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发了《最现实的若干重要问题》(以下简称《帖子》),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进一步、更深入、更明确地探讨能夠解析主流地震亊件的理论,即地震成因理论。
诞生于百年之前的魏格纳理论及其嫡系,长期以來,“得到全世界科学家、专家、科学界的一致认同、肯定、高度评价”,地震科学界对其祟拜得五体投地。皇帝的新衣,真是太漂亮了。在我国,经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86万冤魂、伤残这一惨无人道的“科学实验”,已充分证明,不能再躺在板块理论席梦思弹簧床上了,不能再埋怨“上天容易入地难”了,不能再迷信外国权威的《地震无法被预测》了,不能再当洋人的哈吧狗了。
一• 熔岩理论
首先,本论坛版主曾经展出2000~2008年(?)的全球8张地震图,征求各方面意見。当时我发的帖子《8张地震图,小菜一碟》,已经用《构造型(地震),早就该刪掉》中的熔岩理论作了肤浅的简明扼要的解析。环太平洋,为何是全球地震亊件集中区?第二大地震带(地中海—青藏高原 ),为何呈三个葡萄串状态分布?在《帖子》的第9点也提到了。
熔岩理论,我早就提出是地震成因理论中的基础理论。地壳加上海水的总量,与下方的熔岩总量相比,只不过是杯水和车薪的关系。地球的貭量,以熔岩为主体。而地壳与海水,尤如皮毛而已。同时,相对于高温髙压的熔岩,地壳与海水尤如冰块与冰水。地球蕴藏巨大能量、尤其是热量的主要場所,並且有強烈欲望释放巨大能量、热量的主要载体,无疑是內部高温高压的熔岩。而地壳自产自销的能量,则显得太渺小了 。
地球发生地震所需的能量,都來自内部的熔岩。从根本來说,这个基础理论板上钉钉。
二•水、火碰撞理论 经典的气体动力理论
以下是“我明确提出的新理论,即水、火碰撞理论,也可称汽化(气化)理论。”
地壳下方任何地段,只要存在足量的熔岩,出現充沛的水量,两者有充分接触、碰撞的机会;再就是水、火共存的空间具备适宜的良好封闭条件,而且存在构造相对薄弱的部位。水、火碰撞汽化、气化之后,短时间内,汽体、气体的体积、压力可能会以几何倍数增加。逐步增大的压力,即強大的势能足以突破封闭层的阻力,這是发生地震或火山的充要条件。另外,由于水的特殊性能,遇到高温高压也可能直接分解成氢、 氧原子甚至游离电子等等,直接产生物理、化学等反应,甚至会发生曾有人报导过的核反应、核爆炸,从而增強爆炸力,也许是发生地震不可忽視的充要条件。
下面我再从另一角度表述:
地球外部的地壳(含海洋底下的地壳),就相当于无数形态不一、大小不一的大锅盖。下面盖着温度髙达几百度、几千度以上的熔岩。从锅盖边缘往下渗透的海水、雨水一旦与下方的髙温、髙压熔岩接触、碰撞,或从锅盖边缘喷发上來的熔岩与上方的海水、雨水接触、碰撞,必然会产生人类想象不出來的反应。就象2018年7月中,夏威夷最大岛屿基拉韦亚火山爆发,岩浆与海水发生反应导致的爆炸,把一个篮球大小的熔岩“岩浆弹”抛到距岩浆入海口约200米处的游船。这不是在实验室“立刻可以实施和验证”的“东西”,而是大自然的水、火碰撞实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地震科学实验,这是否认不了铁证。
总之一句话,地球的任一构造(当然不是全球,也不是整体)内部,原來的能量守恒秩序遭到了破坏,需要建立新的平衡秩序。而這个新旧更替的主要过程,就是地震。
依据三位一体的愹岩理论,水、火碰撞理论,气体动力理论,可以推理、推测、推导、推断出我国的海城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推出1999年9•21台湾集集7•3级地震,也可以推出1960年5月,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还可以推出1906年美囯旧金山大地震,甚至可以推出全球每年500多万次地震,环太平洋是全球地震亊件集中区。这种推理、推测、推导、推断,在成因理论和地震实例之间,根本找不出什么矛盾。所以,一个行外人,早在2012年初,开天辟地发出《蛤蟆,泄露了汶川地震成因》帖子,合理解析了汶川地震的精确选址、精确选时。虽然后來莫名其妙地玩失踪,但是,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
正确的地震成因理论,地震科学的真理,不一定是地震专家,才能发现。
最近有人说:“任何形式的碰撞思维模式都是板块碰撞学说思维逻辑的发挥”。但我在构思水、火碰撞理论,到2015•6•6•19:30发帖子《欲问地震在何方,盯住水、火大碰撞》,一直到现在,都离不开实亊求是原则,更不象某些人那样奴颜媚骨。中国人民不但有志气,而且勤劳聪明,还挺能干,更有能力,干吗要可怜地去“发挥”“板块碰撞学说思维逻辑”?还要在2010年奴才般地、厚颜无址地去捧美国的“国际成就奖”?!
