据“香港短周期地震台网”的纪录,由1979年至今,共有8次。

香港绝大部分的“地震烈度”属五度以下,不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最高纪录还是在101年前。1918年,距离香港300多公里的汕头发生地震,达六至七度,当年导致香港少数建筑物的墙壁出现轻微损毁,那也是有史以来,唯一在香港引起损毁的地震。

8.4万阅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发生的震动相当于32级地震!
NEXTMIND

迄今为止,人类记录到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其震级高达里氏9.4-9.6级,但有个地方曾发生一场震动,竟相当于里氏32级地震。

你可能猜到了,这个地方不在地球上。

事实上,外太空也有类似“地震”的天体震动,包括行星和恒星,通常是由于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以地球的“邻居”月球为例,阿波罗号宇航员曾发现月球上也有震动,只不过普遍比地球上弱得多。

尽管如此,月震通常能持续1个小时以上,因为月球没有衰减机制来抑制震动。

类似的,火星上也有震动,根据2012年的一项研究,火星震动可能每百万年才发生一次。

而在2004年12月27日,距离地球约5万光年的中子星SGR 1806-20爆发了一场“星震。

据记载,这次震动释放的能量相当于里氏32级地震,释放的伽马射线达到10的37次方千瓦。

其能量是如此惊人,相当于引爆一颗月球大小的核弹,如果它发生在距离地球10光年范围内,那么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物种灭绝。

有意思的是,里氏震级相差1代表释放能量相差约32倍,所以32级地震是9.6级智利大地震的32的22次方倍。

那么,这颗中子星的是怎样进行的呢?

科学家认为,当中子星的地壳突然调整时,就会发生类似于地球上的地震,其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是超强内部磁场的扭曲对中子星表面施加了巨大压力,二是中子星自旋下降的结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地狱图”曝光!?专家称东京正下方地震恐引发多重危机
原创:环球网 2019/12/07 16:56
搜狐科学  收录 + 关注

海外网12月7日电 近日,日本的灾害研究专家制作了首都直下型地震(震源在城市正下方)的“灾难树形图”。图中可见,地震后将发生3个对幸存者造成威胁的大危机。专家称“这几乎是日本的’地狱图’”。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网站6日报道,10月上旬,6名来自医疗、心理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聚集在NHK广播放送中心,在便笺纸上写下首都直下型地震可能引发的灾难。专家进行了时长7小时的讨论,结果写着灾难的便笺纸几乎贴满了整面墙……

首都直下地震发生后,会对住房、基础设施、经济产业等造成损失,由这些领域又会造成其他损失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随着时间推移,地震发生后的1星期、1个月、1年,灾害会更加严重。对专家制作的“灾害树形图”进行分析可知,地震发生后将会有3大危机威胁幸存者。它们分别是“生命危机”、“生活危机”和“社会危机”。

“生命危机”:生活供应链的中断

地震引起的房屋倒塌和和火灾等必定会引起死亡,而引起专家注意的是,在这些“死亡”之外,对幸存者来说还有偌大的“死亡威胁”。

地震发生后一周左右,由于灾难的连锁反应会造成停电、停水等问题,引发生活供应链中断。


例如,持续1个月的缺水会引发“脱水症”,卫生间的使用困难也会带来患病的风险。模拟显示,由于人手不足、断水和断电等因素,地震发生后第8天开始,可能会有超过7400人因未接受治疗而死亡。这些“震灾关联死亡”加大了对幸存者的死亡威胁。

参与制作树形图的日本医科大学布施明教授(急救医学)指出,“我们不能否认'关联死亡’的情况会大规模发生,面对这种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我们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

“生活危机”:严重的住房短缺

地震发生后1个月是生活供应链的恢复时期。从树形图分析可知,这时显现的是“生活危机”,尤其是严重的住房短缺。

在国家层面对此次地震的预想中,将有314万户住房被毁坏,这必然导致出现大量失去住所的难民。从树形图上看,“避难所的长期生活”和“向首都圈外疏散”等原因还将导致“家人失散”的问题。

专修大学的佐藤庆一教授(城市防灾)指出,“由于东京的人口过于密集,因此产生了首都直下型地震的特有问题。也就是在灾害发生风险极大的地方人口也相当密集。这会导致大量失去住宅的难民没有容身之地,只能继续住在被毁坏的家里。”

“社会危机”:生活贫困、差距加大、国力衰退……

地震发生一年后,“灾难的连锁反应”将会引起“日本的社会危机”。首都功能受损将会影响到全国。


从树形图可知,“经济产业”方面的损失最为瞩目。

从“赤字国债的增加”到“财政破产”,“实施复兴增税”、“削减社会保障金”等措施会造成“生活贫困”、“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另外,据预测,在地震发生的1年至10年后,还可能引发“失业人员增加”、“人口减少”、“远离日本制品”等严重问题。

“灾难树形图”上的防灾提示

以上是对“灾难树形图”内容进行的分析,实际上通过该图,人们也能得到更多防灾信息。

名古屋工业大学的渡边研司教授(经营系统)指出,“我们先写下‘灾难因素’,通过分析可推出,在什么时间点更够更好地防灾。“灾难树形图”上包含了相当多的防灾提示。”

兵库县立大学的室崎益辉教授(灾难复兴)指出,“看到’灾难树形图’上10年后的部分,我觉得这几乎是日本的‘地狱图’。为了不要落入这个地狱,必须现在就开始行动!如果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无法好好地应对首都直下地震。”(海外网 吴倩/实习编译 张素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2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