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8|回复: 1

20年4月16日早晨//【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6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树地震十周年:五方面防范化解中国地震灾害风险】

中国新闻网
04-14 14:07中国新闻网官方帐号
关注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时值玉树地震10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提出,要从依法防治、筑牢基础、推进工程、构建体系、提高能力五方面防范化解中国地震灾害风险。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建议,积极推进将地震活动断层探察覆盖率、地震区划精度两个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资料图:2020年青海玉树城市新颜。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供图

五方面防范化解中国地震灾害风险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认为,从玉树地震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防范重大地震灾害风险至关重要。

一是依法防治地震灾害风险。进一步系统梳理和修订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重大急需标准,提高法治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制度体系。

二是筑牢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础。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协同配合、高效科学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建设,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健全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地震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发展。

三是推进实施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重点工程。实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继续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评估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实施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提升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四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地震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形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控治理“一张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前沿科技与地震业务平台深度融合,打造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平台。

五是不断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民众地震安全需求为导向,优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科学布局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精准的地震安全公共服务。进一步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全面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加快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

两个地震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指出,科学避让地震活动断层、合理确定抗震设防参数是科学合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启在即,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一要积极推进将地震活动断层探察覆盖率、地震区划精度两个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从制度设计上鼓励各级政府在地震灾害风险调查方面实打实地投入资源和力量,推进相关工作。

二要以风险为导向,科学规划未来五年地震活动断层探察、沉积层结构探测等地震危险源调查资源投入,保障各项国家战略实施中的地震安全。

三要强化地震区划工作,统筹利用现有资源、真正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建立满足各类现代化工程规划建设需求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区划技术方法体系与标准体系,形成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地震区划产品系列,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中国逾58%大陆国土面积处于地震高风险区

玉树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房屋抗震能力普遍较差,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不足。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表示,中国地震灾害严重,超过58%的大陆国土面积和将近55%的人口处于7度以上的地震高风险区,城市老旧房屋许多还没有抗震除险加固,农村有近190亿平米房屋还没有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一些震级不高的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仍有发生。

同时,公众地震安全风险和危机意识还不强,应对地震灾害的知识和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已知地震活动断层开展探测工作的尚不足30%,地震灾害风险底数还不完全掌握。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强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等越来越密集,对地震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越来越高,地震灾害链条不断延长,地震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完)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9日有小行星抵达地球附近,】
撞击概率大,世界末日来了?专家回应

北晚新视觉网

2020/04/16 11:35:26

+关注
原标题:4月29日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中科院天文学专家回应

新华社南京4月16日电(记者 王珏玢)“一颗直径几公里的小行星4月29日抵达地球附近,撞击概率大”“警告:4月29日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近日,多家国内外网站出现了小行星即将撞上地球的消息。中科院专门从事近地天体研究的天文学专家回应,29日确有一颗小行星“造访”地球附近,但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零,公众不必担心。


资料图 图文无关 白继开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介绍,网传消息中的这颗小行星正式编号52768,1998年被发现,小行星直径约2.5公里,一旦撞上地球,将导致全球性灾难,因此备受关注。经过20多年的跟踪监测,52768号小行星的轨道数据已经相当准确。它将于北京时间4月29日17时56分飞掠地球,速度8.69公里/秒,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628万公里,约合地月距离的16.4倍,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零。

京东超市宝贝趴,抢大额卷!
广告   关闭
位于江苏盱眙的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一直在监测52768号小行星。今年4月4日,当这颗小行星逐渐靠近地球时,近地天体望远镜对它进行了新一轮跟踪,并将观测数据上报给国际小行星中心。

赵海斌说,近地天体监测预警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开展的工作。面对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既不能掩耳盗铃,也没必要过度解读、草木皆兵。

延伸阅读:NASA称首个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发现,距离仅100光年

1月6日,NASA发视频宣告,首个可能适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TOI 700 d被发现,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并且距离很近,仅100光年。该行星的宿主恒星TOI 700是一个红矮星,大约是太阳质量和大小的40%。

天文学家在“超级地球”大气中发现水汽 这颗行星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

新华社伦敦2019年9月11日电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11日发布一项研究说,该校一个团队基于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发现了太阳系外一颗类地行星大气中含有水汽,这颗行星还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

通过长期观测,天文学家已在太阳系外找到多个巨大的类地行星,质量通常超过地球,它们也被称作“超级地球”。

据团队刊登在英国期刊《自然·天文学》的报告说,这颗名为K2-18b的行星在2015年被发现,它环绕太阳系外一颗恒星运行;K2-18b距地球约110光年,质量是地球的8倍,大小是地球的2倍。

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获得的光谱数据对K2-18b展开分析,在该行星大气中发现了水汽存在的确凿证据,并认为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氢。虽然团队无法确定大气的具体构成,但对不同场景的模拟显示,K2-18b上多达50%的大气可能由水组成。

研究人员认为,K2-18b是后续观测的绝佳目标,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宜居带行星的组成和气候。

报告通讯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的安耶洛斯·齐亚拉斯说:“在地球以外一个可能宜居的新世界中发现水让人激动。K2-18b并非‘地球2.0’,它质量更大且大气组成也不同,但我们一直希望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地球是唯一的吗?新发现让我们朝这一方向迈进了一步。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新华社 梨视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8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