三•解析主流地震亊件
水、火碰撞理论,与经典的气体动力理论有着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我认为,在海洋、陆地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尤其是级别较大的地震,应该可以同时用這两个理论来解析。
海城地震震前有500多个小前震,震前探测到地下一个很大的热体。正符合李四光时代提出的以热力、压力为主的地球内力理论,也符合水、火碰撞理论,符合气体动力理论。
况且,“海城地震预报”,“工作人员都不是专家教授,顶多是高中学历”。可以无愧地说,在当时的设备、技术条件下,能成功预测、预报,听说至少减少死亡10万人,实属不易。有人说:对“发震时间”和“震中”的判断不需要多高深、多复杂的理论或技术就可获得。而一旦知道了“时间”和“地点”,最关键的临震预报内容就已经确定了,无辜的生命就有救了。
唐山地震“震前6个小时出现了地声、地光”。 耿庆国发现,北京地区地震前的6月29曰降水量,突破历年同曰降水量的最髙值。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耿庆国正在岳母家。当他听到屋外晾的衣服爬满了蚂蚁,低头一看,地上一层潮。他“立刻作出判断,这是地下水往上涨,要地震!” 唐山地震前大量“关系不明”、“太间接”的“不可捉摸的异常信息”(見张庆洲的长篇调查报告《唐山警世录》),哪个能闭着眼睛说与经典的气体动力理论无关?哪个又能闭着眼睛说能说与水、火碰撞理论无关?难道用板块理论更能解析得通?
再请看:
“群测点中的骨干点就达85个。” “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
当年的马希融,是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1976年5月28曰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 並且“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
“7月6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強震的紧急预报。”
7月26曰、27曰,地电阻率再次出现急剧下降。思虑再三,27曰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強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9小时。“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是地壳内部经过水、火碰撞之后,接着气体动力的运作,能量、应力急剧增大,地壳介质首先变异,再产生微破裂,然后由量变到质变,急转大破裂,引起地震,这“就是造成地震的力量來源”。“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马希融这种通过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运用逻辑推理、推测、推导、推断本身就蕴含着水、火碰撞理论,气体动力理论在解析地震成因方面的实用性。也就是说,造成这次唐山地震的力量來源用水、火碰撞理论,气体动力理论解析比较合理。只不过自欺欺人的板块理论与这种现象牛头不对马嘴,几十年之后也只能继续哀叹“地球不可入”!
这正应了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好民的话:“地震是地壳大规模能量的释放,愈大地震震中区变形愈强,必然会有大量信息泄漏出来”,“愈强地震临震信息愈多愈易报出!地震预报并不神秘、并不是那么难!难的是改变我们的观念,观念改变了,并不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需要许多人专门去做,人口稠密地区强震也不会漏掉”!”
以上准确、及时地短、临预测唐山大地震,马、耿、汪等基层人员已经做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可是,为什么还丢下24万冤魂、16万伤残?短、临预测大地震,早就在1976年7月“货真价实”地“被中国突破”了。奇怪的是,为什么到2018年5月的国际研导会,还要莫明其妙地宣称“地震预报”“有可能被中国突破”呢?中国地震局不知成立了多少年,有多少权威、院士、专家,究竟是“预测”、“预报”的概念分不清, 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唐山地震,“震前曾被(马、耿、汪等人)准确地预测出來了”,可当时的“地震预报”却沒有“被中国突破”。那么将來类似唐山、汶川的大地震,又如何“有可能被中国突破”呢?
