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5|回复: 2

20年11月1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琴海出现6.9级强震,5级以上余震已达170次,什么原因?[=profile://pid=6483550038034657368&userType=1&userSource=1][/]

[=profile://pid=6483550038034657368&userType=1&userSource=1]环球科学猫[/]

10/31 09:26


[=]+关注[/]


作者:文/虞子期

[=search://type%3D0%26words%3D%E5%9C%B0%E9%9C%87]地震[/]在10月可以说还是比较多,特别是6级(包括6级以上)的地震还是不少,总计已经出现了6个,其中暂时记录的最强一次地震为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的7.5级大地震,过后就是发生在10月30日19时51分的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6.9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显示为7级大地震。这也是位于我们说的爱琴海区域(爱琴海出现6.9级强震),本次地震发生之后,引发了海啸预警,所以破坏力进一步上升了,海水倒灌城市已经出现。

三国杀5.20与你相约告白


广告
[=]
关闭[/]


根据土耳其发布的灾难统计数据显示,该国西部地区地震受伤人数升至607人。在本次地震之后,俄罗斯科学报指出,5级以上的余震已发生(达)170次,所以地震非常活跃与强。

爱琴海为何出现这么强地震?什么原因?

当然从根本上的原因分析,还是因为大陆构造[=search://type%3D0%26words%3D%E6%9D%BF%E5%9D%97]板块[/]发生了改变,导致了本次地震的出现。

根据地震分析数据显示,是位于爱琴海东部欧亚大陆构造板块内浅层地壳发生了正常断层的结果,其中地震发生在向东或向西倾斜的中等倾角的正断层上。美国地质调查局也指出了,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爱琴海属于南北向延伸,同时在地震周围构造也相对复杂。

其中在本次地震的板块边界以北约250公里,非洲板块相对于欧亚大陆以约10毫米/年的速度向北移动,所以这次地震被认为是板内事件。同时在这个地震的周围,还有希腊海沟,[=search://type%3D0%26words%3D%E5%AE%89%E9%82%A3%E6%89%98%E5%88%A9%E4%BA%9A]安那托利亚[/]微板块,北安那托利亚断层带,土耳其东南部断层带等几个板块的活动,所以地震的发生其实很复杂,该区域属于多个断层带的交界区域。

同时根据科学记录数据显示,爱琴海经常经历中到大地震,在本次地震的250公里以内的区域,在过去100年中还出现29次其他6级以上地震事件,这就是本次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什么这么强。

当然,从构造板块来讲,确实这也是属于正常的地震事件,属于我们常见的地震发生机制,所以没有什么奇怪的情况发生,我们也期待被这次爱琴海地震影响的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就行,但是从现有的报告来看,本次地震的影响可能还是不小。

一般地震发生是什么原因?

其实上面我们也说了,一般情况地震的发生都是由于构造板块的变化带来的,在我们整个地球,有一条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存在,几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也是因为构造板块地带来的地震偏多。

本次的地震也是属于地震带的附近区域,所以我们说是正常的情况发生,当然这里我们说的构造板块变化,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俯冲带,断层带地震的情况,只是说法不一样。

而除了这种地震之外,还有一种地震是我们最为常见的,那就是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在全球范围之中也比较多,不过这种地震引发的问题不大,一般不会带来极强的破坏,我们最多是感觉到地震的出现。

这种地震的出现原因以——如:机械撞击,气爆震源,电能震源和大型水库等为主,如今科学界也在想办法减少这方面地震的产生,所以人工地震一般不会造成损害。但想避免这种地震出现要求太高,所以至今人有出现,仍有不利的影响。

地震在科学中可以预测吗?

这个也是老话常说的一个问题了,地震在科学之中是无法精确预测的,如果能够精确预测地震,也不会出现对人员较大的影响,就如这次爱琴海的6.9级地震,对人的影响数据可能还会持续上升。

所以后期整体的统计数据出来可能会超出大家的想象,主要原因就是地震强还引发了海啸的出现。而地震在科学之中无法精确预测,很多时候大家可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数据。

那就是说某个地区发生的地震概率有多高,这不就是地震预测吗?很明显这也不是,概率说明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数据,算不上地震的精确预测,甚至还可能带来恐慌,所以大家不要“信以为真”。

同时对于地震鱼,地震云,生物异常等问题的说法,这已经在科学界多次说明了,与地震是没有直接性的关系,如今科学家们也没有找到其证据说明,所以也不具有说明地震的情况。

而在无法精确预测地震的时候,我们能够说明的就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如今科学家们说得最多的,确实也是具有明显效果的,地震预警是建立在地震发生之后,一般可以提供几十秒甚至数分钟的时间,这个时间大家可以根据地震的发生实施防御,这样就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如今全球都在普及这方面的技术,所以地震预警还是不错的,当然地震预警不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扎根科研 为防震减灾事业护航】