汶川地震:1月10日开始,出现了百年难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其特奌是:1. 降水量大:达到解放以来同期最大值,尤其是川、陕、甘、宁、青五省区。难道与水、火碰撞理论无关?
汶川地震把很多大小石头抛向天空百多米高度,“水泥一样的岩石。喷了差不多三分钟。” “三分钟喷发的岩石,至少得有几百吨。”是气体动力使然。
汶川地震的主震,释放的能量是唐山地震的3倍;如再加上后面5万多个余震的能量,那该是多少倍?更是气体动力使然。
汶川地震头一年5万多个余震,不与气体动力理论有关,难道与2010年美国颁发的美国“国际成就奖”的板块理论有关?
2012•2•28《蛤蟆,泄露了汶川地震成因》帖子,受2008•6•5杜乐天文章启发,无意识地利用水、火碰撞理论的导向功能(我当时尚未构思该理论,更不可能把它定性),有意识地运用经典气体动力理论,合理地解析了汶川地震的精确选址和精确选时。这是一个行外人员的解析,不但说明“对‘发震时间’和‘震中’的判断不需要多高深、多复杂的理论或技术就可获得。”更说明“地震预报(应是预测)并不神秘、并不是那么难!”(徐好民)。 而且可見《汶川地震,並非神袐莫测》、汶川地震是《当代最不难短、临预测的大地震》。
1999年9月21曰台湾集集7•3级地震,1万多次余震,也是气体动力使然。
2013•9•24,巴基斯坦7•7级地震后,海岸附近冒出小岛,不久后会消失;日本东京附近海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小岛,也是气体动力使然。
地球陆地上发生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地震,除了主震,还有几次、几十次、上百次、上千次、上万次前震或余震,都只有用气体动力才能合理解释。
全球每年500多万次地震,环太平洋是全球地震亊件集中区。很明显,太平洋底深部、浅部熔岩丰畗,经常与无穷无尽的海水发生水、火碰撞,气体动力经常陡增而产生地震。
2018年7月中,夏威夷最大岛屿基拉韦亚火山爆发,岩浆与海水发生反应导致的爆炸,把一个篮球大小的熔岩“岩浆弹”抛到距岩浆入海口约200米处的游船。如果在海区深处或在海底下地壳内部,岩浆与海水反应的规模很大,难道不会发生地震?
1906年美囯旧金山大地震,一小时后旧金山便升起腾起一座浓烟和烈火构成的通天烟火“巨塔”,100多公里以外也能看到这种恐怖的景观。难道不是水、火大碰撞产生的恶果?难道不是气体动力产生的壮观?
1960年5月,智利发生9•5级大地震,在一天半的时间里,7级以上的大地震至少有5次,几座湖泊消失不见,两座小山不翼而飞,6座火山再次喷发,又形成了3座新火山。大地震往往伴随着火、光,是由于地壳板块挤压、碰撞,才到处都冒出火、光?!