人民网

11/06 16:45

+关注

X
在我国地震科研领域,有这样一支力量,数十年如一日围绕地震机理与预测这一科学前沿问题和防震减灾的社会需求,开展地震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支撑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成立,成为我国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十多年来,该实验室在地震机理和预测研究方面一路前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突破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以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变形为主线,围绕强震机理与预测,从构造变形的发生时间、空间分布、演化历史、深部环境、物理机制入手,开展地震机理研究、地震趋势分析、地震危险判断、地震前兆探索。

“通俗地讲,就是我们通过和新构造变形以及发生过的强震打交道,从中找出强震孕育的规律,从而防范风险,尽可能地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杰说。

围绕这样的定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5个科研单元,分别是活动构造研究室、地壳形变研究室、深部构造研究室、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和构造物理实验室。这5个单元彼此密切联系,又各有“绝活儿”,成为业内标杆。

其中,构造物理实验室,是我国地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试验手段最多的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室,始终在国内构造物理和高温高压试验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

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周永胜介绍,地震的孕育、发生往往需要数百年到数千年,由于时间限制,科研人员只能获得地震发生的某些片段。“现在通过我们的实验室,用数小时到数天,就可以模拟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全过程。”

成立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征途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出了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理论,对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布设与优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危险区判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了断层亚失稳模型,为探索地震前兆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关于青藏高原现今动力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野外考察领域越钻越深

“一直在路上”,这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常态。曾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足迹;重要的地震断裂带,总留下他们的脚步;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发前往现场,尽快捕捉探索地震形成机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常穿行在大山中,试图解开地震之谜,破解地震预测的密码。在川西高原与横断山区,为了仔细观测新鲜断层剖面,科研人员跨越一个个陡坡,穿过一条条河流。“每当发现新的断层露头时,我们所有的疲劳和疼痛都抛在了脑后,涌上来的全是快乐和兴奋!”周永胜说。

路途的艰辛,未能阻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前行的脚步。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何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川藏铁路、西气东输、核电工程选址、境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估。作为活动断层研究和探测的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了全国的活动断层工作,编制完成了活动断层探测的系列标准。

在薪火相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8年7月13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领导组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在会议记录本上留下了她最后一次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活动时的发言:“只要是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用处的,就去做。地震科学研究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做的每一点工作,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获得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对地震科学的贡献……”

这样的追求和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这里的每一名科研人员,激励大家肩负职责使命,在地震科研领域砥砺前行。

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影响力持续提升。

2011年至2018年,承担了包括“97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研发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部委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多项。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相继产生,数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项目资助。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是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50余人,向地震系统和地学其他领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地震行业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优秀科学家以及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基地,不断把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推向深入。

(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与人民网共同推出)

(责编:薄晨棣、吕腾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的发生真的是“板块碰撞”导致的吗?】
事情可能并非那么简单。

中国科学家历经2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终于成功破解了地震成因这个旷世谜题:地震,竟然是发生在地下的龙卷风!全面展示这一研究成果的专著《探索自然之谜全三册》下册《地震成因》日前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震是一种十分神奇又极其神秘的自然现象,其发生机理复杂万端。本书逻辑严密地论证了为什么大地震发生时地面会疯狂地旋扭,以致把坚固的楼房扭断倒塌,烟囱扭断错位,地面也被旋扭撕裂,钢轨被扭成麻花;地面还会像海水遇到狂风一样波浪翻滚;为什么地面会四处喷水而且是滚烫的?为什么大地震时地下会发出火车、飞机、拖拉机一样的轰鸣声?为什么地震能持续数分钟、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地下龙卷风导致的!当地下积累了静电(等离子体)并发生了回旋共振又与地壳发生同频共振时,大地震就发生了。
本书是对地震现象全面系统的解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现象和细节。把全部地震现象掰开了揉碎了,给予彻底剖析。把地震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它逻辑严密、有理有据、明明白白、无可辩驳地告诉人们地震“是什么”和“为什么”,把地震问题从头到尾讲清楚了。
在这部40余万字的专著中,作者充分借鉴了现代地震学的研究成果和大量观测结果,紧紧抓住地震发震时的各种复杂现象这根主线,逻辑严密地阐发出地震形成的物理机制,它解开了地震学中的几乎所有已被观察到的现象的谜团,大地震的一切怪异现象以及围绕地震的相关现象都得到了充分的剖析和解读。地震学中的诸多难题、不解之谜都已烟消云散。
有关专家认为,该理论已经深刻揭示了地震的本质面目,揭示了地震由孕育到发震的根本规律,在该理论指导下,地震预测预报将很快成为现实。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8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