四•几个重要概念
有专家说:“地壳密闭容腔內的气体压強越大,围岩承压极限及爆炸的临界点愈髙,发生气体爆炸后引起的地震震级就越大。” 我很认同這个覌点。
国际研导会上,称地下云图网能“看见”地下应力和能量的动态变化。先说这两个概念。
上面已谈到“地球发生地震所需的能量,都來自内部的熔岩。”
应力如何产生?我曾说过:从水、火碰撞理论的角度來说,地球内力更包含经过水、火碰撞作用(不管是物理反应作用、化学反应作用或核反应作用等等)之后产生新的热力、压力或者化学力、核力等等。換气话來说,地球内力主要表现为气体的张力或爆炸力。在地壳中的一个相对封闭系统(相当于“气球”)内部,也就是通常专家所称的构造内部,气体的张力或爆炸力(当然也包括其他内力,下同)先持续作用于系统内部的物质或物体。然后内部的物质或物体,转換成为应力(相当于狐假虎威寓言中的“狐狸”),又作用于外部的物质或物体,以至更远,直到应力趋于零。当张力或爆炸力超越系统的约束力时,气球就会破裂。当气球破裂时,产生难以想象的地下、水下的核爆炸一样的效果,发生短暂快速的地壳运动,即地震,沒有破裂就沒有地震。所以,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应该叫爆炸型地震。
还是那句话,地球的任一构造(当然不是全球,也不是整体)内部,原來的能量守恒秩序遭到了破坏,需要建立新的平衡秩序。而這个新旧更替的主要过程,就是地震。
我还说过,“全球90%以上地震是构造型這一历史悠久的论断,如果不从教科书上刪掉,板块理论,如果不从地震覌念的舞台上退出,则不可能让有点科普知识的人心服口服,更不可能从理论上根本解决短临预测重大地震的世界难题。那么,主要地震灾害永远解析不清楚。”同时说,“凭我的直覚,甚至可以干脆简单形象地称为‘爆炸型’地震。”
再说地球内力,“地壳力”
地球内力,有热力、压力、膨胀力、爆炸力、化学力、引力、重力、磁力等,主要是指地内的热力和压力。地壳移动、挤压、碰撞所产生的力,暂称“地壳力”。它是地球动力,但不是地球内力!内力是主动力,是支配者。“地壳力”是被动力,被内力或别的力支配。内力往往是从深而浅,从里而外运作的。无论是固体、半流体、流体、气体、汽体的运动方向,都主要受到内力的驱动和支配,這是地球人无法看到和难以察覚的。从前发生地震,有固体、流体、气体动力的分歧。气体动力是地球内力,水、火碰撞产生的力是它的主要表現;固体动力(包括“地壳力”)是被动力!流体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的动力比较复杂。
也许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比较认同固体动力学,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眼見为实思维覌念的支配,专注地壳的形变和位移,逐步产生、发展板块理论。魏格纳理论及其嫡系,长期“得到全世界科学家、专家、科学界的一致认同、肯定、高度评价”;甚至直到2016年“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描述的“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这一忠实奴才理论,始终占据绝对压倒优势,那是被地震之后的表象所迷或,把現象当本质,把结果当成因。
所以我说,防震减灾的工作长期不作为,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四座大山。甚至一直到2016年“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精心描述的“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这一奴才理论的強行定格,是中国地震科学的理论元凶。
五•三位一体的地震成因理论
我在《地震成因理论,应该花落谁家》帖子中明确指出:地震的成因理论有三种:一•地球内力理论,或者说能量理论,能源理论,熔岩理论,是基础理论。二•水、火碰撞理论,是导向理论。三•气体动力理论,是实施理论。这个三位一体的地震成因理论,是正确的。
但从上文对全球主流地震亊件的解析來看,有个重要补充:水、火碰撞,是绝大部分地震的“导火索”;水、火碰撞理论,不仅仅是导向理论,也是实施理论,与气体动力理论反复交叉重叠、相辅相成。所以,预测(不是预报!)地震,离不开三位一体的地震成因理论。
正确的地震成因理论,地震科学的真理,不一定是地震专家,才能发现。
六•重复的话
李四光时代明确指出:“地壳运动主要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故属内力地质作用之一。” 並指出“内动力主要是地内的热力和压力”。而地震是“短暂快速的地壳运动”。但可能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地震成因理论在那个时代及之后未能继续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当然,在地球上,地壳板块移动、挤压、碰撞,是客观存在的。但正如有专家早就指出: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把现象当本质,不能把结果当主因。
我在《板块理论,偷天換日》帖子中已提及。“爆发较強地震后,在地震所波及的范围,随之而来的就发現明显的板块移动、挤压、碰撞、破裂、下陷、升高、倾斜、断层变化等表层地壳的位移和形变,是人们能看得見的、或容易被察覚的、地震的中间、最后表現形式!肯定先有地球内部热量、压力、能量的释放,然后才有板块的“趁虚而入”,才产生表层地壳的位移和形变等等。2011年日本9级地震后,大片区域在过去5年都在向美国方向移动,可达5至6米,日本东北部区域还发生了土地塌陷,垂直浮动范围一年就达5厘米。但板块理论却很善于本末倒置,把顺序颠倒过来说,抹杀了地球的内力,把板块的挤压、碰撞这个“地壳力”当作主动力,作为地震的成因。所以说它是偷天換日,蒙蔽欺骗地球人。”
(下转:建言献策栏目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並非神秘莫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